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炮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主炮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一、主炮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徐立特[1](2020)在《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开启“新海军”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海军经历了从籍籍无名到世界第一的巨大转变。这一发展历程固然会受到美国优越的自然禀赋、经济实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国内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人才优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也离不开海军思想、海军战略、海军建设与海军行动四位一体的相互配合与推动。海军思想是美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智力资源与潜在动力;海军战略是海军思想在实践中的反映,作为美国海权推进的总体规划,是美国海军发展运筹帷幄的关键因素;海军建设和海军行动检验、强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海军思想与海军战略,体现了美国海军独霸全球的实践路径。第1章海军思想:从华盛顿到马汉海军思想是美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智力资源与潜在动力。尤其是马汉的海军思想,甫一出世便风靡全球,成为各大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心剂。马汉海权思想的横空出世并不是偶然的,从华盛顿、亚当斯与杰斐逊,到西奥多·罗斯福时期,海军建设随着国家发展目标的转型而强化升级,海军思想也围绕着美国的军事扩张与海外商业发展战略演进而不断更新。到马汉时代,他成功地整合了海军历史与海上战争经验的特有规律——尽管这些规律有不少是片面的和不充分的,但依旧比较成功地在海权与大国实力增长之间建立起正向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与瓜分世界的进程中,体现了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马汉的海权思想在空间-制海权-商业扩张-海外基地之间构建了话语体系,就海权思想而言,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存在着不断自我修补的余地,其影响力直至今日依然发挥着效力。第2章海军战略:从西奥多·罗斯福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海军战略是海军思想在实践中的反映,作为美国海权推进的总体规划,是美国海军发展运筹帷幄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海军战略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不断演进。西奥多·罗斯福在其整个总统任期内,都以将美国海军建设成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强大海军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伍德罗·威尔逊的海军战略不似罗斯福那样明显和激进,他反复强调的是公海航行自由,为全球性自由贸易的推进提供必要条件。以海洋自由为口号,以商船和护航舰队为手段,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向交战双方供应战争物资,提升美国经济实力。同时,受战争双方不断扩张海军的影响,威尔逊政府提出了建立“最强大海军”的目标。作为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迅速将海军战略由攻势制海战略转变为防御制海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岌岌可危的战争威胁面前,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实行中立战略,保存了美国海军实力。罗斯福认为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争,而要想取得胜利,必须采取“控制海洋”战略。参战后,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军事压力面前,出于对国家利益与战场态势的考虑,罗斯福采取了“大西洋优先”战略,把重心放在欧洲,进行跨大西洋航道护航,在太平洋战场采取灵活太平洋战略,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政策。同时,罗斯福继续坚持海权战略,拒绝了派遣远征军参加大陆作战的主张。这些战略的实施,对调配战争资源、保障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章海军建设:从新海军到《两洋海军法案》在1882-1945年的这段时期内,美国历届政府的决策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对海军发展寄予厚望。19世纪80-90年代,新海军建设成为美国海军发展的显要标志,美国海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造舰高峰。西奥多·罗斯福是热忱的大海军主义者,他不仅为海军建设提出计划、建议并为之游说国会,还亲自在海军战争学院召开舰船设计会议,就建造新舰的设计方案出谋划策。在海军建设上,威尔逊不仅关注到美国可以从海军扩建计划中获取大量利益,还观察到包括日本、英国在内的列强正掀起不可抑制的海军扩建热潮,于是迅速确立起两洋战略,两洋战略配合巴拿马运河的开通,美国海军战略又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海军建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并没有阻止任何海军强国的扩军步伐。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更是把壮大海军作为增加就业、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这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的工业复兴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顺应海上作战形式的变化,大力推进航空母舰建设,成为美国海军夺取制海权的重要保障。第4章海军行动:从美西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以来,美国海军从一支孤立主义海军发展为全球性海军,并确立起在全球海域的支配地位,这一过程是伴随着美国海军行动展开的。美西战争是美国海军对外扩张的开端,战争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与殖民权益,激发了美国的扩张野心。此后,即便有时会变换形式,但美国本土之外的对外扩张之路就此开启。美国迟至1917年才决定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一方,在战争中,检验了美国海军的建设成果,验证了美国海军战略,也推动了美国海军的军事变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汉所倡导的美国海权优势得以尽显,美国彻底冲破了孤立主义的束缚,在大西洋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两线作战,在大西洋实行反潜战,在太平洋实行潜艇战,并顺应海军军事变革需要,建立快速航母战斗群。第二次世界大战充分体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对海军力量的支撑作用。美国的海军行动,实践并超越了马汉的海权理论,推动了海军作战战术的革新,通过对战争的参与,美国海军深刻体会到并践行了以航空母舰为作战核心取代以战列舰为作战核心的海军军事变革。这些海军行动为二战后美国海军独霸全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思想基础。第5章海洋、海军与海权:历史与启示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经济意义上的,还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尤其是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与大国竞争中,海洋的战略意义日渐凸显。在大国竞争过程中,海军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影响海军建设的诸因素中,自然条件与经济禀赋、新兴技术与军事变革、国家战略与外部环境相对突出,大国海军的崛起通常离不开这些因素的支撑。自马汉创立现代海权理论以来,海权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瞩目的焦点问题,也上升为很多国家的国家战略。海权论固然符合其提出时期的时代需求,在西方强国崛起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海权论也有其时代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理论的自身局限性及其霸权本质上。

李向格[2](2019)在《“大和战舰”的话语修辞衍变与日本国民记忆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和战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秘密建造的巨型战舰,1941年建成服役,1945年日本战败前被美军战机击沉。战后,“大和战舰”被历史文本、文学文本以及各种艺术媒介多方讲述,在战后七十余年里,形成了关于“大和战舰”的话语系列。本论文重点考察了日本战后“大和战舰”话语修辞的衍变历程。首先还原历史叙述中的大和战舰,其次,呈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和战舰”话语方式,对以大和战舰为主题的跨越小说、漫画、动画片、电影等多种媒介的文本进行梳理和解读。通过细查这些貌似盘根错节的互文性文本修辞,发现其间的话语范式,分析这些话语范式对日本人的情感倾向与国民记忆的影响,进而揭示在这一反复讲述的过程中潜藏于话语构建背后的日本人的战争历史认知。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还原作为历史事件的“大和战舰”。由“日本近代海军建设”、“大和战舰参战始末”两部分构成。该部分通过对日本近代海军史的回顾,追寻大和战舰相关的历史真相。第二章,战后“大和战舰”话语修辞之“初现”(1945-1973)。由“占领期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战记’热潮中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以及“儿童世界中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三部分构成。将小说、电影等媒介中的“大和战舰”话语讲述出现时间限定在1945-1973年,在这一时期的不同话语范畴中呈现的是“大和战舰”的“本来面目”,即历史中的大和战舰。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大和战舰的幸存者以及参与大和战舰的设计者对“大和战舰”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二次构建,形成了两种表述形态:悲情英雄主义的“大和”和代表先进技术的“大和”。“大和战舰”的书写由文本走向荧幕,其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大和战舰”的悲剧性结尾随着电影的热映被更多人了解的同时,荧幕上的“威武”的大和战舰也成为“国民热血沸腾的材料”。第三章,“大和战舰”话语修辞的“衍生”(1974-2000)。由“科幻动画中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假想战记中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以及“围绕《大和战舰的末日》的争论”三部分构成。将“大和战舰”话语讲述出现时间限定在1974-2000年,划分标准是自《宇宙战舰大和号》系列出现伊始,“大和战舰”脱离现实,走向科幻化的道路。这一时期的“大和战舰”逐渐脱离历史文脉,或化身“宇宙战舰”遨游太空,或“穿越”历史重述战争,在早期的“大和战舰”话语基础上不断“衍生”。第一部以大和战舰为题材的小说《大和战舰的末日》历经数次改稿,但其最初版本直到1980年代初才重见于世,围绕改稿问题的争论及其历史动因也是这一时期的研究要点。第四章,新世纪“大和战舰”话语修辞的“扭曲”(2001-2019)。由“博物馆叙事中的‘大和战舰’”、“电影《男人们的大和/YAMATO》”、“动画电影《在这世界的角落》”以及“‘亚文化’中的‘大和战舰’”四个部分构成。将“大和战舰”话语讲述出现时间限定在2005年以后,划分标准是进入新世纪后多种媒介特别是博物馆媒介等的介入令“大和战舰”话语修辞愈发多元、表达的价值观愈发扭曲。这一时期随着报纸、期刊杂志、广播、影视、网络、游戏等媒体的强势介入,“大和战舰”反复被重写成小说、电影、电视、动漫、漫画和游戏,在这一“热潮”中,“大和战舰”话语衍变愈发多元与复杂。第五章,“大和战舰”的话语修辞与历史认知构建。由“‘大和战舰’话语作为‘集体文本’”、“‘大和战舰’话语的叙事策略”以及“‘大和战舰’的记忆功能与历史认知构建”三部分构成。将围绕“大和战舰”的话语修辞视为“集体文本”,分析其叙事选择与叙事原则,从集体记忆的存储与重构功能出发,解读在其反复讲述中呈现的日本国民战争认知的生成与变迁。大和战舰在文化层面上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被文化符码化后转化为潜在的文学想象,与文学创作互为影响,同时多媒介的强势介入推动了其形象的衍变。通过对“大和战舰”话语修辞衍变的解读,寻觅日本战争文学、战争记忆的历史轨迹。七十余年来在作家与读者、评论者的积极参与下,“大和战舰”物语不断被再生产和转化,被赋予“神风大和”、“昭和时代的平家物语”、“技术大和”、“战后败北的文学”、“具有世界普遍性价值观的大和”等多元意义属性,进而成为日本民族文化记忆的一部分,为民众“自然”接受。“记忆”立足“现在”再造“过去”,并以此为基础面向未来,“遗忘”与“回忆”均源自当今行动主体面向未来的志向,因此,“国民记忆”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国家未来的政治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和战舰”的话语修辞衍变过程为我们展示了“大和战舰”内化为日本国民记忆的漫长过程,然而,潜伏于其中的帝国民族主义的无意识能量无疑是巨大和恐怖的,时常为战后扭曲的战争观念与错误的历史认知推波助澜。

王鹏飞[3](2018)在《近代日本海军对美作战构想的演进与航空母舰建设》文中研究表明1907年日本制定《帝国国防方针》,明确其海军将美国视为第一假想敌国,奉行"大舰巨炮主义"与"舰队决战思想",开始加速扩军进程、致力于战列舰的建造,并率先尝试建造航母。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海军对美作战构想由"舰队决战"具化为"渐减邀击作战",航母在这一构想中作为重要的辅助战力受到日本海军重视,逐渐成为其重点建设对象。1936年随着"海军假日"时代的终结,日本海军加大航母建设力度,组建了航母机动部队,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已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具备了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争霸的实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的航母集中运用理论指导下由"渐减邀击作战"转向"连续作战",虽然通过偷袭珍珠港占得先机,但由于日美两国工业潜力的差距,日本海军最终不敌美海军、走向覆亡。

冯洋[4](2018)在《典型近海巡逻舰雷达波隐身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海巡逻舰虽然搭载了火炮和导弹等武器,具备一定的防空反导能力,但受到吨位的限制,不能过多依靠增加武器装备形成良好自卫能力。隐身技术通过降低目标特征物理场如雷达波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可以大幅度提高军舰的作战生存能力。近岸巡逻舰具有造价低、性能好、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国际市场需求度较高,本论文以典型近海巡逻舰为平台开展雷达波隐身研究,通过总体顶层规划、隐身设计技术和技术措施研究、施工建造雷达波隐身控制措施研究,运用仿真计算手段,对总体和设备外形设计技术进行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多散射源组合迭代分析法定位散射源控制关键设备,最终提出了一个即满足舰总体使用,又具有良好隐身性能的总体兼优的技术方案,全舰的雷达波散射截面积能够满足典型近海巡逻舰主要作战使用性能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了全舰的目标特征信号,提高了近海巡逻舰的雷达波隐身性能。

王鲁科[5](2017)在《美国海军战略转变与战列舰发展(1890-1922)》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美国海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美国海军放弃了其运用近百年的“近岸防御”与“商业劫掠”的战略开始向“攻势制海”的新战略转变。1889年和1890年特雷西两次在《年度报告》中提出了新的海军战略,此后美国海军正式开始了战略转变历程。美国新海军战略的认识在分歧中走向统一,而受此影响美国海军战列舰的发展也在曲折中进行。1898年美西战争中,新海军战略及战列舰得到了检验并被普遍的认可。因此在罗斯福政府时期海军战略转型和战列舰的发展均顺利进行,而1906年罗斯福对海军进行重组后,海军战略转型得以初步实现。一战前后,根据战争的检验与华盛顿会议的结果,美国海军对海军战略进行了调整,对战列舰的发展也重新作出了规划。至此,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宣告完成,并一直沿用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总体来看,此次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和战列舰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海军战略转变开始与战列舰曲折发展时期”、“海军战略转型初步实现与战列舰快速发展时期”以及“海军战略调整与战列舰发展重新规划时期”,三个阶段共同构成美国海军战略转变和战列舰发展历程。

戴维·莱茨,李强[6](2016)在《水雷——武装冲突及和平时期的法律考量》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分析涉及各种武装冲突及和平时期水雷使用的法律框架中的关键要素。本文还将分析与各国在国际性武装冲突中使用水雷有关的法律问题,探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出现的独特法律问题,在这种冲突中,非国家武装团体的日益增多,已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标志。此外,本文还分析在水雷使用和部署相关方面,各国在和平时期以及根据中立法所承担的义务。

吕文辉[7](2015)在《1884年至1914年英国海军建设研究》文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以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各资本主义强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展开了全面对抗。其中英德两国最为关心的便是各自的军事安全问题。为了争夺战略优势,两个强国之间展开了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显示其实力的军事活动。军备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两国的军事建设。英国作为一个称霸全球海洋上百年时间的海洋大国,海军在英国军事力量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战前期,英国海军奉行全球海洋战略,与德国海军展开激烈竞争,把维护其海洋霸权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石。因此,英国对于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视。海军军事思想方面,在“海权决定论”、“制海论”、“封锁”战略和“海陆联合作战”思想的影响下,海军军事思想不断发展成熟,明确了海军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作战思想,提出了海军的作战任务,确立了海军建设的基本原则。海军的体制编制方面,建立了科学高效的指挥体制;优化了海军编制,提高了作战效率。海军训练方面,通过改革后的训练模式,提高了海军的战斗力。武器装备方面,质量建军,技术强军,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各种成果,建造了新式舰艇,重视战列舰的发展,充分发挥皇家海军舰队在世界各大地区的威慑力。英国建成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与德国海军的决战中取得了优势,保证了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同时,英国海军在这一段时期的建设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与不足,使英国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再加上英国国力在一战中的巨大消耗,造成了英国海上霸权的衰落,不得不与其他新兴海上强国共同分享世界海洋霸权。英国海军的发展对英国的全球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海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后来许多海上强国学习的重要资源。当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全球贸易遍布世界各地,可是在海外的利益却受到敌对势力侵扰,周边海洋领土的争端也不断升级,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海洋利益受到威胁,建设现代化远洋海军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孙轶[8](2014)在《国外舰炮技术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舰炮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舰炮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舰炮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舰炮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舰炮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刘潇湘[9](2014)在《从侵略扩张到和平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发展模式的转型》文中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世界范围的全面侵略战争,同时也是世界人民奋起抵抗法西斯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战争的结果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推动与促进了世界发展模式由战前以对外扩张、征服及掠夺与对内压榨为内容与表征的侵略发展模式向战后以国家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国际关系的平等依存为内容与表征的和平发展模式的转型。其中,日本作为战前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在明治维新后以侵略扩张、征服与掠夺作为国家发展的政策工具,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直至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折不扣的“远东战争策源地”。战后,日本在经过反法西斯战争和民主改革的洗礼,消除了国家发展模式中的战争性质,走上了“科技立国”、“教育立国”、“贸易立国”等通过发展机制的自我完善与世界各国平等依存,共存共赢的“和平国家”发展道路。日本走上以侵略求发展的战争之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封建武士的战争传统是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历史缘起。其中,16世纪丰臣秀吉发动的侵略朝鲜的战争为近代日本大陆政策及构建在该项政策基础上的侵略发展模式提供了先验式的思想素材与实践范式。德川幕府时期的思想家有关对外侵略扩张的理论建构则成为了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形成的思想导源。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形成也受到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发动的侵略扩张与殖民掠夺的深刻影响。美国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殖民地的同时也使其从直观上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发展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幕府末期的思想家因此提出了效仿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时代发展命题。明治维新确立起军国主义国家体制为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举行了政治奠基。明治思想家对侵略扩张的理论建构则为侵略发展模式进行了思想观念上的奠基。明治三大外征、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的爆发以及大陆政策的出笼标志着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形成。经济领域充斥着浓厚的前资本主义因素、国家宪政体制上的封建反动以及军国主义主导社会意识形态规定了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内容与特征。走上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之路是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运作的逻辑结果。由于近代侵略发展模式在制度环境上所形成路径依赖导致进步力量改造国家发展模式的努力最终趋于失败。大正德谟克拉西的失败与政党内阁的垮台说明在资产阶级民主派在体制内对近代侵略发展模式进行改造的可能性已经完全丧失了。无产阶级的斗争也遭到了国家政权的彻底镇压。世界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半封建的资本主义经济,严重恶化了其国内的政治经济局势。以此同时,国际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为日本法西斯的上台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手段攫取了国家政权推动日本走向全面的侵略战争之路并先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在战争期间,法西斯在国内构建总体战体制,强化政治统制与经济剥削,动员全国资源投入战争;同时构建东亚新秩序,在占领区进行血腥屠杀与残酷剥削,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奋起抵抗,导致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最终走向崩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严重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战争能力,打破了国际法西斯的战略计划,有力地配合与支持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从而动摇了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根基。太平洋战争消灭了日本海军,重创了日本陆军,从而摧毁了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台柱—法西斯的战争机器,使盟国在战后改造日本发展模式成为可能。在战争期间,盟国及日本进步力量提出了一系列改造日本发展模式的构想与方针政策,并根据这些构想和方针政策在战后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用强制的手段打破了日本发展模式对于军国主义制度的路径依赖,推动近代侵略发展模式向和平发展模式的转型。经过反法西斯战争与民主化改革的洗礼,日本在战后走上了和平拓展的发展道路。和平宪法的制度规范、政府主导型的计划经济、科教立国与贸易立国的政策措施、“轻军备、重经济”的外交路线构成了战后日本和平发展模式的内容,通过体制的改革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实现发展模式的自我完善从而挖掘资本主义的潜力成为了战后和平发展模式的特征。和平发展模式的形成与运作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且健康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战前用侵略扩张所希望达到而未能达到的国家发展目标。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剧变,日本经济发展因其与时代发展脱节而陷入长期低迷的状态。日本右翼势力乘机提出修改和平宪法,赋予日本以战争能力等政治诉求,推动日本走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加剧对战后和平发展模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当前日本自由主义力量基于和平宪法根本精神就国家在新世纪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提出的设想与建议,强调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日本只有坚持日本国宪法的和平主义原则,通过平等依存的自我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与发展。

李荦[10](2013)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美国海军的发展变迁》文中提出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强大国防军事实力是其重要的后盾和推手。作为国防力量的重要代表——海军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作为现代西方海权理论的发源地,自始至终将海军视为维护国家地位,扞卫国家利益的重要砝码。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美国海军也通过这场战争最终登上了世界海军首强的宝座。而美国海军在战时的强大实力则是通过战前多年的发展积累获得的,虽然早在19世纪末美国就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并逐渐打造了一支相对强大的海军,但现代意义上的美国海军则是在一战结束后才开始在早先的基础上发展并最终成型的。从美国海军的历史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这20余年是其迅速壮大并最终奠定首强地位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受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美国海军的发展进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大致经历了从1922年至1933年在一系列军备条约限制下的发展停滞时期、1933年至1937年开始摆脱条约限制逐渐恢复扩充的复苏转变时期和1937至参加二战前的全力扩充军备准备参战时期这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美国海军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情况各有不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也有较大的差别。本文力图在全面阐述从一战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整体情况的背景下,对其在这段时间内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展现美国海军在美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以及现代海军和海军力量对于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主炮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炮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
    3.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4.1 论文结构
        4.2 创新之处
第1章 海军思想:从华盛顿到马汉
    1.1 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的美国海军思想
        1.1.1 乔治·华盛顿与汉密尔顿的大陆海军
        1.1.2 约翰·亚当斯与本杰明·斯托德特的国防海军
        1.1.3 杰斐逊的炮艇海军
        1.1.4 19世纪前期的“海军第一”思想与新技术海军
        1.1.5 19世纪中期的商业扩张海军
    1.2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1.2.1 海权论的提出
        1.2.2 海权论的核心内容
        1.2.3 马汉海权思想的影响
    1.3 后马汉时代的美国海权思想
第2章 海军战略:从西奥多·罗斯福到富兰克林·罗斯福
    2.1 西奥多·罗斯福前后的海军战略(1865-1913)
        2.1.1 南北战争结束后的贸易劫掠海军战略
        2.1.2 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二强大海军”战略
    2.2 伍德罗·威尔逊时期的海军战略(1913-1921)
        2.2.1 “海洋自由”的主张
        2.2.2 “最强大海军”的目标
        2.2.3 一战期间的美国海军战略
    2.3 后威尔逊时期海军战略的延续与调整(1921-1933)
    2.4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海军战略(1933-1945)
        2.4.1 “工业复兴”海军与中立战略
        2.4.2 “大西洋优先”“欧洲第一”战略
        2.4.3 不宣而战的大西洋战略与防御为主的灵活太平洋战略
第3章 海军建设:从新海军到《两洋海军法案》
    3.1 蒸汽铁甲舰船时代与远洋攻击能力的起步
        3.1.1 旧海军”的遗产
        3.1.2 新海军建设的准备阶段
        3.1.3 “海权”战略与新海军建设
    3.2 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改革计划
        3.2.1 建造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3.2.2 新兴海军舰船技术与新式武器的应用
        3.2.3 转向太平洋:“大白舰队”的远航与太平洋防御
        3.2.4 巴拿马运河的地缘优势
    3.3 塔夫脱时期的海军建设
    3.4 威尔逊的海军扩军计划与最强海军目标
        3.4.1 威尔逊的海军扩军计划
        3.4.2 战略转移与“橙色”计划的修订
        3.4.3 海军航空兵与航空母舰建设
    3.5 紧急战备状态与《两洋海军法案》
第4章 海军行动:从美西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4.1 美西战争的里程碑意义
        4.1.1 战争的缘起
        4.1.2 马尼拉湾海战
        4.1.3 圣地亚哥海战
        4.1.4 扩张野心的激发
    4.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行动
        4.2.1 潜艇破交战
        4.2.2 全面护航行动
        4.2.3 对德反潜战
        4.2.4 美国海军的胜利:原因及影响
    4.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全方位海战
        4.3.1 太平洋战场
        4.3.2 大西洋战场
        4.3.3 马汉海权思想在二战中的实践与超越
第5章 海洋、海军与海权:历史与启示
    5.1 海洋的属性:地理、贸易与权势
        5.1.1 地理意义上的海洋
        5.1.2 海洋性生产方式
        5.1.3 国家权势延伸与辐射的通道:地缘政治中的海洋
    5.2 影响海军崛起的因素
        5.2.1 自然条件与经济禀赋
        5.2.2 新兴技术与军事变革
        5.2.3 国家战略与外部环境
    5.3 海权的多层次性与统一性
        5.3.1 马汉海权论的灼见与局限
        5.3.2 海权的结构:多层次性与统一性
    5.4 美国海上霸权兴起的决胜之道:历史与启示
        5.4.1 传统海权的目标与症结
        5.4.2 规律与特例:英、美海权崛起的比较
        5.4.3 美国海权兴起之路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2)“大和战舰”的话语修辞衍变与日本国民记忆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一)“大和战舰”相关的中国学界研究现状
        (二)“大和战舰”相关的日本学界研究现状
        (三)日本战争历史认知相关的中国学界研究现状
        (四)日本战争历史认知相关的日本学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作为历史真相的“大和战舰”
    第一节 日本近代海军建设
        一、从闭关锁国到“黑船事件”
        二、近代海军的创建
        三、对外扩张
    第二节 大和战舰参战始末
        一、“大舰巨炮主义”与“舰队决战思想”的确立
        二、大和战舰的设计与建造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和战舰
    小结
第二章 “大和战舰”话语修辞叙述范式之“初现”(1945-1973)
    第一节 占领期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
        一、“悲情大和”话语讲述之缘起
        二、“技术大和”话语讲述之缘起
    第二节 “战记”热潮中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
        一、“战记”热潮中的“大和战舰”
        二、作为“技术立国之基础”的大和赞美论
        三、“海军史观”之抬头
        四、大荧幕中的非主角的“大和战舰”
    第三节 儿童世界中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
        一、“自发特攻”的“大和战舰”
        二、“大和战舰”科幻物语之初作
        三、儿童世界中“战记读物”热潮的批判与退潮
    小结
第三章 “大和战舰”话语修辞之“衍生”(1974-2000)
    第一节 科幻动画中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
        一、电视媒介中的“大和战舰”
        二、“技术大和”话语之强化
        三、“正义大和”形象之构建
        四、“悲剧大和”之重现与质疑
        五、重回战争电影主角
    第二节 假想战记中的“大和战舰”话语修辞
        一、回归战场重新“开战”的“大和战舰”
        二、穿越未来时空的“超级战舰大和”
    第三节 围绕《大和战舰的末日》的争论
        一、文稿结尾部分之还原
        二、江藤淳之“批判”
        三、加藤典洋之“辩白”
    小结
第四章 新世纪“大和战舰”话语修辞之“扭曲”(2001-2019)
    第一节 博物馆叙事中的“大和战舰”
        一、博物馆成立始末
        二、博物馆展品所构建的历史记忆
        三、炫耀与受难并存的话语态度
    第二节 电影《男人们的大和/YAMATO》:重构历史记忆
        一、以“记忆传承”为目的的情节设置
        二、被构建的片面的“受害者”记忆
        三、“为守护而战”的战争逻辑传承
    第三节 动画电影《在这世界的角落》:在“日常”与“战争”之间
        一、战争中的日常
        二、日常中的战争
        三、通过日常描写表现战争的可能性
    第四节 “亚文化”中的“大和战舰”
        一、“重新起航”的“宇宙大和战舰号”
        二、假想战记中反复“战斗”的“大和战舰”
        三、拟人化的“大和战舰”
    小结
第五章 “大和战舰”话语修辞与历史认知构建
    第一节 作为“集体文本”的“大和战舰”话语
        一、何谓“集体文本”
        二、大和战舰言说何以成为日本的“集体文本”
    第二节 “大和战舰”话语的叙事策略
        一、“大和战舰”话语的文化原型
        二、“大和”的科幻化言说——全球化语境下的宇宙“卫士”
        三、“大和”的技术化言说——日本人之“魂”的象征
    第三节 “大和战舰”话语的历史构建功能
        一、集体记忆的存储与建构
        二、“大和战舰”的话语修辞与历史认知构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近代日本海军对美作战构想的演进与航空母舰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帝国国防方针》的制定与对美“渐减邀击作战”构想的出台
二、对美“渐减邀击作战”构想下的航母建设
三、太平洋战争中“连续作战”构想的提出与航母舰队的覆灭

(4)典型近海巡逻舰雷达波隐身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标
        1.1.2 指导思想
    1.2 国内外水面舰艇隐身技术发展现状
        1.2.1 国外水面舰艇隐身技术发展情况
        1.2.2 国内水面舰艇隐身技术发展情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2 水面舰船雷达波隐身研究方法
    2.1 雷达波隐身研究方法
        2.1.1 仿真计算方法
        2.1.2 测试方法
    2.2 仿真算法与校模
    2.3 简单目标仿真计算的校模
    2.4 复杂目标的仿真计算校模
    2.5 本章小结
3 雷达波隐身设计顶层规划研究
    3.1 雷达波隐身原则
    3.2 主要散射源散射特征分析
        3.2.1 雷达波散射机理研究
        3.2.2 主要散射源分析
    3.3 雷达波隐身指标分配
    3.4 本章小结
4 总体和设备雷达波隐身设计技术研究
    4.1 主船体、上层建筑隐身外形设计技术研究
    4.2 舰面设备雷达波隐身设计技术研究
        4.2.1 舰面设备隐身思路
        4.2.2 舰面电子武备隐身仿真分析及改进措施
        4.2.3 舰面其它设备隐身措施分析
        4.2.4 舰面设备隐身控制要求
    4.3 本章小结
5 全舰RCS仿真计算分析与评估
    5.1 全舰RCS仿真计算分析
        5.1.1 全船RCS仿真
        5.1.2 船体及上层建筑隐身分析
        5.1.3 全舰散射源隐身分析
    5.2 全舰雷达波隐身性能评估
        5.2.1 建模与计算
    5.3 施工建造隐身控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美国海军战略转变与战列舰发展(1890-192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本课题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五、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19世纪末美国海军战略转变的背景
    第一节 19世纪末美国海军的基本情况
        一、美国早期的海军战略
        二、海军技术和海军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影响美国海军发展和战略转变的因素
        一、推动美国海军战略转变的因素
        二、制约美国海军战略转变的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海军的战略转变与战列舰发展
    第一节 1886年至1898年美国海军的战略转变与战列舰发展
        一、从“近岸防御”到“攻势制海”的转型
        二、美西战争对海军战略转变和战列舰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二节 美国海军战略转变的初步完成
        一、罗斯福政府时期的海军战略与战列舰发展
        二、罗斯福对美国海军的重组与运用
        三、塔夫脱政府时期的海军战略与战列舰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海军战略的调整与战列舰发展
    第一节 一战时期美国海军战略的调整
        一、战前美国以战列舰为中心的备战
        二、战时美国海军战略的调整
    第二节 战后美国海军战略的稳固与战列舰的发展
        一、战后美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及扩张计划
        二、华盛顿会议对海军战略及战列舰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水雷——武装冲突及和平时期的法律考量(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水雷的特征
历史背景
法律框架
    《海牙第八公约》
    国际法院判决
        科孚海峡案
        尼加拉瓜案
        石油平台案
水雷和武装冲突的范围
    国际性武装冲突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
    中立国
    和平时期
结论和展望

(7)1884年至1914年英国海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一章 推动英国海军建设的因素
    第一节 英国的海洋传统
    第二节 军事与工业的相互加强
    第三节 德国海军的崛起
第二章 英国海军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海军的战略理论沿革
    第二节 一战爆发前英国海军战略的调整
第三章 英国海军的体制与装备建设
    第一节 英国海军的军官制度
    第二节 19世纪末英国海军装备的发展
    第三节 舰队、舰艇和舰员的改革计划
    第四节 新式军舰的建造
第四章 英国海军建设的影响
    第一节 对一战中海战的影响
    第二节 英国海上霸权的衰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国外舰炮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舰炮技术
    2.1 分类
    2.2 结构
    2.3 装备
    2.4 作用
3 发展动向
4 发展分析
5 结语

(9)从侵略扩张到和平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发展模式的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e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三、研究主题以及选题的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历史导源
    第一节 文禄·庆长之役与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策源
        一、丰臣秀吉的侵略野心与大东亚构想
        二、文禄·庆长之役
        三、丰臣秀吉侵略思想的近代理论阐释
    第二节 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政策宣示与理论建构
        一、德川幕府隐秘的侵略政策宣示
        二、德川时代知识界对侵略扩张的理论阐释与观念建构
    第三节 幕末思想家对侵略发展模式的理论建构
        一、黑船来航的冲击与欧美列强侵略发展模式的初步影响
        二、幕末思想家对侵略发展模式的理论阐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形成
    第一节 明治维新与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形成
        一、明治维新为战前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形成进行了政治奠基
        二、明治思想家对侵略发展模式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内容及实质
        一、经济领域充斥着浓厚的前资本主义因素
        二、绝对主义天皇制的国家宪政体制是战前侵略发展模式的政治制度安排
        三、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塑造了侵略发展模式的政治文化范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侵略发展模式与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日本进步力量改造国家发展模式的尝试与失败
        一、资产阶级民主派改造国家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失败
        二、世界经济大危机与日本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恶化
        三、日本法西斯的崛起与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日本战前侵略发展模式的逻辑结果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二、法西斯总体战体制的形成
        三、战前略发展模式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肆行杀戮和劫掠的代名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法西斯战争对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否定
    第一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终结
        一、中国抗日战争动摇了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根基
        二、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灭亡
    第二节 战时盟国改造日本发展模式的构想与方针
        一、战时盟国构建维护战后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国际制度
        二、战时盟国改造日本发展模式的构想
        三、日本共产党改造日本发展模式的构想
    第三节 战后美国改造日本发展模式的措施
        一、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与军事管制
        二、盟总实施民主化与非军国主义化的改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后日本和平发展模式的确立与社会进步
    第一节 战后日本和平发展模式的形成
        一、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有利于战后日本和平发展模式的形成
        二、战后日本人民和平民主运动的勃兴
        三、五五年体制与战后日本的和平发展
        四、吉田茂路线与战后日本政府现实主义发展战略
        五、战后日本政府对和平国家的制度保证
        六、日本融入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节 战后日本和平发展模式的内容
        一、和平宪法的政策框架建构与和平国家的政治起航
        二、政府主导的计划干预和经济有序协调的良性发展
        三、科教立国
        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福利国家的形成
    第三节 和平发展模式与战后日本社会的进步
        一、战后日本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战后日本现代社会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战后和平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速与和平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后冷战时代日本国内外形势的变动
        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速与战后和平发展模式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二节 日本进步力量对日本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构思
        一、村山谈话表明了日本正确处理历史问题,巩固战后和平发展模式的正确态度
        二、日本进步力量有关日本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建议成为巩固战后和平发展模式的有益借鉴
        三、放弃军国主义思维,走与亚洲各国和平、平等相互依存的道路是日本战后和平发展模式的合理内核,同时也是日本未来发展唯一正确的历史抉择
    本章小结
结语
    一、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形成是明治维新不彻底性的内在规定和逻辑结论
    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近代日本侵略发展模式的否定
    四、和平发展模式的形成推动了战后日本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五、战后日本和平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0)两次世界大战间美国海军的发展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写作的由来和意义
    二、 学界相关研究综述
    三、 论文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 美国海军发展的沉寂和低迷:1922 至 1933 的“假日时代”
    第一节 一战结束前美国海军的发展概况
        一、 内战结束后至美西战争时期的美国海军
        二、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推动海军建设的加快
        三、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时期海军的大发展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前后美国海军的发展变化
        一、 一战结束后的海军军备竞赛
        二、 华盛顿海军会议及无序性海军军备竞赛的结束
        三、 进入军备控制体系早期的美国海军
    第三节 新的海军限制条约及“假日时代”后期的美国海军
        一、 建造辅助舰只的竞赛
        二、 1930 年伦敦海军会议与美国海军“纸面上霸权”的形成
        三、 “假日时代”后期美国海军的艰难发展
第二章 艰难的复兴与转变的开始:1933 至 1937 年的美国海军
    第一节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执政后海军的缓慢复兴
        一、 罗斯福总统海军政策的初步调整
        二、 第一次《文森法案》及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
    第二节 复兴时期美国海军的建设
        一、 恢复建造“条约型”舰船
        二、 复兴时期美国海军战争计划的修改
        三、 复兴时期美国海军战术的发展及新武器的应用
    第三节 复兴时期美国海军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复兴时期影响海军建设发展的国内因素
        二、 复兴时期影响海军建设发展的国际因素
第三章 1937 至二战前的美国海军:全面扩充和抓紧备战
    第一节 欧洲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政策的新变化
        一、 美国政府海军政策重大转变的原因
        二、 第二次《文森法案》及海军加快扩充步伐
    第二节 战前美国海军发展的最终定型
        一、 欧洲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扩充进度的加快
        二、 第三次《文森法案》、《两洋舰队法案》的通过与美国海军进入全面备战
        三、 战前美国海军战略部署的完成
    第三节 二战前美国海军作战计划、战术和战术装备的发展完善
        一、 海军作战计划的修改和最终完善
        二、 海军作战战术的日臻成熟
        三、 海军武器装备和技术的更新完善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四、主炮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D]. 徐立特. 吉林大学, 2020(03)
  • [2]“大和战舰”的话语修辞衍变与日本国民记忆构建[D]. 李向格.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3]近代日本海军对美作战构想的演进与航空母舰建设[J]. 王鹏飞. 军事历史研究, 2018(01)
  • [4]典型近海巡逻舰雷达波隐身仿真研究[D]. 冯洋.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5]美国海军战略转变与战列舰发展(1890-1922)[D]. 王鲁科. 黑龙江大学, 2017(06)
  • [6]水雷——武装冲突及和平时期的法律考量[A]. 戴维·莱茨,李强. 红十字国际评论——海上战争与安全, 2016
  • [7]1884年至1914年英国海军建设研究[D]. 吕文辉.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7)
  • [8]国外舰炮技术的发展[J]. 孙轶. 舰船电子工程, 2014(04)
  • [9]从侵略扩张到和平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发展模式的转型[D]. 刘潇湘. 武汉大学, 2014(08)
  • [10]两次世界大战间美国海军的发展变迁[D]. 李荦. 安徽师范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主炮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