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郑美林,赵颖豪,苗莉莉,高喜燕,刘志培[1](2021)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结构稳定、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具有"三致"毒害性,其环境去除和修复备受关注。绿色、安全、经济的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本文从土壤中PAHs的来源、迁移、归趋和污染水平总结了目前我国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基本状况;归纳了具有PAHs降解作用的微生物、植物种类及机理;比较了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联合修复3类主要的生物修复技术。指出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机理的解析,抗逆菌株、植株的筛选与培育,实际应用的安全和效能评估应成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彭天玥,王洁玲[2](2021)在《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风险与管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曾一度忽略土壤有限的环境承载力,长期粗放的经济模式造成我国农用地大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呈现范围广、类别多、地域差异显着的特征。基于风险的管控是行之有效应对土壤污染的措施之一,但目前对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多以总量表征为主,缺乏对重金属形态特别是生物有效态的足够考量,在农田污染管控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治理周期长、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难以持久、普适性差等,严重制约现存治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因此亟须开展防护战略机制的有益探索及管控对策研究,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质量及人体健康,维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生态/健康风险,总结了重金属有效性评价方法及风险管控对策,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鑫,蔡相仪,吉喜燕,吴世超,侯梅芳[3](2021)在《国外土壤修复专利技术分析与展望》文中认为土壤污染不仅破坏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而且对水体和大气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起步较晚,探索国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对改善我国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地域特色、土壤污染类型和土壤修复现状,对国外先进土壤修复专利技术进行了深入调研。从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复合修复四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土壤修复现状和技术特点;选取了国外土壤修复领域的典型专利技术进行深入剖析,分析了这些土壤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通过对国外土壤修复专利技术的分析发现,相较单独的化学或物理修复手段,复合修复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机动性强的优点。复合修复法将成为今后土壤修复乃至生态环境修复领域中的主要技术形式和研究的重点。展望了我国土壤修复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探索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腾飞[4](2021)在《针对汽油和柴油污染的功能微生物组构建及降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对石油的开采以及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资源在给予人类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环境(大气、土壤、地表和地下水)也构成了威胁。其中,石油相关加工产品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尤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引起各国专家的关注,但该技术局限于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多功能性和污染物的降解难度,目前还未能大规模快速地展开应用。本研究针对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汽油和柴油的主要组分,选择正十二烷、异辛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甲苯等五种模式化合物分别作为唯一碳源,结合酶效评价技术和传统筛选技术,进行了高效汽油和柴油降解菌株的筛选及菌株复配,从筛选效率、复配方式和菌群功能方面进行优化,为有效增强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济南炼油厂的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运输汽油和柴油的油罐车油泥、济南市某加油站周边的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Alpha多样性分析、群落Heatmap图分析、物种差异分析,炼油厂和加油站污染土壤样品中多样性显着高于油罐车油泥样品。门水平下,炼油厂和加油站污染土壤的优势物种为Actinobacteriota,油罐车油泥的优势物种为Actinobacteriota和Proteobacteria;目水平下,油罐车油泥的优势物种Corynebacteriales和Pseudomonadales比较显着,加油站和炼油厂污染土壤的优势物种占比不明显,均为Vicinamibacterales。2.依据污染土壤中汽油和柴油的主要成分组成,选择正十二烷、异辛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甲苯等五种模式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经筛选培养、分离纯化,最终利用生物酶液活性测定的方法从污染土壤中获得九株降解菌株:KJ-1和KJ-2为正十二烷降解菌株,经鉴定,两株菌株分别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对3765mg·L-1正十二烷的降解率分别为91.99%和89.51%。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30℃、无机盐培养基初始pH7.5、接种量10%、正十二烷初始浓度3765mg·L-1、培养时间6d为KJ-1的最佳生长条件。3.筛选获得两株异辛烷降解菌株YXW-3、YXW-4,经鉴定,二者均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对500mg·L-1异辛烷的降解率分别为86.69%、85.53%。筛选获得环己烷降解菌株HJW-1,对500mg·L-1环己烷的降解率达78.54%,经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us sp.)。筛选获得甲基环己烷降解菌株三株,分别命名为JH-1、JH-4、JH-5,经鉴定,JH-1 和JH-4均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JH-5为肠球菌(Enterococcus sp.),对500mg·L-1甲基环己烷的降解率分别为63.25%、75.53%、76.53%。筛选获得甲苯降解菌株JB-1,经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us sp.),对433mg·L-1甲苯降解率达84.69%。4.筛选出的九株降解菌株进行复配,选取不同的菌株组合形式,采用生物酶液活性测定的方法,快速得到汽油和柴油的降解率,构建汽油和柴油的功能微生物菌系。经菌株组合形式的优化,汽油的微生物菌系为92-2,柴油的微生物菌系为CY-1,对748.70g·L-1汽油、827.90g·L-1柴油的降解率分别达98.34%、96.43%。5.对实验数据进行Haldane方程分析,得到汽油的功能菌系92-2、柴油的功能菌系CY-1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将汽油、柴油的实验数据拟合分析,构建菌系92-2、CY-1对汽油、柴油的降解动力学模型。汽油功能菌系生长动力学模型:μx=0.32Cs/[5.7+Cs+Cs2/198]柴油功能菌系生长动力学模型:μx=0.28Cs/[7.28+Cs+Cs2/261]汽油功能菌系降解动力学模型:μs=0.39μx+0.108柴油功能菌系降解动力学模型:μs=0.38μx+0.227

张晓郡[5](2021)在《绿色合成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米铁材料常因其比表面积大和反应活性高的优点,被广泛用于环境污染修复研究。但是,常因其自身的一些缺点,如易发生团聚、合成成本费用高及试剂的安全性问题限制了它在环境中的应用。通过绿色合成纳米铁材料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合成途径,可减少合成过程中化学药剂的使用。坡缕石作为一种天然的层链状硅酸盐黏土矿物,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对重金属具有强吸附能力。但目前,我国对坡缕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对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并且将纳米铁复合坡缕石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甚少。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可为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方向。本研究利用茶叶提取液合成纳米铁材料,按不同质量比负载甘肃省临泽坡缕石(3:1、2:1、1:1、1:2、1:3、1:0、0:1)合成新型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样品的微观特征和元素组成,确定纳米铁、坡缕石和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的结构变化。将制备的7种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分别按4%的投加量施加到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进行钝化实验和后续验证实验(盆栽实验与种子萌发实验),结合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化学形态组分、钝化效率和植物生长指标等因子对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的钝化效果及生态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和傅里叶红外分析可知,纳米铁是以酚羟基、羧基和苯环等有机官能团为框架,包裹于铁氧化物外部形成的颗粒状物质。其结构整体呈现较为规则的球状,但部分团簇出现不规则形状。坡缕石主要由凹凸棒石和石英等矿物质组成,其结构是由针状晶体和束状集合体堆积而成的晶束聚集体,其棒状晶体较粗大,形态不对称,结构致密不松散,致使其吸附性能降低。在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中,均存在纳米铁与坡缕石材料中的共有基团,说明纳米铁与坡缕石负载良好。同时,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中,物质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随着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中坡缕石占比的增加,凹凸棒石和石英等物质成分逐渐增加。(2)施加不同钝化材料均可提高土壤的pH、电导率(EC)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钝化土壤pH较对照组相比,最大可增加15.06%;施加不同钝化材料可使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电导率分别增加2.11~4.66 m S/m;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0.21~7.89 cmol/kg。其中,较土壤pH和EC相比,施加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CEC的影响较显着。(3)施加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处理组,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TCLP萃取态、DTPA萃取态、水溶性萃取态)均较单施纳米铁与坡缕石处理组低。同时,同一钝化材料对不同重金属的钝化能力存在差异。对重金属含量的降低效果依次为:Pb>Ni>Cr>Zn>Cu>Cd。(4)施加不同钝化材料,均可促使土壤重金属由活性较高的酸溶态组分向活性较低的残渣态组分转化。其中,对重金属Pb和Cd的作用效果最佳。钝化后土壤中重金属Pb的酸溶态与残渣态分别占总组分的2%和65%,可实现土壤重金属Pb由酸溶态向残渣态的最大转化。同时,施加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效果优于单施纳米铁与坡缕石处理组。(5)施加不同钝化材料,均可促进玉米幼苗生长,降低玉米幼苗茎部重金属含量、生物富集/转运系数和生物吸收因子,可减缓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程度;增加种子萌发速率,减缓重金属胁迫对种子发育的影响,促进种子在适宜环境中生长。其中,单施纳米铁和坡缕石处理组玉米幼苗根长,分别较对照组可增加23.91%和5.62%,玉米幼苗株高可分别降低5.88%和9.79%。施加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处理组玉米幼苗根长,较对照组增幅为7.01%~66.16%,并可显着增加玉米幼苗株高。(6)施加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均可显着降低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但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和修复效率均优于单施纳米铁和坡缕石处理组。其中,对土壤中重金属Pb、Ni和Cd的钝化效果最佳。施加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处理组,对重金属Pb的钝化效率最高可达78.44%,相比单施纳米铁和坡缕石处理组,可分别增加49.87%和76.03%,同时,可将对重金属Pb的修复效率,由对照组5.15%增加到65.22%。因此,绿色合成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可显着提高纳米铁和坡缕石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修复效能,可使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具有规模化应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工程中的潜力。

丁吴萍[6](2021)在《镉污染棕地土壤资源化及景观再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棕地修复与景观再生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如何处理棕地遗留的有害物质与污染因素是棕地景观再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棕地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污染源,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棕地中比较突出的污染特征,因此,将重金属污染棕地进行生态修复与资源化应用于棕地景观再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浙江绍兴上虞废弃铅锌矿中的镉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对污染土成分、理化性质以及镉含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向土壤中分别加入水泥和水泥-钙镁磷肥固化剂,将土壤制备成免烧砖,进行污染土的资源化研究,对成型免烧砖的抗压强度、毒性浸出进行了测试,对应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免烧砖在棕地景观中的应用形式和景观营造策略,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制备了96个免烧砖试件,研制了免烧砖制备模具,进行了免烧砖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试验中,免烧砖的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水泥掺量为25%、土壤掺量为70%、石灰掺量为5%时,制备的免烧砖抗压强度可以达到建筑工程中非承重砖的要求。(2)对16块不同养护周期的免烧砖试块进行毒性浸出试验,分析了养护周期与毒性浸出之间的关系,发现免烧砖中的镉离子浸出速率与水泥的水化反应成正相关的关系,养护的0-7天,镉离子浸出速率最快,固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养护初期,养护7-14天,镉离子的浓度几乎不改变,在14-28天,镉离子的浸出浓度缓慢降低。(3)将两组不同固化材料制备的免烧砖进行毒性浸出试验,分析了两组不同材料、不同配比与免烧砖镉离子毒性浸出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表明:两种试验方案都能够很好的固化土壤中的镉,镉离子的浸出浓度浸出浓度均低于环境标准中的限定值0.01mg·kg-1。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固化效果越好,同时加入水泥和钙镁磷肥,对于镉离子的固化效果更好。(4)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对免烧砖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使用文中所述的两种处理方式对污染土壤中镉离子进行固化之后,制备的免烧砖污染指数均低于0,属于无污染材料,生态危害指数均低于4,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低风险。(5)结合棕地景观再生相关案例,提出了免烧砖可以作为景观地形、景观建筑、景观构筑物、景观小品、景观道路的建设材料应用于棕地景观再生中。免烧砖在应用中有两种景观构建方式,与自身组合形成景观,也可以与其他材料如木材,金属材料和石材组合共同构建形成景观。最后在绍兴银山养老服务中心的棕地景观再生案例中,将镉污染土制备的免烧砖应用于景观建设中。

周康宁[7](2021)在《不同施肥制度对珠三角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性状恶化,加剧土壤养分的流失,同时造成农产品产量和养分含量下降,并对环境造成一系列影响,其中尤以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因地制宜开展蔬菜减量施肥研究,通过菜地化肥减量和化肥原料替代研究,减少肥料用量并提升肥料利用率,提高蔬菜产量,保障蔬菜安全生产,促进蔬菜产业科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珠三角地区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不同施肥方式附以钝化剂添加等措施开展蔬菜减肥增效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同时探讨不同处理下蔬菜重金属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蔬菜安全生产标准。基于前期研究继续开展化肥减量、缓释肥替代常规化肥的珠三角菜地田间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盆栽试验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30%减量施肥(CJ)处理对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没有显着影响,而施加缓释肥万里神农(WH)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处理显着增加(P<0.05),达19.65 g·kg-1。CJ处理对通心菜生长没有显着影响,而WH处理显着提升了通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的株高。(2)盆栽试验中,同等施肥条件下(常规施肥;常规减量30%;缓释肥),钝化剂的添加有助于提高土壤p H,降低菜地土壤中重金属Cd、As有效态含量及通心菜体内重金属含量。其中,WH3处理下(万里神农缓释肥搭配70%二水石膏+30%三氧化二铁)土壤重金属Cd的有效态含量降幅最大,达27.69%。CJ3(常规化肥减量30%搭配70%二水石膏+30%三氧化二铁)土壤重金属As的有效态含量降幅最大,达20.6%。不同处理下通心菜重金属Cd、As含量分别在0.163-0.186 mg·kg-1和0.344-0.365 mg·kg-1,对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同施肥模式下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符合蔬菜安全食用标准。(3)田间试验中,常规施肥减量30%(CJ)处理下,第一季蔬菜黄瓜(Cucumis sativus L.)、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和苋菜-通心菜轮作体系下第二季蔬菜通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三种蔬菜的产量以及养分含量均未受到显着影响。常规化肥减量50%(CT)处理下各蔬菜地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和蔬菜产量及养分含量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中,当季作物中,瓜类蔬菜(黄瓜)产量显着下降,亩产仅为8084.7斤,降幅达12.5%,而叶菜类作物苋菜产量未有显着变化,轮作体系下第二季叶菜类作物通心菜的产量显着减少(P<0.05)。施加缓释肥(WH和EH)对土壤有效N、P、K含量未有明显影响,但能提高土壤p H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中Cd的活性。其中,施加万里神农缓释肥(WH)对当季和轮作体系下第二季蔬菜产量均有提升效果,黄瓜,苋菜和通心菜产量分别提升10.8%,3%和2.1%,相较于常规施肥处理(CK),能在施肥减量条件下保持乃至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并且有效提升蔬菜的养分含量和产量。(4)田间试验中,黄瓜,苋菜,通心菜的Cd含量分别在0.014-0.017 mg·kg-1,0.122-0.134 mg·kg-1和0.141-0.149 mg·kg-1,对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

焦健[8](2021)在《江苏油田废弃井站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由石油污染引发的土壤质量问题凸显,目前土壤石油污染的问题在我国各大油区普遍存在,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内油气田必须对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而国内在这方面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修复治理多是停留在简单的物理手段,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以及江苏油田地处土地资源紧张的东部地区,不了解区域内土壤含油状况的现状,为摸清江苏油田40年来勘探开发给土壤造成的影响以及土壤含油现状,本文选取江苏油田废弃的采油井场进行采样测试,研究土壤中石油烃含量、石油烃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与土壤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碳含量等因素的联系;为落实行业土壤修复的主体责任,本文进一步开展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工作,基于江苏油田废弃井站土壤开展研究,选择本源土壤中能够降解石油的土着菌种,优化构建了更加高效的混合菌剂,并通过人工配制石油污染土壤盆栽试验研究当地农作物联合混合菌剂联合降解土壤石油烃的适宜环境温度、土壤全盐量、菌剂投加量以及营养物质比例等外部环境条件,最后通过现场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江苏油田废弃井站场地土壤石油烃含量有高有低,约有30%井场井口土壤石油烃含量高于3000mg/kg,石油污染较为严重的4 口井整个井场上的土壤中石油烃以C10-C40组分为主,分布不均匀,5m以内石油烃浓度较高,10m外浓度明显降低,石油烃污染造成土壤pH值及全盐量的升高,碳氮比和碳磷比显着升高,重金属不存在超标风险。(2)以江苏油田废弃井站土壤及自产原油中富集分离对土壤石油烃具有较好修复效果的土着微生物菌种,它们在26℃-28℃时整体都处于较高活性,pH值在7-8之间效果更好,进行混合菌群实验表面菌种之间有互相抑制和叠加等情形,优选后的混合菌群在培养基试验中效果良好,7d除油效率达到55.5%。(3)环境因子对微生物以及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实验来看,0.3%土壤全盐量适宜混合菌剂与农作物联合的体系;碳:氮:磷在240:20:1与240:10:1条件下修复效果更好;在各自适生的季节温度下,大豆与150ml/kg混合菌剂、水稻及油菜与450ml/kg混合菌剂联合室内修复效果良好,42d石油烃降解率最高达到71.1%。(4)江苏油田废弃井站土壤原位现场修复实验中,经过翻耕的土壤石油烃降解率更高,微生物与农作物联合修复效果优于单独作用,42d降低土壤pH值6.47%,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高达到3.15×106cfu/g,实现降解石油烃52.42%以及对其中C10-C40组分的降解率达到78.95%;一季大豆种植完成时实现石油烃降解率61.49%,C10-C40组分降解率85.53%。

高震[9](2020)在《污泥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其老化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慢速热解技术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转化为性质稳定的生物炭材料,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为污泥的安全利用和处置提供一个新思路。本文选用污泥(S)和污泥生物炭(SBC)作为修复材料,通过盆栽实验,对比研究了S和SBC施入污染土壤,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考察生物炭老化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两年的栽培实验中,S和SBC的施入提高土壤pH、有机质(SOM)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含量,降低土壤可交换性酸的含量,10%的施加量效果优于5%的施加量。SBC提升CEC的效果优于污泥,而土壤pH、SOM和可交换性酸,则是S效果略好。(2)与对照组相比,S和SBC的施入均降低了Cr、Cu、Zn的酸可提取态。SBC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效果要优于污泥。10%SBC的施入,Cr、Cu、Zn的有效态含量降低到2.4%、3.6%、6.3%,重金属的酸可提取态转化为了残渣态。模拟酸雨淋滤实验结果表明SBC可以抑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3)2年的盆栽实验表明,SBC的施入,萝卜对Cr、Cu、Zn的富集量持续降低。10%的施入量优于5%。与对照组相比,10%SBC的添加,萝卜地上部分Cr、Cu、Zn富集量分别降低了95%、43.1%、44.1%,地下部分Cr、Cu、Zn富集量分别降低了96.9%、87.1%、70.3%。污泥施入也降低了Cr、Cu、Zn在萝卜地下部分的含量,但实验初期,重金属在萝卜地上部分的含量增加,污泥施入土壤存在重金属释放的风险,10%S萝卜地上部分Cr、Cu、Zn富集量分别降低了95%、43.1%、44.1%,地下部分Cr、Cu、Zn富集量分别降低了96.9%、87.1%、70.3%。(4)新鲜生物炭和老化生物炭的表征结果显示,污泥生物炭在土壤环境中,其表面-OH、-COOH等含氧官能团增加,孔隙度减少,比表面积先降低后升高,电镜扫描线上孔隙内有填充物,Cr、Cu、Zn在生物炭表面富集。生物炭老化引起理化性质变化,土壤酸性的修复效果降低,土壤pH降低了9.4%,可交换性酸上升了1.3%。生物炭老化对于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修复并无影响,Cr、Cu、Zn酸可提取态持续降低下降,相比与第一年的修复效果,第二年土壤实验结束时,10%SBC施入的土壤中Cr、Cu、Zn酸可提取态降低了1%、9.6%、5.8%,Cr、Cu、Zn在萝卜地上部分的富集量降低了86.9%,53.6%,37.9%,Cr、Cu、Zn在萝卜地下部分的富集量降低了82.6%,27.8%,29.4%。

刘悦畅[10](2020)在《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研究》文中认为为了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 palust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联合使用,对修复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污染盆栽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的效果及安全性。本论文采用盆栽实验,运用了BCR四步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方法,分别测定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中镉形态含量、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酶活性、小白菜生理生化指标和根、茎中镉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降低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有效途径,为新型生物菌肥研制提供实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单独作用以及联合作用均能使农田土壤中镉的固定态增加,降低农田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且联合处理组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降低最显着(P<0.05),达到32.70%;两种菌单独作用及联合作用,均对农田土壤中微生物各种群数量有显着性影响(P<0.05),其中,细菌的数量达到了105CFU/g,其次是放线菌数量达到了102 CFU/g;真菌数量最低。2、投加中、高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和高浓度联合组,使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幅增加(P<0.05)。土壤脲酶分别提高了89.37%,104.37%,226.87%;土壤过氧化氢酶分别提高了65.72%,85.81%,402.18%;土壤碱性磷酸酶分别提高了497.82%,202.17%,376.08%;土壤蔗糖酶活性无显着变化(P>0.05)。总体而言,投加两种菌均能促进农田土壤中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3、投加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联合作用均显着降低(P<0.05)了小白菜根、茎中的镉含量,联合处理组根、茎中镉去除率分别达到58.06-71.37%和73.66-76.70%;均提高了小白菜株高,茎鲜重,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的比值和叶绿素总量,联合处理组小白菜的生物量增加了18.13-69.55%。综上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作用,对农田土壤中镉污染的修复效果显着且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有着重大潜力和市场应用前景。

二、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
    1.1 土壤中PAHs的来源
    1.2 土壤中PAHs的分布与归趋
    1.3 我国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水平
2 生物降解及其机制
    2.1 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理
    2.2 微生物降解PAHs
        2.2.1 细菌
        2.2.2 真菌
        2.2.3 古菌
        2.2.4 微藻
    2.3 植物降解PAHs
3 PAHs生物修复技术
    3.1 微生物修复技术
        3.1.1 原位处理
        3.1.2 异位处理
    3.2 植物修复技术
    3.3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3.3.1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3.3.2 内生菌定殖
        3.3.3 转基因植物
4 总结与展望

(2)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风险与管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1.1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形势
    1.2 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
    1.3 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成因
    1.4 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技术体系
2 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2.1 土壤重金属形态鉴别
    2.2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影响因子
    2.3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3 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对策
    3.1 优质浅污染农田的优先保护
    3.2 中度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
        3.2.1 低富集作物品种的筛选和培育
        3.2.2 基因工程作物筛选
        3.2.3 农艺调控措施
    3.3 重污染农田土壤工程修复
        3.3.1 工程修复措施特点对比
        3.3.2 基于生物炭的农田修复技术
        3.3.3 污染农田的绿色管控
4 结论与展望

(4)针对汽油和柴油污染的功能微生物组构建及降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1.1.1 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现状
        1.1.2 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的来源
        1.1.3 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的危害
    1.2 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2.1 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存在的问题
        1.2.2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现状
        1.2.2.1 微生物修复
        1.2.2.2 植物修复
        1.2.2.3 联合修复
        1.2.3 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2章 样品的采集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1 土壤样本的采集
    2.2 样品的高通量测序
        2.2.1 样品总DNA的提取
        2.2.1.1 实验仪器
        2.2.1.2 样品DNA的提取
        2.2.2 PCR扩增
        2.2.2.1 引物的设计
        2.2.2.2 PCR扩增
    2.3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3.1 样本信息统计
        2.3.2 稀释曲线分析
        2.3.3 OTU分析
        2.3.4 Alpha多样性分析
        2.3.5 物种Venn图分析
        2.3.6 群落Heatmap图分析
        2.3.7 NMDS分析
        2.3.8 物种差异分析
        2.3.9 进化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正十二烷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及鉴定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3.1.1 材料与仪器
        3.1.1.1 实验材料
        3.1.1.2 实验仪器
        3.1.2 降解菌株的筛选与分离
        3.1.2.1 降解菌株的富集培养与初筛
        3.1.2.2 降解菌株的复筛
        3.1.3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3.1.4 正十二烷标准曲线的绘制
        3.1.5 正十二烷降解率的测定
        3.1.6 降解菌株的鉴定
        3.1.6.1 形态学观察
        3.1.6.2 16S rDNA的鉴定
        3.1.7 菌株降解特性的研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3.2.1.1 降解菌株的筛选分离
        3.2.1.2 降解菌株的鉴定
        3.2.2 降解菌株生长曲线的分析
        3.2.3 正十二烷降解率的分析
        3.2.4 菌株降解特性的研究
        3.2.4.1 培养时间对菌株降解正十二烷的影响
        3.2.4.2 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正十二烷的影响
        3.2.4.3 接种量对菌株降解正十二烷的影响
        3.2.4.4 温度对菌株降解正十二烷的影响
        3.2.4.5 初始pH对菌株降解正十二烷的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其他烃类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及鉴定
    4.1 异辛烷降解菌的筛选分离与鉴定
        4.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1.1.1 材料与仪器
        4.1.1.2 降解菌株的筛选与分离
        4.1.1.3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4.1.1.4 异辛烷标准曲线的绘制
        4.1.1.5 异辛烷降解率的测定
        4.1.1.6 降解菌株的鉴定
        4.1.2 结果与分析
        4.1.2.1 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4.1.2.2 降解菌株生长曲线的分析
        4.1.2.3 异辛烷降解率的分析
        4.1.3 小结
    4.2 环己烷降解菌株的筛选分离与鉴定
        4.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2.1.1 材料与仪器
        4.2.1.2 降解菌株的筛选与分离
        4.2.1.3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4.2.1.4 环己烷标准曲线的绘制
        4.2.1.5 环己烷降解率的测定
        4.2.1.6 降解菌株的鉴定
        4.2.2 结果与分析
        4.2.2.1 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4.2.2.2 降解菌株生长曲线的分析
        4.2.2.3 环己烷降解率的分析
        4.2.3 小结
    4.3 甲基环己烷降解菌株的筛选分离与鉴定
        4.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3.1.1 材料与仪器
        4.3.1.2 降解菌株的筛选与分离
        4.3.1.3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4.3.1.4 甲基环己烷标准曲线的绘制
        4.3.1.5 甲基环己烷降解率的测定
        4.3.1.6 降解菌株的鉴定
        4.3.2 结果与分析
        4.3.2.1 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4.3.2.2 降解菌株生长曲线的分析
        4.3.2.3 甲基环己烷降解率的分析
        4.3.3 小结
    4.4 甲苯降解菌株的筛选分离与鉴定
        4.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4.1.1 材料与仪器
        4.4.1.2 降解菌株的筛选与分离
        4.4.1.3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4.4.1.4 甲苯标准曲线的绘制
        4.4.1.5 甲苯降解率的测定
        4.4.1.6 降解菌株的鉴定
        4.4.2 结果与分析
        4.4.2.1 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4.4.2.2 降解菌株生长曲线的分析
        4.4.2.3 甲苯降解率的分析
        4.4.3 小结
第5章 汽油和柴油功能微生物组的构建
    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1.1 材料与仪器
        5.1.1.1 实验材料
        5.1.1.2 实验仪器
        5.1.2 降解菌株的复配
        5.1.2.1 降解菌株的纯化培养
        5.1.2.2 降解菌株的复配
        5.1.3 汽油、柴油标准曲线的绘制
        5.1.4 汽油、柴油降解率的测定
    5.2 动力学研究
        5.2.1 正十二烷、甲苯的生长动力学
        5.2.2 正十二烷、甲苯菌株的降解动力学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降解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5.3.2 汽油、柴油降解率的分析
        5.3.3 功能菌系和汽油、柴油降解动力学分析
        5.3.3.1 汽油、柴油降解动力学分析
        5.3.3.2 功能菌系生长动力学分析
        5.3.3.3 功能菌系92-2、CY-1 对汽油、柴油的降解动力学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5)绿色合成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危害
        1.1.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1.1.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现状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2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研究现状
    1.3 纳米铁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1.3.1 纳米铁的概述
        1.3.2 绿色合成纳米铁的研究现状
    1.4 坡缕石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1.4.1 坡缕石的概述
        1.4.2 坡缕石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重金属污染土壤与供试植物
        2.1.1 重金属污染土壤
        2.1.2 供试植物
    2.2 钝化材料
        2.2.1 纳米铁
        2.2.2 坡缕石
        2.2.3 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
    2.3 钝化材料表征测定
    2.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5 土壤钝化实验与盆栽实验
        2.5.1 土壤重金属钝化实验
        2.5.2 盆栽实验
    2.6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测定
        2.6.1 DTPA萃取态重金属含量测定
        2.6.2 TCLP萃取态重金属含量测定
        2.6.3 水溶性萃取态重金属含量测定
    2.7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测定
    2.8 植物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2.9 种子萌发和根芽伸长实验
    2.10 土壤重金属钝化效果与生态风险评定方法
    2.11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表征
        3.1.1 X射线衍射图谱(XRD)分析
        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图(SEM)分析
        3.1.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2 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1 土壤pH
        3.2.2 土壤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
    3.3 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3.3.1 DTPA萃取态重金属含量
        3.3.2 TCLP萃取态重金属含量
        3.3.3 水溶性萃取态重金属含量
    3.4 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
    3.5 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5.1 玉米幼苗根长与株高
        3.5.2 玉米幼苗生物量
    3.6 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植物重金属富集特性的影响
        3.6.1 玉米幼苗内重金属含量
        3.6.2 玉米幼苗重金属富集和转运特性
    3.7 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种子萌发和根芽伸长的影响
        3.7.1 种子萌发情况
        3.7.2 种子根芽伸长情况
    3.8 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土壤重金属钝化效果和生态风险的影响
        3.8.1 土壤重金属钝化效果
        3.8.2 生态风险评价
    3.9 相关性分析
        3.9.1 幼苗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化学形态相关性分析
        3.9.2 幼苗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化学形态相关性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镉污染棕地土壤资源化及景观再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环境的恶化
        1.1.2 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1.1.3 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棕地治理及污染现状
        1.2.2 镉污染来源及危害
        1.2.3 重金属污染土修复方式
        1.2.3.1 工程技术
        1.2.3.2 生物修复技术
        1.2.4 重金属污染土资源化研究现状
        1.2.5 棕地景观再生现状
        1.2.6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和研究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镉污染土壤制备免烧砖及力学性能研究
    2.1 免烧砖制备试验
        2.1.1 免烧砖模具制作
        2.1.2 实验材料
        2.1.2.1 污染土
        2.1.2.2 水泥
        2.1.2.3 石灰
        2.1.2.4 钙镁磷肥
        2.1.2.5 实验用水
        2.1.2.6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步骤
        2.1.3.1 实验原理
        2.1.3.2 免烧砖制备工艺
    2.2 免烧砖抗压强度测试试验
        2.2.1 试验方法
        2.2.2 强度标准
    2.3 结果分析
        2.3.1 免烧砖抗压强度与配比的关系
        2.3.2 免烧砖抗压强度与固化方式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免烧砖环境安全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法
        3.1.1 试验步骤
        3.1.2 试验材料
        3.1.2.1 实验药品
        3.1.2.2 实验工具
    3.2 检测标准
    3.3 试验结果
        3.3.1 水泥掺量对污染土中镉离子毒性浸出效果
        3.3.2 不同材料对免烧砖中镉离子毒性浸出效果
        3.3.3 不同养护周期免烧砖中镉离子的浸出效果
    3.4 本章小结
4 资源化产品生态风险评价及社会效益分析
    4.1 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
        4.1.1 评价方法概述
        4.1.2 地质累积指数风险结果
    4.2 Hakanson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4.2.1 评价方法概述
        4.2.2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
    4.3 镉污染土壤资源化社会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镉污染土壤免烧砖在棕地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5.1 棕地景观再生相关案例
        5.1.1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5.1.1.1 场地概况
        5.1.1.2 景观再生策略
        5.1.2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5.1.2.1 场地概况
        5.1.2.2 景观再生策略
        5.1.3 中国世博园区
        5.1.3.1 场地概况
        5.1.3.2 景观再生策略
        5.1.4 案例总结分析
    5.2 免烧砖的价值分析
        5.2.1 人文价值
        5.2.2 生态价值
        5.2.3 美学价值
        5.2.4 经济价值
    5.3 免烧砖应用原则的提出
        5.3.1 生态原则
        5.3.2 场地原则
        5.3.3 共生原则
        5.3.4 艺术原则
    5.4 免烧砖的应用形式
        5.4.1 景观地形
        5.4.2 景观建筑
        5.4.2.1 墙体材料
        5.4.2.2 饰面材料
        5.4.3 景观构筑物
        5.4.4 景观小品
        5.4.4.1 观赏性小品
        5.4.4.2 功能性小品
        5.4.5 景观道路
    5.5 免烧砖的营造景观策略
        5.5.1 免烧砖材料构成景观
        5.5.2 免烧砖与其他材料组合构成景观
        5.5.2.1 砖块与金属材料结合
        5.5.2.2 砖块与木材结合
        5.5.2.3 砖块与石材的结合
        5.5.2.4 砖块与玻璃的结合
    5.6 景观再生实例应用——上虞银山养老服务中心入口景观设计
        5.6.1 项目背景及选址原因
        5.6.2 项目现状调研分析
        5.6.3 设计理念
        5.6.4 设计要点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7)不同施肥制度对珠三角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农业面源污染概况
        1.1.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2 珠三角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2 我国珠三角地区蔬菜种植现状
    1.3 我国化肥的施用现状
    1.4 缓释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1.5.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5.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1.5.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1.6.1 生物修复技术
        1.6.1.1 微生物修复技术
        1.6.1.2 植物修复技术
        1.6.1.3 动物修复
        1.6.2 物理修复技术
        1.6.3 化学修复技术
    1.7 石膏材料在土壤中的应用
    1.8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1 立题依据
        1.8.2 研究内容
        1.8.3 技术路线
        1.8.4 论文创新点
2 施肥与钝化措施协同对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长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1.1 供试石膏类钝化材料
        2.1.1.2 供试肥料
        2.1.1.3 供试植物
        2.1.1.4 供试土壤
        2.1.2 实验方法
        2.1.2.1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3.1 土壤样品的测定
        2.1.3.2 植物样品的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钝化修复与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菜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2.2.1.1 钝化修复与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菜地土壤pH的影响
        2.2.1.2 钝化修复与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菜地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的影响
        2.2.1.3 钝化修复与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2.2.2 钝化修复与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土壤Cd、As有效态的影响
        2.2.3 钝化修复与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通心菜生长的影响
        2.2.4 钝化修复与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通心菜植株体内养分含量的影响
        2.2.5 钝化修复与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植株体内Cd、As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钝化修复与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土壤p H和 Cd、As有效态的影响
        2.3.2 不同钝化修复和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3.3 不同钝化修复和减量施肥措施协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4 小结
3 减量施肥对珠三角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产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3.1.2 试验材料
        3.1.2.1 供试肥料
        3.1.2.2 供试植物
        3.1.2.3 供试土壤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3.2.1.1 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pH的影响
        3.2.1.2 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3.2.1.3 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2.1.4 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2.1.5 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2.2 减量施肥对土壤Cd有效态的影响
        3.2.3 减量施肥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3.2.4 减量施肥对蔬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3.2.4.1 减量施肥对蔬菜体内氮含量的影响
        3.2.4.2 减量施肥对蔬菜体内磷含量的影响
        3.2.4.3 减量施肥对蔬菜体内钾含量的影响
        3.2.5 减量施肥对蔬菜体内Cd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轮作体系下减量施肥对珠三角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产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4.1.2 试验材料
        4.1.2.1 供试肥料
        4.1.2.2 供试植物
        4.1.2.3 供试土壤
        4.1.3 试验设计
        4.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轮作体系下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4.2.1.1 轮作体系下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pH的影响
        4.2.1.2 轮作体系下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的影响
        4.2.1.3 轮作体系下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2.2 轮作体系下减量施肥对土壤Cd有效态的影响
        4.2.3 轮作体系下减量施肥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4.2.4 轮作体系下减量施肥对蔬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江苏油田废弃井站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石油污染土壤现状
        1.1.1 石油污染土壤简介
        1.1.2 石油主要污染场所及途径
        1.1.3 石油污染土壤危害
    1.2 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现状
        1.2.1 物理修复技术
        1.2.2 化学修复技术
        1.2.3 生物修复技术
        1.2.4 多种技术的联合修复技术
    1.3 知识产权状况调研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江苏油田废弃井站土壤现状调查
    2.1 江苏油田采油区简介
        2.1.1 江苏油田概况
        2.1.2 江苏油田自然环境特征
        2.1.3 江苏油田采油区当前的问题
    2.2 江苏油田采油区废弃井站筛选及检测分析
        2.2.1 井场筛选及井场土壤石油烃初测
        2.2.2 其他项目及测试方法
        2.2.3 测试结果分析
第3章 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优化
    3.1 主要实验仪器、材料及方法
        3.1.1 实验仪器及材料
        3.1.2 菌种筛选方法
    3.2 微生物石油烃降解效率筛选研究
        3.2.1 菌落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初步研究
        3.2.2 菌落属性室内试验
        3.2.3 石油烃降解室内试验
        3.2.4 室内试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境因子条件优化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项目分析方法
    4.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2.1 不同温度下农作物和菌剂浓度影响实验
        4.2.2 其他环境因子的组合调控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场修复试验
    5.1 现场实验方案介绍
        5.1.1 实验分区及对应措施
        5.1.2 样品采集及项目测定
    5.2 现场实验修复结果
        5.2.1 现场实验土壤pH值变化
        5.2.2 现场实验土壤石油烃降解菌落数量变化
        5.2.3 现场实验土壤石油烃及其中C_(10)-C_(40)组分的变化
    5.3 现场试验后续观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污泥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其老化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现状
        1.1.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1.2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2 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研究现状
        1.2.1 生物炭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1.2.2 生物炭老化对修复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材料
        2.2.1 供试土壤
        2.2.2 实验修复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栽培实验
        2.3.2 土壤淋滤试验
    2.4 分析方法
        2.4.1 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测定
        2.4.2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测定
        2.4.3 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第三章 污泥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污泥和污泥生物炭对土壤pH值的影响
    3.2 污泥和污泥生物炭对土壤可交换性酸的影响
    3.3 污泥和污泥生物炭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3.4 污泥生物炭对土壤中SOM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泥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4.1 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4.1.1 污泥和污泥生物炭对土壤中Cr形态的影响
        4.1.2 污泥和污泥生物炭对土壤中Cu形态的影响
        4.1.3 污泥和污泥生物炭对土壤中Zn形态的影响
    4.2 污泥和污泥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
        4.2.1 污泥和污泥生物炭对淋滤液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4.2.2 酸雨淋滤对污泥和污泥生物炭稳定重金属效果的影响
    4.3 污泥和污泥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炭老化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
    5.1 老化过程生物炭性质的变化
        5.1.1 生物炭表面特性的分析
        5.1.2 比表面积分析
    5.2 老化过程对生物炭改良土壤效果的影响
        5.2.1 生物炭老化对土壤酸性的影响
        5.2.2 生物炭老化对土壤CEC的影响
        5.2.3 生物炭老化对土壤SOM的影响
    5.3 生物炭老化对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5.4 生物炭老化对植物重金属富集量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农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及危害
        1.1 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
        1.2 农田土壤镉污染危害
    2 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概况
        2.1 物理法修复土壤镉污染
        2.2 化学法修复土壤镉污染
        2.3 生物法修复土壤镉污染
    3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现状
        3.1 沼泽红假单胞菌在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现状
        3.2 枯草芽孢杆菌在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现状
    4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修复镉污染面临的问题
    5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内容
        5.3 实验方案
第二章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镉污染的修复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实验菌种
        1.1.3 供试植物
        1.1.4 培养基
        1.1.5 主要试剂
        1.1.6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培养
        1.2.2 模拟镉污染土壤准备
        1.2.3 实验设计
        1.2.4 种植收获
        1.2.5 土壤镉形态含量测定
        1.2.6 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测定
        1.2.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镉形态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镉形态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作用对镉胁迫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实验菌种
        1.1.3 供试植物
        1.1.4 培养基
        1.1.5 主要试剂
        1.1.6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培养
        1.2.2 模拟镉污染土壤准备
        1.2.3 种植收获
        1.2.4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1.2.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2.2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2.4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2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3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4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对镉胁迫下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实验菌种
        1.1.3 供试植物
        1.1.4 培养基
        1.1.5 主要试剂
        1.1.6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培养
        1.2.2 模拟镉污染土壤准备
        1.2.3 种植收获
        1.2.4 小白菜生长指标测定
        1.2.5 小白菜叶绿素含量测定
        1.2.6 小白菜中镉含量测定
        1.2.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菌悬液对小白菜生长指标的影响
        2.2 不同菌悬液对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菌悬液对小白菜镉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和工作展望
    1 全文结论
    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 郑美林,赵颖豪,苗莉莉,高喜燕,刘志培. 生物工程学报, 2021(10)
  • [2]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风险与管控对策研究[A]. 彭天玥,王洁玲.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二), 2021
  • [3]国外土壤修复专利技术分析与展望[J]. 李鑫,蔡相仪,吉喜燕,吴世超,侯梅芳. 应用技术学报, 2021(03)
  • [4]针对汽油和柴油污染的功能微生物组构建及降解动力学研究[D]. 张腾飞.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5]绿色合成纳米铁-坡缕石复合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研究[D]. 张晓郡.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6]镉污染棕地土壤资源化及景观再生应用研究[D]. 丁吴萍.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8)
  • [7]不同施肥制度对珠三角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D]. 周康宁.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7)
  • [8]江苏油田废弃井站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 焦健. 扬州大学, 2021(04)
  • [9]污泥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其老化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D]. 高震.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10]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研究[D]. 刘悦畅. 山西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