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及预后分析

11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及预后分析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8例临床与预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19)在《探讨早产危险因素、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其预后》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早产的危险因素,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后,旨在为降低早产率及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临床结局,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6年01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活产婴儿的部分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359例早产产妇,将其设置为早产组;另6829例正常足月产妇设置为足月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的统计及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按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早产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收集2016年01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信息495例,收集记录纳入研究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体重、发病时间、住院天数;早产儿出生后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贫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先天性畸形、新生儿呼吸衰竭等。疾病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DC-10)为分类原则,疾病名称参考《实用新生儿学》,并统计其预后。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将早产儿分类,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高危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并发症的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收集早产组和足月组产妇的年龄、既往流产次数、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人工助孕及单胎或双(多)胎,并对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分析。本次收集数据当中,仅见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故此本次研究仅分析了双胎妊娠对早产的影响。结果显示,既往有流产史、疤痕子宫、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异常、胎儿宫内窘迫、PROM、双胎妊娠、胎盘异常为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且均为独立影响因素(OR>1)。2.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越小,低出生体重儿所占的比例越高。3.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损伤、新生儿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下降。4.胎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是住院时间长短的独立影响因素。5.影响早产儿临床预后的众多危险因素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胎龄、出生体重和并发症。结论:1.在产妇妊娠过程中诸多因素可能导致早产出现,其中既往有流产史、疤痕子宫、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异常、胎儿宫内窘迫、PROM、双胎妊娠、胎盘异常为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且均为独立影响因素。2.影响早产儿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并发症,这三个因素通常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早产儿的转归。

韩姗姗[2](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唐思嘉[3](202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接受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构成,总结换血疗法的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临床应用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安全性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接受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换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纳入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的病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因、换血前后48小时是否应用抗生素、母亲年龄、母亲孕期有无特殊疾病、母孕期有无特殊用药等有无差异。总结不良反应表现及例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换血后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75例病例,对照组169例,观察组106例,病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性疾病最多,共151例(54.91%),且颅内出血居首位,共149例(54.18%),其次为新生儿溶血病119例(43.27%),其中ABO血型不合溶血最多,共97例(35.27%)。体重丢失超过10%53例(19.27%),产伤41例(14.91%),病因不明38例(13.82%)。合并2种以上病因122例(44.36%)。2.本研究累计发生不良反应134例次,其中最多为血小板减少症(69例次),其次为低钙血症(33例次),其他不良反应分别为低钾血症(16例次)、抽搐(7例次)、呼吸暂停(4例次)、呼吸窘迫(2例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次),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1例次)、心功能不全(1例次)。合并2种及以上不良反应共25例次。3.换血日龄、换血前血小板计数、换血前后48小时内应用抗生素、合并产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换血前后48小时内应用抗生素为不良反应保护因素(OR=0.484,95%CI0.288-0.815),合并产伤为换血疗法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7,95%CI 1.085-5.164)。结论:1.接受换血疗法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以出血性疾病占比最多,其次为新生儿溶血病,另外体重丢失超过10%、病因不明、产伤等占一定比例。2.换血疗法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症最多见,其次为低钙血症,严重不良反应少见。3.换血前后48小时内应用抗生素为不良反应保护因素,合并产伤为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领领[4](2021)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从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三方面探讨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精氨琥珀酸合酶(ASS)、羧酸酯酶-1(CES-1)作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中药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及幼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大鼠早期血清GLDH、ASS、CES-1水平的影响,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探讨早期给予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预防治疗作用机制,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用药。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方面从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认识,肝损伤传统血清标志物及新型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逐步探讨早期干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内容的设想。2.临床研究:(1)收集门诊体检健康婴儿60例、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诊断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60例,收集相关血清指标,比较健康婴儿、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在肝功能全套检查显示ALT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时,血清GLDH、ASS、CES-1的变化。(2)将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利胆合剂治疗组、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将治疗前后血清TBIL、DBIL、ALT、AST、GLDH、ASS、CES-1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对肝损伤新型血清标志物与传统血清标志物出现时间,表达敏感性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分析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早期肝损伤的干预效果。3.实验研究:(1)建立幼龄SD大鼠胆汁淤积肝损伤模型,分别观察给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肝功能全套指标及GLDH、ASS、CES-1血清值变化,比较血清GLDH、ASS、CES-1与ALT的差异。(2)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应的时间点给予利胆合剂和熊去氧胆酸干预治疗,观察利胆合剂对幼龄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血清标志物GLDH、ASS、CES-1的作用。研究结果:1.理论研究:最新研究提示目前血清ALT、AST作为评估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存在着不足,急需探索新的能够更早期反映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治疗方面,利胆合剂是否能起到早期预防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尚待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2.临床研究:(1)血清GLDH、ASS、CES-1指标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均可较血清ALT更早的反映肝细胞的损伤。血清GLDH、ASS、CES-1或可作为早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标志。(2)利胆合剂及熊去氧胆酸均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细胞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中药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患儿的血清GLDH、ASS、CES-1有积极的早期干预保护作用,较熊去氧胆酸疗效更佳。3.实验研究:(1)血清GLDH、ASS、CES-1可作为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在整个病程中,血清GLDH、ASS、CES-1与ALT、AST可作为肝细胞损伤标志物互补存在。(2)利胆合剂能早期干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论:1.血清GLDH、ASS、CES-1可作为较血清ALT更早期反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2.利胆合剂对早期干预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效果较熊去氧胆酸更佳。3.利胆合剂早期预防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是通过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有效减轻炎性细胞对肝脏组织的浸润,降低肝细胞的损伤。

涂阳阳[5](2021)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寻找降低ABE发生率的方法,为AB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患儿基本情况、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是否发生ABE将研究对象分为ABE组及非ABE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再次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23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被纳入本研究,其中ABE组患儿28例,非ABE组患儿9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伴随疾病、红细胞压积、住院天数、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高(OR=1.032,95%CI 1.007~1.057)是ABE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母乳喂养是ABE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151,95%CI 0.028~0.821)。结论: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高度警惕ABE的发生,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可能有利于预防ABE的发生。

张瑞雪[6](202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数学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常采用光疗、换血和药物治疗该疾病。本文根据三种疗法机理,建立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数学模型,实时跟踪胆红素水平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根据光疗结合胆红素机理和血液循环原理,建立了间歇性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由临床实验数据和数值逼近算法,估计模型中的相关参数。依据《专家共识》标准,设计了两种间歇性治疗方案,结合临床实际护理要求,对不同时龄的新生儿,数值模拟出标准光强照射下总胆红素与经皮胆红素的曲线,发现通过增大光照强度,有助于提高重症患儿治疗效果。其次,根据换血置换新生儿高胆红素机理,建立了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解的表达式。依据《专家共识》标准,结合不同时龄新生儿胆红素增长水平,分别设计出用单倍与单双倍之间换血量协同光照治疗方案,数值模拟了方案的可行性。将模型运行结果与临床病例治疗数据相比较,发现吻合效果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根据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的机理,建立了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设计了药物、换血与光疗联合治疗方案,数值模拟方案的可行性。其运行结果对比换血协同光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发现对较严重患儿,联合治疗能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运用模拟分析临床病例,通过调整胆红素初值,分析异常数据的变化过程,提出建议性治疗方案。

李守卫,张媛媛,蔡静静[7](2020)在《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例为研究对象,换血时建立两条通路,一条动脉通路为放血通路,另一条外周静脉为输血通路(该通路由留置针连接佳士比3000输液泵专用输血皮条,此皮条过滤器上端呈Y型,有两根平行的输血穿刺器,分别插入红细胞血袋和血浆血袋,共用一个过滤器输血。每输入100 mL红细胞,夹闭红细胞血袋端皮条,开放血浆血袋端皮条,再输入50 mL血浆,交替进行),两条动静脉形成换血回路,由3个输液泵控制(第1泵为放血泵,第2泵为输血泵,第3泵为肝素钠输注泵),真正实现了全程全自动换血。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总胆红素、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血培养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25例患儿中,换血时间90~120 min。换血前后呼吸、心率、血压、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均明显下降[换血前后总胆红素(485.8±126.5)μmol/L比(207.9±68.4)μmol/L;换血前后血小板(301.6±118.3)×109/L比(125.3±60.2)×109/L,t=-6.924、-7.986,均P<0.01];换血后白细胞较换血前下降[换血前(12.57±6.11)×109/L,换血后(8.98±3.24)×109/L,t=-2.922,P<0.05];换血后微量血糖高于正常值,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前(4.9±0.7)mmol/L,换血后(7.1±1.5)mmol/L,t=3.866,P<0.01];换血后24 h内微量血糖恢复正常范围,72 h血小板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换血后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改良输液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高欣[8](2020)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本文旨在研究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对血清胆红素浓度及B/A比值在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分析,探讨头颅MRI信号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神经行为测定在急性胆红素脑病初期诊断中的价值。[方 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97例,其中诊断为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共81例为研究组,非胆红素脑病患儿共11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检验结果、影像学资料,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分析,识别初期急性胆红素脑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的危险因素。2.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集静脉血评估肝功能,获取血清总胆红素值(TSB)、计算B/A比值,绘制ROC曲线,研究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B/A比值诊断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3.分析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头颅MRI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改变特征。[结 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组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共81例,男性50例(61.73%),女性31例(38.27%),对照组为非胆红素脑病共116例,男性70例(60.34%),女性46例(39.66%),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胆红素峰值日龄6.69±3.71d,胎龄38.83±1.28w,出生体重3213.09±427.42g,入院体重3092.16±420.02g,体重下降比-3.63±5.83%,对照组患儿胆红素峰值日龄7.02 ± 3.16d,胎龄38.93±1.08w,出生体重3282.41±408.54g,入院体重3184.62±421.58g,体重下降比-2.96±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母亲孕期出现血糖升高11例(13.6%),母亲孕期出现血压升高2例(2.5%),患儿合并感染性疾病24例(29.6%),出生时室息2例(2.5%),对照组患儿母亲孕期出现血糖升高20例(17.2%),母亲孕期出现血压升高2例(1.7%),患儿合并感染性疾病24例(29.6%),出生时窒息5例(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在纯母乳喂养、24小时内呈现皮肤、巩膜黄染、胆红素浓度、B/A比值、合并产伤所致颅脑血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胆红素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Bind评分)、BAEP筛查异常及颅脑MRI异常信号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B、Bind评分及BAEP检测是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对应的OR值分别为1.014,19.784,143.1194。3.通过绘制ROC曲线下面积均>0.5,得出本单位患儿总胆红素峰值为391.55umol/L、B/A比值6.835时对确诊胆红素脑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分别为(0.444 与 0.759、0.235 与 0.9222)。4.对照组患儿BAEP筛查异常(包括单耳异常及双耳异常)69例(85.2%),检出率高;头颅MRI提示双侧苍白球、基底节T1WI对称性异常信号者81例(100%),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在BAEP及颅脑MRI检查结果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9.5495,23.7455,P 均<0.05)。[结 论]1.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可能与黄疸出现时间早,胆红素浓度峰值高、B/A比值大,纯母乳喂养、合并产伤导致的颅脑血肿有关,其中胆红素浓度及B/A比值对于胆红素脑病灵敏度及特异度都较高,相比之下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更大,两者结合效果更佳。2.胆红素浓度及B/A比值与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存在较大关系,在本单位中当患儿总胆红素峰值大于391.55umol/L、B/A比值大于6.835时,需高度警惕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风险。3.BAEP筛查、颅脑MRI在急性胆红素脑病前期确诊中异常率高,预测价值大。

杨磊[9](2020)在《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指导思路。方法:本研究将选取的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常规组予以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则予以中药灌肠联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每个疗程为5天,总共治疗1个疗程,研究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等,以及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血清学指标变化,对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①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常规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提示中药组在改善患儿胎黄中医症候方面有明显优势。③两组治疗后TBIL、I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TBIL、IBIL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④两组治疗后ALT、AST、y-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γ-GT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⑤两组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K、CK-MB、LDH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⑥两组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RP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⑦中药组患儿住院及光照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退黄灌肠方联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湿热郁蒸证)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儿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治疗及蓝光照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药灌肠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对药效的影响,从而有效改善肝功能损害,控制机体炎性反应有关,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进一步运用和推广。

舒丹丹[10](2019)在《新生儿高胆红素神经损伤高危因素分析及BAEP、MRI对早期胆红素脑病诊断的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并评价BAEP和头颅MRI检查结合BIND评分在新生儿胆红素神经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将2012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且完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561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分为对照组(正常BAEP组363例)和实验组(异常BAEP组198例),记录并比较患儿出生时情况、入院时情况、患儿母亲孕期情况、实验室指标等资料,分析胆红素所致神经损伤(BAEP异常结果)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患儿听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2)完善头颅MRI及BAEP检查的且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122例患儿为对照组,2012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住院确诊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80例为实验组,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颅MRI在胆红素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并评估BIND评分在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辅助检查的相关性。结果:(一)1.BAEP异常组的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比值(B/A)、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均高于BAEP正常组(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胆红素水平进行分组,各组间的BAEP异常率存在差异,并随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BAEP的异常率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TSB、B/A二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分别是0.557和0.578,均小于0.7,两者对胆红素所致听力损伤预测的准确度不高。4.BAEP异常组及BAEP正常组单因素比较分析:胎膜早破、胎龄、脐带异常、孕母妊娠期糖尿病两组间差异有显着差异(P<0.05);5.根据以上述临床资料的比较,将其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设为自变量,以BAEP结果为因变量,进一步对有意义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低胎龄、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为BAEP异常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二)1.胆红素脑病组的TSB水平及B/A 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胆红素脑病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75.7%、头颅MRI异常率为48.9%均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BAEP异常率(46.7%)、MRI异常率(2.4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利用ROC曲线,分析BAEP检查对胆红素脑病诊断的意义,研究结果示:BAEP检查的灵敏度:75.7%,而特异度:53.3%,ROC曲线下面积为0.638(P<0.05);4.利用ROC曲线,分析头颅MRI检查对胆红素脑病诊断的意义,结果显示:灵敏度为48.9%,特异度为97.5%,ROC曲线下面积为0.732(P<0.05)。5.根据BIND评分不同进行分组,随着评分的增高,BAEP及头颅MRI的异常率在逐步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BAEP异常组的胆红素水平(TSB)及B/A值均高于BAEP正常组患儿,且BAEP的异常率与患儿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但TSB及B/A两者对胆红素听力损伤预测准确性不强;2.BAEP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伤具有高敏感性,可作为胆红素所致听神经损伤重要检查手段;3.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低胎龄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4.头颅MRI和BAEP检查并结合BIND评分对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8例临床与预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8例临床与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早产危险因素、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其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早产相关因素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早产儿并发症、预后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结论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早产危险因素和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缩略语
2.0 引言
2.1 研究现状
    2.1.1 流行病学
    2.1.2 机制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2.1.6 诊断
    2.1.7 治疗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2.2 指南制定过程
    2.2.1 构建临床问题
    2.2.2 循证研究
    2.2.3 专家共识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2.2.5 形成推荐意见
    2.2.6 形成初稿
2.3 讨论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2.4 结论
    2.4.1 茵栀黄口服液
    2.4.2 茵栀黄颗粒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2.4.4 茵陈五苓糖浆
2.5 创新点及意义
2.6 不足与展望
    2.6.1 存在不足
    2.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1.1 胆红素代谢及特点
        2.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2.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研究
    2.3 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方法
        3.2.1 临床资料收集及分组
        3.2.2 统计学方法
        3.2.3 相关诊断标准及定义
        3.2.4 换血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
    4.2 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4.2.1 单因素分析
        4.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认识
        1.1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1.2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传统血清标志物
        1.3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1.4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治疗
        1.5 小结
    2.祖国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认识
        2.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辩证思路
        2.3 治疗的认识
        2.4 小结
    3.利胆合剂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理论依据
    4.研究设想
        4.1 临床研究
        4.2 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新型血清标志物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及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2.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1.血清GLDH、ASS、CES-1 在不同时间点与ALT比较(预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模型制备及标本取材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2.利胆合剂在不同时间点对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作用
        2.1 实验材料
        2.2 模型制备及标本取材
        2.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1.结论
    2.创新
    3.问题与措施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
    1.2 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定义、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1.3 研究背景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1.3 分组
        2.1.4 诊断标准
        2.1.5 其他相关因素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2.2.2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ABE影响因素(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
    3.3 ABE影响因素(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
    3.4 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血红蛋白与ABE的关系
    4.2 生化指标与ABE的关系
    4.3 各种伴随疾病与ABE的关系
    4.4 喂养方式与ABE的关系
    4.5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数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发展现状
        1.2.2 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发展现状
        1.2.3 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及有待研究的内容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
        1.3.2 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
        1.3.3 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
第2章 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
    2.3 模型(2-1)中参数的估计
        2.3.1 胆红素的自然增长率r(t)
        2.3.2 胆红素分解物反转率σ的估计
        2.3.3 体内总胆红素与经皮胆红素相互转换率k_(12)与k_(21)的估计
        2.3.4 光照分解率k的范围估计
    2.4 数值模拟光照治疗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规律
        2.4.1 无治疗情况下新生儿胆红素的变化趋势
        2.4.2 光照治疗不同时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变化趋势
        2.4.3 光强对治疗方案的灵敏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数学模型
    3.1 引言
    3.2 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
    3.3 模型(3-1)中参数的估计
        3.3.1 胆红素的自然增长率r(t)
        3.3.2 胆红素置换速率v_2的估计
    3.4 数值模拟换血协同光照治疗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规律
        3.4.1 换血协同光疗方案设计
        3.4.2 换血协同光疗干预新生儿胆红素方案的数值模拟
        3.4.3 临床治疗案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
    4.1 引言
    4.2 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数学模型
    4.3 模型(4-1)中参数的估计
        4.3.1 白蛋白一级消除速率k_β及相关参数的估计
    4.4 数值模拟药物联合换血和光照治疗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规律
        4.4.1 联合治疗方案设计
        4.4.2 联合治疗干预新生儿胆红素方案的数值模拟
        4.4.3 临床治疗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及历史沿革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3 中医辨证治法
        1.4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诊断及干预标准
        2.3 西医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和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退出研究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案
        2.2 研究方法
    3. 观测指标
        3.1 安全性观测
        3.2 疗效观测
    4. 疗效评定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4.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临床疗效比较
        6.3 实验室指标
        6.4 住院天数及光疗时间
        6.5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清热退黄灌肠方的研究
        1.1 组方依据
        1.2 中药灌肠法依据
        1.3 单味药研究
    2. 结果分析与评价
    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新生儿高胆红素神经损伤高危因素分析及BAEP、MRI对早期胆红素脑病诊断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56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分析
    前言
    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BAEP、头颅MRI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文章
致谢

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8例临床与预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早产危险因素、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其预后[D]. 李静. 苏州大学, 2019(02)
  •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D]. 唐思嘉. 吉林大学, 2021(01)
  • [4]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D]. 张领领.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D]. 涂阳阳. 兰州大学, 2021(12)
  • [6]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数学模型研究[D]. 张瑞雪.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7]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 李守卫,张媛媛,蔡静静. 中国基层医药, 2020(13)
  • [8]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D]. 高欣.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D]. 杨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新生儿高胆红素神经损伤高危因素分析及BAEP、MRI对早期胆红素脑病诊断的价值探讨[D]. 舒丹丹.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11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及预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