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产权流动重组

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产权流动重组

一、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产权流动重组(论文文献综述)

李周[1](2021)在《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人依附于自然、人自立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逻辑递进的层次论述人类与自然间关系的演化规律,并总结了教育、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出现的人们协同共享的端倪。第二部分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框架,包括基于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纳入生态价值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国统一的政策制度体系的全域发展,各个产业、城市乡村和中国世界的融合发展,共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公平和效率的耦合发展。第三部分讨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理论上维护均衡和打破均衡的关系、快变量与慢变量的关系、需求和欲望的关系,制度上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政策上产权界定与产权流动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和改善分配状况的关系、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董少明[2](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研究说明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林原[3](2019)在《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研究 ——基于驱动、模式与产业促进效应的视角》文中提出本文从知识产权视角,研究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分工与协同机制,以期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构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研究的理论框架。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区域协调发展、空间知识溢出、区域创新分工中的功能进行理论剖析,提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测度方法和分析模型;二是按照“驱动机制-演化模式-产业效应”的展开逻辑,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驱动机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空间演化模式,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产业促进效应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按照发展时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驱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了以国家安全为导向的科技力量布局,但尚未形成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布局无从谈起。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科技力量布局进行重新调整。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但也带来了技术同质、产业同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等问题,使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优化面临严峻挑战。十八大以来,随着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作用的发挥,知识产权分工格局得以优化,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其次,运用空间依赖性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块模型方法、价值链分析方法等,从多视角探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空间演化模式。其中,对知识产权空间集聚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资源能力在区域分布上具有显着的空间依赖性特征,并且形成高-高、低-低,高-低,低-高四种相对稳态的空间集聚模式;但也有不同模式中的部分地区成员在演化中发生时空跃迁,此外还发现极个别地区存在由高值区域向低值区域的逆向跃迁现象。知识产权空间流动包括交易型和非交易型两种方式,每个区域均呈现两种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模式,演化分析结果表明,高-高类型区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低-高类型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低-低类型区域主要位于西部偏远地带。对知识产权价值链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联系程度高的地区数量占整体比例呈下降趋势,市场机制作用下有效利用区域间资源的地区趋于集中,主要是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北,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等;我国知识产权价值链的空间组织模式具有从低-低-高模式→高-低-高模式→低-高-高模式或高-高-高模式演化的一般特征。但也存在逆向演化的典型区域,如天津。因势利导可以建立东、中、西部重点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加速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演化,进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最后,借鉴Chenery模型的基本思想,构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计量模型,运用区域面板数据分别检验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并考虑到中国区域之间较大的差异性,根据区域技术知识存量的不同进一步进行分组检验。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区域整体还是区域分组检验,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均显着影响了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反映知识产权作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技术资源和能力对产业向高端发展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从区域整体看,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显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分组检验显示,低组地区的回归结果与区域整体一致,但高组地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效应并不显着,此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知识产权布局,尤其是高组地区的知识产权布局存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空间。

万国华,孙婷[4](2019)在《竞争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路径——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视角》文中提出国务院关于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见,将国企分为公益类以及商业类下的竞争类、功能类和自然垄断类企业,确立了国企分类、分层改革和监管的方针。竞争类国企作为股份制改革较彻底、现代企业制度较完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批国企,其改革方向和内容对于增强国企竞争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背景下,竞争类国企现有的改革路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竞争类国企产权流动和交易制度,为竞争类国企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混改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保障。

张飞雁[5](2019)在《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很难找到不存在国有经济的国家,承担国有经济的载体是国有企业,在不同制度下国有企业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不同,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存在是为其政党服务,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有企业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在不同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纵观国有企业演变历程,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有企业都经历改革,在不同的制度下国有企业的改革目的与路径必然不同,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有其制度的必然性,而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不能走私有化的道路,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所决定。中国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创造“中国奇迹”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巨大成就。回顾中国国企发展和改革路径,改革开放前30年,建成了“统购统销”、“统分统包”、“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后40年,中国国有企业基本上是围绕国有企业控制权进行改革,从“简政放权”、“股份制”、到目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基本上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基本构件。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当前的国企再也不再是单一公有制的国有企业,已是产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组织,基本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是,国有企业也积累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把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到制度层面,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写进国家重要文件,这为中国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路径——混合所有制。文章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问题进行分析,从国有企业发展改革的实践路径入手,对国企改革路径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借鉴中西方的相关理论,提出解释国企混改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中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优化方式。文章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法。笔者比较分析国内外国企改革的路径特点以及国外成熟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实践,为构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与实践路径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即本文绪论部分,主要对中国国企混改的背景和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文献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既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理清本文写作可行性、目的及意义;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明确本文可能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即第一章,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理论,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逻辑发现公有制制度前提下可以实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理论上解决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的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就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即第二章主要梳理中国国有企业的来源、发展历程,以及从整体和局部对国有企业治理的现状、运行状况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从整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萌芽、形成、发展并不断向成熟推进的过程,在国有企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所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三、四、五章,这部分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分析,首先分析现阶段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几种主要路径的模式的内涵、特征,并从整体上对各种路径的效果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其次是分析对国有企业改革中两个典型案例和国外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改革实现路径中典型的模式特点研究,分析国有企业在实践的路径中出现的问题及国企改革的启示;第三,通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和国内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第五部分,即第六章,是在以上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国企混改优化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为国企改革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一)许多学者认为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国有经济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笔者认为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通过国有企业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实现,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实现形式都可以是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二)实践中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点,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突破点要注重人力资本在价值增中的作用,形成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要素利益共同体。(三)学术界与理论界一致认为,混合所有改革的关键是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化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垄断,而没有指出切实可行的实现市场化的路径。笔者认为职经理人的市场化机制是实现市场化的重要方式,最主要是政府放弃对国有企业人事的行政垄断权,使职业经理人选聘完全由市场决定。进一步探讨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运行需要市场经济驱动,但政府也要发挥作用,需要市场与政府二者共同协调。随着经济的演化与发展,国有经济的运行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崭新的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有助于解决公有制制度体系下国有企业发展的问题,揭示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韩克,李佳林,韩建军,张文明,翟慧杰,陈启菲,唐华,彭浪浪[6](2018)在《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调研》文中研究表明创建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是中国生产力学会与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2010年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所形成的重要成果。该研究成果2011年4月23日,通过专家评审组评审。同年5月28日,获得温家宝总理(时任)、王岐山副总理(时任)批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促进该研究成果转化,学会该项研究课题组,于当年就积极与海南省政府、省旅游委、省财政厅、省金融

强雁,马京燕[7](2008)在《航天工业企业产权模式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通过对航天工业企业产权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航天工业产权模式转型探索发展混合产权所有制运作模式;针对航天工业企业产权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了航天工业企业产权转型的路径,即引进战略投资者稀释航天国有产权,改变航天国企"一股独大"的局面,以及探索境内外上市实现航天工业产权多元化等;通过对航天工业企业产权流动与退出机制构建的研究分析,结合航天工业企业产权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了航天工业企业构建产权流动与退出机制的有效措施。

李保民[8](2008)在《加快建立中国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文中提出相当数量的国际投行机构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产权市场,正在积极通过产权市场寻找参与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机会。

焦方义[9](2008)在《产权流动与资本重组: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的核心任务》文中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重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微观基础,实质是对国有企业原有的单一产权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民主化、经营风险分散化的现代企业模式,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系列产权流动和资本重组的行动完成,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是绕不过去的。因此,产权流动和资本重组能否规范有序、正常顺利进行关系到国企改革目标的实现以及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和结构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焦方义,杨其滨[10](2007)在《促进产权流动与资本重组,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改革方向以来,已取得重大进展。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比重高,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关系到体制转轨、资源型城市

二、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产权流动重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产权流动重组(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规律
    (一)依附
        1. 人的需求依赖于自然
        2. 群体集种植、饲养与采集、狩猎于一体
        3. 个人集各种生产技能于一身
    (二)自立
        1. 人与自然的分化
        2. 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分化
        3. 城镇和乡村的分化
    (三)共生
        1. 劳动力由个体分工拓展到地区分工
        2. 人与人的和谐共享
        3. 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协同共享的端倪
        1. 教育方面的协同共享
        2. 经济方面的协同共享
        3. 社会方面的协同共享
        4. 小结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框架
    (一)全域发展
        1. 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2. 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 构建全国统一的政策制度体系
    (二)融合发展
        1. 相关产业融合
        2. 城市乡村融合
        3. 中国世界融合
    (三)耦合发展
        1. 共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耦合
        2.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耦合
        3. 公平和效率的耦合
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理论上的若干关系
        1. 维护均衡和打破均衡的关系
        2. 快变量与慢变量的关系
        3. 需求和欲望的关系
    (二)制度上的若干关系
        1. 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2. 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 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三)政策上的若干关系
        1. 产权界定与产权流动的关系
        2. 优化发展环境和改善分配状况的关系
        3. 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2)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一、研究范畴界定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一、国企成功脱困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二、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一、横向重组模式
        二、纵向重组模式
        三、混合重组模式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研究 ——基于驱动、模式与产业促进效应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科技资源配置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研究
        1.2.2 知识产权资源能力相关研究
        1.2.3 知识产权空间分布与流动相关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1.2 知识溢出理论
        2.1.3 创新网络理论
        2.1.4 价值链理论
        2.1.5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理论启示
    2.2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理论内涵
        2.2.1 知识产权的资源能力观
        2.2.2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内涵
        2.2.3 知识产权空间集聚与区域间协调发展
        2.2.4 知识产权空间流动与区域间知识溢出
        2.2.5 知识产权空间价值链组织与区域间分工
    2.3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研究框架
        2.3.1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分析视角与展开逻辑
        2.3.2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测度与分析模型
3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驱动机制
    3.1 计划经济下的科技力量布局——国家安全导向(1950-1978)
        3.1.1 我国科技力量布局的实践探索
        3.1.2 计划经济下我国科技力量布局的驱动机制分析
        3.1.3 计划经济下我国科技力量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特点
    3.2 市场转型期的知识产权布局——引进技术导向(1979-2012)
        3.2.1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起步阶段的政策环境
        3.2.2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起步阶段的实践探索
        3.2.3 市场转型期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驱动机制分析
        3.2.4 转型时期我国知识产权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特点
    3.3 新时代的知识产权布局——协调发展导向(2013-至今)
        3.3.1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发展阶段的政策环境
        3.3.2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
        3.3.3 协调发展下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驱动机制分析
        3.3.4 协调发展下我国知识产权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特点
    3.4 不同阶段知识产权区域布局驱动机制的归纳总结
4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模式演化
    4.1 我国知识产权集聚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分析
        4.1.1 区域知识产权资源能力指数测算
        4.1.2 我国知识产权集聚的空间组织模式识别
        4.1.3 我国知识产权集聚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过程分析
        4.1.4 我国知识产权集聚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分析结果讨论
    4.2 我国知识产权流动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分析
        4.2.1 区域间知识产权关系数据来源
        4.2.2 我国知识产权流动的空间组织模式识别
        4.2.3 我国知识产权流动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过程分析
        4.2.4 我国知识产权流动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分析结果讨论
    4.3 我国知识产权价值链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分析
        4.3.1 区域间知识产权指数测度
        4.3.2 我国知识产权价值链的空间组织模式识别
        4.3.3 知识产权价值链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分析
        4.3.4 我国知识产权价值链的空间组织模式演化分析结果讨论
    4.4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模式演化的归纳总结
5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产业促进效应
    5.1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
        5.1.1 产业升级的内涵与分解
        5.1.2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5.1.3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5.2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产业促进效应实证研究设计
        5.2.1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测度
        5.2.2 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5.2.3 模型与数据
    5.3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产业促进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的回归结果
        5.3.3 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回归结果
    5.4 实证结果的归纳总结与进一步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竞争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路径——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竞争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竞争类国企改革的沉疴
        1. 产权流动市场闭塞,难以实现股权多元化
        2. 交易定价机制不完善,国资流失严重
        3. 退出机制缺失,市场主体地位未建立
    (二)竞争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有路径
        1. 整体上市
        2. 非国有企业参股
        3. 并购重组
        4. 员工持股
    (三)现有路径存在的问题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视角下的竞争类国企改革
    (一)日本通过证券市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启示
    (二)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改革的优势
        1. 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为竞争类国企改革提供指导性方向和分层改革路径
        2. 多层次资本市场路径能改善竞争类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视角下的改革路径
        1. 地方性竞争类国企——对接区域性股权与产权交易平台
        2. 竞争类国有子公司——发挥新三板优势
        3. 竞争类国有集团公司——借力场内交易所板块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视角下的法律完善
    (一)建立健全竞争类国企产权流动和交易制度
        1. 国企单行立法,确定竞争类国企改革路径和制度安排
        2. 健全竞争类国有产权流转的法律体系
        3. 完善竞争类国有产权交易规则
    (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相关法规
        1. 完善国家特殊管理股和优先股制度
        2. 完善各层次市场间的衔接和转板制度
    (三)明确竞争类国企产权交易的监管模式
        1. 明确国资委在竞争类国企改革中的法律定位
        2. 明确证券市场监管与国有资产监管的界限
        3. 适时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实行功能监管
四、结语

(5)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混合经济思想
        (二)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文献
        (三)国内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文献
        (四)文献分析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文章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来源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
        二、混合所有制
        三、企业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的相关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三、启示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分析框架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的基本逻辑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制度——产权制度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治理模式——公司治理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机制——监督机制
第二章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来源
    第二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过程
        一、混合所有制萌芽阶段
        二、混合所有制产生阶段
        三、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阶段
        四、新时代混合所有制深化阶段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整体运行状况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行业与地区分布状况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治理状况
第三章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析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缘由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条件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路径分析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模式
        二、并购和重组模式特点分析
        三、整体上市模式特点分析
        四、公私合营模式特点分析
        五、员工持股模式特点分析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特点分析
        一、推进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二、以构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为目的
        三、资产监管方式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第四章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思维怪圈
        一、概念认识误区:混合所有制概念的误区
        二、围绕产权和控股权的争论
        三、“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制度缺陷
        一、产权制度缺陷
        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缺陷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同产权主体的矛盾问题
第五章 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路径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分析
        一、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与改革方案介绍
        二、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和效果分析
        三、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第二节 中钢集团案例分析
        一、中钢集团并购重组简单回顾
        二、中钢集团扩张过程
        三、中钢集团并购重组分析
        四、中钢集团重组给其他国企的启示
    第三节 国外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分析
        一、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
        三、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
        四、金股制度
第六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优化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突破口
        一、重视国企的人力资本
        二、分类改革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优化
        一、优化的原则
        二、适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范围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骤
        四、优化方案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坚持增量改革,不轻易放弃控股权
        二、国有资本要积极入股非国有企业
        三、要注重员工持股公平公正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四、要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正确的定位
        五、正确认识“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第四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改革顶层制度设计
        二、打破“政企不分”的瓶颈方法
        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
        四、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机制
        五、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博士学习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6)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确立与筹建
    (一)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确立。
    (二)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组建意见。
    (三)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筹建情况。
二、新常态下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意义与需求
    (一)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二)新常态下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障碍。
        1. 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
        2. 我国旅游投融资体系不健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关键。
三、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旅游产权交易的缺失
    (一)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1.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2.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特征和主体构成
        3.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客体发展情况
        4.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亟待建立专业性的旅游产权交易机构。
        1.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专门的国家级旅游产权交易机构
        2. 旅游产权交易中心有助于加快我国旅游产业发展
        3. 旅游产权交易中心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创新和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四、加快建设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现实意义
    (一)是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金融改革的现实举措。
    (二)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推进我国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四)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五、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建设内容与发展目标
    (一)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基本架构。
        1. 战略定位
        (1)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础性交易平台、中国旅游产权交易市场的中心平台、中国旅游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
        (2)资本市场中介组织
        (3)基本职能
        (4)交易模式
        (5)监管体制
        2. 中国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基本架构
    (二)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配套建设。
        1. 中国旅游投融资中心
        2. 中国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3. 中国跨境旅游产权融资电子平台
        4. 中国旅游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三)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目标任务。
        1. 历史使命
        2. 基本原则
        3. 战略目标
        4. 战略任务
        5. 发展战略
        6. 发展目标
        7. 近期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
        8. 中期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9. 长期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
    (四)设立海口国际旅游金融自由港。
    (五)建立中国旅游金融研究院深入研究探索。
六、关于加快建立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的建议

(8)加快建立中国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体系
二、制度创新
    (一) 推进产权交易机构的组织制度创新
    (二) 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制度
    (三) 加快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和统一交易系统
    (四) 培育和坚守诚信制度
    (五) 明确统一的产权交易制度
    (六) 构建和培育产权交易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制度
    (七) 建立健全经纪会员代理交易制
    (八) 建立产权交易投资基金
三、完善功能
    (一) 增强产权市场的服务功能
    (二) 改进产权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三) 建立健全产权交易法律体系
    (四) 强化产权交易品种和服务内容的创新
    (五)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四、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产权流动重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研究[J]. 李周. 中国农村经济, 2021(10)
  • [2]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3]我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研究 ——基于驱动、模式与产业促进效应的视角[D]. 林原.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4]竞争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路径——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视角[J]. 万国华,孙婷. 政法学刊, 2019(04)
  • [5]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D]. 张飞雁.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6]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调研[A]. 韩克,李佳林,韩建军,张文明,翟慧杰,陈启菲,唐华,彭浪浪. 2015--2017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 2018
  • [7]航天工业企业产权模式转型研究[A]. 强雁,马京燕. 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 [8]加快建立中国产权交易市场体系[J]. 李保民. 产权导刊, 2008(07)
  • [9]产权流动与资本重组: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的核心任务[A]. 焦方义. 黑龙江省第十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2008
  • [10]促进产权流动与资本重组,推动企业自主创新[A]. 焦方义,杨其滨.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论文集, 2007

标签:;  ;  ;  ;  ;  

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产权流动重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