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观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观

一、浅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观(论文文献综述)

高利亚[1](2021)在《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思想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以科学探究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物理思想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物理思想是近年来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感兴趣并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科技制作方式培养学生物理思想为研究目的,基于科学素养理念,分析了物理思想的独特性和学生学习物理思想的重要性,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教学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对物理教师的访谈和对学生问卷调查,提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科技制作培养学生物理思想的实施方法,在实际课堂中进行了科技制作教学实践,通过观察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中引入科技制作能够培养学生物理思想,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明显的效果,也为中学物理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陈筱艺[2](2020)在《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科学实践领域研究热潮日益升高,其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理科教科书中,将科学实践内容融入科学课堂已经成为科学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为了深入认识并发挥物理教科书在科学实践方面的作用,体现物理教育的价值,本文对国内外主流理科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进行对比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看待初中物理教科书,也对其改进有指导意义,对物理教育的未来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科学实践内容的角度研究中国和美国两版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科学实践内容,选择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开发的科学实践内容分析框架对中美两版初中物理教科书进行扫描与统计,先是在宏观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再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两版物理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进行质性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探析,得到如下结论:(1)中美两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科学实践内容数量多。(2)中美两版物理教科书的科学实践内容分布不均,实践类型单一。科学实践内容对推理论证、交流信息环节重视不够。(3)中国版教科书忽视科学活动的社会性。(4)美国版教科书对于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视不足。(5)中美两版初中物理教科书都不重视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最后,笔者根据研究的结论给教科书编译者提供了如下参考建议:(1)教科书中实践环节应更加均衡(2)着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3)增加体现批判精神的内容给广大物理教师提出如下建议:(1)物理教师首先应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科学实践活动,根据科学实践哲学的特征和不同取向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其次深入理解科学实践哲学观,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融入实验和理论互动、共进这一观念。(2)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象教学”,要重视学生已有的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经验。物理教师要留心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的科学现象与问题,以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作为出发点设计并开展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科学实践活动。(3)教师应注重增强科学实践活动的多样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活动组织能力,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物理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各种条件,开发多种形式的科学实践教育的资源。

杭慧[3](2019)在《科学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现状与策略 ——以江苏省淮安市JH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得形成崇尚科学并且尊重科学的意识,以及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这一要求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家对于历史课程中的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新的时期,高中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提出也要求在初中阶段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科学素养培养要求的核心是求真,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既要注意对科学技术内容的研究,又要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态度,树立求真求实的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性思维,敢于质疑,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务实的能力。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对实现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历史素养和适应创新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笔者对江苏省淮安市JH实验中学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对科学事件、科学人物的了解情况、学生对科学成果与历史发展进程的关系理解情况、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科学方法与科学能力以及在历史学习中体现的科学态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笔者还采访了江苏淮安市JH实验中学部分历史教师关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初中生的科学素养相对比较薄弱,历史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意识还有待提高。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科技的知识点较少、历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学生提问精神缺乏、历史教学评价方法单一等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从教材的角度,增加科技素材,引进先进的呈现方法;从教师的角度,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学科建设。在开发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补充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素养;从学生层面上,学生要学会辩证地理解历史,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树立敢于质疑的态度,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在评价层面上,应改进评价方法,合理考量科学素养。

黄项宇[4](2019)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发展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领域的中心概念,初中科学课程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所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是初中科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式学习”指基于课程标准设置驱动性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作出假设、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并呈现成果,最终进行评价,获得学科的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方法。这一充分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发展科学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本研究旨以具体教学实践来探究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操作可能性,为一线教师等相关人士提供教学层面的建设性思路。本文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项目式学习”和“科学素养”为研究主题,自主设计了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实施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综述国内外项目式学习和科学素养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其次,根据国内己有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针对初中科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项目式学习教学实施模式;再次,根据自主设计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展开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并选取三个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在文中进行教学设计分析;最后,对实践的结果进行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包括学生自评量表、前测和后测成绩分析、最终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研究结果表明,将项目式学习应用到初中科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并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林润颜[5](2018)在《基于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以东莞SP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的社会是个知识和科技大爆炸时代,国民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众是否具备科学素养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家主席习进平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的教育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的国民综合素质,具有实效性意义。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致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现实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却依然存在着各种阻力。一方面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界仍存在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大部分初中生未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学科知识为己用,不能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原理等应用至实际生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中,这都体现了初中生的科学素养相对欠缺。物理基于其学科特点,在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因此,物理教育肩负着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要务。本论文通过学习、借鉴前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相关的理论及成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方法,结合自身从教多年的经验及思考,以东莞SP中学为例,对初中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剖析中学生科学素养欠缺的原因。重新从四个维度对“科学素养”进行定义: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笔者在本论文中以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为视角,围绕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四个维度,从“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和“物理实验特点”两个层面,对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进行思考及探索,致力于通过物理实验操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有效调动初中生的学习趣味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初中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生整体的科学素养。

王俊民[6](2018)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框架与试题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通过具体学科领域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的共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下应该设计怎样的评估框架和试题来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实现学业评估从评价知识技能到评价素养的转向,这是我国学科学业评估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决定核心素养能否在具体学科“落地”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立足于科学学科,在对素养、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及其与科学素养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在核心素养实践与大规模学业评估领域具有经验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五个发达国家的科学学业评估项目(PISA、美国NAEP、加拿大PCAP、英国NCA、澳大利亚NAP-SL和新西兰NMSSA)作为研究对象,以评估方案、报告和试题为载体,从内容框架、表现水平描述框架、试题情境和试题设计思路四个维度对其评估框架和试题展开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系统分析各评估项目在框架与试题设计方面的特征,比较总结它们之间的异同,意在为我国基于素养的科学学业评估项目设计与完善提供借鉴。本研究的具体思路及结论如下:研究一采用比较研究法对各评估项目的内容框架进行研究,从内容框架的基本构成、学科能力、学科知识、情感态度和情境五个方面展开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设计理念,内容框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NCA为代表的“知识”取向内容框架,基本结构是“内容领域+认知领域”;另一类是PISA和其余四个发达国家所构建的“能力”取向内容框架,基本结构是“学科能力+学科知识+态度(+情境)”;(2)各评估项目主要围绕“科学探究”和“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构建能力框架,提出的能力包括科学地解释现象、科学探究、理解数据和证据、科学交流、参与和贡献、问题解决和科学推理,主要对应认知领域和人际领域素养;(3)对科学本质知识的考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其与内容知识并列,占一定评估比例;另一种是将其作为统一主题与内容知识结合考查;(4)情感态度维度更多集中在“对科学的态度”,偏向于意向,主要体现为“学习科学的兴趣”;(5)PISA和PCAP从个人经历的范围和主题两方面对背景进行界定与分类。研究二采用比较研究法对各评估项目的表现水平描述框架进行研究,从呈现形式、描述线索和“水平区分因素”展开分析,并对同一学科能力的描述线索和水平区分因素进行比较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表现水平描述的呈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只含学科能力水平描述的总体表现标准、将学科能力与学科知识结合的多个表现标准、基于内容标准的“门槛标准”;(2)科学探究的水平描述主要从科学探究的过程入手,水平区分因素包括提出问题的质量和数量、控制变量的层次及理解、情境范围、对评估的认识程度、证据质量等,其中数据处理(含理解)被许多项目单列出来,描述线索包括数据的呈现方式及其转换、从数据中获取信息、解释数据并得出结论和数据评估;(3)“科学地解释现象”的水平区分因素包括认知过程、对象的属性或关系的复杂性、情境的复杂性和熟悉度、知识的抽象性或系统性等;(4)问题解决的水平描述并非基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思维过程,而关注解决问题的情境复杂性、真实性以及问题解决策略;(5)NMSSA将科学交流界定为“描述、解释和构建”,描述线索包括交流的内容、交流内容的呈现形式和交流的质量;(6)科学本质的水平描述与科学探究的能力水平对应,内容知识的表现水平描述采用“行为动词+知识”的形式,水平区分主要体现在认知层次。研究三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从辨别参数、内容参数和装扮参数三个维度分别对各评估项目的试题情境进行量化分析与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与PISA相比,国家级评估项目的情境视野多局限于学科和个人生活,对区域和全球范围的情境关注比较少甚至不关注,问题设置更加强调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PISA则十分关注区域或全球范围问题或事件,情境主题以“环境与自然”和“科技前沿”为主,多数问题设置针对程序性知识和认识论知识;(2)各项目的情境设计以单学科和多学科领域结合为主,但单学科领域所占比例非常大;(3)作业类型以“答案选择”、“提供解释”、“描述归纳”最为普遍,都包含一定的开放性试题,试题作答基本都不涉及科学公式或复杂数学计算;(4)各项目基本围绕固定主题或问题以“试题单元”的形式呈现试题,多使用文字、图片、表格和视频结合的混合形式;(5)除PCAP将态度镶嵌在纸笔测验试题中进行评估外,其余项目只通过问卷评估学生的科学态度;(6)试题背景作为描述情境的材料,在多数项目中提供已知信息和条件。研究四以评估方式为线索,采用比较研究法对各评估项目的纸笔试题、计算机交互试题、现场操作任务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同时对教师主导评估进行分析,总结不同评估项目针对特定学科能力的试题设计思路以及特定评估方式的试题设计特点并比较其异同。得出以下结论:(1)计算机技术在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中已经有较多使用,包括提供动态的动画和视频背景、丰富题型、设计探究性任务和交互任务等;(2)NAP-SL基于计算机的探究性任务将学生置于实践任务的观察者角色来测量相应的科学探究技能,PISA和NAEP的计算机交互任务的设计体现了“操作得出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结论—做出判断或选择—说明判断或选择的依据”这一思路,但PISA问题设计并列且独立,而NAEP问题设计依次递进且文字描述较多;(3)NAEP、NAP-SL2012和NMSSA都设置了有限时间内的实践任务,但NAEP设置多个任务,关注方案设计,写作量大;NAP-SL将小组合作和个人独立回答问题结合开展评估,关注小组合作、评估实验、理解并应用数据等能力;NMSSA以个人独立操作、小组合作操作与访谈结合的形式开展评估,关注观察的质量、提出问题的质量、选择可探究性问题的质量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质量;(4)教师主导评估是NCA独有的一种评估方式,其本质是一种学校内部的过程性评估;(5)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估路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将科学探究理解为一系列子技能的集合,通过非探究性任务和探究性任务来评估某一技能;第二种较为关注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尤其设计方案的能力;第三种是模拟或真实“做”的过程,需要真正去操作变量或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操作;(6)对“科学地解释现象”的评估建立在回忆或识别概念或原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描述、解释或预测;(7)PISA和NAP-SL对“理解数据和证据”的评估与NMSSA对“科学交流”的评估都更多借助于文本、表格、图片、地图、视频甚至模拟操作,关注数据获取、分析与解读、得出恰当的结论以及识别科学文本中的假设、证据和推理等。总体来看,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项目的框架设计体现出明显的“能力”取向,试题设计关注“学业整合”,具体体现为:围绕“知识理解与应用”和“科学探究”构建学科能力框架,关注认知领域素养和人际领域素养的发展,关注科学本质知识;基于学科能力构建表现水平描述框架,精细区分学业表现水平;将单学科与多学科、简单与复杂情境结合,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和题型评估科学学业;围绕特定主题或问题以“试题单元”的形式呈现试题,将文字、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种混合形式结合创设问题情境。但与PISA相比,国家级评估项目的试题情境设计视野多局限于学科范围和个人日常生活,对区域和全球范围的情境关注比较少甚至不关注,关注具体内容知识的回忆与理解,致力于培养“学科内部的问题解决者”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探索者”。基于以上研究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发展核心素养目标下我国科学学业评估框架和试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构建具有排斥性的能力框架,关注科学交流和“理解数据与证据”;(2)构建学科能力与学科知识结合的表现水平描述框架,丰富水平区分因素;(3)引入过程性评估,将多种方式结合开展科学学业评估;(4)重视对科学本质知识的评估,设计针对性试题;(5)渗透“学业整合”理念,创设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问题情境;(6)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基于计算机的评估素材与试题库。

王小丹[7](2017)在《对中学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以《来自地球的力》课堂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初中物理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来自地球的力》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尝试探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挖掘中学物理课程中的育人价值。

陆余[8](2017)在《基于“声现象”教学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探讨》文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在各级各类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基于"声现象"教学,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声现象"教学中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几方面对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

马和金[9](2016)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文中提出初中物理课程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思维、产生正确的物理观.本文针对于初中物理科学素养的培养开展探究.

赵卫[10](2016)在《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新课改以来,“科学探究”成为当代国际基础科学教育领域的主旋律。探究性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已经实施十五个年头。十五年来实施的效果如何是值得我们去调查和解决的问题。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将会直接影响三维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研究探究性教学实施现状,有助于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在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自主编制了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选取郑州市初中物理教师和初中学生作为物理这一特定学科的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了33位教师和24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了弥补问卷的不足,笔者编制了教师访谈提纲,并随机访谈了4位初中物理教师。笔者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结合访谈内容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探究性教学的理念被大部分教师所认可,人们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只有少部分教师在坚持探究性教学,而且大多情况是在公开课、优质课或教学比赛时才会在课堂中使用。(2)从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两个角度来看,初中物理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中等水平。笔者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在性别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男性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都高于女性;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在学校之间存在差异,重点学校的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要高于普通学校;而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在学历、职称、教龄这三个变量上不存在显着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建议教师正确认识学生,明确学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兴趣,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建议教师能够自主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浅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观(论文提纲范文)

(1)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思想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分析
    第一节 物理思想
        一、物理思想的概念
        二、物理思想的重要性
        三、物理方法与物理思想概念辨析
        四、物理知识与物理思想概念辨析
        五、基于《物理课标》分析物理思想
        六、基于教材分析物理思想
    第二节 科技制作
        一、科技制作
        二、科技制作的活动组织形式
    第三节 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生物理思想的理论依据
        一、科学素养理念下探究式教学法
        二、STEAM理念下科技制作教学的应用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下物理学习过程
第三章 科技制作应用于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思想教学模式应用情况的访谈及分析
        一、访谈对象与目的
        二、访谈内容
        三、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中学生对科技制作和物理思想认识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生物理思想的实施方法
        一、以科学素养为导向,进行体验式学习
        二、以“适时显现、重点揭示”为原则构建物理思想
        三、以物理知识为载体,深化学生对物理思想的理解
第四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学生物理思想的实践及教学效果分析
    第一节 科技制作在物理实验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一、科技制作在学生实验中的实践
        二、科技制作在演示实验中的实践
    第二节 科技制作在学生物理科技制作课中的实践应用
        一、开展物理科技制作课的意义
        二、科技制作在物理第二课堂中的实践
    第三节 教学效果分析
        一、课堂观察分析
        二、课堂观察老师的反馈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对科学的哲学认识从科学知识向科学实践转向
        1.1.2 国际科学教育核心理念从科学探究向科学实践转向
        1.1.3 中学物理课程关注并渗透科学实践理念
        1.1.4 教科书成为课程研究的重要领域
    1.2 文献综述
        1.2.1 科学实践内涵的研究
        1.2.2 科学实践与科学探究的差异研究
        1.2.3 教科书中的科学实践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科学实践哲学基础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思路及流程图
        3.1.1 研究的思路
        3.1.2 研究的流程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法
        3.3.2 内容分析法
4 科学实践内容的呈现与比较
    4.1 科学实践内容分析框架的制定与说明
        4.1.1 科学实践内容分析框架的制定
        4.1.2 科学实践内容分析框架的说明
    4.2 中国初中物理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扫描与频次统计
        4.2.1 中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的扫描与提取
        4.2.2 中版教科书科学实践检查表频次统计
    4.3 美国初中物理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扫描与频次统计
        4.3.1 美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扫描与提取
        4.3.2 美版教科书科学实践检查表频次统计
    4.4 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的呈现情况比较
        4.4.1 两版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呈现形式的比较
        4.4.2 两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检查表分析比较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两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设计特征
        5.1.2 两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存在问题
        5.1.3 中版教科书忽视科学活动的社会性
        5.1.4 美版教科书对于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视不足
        5.1.5 教科书中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5.2 建议
        5.2.1 对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修订建议
        5.2.2 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3)科学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现状与策略 ——以江苏省淮安市JH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科学素养与初中历史教学
    第一节 科学素养的涵义
        一、科学的涵义
        二、素养的涵义
        三、科学素养的涵义
    第二节 科学素养的结构
        一、科学知识
        二、科学方法
        三、科学能力
        四、科学精神
    第三节 科学素养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达成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
第二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以江苏省淮安市JH实验中学为例
    第一节 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的内容
        三、调查的结果
    第二节 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历史教科书方面
        二、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三、学生自身学习方面
        四、历史教学评价方面
第三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第一节 教材中增加科技素材,引入先进呈现方式
    第二节 教师需加强专业素养,教学中贯穿科学素养
        一、历史教师与教材的二次开发
        二、历史教师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三节 学生应客观理解历史,养成科学素养
        一、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二、树立勇于质疑的态度
        三、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
    第四节 改进评价方式,合理考量科学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4)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发展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1.1.2 关注科学素养的必要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1 项目式学习国外研究现状
        1.1.3.2 项目式学习国内研究现状
        1.1.3.3 科学素养国外研究现状
        1.1.3.4 科学素养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研究法
        1.3.2.2 实验法
        1.3.2.3 问卷调查法
        1.3.2.4 访谈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项目式学习
        2.1.2 科学素养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学习理论
3 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建构
    3.1 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
        3.1.1 国内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
        3.1.2 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
    3.2 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块设计
        3.2.1 项目式学习教学课前模块设计
        3.2.2 项目式学习教学课堂模块设计
        3.2.3 项目式学习教学课后模块设计
4 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
    4.1 实践对象
    4.2 实践内容
    4.3 教学案例
        4.3.1 案例一《物质的酸碱性—自制酸碱指示剂》
        4.3.1.1 课前模块设计
        4.3.1.2 学生项目作品一
        4.3.1.3 学生项目作品二
        4.3.1.4 学生项目作品三
        4.3.1.5 课堂模块教学设计
        4.3.1.6 课后模块教学设计
        4.3.2 案例二《机械能—研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4.3.2.1 课前模块教学设计
        4.3.2.2 学生项目作品四
        4.3.2.3 学生项目作品五
        4.3.2.4 学生项目作品六
        4.3.2.5 课堂模块教学设计
        4.3.2.6 课后模块教学设计
        4.3.3 案例三《酶的催化作用—研究酶的活性影响因素》
        4.3.3.1 课前模块教学设计
        4.3.3.2 学生项目作品七
        4.3.3.3 学生项目作品八
        4.3.3.4 学生项目作品九
        4.3.3.5 课堂模块教学设计
        4.3.3.6 课后模块教学设计
5 实践结果及分析
    5.1 实验班学生自评量表分析
        5.1.1 项目实践自评量表分析
        5.1.2 课堂表现自评量表分析
    5.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分析
    5.3 实验班和对照班问卷数据分析
        5.3.1 科学探究维度分析
        5.3.2 科学知识与技能维度分析
        5.3.3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维度分析
        5.3.4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维度分析
    5.4 教师访谈分析
        5.4.1 访谈对象
        5.4.2 访谈内容
        5.4.3 访谈结果分析
        5.4.3.1 关于对实践活动的看法
        5.4.3.2 关于对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看法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不足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基于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以东莞SP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基于初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思考
        四、基于多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经验的总结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二、科学实验
        三、初中物理
    第三节 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价值和意义
        一、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二、挖掘物理实验对培养科学素养的独特价值
        三、帮助初中生健康快乐成长并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统计情况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文献综述
        二、科学素养的培养文献综述
        三、初中物理实验培养科学素养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教育学理论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
        四、教育管理学
第三章 初中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
    第一节 问卷设计的内容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调查问卷的原则
        三、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第二节 调查结果归因分析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二、初中物理实验现状存在问题
        三、物理实验操作的困境及归因
        四、初中生科学素养现状及归因
第四章 利用初中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第一节 基于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
        二、整合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
        三、通过展示实验成品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四、建立评价体系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五、借助期望效应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节 基于物理实验特点的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结合按功能分类的实验操作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二、结合按性质分类的实验操作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三、结合按情境分类的实验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第五章 结果与反思
    一、效果分析
    二、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
    附录2 初中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
    附录3 2017-2018年度SP中学初二ABC各班成绩表
致谢

(6)核心素养视域下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框架与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科课程与教学所承载的使命
        1.1.2 学业评估框架与试题设计: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环节
        1.1.3 国内现实:基于素养的科学学业评估框架与试题设计起步伊始
        1.1.4 他山之石: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框架与试题设计可资借鉴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1.2.1 素养
        1.2.2 核心素养
        1.2.3 科学素养
        1.2.4 科学学科能力
        1.2.5 学业评估与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
        1.2.6 评估框架与试题
        1.2.7 情境
        1.2.8 相关概念的关系辨析
    1.3 研究现状与述评
        1.3.1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框架的相关研究
        1.3.2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试题的相关研究
        1.3.3 核心素养评估理念与实践的相关研究
        1.3.4 试题情境的相关研究
        1.3.5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能力导向理论
        1.4.2 基于证据的教育评估设计理论
        1.4.3 教育目标分类学
    1.5 研究设计与思路
        1.5.1 研究对象与问题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3 研究边界与可比性分析
        1.5.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5 研究思路
2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内容框架研究
    2.1 研究设计
        2.1.1 研究目的与问题
        2.1.2 分析框架的构建与说明
    2.2 内容框架之基本构成
        2.2.1 基于素养的内容框架:PISA和PCAP
        2.2.2 基于科学实践的内容框架:NAEP
        2.2.3 尝试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容框架:NAP-SL和NMSSA
        2.2.4 知识取向的内容框架:NCA
    2.3 内容框架之能力维
        2.3.1 科学探究—共同关注的能力
        2.3.2 科学地解释现象—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3.3 理解数据与证据—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
        2.3.4 问题解决—NAEP和PCAP界定不同
        2.3.5 科学交流—人际领域素养的体现
        2.3.6 科学推理—PCAP重点关注的能力
        2.3.7 认知复杂度—NCA的能力维度
    2.4 内容框架之知识维
        2.4.1 陈述性知识
        2.4.2 程序性知识
        2.4.3 认识论知识
    2.5 内容框架之情感态度维
    2.6 内容框架之情境维
    2.7 本章小结
3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表现水平描述框架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2 分析框架的构建与说明
    3.2 表现水平描述的呈现形式和描述线索分析
        3.2.1 基于学科能力的水平描述:PISA、NAP-SL和NMSSA
        3.2.2 学科能力与学科知识结合的表现水平描述:NAEP和PCAP
        3.2.3 基于内容标准的“门槛标准”:NCA
    3.3 表现水平描述的水平区分因素分析
        3.3.1 PISA表现水平描述的水平区分因素分析
        3.3.2 NAEP表现水平描述的水平区分因素分析
        3.3.3 PCAP表现水平描述的水平区分因素分析
        3.3.4 NAP-SL表现水平描述的水平区分因素分析
        3.3.5 NMSSA表现水平描述的水平区分因素分析
    3.4 基于学科能力的表现水平描述特点总结
        3.4.1 “科学探究”的表现水平描述
        3.4.2 “科学地解释现象”的表现水平描述
        3.4.3 “问题解决”的表现水平描述
        3.4.4 “科学交流”的表现水平描述
    3.5 本章小结
4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试题情境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2 分析框架的构建与说明
        4.1.3 试题来源与编号
        4.1.4 分析过程与数据处理
    4.2 PISA科学学业评估试题情境研究
        4.2.1 PISA试题情境之辨别参数分析
        4.2.2 PISA试题情境之内容参数分析
        4.2.3 PISA试题情境之装扮参数分析
    4.3 美国NAEP科学学业评估试题情境研究
        4.3.1 NAEP试题情境之辨别参数分析
        4.3.2 NAEP试题情境之内容参数分析
        4.3.3 NAEP试题情境之装扮参数分析
    4.4 加拿大PCAP科学学业评估试题情境研究
        4.4.1 PCAP试题情境之辨别参数分析
        4.4.2 PCAP试题情境之内容参数分析
        4.4.3 PCAP试题情境之装扮参数分析
    4.5 英国NCA科学学业评估试题情境研究
        4.5.1 NCA试题情境之辨别参数分析
        4.5.2 NCA试题情境之内容参数分析
        4.5.3 NCA试题情境之装扮参数分析
    4.6 澳大利亚NAP-SL评估试题情境研究
        4.6.1 NAP-SL试题情境之辨别参数分析
        4.6.2 NAP-SL试题情境之内容参数分析
        4.6.3 NAP-SL试题情境之装扮参数分析
    4.7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试题情境的比较
        4.7.1 试题情境之辨别参数比较
        4.7.2 试题情境之内容参数比较
        4.7.3 试题情境之装扮参数比较
    4.8 本章小结
5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试题设计思路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目的与问题
        5.1.2 分析框架
        5.1.3 试题来源与说明
    5.2 基于学科能力的纸笔与计算机试题分析
        5.2.1 针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分析
        5.2.2 针对“科学地解释现象”能力的试题分析
        5.2.3 针对“理解数据与证据”能力的试题分析
        5.2.4 针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试题分析
        5.2.5 针对“科学交流”能力的试题分析
        5.2.6 针对“科学推理”能力的试题分析
    5.3 计算机交互试题设计思路分析
        5.3.1 PISA计算机交互试题分析
        5.3.2 NAEP计算机交互试题分析
        5.3.3 比较与总结
    5.4 现场操作任务设计思路分析
        5.4.1 NAEP现场操作任务分析
        5.4.2 NAP-SL现场操作任务分析
        5.4.3 NMSSA现场操作任务分析
        5.4.4 比较与总结
    5.5 NCA教师主导评估样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讨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1.1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内容框架的研究结论
        6.1.2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表现水平描述框架的研究结论
        6.1.3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试题情境的研究结论
        6.1.4 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试题设计思路的研究结论
        6.1.5 总结论
    6.2 讨论
        6.2.1 英国NCA科学学业评估框架何以走向“知识”取向
        6.2.2 国家级评估项目的情境设计何以明显有别于PISA
        6.2.3 PCAP学科能力不互斥:我们需要怎样的能力框架
        6.2.4 构建类与开放性试题是否更有助于实现学业整合
        6.2.5 嵌入式试题与背景问卷结合:科学态度的评估如何开展
        6.2.6 科学学科(学习领域)能够发展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
    6.3 启示
        6.3.1 构建具有排斥性的能力框架,关注科学交流和“理解数据与证据”
        6.3.2 构建能力与知识结合的表现水平描述框架,丰富水平区分因素
        6.3.3 引入过程性评估,将多种方式结合开展科学学业评估
        6.3.4 重视对科学本质知识的评估,设计针对性试题
        6.3.5 渗透“学业整合”理念,创设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6.3.6 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基于计算机的评估素材与试题库
    6.4 创新与不足
        6.4.1 本研究的创新
        6.4.2 本研究的不足
    6.5 展望与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相关机构、项目与术语的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构建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的问卷
    附录三 :试题情境分析框架构建阶段问卷回收结果
    附录四 :各评估项目的试题编号与基本信息
    附录五 :各评估项目的试题情境分析结果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对中学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以《来自地球的力》课堂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学科价值观教学目标选取理由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的分析
2 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分析
    2.1 教学方法
    2.2 课前准备
    2.3 教师理念
    2.4 实践过程
3 价值观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
4 讨论

(8)基于“声现象”教学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二、“声现象”教学中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教学策略
四、结束语

(9)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渗透科学教育,塑造学生科学精神
二、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科学思维
三、设计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科学能力
四、关注科技前沿,增强学生科学认知

(10)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学探究
        2.1.2 探究性教学
        2.1.3 有效教学
        2.1.4 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调查问卷
        (1) 问卷编制的依据
        (2) 问卷的结构内容
        (3) 问卷的计分方式
        (4)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3.2.2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调查问卷
        (1) 问卷编制的依据
        (2) 问卷的结构内容
        (3) 问卷的计分方式
        (4)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3.2.3 访谈提纲
    3.3 研究过程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问卷的统计及分析
        4.1.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 总样本的分布情况
        (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1.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 总样本分布情况
        (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2 访谈内容的分析
第五章 结论分析与建议
    5.1 结论与分析
    5.2 教学建议
    5.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B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浅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观(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科技制作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思想的实践研究[D]. 高利亚.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的比较研究[D]. 陈筱艺.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科学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现状与策略 ——以江苏省淮安市JH实验中学为例[D]. 杭慧. 扬州大学, 2019(02)
  • [4]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发展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D]. 黄项宇.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5]基于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以东莞SP中学为例[D]. 林润颜. 深圳大学, 2018(01)
  • [6]核心素养视域下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框架与试题研究[D]. 王俊民. 西南大学, 2018(01)
  • [7]对中学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以《来自地球的力》课堂教学为例[J]. 王小丹. 中学理科园地, 2017(06)
  • [8]基于“声现象”教学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探讨[J]. 陆余. 成才之路, 2017(23)
  • [9]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 马和金.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35)
  • [10]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调查研究[D]. 赵卫. 河南师范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