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一、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论文文献综述)

Subgroup of Critical Respiratory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1](2021)在《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指南》文中研究指明雾化治疗是机械通气时常同步应用的集束化气道管理方法之一。为规范临床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行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依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及专家意见,归纳和构建了10个在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采用GRADE方法制定了本指南。

韩悦,翁卫群,严丽华,黄馨仪,陶沈力[2](2021)在《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在心脏术后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在心脏术后患者无创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92例心脏术后需无创通气的患者为使用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使用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同时进行无创通气;对照组使用常规面罩,暂停无创通气的间隙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气分析指标及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均比治疗前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困难改善程度、痰液黏稠度和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应用于心脏术后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可稳定维持其生命体征,改善呼吸困难和痰液黏稠度,提高氧合指数,减少单独雾化时摘机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

彭云胜[3](2021)在《ICU拔管后使用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疗效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呼吸衰竭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的原因之一,这类患者多半病情危重,常常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1],对于原发病好转、疾病诱因得以去除的病人而言,尽早的脱机拔管就成为了必要,而自主呼吸试验是常用来判断患者能否成功脱机拔管的指标之一,然而自主呼吸试验成功病人仍有20%病人需再次插管,为了实现病人的平稳过渡,传统的氧疗如鼻导管吸氧、文丘里面罩、无创通气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传统氧疗存在流速小、加温加湿不足、耐受性差等缺点,为了弥补传统氧疗的不足,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诞生了,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表明[2],与传统鼻导管吸氧相比,HFNC的再插管率和ICU住院时间有所降低;与无创通气(NPPV)相比,它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依从性[3],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探索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通气在预防脱机拔管再插管的病人中是否具有相似的疗效,从而为ICU的脱机拔管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吉林省人民医院综合ICU行机械通气并且达到脱机拔管标准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分为经鼻高流量氧疗组(HFNC组)和无创正压通气组(NPPV组),符合脱机拔管标准且通过自主呼吸试验的患者一共85例,排除因各种原因不能入组的患者,最终入组患者一共66例,其中HFNC组34例,NPPV组32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HFNC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NPPV组给予无创通气,并记录患者拔管时的一般资料,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拔管后1h、6h、12h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舒适度、吸痰次数,ICU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28天死亡率的变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从而为ICU的脱机拔管患者选择合适的氧疗提供依据。结果:1.两组患者在拔管前的一般资料、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通气时间、PH、血乳酸、平均动脉压、APACHEII评分等,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2.两组在拔管后的1h、6h、12h在PaO2/FiO2、Pa CO2、RR、HR指标上存在时间效应,即随着时间变化,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但HFNC组降低RR、HR的作用强于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在PaO2/FiO2、Pa CO2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后在PH、Lac、MAP指标上不存在时间效应,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在治疗后12h,在吸痰次数、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HFNC组均低于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在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再插管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FNC和NPPV均能改善ICU脱机拔管患者的缺氧症状,都可以作为ICU拔管失败高危患者的一种过渡性治疗,对于呼吸衰竭(PaO2/FiO2>100mm Hg)的患者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2.对于ICU脱机拔管患者而言,两种氧疗方式在临床预后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但HFNC具有更好的舒适性、耐受性和依从性,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在NPPV存在禁忌症或病人不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替代手段。

耿蓄芳[4](2021)在《无创正压通气并发症的防治进展》文中认为随着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的发展普及,无创正压通气已成为呼吸支持的重要工具,其操作简单灵活,保留患者的上气道防御功能,避免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患者易于接受。无创通气应用中的相关并发症,如面部压力性损伤、胃肠胀气、幽闭恐惧症以及误吸和漏气等,影响了患者的使用和治疗效果。本文就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更优的解决办法。

崔超[5](2021)在《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与鼻氧管吸氧两种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反映呼吸与心脏功能状态的指标的改善程度,旨在探究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纠正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衰竭的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是否有效以及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与分析2018年11月到2021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时采用的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分为辅助通气组25例和常规吸氧组26例,51例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均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并在初步判断病情后开始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常规吸氧组在予患者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同时予统一规格的鼻氧管吸氧支持,辅助通气组则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经抗心衰和呼吸支持治疗后心源性肺水肿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T1)与治疗后12小时(T2)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动脉血气分析、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值的改善程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T1)与治疗后48小时(T3)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有效率。研究结果:经积极的抗心衰药物与呼吸支持治疗后,辅助通气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20(16.50-25.00)分钟]显着少于常规吸氧组的缓解时间[52(33.00-87.25)分钟](U=27,P<0.05);经积极治疗后,51例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辅助通气组患者T2时的心率(HR)、呼吸频率(BR)、平均动脉血压(MAP)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而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则显着升高(P<0.05);辅助通气组患者T2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显着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着降低(P<0.05);辅助通气组研究对象T2时NT-pro BNP与cTnI值较常规吸氧组明显降低(P<0.05);辅助通气组研究对象T3时LVEF值较常规吸氧组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辅助通气组中有显效病例18例,有效病例6例,无效病例1例,总有效病例数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常规吸氧组中有显效病例5例,有效病例12例,无效病例9例,总有效病例数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5.4%;辅助通气组总治疗有效率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显着较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明确,可以快速且有效地改善此类患者因组织缺氧而造成的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其临床实用价值得到肯定,因此极力推荐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尽早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

李百艳[6](2021)在《临床体验式培训对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疗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临床体验式培训对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及短期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COPD急性加重经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科治疗后病情平稳但伴有高碳酸血症的COPD患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纳入研究的患者在实施居家无创通气治疗前接受一种模式的培训,试验组为临床体验式培训,对照组为常规模式培训。通过患者依从性及短期内疗效等指标的比较评价培训模式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67例,男性43例(64.2%),女性24例(35.8%),平均年龄67.37±8.93岁,平均病程9.04±8.00年。其中进入试验组有32例(47.8%),对照组35例(52.2%)。两组患者的一般指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存在可比性。所有纳入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29.9%采用LAMA治疗,26.9%采用LAMA+LABA治疗,34.3%采用LABA+ICS治疗,9.0%患者采用LAMA+LABA+ICS治疗,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构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无创通气的呼吸机参数设置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呼吸机使用1个月末、3个月末的咨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个月末、3个月末的通气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8.2±1.6h vs 7.1±2.3h,P<0.05),(9.5±1.0h vs 8.4±2.0h,P<0.05)。试验组1个月末、3个月末的呼吸机使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0.6%vs 65.7%,P<0.05),(96.9%vs77.1%,P<0.05)。本组患者呼吸机使用中20.9%出现口鼻干燥,19.4%出现面罩不适,14.9%出现吞气症,14.9%出现面部红斑,9.0%出现鼻溃疡,7.5%出现眼睛刺激,6.0%出现头痛。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机并发症的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FEV1(L)经呼吸机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治疗后Pa O2、Pa CO2的改善均早于对照组。试验组在1月末、3月末的的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Pa CO2明显低于对照组(49.21±6.25 mm Hg vs53.31±8.44 mm Hg,P<0.05)。试验组CCQ的生活治疗改善早于对照组。3个月末试验组CCQ总分(2.33±0.47 vs 2.03±0.69)、CCQ症状评分(2.43±0.64 vs 2.05±0.83)、CCQ功能评分(2.35±0.58 vs 1.97±0.7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临床体验式培训是有效的可行的无创呼吸机培训模式,其培训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培训。患者经临床体验式培训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明显优于普通培训。2.稳定期的COPD伴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居家长期无创通气治疗是可行的。经居家长期通气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患者经临床体验式培训后实施无创通气治疗的获益早于普通培训。

张琼震,姜海明,邱建清,孙斌[7](2021)在《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针对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相关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共606例患者,包括头罩组304例,面罩组3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头罩无创通气与面罩式无创通气对于降低患者呼吸频率、提高氧合指数、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头罩式可降低患者呼吸频率(P<0.05),提高氧合指数(P<0.05)。头罩无创通气可显着减少面部皮肤溃疡或坏死、结膜炎、不耐受、漏气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罩式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较面罩式可显着减少临床并发症,尤其在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中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可提高患者氧合指数并降低呼吸频率,更具临床优势。

杨锐群,林昌盛,刘栩,蔡妙妙[8](2020)在《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应用于AE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正压通气支持治疗,试验组行无创通气序贯支持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及呼吸机相关肺炎、气压伤、再插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气压伤、再插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序贯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疾病的发生。

陶星巧[9](2020)在《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无创通气(NIV)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收治的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PaO2/FiO2<300,动脉血气pH>7.25,伴或不伴PaCO2 5060 mmHg),接受HFNC(HFNC组)或NIV(NIV组)作为一线呼吸支持)。分为(1)HFNC组(入RICU后4h内采用HFNC治疗并持续2h以上,且在第一个24h内至少使用4h者);(2)NIV组(入RICU后4h内采用NIV治疗并持续2h以上,且在第一个24h内至少使用4h者)。观察以下指标:(1)两组治疗失败率:(治疗失败定义为综合预后,包括:(i)气管插管,(ii)因无改善改用另一种治疗,或(iii)HFNC或NIV期间死亡;(2)收集基准线(0)、1和4个小时的氧合指数、PaCO2、pH、SpO2、生命体征(HR、R);(3)记录患者治疗24小时内耐受使用HFNC或NIV的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28d死亡率。结果:(1)入选75例患者,其中HFNC组40例,NIV组35例。两组年龄、性别、APECH II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主要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2)两组治疗失败率比较,HFNC组治疗失败率为25.0%(10/40),NIV组治疗失败率为28.6%(10/3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气管插管率比较,HFNC组气管插管率为22.5%(9/40),NIV组气管插管率为25.7%(9/3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各时间点氧合指数、PaCO2、pH、SpO2无统计学差异;HFNC组在1小时生命体征(HR、R)改善优于NIV组,4小时生命体征(HR、R)两组无差异。(4)HFNC组24h内耐受呼吸支持时间显着长于NIV组(P<0.05);HFNC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皮肤压疮、幽闭恐惧、眼睛刺激症状)均低于NIV组(P<0.05)。(5)HFNC组28天死亡率为15.0%(6/40),NIV组28天死亡率为11.4%(4/35),两组28天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亚组分析显示,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共45例,HFNC组治疗失败率为30.4%(7/23),NIV组治疗失败率为27.3%(6/22),两组治疗失败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aCO2、pH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FNC在减少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率方面与NIV比较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HFNC在治疗1小时生命体征改善优于NIV,且HFNC具有更好的治疗耐受性;对伴有轻度高碳酸血症的呼吸衰竭患者,HFNC与NIV治疗效果相似。

徐向朋[10](2020)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oxygen,HFO)与常规普通面罩吸氧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HFO作为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在TAAD术后序贯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从而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的TAA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普通面罩吸氧方式(50例)和高流量氧疗方式(50例)。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普通面罩式吸氧,试验组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方式48 h后,给予更换普通面罩式吸氧。比较两组在撤机时(0 h)和撤机1h、6 h、12 h、24 h、48 h、72 h后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酸碱度(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比较每组不同时间点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情况;比较两组12h后、24 h后、48 h后舒适度(咽喉疼痛、口鼻腔干燥)情况;比较两组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痰液粘稠度情况;比较两组72 h内的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的情况。结果1.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2例患者在研究时间内因中途改变氧疗方案剔除,最终试验组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3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伴发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前PaO2(静息状态下)、术前急性生理改变与慢性健康评估综合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Ⅱ)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撤机时(0 h)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1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 O2、PH、PaO2、Sa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6 h、12 h、24 h、48 h、72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撤机0h、1h、6 h、12 h、24 h、48 h、72 h的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咽喉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口鼻腔干燥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FO组在撤机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的痰液粘稠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FO组72 h内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普通面罩氧疗方式相比较,TAAD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HFO后能够改善呼吸、氧合指标,降低中重度低氧血症的发生率。HFO应用时舒适度高,更有利于患者的气道管理,可作为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二、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论文提纲范文)

(1)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问题: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时应该选择振动筛孔雾化器还是喷射雾化器?
二、临床问题: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时是否可选择额外气源驱动的喷射雾化器?
三、临床问题: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时,是否应将小容量雾化装置置于距Y型管15 cm处或其他位置?
四、临床问题: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时是否应该调整呼吸机参数?
    (一)机械通气雾化治疗时是否需要调整Vt?
        1. 背景:
        2. 证据总结:
        3. 推荐意见:
        4. 实施的注意事项:
    (二)机械通气雾化治疗时是否需要压力支持模式更换为辅助/控制模式?
        1. 背景:
        2. 证据总结:
        3. 推荐意见:
        4. 实施的注意事项:
    (三)机械通气雾化治疗时是否需要将压力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更换为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
        1. 背景:
        2. 证据总结:
        3. 专家共识:
        4. 实施的注意事项:
    (四)机械通气雾化时是否需要应用吸气末暂停以提高雾化的效果?
        1. 背景:
        2. 证据总结:
        3. 推荐意见:
        4.实施的注意事项:
五、临床问题: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应选择在无创通气时雾化还是无创通气间歇期雾化?
六、临床问题:对于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无创通气时雾化装置的位置是否应置于面罩与呼气阀之间?
七、临床问题: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治疗时,应选择按需雾化还是定量雾化治疗?
八、临床问题:机械通气患者需要支气管扩张雾化治疗时,使用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异丙托溴铵还是单用β2受体激动剂?
九、临床问题:机械通气患者需要祛痰治疗时,是否应选择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
十、临床问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是否应选择雾化吸入抗菌药物?
指南编写工作组
《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指南》制定方法
    一、指南编写工作组构成及利益冲突的管理
    二、指南范围的确定
    三、系统评价
    四、推荐意见形成的框架
    参考文献

(2)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在心脏术后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的设计
2 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的使用效果
    2.1 使用对象
    2.2 方法
        2.2.1 对照组
        2.2.2 观察组
        2.2.3 观察指标
        2.2.3.1 临床特征
        2.2.3.2 实验室指标
        2.2.3.3 舒适度
        2.2.4 质量控制
        2.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前后痰液黏稠度及呼吸困难评分的比较
    3.3 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3.4 无创通气治疗后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的比较
4 讨论
    4.1 使用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无创通气的心脏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并能有效改善呼吸困难和痰液黏稠度
    4.2 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维持心脏术后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并有效改善氧合情况
    4.3 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显着提升心脏术后患者的舒适度
    4.4 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应用在心脏术后患者的可行性及优点

(3)ICU拔管后使用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疗效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无创正压通气并发症的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面部压力性损伤
二、胃肠胀气
三、误吸
四、漏气
五、幽闭恐惧症
六、其他

(5)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机械通气在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临床体验式培训对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稳定期COPD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呼吸频率
        2.3.2 氧合指数
        2.3.3 二氧化碳分压
        2.3.4 住院病死率
3 讨论

(8)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应用于AE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气压伤、再插管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9)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设备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基本资料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撤机后RR、PaO_2/FiO_2、动脉血气指标变化
    3 两组间撤机12h后、24h后、48h后舒适度比较
    4 两组撤机后第一个24h、第二个24h、第三个24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
    5 两组间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四、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 [1]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指南[J]. Subgroup of Critical Respiratory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21(03)
  • [2]改良无创呼吸机面罩在心脏术后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韩悦,翁卫群,严丽华,黄馨仪,陶沈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1(08)
  • [3]ICU拔管后使用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疗效的观察[D]. 彭云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无创正压通气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 耿蓄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10)
  • [5]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D]. 崔超.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临床体验式培训对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疗效的影响[D]. 李百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张琼震,姜海明,邱建清,孙斌.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1(01)
  • [8]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应用于AE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J]. 杨锐群,林昌盛,刘栩,蔡妙妙.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3)
  • [9]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陶星巧.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10]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D]. 徐向朋. 青岛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