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成员公开招标清算贷款和收取利息

银行成员公开招标清算贷款和收取利息

一、行员公开招标清贷收息(论文文献综述)

熊泽森[1](2009)在《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度创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的扩大,中国的中小企业经过三十年的拼搏,从弱小到强大,从不规范起步到规范发展,从发展缓慢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越来越显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推动力。但是,目前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企业“融资难”。因此,论文有针对性地聚焦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证,这对于缓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中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融资制度安排为主线,通过借鉴信贷配给理论、金融抑制理论、金融制度变迁理论、制度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等理论观点,运用理论分析与现状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微观层面剖析了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与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现状;从中观层面分析了银企之间制度不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关系;从宏观视角分析研究了信贷市场制度安排与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困境;从信贷需求主体和融资环境的视角分别独立考察了中小企业自身弱点和信用担保制度缺陷。最后,从制度创新视角构划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制度安排,旨在从中演绎出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基本构想,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本论文通过运用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制度不同是形成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市场银企关系实质上表现为一种制度博弈关系,因而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信贷市场信贷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是形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需要培育信贷市场激励机制;完善信用担保制度,是缓解银行与企业不对称信息有效途径;中小企业自身制度安排缺陷是形成其信贷融资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因而必需加强中小企业制度建设。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是个系统工程,从制度创新入手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段玉华[2](2007)在《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研究 ——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文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近几年来,解决“三农”问题,财政走到了前台,惠农政策大都是财政政策。但通过金融渠道筹集农村发展资金方面做得很不够,农村的资金仍在大量外流,农业和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要充分发挥商业金融、农村合作金融以及政策性金融的合力。然而,由于职能定位、服务手段、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问题,政策性金融支农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职能、健全机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借鉴国外经验,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论文主要框架与内容是:第一,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相关理论、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第二,在回顾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第三,研究世界各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和运作实践情况,为下一步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提出借鉴。第四,进一步深化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认识。提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总体原则和目标模式,并提出促进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配套措施。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1、本文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以贯彻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为主要任务的特殊金融活动,具有扶植性、调控性、倡导性和辅导性等特有功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存在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鉴于农业本身所固有的弱势和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不会消失,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作用都将长期存在。2、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政策性金融支农功能的发挥:(1)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不清,国家对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的区分模糊,农业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尚未形成合力;(2)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缺位,农发行业务范围受限。同时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倡导性、辅导性功能基本未得到应用;(3)融资机制不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4)经营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水平和金融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机构布局不尽合理,人员素质较低等。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性质的固有矛盾;对政策性金融认识不到位,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评价和协调机制;政策性因素影响了资产质量。3、通过对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体制特征、资金来源和运用、功能应用、外部环境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启示至少有以下五点:(1)农业政策性金融无论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普遍存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策性金融支农功能应予强化;(2)政策性保护功能要审慎使用,防止过度保护产生路径依赖;(3)发展是硬道理,政策性银行也是银行,必须要能够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使自身的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得到稳健、长期发挥;(4)必须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配套措施;(5)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4、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形势要求,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应定位于政府支农的有效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的主要载体,在农村金融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实现全方位金融支农。为此,需要按照财政、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协调发展原则、业务动态调整和区域差异化原则、全方位功能实现等原则,深化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5、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观点:(1)明晰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业务,跳出原来的将金融业务简单划分为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主张将金融业务至少要划分为强政策性业务、弱政策性业务、准政策性业务、商业性业务四个层次。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不定期确定金融业务性质和层次,据此制订不同的管理、监督、补偿、优惠方法;(2)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目的和手段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商业化经营只是手段,并非是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本质区别,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应该主要体现在贷款的产业投向及其功能实现上,而不应体现在贷款的运作方式上;(3)进一步构建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允许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主体之间适当竞争。扩大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允许开办(但不是必须开办)所有的涉农金融业务(包括政策性业务),国家对其政策性业务比例进行硬性规定。(4)区分不同性质、种类和区域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深化财政、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合作机制,创新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运营模式,重点加大对粮棉油、化肥、糖等物资的购销储业务,中长期建设项目,农业小企业项目等新农村建设等的“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力度;(5)按照现代银行要求,加快内部综合改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服务能力,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6)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长期、稳定的融资和补偿机制,加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律地位和保障,探索监管新模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

卓涛[3](2007)在《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研究 ——以Z市分行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争夺市场上进行了激烈地竞争。由于组织效率低下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我国商业银行曾做过多次改革,但因多年形成的顽症,一时难以根除,需要进一步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以适应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本文在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历程,总结了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不经济、科层结构多弊端、部门设置欠合理、市场竞争能力弱和服务意识不到位五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的考察,得出几点启示,主要是:突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二维管理模式、组织设计的精干、高效原则、按经济效益原则分布网点和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对策,主要有:优化组织结构、构建信息系统、重整业务流程和重塑企业文化等。最后以Z市分行组织结构变革为案例,通过分析这次变革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而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变革提供现实建议。

王冬生[4](2007)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文中认为本论文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在总结和归纳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重新界定了金融、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概念,定义了金融市场发展,归纳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种种观点,建立了本研究的概念分析框架,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历史和现实作了回顾和分析,判断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得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比较适宜的模式,运用了数量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际验证,分析中发现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状况,对此进行了专门分析,给出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调节措施和战略,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一、论文的主要内容本论文是关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主要内容有:一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历史与现实;二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三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问题分析;四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调节;五是协调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政策运用。二、论文的基本结论1、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政府行政的直接管理逐步向市场决定和调控、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具有典型的转轨经济的特点,总体呈现出以信贷市场发展为主,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等发展为辅的格局。中国信贷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贷款规模逐年扩大,市场机构与人员则经历了不断铺摊子再逐步精减,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过程,利率由管制到不断放开,进行市场化改革,整个市场沿着由计划管理为主到商业化直至迎接市场化缓慢发展的轨迹运动,信贷市场的资源集中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绝大部分。中国的股票市场起步较晚,市场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总体容量不大,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发挥有限,也应看到,上市公司逐年增加,投资者的队伍总体上也在不断壮大,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在逐步推进,中国股票市场股票股权经历了由多年分置到合并的重大改革,股票市场的发行、上市和交易制度在不断改进。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债市场,国债的发行经历了由行政摊派到承购包销再到非实物国债的发展过程,国债交易市场建立较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类型不断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经历了由私下内部发行到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发行者由小企业、乡镇企业到国有企业的过程,企业债券的发行量和交易量一直较低。中国的保险市场经历了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到国内其它保险公司的成立到外资保险公司进入,逐步打消国有保险公司全盘垄断的过程;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展,但中国保险公司的总体规模还不够大。2、中国经济增长可供参考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时期里,发挥金融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并以知识密集型为目标。发挥金融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保持合理的劳动力和资金水平,保证一定量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力提高要素生产率水平,发展集约型经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持第二产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比重,通过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带动一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展高科技,加入国际竞争,形成高科技产业链,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和出口水平,提高对国内外市场的产业应变能力,适当发展跨国企业集团,在满足国内资金需要的前提下,不限制国内资金的对外投资,继续推行出口和内需相结合的战略,保持合理的外债水平,保持适当的国外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比例,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防止金融泡沫。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基本上保持了平稳、快速、持续的增长态势;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了信贷市场发展,两者是双向促进关系,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主流,而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不显着;对于金融市场整体而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表现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可能是名义的,只有少数情况下可能是实质性的。改革开放以来,除1989年外,中国实际经济总量保持了逐年增加向上平稳发展的趋势,实际经济总量增长率均保持在5%以上的快速水平,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平稳向上增加,除1988年和1989年外,中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实际经济总量增长率一样,均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中国经济增长是中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直接结果,关键是实行了渐进式的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非常事件国家都能积极应对,避免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中国信贷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互为正向促进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基本上没有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中国经济增长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需分情况、分时期、分市场来作分析。对于某些序列,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为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或对股票市场的作用不显着,而对于其它序列,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促进,有时是实质性的,有时则是名义上的。个别情形表明,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了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但从绝大多数情况来看,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实质上没有相互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只能说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作用可能是名义上的。保险市场除个别情形外,中国保险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没有实质性关系,中国保险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名义上的。三、论文的重要观点1、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仍然是以信贷市场为主,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为辅的结构体系。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基本上涵盖了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特殊性,表现为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不太显着。3、作为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计划体系不断淡化、市场体系不断强化的渐进式改革,经历了由粗放式的金融市场广化到具有一定集约色彩的金融市场深化、直到基本对外开放的过程,现存的中国金融市场还比较稚嫩不够成熟。4、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中国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可以采用保持一定时期的劳动密集型,同时实现由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并以发展知识密集型为目标的模式。5、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形成相互促进机制的重要原因是中国金融体制运行不畅,相互作用的路径产生“堵塞”,因此,需要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丰富金融市场工具,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四、论文的创新之处1、建立了具有新意的概念分析构架,构建了适合度量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指标体系。由于以往与金融市场发展相关的概念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或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在吸取以往概念内涵精髓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金融、金融结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发展的概念,丰富了金融发展的内涵;针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缺乏完整度量指标体系的状况,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分别对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主要从市场的相关度、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的成长三个角度构建了度量各细分市场发展的指标体系,指标数量达37个,绝大部分指标为新设,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奠定了基础。2、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不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指标间的图形分析,发现信贷市场机构效率、股价指数、债券实际发行额和实际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不协调现象,其中,股价指数与债券实际发行额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情况较为严重,从而验证了中国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不协调的说法;针对此问题目前尚没有人作完整研究的现实,本文对此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探寻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具体的不协调状况,并对这种不协调的原因和影响进行的分析。3、提出了促进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培育保护战略。在考察金融生态环境有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对金融市场生态环境比较忽视的现象,定义了金融市场生态环境,阐述了判断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好坏的标准,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生态环境的状况,还提出了促进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培育保护战略。

郑晖[5](2006)在《规划长远 抓好开局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郑晖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提出

鄢银发[6](2004)在《制约当前农行清收盘活工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近年来,农业银行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清收盘活不良资产,但实际效果不如人意,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控制,直接制约和束缚了农行的经营发展。探索新时期清收盘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对优化农行资产、增强发展后劲,深化农行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制约清收盘活工作的因素分析1、制度性缺陷。一是国家立法未授予商业银行清收不良的"尚方宝剑"。从《破产法》、《商业银行法》等法规来看,国家对债务人逃废债、赖债,欠债等行为未赋予商业银行依法处置的强制权力,相反,更多地是规范商业银行

万武[7](2003)在《欠发达地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走出经营困境的路径选择——DZ分行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资产质量差、欠发达地区分支机构经营不景气是影响和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的两大难题。资产质量问题还可能有政策机遇加以解决,但分支机构经营不景气的问题,只能靠国有商业银行自己解决。笔者以欠发达地区的一家经营极不景气的某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为案例,研究欠发达地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走出经营困境的基本路径、策略和办法,为欠发达地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提供一个可供参照的思路,解决当前困扰和束缚这类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一些普遍性难题,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本,更好地应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挑战。笔者运用现代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理论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理,采取层层剥离的方法,通过对其外部经营环境、行业系统状况、同业竞争者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出阻碍其经营发展的症结;在对宏观政策环境、微观经营实践活动的预测估价基础上,设计出欠发达地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走出经营困境的路径和方法。论文分析的逻辑结构参照的是战略管理学中企业战略计划的框架内容,同时又结合银行业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区别。分析中既有企业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知识的运用,也有银行经营管理中一些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在理论运用和实践探索的紧密融合中完成本案例分析。论文共分六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DZ分行现状分析、竞争者分析、DZ分行经营管理症结、DZ分行的改革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路径、实现发展目标的策略和措施等。主要观点:欠发地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不景气虽有客观环境的深度影响,但自身在经营和管理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其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一定的政策扶持下,通过改进经营管理架构和营销策略方法,采取分“两步走”的路径,欠发地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是完全能够走出经营困境的。论文的主要贡献:一是研究的课题是目前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WP=3>问题之一,通过对一个真实案例的全面剖析研究,能够引导国内金融界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一些人士正面认识、客观对待这个问题,纠正将基层银行落后的原因归结于经营环境差,认为发展就是伸手要政策等有失客观、科学的消积认识和观念;二是运用比较优势,提出了实施“亮点”业务工程的观点,即根据区域经济环境和金融资源特点,相对集中资源丰富、营销条件好、竞争成本低的业务,形成发展“亮点”,以点代面,提高效率,增强欠发达地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发展信心,在发展中求得上级行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走出经营困境。受本人学识和经验的限制,文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难免存在缺陷。我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广泛征求同志们的意见,对它加以修改和完善,而且在实施中要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必要的调整,使它更切实可行。

王琳[8](2003)在《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加入WTO、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外资银行和新兴股份制银行凭借其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量抢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优秀金融人才,国有商业银行落后的激励机制已成为制约其深化改革和向前发展的瓶颈。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现状,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西方激励理论,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先进的激励机制,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科学激励机制的构建,藉此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构建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顺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我国金融人才战略的成功。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现状,在现状分析中,重点讨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以及激励机制落后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然后从我国国有企业体制角度出发,分析造成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落后的原因,指出作为特殊的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缺陷和高度的垄断地位是造成其激励机制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现代激励理论,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成功的激励经验,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为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从薪酬机制、晋升机制、竞争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及精神激励机制等六方面来构建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同时,为保障激励机制的顺利实施,还应从组织约束、制度约束、监督约束和道德文化约束等四方面来强化约束机制的建设。随后,本文运用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对中国工商银行的激励机制进行实际探讨,通过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现状,给出了完善其激励机制的建议和措施。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结论。

陆岷峰[9](2002)在《依托优势求发展 改革创新找出路——江苏省淮安市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者从淮安市商业银行开业不到半年,各项业务指标发展迅猛的实际入手,认真总结了该行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六个方面:激发全行干部员工聚神凝气,劲往一处使;打造品牌,积极营销,市民银行深入人心;坚持走改革与创新的发展之路;准确市场定位,选择业务发展突破口,走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构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朱耀祖[10](2002)在《建行河西支行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浪潮日益高涨。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之中。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外资银行和国际金融巨头将大批地涌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将会改写,中国金融业将重新洗牌。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一直接受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市场意识淡薄,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作为应对挑战的我国商业银行,为了适应金融市场的环境变化,满足银行客户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提出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对河西支行公司业务的发展进行策略研究,首先考虑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的程度,并以此作为策略研究的出发点。根据河西支行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对其公司业务的发展进行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分析;介绍了公司业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公司业务五年发展战略目标,并制定了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措施。这对于推动河西支行公司业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经过了一年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在撰写过程中采取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希望通过由作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所阐述的问题和观点,对建设银行长沙市河西支行公司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在战略决策和具体操作上能有所参考和实用价值。

二、行员公开招标清贷收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行员公开招标清贷收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研究重点和难点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综述
    2.1 有关信贷融资理论
        2.1.1 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SMES' Financial Growth Cycle Theory)
        2.1.2 信贷配给理论(Credit Rationing Theory)
        2.1.3 金融抑制理论
        2.1.4 关系型贷款理论(Relationship Lending Theory)
        2.1.5 信贷交易成本理论
        2.1.6 银行规模与信贷融资:国内重要观点评述
    2.2 融资制度变迁与中小企业融资
        2.2.1 制度与融资制度变迁
        2.2.2 融资制度变迁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第3章 我国信贷融资市场制度安排分析
    3.1 我国信贷融资制度变迁简要回顾
        3.1.1 1994年前的信贷融资制度
        3.1.2 1994年以来的信贷融资制度
    3.2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信贷融资制度
        3.2.1 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信贷融资体制
        3.2.2 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信贷管理制度
        3.2.3 现行的商业银行贷款审批制度
第4章 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制度缺陷
    4.1 我国信贷市场融资制度安排缺陷
        4.1.1 信贷制度供给不足与滞后
        4.1.2 信贷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
        4.1.3 制度管理过度约束了信贷业务创新
    4.2 我国信贷市场信用担保制度缺陷
        4.2.1 信用担保法律制度不健全与立法性不强
        4.2.2 信用担保风险分散机制与补偿机制缺失
    4.3 中小企业自身制度缺陷
        4.3.1 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4.3.2 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4.3.3 企业信用制度缺失
第5章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
    5.1 信息不对称与制度性约束
        5.1.1 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
        5.1.2 银企制度性约束与信息不对称
        5.1.3 不对称信息下的银制度博弈
    5.2 银企信贷模型博弈分析
        5.2.1 基本假设和说明
        5.2.2 信用贷款模型博弈分析
        5.2.3 抵押贷款模型博弈分析
    5.3 结论与启示
第6章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国际借鉴
    6.1 国外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度分析
        6.1.1 美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
        6.1.2 英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
        6.1.3 日本中小企业信贷融资
        6.1.4 德国中小企业融资
    6.2 国外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
        6.2.1 矩阵型结构信贷管理制度
        6.2.2 信贷激励的信贷管理制度
        6.2.3 信贷风险控制制度
        6.2.4 信贷审计制度
        6.2.5 信贷转化制度
    6.3 境外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经验启示
        6.3.1 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
        6.3.2 有力的政策扶持
        6.3.3 强大的金融支持
第7章 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制度创新设计
    7.1 改革和完善我国信贷市场管理制度
        7.1.1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
        7.1.2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制度
        7.1.3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
    7.2 营造中小金融机构金融环境
        7.2.1 进一步放宽中小银行金融限制
        7.2.2 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创造条件
    7.3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安排
        7.3.1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理论基础
        7.3.2 建构多元化结构的担保机制
        7.3.3 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机制
        7.3.4 建立担保机构与银行业的合作机制
    7.4 中小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安排
        7.4.1 中小企业组织的制度安排
        7.4.2 中小企业管理的制度安排
        7.4.3 中小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7.4.4 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机制
    7.5 政府相关制度安排
        7.5.1 完善信贷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
        7.5.2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998─2008年信贷融资主要法规文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研究 ——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涵义和理论边界
    1.2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逻辑思路、结构安排
    1.6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
    2.1 公共产品理论
    2.2 经济起飞理论
    2.3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4 农村金融理论
    2.5 博弈论及神经经济学的新研究成果
3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历史沿革
    3.1 建国以前的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
    3.2 建国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历史回顾
    3.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历史回顾
4 现有问题和成因分析
    4.1 中国农村资金短缺,金融抑制问题严重
    4.2 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问题
    4.3 问题的成因分析
5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国际比较
    5.1 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5.2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5.3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总体比较
    5.4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6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的设想
    6.1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特征及金融需求
    6.2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领域
    6.3 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的原则
    6.4 构建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6.5 农发行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6.6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6.7 区域化信贷政策
    6.8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综合改革
7 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保障机制
    7.1 建立长期、稳定的融资和补偿机制
    7.2 资金补偿中的博弈问题
    7.3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律地位和保障
    7.4 探索农业政策性金融监管新模式
    7.5 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3)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研究 ——以Z市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逻辑体系
2 组织理论文献回顾
    2.1 组织与组织结构
        2.1.1 组织的含义
        2.1.2 组织结构理论
    2.2 企业组织理论
        2.2.1 古典组织理沦
        2.2.2 新古典组织理沦
        2.2.3 现代组织理论
    2.3 现代组织变革与变革趋势理论
        2.3.1 现代组织变革理论
        2.3.2 现代组织结构变革趋势
3 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3.1 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历程
        3.1.1 国有商业银行的专业化阶段
        3.1.2 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阶段
        3.1.3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阶段
        3.1.4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阶段
    3.2 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3.2.1 网点布局不经济
        3.2.2 科层结构多弊端
        3.2.3 部门设置欠合理
        3.2.4 市场竞争能力弱
        3.2.5 服务意识不到位
4 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及启示
    4.1 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及其变革
        4.1.1 花旗银行的组织结构
        4.1.2 德意志银行的组织结构变革
        4.1.3 荷兰银行的组织结构变革
    4.2 几点启示
5 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对策
    5.1 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原则
    5.2 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措施
        5.2.1 优化组织结构
        5.2.2 构建信息系统
        5.2.3 重整业务流程
        5.2.4 重塑企业文化
6 Z市分行组织结构变革情况案例分析
    6.1 变革前Z市分行组织结构情况及问题分析
        6.1.1 背景介绍
        6.1.2 变革前的组织结构情况
        6.1.3 变革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Z市分行的组织结构变革情况
        6.2.1 组织结构变革的指导思想
        6.2.2 变革的原则、目标、思路
        6.2.3 组织结构变革的主要内容
    6.3 对Z市分行组织结构变革的思考
        6.3.1 变革取得的成效
        6.3.2 存在问题及思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标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5 指标体系的构建
    1.6 研究的数据来源
第2章 理论借鉴
    2.1 金融发展理论
        2.1.1 金融结构论
        2.1.2 金融压制论
        2.1.3 金融深化论
    2.2 金融市场理论
        2.2.1 经典资本市场理论
        2.2.2 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的矛盾
        2.2.3 金融市场的政策理论
    2.3 经济增长理论
        2.3.1 哈—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3.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3.3 新经济增长理论
        2.3.4 经济增长的数量、结构和因素理论
        2.3.5 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
第3章 概念体系及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概念体系
        3.1.1 金融发展的概念内涵
        3.1.2 金融市场发展的概念内涵
        3.1.3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1.4 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反作用
        3.1.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作用
    3.2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设计
        3.2.1 研究的理论假定与假设
        3.2.2 研究的程序安排
第4章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历史与现实
    4.1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4.1.1 中国信贷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4.1.2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4.1.3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4.1.4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4.2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与现实
        4.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
        4.2.2 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
第5章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分析方法简介
        5.1.1 单位根检验
        5.1.2 协整性检验
        5.1.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2 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
        5.2.1 假设与变量
        5.2.2 单位根检验和平稳序列分析
        5.2.3 协整性检验
        5.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2.5 结论性评述
    5.3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
        5.3.1 假设与变量
        5.3.2 股票市场相关性与经济增长
        5.3.3 股票市场成长与经济增长
        5.3.4 结论性评述
    5.4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
        5.4.1 假设与变量
        5.4.2 单位根检验
        5.4.3 协整性检验
        5.4.4 结论性评述
    5.5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
        5.5.1 假设与变量
        5.5.2 单位根检验
        5.5.3 协整性检验
        5.5.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5.5 结论性评述
    5.6 本章结论
第6章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问题分析
    6.1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状况
        6.1.1 金融市场的低迷与经济的高速增长
        6.1.2 金融市场制度改革落后于经济增长
        6.1.3 金融市场的非均衡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抑制
        6.1.4 金融市场结构单调造成经济增长结构失衡
    6.2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原因
        6.2.1 经济增长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金融市场
        6.2.2 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
        6.2.3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经济增长不协调
    6.3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影响
第7章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调节
    7.1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调节
        7.1.1 巩固股权分置改革成果避免新的非流通股的产生
        7.1.2 加强筹集资金的管理,防止上市公司"套现"
        7.1.3 打击非法扰乱股票市场价格行为,防止过度投机
        7.1.4 减少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直接干预,逐步退出股市运动员角色
        7.1.5 加大股票市场信息透明度,防止内幕交易产生
        7.1.6 丰富股市交易品种,增加投资者风险规避工具
        7.1.7 合并A、B股市场,促进股票市场一体化发展
        7.1.8 按国际通行规则运行,使中国股市走向世界
    7.2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调节
        7.2.1 加强发债企业评估,努力保证债券到期足额偿付本息
        7.2.2 实行企业负责人资格审查制度,避免侵害债券投资者
        7.2.3 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体系,企业信息保持透明度
        7.2.4 发展公司债券,逐步淡出企业债券
    7.3 中国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战略
        7.3.1 金融自由化发展战略
        7.3.2 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培育保护战略
        7.3.3 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8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运用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运用
        8.2.1 尽快建立金融市场机构的现代企业制度
        8.2.2 丰富金融市场交易种类,拓宽投资选择类型和投资者范围
        8.2.3 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形成全面的金融市场体系
        8.2.4 调节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间的不协调状况
        8.2.5 防范金融市场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
        8.2.6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同时改革金融市场监管格局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5)规划长远 抓好开局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郑晖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推进改革发展,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各项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一)信贷支农做出新贡献。
    (二)业务经营出现新局面。
    (三)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四)队伍建设有了新进展。
二、审时度势,认真规划,确立我行“十一五”时期和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三、深化改革,狠抓精细化管理,促进各项业务有效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信贷支农工作。
    (二)提高信贷计划管理和资金营运水平。
    (三)加强和完善信贷管理。
    (四)加大风险管理力度。
    (五)加强和改进财务会计管理。
    (六)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七)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
四、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银行,为我行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各级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治行理政能力。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行战略。
    (三)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全行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

(7)欠发达地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走出经营困境的路径选择——DZ分行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DZ市区域经济环境分析
    1.1、 区域经济概况
    1.2、 DZ市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第二章 DZ分行现状与评价
    2.1、 基本情况
    2.2、 2002年经营状况
    2.3、 2002年经营状况纵向分析
        2.3.1、 2002年经营绩效总体水平
        2.3.2、 影响2002年绩效水平的主要指标
第三章 DZ分行竞争分析
    3.1 主要竞争者
    3.2、 主营业务发展同业分析
        3.2.1、 负债业务分析
        3.2.2、 资产业务分析
        3.2.3、 中间业务分析
    3.3、 竞争手段和竞争实力比较分析
        3.3.1、 经营管理水平
        3.3.2、 经营策略
        3.3.3、 创新能力
        3.3.4、 市场应变能力
        3.3.5、 服务质量
第四章 DZ分行经营管理结症和发展难题
    4.1、 DZ分行经营管理结症
        4.1.1、 外部经济环境的深度影响
        4.1.2、 经营管理的深层次原因
    4.2、 DZ分行经营发展面临的四大难题
        4.2.1 信贷资产质量低,压降难度大
        4.2.2、 财务包袱较重,解决难度大
        4.2.3、 内控管理差,上升难度大
        4.2.4、 员工发展信心不足,思想工作难度大
第五章 DZ分行改革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路径
    5.1、 DZ分行改革发展目标
    5.2、 DZ分行发展机会分析
        5.2.1、 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机会
        5.2.2、 DZ分行自身发展潜力
    5.3、 DZ分行实现目标的基本路线与步骤
第六章 DZ分行实现发展目标的策略和措施
    6.1、 突出创新原则,改革管理机制
        6.1.1、 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6.1.2、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6.2、 突出经营原则,拓展市场份额
        6.2.1、 全力扩张存款市场份额
        6.2.2、 强力争夺优质信贷市场
        6.2.3、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6.2.4、 市场营销体系的建立和营销策略的运用
    6.3、 突出控制原则,压缩不良贷款
        6.3.1、 严格控制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6.3.2、 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措施办法
    6.4、 突出监管原则,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6.4.1、 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6.4.2、 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6.4.3、 加强案件防范
    6.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8)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现状简介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2 人力资本理论与激励理论综述
    2.1 人力资本理论
        2.1.1 人力资本的理论描述
        2.1.2 人力资本的经济特征
    2.2 行为学派激励理论
        2.2.1 马斯洛[美](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2.2.2 F.赫茨伯格[美](Herzberg)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2.2.3 V.H弗鲁姆[美](Vroom)的“期望理论”
        2.2.4 J.S亚当斯[美](Adams)的“公平理论”
        2.2.5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2.3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
        2.3.1 代理问题的产生与代理成本
        2.3.2 委托—代理理论解决代理问题的设想和方案
3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现状
    3.1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3.1.1 分配机制不合理
        3.1.2 晋升机制老化
        3.1.3 用人体制欠灵活
        3.1.4 培训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3.1.5 考核制度不健全
        3.1.6 精神激励流于形式
        3.1.7 激励机制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3.2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矛盾
        3.2.1 激励供给与激励需求扩张的矛盾
        3.2.2 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膨胀的矛盾
        3.2.3 发展激励不足与风险压力过大的矛盾
        3.2.4 多重激励目标的矛盾
    3.3 国有商业银行现行激励机制导致的后果
        3.3.1 经济案件频发
        3.3.2 人才大量流失
        3.3.3 阻碍金融改革进程
        3.3.4 抑制国有商业银行系统活力
4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落后的原因
    4.1 国有企业体制分析
    4.2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落后的原因
5 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
    5.1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建立的理论依据
        5.1.1 人才是现代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本
        5.1.2 需要是设计现代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基础
    5.2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环境建设
        5.2.1 进行国有银行产权结构改革与股份制改造,完善银行治理结构
        5.2.2 建立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
    5.3 构建多元化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
        5.3.1 薪酬机制
        5.3.2 晋升机制
        5.3.3 竞争机制
        5.3.4 培训机制
        5.3.5 考核机制
        5.3.6 精神激励机制
    5.4 强化约束机制,保障激励机制顺利实施
        5.4.1 组织约束
        5.4.2 制度约束
        5.4.3 监督约束
        5.4.4 道德文化约束
6 中国工商银行激励机制的建立
    6.1 中国工商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
    6.2 中国工商银行激励机制现状
        6.2.1 薪酬体系
        6.2.2 培训制度
        6.2.3 晋升制度
        6.2.4 用人制度
        6.2.5 绩效考核
    6.3 完善中国工商银行激励机制的建议
        6.3.1 中国工商银行激励机制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6.3.2 中国工商银行激励机制建立的总体思路
        6.3.3 完善中国工商银行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建行河西支行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公司业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环境
    1.1 经济总量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区域经济的变化情况
    1.3 支柱产业及技术经济的发展步伐
    1.4 社会需求及同业竞争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公司业务现状及其分析
    2.1 信贷资产质量的总体情况分析
    2.2 资产流动性分析
    2.3 客户结构分析
    2.4 产品结构分析
    2.5 部门业务发展水平及网点布局的状况
    2.6 信息科技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
    2.7 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分析
第三章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目标选择
    3.1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3.2 公司业务市场定位
    3.3 公司业务发展的具体目标
    3.4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第四章 公司业务发展的经营策略与措施
    4.1 以“四重”为核心,调整资产结构
    4.2 分类管理,差别服务
    4.3 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4.4 加强成本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4.5 加强战略结盟,开展合作竞争
    4.6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4.7 培养公司业务文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第五章 案例分析:化解不良资产的创新
    5.1 成立专业化队伍,对不良贷款集中经营管理
    5.2 创新收贷制度,盘活不良贷款
    5.3 创新收贷手段,降低不良资产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河西支行客户经理制实施细则(试行)

四、行员公开招标清贷收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度创新研究[D]. 熊泽森.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1)
  • [2]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研究 ——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D]. 段玉华.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3)
  • [3]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研究 ——以Z市分行为例[D]. 卓涛.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 [4]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D]. 王冬生. 西南大学, 2007(06)
  • [5]规划长远 抓好开局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郑晖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J]. 郑晖.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6(02)
  • [6]制约当前农行清收盘活工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鄢银发.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4(09)
  • [7]欠发达地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走出经营困境的路径选择——DZ分行案例分析[D]. 万武. 西南财经大学, 2003(03)
  • [8]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构建研究[D]. 王琳. 重庆大学, 2003(01)
  • [9]依托优势求发展 改革创新找出路——江苏省淮安市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J]. 陆岷峰. 海南金融, 2002(10)
  • [10]建行河西支行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研究[D]. 朱耀祖. 湖南大学, 2002(01)

标签:;  ;  ;  ;  ;  

银行成员公开招标清算贷款和收取利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