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启用

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启用

一、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启用(论文文献综述)

彭科,何沙[1](2021)在《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民航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文中认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民航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民航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航空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航空运输业务量快速增长,机场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帆,易文文[2](2021)在《条条大路通西藏》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西藏基本建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齐扎拉[3](2021)在《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0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

呼东方[4](2019)在《西藏:二十年的嬗变与跨越发展》文中指出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飞跃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加大对西藏的支持力度,为西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根本保障。从西部大开发实施的1999年到2008年的前十年间,西藏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05.98亿元增长到39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8倍。到2018年,西藏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477.63亿元。西藏生态保护的成效同样

侯尤峰[5](2018)在《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发展历程也是西藏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西藏现代化作为我国现代化的一部分,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在其中分工。西藏现代化是由国家推进实施的外源性现代化,其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对口援藏是推进西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政策平台,在西藏不同的发展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口援藏是西藏地方政府政治现代化的引擎,促进了西藏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的发展,巩固了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是干部人才援藏,加强了西藏治理能力建设。对口援藏推进了西藏经济现代化发展,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解决了西藏发展的瓶颈,促进了西藏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口援藏也促进了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改善了西藏社会的“二元结构”,在西藏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对口援藏在发展西藏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西藏民众的国家认同,通过发展保障、民族交往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国家认同发展。在将来的发展中,对口援藏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作用,成为推进共同文化价值建设的平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平台、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推进西藏法治社会建设的平台。对口援藏作为中央统一组织实施的支持西藏发展的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价值内涵。本文通过对口援藏政策的历史发展比较分析,揭示其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政策继承和扬弃,在矛盾冲突、倒逼发展中自我完善,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对口援藏政策特点。如同许多事物发展一样,对口援藏也有一个成长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政策分析指出对口援藏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关政策运行机制和政策功能发展完善的建议。对口援藏作为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探索和试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扩大政策使用范围,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对口援藏政策属于宏观民族政策范畴,对其进行评价和认识,应采取系统性分析方法,不能简单地根据投入产出的经济计算来评价,也不能因某一具体援藏项目的得失而质疑整个援藏政策。

次旦扎西[6](2015)在《西藏交通发展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交通一词,有古今两义。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回顾西藏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交通阻隔,造成了西藏与外界交流的不便。横断山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将西藏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孤悬,造成了封闭与落后。1951年,《十七条协议》签署落实,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历史,就是一部通往青藏高原的筑路史。当时的西南局及西北局分别从四川雅安及青海西宁,同时向

范占勇[7](2016)在《西藏“甘丹颇章政权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变迁研究(1642-1951)》文中研究指明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的拉萨河谷平原,四周群山环抱,一水中流,平均海拔3650米。自公元633年,藏王松赞干布迁都建城起,迄今已有1380多年的建城史。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扶持下,推翻藏巴汗政权,建立起甘丹颇章政权,定都拉萨。从此,拉萨再次成为西藏政治中心、宗教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并迎来了继吐蕃王朝之后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喇嘛王国覆灭。论文基于城市史学、城市形态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融合城市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针对1642——1951年的拉萨古城空间形态变迁进行个案研究。论文共由七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的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并在之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出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相关理论依据。第二章简述了城市概况、历史沿革,梳理了甘丹颇章政权之前(1642年之前)的城市空间形态变迁;剖析了城市空间形态变迁与城市自然环境、政治、宗教、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依据甘丹颇章政权时期重要的历史拐点,划分出不同的历史发展分期,分别为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城市的建设、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城市的发展、19世纪末至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城市的转型,重点阐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城市发生的重要建筑事件,着力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功能、演替等特征。第六章从边界、道路、城市节点、标志物等方面进一步解读了甘丹颇章政权时期的城市空间意象,并对未来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思考和建议。第七章,就上述各章的论述做了总结。目前,拉萨正处于高速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致使城市空间拓展、城市功能重组和城市结构演替,进而推动城市形态不断演变。鉴于此,通过对甘丹颇章政权时期拉萨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的清晰认识,以期对城市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启示。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2014)在《西藏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文中指出各位代表: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贯?

李学[9](2010)在《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研究(1997年至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大规模的交通项目在建设中。中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并且,由于社会进步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客运现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比如,交通建筑由过去容纳单一的运输工具的模式逐渐转向为融合多种交通方式的新型交通枢纽综合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交通建筑的设计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趋势。首先,文章对我国当下的交通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通过对1997年以来的交通建筑实例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分门别类的对各种类型的交通建筑进行分析总结,撷取最为典型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逐一的展开分析,并针对此十余年间的较为重要的关于交通建筑的学术研究进行梳理。在对当下交通建筑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我国交通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交通建筑的发展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交通建筑的设计模式相应也要进行转变,指出了新形势下的交通建筑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交通建筑和城市形态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中牵涉到交通和土地开发的一体化;交通建筑日益朝向枢纽化、综合化的方向转变;交通建筑和商业开发的关系愈加亲密;交通建筑由等候空间模式向通过空间模式转变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等等。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2010)在《关于西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位代表: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自治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二、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启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启用(论文提纲范文)

(1)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民航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论文提纲范文)

一、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民航事业的发展成就
    (一)机场建设实践与成就
    (二)航线开辟实践与成就
    (三)航空运输实践与成就
二、西藏民航建设发展所克服的困难
    (一)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严重缺乏的困难
    (二)机场施工环境复杂恶劣的困难
    (三)后勤保障供给不足的困难
三、西藏民航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西藏民航事业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二)西藏民航事业对文化交流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结语

(4)西藏:二十年的嬗变与跨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天路:跨越世界屋脊的交通奇迹
跨越: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环保: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扶贫:让西藏同全国一道奔向小康

(5)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理论基础
    四、研究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援藏与对口援藏
    第一节 援藏的现实因素及其内涵发展
        一、援藏的现实因素
        二、援藏政策内涵的历史变迁
        三、对口援藏政策的价值内涵
    第二节 援藏发展与对口援藏的形成
        一、优先发展西藏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二、以人财物多种方式扶助西藏农牧业发展
        三、全力支持西藏兴建现代工业
        四、支持西藏建设现代教育
        五、大力发展西藏卫生事业
        六、探索实行对口援藏
    第三节 对口援藏是西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一、西藏现代化的外源性需要中央对其改革发展进行统筹主导
        二、西藏现代化的整体性需要对其发展进行综合性援助
        三、西藏现代化的艰巨性需要多方面力量参与发展援助
第二章 对口援藏政策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援藏工作起步
        一、政策背景:扭转西藏人民的贫困局面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二节 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援藏工作发展
        一、政策背景:加快发展着力改善西藏群众生活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三节 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援藏工作机制形成
        一、政策背景:西藏转折发展与长治久安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四节 第四次援藏工作会与对口援藏工作完善
        一、政策背景:缩小西藏与内地发展差距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五节 第五次西藏工作会与对口援藏工作提高
        一、政策背景: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六节 第六次援藏工作会与对口援藏工作转型
        一、政策背景:推进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三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地方政府政治现代化
    第一节 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
        一、西藏政教关系的发展
        二、西藏政教关系的特点
        三、西藏政教合一制的瓦解
    第二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
        一、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二、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基础的巩固与发展
        四、干部人才援藏提升西藏治理能力
第四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经济现代化
    第一节 西藏经济的非典型性二元结构
        一、“非典型性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原因
        二、对口援藏与“非典型性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
    第二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经济发展转型
        一、夯实了西藏发展基础
        二、促进西藏潜在比较优势向现实竞争优势转化
        三、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开放发展
    第三节 援藏项目的实施与西藏“造血功能”
        一、援藏项目建设的特点
        二、援藏项目建设对西藏“造血功能”的影响
第五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西藏社会的二元结构
        一、西藏社会“二元结构”产生的原因
        二、对口援藏与西藏“二元结构”社会的改变
    第二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推进教育结构调整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
        三、探索在内地办西藏中学和西藏班
        四、支持西藏中小学实行助学金制度和“三包”政策
        五、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
    第三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一、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二、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三、提升医疗卫生整体能力和水平
第六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民众的国家认同发展
    第一节 民族认同
        一、民族的核心特征和非核心特征
        二、民族认同的主要特点
        三、民族认同是个体基于外在客观因素的内在主观价值选择
        四、个体价值选择与多层次群体身份认同
    第二节 国家认同
        一、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
        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一致性与冲突性
    第三节 对口援藏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一、以发展保障促进国家认同
        二、以民族交往推进国家认同
        三、以制度建设促进国家认同
第七章 对口援藏政策运行及问题
    第一节 对口援藏与“双线一体”政策模式
        一、对口援藏的政策供给
        二、西藏“双线一体”政策模式
    第二节 对口援藏政策发展和实施中的问题
        一、政策研究调整存在滞后性
        二、政策指导的前瞻性不足
        三、项目援建决策程序不完善
        四、项目援建执行有偏差
    第三节 对口援藏政策问题成因分析
        一、缺乏系统的宏观政策研究和政策指导
        二、各项援藏政策资源整合的有效性不足
        三、没有形成援藏政策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八章 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对口援藏政策完善
    第一节 对口援藏政策完善的必要性
        一、完善对口援藏政策是新时代发展要求
        二、完善对口援藏政策是探索民族地区发展“新路径”的需要
    第二节 调整完善对口援藏政策运行机制
        一、体现五个原则
        二、从四个方面完善运行机制
    第三节 丰富对口援藏政策功能
        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三、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四、推进西藏法治社会建设
结论与展望
    一、客观公正认识和评价对口援藏
    二、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对口援藏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西藏“甘丹颇章政权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变迁研究(1642-195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方法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2 拉萨古城概述与空间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
    2.1 拉萨古城概述
        2.1.1 拉萨古城概况
        2.1.2 拉萨古城的历史变迁
    2.2 拉萨古城空间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
        2.2.1 自然环境的影响
        2.2.2 政治中心的建立
        2.2.3 宗教中心的确立
        2.2.4 城市经济和社会形态
        2.2.5 建筑风格与工程管理
    2.3 本章小结
3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拉萨古城的建设
    3.1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3.1.1 甘丹颇章政权的建立
        3.1.2 蒙藏统治者的争权斗争
        3.1.3 清朝“平准安藏”及调整西藏地方管理体制
    3.2 重建布达拉宫
        3.2.1 选址:玛布日山(红山)
        3.2.2 白宫、红宫
        3.2.3 雪城
        3.2.4 宗角禄康
    3.3 改、扩建大、小昭寺
        3.3.1 大昭寺
        3.3.2 小昭寺
    3.4 兴建扎什城
        3.4.1 扎什城的兴建过程
        3.4.2 扎什城的建筑与规模
    3.5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变迁特征
        3.5.1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扩展特征
        3.5.2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功能特征
        3.5.3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演替特征
    3.6 本章小结
4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拉萨古城的发展
    4.1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4.1.1 平定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乱,七世达赖亲政
        4.1.2 清军平定廓尔喀侵扰,颁布《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4.2 营建罗布林卡
    4.3 驻藏大臣衙门
    4.4 拉萨“四大林”及其他宗教建筑
        4.4.1 拉萨“四大林”
        4.4.2 其他宗教建筑
    4.5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变迁特征
        4.5.1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扩展特征
        4.5.2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功能特征
        4.5.3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演替特征
    4.6 本章小结
5 19世纪末至西藏和平解放时期拉萨古城的转型
    5.1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5.1.1 英、俄侵略西藏
        5.1.2 张荫棠“查办藏事”和联豫的西藏改革
        5.1.3 十三世达赖喇嘛和热振当政时期
        5.1.4 达扎和十四世达赖喇嘛当政时期
    5.2 扩建罗布林卡
    5.3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变迁特征
        5.3.1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扩展特征
        5.3.2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功能特征
        5.3.3 这一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的演替特征
    5.4 本章小结
6 关于拉萨古城空间意象和保护发展的解读
    6.1 拉萨古城的空间意象
        6.1.1 边界
        6.1.2 道路
        6.1.3 城市节点
        6.1.4 标志物
    6.2 关于拉萨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6.2.1 建立整体保护观
        6.2.2 建立科学的发展和管理观
    6.3 本章小结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达赖活佛转世世袭
    C. 班禅活佛转世世系
    D. 清代历任驻藏大臣一览表
    E. 原西藏地方政府组织系统表
    F. 布达拉宫主要宫殿名称一览表
    G. 布达拉宫山顶部分的主要建筑面积
    H. 拉萨老城区文物古建(构)筑一览表

(9)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研究(1997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一)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二)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综述
    一、空港航站楼和铁路旅客站
        (一) 客运量统计及其发展
        1、空港航站楼
        1)客运量统计
        2)空港航站楼的发展
        2、铁路旅客站
        1)客运量统计
        2)铁路的大发展
        (二) 工程实例
        1、空港航站楼
        2、铁路旅客站
    二、公路客运站和港口客运站
        (一) 客运量统计及其发展
        1、公路客运站
        1)客运量统计
        2)公路的发展状况
        2、港口客运站
        1)客运量
        2)水路建设
        (二) 工程实例
        1、公路客运站
        2、港口客运站
    三、高速公路服务区
        (一) 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二) 工程实例
    四、地铁站与轻轨站
        (一) 地铁与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二) 工程实例
    五、城市公交换乘站
        (一) 城市公交换乘站发展概况
        (二) 工程实例
    六、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
第三章 中国交通建筑展望
    一、面向未来中国城市发展需要的新型交通建筑形态
        (一) 交通建筑与城市
        (二) 中国当下的城市发展
        (三)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紧缩型城市
        (四) 基于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紧缩型城市的交通建筑形态
    二、基于紧缩型城市的交通建筑布点
        (一) 交通建筑布点的网络化原则
        1、城市群的交通布点
        2、城市内部交通布点
        (二) 交通建筑布点的可达性原则
        (三) 交通建筑布点和产业化布局相适应的原则
        (四) 交通建筑布点的土地开发与公共交通发展一体化的原则
        1、城市规划的结合
        2、日本采用城市土地开发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相互整合
        (五) 各类交通建筑布点
        1、铁路与城市的关系
        2、机场分工协作和选址
        3、港口建设及各交通方式联运
        4、各交通方式衔接
        5、地铁、轻轨站的布点
        6、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布点
    三、建筑综合体和新型交通建筑类型
        (一) 建筑综合体-----交通建筑和城市的一体化设计的必然
        1、交通建筑综合体的设计原则
        2、交通建筑综合体的特征
        3、建筑实例
        (二) 交通枢纽
        1、交通枢纽的分类
        2、枢纽性交通建筑的布置原则
        3、交通枢纽的交通衔接
        4、交通枢纽和商业的衔接
        5、交通枢纽和停车场
        6、交通枢纽实例
        (三) 各种交通手段的衔接和换乘—零换乘
        1、“零换乘”的概念
        2、换乘模式
        3、换乘枢纽站的分类
        4、换乘站的换乘客流量和组织形式
        5、换乘时间和换乘距离
    四、改扩建余地和设计灵活性
        (一) 导致改扩建的因素
        1、经济迅猛发展引发客流量的剧增
        2、交通建筑内商业模式的更新
        3、工艺流程的变更
        4、经营管理的转变
        5、交通体系统的升级
        6、与城市的交互作用的加强
        (二) 改扩建余地和设计灵活性
        1、改扩建的优点
        2、整体性的原则
        3、谨慎规划、小心实施
        4、灵活的设计策略
        5、改扩建的方式
        6、可生长的体系
        7、改扩建期的营运问题
        8、城市文脉
        9、设计的灵活性
    五、“等候空间”向“通过空间”的模式转型
        (一) “等候空间”向“通过空间”的模式转变是我国交通建筑发展的趋势
        1、欧洲交通建筑等候模式转变的历程
        2、我国交通建筑等候模式
        3、是交通组织方式的转变,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 影响“等候空间”向“通过空间”的模式转变的因素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交通的流动效率的提高
        3、旅行时间
        4、交通建筑功能角色的转变
        5、管理方式的转变
        6、出行旅客结构和出行特点
    六、春节、黄金周等客流量骤变期间-----交通建筑发展无可逃避的难点
        (一) 平时和非平时客流量的巨大反差
        (二) 严重制约交通建筑的发展
        (三) 应对春运的一种新的设想
        1、应对举措
        2、新的设想------“编外”的候车空间
    七、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 节地-------高密度的开发模式
        1、交通和土地开发一体化
        2、向高层发展
        3、向地下发展
        (二) 节约能源
        1、被动式节能------优先选择的策略
        2、体型系数
        3、空间温度分区
        4、窗墙比
        5、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
        6、自然通风
        7、自然采光
        8、玻璃的选择
        9、遮阳
        10、通风塔的设置
        11、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
        (三) 节水
        1、中水利用
        2、雨水利用
        (四) 节材
    八、交通建筑经营管理模式
        (一) 传统模式
        1、客运亏损
        2、“以站扶商”、“以商养站”
        (二) 交通运输民营和交通建筑民营
        (三) 交通、土地开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1、日本的模式
        2、香港的模式
        (四) 小结
第四章 结语
    一、 全文概述
        (一) 1997 年至今中国交通建筑发展的特点
        1、建筑、城市的空间一体化
        2、交通建筑呈现综合性、枢纽性
        3、交通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
        4、交通建筑的大空间特性
        5、建筑造型的个性、多样化
        6、生态化
        (二) 学术研究成果的丰富与匮乏
        1、学术研究的成果丰富
        2、基于交通建筑总体的研究较少
    二、基本结论
    三、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一 我国空港航站楼统计表
附表二 火车六次提速表
附表三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情况表

四、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启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民航事业的发展与繁荣[J]. 彭科,何沙. 西藏研究, 2021(03)
  • [2]条条大路通西藏[J]. 欧帆,易文文. 中国西藏, 2021(01)
  • [3]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0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J]. 齐扎拉.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1)
  • [4]西藏:二十年的嬗变与跨越发展[J]. 呼东方. 新西部, 2019(28)
  • [5]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D]. 侯尤峰.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6]西藏交通发展现状分析[J]. 次旦扎西. 西部发展研究, 2015(00)
  • [7]西藏“甘丹颇章政权时期”拉萨古城空间形态变迁研究(1642-1951)[D]. 范占勇. 重庆大学, 2016(03)
  • [8]西藏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N].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藏日报(汉), 2014
  • [9]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研究(1997年至今)[D]. 李学. 中国美术学院, 2010(08)
  • [10]关于西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N].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藏日报, 2010

标签:;  ;  ;  ;  ;  

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启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