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八不准”,维护审计独立性

落实“八不准”,维护审计独立性

一、执行“八不准” 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海[1](2021)在《再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系统论和过程理论的结构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根据系统论和过程理论,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研究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内生的、通过评价治理过程及其结果直接向治理领导者反馈治理过程及其结果的信息反馈系统,作用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全过程,其价值在于通过评价和反馈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从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维护国家治理体系稳定,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我国国家审计是党领导的国家审计,具有鲜明的党性;国家审计独立于治理运行过程,直接向国家治理领导者反馈审计信息,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国家审计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李疆宇[2](2020)在《秦皇岛市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指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经过三十多年探索,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一种审计监督模式,亦是我国唯一一类以“人”为监督对象开展的审计活动,对于促进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和制约、推动依法行政、保障社会良好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因此,开展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监督其任职间经济活动的开展、权力制约、责任落实、履职绩效及推进地区或部门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专业资料、收集整理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结合当前国家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要求,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整理汇总了国内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研究观点以及国外相近领域的研究内容。总结概括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主体客体等概念,详细介绍审计流程、重点及意义。同时结合相应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权力制约理论、免疫系统论作进一步分析,以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客观总结了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以及获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全覆盖推进较慢、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不明显、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不到位、监督结果的运用效能较低等问题。从资源配置、权威性、审计评价和成果运用等方面入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高领导干部经济审计权威性、促进评价体系优化和完善、构建审计结果运行机制等措施,促进F区经济审计工作良好开展,助推当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王晓红,朱殿骅[3](2020)在《新时代国家审计权政治性和独立性的辩证关系》文中认为新时代,我国国家审计权兼具政治性和独立性双重属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首先要从认识论的角度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辩证统一关系,政治性与独立性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但是体现了政治与法治的统一、前提性约束和目标性约束的统一,以及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在实践层面上,应当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功能作用,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进一步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的审计制度体系,同时还应加强不同监督方式的统筹衔接,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季必妹[4](2020)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公共工程项目投资增长迅猛,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监督的外部需求急剧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投资审计提出了更多、更大、更新的需求,党和政府及公众也提高了对政府投资审计的期待。各级审计机关积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部署,加强公共工程项目审计监督,取得一定的新成效。但是由于投资额大、涉及部门多、审计周期长,重大公共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项目相比一般的审计项目,面临更多的质量风险、廉政风险,甚至是诉讼风险。本论文主要研究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并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型。从审计机关的角度出发,在阅读审计风险相关理论和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相关概念,介绍了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主要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构建了审计风险评价模型,并结合WD大桥项目进行运用。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和总结归纳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作的常见风险,提供可行的方法用于降低和防控风险。以强化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对风险的辨识、防范、控制的能力,增强对重大公共工程审计项目的质量、风险和绩效控制。

王海英[5](2020)在《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要努力将审计干部建设成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审计准则规定审计组实行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审计项目组长在审计项目管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对审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其胜任力水平对审计项目结果的成败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整个部门业务水平,因此研究提升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的科学方法具有现实意义。论文首先综述了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理论,分析了国家审计工作特点和审计项目组长应该具备的胜任能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对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培养和任用情况的研究,并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探究了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的胜任力指标,详细分析其核心要素,并对具体要素进行分析,并建立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力,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核心要素,建立审计项目组长的胜任力模型,实证分析审计项目组长的专业胜任力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胜任力的策略,探讨应当如何培养审计项目组长的胜任能力。

马薇[6](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审计监督作为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制度安排,通过权力监督权力的根本形式发挥制约功能,进而在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安全、提升政府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审计监督建设愈发显得迫切。为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意味着审计领域的改革将要走进“深水区”,触碰深层次的体制、结构等问题,以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已然进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之时,地方层面上的跟进和创新情况更为值得关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地方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既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审计署的改革部署,又结合本地特色实现创新发展,使得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在路上”。作为国家治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现行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上已然无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因而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了显着地必要性。事实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已然为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过程、趋向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分析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梳理以及国家治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等相关理论工具,搭建起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它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在内部主要由组织、权力、制度、机制等要素构成;在外部则由党的领导、审计体制、审计价值构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先后经历旧审计阶段、红色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新时代审计阶段四个时期。通过回顾和梳理历史,能够清晰认识其发展成就,并归纳出发展规律以更深入的理解审计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之路”。当然,现阶段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基于分析框架,这主要体现在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运行难以契合。针对现实困境,部分地区已经展开了改革尝试。本文选取南京、广州、重庆、贵阳四地进行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既具象化展示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也试图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建设性启示。基于分析框架和案例研究,本文提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首先明确两个前提条件,即价值取向和审计体制模型。前者包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树立;后者则强调应保持行政型审计体制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应当从组织、权力、制度、机制四个方面上具体展开。其中,组织设置包括审计机构的增减、地方审计委员会的建设以及组织关系厘定;权力优化涉及管理权限确认、审计职能转型和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注重静态层面上的良法和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程序设计以保证动态层面上的依法执法落实;机制修缮则分为内生机制、外部机制和联接机制三个方面。这四部分既相互独立,发挥独特作用,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总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紧跟党中央和国家有关审计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亦是推进地方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陈希晖[7](2018)在《审计“八不准”的制度分析》文中指出基于制度分析视角,对审计署实施的"八不准"工作纪律的制度变迁、制度意义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审计"八不准"作为一种信号机制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作为一种承诺机制有利于提高利益相关人对审计人员的信任,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但作为禁令性的外在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且其惩罚机制的可信度存疑。违反"八不准"的行为,很多已经违反了党纪国法,这种重复规定降低了法规的权威性。结合国家高压反腐和国家审计职业化的时代背景,建议将审计"八不准"纳入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邵世芳[8](2016)在《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人员是这个“免疫系统”的主力军。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范围日益扩大,作用深度不断增加。审计所具有的职业判断特质,使得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成为影响审计效率、效果及审计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和建设,影响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国家审计署虽然一直致力于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但现实中查处的许多腐败案件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低下紧密相关,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通过对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历程的梳理,根据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据此设计出相应的调查问卷,然后对在职国家审计人员和在校审计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分析我国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着手,探析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揭示了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内存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我国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可行方案。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审计人员,而不是一般的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区别于一般的思想道德建设,侧重于审计独立性及专业胜任能力中的职业道德研究。通过对比调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环境变化、审计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审计人员个人因素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与对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紧密联系。建议在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首先要优化职业道德建设环境,特别要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是推动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突出审计独立性以及专业胜任能力中的职业道德培训,再次要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靳思昌[9](2015)在《中央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执行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审计独立性是影响审计发现问题、审计披露问题和审计结果执行的重要因素,并逐渐成为大多数理论研究者和实务界人士的共识。实行双向负责制的地方审计机关与实行单向负责制的中央审计机关相比,独立性要差一些。文章采用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执行效率实证研究发现,在2002—2011年间,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综合执行效率比中央审计机关的高,原因可能是地方审计机关发现的违规主要是技术性违规,有利于审计整改落实,而中央审计机关发现的违规主要为制度性违规,相对不利于审计整改落实。

王芳[10](2009)在《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需求方与供给方视角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政府审计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政府审计质量则是政府审计工作的重心。开展政府审计质量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审计工作水平、降低组织的代理成本和解除公共资源的受托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历程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表明,政府审计质量的提高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从政府审计的需求方来看,随着公众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增强、人大对政府监督的加强,以及政府自身财政管理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公众、人大和政府部门均对政府审计产生强烈的需求,从而推动政府审计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从政府审计的供给方来看,随着政府审计机构的发展壮大,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显着增强,也提高了政府审计质量。然而,这只是基于表面现象的一种主观推断,其科学性还有待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首先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对政府审计需求的动因,以及审计需求方、审计供给方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在回顾政府审计的发展历程中,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审计需求方、审计供给方对政府审计工作的推动作用,以及当前我国政府审计质量水平的特点;再次,本文在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以后,指出政府审计质量可以从程序审计质量指标和结果审计质量指标两个维度进行度量,其理论基础根植于哲学、法学和经济学中的程序观和结果观;最后,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本文认为政府审计的需求方应分为公众、人大和政府三个层次,并根据DeAngelo(1981b)关于审计质量的界定将影响审计供给方能力的因素划分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并论述了两者对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在实证检验方面,本文采用全国各级政府审计机构参与“审计署和地方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的政府审计项目,以及审计署特派办、审计署派出局、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审计机构的审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多元回归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检验法和Mann-Whitney检验法,验证了所采用政府审计质量指标的恰当性,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检验了审计需求方和审计供给方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程序审计质量指标与结果审计质量指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因此,当程序审计质量指标无法观察和取得时,结果审计质量指标可以作为恰当的政府审计质量度量指标;以结果审计质量指标为因变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公众、人大和政府对政府审计需求越大,政府审计质量水平越高,并且公众、人大和政府的审计需求对不同层次政府审计机构的审计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基于不同政府审计体制下的审计独立性,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对政府审计质量具有显着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政府审计质量的界定和度量是政府审计质量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证明所采用的政府审计质量指标是恰当的,可以作为今后研究中政府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关于政府审计需求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政府审计需求与政府审计质量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关于政府审计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则进一步验证和补充了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审计部门在今后的政府审计工作中应该充分重视并采取措施激发公众、人大和政府对政府审计的需求,例如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增加政府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以推动政府审计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当前政府审计体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形势下,应该采取一些更为灵活的审计方式来提高政府审计的实质独立性,例如,实行“交叉审计”方式。此外,政府审计部门也应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审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从而推动政府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执行“八不准” 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执行“八不准” 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论文提纲范文)

(1)再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系统论和过程理论的结构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家治理的中国方案
三、现有国家审计的基本认识
    1. 经济监督论。
    2. 免疫系统论。
    3. 权力制约论。
    4. 民主法治论。
    5. 经济控制论。
    6. 符合性检查论。
四、国家审计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析
五、国家治理体系中为什么需要审计反馈系统?
六、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关系
七、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属性
    1. 国家审计依法独立。
    2. 国家审计在形式上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3. 国家审计在实质上独立。
八、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
    1. 以结果反馈为基础,状态反馈与结果反馈相结合。
    2. 以瞬态响应反馈为基础,稳态响应反馈与瞬态响应反馈相结合。
    3. 以财务信息为基础,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相结合。
    4. 以偏差辨识为基础,审计证据评价与偏差辨识相结合。
    5. 以项目审计为基础,体制机制评价与项目审计相结合。
    6. 以直接反馈为基础,直接反馈与审计移交相结合。
九、研究结论

(2)秦皇岛市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
        2.1.1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2.1.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1.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与客体
    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2.2.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2.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2.2.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2.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依据
        2.3.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3.2 权力监督制约理论
        2.3.3 免疫系统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状况分析
    3.1 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
        3.1.1 出台相关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
        3.1.2 F区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
        3.1.3 F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常见问题提醒函
    3.2 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3.2.1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推进较慢
        3.2.2 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效果不明显
        3.2.3 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不到位
        3.2.4 监督结果的运用效能较低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资源配置不均衡
        4.1.1 制定项目计划不完善
        4.1.2 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不匹配
        4.1.3 审计方法单一
    4.2 审计权威性不高
        4.2.1 审计问责机制不健全
        4.2.2 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4.2.3 经济责任审计不受重视
    4.3 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
        4.3.1 评价指标不统一
        4.3.2 缺乏效益性评价
    4.4 缺乏有效的成果运用机制
        4.4.1 部门间未形成监督合力
        4.4.2 审计结果公开环境不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化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5.1 合理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5.1.1 积极推进审计“两统筹”
        5.1.2 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5.1.3 加强与内审和社会审计的交流合作
        5.1.4 推动大数据与审计业务融合
    5.2 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权威
        5.2.1 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5.2.2 公正行使监督权力
        5.2.3 明确审计工作定位
        5.2.4 提高被审计领导干部审计意识
    5.3 完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5.3.1 完善评价标准与方法
        5.3.2 强化绩效评价
        5.3.3 参考各方意见进行评价
    5.4 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5.4.1 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5.4.2 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5.4.3 建立审计整改落实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新时代国家审计权政治性和独立性的辩证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问题提出:党领导审计工作和新中国恢复建立审计制度以来的经验总结
    (一)审计独立性:一个普遍共识
    (二)坚持党的领导:我国审计制度的最本质特征
三、理论逻辑:深刻认识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权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1.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审计工作上的具体体现
        2.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审计实践的经验总结
        3.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具有坚实的宪法和法律基础
    (二)党的领导与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张力及其原因
        1. 过度强调审计独立性和片面强调党政分开
        2. 地方审计机关受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不足,对地方党政机关的依附性较强
        3. 存在个别地方党委和领导介入具体审计工作、对审计过程和结果施加影响的现象
    (三)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权的辩证统一
        1.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权是政治与法治的内在统一
        2.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权是前提性约束和目标性约束的统一
        3.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权是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权辩证统一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之中
四、实践路径: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功能作用,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二)进一步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的审计制度体系
    (三)加强不同监督方式的统筹衔接,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五、结语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共工程审计研究
        1.2.2 公共工程审计风险研究
        1.2.3 综述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概述
        2.1.1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概念
        2.1.2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概念
        2.1.3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模式
        2.1.4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内容
    2.2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概述
        2.2.1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的概念
        2.2.2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的特点
        2.2.3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类型
    2.3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成因
        2.3.1 内因
        2.3.2 外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3.2.1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
        3.2.2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层次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4.2 构建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评价模型
        4.2.1 建立评价因素集
        4.2.2 设立风险评价指标的评价集
        4.2.3 风险因素评价权重指标确定
        4.2.4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并计算
        4.2.5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处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评价模型应用
    5.1 案例选取原因
    5.2 项目基本情况
        5.2.1 项目基本情况
        5.2.2 项目审计情况
    5.3 数据整理与评价
        5.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5.3.2 风险评价
    5.4 风险防控措施
        5.4.1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5.4.2 风险防控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审计机关
        2.1.2 审计机关职责
        2.1.3 审计人员
        2.1.4 审计项目
        2.1.5 审计项目组长
        2.1.6 审计人员职业要求
    2.2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
        2.2.1 .胜任力的概念及特征
        2.2.2 .胜任力模型的分类及类型
        2.2.3 .胜任力模型常用技术和方法
第三章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现状调查分析
    3.1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培养现状
        3.1.1 背景
        3.1.2 现状
    3.2 X市审计项目组长培养存在的问题
    3.3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任用现状分析
        3.3.1 审计项目组长的选择任用方式
        3.3.2 审计项目组长选择任用中存在问题
第四章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分析
    4.1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思路
    4.2 胜任力指标的选取和确定
        4.2.1 审计项目组长岗位分析
        4.2.2 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要素的提炼
    4.3 行为事件访谈法完善审计项目组长任力要素
        4.3.1 编制行为事件访谈提纲
        4.3.2 行为事件访谈及其结果分析
第五章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实证分析
    5.1 X市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调查问卷设计
        5.1.1 调查问卷设计
        5.1.2 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5.2 样本背景分析
    5.3 因子分析
        5.3.1 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
        5.3.2 因子旋转
    5.4 现状分析
    5.5 因子得分
    5.6 职务差异分析
        5.6.1 一级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5.6.2 因子所属二级指标分析
    5.7 相关性分析
第六章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6.1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现状分析
    6.2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培养策略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结论的应用及建议
    7.3 本文的局限性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主要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节 核心概念剖析
        一、国家治理
        二、国家审计
        三、地方审计管理体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一、国家治理理论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搭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及评述
    第一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
        一、旧审计阶段:封建社会及民国时期
        二、红色审计阶段: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
        三、现代审计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四、新时代审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二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及时有效披露相关信息,提升了政府透明度
        二、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保障了国家治理稳定有序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审计质量
        四、丰富审计内容和审计形式,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
    第三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审计法制化趋向
        二、审计功能不断扩展
        三、审计民主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的困境及生成机理
    第一节 现实困境
        一、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
        二、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
        三、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
        四、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运行难以契合
    第二节 生成机理
        一、审计体制的制约
        二、政府职能转型滞后
        三、对审计的认识有待提高
        四、利益协调困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若干典型个案: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概述
        一、南京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二、广州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三、重庆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四、贵阳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第二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比较研究
        一、组织建设层面的比较
        二、权力配置层面的比较
        三、制度建设层面的比较
        四、机制修缮层面的比较
    第三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高扬党的旗帜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顺多重关系
        三、坚持全面改革,谋求深化发展
        四、坚持效益目标,提升审计质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置设计
    第一节 根本条件: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毫不动摇的思想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鲜明的主题设置: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
        三、有效的改革原则: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保障
    第二节 基础条件:国家审计体制确认
        一、审计组织模式优化
        二、审计领导体制模式调整
        三、国家审计体制确认的意义阐明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组织及其权力
    第一节 组织和权力优化的原则坚守
        一、独立性和联系性的把握
        二、一致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三、全面性和重点性的兼顾
    第二节 地方审计组织设置及关系优化
        一、组织设置之“加减法”应用
        二、发挥地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三、组织关系厘定
    第三节 审计权力优化与规范
        一、审计管理权限确认
        二、审计职能转型
        三、权力清单制度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制度与机制
    第一节 制度与机制建构的条件设立
        一、价值取向:公共性确立
        二、要素供给:可行性把握
        三、注意事项:衔接性处理
    第二节 审计制度建设
        一、良法:夯实改革创新的合法性
        二、制度:强化改革创新的规范性
        三、程序:提升改革创新的秩序性
    第三节 审计机制修缮
        一、内生机制
        二、外部机制
        三、联接机制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7)审计“八不准”的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审计“八不准”的内涵、演变与制度定性
二、审计“八不准”存在的局限性
    (一) 审计“八不准”规定与有关法规、党纪重复
    (二) 审计“八不准”规定具有封闭性和滞后性
    (三) 对违反审计“八不准”规定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 惩罚机制不够透明
三、对审计“八不准”规定的建议

(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二、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研究综述
        一、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二、审计中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相关研究
    第二节 国内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研究综述
        一、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相关研究
        二、审计中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相关研究
    第三节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家治理框架下国家审计的监督特征
        二、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相关研究
第三章 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历程
        一、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
        二、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实务
        三、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第二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一、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实证调查
        二、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第一节 优化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环境
        一、加强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想指导
        二、优化国家审计人员执法环境
        三、持续系统地提升国家审计能力
        四、重视在校学生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第二节 推动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
        一、固化特色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经验
        二、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三、建立健全职业管理体制机制
    第三节 完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
        一、优化职业培训内容
        二、创新职业培训方式方法
        三、完善培训考核机制
    第四节 加大审计质量检查控制力度
        一、严格复核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
        二、创新审计质量检查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9)中央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执行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三、实证研究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1.从审计组织来看
        2.从审计人员任免来看
        3.从审计经费来看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三)变量设计
    (四)模型设计
        1.分析事件
        2.对策
        3.构造局势
        4.确定决策目标
        5.给出各局势在不同决策目标p(p=1,2,3,4,5)下的效果样本值
        6.确认目标极性,计算不同目标的效果测度
        7.求局势Sj(j=1,2)的综合效果测度
    (五)研究分析
四、研究结论

(10)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需求方与供给方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政府审计质量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高质量政府审计需求的动因——代理成本视角
        2.1.2 审计需求方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路径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
        2.1.3 审计供给方提供高质量政府审计的动机分析——基于信号传递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审计需求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2.2 审计供给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2.3 审计环境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2.4 小结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审计质量的制度背景
    3.1 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演进历程
        3.1.1 政府审计机构的产生——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需求推动
        3.1.2 政府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3.1.3 政府审计质量的提升——“人、法、技”建设与“审计风暴”
    3.2 我国政府审计的层次、对象及审计质量的特点
        3.2.1 政府审计的层次
        3.2.2 政府审计的对象
        3.2.3 政府审计质量的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审计质量的界定与度量
    4.1 审计质量的界定
        4.1.1 实务界的观点
        4.1.2 理论界的观点
        4.1.3 审计质量界定的理论依据——程序观和结果观
    4.2 审计质量的度量
        4.2.1 程序审计质量指标
        4.2.2 结果审计质量指标
        4.2.3 对上述指标的评价
    4.3 政府审计质量的度量指标
        4.3.1 美国政府审计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经验及启示
        4.3.2 我国政府审计质量评价的现实依据——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
        4.3.3 我国政府审计质量指标的恰当性检验—一项实证分析
        4.3.4 本文采用的政府审计质量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府审计质量的案例分析
    5.1 案例 1一某油田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项目
        5.1.1 审计项目的背景和简介
        5.1.2 程序审计质量对结果审计质量的影响
    5.2 案例 2——深圳市审计局的政府采购绩效审计项目
        5.2.1 项目背景和简介
        5.2.2 公众的关注、人大及政府领导的重视与政府审计质量
        5.2.3 充分的审计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与政府审计质量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府审计的需求方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
    6.1 理论分析
        6.1.2 我国政府审计的需求方分析——基于公共受托责任和委托代理理论
        6.1.3 政府审计的需求方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
    6.2 假设的提出
        6.2.1 公众的审计需求与政府审计质量
        6.2.2 人大的审计需求与政府审计质量
        6.2.3 政府的审计需求与政府审计质量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3.2 代理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设定
    6.4 实证结果及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6.4.2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府审计的供给方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
    7.1 理论分析
    7.2 假设的提出
        7.2.1 审计独立性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
        7.2.2 专业胜任能力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
    7.3 研究设计
        7.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7.3.2 代理变量的选择和研究模型
    7.4 实证结果及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7.4.2 独立性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T检验
        7.4.3 专业胜任能力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
        7.4.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8.1 研究结论和启示
        8.1.1 主要研究结论
        8.1.2 政策启示
    8.2 论文的创新之处
    8.3 论文的局限性
    8.4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1
附录 2

四、执行“八不准” 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再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系统论和过程理论的结构功能分析[J]. 王永海. 财会月刊, 2021(20)
  • [2]秦皇岛市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李疆宇. 燕山大学, 2020(06)
  • [3]新时代国家审计权政治性和独立性的辩证关系[J]. 王晓红,朱殿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0(06)
  •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风险评价研究[D]. 季必妹. 安徽大学, 2020(02)
  • [5]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培养策略研究[D]. 王海英. 云南大学, 2020(08)
  • [6]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马薇. 苏州大学, 2019(07)
  • [7]审计“八不准”的制度分析[J]. 陈希晖. 会计之友, 2018(15)
  • [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 邵世芳. 南京工业大学, 2016(05)
  • [9]中央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执行效率研究[J]. 靳思昌. 会计之友, 2015(23)
  • [10]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需求方与供给方视角的分析[D]. 王芳. 复旦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落实“八不准”,维护审计独立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