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公示大纲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公示大纲

一、《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宣传提纲(论文文献综述)

余皓洁[1](2020)在《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及其历史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赵兴银[2](201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文中提出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政治地位、中心任务和面对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党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带来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领导和推动了全国范围的社会变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抓住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努力探索执政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七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全面执政经验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建设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的条件下,党始终能把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作为战胜一切困难、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先决条件,并为此作出了持续的、不间断的努力。在初建政权的特殊时代背景中,中国共产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不走样,明确了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的历史方位,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工作任务的转型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并在艰难的转型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推动新中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本文立足1949年至1956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探究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实践,并结合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巩固政权、化解危险、领导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境界,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共分七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内容,分别为: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依据,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目前研究现状分析,包括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价;三、相关概念界定,主要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间界定、“群众”内涵的界定、“群众工作”“群众运动”、“党群关系”等概念的界定;四、主要研究方法;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等。正文部分分六章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如下:第一章论述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人民群众”的论述,确立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二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明确了执政党建设与群众工作之间的关系,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奠定了群众工作的社会理论基础。第二章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进行了考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依靠各阶级、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政党,其群众工作的好与坏、成与败,直接影响并决定了这个政党的生命力的存续与发展。本章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的历史考察,对各个历史时期党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有效做法的系统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之间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进一步为当前如何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思路借鉴和方法指导。这一章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积极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力推进;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面收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第三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背景。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其内在的逻辑思维和工作方式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各个阶层社会心理发生的变化。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立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客观的条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进程实现了有机融合。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这个群体在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中形成了较为稳定和牢固的社会心理。这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即使在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后,群众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认可度仍然会用传统的视角来看待新事物、新现象。因此,本章首先对不同社会群体,包括工农群众、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党围绕不同社会群体社会心理的变化,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对群众工作政策进行了调整,实现了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上的转变。第四章重点回顾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实践进程。群众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群众工作是在相对比较特殊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的。处理好执政党与各阶级阶层的关系,反映到群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上来,就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在党的政策层面进行调整。本章通过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在运行机制、内在监督机制、内在长效机制三个方面对党的群众工作实践机制建设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围绕机制的建设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意蕴。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为党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本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研究,认为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为执政条件下完成党的工作任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动力保障、建设思路、实践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经验,明确了目标和要求。第六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关键要为当前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本章前三部分分别从群众工作应探索其规律性,把握特点,研究方法,做到因时因势而异;群众工作的实践应在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中体现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应成为党的群众工作始终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第四部分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当代启示,通过对党的群众工作的时代背景、具体举措、历史价值和实践经验的分析,指出对当前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启示。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研究成果,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思路及方向。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3](2014)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安监总政法[2014]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根据该决定进行修改并重新公布。为广泛深入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传贯彻活动,为法律施行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执法环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4](2014)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通知》文中认为安监总政法[2014]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根据该决定进行修改并重新公布。为广泛深入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传贯彻活动,为法律施行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执法环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增强学习宣传新《安全生产法》的自觉性和责

贺小军[5](2014)在《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安全生产已成为我国的一项最基本的国策,尤其对煤炭行业的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更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每个企业都在不断探究的课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正是基于国内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通过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安全科学领域内文化层面上总结提炼,提出的一项能够有效快捷长久生存的安全生产保障的对策,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维,是一个企业能达到本质安全的强有力的手段本文认为,一个成功企业仅靠硬性的安全制度去约束员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塑造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安全理念,打造好企业安全执行力,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为企业持久健康安全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依据安全文化相关理论,结合榆林神华能源公司目前的企业发展和安全管理现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和诊断了当前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安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等四个层面进行了全面设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期望通过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的逐步推广与实施,使该公司能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安全文化,为该公司顺利实现打造国内一流能源企业的目标夯实安全基础本文提出的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方案针对性与操作性较强,易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与应用,对榆林神华能源公司以及下属的各个基层单位的安全文化传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其他煤炭领域能源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田涛[6](2013)在《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研究及效率评价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论文在对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内涵及框架体系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安全经济学分析指出安全投入、安全水平与安全效益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和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发展的四个阶段,提出影响煤矿安全投入机制发展的四个因素。运用博弈论构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煤矿企业和工人的三组博弈模型,分析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主体因素间的内在机理。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基于单任务和多任务的政府与煤矿企业委托代理模型,构建政府和煤矿企业间的激励相容机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和Tobit模型,建立煤矿安全投入效率评价模型,以省级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煤矿安全状况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揭示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构成因素对安全投入效率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政策建议。

崔颖[7](2011)在《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领域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多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高度关注。如何加强工伤预防、切实有效地维护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权益以及为工伤职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但是事故仍然多发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怎样能够更加有效地防范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值得深入研究。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工伤保险制度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其工伤预防功能在减少事故方面发挥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伤保险因工伤而起、为工伤而立,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为了保障工伤职工及其家属权益和分散企业的风险;随着工伤保险的发展,工伤保险由被动的工伤赔付转向积极地采取措施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从而从根本上保护员工安全健康权益,进而降低工伤赔付。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伤保险立法中都把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德国工伤保险制度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预防优先”在从根本上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改善企业安全卫生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伤保险预防功能的充分发挥能够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率,从而减少工伤赔偿和康复压力,也就相应地减少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有利于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工伤预防项目的建设,使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进入良好的循环状态。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目前,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变化和探索实践,各项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工伤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伤保险制度。但是,在具体实际实施层面,目前我国工伤保险仍然还是以工伤补偿为主,主要还是通过对工伤人员的经济补偿来保障他们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预防优先的理念还没有有效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尽管自《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业界关于工伤保险开展事故预防的要求和愿望越来越大,但我国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的结合仍然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工伤保险在发挥事故预防作用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在一些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探索和发展完善的地方。在我国要真正做到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的紧密结合,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如何发挥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作用,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当前函待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使用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及其预防机制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历程,辨证分析了安全生产与工伤保险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工伤预防发展状况以及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提出了工伤保险在我国工伤预防领域的作用发展趋势;客观分析了我国工伤保险开展工伤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德国、美国等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得出对于我国工伤保险在开展事故预防上的启示;最后结合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时期,提出了完善我国工伤保险预防机制的对策和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叙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工伤保险制度预防功能的产生及必要性分析”部分简要介绍了与工伤保险相关的概念,分析了工伤保险事故预防功能产生的历史原因,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必然性,认为工伤保险制度的预防功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由保险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伤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而拓展出来的,并认为工伤保险开展工伤预防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安全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需要。接着阐述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及其预防机制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创立,到目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伤保险体制,己经历经六十多年的发展变化,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工伤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阶段(1949一1957)、工伤保险由社会保险转变为企业保险(1958一1977)、经济转轨过程中工伤保险制度的积极探索(1978一1995)、社会化工伤保险制度的确立(1996一2003)、社会化工伤保险制度的定型(2004一2010)、社会化工伤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011-今)。第三章“我国工伤保险预防功能的发展分析”部分介绍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目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辨证分析了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的本质关系,认为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是密不可分的:工伤保险制度越完善,工伤保险基本功能发挥的越充分,处于核心地位的事故预防功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也就越明显;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能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进而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工伤基金的赔付开支,有利于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工伤预防项目的实施和建设上,实现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良性循环发展状态。并在结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工伤保险制度对于我国工伤预防领域的作用趋势作出了判断,认为当前我国工伤保险预防功能的发展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预防功能必须尽快得到加强;随着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其预防功能将会得到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将与我国安全监管监察体系一起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伤预防制度体系,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伤事故,从源头上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作出重大贡献。第四章“我国工伤保险开展工伤预防的现状及问题”部分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在开展工伤预防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工作,客观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关工伤预防的配套法规不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还没有形成、监管部门之间配合不密切,信息沟通渠道未建立、工伤保险基金支出不合理等。第五章“主要发达国家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及经验借鉴”部分介绍了几个典型发达国家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并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一是要通过立法明确工伤保险对事故预防的干预;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工伤预防管理体系;三是要建立工伤保险部门的专业机构直接参与工伤预防的实施;四是完善的费率调整机制;五是要培育浓厚的安全文化,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第六章“完善工伤保险工伤预防机制的主要对策”部分主要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实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七章“结论”部分对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内容及获得的观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1)工伤保险的预防功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伤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工伤保险功能的不断拓展而衍生出来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历史表明,当一前我国工伤保险在工伤预防领域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刁‘刚刚起步。(2)我国安全监管监察体系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及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表明工伤保险预防功能的发展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工伤保险发挥其特有的工伤预防功能,来进一步促进和激励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3)随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其预防功能将会得到充分地发挥和体现,真正成为工伤预防名副其实的三大支柱之一,最终将与我国安全监管监察体系一起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伤预防制度体系,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伤事故,从源头上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作出重大贡献。(4)针对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在事故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工伤保险事故预防功能的发挥,需要做好儿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紧研究出台有关工伤预防的规范性文件和实施细则,为工伤预防功能的加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要从增加工伤风险分类档次,完善行业风险分类表及工伤基准费率,提高高危行业费率标准,增设浮动费率档次,拉开工伤费率差距,加强费率跟踪管理等方面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三是要建立工伤预防基金,保障工伤预防投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要建立工伤预防组织机构和队伍,积极开展工伤预防服务;五是要明确预防基金的支出渠道,合理使用工伤预防费用,真正在“服务企业,促进安全”上见到实效。六是工伤预防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同推进工伤预防工作。

万键[8](2009)在《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煤矿在贵州省煤炭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众多,出现的问题也纷繁复杂。为了解决近年来小煤矿发展中存在的关井压产困难的问题,全省按照国家“疏堵结合”的原则,对小煤矿采取了以整合措施为主的管理策略,以期能提升全省煤炭产业结构水平,但小煤矿整合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并不顺利,面临的困难很大。本文以剖析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的现状为研究起点,着力分析了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出现困境的原因,利用利益分析法对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关系、“官煤结合”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利益因素是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出现困境的内在驱动力。在关注利益因素的同时,又分别对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出现困境中的政策质量、政策执行者、政策目标群体、制度、环境等要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的完善对策,即要以提高政策水平、平衡各方利益、调节煤炭供求关系为基本出发点,规范政策执行者行为、打击“官煤结合”,推动政策目群体对政策的配合,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建设和改善政策执行环境,多角度入手,全面系统地改进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现状。

张祥[9](2009)在《山东德州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当前,推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在影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质量和进度的因素当中,不仅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自身存在种种问题,还有安全标准化评审和考核机构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德州市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实际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及参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审核工作等,确定了影响推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因素。在确定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后,建立可达矩阵,再引用系统工程的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把可达矩阵转化为直观的、具有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以形成影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因素的系统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得出影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推进质量和进度的较基本因素是“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的要求”,“政府推进安全标准化的强制性不够”,“全社会对安全标准化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的认识不到位”。最后本文提出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强调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的强制性以及加大宣传、提升社会对安全标准化价值的认同。

刘成明[10](2008)在《天府矿业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煤炭工业已进入了多元化、多角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而我国煤炭工业是产品单一、竞争力弱和国际化程度低。天府矿业集团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下,选择何种战略模式将直接决定其可持续发展,要想在如此复杂多变、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制定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重新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依据战略发展的基本理论,对天府矿业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公司外部环境而言,国家总体政策推动煤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重庆市原煤需求不断增长,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建设为公司发展带来商机;但同时也面临老矿资源开采殆尽、新井建设投入巨大、工期长,生产安全建设造成资金匮乏,国家对高硫煤开采限制增大企业投入和运行成本,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等严重威胁;就公司内部环境来说,公司在资源、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产业链、员工愿望、资金投入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煤炭品质差、开采条件复杂、煤炭资源有限、机械化水平低、辅业剥离改制任务重等问题仍困扰公司发展。据此,提出了公司发展战略,即:坚持安全第一、成本领先的生产经营方针,走内涵式扩张、外延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煤为本,加快非煤发展,保持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提出了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对公司基础管理进行强化、主业实施高效扩能、辅业实现有进有退、吸引人才、努力培育先进企业文化等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本文力图通过对天府矿业有限公司的战略研究,为我国更多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并通过后期的实施与发展进行验证,使此次研究得以延续的同时,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宣传提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宣传提纲(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第二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借鉴
    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积极发展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力推进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面发展
    五、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背景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党的群众工作与群众复杂多变的社会心理
    三、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第四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推进
    一、以任务为导向明确群众工作的新使命
    二、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机制
    三、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
    四、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创新
第五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意蕴
    一、群众工作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发挥了保障作用
    二、群众工作为执政条件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思路
    三、群众工作为践行党的宗旨意识拓宽了实践路径
    四、群众工作为执政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积累了经验
    五、群众工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新任务
第六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
    一、群众工作应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做到因时因势而异
    二、群众工作应在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中体现时代性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工作始终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
    四、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厘清的几个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2 安全文化相关理论综述
    2.1 安全文化概念及安全文化构成
        2.1.1 安全文化概念
        2.1.2 安全文化构成
        2.1.3 企业文化与安全文化的关系
    2.2 安全文化诊断概念及方法
        2.2.1 安全文化诊断概念
        2.2.2 安全文化诊断方法
3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现状诊断
    3.1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简介
    3.2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诊断
    3.3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诊断结果
4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方案
    4.1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4.1.1 建设指导思想
        4.1.2 建设原则
        4.1.3 建设目标
    4.2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4.2.1 安全观念文化层
        4.2.2 安全制度文化层
        4.2.3 安全行为文化层
        4.2.4 安全物质文化层
    4.3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步骤和工作计划
        4.3.1 建设步骤
        4.3.2 建设工作计划
5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措施
    5.1 率先垂范领导支持,保障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5.2 健全组织落实责任,保障安全文化建设有序推进
    5.3 完善方案建立体系,保障建设先进科学的企业安全文化
    5.4 强化教育全员参与,保障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5.5 发挥特长选拔人才,保障安全文化建设扎实推进
    5.6 加大投入财务支持,保障安全文化建设持久发展
6 结论
    6.1 主要工作及研究结果
        6.1.1 主要研究工作
        6.1.2 研究结果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研究及效率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评价
        1.2.2 安全投入规制及制度建设
        1.2.3 安全投入与事故关系
        1.2.4 安全投入效率的研究
        1.2.5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基本结构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基本结构
        1.5.2 技术路线
2 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理论体系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 安全投入指标体系构建
    2.3 安全投入机制理论简介
        2.3.1 安全投入和安全水平、安全效益的关联性
        2.3.2 安全投入总量优化模型
        2.3.3 博弈论
        2.3.4 委托—代理理论
        2.3.5 安全投入定量分配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历史沿革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3.1.1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总体分析
        3.1.2 我国不同类型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
        3.1.3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地域性分析
        3.1.4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类型分析
    3.2 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历史沿革
        3.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安全投入机制(1949—1978 年)
        3.2.2 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下的安全投入机制(1979—1992 年)
        3.2.3 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安全投入机制(1993—2003 年)
        3.2.4 市场体制下完善时期的安全投入机制(2004 年至今)
        3.2.5 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总体评价
    3.3 影响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因素分析
        3.3.1 煤炭产业集中度
        3.3.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委托代理关系
        3.3.3 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3.4 煤矿安全监督体制的完善程度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4.1 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博弈分析
        4.1.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煤矿安全投入博弈
        4.1.2 地方政府与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博弈
        4.1.3 煤矿企业与工人的安全投入博弈
        4.1.4 结论和建议
    4.2 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4.2.1 单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4.2.2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 DEA-Tobit 的煤矿安全投入效率模型及实证研究
    5.1 基于 DEA-Tobit 的煤矿安全投入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5.1.1 DEA 理论简述
        5.1.2 基于 CCR 的煤矿安全投入效率模型
        5.1.3 基于 BCC 的煤矿安全投入效率模型
        5.1.4 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的 DEA 模型
        5.1.5 DEA 模型的经验法则
        5.1.6 煤矿安全投入效率的 Tobit 模型
    5.2 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效率的实证研究
        5.2.1 基于省级层面的煤矿安全投入效率研究
        5.2.2 基于企业层面的煤矿安全投入效率研究
        5.2.3 徐州夹河矿安全投入效率实例分析
    5.3 发展和完善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的政策建议
        5.3.1 政府层面
        5.3.2 产业层面
        5.3.3 煤矿企业层面
        5.3.4 社会层面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本文的不足与今后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7)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领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工伤保险制度预防功能的产生及必要性分析
    2.1 工伤保险的相关概念
    2.2 工伤保险事故预防功能的产生
    2.3 工伤保险预防功能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4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预防功能的体现
第三章 我国工伤保险预防功能的发展分析
    3.1 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3.1.1 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
        3.1.2 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3.2 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3.3 工伤保险预防功能的发展分析
第四章 我国工伤保险开展工伤预防的现状及问题
    4.1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4.2 我国的工伤保险现状
    4.3 我国工伤保险开展工伤预防现状
    4.4 我国工伤保险开展工伤预防存在的问题
        4.4.1 有关工伤预防的配套法规不完善
        4.4.2 科学合理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还没有形成
        4.4.3 监管部门之间配合不密切
        4.4.4 工伤保险基金支出不合理
第五章 主要发达国家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及经验借鉴
    5.1 德国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
    5.2 美国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
    5.3 法国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
    5.4 日本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
    5.5 发达国家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的启示
第六章 完善工伤保险工伤预防机制的主要对策
    6.1 完善工伤保险的法规体系
    6.2 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率调整机制
        6.2.1 增加工伤风险分类档次
        6.2.2 完善工伤基准费率
        6.2.3 拉开工伤费率差距
        6.2.4 建立科学的费率调整机制
    6.3 建立工伤预防基金以保障工伤预防投入
    6.4 建立完善的工伤预防组织体系
    6.5 合理使用工伤预防费用
        6.5.1 加强工伤预防宣传和对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的培训
        6.5.2 鼓励和带动用人单位加大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方面的投入
        6.5.3 加强对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科学研究和监管检查的资助
        6.5.4 开展工伤事故原因及趋势研究为制定合理的费率机制奠定基础
    6.6 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工作协调机制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8)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学者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1.2.3 国内对小煤矿整合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框架
    1.4 主要概念界定
        1.4.1 政策执行的含义及地位
        1.4.2 小煤矿的界定及煤矿整合的含义
    1.5 相关理论对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的诠释
        1.5.1 集体行动理论的诠释
        1.5.2 委托—代理理论的诠释
2 贵州省小煤矿整合历史的演进
    2.1 小煤矿的发展历程
        2.1.1 我国小煤矿的发展历程
        2.1.2 贵州省小煤矿的发展历程
    2.2 小煤矿整合政策的由来
        2.2.1 我国小煤矿整合的由来
        2.2.2 贵州省小煤矿整合的由来
3 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中面临的困境
    3.1 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困境
        3.1.1 整合规模一刀切,整合工作难度大
        3.1.2 整合煤矿审批程序复杂、合法生产条件高
        3.1.3 缺乏可操作性的煤矿退出补偿政策
    3.2 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中的政府部门困境、煤矿业主困境
        3.2.1 政府部门在小煤矿关闭中执行不力
        3.2.2 小煤矿整合期间,政府部门监管难度大
        3.2.3 整合煤矿主之间争端不断,难以达成整合协议
    3.3 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中的社会综合困境
        3.3.1 整合执行中的煤炭供求问题
        3.3.2 整合执行中地区政府与企业利益相互钳制的问题
        3.3.3 整合执行中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问题
4 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分析
    4.1 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困境的利益因素分析
        4.1.1 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4.1.2 “官煤结合”现象分析
    4.2 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困境的要素分析
        4.2.1 政策质量分析
        4.2.2 政策执行者分析
        4.2.3 政策执行目标群体分析
        4.2.4 政策执行制度分析
        4.2.5 政策执行环境分析
5 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的完善对策
    5.1 提高政策质量,平衡各方利益,重视煤炭供求关系
        5.1.1 注重政策质量,推进政策决策的科学化
        5.1.2 制定配套的政策方案,发挥群体政策的合效应
        5.1.3 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利益的平衡
        5.1.4 调节煤炭供求关系,维护市场秩序
    5.2 规范政策执行者的行为
        5.2.1 深化政策执行者的政策认同度
        5.2.2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5.2.3 改进政策执行方法
        5.2.4 打击“官煤结合”
    5.3 推动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配合
        5.3.1 重视政策宣传,畅通信息渠道
        5.3.2 关注整合小煤矿主的合法利益
        5.3.3 加大非法煤矿的处罚力度
    5.4 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建设
        5.4.1 完善政策执行的权力配置制度
        5.4.2 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监察制度
        5.4.3 加强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5.4.4 遏制社会关系人情网的不利影响
    5.5 改善政策执行的环境
        5.5.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5.2 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
        5.5.3 提高政府公信力,保障政策顺利执行
6 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9)山东德州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6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概述
    2.1 标准化概念
        2.1.1 标准化发展
        2.1.2 标准化定义
        2.1.3 标准化层次与标准化系统
        2.1.4 标准化过程遵循的原则
    2.2 安全标准化基础
        2.2.1 安全标准及其分类
        2.2.2 安全标准化与安全管理
        2.2.3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3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
        2.3.1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历史
        2.3.2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3 企业安全标准化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1.2 调查方法
    3.2 调查结果
        3.2.1 企业基本信息
        3.2.2 企业安全标准化信息
        3.2.3 企业安全标准化存在问题
    3.3 结果分析
4 影响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因素的系统模型
    4.1 结构模型概述
        4.1.1 模型
        4.1.2 结构模型
    4.2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概述
    4.3 创建研究问题的解释结构模型
        4.3.1 确定关键问题及导致因素
        4.3.2 列举各导致因素的相关性
        4.3.3 建立可达矩阵
        4.3.4 进行区域划分和级间划分
        4.3.5 建立结构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
        4.3.6 解释结构模型分析结果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5.1.2 强调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的强制性
        5.1.3 加大宣传,提升社会认同度
    5.2 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术语和定义
附录 B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10)天府矿业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企业概况及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2 企业战略理论和分析方法
    2.1 战略理论概述
        2.1.1 企业总体战略
        2.1.2 增长型战略
        2.1.3 职能发展战略
    2.2 战略分析方法
        2.2.1 竞争态势分析:五种力量模型
        2.2.2 战略配比:SWOT 分析
        2.2.3 价值链分析
3 天府矿业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
        3.1.1 政治经济环境
        3.1.2 行业法律环境
        3.1.3 行业政策环境
        3.1.4 社会环境分析
    3.2 重庆市煤矿行业分析
        3.2.1 重庆市煤炭行业的基本情况
        3.2.2 重庆市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
    3.3 五种力量模型分析
        3.3.1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3.3.2 潜在竞争者的竞争
        3.3.3 购买者议价能力
        3.3.4 供应商议价能力
        3.3.5 替代产品的开发
4 天府矿业公司的内部因素分析
    4.1 天府矿业公司概况
    4.2 企业核心资源分析
    4.3 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4.3.1 组织形式分析
        4.3.2 人力资源分析
        4.3.3 生产任务分析
    4.4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4.5 企业价值链分析
5 天府矿业公司发展战略体系的制定
    5.1 SWOT 分析
        5.1.1 SWOT 综合分析
        5.1.2 构建分战略
        5.1.3 构建总战略
        5.1.4 战略选择
    5.2 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及目标的设定
        5.2.1 战略方向
        5.2.2 发展思路
        5.2.3 战略目标
    5.3 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5.3.1 实现主辅业协同发展
        5.3.2 实现可持续发展
    5.4 企业职能发展战略
        5.4.1 成本领先战略
        5.4.2 市场拓展战略
        5.4.3 安全保障战略
        5.4.4 人力资源战略
        5.4.5 小结
6 天府矿业公司的战略实施
    6.1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6.2 组织结构的调整
    6.3 强化公司的基础管理
    6.4 主业实现高效扩能
    6.5 辅业实现有进有退
    6.6 提高吸引人才的能力
    6.7 努力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宣传提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及其历史经验研究[D]. 余皓洁. 湘潭大学, 2020
  •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D]. 赵兴银. 扬州大学, 2019(06)
  •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通知[J].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 2014(10)
  •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通知[J].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劳动保护, 2014(10)
  • [5]榆林神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贺小军.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3)
  • [6]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研究及效率评价分析[D]. 田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10)
  • [7]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领域作用研究[D]. 崔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04)
  • [8]贵州省小煤矿整合政策执行研究[D]. 万键. 贵州大学, 2009(S1)
  • [9]山东德州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分析与研究[D]. 张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07)
  • [10]天府矿业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 刘成明. 重庆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公示大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