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汉诺威信息技术和通信博览会(CeBIT)

2002年汉诺威信息技术和通信博览会(CeBIT)

一、2002年汉诺威信息技术及通讯博览会(CeBIT)(论文文献综述)

刘显世[1](2017)在《山东会展业发展研究(1990-2014年)》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发展中战略转型的实施,会展业成为城市通往世界的大舞台,同时也是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因其具有增长快、效率高的特点,更能够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国际上诸多发达城市每年都会凭借其优良的软硬件条件举办众多大型国际性会展,借助会展经济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对当地经济的繁荣和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大力发展契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会展业,有利于推动我国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中国的会展业逐步发展并日益走向成熟和规范,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10余年间,中国的会展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构建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国内学界关于会展业的相关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恰逢国内会展业快速发展期,并在最近十余年逐步形成研究热潮。基于作者多年从业经历和学术专注考虑,本文选择该时期(1990-2014年)的山东会展业作为研究对象。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加大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特别是教育、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会展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业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山东省成功举办文博会、艺术节等各种大型综合展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省内会展场馆数量和质量,加强了与会展相关服务业的配套建设,提升了山东省承接、举办展会的能力,为今后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内容方面,本文从历史学学理逻辑出发,集合文化产业研究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文献学、社会学理论等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历史与现实,系统研究国内外及山东省会展业发展历程和趋势。通过比较借鉴国内外会展业的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有针对性地对山东省重要的节庆、展会的案例分析,提出推动山东省会展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具体而言,本文的核心部分即四至九章,其中第四章综合评述了山东省会展经济的萌生、产业要素的培育,这一阶段的山东省会展活动对产业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五、六章主要评述山东省会展产业的形成期和成长期,即20世纪90年代初至本文的研究节点(2014年),在全国及山东省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下,处于形成期的山东省会展业在这一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形式及产生的影响,提出山东会展业对城市品牌的成就。进入21世纪后,在这一阶段的特定环境下山东省会展业迎来了产业成长阶段,作为社会文化产业的主力形态,会展业成为山东省社会经济的新兴产业,着重分析了这一时期会展业的主要形式、产业的鲜明特征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第七、八章分别通过对山东省重要的节庆活动(中国十艺节和各地区的特色节庆)、会展活动(历届山东省文博会)的梳理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山东省会展业发展的理解。通过以上分析,第九章提出了山东省会展业要不断加强优势、突破瓶颈,对会展业的发展有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对策建议列举如下:1.进一步加强山东省会展业的发展优势,包括高效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强化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和进一步做靓会展产业的品牌;2.对山东省会展业的问题进行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包括:(1)全面提升山东省会展业的市场化水平;(2)加大山东省会展业的品牌培育力度;(3)加快山东省会展业"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4)提高山东省会展业场馆建设与利用水平;(5)补强山东省会展业专业人才的短板;(6)提升山东省会展业配套服务功能;(7)健全山东省会展业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从目前已有的中外文献看,选取产业发展历史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主要对山东省会展经济从要素的培育、产业形成期、成长期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和研究会展业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对山东省会展业的形成及成长、典型案例进行考察,分析了各阶段会展业的市场环境和演化成长特征,实现了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的多维度研究。为全面了解山东省会展业,其中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会展业发展经验,借鉴和探讨会展业的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毛海波[2](2012)在《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展览业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显着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国际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亦层出不穷。从实践分析,虽然国际展会涉及的主要知识产权也是诸如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等权利,但国际展会的知识产权纠纷与一般知识产权纠纷存在很大的差异,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及方式亦具有其特殊性。只有明确该种差异性及特殊性,我们才能掌握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为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然而,目前很少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这与国际展览业的蓬勃发展显然不相适应。笔者认为,就国际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一、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措施。执法措施的特殊性来源于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特殊性。一般而言,国际展会的召开时间很短,往往只有几天。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法院或者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很难及时、准确对发生于展会上的知识产权纠纷完成证据采信及侵权行为认定。因此,时限性对执法部门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鉴于国际展会的聚合性与公开性,展会侵权产生的损害会远远大于一般情况下的侵权行为,而展会一旦结束,侵权产品及侵权人则又难以被查找,权利人无论向侵权行为所在地(国)法院还是向侵权人所在地(国)法院提起诉讼,成本都会很高。因此,只有快速、便捷、有效的执法措施才能遏制侵权,减少损害的发生。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对此予以了详细的分析。此处笔者需强调的是,有些执法措施为国际展会所特有,而有些执法措施则并非如此,执法部门在处理一般的知识产权纠纷时亦会用到该类措施,比如临时禁令制度、证据保全制度等,对此进行梳理以契合国际展会的上述特征极为必要。二、国际展会组织者的义务与责任。制止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侵权仅凭借公权力部门执法显然不够,有时效果也并不理想。鉴于组织者的特殊地位,组织者有义务建立相应的制度遏制展会侵权,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因此对此进行阐述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部分。笔者首先介绍了一些着名国际展会组织者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由此归纳出组织者可通过登记、备案制度,快速、有效的处理制度,制裁制度等实现对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此情形下,本文根据法律的基本规则以及组织者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了在参展商从事侵权行为时,组织者是否需承担法律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提出组织者对参展商于展会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注意义务,在违反该义务时根据具体情形需承担相应的间接侵权法律责任:替代责任、帮助侵权责任。这亦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三、对参展商在国际展会上的展出、演示等行为进行法律定性。本文的另一创新点在于深入探讨了参展商在未经专利权人同意前提下展出专利产品、演示专利方法等行为的法律性质,对当前普遍认为的参展商展出、演示等行为必然构成专利侵权的观点提出质疑。从实践分析,参展商上述行为的主要讨论点在于其是否构成侵权“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行为。笔者认为,首先,专利法上的“使用”一词具有特殊的含义,即行为人必须利用具有权利要求所述技术特征的专利产品,使其技术功能得到了应用。1因此,无论是参展商的展出行为还是演示行为,必须符合上述特点,才能认定其构成“使用”侵权;其次,我国当前的学者观点以及司法实践基本上将参展商未经许可于展会上展示他人享有专利权的产品认定为许诺销售侵权。笔者认为,该种观点有失偏颇,许诺销售侵权制度的本意是遏制他人即将对侵权产品或者方法予以在知识产权保护国进行销售的行为,然而参展商的某些行为如仅对研发成果予以展示、并不准备在国际展会所在国予以销售等显然不应归属于该范畴,将参展商未经许可的所有展出或者演示行为皆认定为许诺销售行为是不正确的;最后,笔者提出,不能因参展商未经知识产权人允许与他人签订相应销售专利产品的订单或者合同就认定其构成销售侵权,“销售”应具有实际履行的含义。因此,只有双方当事人实际履行上述合同才能将参展商的行为界定为销售侵权行为。四、国际展会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展会标志的知识产权研究目前在理论上基本处于空白,而其系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其进行侵犯的情形亦时有发生,构建对其进行保护的法律规则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展会标志的法律属性,借鉴国外立法,提出国际展会标志应被认定为商业标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体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五、建构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从类型化区分,国际展会分为境外的展会与境内召开的国际展会,因此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也应当分为两个方面。我国企业出境参展非常频繁,也多次陷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显然势在必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无疑将我国举办国际展会推向一个全新的层次,在清醒认识到我国就国际展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措施的优点及缺点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此处笔者需提及的是,正如有些执法措施并非专门针对国际展会设计一样,本文论述的一些制度国内展会也存在,且有时这些制度同时适用于国内展会与国际展会,但本文论述的立足点在于国际展会。正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参加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国际展会产生了大量知识产权纠纷,被该国的执法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而又缺乏应对的方法;正是由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由此引发了如何妥善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探讨,才促使了本文的形成。诚然,德国等国家的临时禁令等执法措施显然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企业所设置,但对中国企业而言,其系在国际展会上遭受了上述措施;就外国人在我国参加国际展会产生纠纷而言,我国的执法措施亦然。因此本文才在展会上套用了“国际”二字。

姚恒美[3](2012)在《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文中指出一、国际会展业总体发展态势1.全球会展业正处于逐步复苏阶段,发展重心转向新兴市场国家在过去几年中,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会展业经受了一定冲击,但各国发展产业的推动力却没有减弱,目前市场已逐步进入复苏阶段。国际协会联盟(UIA)2011年报告显示,其数据库中统计的2010年国际会

赵华[4](2010)在《梦想照进现实——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文中研究指明汉诺威是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是世界上展会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是在德国举行的首次世博会,也是21世纪新千年的第一届世博会。本次世博会打破常规,展示给世界一种想象和实践,并成为试图遵循用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未来的实践。本文将从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入手,展示这些世博会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吴斯杨[5](2010)在《由汉诺威联向世界》文中认为对于关注工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技术创新的爱好者而言,每年春天的德国汉诺威电子展(CeBIT)无疑是一个盛大的节日。CeBIT作为世界最大的ICT国际顶级盛会,全面展示数字IT、家庭及办公通信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创新成果。2010年3月2日至6日,像往年一样,德国汉诺威电子展再次带领电子产品的关注者在数字世界进行一番自由驰骋,它源于1947年创立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发展至今已是

秦琼[6](2008)在《全球会展业发展动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国际会展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国际会展业发展现状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会展业全球范围内的大发展时期,国际分工体系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展览业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随着各行业专业化进程的加深,国际会展业也逐渐转为专业性的会展。许多发达国家大力扩建展馆,扩大专业人员从业队伍,形成了国际展览业庞大的产业规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约有4000多个,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800

毛晓红[7](2007)在《会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会展活动空前活跃,行业总规模年均增长20%,在全球会展界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各类会展实现的外贸出口额也呈上升趋势,同时与其相关联的一系列产业诸如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会展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会展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和产业带动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功能定位、促进城市经济贸易合作、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文明素质的提高。同时,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比如说城市的经济实力、区位条件、政策条件及文化氛围。很多城市在没有考虑本城市各项条件的情况下就去开发会展业,大力投资建设会展场馆,期望其发展能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但会展业的发展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不能盲目地通过建设会展场馆来带动本地会展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会展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外会展城市、重要博览会及我国会展城市发展的介绍,说明了经济发展与会展业发展的关系;接着介绍了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和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分析了各省市会展场馆的建设和收入情况,对城市发展会展业的条件与定位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南宁市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大中小型城市发展会展业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要点。

娄静[8](2006)在《上海中外办展企业竞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海是国内展览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上海主办展览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国际化、专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从98年我国《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一些境外办展企业陆续进入国内展览市场,联合境内具有主办资格的单位一起办展,并将许多国际品牌展览会引入上海市场,有些还投资于展览场馆的建设。上海展览业步入了一个国际化竞争时代。 外资大举进入上海展览市场,一方面对本地的中资办展企业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展览运作经验和展览品牌等,促进了上海展览业总体水平的提升。现阶段,中外办展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展览品牌,彼此争夺市场份额,同时也普遍在展览项目上展开合作,近几年来更是丌始从项目合作走向了资本合作的深度延伸。中外办展企业实质上建立起了一种“竞合”关系。 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本性,外方总在一定程度上追求我国展览产业的控制权。随着我国展览业开放度的加大,外方可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攫取更多的行业利润。但在同后的一段时间里,竞合状态依然会是上海中外办展企业共存的主流状态。在现阶段,各类办展企业如何遵循“游戏规则”,更有序地在竞合状态中实现共赢,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主题。 本文主要以上海地区展览业为特定范围,以上海现有的各类中外办展企业为研究对象。在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上海主要中外办展企业的整体发展背景、企业分布情况、企业办展情况,归纳了中外办展企业各自的优势;在第三章,具体分析了中外办展企业竞争、合作的动因、表现及效应;在第四章,引进了管理学领域的“竞合”理论,将其穿插到展览业实践中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指出了现阶段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上海中外办展企业存在“竞合”关系,并对未来的竞合格局提出建议。得出结论:中外办展企业应发挥资源互补效应,互相学习,不断强化各自的优势,在竞合中走向共赢;中资办展企业必须抓住开放机遇,快速提升办展水平,以求在下一轮展览业市场格局调整过程中占据有利战略地位;从行业层面上看,政府和会展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法制建设,推动行业自律,大力培养人才,努力为企业营造一个有序的竞合环境。

付明莹[9](2004)在《关于我国发展会展旅游的思考》文中提出会展旅游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展旅游逐渐在国内兴起,并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会展旅游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面对这种情况,认真研究会展旅游的内涵、特点,分析其存在的条件,比较国内外会展旅游的模式,进而找出一种适合我国城市发展会展旅游的运行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论文从会展旅游的一般概念出发,指出发展会展旅游必须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环境优势和产业优势,并分析了国际和我国的会展旅游发展状况,明确我国将是21世纪会展旅游业的主角。因此着重分析我国目前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国内外几种现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优化模式,指出我国发展会展旅游的关键是成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培育会展旅游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理顺政府、协会和会展旅游企业的关系,用品牌意识培育品牌会展,最终真正做到会展旅游的市场化运作。

王晓兰[10](2003)在《会展,IT产业的风向标》文中提出“今天的市场趋势……很大程度上受到用户需求转变的影响,这意味着经济中一种长期的转变。”惠普CEO Carly Fiorina在2003公司年会上说。

二、2002年汉诺威信息技术及通讯博览会(CeBI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汉诺威信息技术及通讯博览会(CeBIT)(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会展业发展研究(1990-2014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观点创新
        一、研究框架
        二、观点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的界定
    第一节 会展及会展业
        一、会展的涵义
        二、会展业的涵义
    第二节 会展业的相关内容
        一、会展业的特点
        二、会展业的属性
        三、会展业的功能
        四、会展业发展条件
    第三节 会展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会展产业生命周期概述
    第四节 山东省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会展业的演进历程
    第一节 国际会展业发展述评
        一、国际会展业发展脉络梳理
        二、当今国际会展业发展格局评价
        三、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探析
        四、国际会展业典型案例—德国汉诺威博览会
        五、国际会展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二节 中国会展业发展述评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脉络梳理
        二、中国会展业发展格局评价
        三、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探析
        四、中国会展业典型案例—上海世博会
        五、中国会展业发展经验总结
第四章 山东会展经济萌生期(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产业要素的培育
    第一节 发展环境的评价与分析
        一、经济发展评析
        二、产业环境评析
        三、政策法规评析
        四、发展体系评析
    第二节 主要形式分析
        一、主体组织形式
        二、主要展示类型
    第三节 经济特征分析
        一、政治主体要素培育成熟
        二、市场主体要素程度加深
        三、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兴起
        四、知识资源要素储备积累
        五、组织体制要素不断提升
    第四节 主要影响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第五章 山东会展业起步期(20世纪90年代初—2000年):成就城市品牌
    第一节 发展环境分析
        一、涉外市场分析
        二、国内市场分析
    第二节 产业特征分析
        一、地域品牌化
        二、文化品牌化
        三、专业品牌化
        四、品牌格局差异化
    第三节 主要影响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第六章 山东会展业成长期(2000年—2014年):成为新兴产业
    第一节 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三、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四、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第二节 产业特征分析
        一、基础保障扎实根基
        二、传统创新锋芒展露
        三、进军支柱创造新兴
    第三节 主要影响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第七章 案例分析(一):重要节庆活动
    第一节 山东省承办的重要节庆:中国艺术节
        一、中国艺术节概述
        二、十艺节的创新、影响与效益
        三、中国艺术节的优化发展
        四、问题与对策建议
    第二节 山东省地方节庆活动
        一、青岛国际啤酒节
        二、潍坊国际风筝节
        三、泰山国际登山节
        四、曲阜孔子文化节
第八章 案例分析(二):重要会展活动
    第一节 第一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一、确定主题
        二、商业运作
    第二节 第二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一、会场布局
        二、商业运作
    第三节 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一、创新主题
        二、商业运作
    第四节 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
        一、提升借鉴
        二、模式创新
    第五节 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
        一、组织形式
        二、商业运作
    第六节 山东文博会发展小结
第九章 未来展望:加强优势突破瓶颈
    第一节 强化山东会展业发展优势
        一、高效利用区位交通优势
        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三、大力巩固会展设施基础
        四、持续提升会展产业品牌
    第二节 突破山东会展业问题瓶颈
        一、探究山东会展业发展问题
        二、全面提高市场化水平
        三、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四、加快"引进、走出"步伐
        五、提高场馆利用水平
        六、补强专业人才短板
        七、提升会展配套服务
        八、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第三节 山东会展业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问题的产生与选题的意义
    二、 资料来源与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结构安排
第一章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基本理论
    第一节 展会的基本概述
        一、 展会的定义
        二、 展会的基本分类
        三、 国际展会的界定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述
        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
        二、 知识产权的范围
    第三节 国际展会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一、 国际展会促使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产生
        二、 对世界博览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法律规范
        三、 各国国内法对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四节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属性
        一、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类型
        二、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执法措施
    第一节 民事执法措施
        一、 知识产权人的私力救济
        二、 知识产权人的公力救济
    第二节 行政执法措施
        一、 对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予以行政保护的方式
        二、 海关于国际展会执法的国际法渊源
        三、 有关国家海关于国际展会的行政执法
        四、 国际展会海关执法的特殊规则:香港的“快速行动计划”
    第三节 刑事执法措施
        一、 国际展会刑事执法措施介绍
        二、 国际展会刑事执法措施特点
        三、 刑事执法的新动向:《反假冒贸易协定》对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执法替代措施
        一、 意大利国际展会特定执法方案:“知识和工业产权服务规定”
        二、 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和珠宝展的特殊执法措施:专家组裁决
        三、 对替代性执法措施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展会主体的行为定性与责任探讨
    第一节 国际展会组织者的积极作为
        一、 国际展览业协会“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议”
        二、 着名国际展会组织者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三、 组织者保护展会知识产权措施的作用
        四、 组织者保护国际展会知识产权措施的完善
    第二节 展会组织者就参展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 国际展会组织者的注意义务
        二、 组织者违反注意义务产生的间接侵权责任
        三、 组织者因对参展商的“指使”产生的间接侵权责任:替代责任
        四、 组织者因对参展商的“协助”产生的间接侵权责任:帮助责任
    第三节 参展商于国际展会上的专利侵权行为探究
        一、 侵害专利专有权的规则
        二、 参展商于国际展会上的行为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展会特殊知识产权:展会标志
    第一节 展会标志的法律属性
        一、 展会标志的定义
        二、 展会标志的特征
        三、 展会标志的定性:商业标识(Commercial signs)
    第二节 国际展会标志保护的典型立法
        一、 德国
        二、 日本
        三、 美国
    第三节 我国国际展会标志保护现状
        一、 我国国际展会标志的受侵害情形
        二、 我国对展会标志的保护依据
    第四节 完善我国展会标志保护的建议
        一、 展会标志权的取得
        二、 对展会标志权的异议制度
        三、 侵权的具体形态
        四、 展会标志的保护期限
        五、 展会标志权的使用许可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就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作为
    第一节 我国对境外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
        一、 参展企业预防与妥善处理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对策
        二、 组展单位的举措
        三、 我国政府的措施
    第二节 我国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 我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措施
        二、 我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措施
    第三节 我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
        一、 以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二、 完善《办法》的规则,统一纳入《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三、 完善展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具体措施
        四、 衔接展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3)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会展业总体发展态势
    1. 全球会展业正处于逐步复苏阶段,发展重心转向新兴市场国家
    2. 会议市场长期看好,发生地较为集中
    3. 展览市场日趋规模化、专业化,中心城市地位凸显
二、全球主要会展国家和中心城市
    1. 德国
        1)汉诺威
        2)法兰克福
    2. 美国
    3. 新加坡
    4. 中国
        1)上海
        2)香港特区
三、会展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 会展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
    2. 会展的贸易功能不断提升

(7)会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概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部分 经济发展与会展业
    一、会展相关概念与分类
        (一) 会展的定义
        (二) 会展经济的定义
        (三) 会展的分类
        (四) 会展的参与方
        (五) 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国外会展业的发展
        (一) 国外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二) 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协会组织
        (三) 世界着名博览会
    三、国内会展业的发展
        (一) 三大会展中心城市的会展业发展状况
        (二) 潜在的全国性会展中心城市
    四、理论回顾与主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 会展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宏观分析
    一、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
        (一) 会展业对交通、通讯业的带动效应
        (二) 会展对旅游业的带动效应
        (三) 会展业对零售业的带动效应
        (四) 会展业对酒店业的带动效应
    二、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一) 会展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
        (二) 会展可以促进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优化
        (三) 会展可以促进城市经济贸易合作
        (四) 会展促进城市经济一体化
        (五) 会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六) 会展促进城市文明素质的提高
    三、2001 至2003 年间我国各省市会展场馆建设、收入状况分析
        (一) 2001至2003年展览场馆数量、建筑面积与分布
        (二) 展览场馆的收入与经营分析
        (三) 具体省市场馆收益情况分析
    四、城市发展会展业的条件与定位
        (一) 城市经济实力条件
        (二) 城市的制度和政策条件
        (三) 城市区位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
        (四) 城市文化氛围
第三部分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南宁市发展影响的案例研究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介绍
    二、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条件分析
        (一) 南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位置
        (二) 南宁市优越的城市制度和政策条件
        (三) 南宁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 南宁有举办大型活动的丰富经验
    三、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对南宁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 对南宁市城市发展产生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促进作用
        (二) 对南宁市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第四部分 结论与建议
    一、关于全国会展业的建议
        (一) 调整政府角色定位,引导会展经济健康发展
        (二)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自律、规范和协调作用
        (三) 打造中国的品牌展会
        (四) 推进会展业的规模化发展
        (五) 加强会展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二、关于会展中心城市的建议
        (一) 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二)提高展会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亚洲主要会展城市
    三、关于中小城市的建议
        (一)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对外宣传力度
        (三)依托地方特色,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会展业
        (四)场馆建设要有整体规划,量力而行
        (五)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8)上海中外办展企业竞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展览业研究概况
        二、国内展览业研究概况
        三、有关本论题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三、主体内容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上海中外办展企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上海中外办展企业整体发展背景
        一、上海主办展览现状
        二、上海成为国际性展览热土
    第二节 上海中外办展企业情况分析
        一、中外办展企业基本情况
        二、中资企业办展概况
        三、境外企业办展概况及主要移植品牌展
        四、中外合资企业办展概况
        五、分析小结
    第三节 上海中外办展企业优劣势分析
        一、中资办展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二、境外办展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三、小结
第三章 中外办展企业在上海的竞争与合作
    第一节 中外办展企业的竞争态势
        一、竞争之必然
        二、竞争之表现
        三、竞争之效应
    第二节 中外办展企业的合作态势
        一、合作之动因
        二、合作之模式
        三、合作之效应
    第三节 中外合作办展案例分析
        一、案例
        二、案例评析
第四章 上海中外办展企业竞合路径选择与环境建设
    第一节 上海中外办展企业竞合发展态势
        一、竞合理论概述
        二、办展企业间的竞合关系
    第二节 上海中外办展企业竞合的路径选择
        一、竞合主体格局
        二、竞合市场格局
        三、竞合的重点
        四、竞合的形式
        五、竞合的原则
    第三节 上海中外办展企业竞合环境建设
        一、加强政府对展览行业的宏观调控
        二、进一步发挥展览行业协会职能
        三、完善相关法规
        四、大力加强人才培养
        五、推进区域合作
第五章 总结和余论
    第一节 总结和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第二节 余论
        一、理论上的遗留问题
        二、关于展览业产业保护问题
主要参考网站目录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9)关于我国发展会展旅游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会展旅游的一般阐述
    2.1 会展旅游的概念
    2.2 会展旅游的特点
    2.3 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
3 会展旅游的发展状况
    3.1 国际会展旅游的发展状况
    3.2 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状况
4 我国会展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4.1 市场化程度不高
    4.2 会展旅游的环境亟待改善
    4.3 会展行业和旅游行业的联系松散
    4.4 会展旅游的空间布局不合理
    4.5 会展旅游的运作模式无序
    4.6 会展管理教育滞后,缺乏专业队伍
5 国内外会展旅游模式比较
    5.1 德国模式
    5.2 意大利模式
    5.3 美国模式
    5.4 澳大利亚模式
    5.5 北京模式
    5.6 上海模式
    5.7 广东模式
6 我国会展旅游的优化模式
    6.1 优化模式的理论依据
        6.1.1 分工协作理论
        6.1.2 有关市场调控和政府调控理论
    6.2 优化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6.3 优化政府、协会和会展旅游企业的关系
        6.3.1 优化政府和协会的关系
        6.3.2 优化协会和企业的关系
        6.3.3 优化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的关系
    6.4 优化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区域
    6.5 优化品牌战略
7 结束语
附录一: 汉诺威信息技术展
附录二: 博鳌的奇迹
参考文献
致谢

四、2002年汉诺威信息技术及通讯博览会(CeBIT)(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会展业发展研究(1990-2014年)[D]. 刘显世. 山东大学, 2017(08)
  • [2]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 毛海波. 华东政法大学, 2012(11)
  • [3]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J]. 姚恒美. 竞争情报, 2012(01)
  • [4]梦想照进现实——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J]. 赵华. 装饰, 2010(11)
  • [5]由汉诺威联向世界[J]. 吴斯杨. 设计, 2010(04)
  • [6]全球会展业发展动态[J]. 秦琼. 竞争情报, 2008(02)
  • [7]会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研究[D]. 毛晓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02)
  • [8]上海中外办展企业竞合研究[D]. 娄静.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 [9]关于我国发展会展旅游的思考[D]. 付明莹. 西北大学, 2004(04)
  • [10]会展,IT产业的风向标[J]. 王晓兰. 中国科技财富, 2003(05)

标签:;  ;  ;  ;  ;  

2002年汉诺威信息技术和通信博览会(CeBIT)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