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管理理念,指导管理实践

发展管理理念,指导管理实践

一、发展管理哲学 指导管理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毕然[1](2021)在《生态伦理的现代管理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形态为经济全球化浪潮和技术创新性革命供给了空前动力,也为生态危机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它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内蕴的张力不断强化了生态环境治理意识提升、治理内容丰富、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技术能力进步,而且其中的伦理反思或批判实际地担负着这种强化的内在理想尺度的功能。于是,生态伦理的思维逻辑和行动规程就在新的时代变革发展中具备了社会价值寻索的本体论意蕴,而现代管理所应呈现的生态伦理价值自是其题中之义。众所周知,工业文明以来的西方生态伦理始终存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纷争,如何化解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思维定势下的全球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的尊重并保护、开发和利用显然是决定人类生存发展的限度与进度的本质性议题。现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理应坚守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对其进行批判性校正,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指引,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将生态伦理的公正、平等、有序、绿色、和谐等价值理念合理地嵌入现代管理多元主体合作共赢的整体主义治理框架中。这喻示着,现代社会发展不仅要促成人们生态认知的格式塔转换,以共生同在、互惠并联、深层融合的生态思维范式重新检视人与自然之间所应建构的和谐共生模式;同时,应契合生态理性内核来赋予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生态伦理关切,使其在公共决策、协调、合作、监督等管理职能中统筹运用生态自然观、生态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和技术引领观,以生态正义的价值追求维护人类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文基于管理价值视域下对生态伦理理论进行审视来解读人与自然关系实质,通过现代管理思想史的简要回顾以透视生态伦理理念的演进变化、逻辑关联及其现实需求所呈示的价值偏好,力图揭示生态伦理的理论困境并形成具有实践影响的价值规约和导向,为现代管理的价值选择提供生态整体主义的公正、平等、自由、和谐的伦理发展路向设计依据,进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柯苏娟[2](2020)在《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及其对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启示研究》文中认为先秦儒家管理哲学作为中国管理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涵盖了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内涵。尤其是在管理活动愈发频繁的今天,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确实能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更为符合我国各个层面对管理思想的需求。由于当代高校学生个性化特点明显,以及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以刚性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足以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显得愈发迫切。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作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其与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研究其思想对于高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首先是对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形成发展进行了概述,简述了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主要思想;其次从人性观、知行观、价值观三个方面探讨了先秦儒家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先秦儒家在人性观上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在知行观上主张“知行合一”,在价值观上主张义利统一。再次,系统分析概括了先秦儒家管理的主要内容,从管理的本质、指导思想、手段、评价标准和目标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先秦儒家管理是围绕“治人”展开的,以“仁者爱人”和“以民为本”为指导思想,通过“德礼之治,礼法并用”的管理手段以及“以和为贵”的管理评价标准,达到“修己安人”的管理目标。最后,分析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现实困境,探讨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在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中的可行性。在对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性诉求的管理本质观;“修身正己”,完善管理者德行素养的管理领导观;“德法并重”,采用刚柔并济管理手段的管理控制观;“和而不同”,注重学生管理差异化的管理策略观;“以和为贵”,营造和谐育人氛围的管理价值观以及“教以成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观六个方面的启示。

张树恒[3](2020)在《阳明心学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后半叶,随着谢尔登等西方学者的研究,以及日本企业的崛起,“管理哲学”这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阳明心学是我国传统儒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一学说高度重视对“人心”的管理,主张修身、齐家、治国等实践活动都应从修心开始。这种对“人”的高度重视,在企业管理领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从管理学发展来看,西方管理学理论对人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关注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企业管理哲学应用不足、照搬照抄西方管理模式、文化建设较为形式化、队伍管理不人性等管理问题,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不系统、不成熟的状态,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营。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着手,尝试将阳明心学借鉴到企业文化管理领域加以研究和应用:一是运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管理哲学基础理论,总结归纳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思想,找出其应用价值。二是分析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思想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构建阳明心学企业文化管理模型。三是对践行阳明心学的我国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实例验证阳明心学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三个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发掘阳明心学中蕴含的管理思想,丰富阳明心学在企业文化管理领域的研究。同时,模型的构建可以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借鉴。这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复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刘楚怡[4](2020)在《儒家管理哲学视域下的民营企业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历了四十年的快速成长之后,当代民营企业管理正面临提质升级的挑战。一方面,当代民营企业正处于代际传承、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当口;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民营企业“出海”发展势所必然,对民营企业管理提出了由经验管理变革为价值观管理的要求,而且民营企业自主品牌的缺乏,将使民营企业失去未来。建构什么样的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如何创立自主品牌,以适应企业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成为当今民营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儒家管理哲学以“君子”这一“全面发展的人”为标识性概念,其总体性思想内容包括:“君子”“修己”的自我管理;“通经达变”的变化之道和“中道而行”的实践智慧;以义为上的价值观管理和“君子品牌”的经营战略;“成己”“成人”“成物”的管理目标。据此,可将儒家管理哲学称为“君子治道”。儒家管理哲学与当代民营企业管理升级的客观要求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君子之品”也为民营企业的品牌培育树立了典范,为民营企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儒家管理哲学对于民营企业现在和未来具有根本的意义。“君子治道”所包含的“君子豹变”、“君子喻于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管理思想,在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中获得了验证。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树立了“君子品牌”,成为“君子企业”,超越了“效率至上论”的西方管理模式,正在塑造“中国式管理模式”。华为的创生达变之道、福耀集团“义利相济”的价值观管理、方太集团“因爱伟大”的品牌主张与消费者对方太“家庭幸福观”品牌价值的高度认同,证明了儒家管理哲学“君子治道”在企业管理中的现代价值。儒家管理哲学——“君子治道”不仅卓越有效,而且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对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赋能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妙用儒家管理哲学于民营企业管理,将会创生出更多的“君子企业”“君子品牌”。同时,以民营企业作为儒学新开展的根本场域,对于儒学走出“游魂”的现代命运,也意义深远。

李晋鹏[5](2020)在《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在西方文化冲击与企业环境重建的过程中,稻盛和夫吸纳本土儒学和佛教思想等传统文化,并积极接受西方管理理论,形成了以“利他”为核心的管理伦理思想。他承认逐利行为的正当性,但更强调逐利过程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在他看来利己难以取得长久成功,只有遵循“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准则进行“利他”经营,以保障他人利益作为自身获利的前提与基础,才可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共同发展。稻盛和夫的管理伦理思想以利他为核心,具备内外兼顾的普适性、灵活全面的辩证性、专注而务实的单纯性。他重视组织成员的品质培养,在其管理伦理思想影响下,自我与他人、个体与整体、逐利与守义实现内在统一,努力、谦逊、自省等品质成为组织成员的一致追求。通过对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的践行,他深入管理实践,确立了德重于才的员工评价准则,形成了具有人本主义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创立了相互独立又紧密合作的阿米巴小组作为组织的基本架构,推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在稻盛和夫领导下,利他思想贯彻于组织管理的各方面,并引导企业追求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以及绿色环保的永续发展的实现。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优秀管理哲学的缺乏已成为限制管理水平提升的阻碍。稻盛式管理的可取之处已得到实践证实,对我国的管理理论构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方面,根植于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立足实践才能实现创新追求;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管理理论的系统性,企业制度的完整性,以及组织目标的长远性才可推动管理水平的整体发展。

杜威[6](2020)在《制度的理性维度及其管理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与制度是管理的两个核心问题,管理的主体和本质是人,管理意欲达成目标的常态性手段是制度。制度中的人是凝结着理性特征的行为主体,是人类社会化活动中的理性存在者,亦即所谓“理性的人”。现代社会制度的建构是人类在社会化生活中的一种理性活动。制度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无法离开人的理性精神、理性认识以及理性作用,而管理理论与实践同样是制度的理性功能得以发挥的一个重要场域。因而,有必要以制度的理性问题为视角,就其所蕴涵的理性特征加以定义,挖掘其凝结的管理价值。本文意欲揭示制度内蕴的不同理性维度的内容与形式、功能与特征,立足制度的理性思想史,审思制度在不同管理时期呈现的理性样态、偏好与诉求,深度挖掘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在管理实践中的积极价值,概要梳理两者在管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偏失。它试图超越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制度的一元理性维度,探索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并重的制度结构的二元理性解释模式,并在管理视界中展望制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方式和应然之态。显然,本研究期望解决管理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矛盾冲突,维护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逻辑体系,以推动制度的持续创新与合理性化发展进程,最终实现促进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治理现代化中走向协同之路。这不仅是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诉求,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制度自觉和张扬制度自信的现实需要。

王雪梅[7](2020)在《共生管理理念及其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共生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业已被证实是自然界中生命的诞生、维系和进化的重要形式与力量。自然共生问题研究已发展成为一种生物共生哲学,从具象化的自然生存法则上升为抽象化的社会科学观念,演化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现代社会思维方式,在多领域中得到了相应的学术关照并获得了长足的理论进展。信息化和后工业化管理时代,非规模经济和聚合经济将成为绿色发展或生态发展的主流,信息的一体化将组织结构的层序化向分子网格化的演变,非集权的组织结构和多元主体的互相依赖、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共生将成为管理的总趋势,预示着管理共生时代的来临。共生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早已有之,但更多地拘泥于将共生理论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来阐释管理的内蕴,缺乏对共生管理理念的本质化、系统化分析,不利于深化共生管理哲学实践运用的价值理解。本文试图借用“共生”原理来描述人类共生管理理念的本质、内涵、结构、运行及其特征等问题,依此为基点理解和解释作为共生的管理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应用价值。它以解读共生观念为背景,以深刻诠释共生管理本质精神为基础,就人类管理的共生现象在基本理论层面的表现——如其内涵范围、结构要素、关系模式、运行机制和原理等——进行学理性分析,进而通过共生管理本寓的价值及其现实应用体现的价值进行阐释,以便证明管理实践在共生视界中的样态,为我们省思人类管理行为展示一个从共生到共享、共进的逻辑思路。本文首先从共生的生物现象学入手,在明晰共生的生物学、社会学概念基础上明确了共生管理理念的概念,界定并明确了共生管理的基本内涵;其次从中西方管理思想史中去追溯共生管理理念的渊源,探寻了共生管理理念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中西方管理思想史虽未直言共生,但是共生的管理思想的传统是蕴含其中的;在此基础上,对共生管理理念本质从人性观、组织观、价值观、系统观和方法论、目的论上予以系统解读;立基于矫正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某种单向度的偏狭立场,广泛探讨共生管理理念在管理领域中的价值所在;最后从结构、基本限度和共生模式三个部分动态地解析了共生管理理念发挥作用的机制。本文认为,滥觞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具备管理境遇下的特定性内涵,共生管理理念内蕴的平等互助、互信互利,合作共享等价值,为管理注入了崭新而积极的共生管理思维,其有机论的管理观和整体性思维及整合性的方法论、致力于共生共享共进的价值观,对于管理主体间关系的建构、管理冲突的弥合化解和跨文化管理模式等拥有广泛的应用性价值,必将引领互联共通的全球数字化时代的管理的革新。

李乔[8](2019)在《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战略管理哲学是对企业进行宏观性、全局性、长期性指导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体系。伊戈尔·安索夫是战略管理的创立者。在安索夫的战略管理学说中,哲学理念和哲学方法渗透到战略管理的各个领域,因此可以说战略管理本身就是哲学。论文对安索夫的战略管理哲学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战略管理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其次,解析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哲学思想。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是针对美国管理问题提出的。对美国有效的理论模式、概念或实践,对中国也许无效甚至有害。几乎所有现行的领导理论,都是由北美发展出来的,其所展现的特色,是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强调理性,而非苦行、宗教、或信仰;主张个人激励,而非群体诱因;重视跟随者的责任,而非权利;重视享乐的动机,而非助人的意愿。最后,结合当前形势对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管理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当前中国的环境下,要将战略管理理论运用到新时代的建设当中,必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坚持以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反思为主攻方向。论文主要运用了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跨学科分析法对安索夫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哲学研究。论文运用因果分析法,对战略管理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战略管理哲学思想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与不同的哲学流派进行对比,总结出战略管理哲学的怀疑主义和主体性思想。运用跨学科分析法,将哲学的本体论与管理的主体结合,综合对战略管理进行哲学的分析。

王拓[9](2019)在《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先秦法家思想为研究对象,以先秦法家思想中蕴含的法治、改革、富强精神为前提,以先秦法家思想的合理内核为逻辑起点,以历史性遵循与创造性转化为目的;运用管理学的方法,站在哲学的高度,全面审视先秦法家思想的内涵实质与核心要义,通过对先秦法家文献的梳理与综合,探究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主旨概念、生成过程、内在结构、作用机制、及当代转化,以求深入挖掘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及人类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与价值。深入研究以先秦法家管理哲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理论,提炼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全球化进程中彰显中国管理哲学的魅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是本研究的宗旨与基本目标。法家作为先秦子学中的晚出学派,其生成过程包含了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吸纳和继承,在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功用,在实践中充分展示了它的理论价值与管理效用。先秦法家管理哲学的核心是通过“法”的管理手段完成“治”的管理目标,主张“一断于法”,重视建章立制,强调破陈出新,提倡富国强兵,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之道、管理之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思想渊源来看,先秦法家管理哲学经历了由实用法学向法哲学演进的发展过程,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实践经由韩非的总结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而先秦诸子的学说也为法家管理哲学的形成提供了外在驱动: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儒家贵贱有等的治理模式为其提供了实践参照,墨家的尚同思想为其提供了方法论保障。就理论内涵来看,先秦法家遵循“一断于法”的管理准则,凭借“严罚厚赏”的管理手段,结合“循名责实”的管理权术,形成了“法、术、势”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从管理思想史角度来看,可将其视为当代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就实践效用来看,通过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爬梳,系统审视其中涉及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原则、规律等内容,归纳总结出其独特的管理人性观、管理控制观、管理行为观以及管理认识论、管理方法论和管理价值论,能为我国新时代的管理实践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先秦法家思想中包含的法治精神、改革精神、富强精神和权力制约观念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如下逻辑线索:第一章是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概念的简述;第二章在梳理了时代背景、内在基础、外在驱动之后总结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第三章着重探讨先秦法家在管理人性观、管理控制观、管理行为观等维度的理论观点;第四章主要探讨先秦法家的管理认识论、管理方法论、管理价值论,用以指导实践;第五章基于上述对于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探讨,深入挖掘这一思想遗产的合理内核,并从价值层面对其进行反思、纠偏、补救,从而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对于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构建而言,如果说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能提供某种启示,那么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是其中绕不过去的智识资源。以新时代的法治建设为语境,在对以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同时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合理要素,对中国特色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理论参考与路径借鉴意义。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管理哲学应有其相应的话语、理念和贡献。如果缺失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融合,那么世界管理思想将因局限于西方管理传统而欠缺丰富性与普世性。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支撑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文化自信,并为当代中国的管理实践提供传统智识资源,这亦是中国管理哲学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路径方法与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兰晶[10](2019)在《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习仲勋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做出过突出贡献。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现实情况所总结出的管理的一般规律。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反映了我国时代精神的特点,反映了我国管理实践活动最普遍的规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管理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有关习仲勋的重要文献,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其条件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基础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世原则、正直善良的高尚品质的主观条件。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划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习仲勋认为管理主体主要是广大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坚持学习教育,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搞好党风。习仲勋认为管理客体主要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要注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注重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发扬淳朴的家风与严谨的作风。管理决策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要做到准确、科学。管理方法需要运用矛盾分析法;需要调查研究;需要求真务实;需要建立制度。管理价值就是把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发动人民群众创造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后,本文阐述了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是毛泽东的管理哲学思想、邓小平的管理哲学思想和习近平的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来源之一。同时,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初期的历史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中央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发展管理哲学 指导管理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管理哲学 指导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伦理的现代管理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与主要创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现代管理的生态伦理本质
    第一节 生态伦理的阐释
        一、西方生态伦理的思想流变
        二、现代管理的生态伦理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多学科视角的生态伦理属性
        一、政治学视角:基于政治权力的生态伦理属性
        二、经济学视角:共生和绿色的可持续性经济管理
        三、社会学视角:社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
    第三节 现代管理的生态伦理基本规定
        一、生态伦理的价值理念
        二、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
        三、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础
        四、生态伦理的维护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管理视域下的生态伦理历史演进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的价值定位——效率至上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经济人”人性假设基础
        二、科学管理的管理模式:控制自然的祛魅化设计
        三、理性逻辑的科学化功利价值取向
        四、“经济人”假设的反生态伦理省思
    第二节 行为科学管理的价值转换——情感依托
        一、行为科学管理的“社会人”人性假设基础
        二、行为科学理论模式:人际关系的社会化凸显
        三、情感激励的生态化行政伦理扩展
        四、行为科学理论的生态伦理缺失
    第三节 系统权变管理的价值探索——因境制宜
        一、系统权变管理的“复杂人”人性假设基础
        二、系统权变管理的管理模式:人境关系的动态化调适
        三、动态持衡的多元化政府伦理关系
        四、系统权变时期的方法论评价
    第四节 知识与文化管理的价值创造——互生共存
        一、知识与文化管理的“文化人”人性假设基础
        二、知识与文化管理模式:人智关系的持续化建设
        三、生态和谐的人本化行政文化结构
        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人”的内在限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管理的生态伦理价值向度
    第一节 现代社会管理的生态意识理念
        一、生态健康意识——推动社会协调发展
        二、生态优先意识——保证社会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境意识——引领社会绿色发展
    第二节 现代管理的生态伦理的价值体系
        一、生态公正:政府生态伦理管理的核心价值
        二、生态自由:公共管理秩序建构的目标价值
        三、生态平等:道德主体利益协调的价值根基
        四、生态和谐:和谐社会伦理调和的价值趋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管理的生态伦理价值实现困境与出路
    第一节 生态伦理在现代管理中的实现困境
        一、现代管理的主体性困境:主体价值的公平失允
        二、现代管理的目标困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受阻
        三、现代管理的秩序困境:生态安全的秩序失衡
        四、现代管理的文化困境:中西生态伦理的融突
    第二节 公共社会治理实现生态伦理的出路
        一、构建生态伦理观念以践行协调共生的价值理念
        二、实施生态伦理战略以推动生态化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加强生态法治建设以维护生态安全的稳定秩序
        四、创新生态文化理念以促进生态文明的理论建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现代管理的生态伦理价值建构之维
    第一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伦理价值阐释
        一、基于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伦理价值构建
        二、生态善治对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
    第二节 中国生态伦理的现代管理决策模式
        一、生态管理及其决策理念建构
        二、生态伦理的现代管理决策运行模式
    第三节 生态伦理视域下生命安全健康的价值阐释
        一、生命安全健康的理性制衡内蕴
        二、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的生态行政价值观建构
        三、中国政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实现路径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及其对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概述
    2.1 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2 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3 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主要思想
        2.3.1 孔子与其主要思想
        2.3.2 孟子与其主要思想
        2.3.3 荀子与其主要思想
3.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3.1 人性观
    3.2 知行观
    3.3 义利观
4.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4.1 管理的本质:治人
    4.2 管理的指导思想:仁者爱人,以民为本
        4.2.1 仁者爱人
        4.2.2 以民为本
    4.3 管理的手段:德礼之治,礼法并用
    4.4 管理的评价标准:以和为贵
    4.5 管理的目标:修己安人
5.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对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启示
    5.1 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现状
        5.1.1 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
        5.1.2 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现实困境
    5.2 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应用于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可行性
    5.3 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局限性
    5.4 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对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启示
        5.4.1 管理本质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性诉求
        5.4.2 管理领导观:“修身正己”,完善管理者的德行素养
        5.4.3 管理控制观:“德法并重”,采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手段
        5.4.4 管理策略观:“和而不同”,注重学生管理的差异化
        5.4.5 管理价值观:“以和为贵”,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5.4.6 管理目标观:“教以成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6.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阳明心学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综述与研究
    2.1 企业文化
        2.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2 企业文化的特征
    2.2 企业管理哲学
        2.2.1 企业管理哲学的研究发展历程
        2.2.2 企业管理哲学的内涵
        2.2.3 企业管理哲学的研究内容
        2.2.4 企业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2.3 现阶段企业管理哲学典型学派
        2.3.1 企业管理哲学的典型学派分类
        2.3.2 当前各学派管理哲学的应用现状
    2.4 阳明心学管理哲学
        2.4.1 王守仁及其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
        2.4.2 阳明心学在企业管理应用的基本内容
        2.4.3 阳明心学应用于企业管理哲学领域的意义
第3章 我国企业文化中阳明心学管理哲学应用现状分析
    3.1 阳明心学管理思想文献描述性统计分析
        3.1.1 研究方法——文献描述性统计分析
        3.1.2 研究对象选择
        3.1.3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2 阳明心学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统计分析
        3.2.1 研究对象与方法的选择
        3.2.2 研究内容分析
    3.3 阳明心学在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3.1 对企业管理哲学缺乏认知
        3.3.2 对阳明心学缺乏管理领域创新
        3.3.3 对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的应用缺乏实践
第4章 基于阳明心学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型构建
    4.1 模型构建的基本特征
        4.1.1 以阳明心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础
        4.1.2 以“心即理”为核心
        4.1.3 以“良知”反思为方法
        4.1.4 以“致良知”为目标
    4.2 模型构建的总体规划
        4.2.1 构建原则
        4.2.2 指导思想
        4.2.3 全局规划
    4.3 模型构建的基本架构
        4.3.1 哲学架构
        4.3.2 基本要素架构
        4.3.3 运行流程架构
    4.4 基于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
第5章 B企业集团案例分析
    5.1 B集团的简况
    5.2 B集团阳明心学企业文化概述
        5.2.1 文化背景层面
        5.2.2 企业精神层面
        5.2.3 企业实践应用层面
    5.3 B集团建立阳明心学企业文化的具体措施及分析
        5.3.1 文化背景层面构建的措施及分析
        5.3.2 精神层面构建的措施及分析
    5.4 B集团基于阳明心学管理哲学的文化建设总结
        5.4.1 形成阳明心学文化背景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5.4.2 建立阳明心学管理哲学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核心
        5.4.3 做好“良知”判断是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5.4.4 运用阳明心学管理哲学指导实践是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4)儒家管理哲学视域下的民营企业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二章 儒家管理哲学新识: 企业管理中的君子之治道
    2.1 儒家管理哲学与民营企业管理
    2.2 民营企业管理者——君子的自我管理
    2.3 民营企业管理者——君子的实践品格
    2.4 民营企业管理者——君子是“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章 当代民营企业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与出路
    3.1 民营企业管理面临转型升级
    3.2 民营企业“出海”经略面临挑战
    3.3 民营企业走向未来方向感缺失
    3.4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与出路
第四章 “君子豹变”——民营企业管理的变革之道
    4.1 自强·通变·创生
    4.2 案例分析——华为的自强通变创生之路
第五章 “君子喻于义”——民营企业的价值观管理
    5.1 儒家“义利观”的演化与当代阐释
    5.2 案例分析——福耀集团“义利相济”的价值观管理
第六章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民营企业管理的品牌战略
    6.1 “君子”之品——“文质彬彬”
    6.2 案例分析——方太集团的品牌管理战略
结论:儒学的新开展与民营企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

(5)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现状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一、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西方文化冲击
        (二)企业环境重建
    二、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儒家义利观
        (二)佛教“心性”思想
        (三)日本“清正明朗”的伦理观
        (四)西方管理理论
第二章 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以利他思想为核心
        (一)以普适性为基础
        (二)以辩证性为准则
        (三)以细节性为追求
    二、以“守心克己”的修养为重点
        (一)坚持家国一体的主旨
        (二)贯彻义利合一的原则
        (三)进行“六项精进”的提升
    三、以凝心聚力的实践为落实
        (一)确立品德优先的用人标准
        (二)形成人本主义的管理风格
        (三)创建合作务实的组织结构
    四、以共同发展的境界为追求
        (一)倡导互利共赢的竞争观念
        (二)鼓励和睦共进的企业文化
        (三)树立循环共生的发展目标
第三章 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评析
    一、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的优越性
        (一)有效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二)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一)需要复杂的管理制度为基础
        (二)需要强大的领导魅力为保障
第四章 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对我国管理理论完善和实践发展的启示
    一、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对我国管理理论完善的启示
        (一)以民族性为理论特色
        (二)以务实性为理论基础
        (三)以系统性为理论升华
    二、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对我国管理实践发展的启示
        (一)通过领导表率带动利他经营
        (二)通过整体合力支撑利他经营
        (三)通过社会贡献践行利他经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6)制度的理性维度及其管理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主要创新与不足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制度的理性问题解析
    第一节 制度的理性概念界定
        一、制度
        二、理性
        三、制度的理性
    第二节 多角度审视制度的理性
        一、制度的理性的性质
        二、制度的理性的作用
        三、制度的理性的维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制度的理性维度表达形式
    第一节 制度的工具理性
        一、制度的工具理性的含义与规定性
        二、制度的工具理性的基本特征
        三、审思制度的工具理性
    第二节 制度的价值理性
        一、制度的价值理性的含义与规定性
        二、制度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三、制度的价值理性的基本向度
    第三节 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
        一、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逻辑关联
        二、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现象
        三、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度的理性在管理思想演进中的阶段性呈现
    第一节 早期管理时期制度的理性形态
        一、制度背景与目标:维护政治稳定统一的管理秩序
        二、理性形态: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原始统一
    第二节 科学管理时期制度的理性偏好
        一、制度背景与目标:技术管控下的高效率管理秩序
        二、理性偏好:制度的工具理性优先
    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制度的理性偏好
        一、制度背景与目标:人性张扬下的情感型社会秩序
        二、理性偏好:制度的价值理性优先
    第四节 现代管理时期制度的理性诉求
        一、制度背景与目标:复杂管理的协同整合秩序状态
        二、理性诉求: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度的理性在管理中的价值与偏失
    第一节 制度的工具理性在管理中的价值与偏失
        一、制度的工具理性在管理中的价值
        二、制度的工具理性在管理中的偏失
    第二节 制度的价值理性在管理中的价值与偏失
        一、制度的价值理性在管理中的价值
        二、制度的价值理性在管理中的偏失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度的理性在管理中实现整合的思考
    第一节 制度的理性整合的理论基础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制度的理性整合的意义
        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对制度的理性整合的意义
        三、制度人类学理论对制度的理性整合的影响
        四、实用主义哲学对制度的理性整合的启示
        五、结构功能主义对制度的理性整合的作用
    第二节 制度的理性整合的影响因素
        一、管理制度的理性功能呈现非均衡性
        二、管理制度的理性文化生态的制约性
        三、管理制度的理性承载主体的异化性
        四、管理制度的理性效度评价的差异性
    第三节 制度的理性整合方式的展望
        一、管理制度观念: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价值观
        二、管理制度共治:制度的公共理性的整合作用
        三、管理制度艺术:“真、善、美”理性的统一
        四、管理制度生态:工具性与价值性人格的共生
        五、管理制度方法:制度的理性方法论范式寻求
        六、管理制度实践:理性精神导引下的制度建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共生管理理念及其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共生管理理念是管理价值观念的革新
        (一)共生管理理念的提出是时代所驱
        (二)共生管理理念是管理理念的跃迁式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共生管理理念相关研究的现状及评述
        (一)国外对于共生管理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对于共生管理的相关研究
        (三)共生管理研究的评述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三)研究存在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共生管理理念的理解
    第一节 共生概念的缘起
        一、共生是客观存在的生物现象
        二、“共生”的词源学意涵
        三、生物共生的释义
        四、社会学中的“共生”解读
    第二节 共生管理理念释义
        一、共生管理及其理念
        二、共生管理理念特征
        三、共生管理理念体系
        四、共生管理理念的实践表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共生管理理念的思想史考察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生管理思想资源
        一、知心尽性:共生的伦理基点
        二、和:共生的价值尺度
        三、天人合一:共生的系统观
        四、大同社会:共生的终极愿景
    第二节 西方管理思想史中的共生思想演进
        一、早期管理思想中的共生哲学
        (一)早期社会的共生管理思想端倪
        (二)中世纪及近代管理思想中的共生迹象
        二、古典管理理论中的共生理念
        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中的共生精神
        四、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共生思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生管理理念的理论规定性解读
    第一节 共生管理理念的内在蕴意
        一、平等理念
        二、互信互惠互利理念
        三、合作理念
        四、共享理念
        五、共进理念
    第二节 共生管理理念的基本表达
        一、共生管理理念的人性观
        二、共生管理理念的组织观
        三、共生管理理念的价值观
        四、共生管理理念的系统观
        五、共生管理理念的方法论
        六、共生管理理念的目的论
    第三节 共生管理理念的功能性特征
        一、化繁为简
        二、唇齿相依而凝心聚力
        三、开放包容而互动互补
        四、共建共享而共赢共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生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
    第一节 共生管理理念下主体间关系的构建
        一、管理中人与人之间的共生
        二、管理中人与组织的共生
        三、管理中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共生
    第二节 共生管理理念下的管理结构调适
        一、共生管理结构调适的要素关系依据
        二、共生管理下的结构调适
    第三节 共生管理理念下管理冲突问题的解决
        一、共生管理维度下管理冲突的表现
        二、共生管理理念导引下的管理冲突破解之思
    第四节 共生管理理念下跨文化管理的模式选择
        一、共生管理的文化交融
        二、共生管理理念的管理文化特质
        三、共生管理理念下组织文化管理模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生管理理念应用价值发挥机制
    第一节 共生管理理念应用价值作用的原则
        一、遵循共生效率原则
        二、遵循公正平等原则
        三、遵循伦理生态原则
        四、遵循整体协调、协同发展原则
        五、遵循灵活适应、开放互联原则
    第二节 共生管理理念作用的模式
        一、组织生命周期中共生管理模式的渐变
        二、共生管理关系形成期的共生模式
        三、共生管理关系维系期的共生模式
        四、共生管理关系演化期的共生模式
    第三节 共生管理理念作用的限域
        一、管理主体需求的个性化满足
        二、共生型管理结构的弹性
        三、共生型管理文化的涵化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1.3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2章 战略管理哲学的理论阐释
    2.1 战略管理哲学的历史溯源
        2.1.1 中国思想史上的战略管理哲学思想
        2.1.2 西方思想史上的战略管理哲学思想
    2.2 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的阐释
        2.2.1 战略管理哲学的界定
        2.2.2 战略管理哲学的特征
    2.3 战略管理哲学的意义
        2.3.1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思路
        2.3.2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应用的路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
    3.1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3.1.1 工业革命与大生产时代的范式
        3.1.2 大营销时代的科学主义
        3.1.3 后工业时代的虚无主义
    3.2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3.2.1 马克思的管理哲学思想
        3.2.2 怀疑主义思想
        3.2.3 主体性的哲学思想
    3.3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形成的实践来源
        3.3.1 军事战略研究中的实践积累
        3.3.2 企业管理改革中的实践探索
        3.3.3 专业学术研究中的实践反思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4.1 战略管理哲学的能力论
        4.1.1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战略管理的主要矛盾
        4.1.2 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4.2 战略管理哲学的过程论
        4.2.1 战略管理哲学的过程思想
        4.2.2 战略分析过程
        4.2.3 战略定位过程
        4.2.4 战略实施过程
        4.2.5 战略控制过程
    4.3 战略管理哲学的系统论
        4.3.1 融合的有机系统
        4.3.2 互为因果的作用机理
        4.3.3 辨证的管理思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的评价
    5.1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
        5.1.1 开辟了战略管理的新范式
        5.1.2 为战略管理提供哲学指导
        5.1.3 使管理哲学得以向纵深发展
    5.2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局限
        5.2.1 局限于企业管理
        5.2.2 过于强调结构完美和确定性
    5.3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的实践启示
        5.3.1 战略管理哲学在我国有待发展
        5.3.2 探索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范式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9)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与主要创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概述
    第一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界定
        一、管理哲学的内涵与中国管理哲学
        二、中国管理哲学的主要内容
        三、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分类与体系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分类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体系
    第三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特征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实践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
    第一节 时代背景: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
        一、宗法制的特征
        二、历史文化特征
        三、氏族统治特征
    第二节 内在基础:先秦时期的重大社会变迁
        一、井田制瓦解促成了新的管理实践活动
        二、奴隶制崩溃催生了新的管理形态
        三、礼法分离、以法去礼形成了新的管理理念
        四、成文法运动总结了管理哲学的规律
    第三节 思想资源: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影响
        一、道家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儒家及墨家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影响
        三、名家及兵家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维度
    第一节 “自利自为”的管理人性观
        一、“自利自为”管理人性观的逻辑起点
        二、“自利自为”管理人性观的主要内容
        三、“自利自为”管理人性观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一断于法”的管理控制观
        一、“一断于法”管理控制观的逻辑起点
        二、“一断于法”管理控制观的主要内容
        三、“一断于法”管理控制观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
        一、“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的逻辑起点
        二、“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的主要内容
        三、“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的总体评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实践指向
    第一节 “事异备变”的管理认识论
        一、“事异备变”管理认识论的逻辑起点
        二、“事异备变”管理认识论的主要内容
        三、“事异备变”管理认识论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不法常可”的管理方法论
        一、“不法常可”管理方法论的逻辑起点
        二、“不法常可”管理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三、“不法常可”管理方法论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贵法不贵义”的管理价值论
        一、“贵法不贵义”管理价值论的逻辑起点
        二、“贵法不贵义”管理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三、“贵法不贵义”管理价值论的总体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现实维度与创造性转化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现实维度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与深化改革及依法治国
        一、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二、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思想借鉴
    第三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与现代化国家治理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与现代化宏观管理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与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关于习仲勋的改革开放思想研究
        1.2.2 关于习仲勋的统一战线思想研究
        1.2.3 关于习仲勋的群众观研究
        1.2.4 关于习仲勋的根据地斗争和建设研究
        1.2.5 关于习仲勋的党的理论建设研究
        1.2.6 关于习仲勋的文化教育思想研究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2.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 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2.1.1 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1.2 实践基础: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2.1.3 主观条件:丰富的人生经历、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世原则、正直善良的高尚品质
    2.2 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2.2.1 萌芽时期(1928年-1935年)
        2.2.2 形成时期(1935年-1949年)
        2.2.3 发展时期(1949年-1993年)
3.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习仲勋的管理主客体论
        3.1.1 习仲勋的管理主体论
        3.1.2 习仲勋的管理客体论
        3.1.3 习仲勋的管理主客体关系论
    3.2 习仲勋的管理决策论
        3.2.1 决策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2.2 决策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3.2.3 决策要做到准确、科学
    3.3 习仲勋的管理方法论
        3.3.1 管理需要运用矛盾分析法
        3.3.2 管理需要调查研究
        3.3.3 管理需要求真务实
        3.3.4 管理需要建立制度
    3.4 习仲勋的管理价值论
        3.4.1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3.4.2 发动人民群众创造价值
        3.4.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的重要价值
    4.1 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
        4.1.1 为毛泽东的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来源
        4.1.2 为邓小平的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来源
        4.1.3 为习近平的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来源
    4.2 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的实践价值
        4.2.1 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初期的历史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4.2.2 为党中央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发展管理哲学 指导管理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伦理的现代管理价值研究[D]. 毕然.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先秦儒家管理哲学思想及其对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启示研究[D]. 柯苏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阳明心学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D]. 张树恒.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2)
  • [4]儒家管理哲学视域下的民营企业管理问题研究[D]. 刘楚怡.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稻盛和夫管理伦理思想研究[D]. 李晋鹏. 广西大学, 2020(07)
  • [6]制度的理性维度及其管理价值研究[D]. 杜威. 黑龙江大学, 2020(03)
  • [7]共生管理理念及其应用价值研究[D]. 王雪梅.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8]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 李乔. 燕山大学, 2019(06)
  • [9]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 王拓.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10]习仲勋的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 兰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发展管理理念,指导管理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