胸壁血管扩张性骨肉瘤一例报告

胸壁血管扩张性骨肉瘤一例报告

一、胸壁血管扩张性骨肉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丹,秦晓婷,郭稳,赵一冰,张淑敏,于静淼,陈涛[1](2022)在《高频超声对浅表血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发生于浅表血管内肿瘤的高频超声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2020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超声检查的13例浅表血管内肿瘤患者病例资料, 统计肿瘤发生的部位、具体解剖血管以及肿物形态、边界、大小、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 13例患者的肿物多为类椭圆形或长条状, 少数为类圆形。11例原发于血管内肿瘤均表现为低回声包块;2例血管内转移或复发肿瘤表现为实性低回声伴强或高回声, 包括骨巨细胞瘤转移、骨肉瘤复发各1例。12例测及动脉血流频谱。2例血管球瘤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固定点明显触痛。2例患者有相应上肢或下肢的骨肿瘤病史。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分辨浅表血管内肿物发生的具体解剖位置, 发现其形态特征和声像图表现, 并可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既往病史作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

马永红,王晓泉,叶晓丹,于红[2](2021)在《多模态MRI诊断胸部硬纤维瘤的效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胸部不同部位原发及复发硬纤维瘤的常规MRI各序列特征及ADC值和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的定量表现。方法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硬纤维瘤患者。均行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检查。基于标准MRI影像,根据手术史,进行原发及复发病灶的分组,分析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缘、形态、信号特点、单侧/双侧、邻近组织结构受累情况,重点记录肿瘤的信号强度、强化特点,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肿瘤的强化模式,判别TIC类型,测量病灶内的ADC值,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探讨术前影像诊断与术后诊断的误诊原因及影像-病理基础。结果受检者的平均年龄是(43.07±16.23)岁(17~68岁),男女比例为0.33∶1,平均大小约71.9 mm×44.3 mm×71.7 mm。发生于胸壁18例(含起源于胸膜外间隙筋膜的胸膜外区局限者8例,起源于胸膜外间隙朝胸腔生长者3例,起源于胸膜外间隙跨胸腔生长者3例,前胸壁乳腺后肌间区2例,侧胸壁含肩/腋窝区2例);颈胸交界锁骨区1例;纵隔区1例。肿瘤边缘清晰15例,边界不清晰5例。形态呈分叶状8例,类椭圆形8例,不规则4例。病灶在T1WI均显示等信号,在T2WI图像上呈等偏高信号。均匀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5例,可观测到强化中内部低信号带。单侧19例,双侧1例;胸膜增厚15例(含胸腔积液1例),肺侵犯1例(复发伴4R组淋巴结累及),邻近骨质侵犯9例,邻近软组织侵犯12例,神经血管侵犯1例。14例初诊首发,6例复诊术后复发(含1例初诊复发)。20例TIC分布均呈Ⅰ型(持续上升型)。原发组14例ADC均值为(1.66±0.41)×10-3mm2/s,复发组6例ADC均值为(1.39±0.05)×10-3mm2/s。结论常规MRI结合ADC值是胸部硬纤维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动态增强MRI呈持续上升的TIC分布是其重要特征,定量分析结合形态学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效能。复发于原位置居多并向周围延伸且范围不定,通常信号不均,可合并出现淋巴结转移。

曲仪庆,张梦宇,李慧慧[3](2020)在《胸膜血管肉瘤的诊治》文中指出血管肉瘤(angiosarcoma)也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2%[1]。血管肉瘤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通常发生在皮肤、深层软组织[2],也可累及头颈部、乳房、脾脏和肝脏、肺部和胸膜等部位[3-5]。原发性胸

王增平[4](2017)在《前路内镜辅助下后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技术在胸、腰椎肿瘤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前路内镜辅助下后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在胸、腰椎肿瘤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前路内镜辅助下后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手术治疗胸、腰椎肿瘤患者共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44(1665)岁;病程4.03(0.724)个月。病变累及胸椎6例(T4 1例,T6 1例,T7 1例,T10 2例,T78双节段1例),腰椎2例(L2、L4各1例)。肿瘤类型:原发性肿瘤5例(副神经节瘤、侵袭性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骨巨细胞瘤、滑膜肉瘤各1例);转移性肿瘤3例(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来源各1例)。Tomita分期:I期1例,II期3例,IV期1例,V期2例,VI期1例。WBB分期:肿瘤位于49区(椎体)2例,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区或9区5例,同时超过双侧4区和9区者1例。患者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估:C级1例,D级7例。术前疼痛按视觉模拟评分法平均6.1分。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为孤立型骨转移,按Tomita转移瘤评分分别为2分、2分和4分,按Tokuhashi评分患者预期寿命均超过6个月,且符合全脊柱整块切除手术适应症。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和VAS评分、局部肿瘤复发、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全程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功能检测。平均手术时间为277.63(2493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195.0(8501550)ml,平均输血量为650(3001000)ml。手术前后病理结果一致。平均随访16.11(1318)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优7例,良1例。术后12个月,2例术前Frankel D级患者仍为D级,其余患者(包括术前C级)均恢复至E级。新发脊柱侧弯和原有脊柱侧弯加重各1例,对外观和生活无影响;术后肺部感染2例,经积极抗感染后好转;肋间神经痛和取骨区疼痛各1例;胸腔积液2例,经预防感染,延迟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处理后好转。所有患者未见主要血管、神经脊髓、脏器损伤和脑脊液漏发生。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患者术后13个月时肿瘤复发,行病灶清除+局部放疗,并于首次术后16个月,第2次术后3个月因肿瘤再次复发而死亡。随访期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及钛网下沉等。结论:虽然经典的全脊柱整块切除术能够降低脊柱肿瘤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实施手术面临出血多、难度大、风险高等难题。将内窥镜技术应用于脊柱肿瘤病椎周围软组织分离,椎体节段血管结扎,大血管(胸、腹主动脉,上下腔静脉)的保护,避免了大血管的损伤,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减轻了手术创伤。对全脊柱整块切除术进行了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实现了全脊柱整块切除的微创化,避免了神经脊髓损伤,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是术中需要变换体位,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麻醉风险。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大宗病例的对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徐红卫,王金淳,徐晶鸿[5](2014)在《骨外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总结骨外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为骨外骨肉瘤患者的病历、病理切片和放射学表现。结果:发生于软组织部位的4例(右腹壁肌群1例,右侧腹直肌1例,左前胸壁1例,左大腿1例),右侧腹膜后的1例,左侧胸膜的1例,子宫的1例。另外1例左乳可触及肿块,经活检为转移性骨外骨肉瘤,原发部位不明。结论:骨外骨肉瘤是罕见的软组织间充质的恶性肿瘤,其影像特征反映了骨外骨肉瘤的形态学,但其影像特征无特异性。

马忠泰,施学东,米川,栗怀广,方志伟[6](2003)在《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总结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自1980年10月~2003年3月共治疗骨源性肉瘤肺转移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1~61岁,平均22.1岁,多数为青少年。骨肉瘤25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骨纤维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ⅡB期26例(83.9%),ⅢB期5例(16.1%),另1例Ewing肉瘤按Enneking外科分期系统规定不能纳入分期。双肺多发转移25例(78.1%),单肺多发转移1例(3.1%),单肺单发转移6例(18.8%)。合并肺外引流区淋巴结转移3处,锁骨转移2处,T8椎体转移1处,胸骨转移1处,臀大肌转移1处,项部肌肉转移1处。共施行开胸术62例次。术式以肺转移瘤局部切除为主,施行肺叶切除术仅5次。结果32例中30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25例骨肉瘤中完成双肺转移瘤切除的18例,无瘤生存7例(38.9%),平均生存7年3个月,其中ⅢB期2例。Ewing肉瘤、软骨肉瘤各1例,分别无瘤生存22年5个月、13年3个月。皮质旁骨肉瘤2例,分别无瘤生存19年3个月和1个半月。死亡的21例(包括失访的2例)中除死于术后感染2例及麻醉意外2例外,余生存期均得到延长。结论手术切除肺转移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术式应以转移瘤局部切除为主。新辅助化疗是提高骨源性肉瘤肺转移手术治疗疗效、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前提。

赵常林,林圣洲,刘惠芳,薛梅荪,于佩良,方宗孝[7](1965)在《软骨肉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骨恶性肿瘤中以骨肉瘤最为常见,软骨肉瘤发病率决于骨肉瘤,且易被误诊为骨肉瘤或其它良性骨肿瘤。若误诊为良性肿瘤,则不能及时给予彻底的手术处理,延误早期治疗的时机;误诊为骨肉瘤,能导致无原则的放弃治疗。实际上软骨肉瘤早期一般无远处转移,若早期给予适当处理,预后较骨肉瘤为佳,故对本病正确诊断具有实际意义。今将我院从1952年—1963年诊治的10例软骨肉瘤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本刊编辑部[8](2012)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1~12期文题索引》文中认为

罗振东,叶琼玉,陈卫国,秦耿耿,程勇,贾铭[9](2012)在《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9例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9例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中,位于软组织7例(包括胸壁4例、颈部2例、大腿1例),位于骨骼2例(骶骨及颌骨各1例)。7例软组织肿瘤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的中等密度4例、略低密度3例,均与肌肉组织分界不清,骨质侵蚀破坏3例;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4例。2例骨肿瘤CT平扫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周缘硬化边1例,肿瘤内肿瘤性骨小梁1例,1例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中间性软组织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王巍,全昌斌,李宁,王心静,宋晶莹,贾树林,林明贵[10](2010)在《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报道1例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病。方法 2009年3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胸膜腔骨外骨肉瘤1例,并结合文献报道的6例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47岁,因胸闷、气短1月余入院。左侧胸腔后下部有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自左后肋膈角区向上延升至左肺门后方,形态不规则,体积约为10.9 cm×9.2 cm×17.7 cm,密度不均匀,有坏死囊变区和多发钙化灶,钙化灶成团聚集在肿块中央区,以肿块下部为着。手术切除肿瘤组织,镜下可见肿瘤性骨样组织,诊断为骨外骨肉瘤。结论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是罕见的软组织高度恶性肿瘤,起病隐袭。主要表现为胸腔内巨大软组织影伴广泛钙化灶,钙化灶呈棉絮状或光芒状的高密度影。本病须与发生在胸腔和纵隔的胸膜结核、恶性间皮瘤伴钙化和胸骨骨肉瘤等其他疾病相鉴别。

二、胸壁血管扩张性骨肉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壁血管扩张性骨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2)多模态MRI诊断胸部硬纤维瘤的效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2.2 MRI表现
    2.3 邻近结构的改变
    2.2 病理学表现
3 讨论

(3)胸膜血管肉瘤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定义及分类
流行病学
病因与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组织病理学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因素

(4)前路内镜辅助下后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技术在胸、腰椎肿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四、病理学检查
    五、脊柱肿瘤分期与评分
治疗方法
    一、术前准备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
    四、随访及疗效评估
    五、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手术情况
    二、术后随访情况
讨论
    一、全脊柱整块切除术概述
    二、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与评分系统
    三、内镜辅助下全脊柱整块切除术手术适应症
    四、内镜辅助下全脊柱整块切除术相关解剖及手术入路
    五、内镜辅助下全脊柱整块切除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六、内镜辅助下全脊柱整块切除手术的优越性
    七、内镜辅助下全脊柱整块切除手术的并发症
    八、内镜辅助下全脊柱整块切除手术的缺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骨外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2.1诊断影像表现
    2.2随访影像表现
3讨论
    3.1骨外骨肉瘤的病理表现
    3.2影像学表现
    3.3转移性骨外骨肉瘤
    3.4与软骨肉瘤的鉴别
    3.5临床治疗和预后

(9)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
    3.2 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
    3.3 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

四、胸壁血管扩张性骨肉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频超声对浅表血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J]. 王丹丹,秦晓婷,郭稳,赵一冰,张淑敏,于静淼,陈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2(01)
  • [2]多模态MRI诊断胸部硬纤维瘤的效能[J]. 马永红,王晓泉,叶晓丹,于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11)
  • [3]胸膜血管肉瘤的诊治[J]. 曲仪庆,张梦宇,李慧慧.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01)
  • [4]前路内镜辅助下后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技术在胸、腰椎肿瘤中的应用[D]. 王增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骨外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分析[J]. 徐红卫,王金淳,徐晶鸿. 医疗卫生装备, 2014(02)
  • [6]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J]. 马忠泰,施学东,米川,栗怀广,方志伟. 中华骨科杂志, 2003(11)
  • [7]软骨肉瘤[J]. 赵常林,林圣洲,刘惠芳,薛梅荪,于佩良,方宗孝. 山东医刊, 1965(02)
  • [8]《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1~12期文题索引[J]. 本刊编辑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12)
  • [9]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J]. 罗振东,叶琼玉,陈卫国,秦耿耿,程勇,贾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04)
  • [10]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王巍,全昌斌,李宁,王心静,宋晶莹,贾树林,林明贵.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03)

标签:;  ;  ;  ;  ;  

胸壁血管扩张性骨肉瘤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