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脂肪酶不对称立体选择性的研究进展

提高脂肪酶不对称立体选择性的研究进展

一、脂肪酶不对称立体选择性能改善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欧剑[1](2021)在《Lipase@MOFs制备及动力学拆分对映体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酶动力学拆分法具有立体选择性高、拆分效率高、可大规模生产等优越性,使其成为拆分外消旋体的理想选择。然而,酶动力学拆分法中游离酶存在一些缺陷,如:酶与产物难以分离、难以实现回收利用、酶的活性不高等。针对以上问题,同时提高酶的稳定性、拓展操作范围,本论文以MOFs为固定化载体,通过物理吸附法和共价键法合成固定化酶,并进行系列表征,应用于对映体的动力学拆分。以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PCL)为生物催化剂,利用物理吸附法将PCL酶固定在水稳定性强的载体材料ZIF-8中,考察了固定化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PCL@ZIF-8相对酶活和酶负载量的影响,研究比较了PCL@ZIF-8催化酯水解拆分(R,S)-2-苯基丙酸对映体和酯交换拆分(R,S)-1-苯乙醇对映体的性能。结果表明,游离PCL主要固定在ZIF-8孔道内部,少部分在外表面,酶负载量为200.5 mg PCL/g ZIF-8。酯水解拆分反应前2 h,PCL@ZIF-8的反应速率是游离PFL的3倍,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也远比游离PCL短。此外,PCL@ZIF-8在酯水解(初始活性30.57%,4次循环)和酯交换(初始活性的64.38%,6次循环)反应体系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筛选出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fluorescens lipase,PFL)为生物催化剂,以NH2-MIL-88B/Fe3O4磁性MOFs为最佳载体,通过共价键法合成固定化酶PFL@NH2-MIL-88B/Fe3O4。考察了固定化过程中p H、温度、脂肪酶用量和时间对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和酶负载量的影响,30 mg游离PFL与60 mg NH2-MIL-88B/Fe3O4,在p H为7.5,温度为15℃,反应24 h,酶负载量为241.79mg PFL/g NH2-MIL-88B/Fe3O4。结果表明,游离PFL固定在NH2-MIL-88B/Fe3O4外表面。以PFL@NH2-MIL-88B/Fe3O4为生物催化剂,在酯交换拆分(R,S)-3-苯基乳酸对映体反应中,研究了温度、固定化酶用量、反应时间对转化率(c)和产物对映体过剩量(eep)的影响,PFL@NH2-MIL-88B/Fe3O4用量为50 mg,50℃,反应20 h,c为38.15%,eep为96.94%。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重复使用6次后,仍然保持其初始活性的46.75%。筛选出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为生物催化剂,NH2-Ni-MOF为最佳载体,并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NH2-Ni-MOF进行修饰以提高载体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共价键法合成固定化酶PFL@NH2-Ni-MOF。通过优化固定化过程中p H、温度、脂肪酶用量和时间,酶负载量为116.78 mg PFL/g NH2-Ni-MOF。将PFL@NH2-Ni-MOF应用于酯交换拆分(R,S)-扁桃酸对映体,研究了温度、固定化酶用量、反应时间对c和eep的影响。结果表明,PFL@NH2-Ni-MOF用量为50 mg,反应温度为55℃,反应5 h后,c可高达49.18%,eep为97.90%,相同条件下,游离PFL催化该反应c为26.81%,eep为98.51%。此外,PFL@NH2-Ni-MOF展现了优异的重复使用性能,经过10次循环使用,仍保持其初始活性的50.18%。

韩育[2](2021)在《理性调控脂肪酶催化不对称有机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因具有高对映选择性、高催化活性、反应条件温和与后处理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手性医药和手性农药等手性中间体合成的领域。通常情况下,酶催化反应的底物不属于天然底物的范畴,因而反应的结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这时可以通过介质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底物工程策略对酶催化不对称有机合成反应进行合理的调控,来获得期望的反应结果。(S)-N-(2-乙基-6-甲基苯基)丙氨酸((S)-NEMPA)是许多手性农药的关键前体化合物,针对这一重要的中间体,我们采用脂肪酶CalB催化(R,S)-N-(2-乙基-6-甲基苯基)丙氨酸甲酯((R,S)-NEMPA-ME)立体选择性水解反应来获得(S)-NEMPA。为了解决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脂肪酶CalB催化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本论文采用介质工程、添加剂策略、基于添加剂调控的酶修饰策略和蛋白质工程等技术对脂肪酶CalB催化该反应进行调控,来提高脂肪酶CalB的催化性能。本论文首先采用商品化的脂肪酶CalB(固定化形式,Novozym 435)催化(R,S)-NEMPA-ME的立体选择性水解反应。Novozym 435有着较快的反应速度,但对映选择性较低,因此我们采用介质工程策略对反应体系进行调控。在35%(v/v)四氢呋喃共溶剂的条件下,继续引入了包括酰胺和氨基酸化合物在内的胺类添加剂。当添加0.3 mol/L的甲酰胺时,可以最高将Novozym 435催化的对映选择性比率(E值)提高至6.1倍,产物对映体过量值达到96.6%。当添加0.1 mol/L的组氨酸或赖氨酸时,E值分别提高至4.4和3.6倍,产物对映体过量值分别达到94.6%和93.8%。采用调控反应介质和引入胺类添加剂的方法,成功提高了Novozym 435的对映选择性,通过介质工程策略实现了对脂肪酶催化不对称有机反应的合理调控。在前面的研究中发现氨基酸和酰胺分子可以显着提高酶的对映选择性,接下来我们基于添加剂策略修饰酶来进一步提高酶的催化性能。本课题组在CalB的两端融合上了组氨酸和赖氨酸标签,构建出了重组脂肪酶n His-CalB-n Lys(rCalBs)。在获得可溶形式的rCalBs的同时,也得到了包涵体形式的目的蛋白(rCalBs-IBs)。通过反应验证了可溶的rCalBs和rCalBs-IBs都可以实现催化(R,S)-NEMPA-ME的水解反应,同时对映选择性结果均要好于商品化的Novozym 435。通过该方法不仅实现了脂肪酶CalB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表达,同时也获得了具有催化活性的包涵体,并维持住了较高的对映选择性,这对重组脂肪酶CalB的构建与改造提供了一种参考。我们继续探究具有催化功能,以沉淀形式存在的重组脂肪酶包涵体是否可以作为类似于固定化的酶来使用,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应用到模型反应中后,发现稳定性较差,因此我们使用氧化葡聚糖溶液和磁性纳米粒子Fe3O4对6His-CalB-5Lys-IBs(rCalB-IBs)进行了修饰,制备出了交联修饰脂肪酶rCalB-cl IBs和磁性交联修饰脂肪酶rCalB-mcl IBs。最佳的交联条件是:rCalB-IBs的浓度为50 mg/m L,Fe3O4的浓度为50 mg/m L,氧化葡聚糖溶液的添加量为10%(v/v),Triton X-100的添加量为0.25μmol/L,交联的时长为3 h。最终rCalB-mcl IBs的交联效率达到98.0%,活力回收为113.9%。经过10次重复使用后,rCalB-mcl IBs的活力回收为85.4%,催化获得的产物对映体过量值为84.7%。此外,还将rCalB-mcl IBs拓展应用到C-C加成的MBH反应中。在放大反应中,使用rCalB-mcl IBs催化得到MBH和Aldol产物的产率分别为17.8%和13.9%。经过交联修饰后得到的rCalB-mcl IBs,在维持较高对映选择性结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在反应中的稳定性,证实了rCalB-mcl IBs的催化性能及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重组脂肪酶的对映选择性,蛋白质工程策略是最直接的首选方式。我们以获得的可溶形式的6His-CalB-10Lys(rCalB)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理性改造。获得的三个阳性突变体V161L、I196V和L285V的E值分别提高至原酶的2.1、2.3和2.6倍。经过迭代突变后,二代突变体V161L/I196V和三代突变体V161L/I196V/L285V继续将E值提高至原酶的2.3和2.7倍。在最佳突变体V161L/I196V/L285V的催化下,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由原酶75.8%提高至90.4%,这表明我们所采用的理性设计提高rCalB的实验方案是有效的。总之,本论文通过介质工程和添加剂策略成功提高了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拆分(R,S)-NEMPA的对映选择性。依据添加剂策略的思想,本课题组构建了一系列融合多胺标签的重组脂肪酶n His-CalB-n Lys(rCalBs),不仅获得了可溶形式的rCalBs,也获得了不可溶形式的rCalBs-IBs,均具有较高的对映选择性。通过交联的修饰,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并且将获得的rCalB-mcl IBs拓展应用到了C-C加成的MBH反应中。采用蛋白质工程的理性设计手段,成功地提高了可溶性重组rCalB的对映选择性,实现了对脂肪酶催化不对称有机反应的合理调控。

王晓旭[3](2021)在《钯基金属结合生物酶催化剂的设计及用于动态动力学拆分±-α-苯乙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手性物质的研究对于科学的研究以及人类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常用动态动力学(DKR)方法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从而达到一个理论上100%的收率。近年来,将金属催化和酶催化结合起来,协同作用,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目前大多数反应都是以贵金属来进行消旋作用,贵金属在地球上的储量比较稀少,开采冶炼较为困难,因此,继续探究生物酶的固定化技术和用非贵金属来代替贵金属钯有很好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以动态动力学拆分手性胺(±-α-苯乙胺)为探针反应,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如何制备更加稳定有效的酶拆分催化剂和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消旋催化剂,以及它们在DKR反应中的应用。(1)尽管有各种方法可以使酶固定化,但酶在与载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或在体系反应中,蛋白质层仍会受到一定的破坏。本研究中,我们使用高聚合物成功合成将酶包裹起来的纳米水凝胶,并在形成纳米胶过程中通过赖氨酸进行氨基修饰,最后用后负载的方法将还原好的Pd纳米颗粒负载在纳米凝胶表面。既保证了生物酶所处环境的适宜,又确保金属纳米颗粒的完全还原。DKR反应12 h后达到优秀的转化率和光学选择性,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级联金属-酶催化剂,将消旋催化剂和拆分催化剂结合在一起,一锅达到动态动力学拆分。(2)在本文引进了合金的概念,对Pd-Ni/NH2-MIL-101结合生物酶动态动力学拆分胺进行了研究。通过共还原法得到Pd-Ni合金纳米颗粒,然后通过浸渍法将合金负载到载体表面,得到Pd-Ni/NH2-MIL-101金属催化剂,结合商业Novozyme 435酶通过外加氢源进行±-α-苯乙胺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实验。反应4 h后得到了光学纯产物R-酰胺的得率和ee值均超过96%。研究中发现金属Ni对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采用在MOF表面包裹一层SiO2,从而使金属镍与生物酶达到有效阻隔,而Yolk-Shell空壳结构也能使底物与金属活性位点得到较好的接触。最后在循环利用6次以上,依然有一个较好的得率,提高了催化剂的适用性,为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及应用于工业化提供了一种参考。

余淑娜[4](2020)在《酶促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S)-2-氨基-3-(氯苯)丙酸及(S)-吲哚啉-2-甲酸合成工艺优化》文中提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培哚普利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近3年来,每年的全球销售额均高达5至6亿美元。(S)-吲哚啉-2-甲酸是大规模合成培哚普利的重要中间体,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绿色的(S)-吲哚啉-2-甲酸的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条全新的工艺路线合成(S)-吲哚啉-2-甲酸。首先,以廉价易得的2-氯苄氯和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物料,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2-乙酰氨基-2-(2-氯苄基)丙二酸二乙酯(化合物3);然后,化合物3在DMAP催化下与丙酸酐反应生成2-氨基-3-(2-氯苯基)丙酸盐酸盐(化合物4);接着,化合物4与丙酰氯发生酯化,得到2-氨基-3-(2-氯苯基)丙酸乙酯盐酸盐(化合物5b);化合物5b在生物酶HEC-8催化下,水解得到单一构型的(S)-2-氨基-3-(2-氯苯基)丙酸(化合物6);最后,化合物6在氯化亚铜催化下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S)-吲哚啉-2-甲酸(化合物7)。其中,化合物6和化合物7的合成是整个合成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因此,本文对这两个步骤的工艺进行优化。(1)我们采用酶促动态动力学拆分法合成关键中间体(S)-2-氨基-3-(2-氯苯基)丙酸(化合物6),通过对工艺条件的筛选,得到了最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如下:底物浓度为100 g/L、生物酶为HEC-8、HEC-8浓度为2 wt%、缓冲液浓度为0.2 mol/L、p H调节剂为10%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体系p H为7.5、反应温度为45℃±5℃、消旋试剂为5-硝基水杨醛、5-硝基水杨醛的用量0.03 eq。该关键步骤的收率高达89%,反应产物的ee值高达99.74%。(2)我们对(S)-吲哚啉-2-甲酸(化合物7)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化的工艺条件如下:碳酸钾用量为1.60 eq、水的质量比为5 g/g~6 g/g、氯化亚铜的用量为0.005eq、反应温度为65℃~85℃。该关键步骤的收率高达85%,最终产物化合物7的纯度为98.46%,ee值为96.52%。本文的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收率高,目标产物的化学和光学纯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能很好的推进(S)-吲哚啉-2-甲酸的产业化生产。

赵泽普[5](2020)在《基于三液相体系的多酶级联催化制备高纯度手性扁桃酸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扁桃酸(mandelic acid),其手性单体为重要的手性化合物,是许多手性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和立体化学等研究领域,近年来,市场对于其高纯度单一对映体的需求日益增大。酶法拆分制备扁桃酸单一对映体具有条件温和,对映体选择性高,无污染等优势,但是难以和传统反应体系相配套,反应转化率低等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而三液相体系是本课题组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反应体系,具有酶相容性好,产物易分离等诸多优点,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中首先采用有机溶剂异丙醚作为溶剂:通过扁桃酸和甲醇酯化进行拆分,仅能得到R-扁桃酸甲酯对映体过量值(0).0).值)为74.01%的产物,然后构建三液相酶水解拆分扁桃酸甲酯体系,最后基于三液相体系构建高效的酶法酯化-水解拆分级联催化制备高光学纯度的R-扁桃酸,(0).0).值可达98.06%)。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传统的酶法拆分方法,在有机溶剂体系下通过外消旋扁桃酸和甲醇的酯化反应进行拆分。首先筛选到具备R-构型偏好的脂肪酶Novozym 435,继而探究了不同脂肪醇作为酰基受体对扁桃酸酯化的影响,发现短链脂肪醇(1-4个碳)、中链脂肪醇(5-8个碳)、长链脂肪醇(大于9个碳原子)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选择性从总体来看呈降低的趋势,转化率呈升高趋势。然后研究了扁桃酸和甲醇酯化过程中不同条件对拆分反应选择性和转化率的影响。反应体系10m L下,优选加酶量200mg,底物摩尔比1:4,转速200rpm,反应温度30℃的条件反应6 h后,产物中R-扁桃酸甲酯的0).0).值可以达到74.01%,转化率X达到24.27%。另外,脂肪酶Novozym 435在重复使用八次后,酶的催化效率仍能保留73.92%。2)研究利用在三液相体系中,通过水解外消旋扁桃酸甲酯进行拆分。首先对多种拆分体系和脂肪酶进行筛选,在硫酸铵/PEG600/异丙醚体系下得到一种具备R-扁桃酸甲酯构型偏好的新型脂肪酶MAS1有较好的拆分效果。继而研究该三液相体系中不同成相和反应条件对拆分反应选择性和转化率的影响,优选硫酸铵浓度为13%,PEG 600浓度为15%,p H=6,反应温度30℃,反应1h后,产物中R-扁桃酸0).0).值达到78.76%,转化率X达到47.78%。另外中相作为液态固定化酶在重复利用八次后,酶的催化效率仍能保留79.49%。3)基于三液相体系将传统的有机溶剂酯化拆分和三液相体系水解拆分相级联,催化制备高光学纯度的扁桃酸。首先将酯化后的产物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冲洗进行除酸处理,去除扁桃酸后仅保留扁桃酸甲酯,将富含扁桃酸甲酯的溶液作为疏水相来构建优化好的三液相体系,级联反应,反应2h后最终R-扁桃酸的0).0).值达到了98.06%,其中水解反应的转化率达到84.27%。通过马尔文粒径仪观察其粒径变化,激光共聚焦观测其显微结构发现三液相体系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底物相包裹于中相液滴,中相分散于下相中的结构,底物相的粒径更小,可以获得更大的催化界面,有效的提升了反应效率。另外,对中相作为液态固定化酶在高纯度底物下的重复性进行了探究,重复利用八次后酶的催化效率仍能保留74.59%。

刘婉颐[6](2020)在《P450单加氧酶催化拆分2-取代-1,2,3,4-四氢喹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P450单加氧酶为生物催化剂,通过P450催化的C-N键氧化反应,实现2-取代-1,2,3,4-四氢喹啉的动力学拆分,为手性2-取代-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制备发展一种生物催化合成新路线。方法:1.酶的筛选:以2-甲基-1,2,3,4-四氢喹啉(2-MTHQ)为模板底物,P450单加氧酶整细胞为生物催化剂对实验室构建的自给型P450单加氧酶和非自给型P450单加氧酶工程菌及其突变体进行筛选,获得可以立体选择性氧化拆分2-MTHQ的生物酶。2.反应条件优化:以优良P450单加氧酶整细胞为生物催化剂,对P450酶工程菌的发酵产酶条件和动力学拆分2-MTHQ的反应条件进行系统考察,建立P450单加氧酶的最优培养条件及其对2-MTHQ立体选择性氧化拆分最适反应体系。3.底物普适性考察:在最适反应体系,对多类型2-取代-1,2,3,4-四氢喹啉底物的动力学拆分过程进行考察。结果:1.以(rac)-2-MTHQ为底物,P450整细胞为生物催化剂,对实验室保藏的P450单加氧酶进行筛选,包括P450PL2系列(5株)、P450PL7系列(5株)、P450pyr-L系列(13株)、P450PL2-2突变体(9株)、P450DA及其突变体(13株)。发现P450PL2-SM3以优良的(S)-立体选择性氧化得到(R)-2-MTHQ,ee值为88%。另发现P450pyr-L-13以(R)-立体选择性氧化拆分2-MTHQ得到(S)-2-MTHQ,ee值为41%。2.建立P450PL2-SM3氧化拆分合成手性(R)-2-MTHQ的最佳培养体系和最佳反应体系。最佳培养体系:诱导剂浓度0.1 mM、诱导温度25℃、诱导时间8h;最优反应体系:反应温度15℃、缓冲溶液PBS pH 8.0,细胞浓度10g cdw/L、底物浓度2mM,反应时间1.5小时,ee值达93%,转化率80%。3.建立P450pyr-L-13氧化拆分合成(S)-2-MTHQ的最佳培养体系和最佳反应体系。最佳培养体系:诱导剂浓度0.2mM、诱导温度25℃、诱导时间12h;最优反应体系:反应温度35℃、缓冲溶液Gly-Na OH pH 8.0、细胞浓度10 g cdw/L,底物浓度2mM,反应时间24小时,ee值47%,转化率60%。4.在最佳反应体系下,分别考察了P450PL2-SM3和P450pyr-L-13对2-取代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氧化拆分的底物谱普适性。发现P450PL2-SM3对苯环取代的底物(1f、1g、1j、1k)对映选择性较高,氧化拆分后得到(R)-构型底物ee值可达60-92%,对于2-位取代基为环丙基(1b)、正丁基(1c)、异丁基(1d)、叔丁基(1e)均表现出较低的氧化拆分活性。此外,P450pyr-L-13底物普适性较差,仅对2-环丙基取代(1b)和6-F取代(1g)底物展现一定立体选择性,反应后得到(S)-1b和(S)-1g,ee值分别为48%和37%。结论:以(rac)-2-MTHQ为底物,对实验室保藏的P450单加氧酶进行筛选,获得了(S)-立体选择性生物催化剂P450PL2-SM3和(R)-立体选择性生物催化剂P450pyr-L-13,为手性2-取代-1,2,3,4-四氢喹啉氧化拆分建立了立体选择性互补的生物催化合成路线。在P450PL2-SM3对2-MTHQ进行选择性C-N氧化过程中,由于其催化功能的混杂性,同时对2-MTHQ进行了苄位羟化,生成了2-甲基-1,2,3,4-四氢喹啉-4-醇,但P450pyrL-13在其催化过程中未见对2-MTHQ的羟化活性。本课题首次发现P450单加氧酶可通过C-N键的立体选择性氧化反应实现2-取代-1,2,3,4-四氢喹啉的动力学拆分,拓展了P450单加酶在生物催化反应中的新应用。

袁欣[7](2020)在《酶催化酯交换动力学拆分羟基酸对映体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手性羟基酸及其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手性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生产、精细有机合成、化妆品生产和食品加工等领域。随着手性药物市场的需求增大,对于以羟基酸为中间体合成的药物也在逐年增加,并且市场上的羟基酸多以外消旋形式存在。因此,羟基酸类对映体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非常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本论文在有机溶剂中采用脂肪酶催化酯交换的方法对2-氯-α-羟基苯乙酸、4-甲氧基-α-羟基苯乙酸和4-氟-α-羟基苯乙酸三种对映体的拆分过程进行了优化研究。以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PFL)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甲基叔丁基醚中酶催化不可逆酯交换2-氯-α-羟基苯乙酸对映体(Cl MA)和乙酸乙烯酯,获得光学纯的(S)-2-氯-α-羟基苯乙酸和(R)-2-氯-α-羟基苯乙酸酯。研究了温度,水含量,底物比,酶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脂肪酶催化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和活性的影响。基于均相反应和Ping-Pong bi-bi机理,建立定量模型来模拟和优化反应过程。通过模拟和优化,获得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水含量为0.10%(v/v),温度为50℃,底物比为6:1,酶用量为25 mg/m L,反应时间为24 h。在最佳条件下,获得了高(R)-2-Cl MA的转化率(c R≥98.85%)和对映体过剩量(ee S≥98.15%)的优异结果。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很好地吻合,表明建立的模型是优化对映选择性酯交换分离对映体过程的有力工具。筛选出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为最佳脂肪酶,乙酸乙烯酯(VA)作为最佳酰基供体,甲基叔丁基醚(MTBE)为最佳有机溶剂,构建酶催化酯交换拆分4-甲氧基-α-羟基苯乙酸对映体(4-MMA)的反应体系。考察了温度,底物比,酶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酶催化酯交换拆分效果的影响。基于4-甲氧基-α-羟基苯乙酸抑制作用的Ping-Pong bi-bi机制,建立了(R)-对映体和(S)-对映体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拟合不同的4-甲氧基-α-羟基苯乙酸初始浓度的时间-浓度曲线获得动力学参数。平均相对误差低于3.0%,表明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此外,动力学模型用于预测酶用量,乙酸乙烯酯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底物转化率(c)和对映体过剩量(ee S)的影响,并优化条件。通过模型模拟和优化,获得最佳的反应参数为:温度为50℃,乙酸乙烯酯浓度为300 mmol/L,酶用量为17.5 mg/m L,反应时间为13 h。在最佳条件下,获得了高4-MMA转化率(50.2%)和底物对映体过剩量(98.6%)的优异结果。以NH2-MIL-53(Fe)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载体,首次成功地将PEG改性的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共价固定在MOF上,制备了固定化酶PEG-PFL@NH2-MIL-53(Fe)。PEG-PFL@NH2-MIL-53(Fe)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用于在甲基叔丁基醚中催化拆分4-氟-α-羟基苯乙酸对映体,制备光学纯的(R)-4-氟-α-羟基苯乙酸。比较了游离的PFL和固定化酶PEG-PFL@NH2-MIL-53(Fe)的催化性能,发现PEG-PFL@NH2-MIL-53(Fe)比游离PFL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同时,考察了温度、底物比、酶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酶催化酯交换反应转化率和对映体过剩量的影响。通过条件优化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温度为50℃,乙酸乙烯酯浓度为300 mmol/L,酶用量为60 mg,反应时间为12 h,在该反应条件下获得总转化率和底物对映体过剩量分别为49.6%和97.6%。

陈佳林[8](2019)在《(S)-吲哚啉-2-甲酸的生物法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吲哚啉-2-甲酸是高血压治疗药物培哚普利的关键手性中间体,其生产成本和纯度会影响下游药物的价格和品质。工业上获得光学纯的(S)-吲哚啉-2-甲酸的方法主要以化学拆分为主。此类方法缺点在于拆分试剂昂贵、回收操作繁杂且拆分剂回用率低,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有报道采用不对称合成法及手性源合成法直接合成(S)-吲哚啉-2-甲酸,但反应步骤多,得率较低的问题,阻碍了此类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目前,国内外采用生物法制备(S)-吲哚啉-2-甲酸的研究较少,选择性水解外消旋底物直接获得S构型的酸的工艺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建立一种生物法一步拆分制备高光学纯度的(S)-吲哚啉-2-甲酸的方法,不但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制备思路,而且符合环保高效的产业发展趋势。本课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确定合适的拆分条件并对其工艺路线进行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R,S)-吲哚啉-2-甲酸乙酯为底物,对从土壤样本中富集的产脂肪酶菌株及实验室保存的冻干菌粉进行筛选。筛选到一株对底物有较高立体选择水解活性的产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比对和BIOLOG生理生化分析等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并命名为Bacillus aryabhattai B8W2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CCTCC NO:M 2017621。2.设计了单因素实验,优化了Bacillus aryabhattai B8W22的发酵产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为最佳碳源,酵母提取物为最佳氮源。优化以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如下(g/L):葡萄糖15,酵母提取物20,MgSO4?7H2O 1.0,NaCl 0.5,pH7.2。在35℃,180 rpm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Bacillus aryabhattai B8W22有最高的菌体量和酶活,菌体干重约为8 g/L,酶活为4.5 U/mL。3.以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的Bacillus aryabhattai B8W22冻干菌粉为催化剂,研究不同催化条件下冻干菌粉对(R,S)-吲哚啉-2-甲酸乙酯的水解拆分效果。确定了较为合适的水解拆分条件:在1.5 mL的反应体系中,加入0.05 g Bacillus aryabhattai B8W22冻干菌粉、0.025 g吲哚啉-2-甲酸乙酯,助溶剂为正己烷,添加量为20%(V/V)。在pH为7.0,35℃条件下反应1.5小时,产物酸的e.e.为96%,此时的转化率达到33%。对水解反应后的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结果表明,水解产物符合(S)-吲哚啉-2-甲酸的结构特征。这说明利用生物法一步拆分外消旋吲哚啉-2-甲酸乙酯制备(S)-吲哚啉-2-甲酸的工艺路线切实可行。

成晴[9](2019)在《酶催化水解动力学拆分α-芳香酸对映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α-芳香酸类手性药物是一类重要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物通常只有(S)-对映体有药理活性,而(R)-对映体几乎没有药理活性或具有毒副作用。单一对映体给药可以提高药效,减小毒副作用。目前,此类药物多以外消旋形式销售,因此,手性拆分α-芳香酸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用酶催化水解方法对2-苯基丁酸、2-(3-氯苯基)丙酸和2-苯基丙酸三种对映体的拆分过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构建了酶催化水解拆分2-苯基丁酸对映体的反应体系,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被筛选为最佳的酶,2-苯基丁酸己酯为最佳的底物。在体系中加入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使总转化率提高了1.5倍。考察了温度,pH值,酶浓度,底物浓度,HE-β-CD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酶催化拆分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底物浓度为30 mmol/L,酶浓度为50 mg/mL,HE-β-CD浓度为60 mmol/L,pH值为6.5,反应温度为83°C,反应时间为18小时。在最佳条件下产物的光学纯度和总转化率分别为96.05%和27.28%,与模型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7704%和6.156%。2.构建了酶催化水解拆分2-(3-氯苯基)丙酸对映体的反应体系,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被筛选为最佳的酶,2-(3-氯苯基)丙酸庚酯为最佳的底物。在体系中加入聚乙二醇(PEG 400)使总转化率提高了88%。考察了温度,pH值,酶浓度,底物浓度,PEG 400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酶催化拆分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酶浓度为15 mg/mL,底物浓度为20 mmol/L,PEG 400含量为30%,pH值为6.5,反应温度为70°C,反应时间为36小时,在此条件下产物的光学纯度和总转化率分别为99.02%和42.09%。同时,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确定该体系中的产物庚醇对酶产生抑制作用,并符合反竞争抑制机制。根据反应机理建立数学模型,并考虑水解反应的逆反应,得到了(S)-对映体水解反应的速率方程。利用Matlab程序对时间-浓度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模型参数。通过模型验证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3.构建了酶催化水解拆分2-苯基丙酸对映体的反应体系,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被筛选为最佳的酶,2-苯基丙酸异丁酯为最佳的底物。考察了温度,pH值,酶浓度,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酶催化拆分的影响。基于界面反应机理并考虑水解反应的逆反应,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S)和(R)-对映体水解反应的速率方程。利用Matlab程序对时间-浓度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模型参数。通过模型模拟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酶浓度为20 mg/mL,底物浓度为30 mmol/L,反应温度为55°C,pH值为6.0,反应时间为26小时,在此条件下获得产物的光学纯度和(S)-对映体的转化率分别为99.59%和91.12%,与模型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0100%和1.166%。

李振城[10](2019)在《多液相体系酶法拆分萘普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萘普生是一种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R、S两个对映异构体,其S构型的对映体比R构型的药效高28倍,而且R构型对映体有副作用。因此,临床上需要应用光学纯的S-萘普生。三液相体系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多液相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反应体系,具有很多优点,其中相还可以作为“液态固定化酶”重复使用。把三液相体系应用于萘普生的酶法拆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构建了三液相体系,发现了一种海洋链霉菌来源的脂肪酶MAS1对萘普生具有较好的R构型选择性,并对两种具有不同构型偏好的脂肪酶在三液相体系中催化拆分萘普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对消旋的萘普生进行化学法甲酯化得到萘普生甲酯,并建立合适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几种脂肪酶进行初步筛选,发现了具有较好S构型选择偏好的脂肪酶AY30。研究了脂肪酶AY30在不同的三液相体系中的催化效果,发现了对AY30的立体选择性有提升效果的异辛烷/PEG400/硫酸钠体系。研究了脂肪酶AY30-三液相体系的成相物质浓度和一些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下,反应转化率为50%时,得到的产物萘普生的ee值达98.3%,明显优于水-异辛烷体系。反应剩余的R构型过量底物经过4批次的消旋回用,获得了大于90%的产率。富酶中相经过8批次的重复利用仍能达到初始80%的转化率。研究了三液相体系的微观结构,发现了三液相体系具有独特的中相包上相结构。发现了海洋链霉菌来源的脂肪酶MAS1具有较好的R构型偏好,并研究了一些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与同样具有R构型偏好的商品化脂肪酶CALB在相同条件条件下的催化反应进行了对比。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反应时间36h后,剩余底物S-萘普生甲酯的ee值大于99%,回收率约85%。相同条件下,脂肪酶MAS1的立体选择性明显高于CALB。筛选得到对MAS1的立体选择性有提升作用的三液相体系,并研究了脂肪酶MAS1-三液相体系的成相物质浓度和一些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下,反应转化率为50%时,得到的产物萘普生的ee值约80.4%,同样明显高于水-异辛烷体系。富酶中相经过8批次的重复利用仍获得77.6%的相对转化率。对萘普生甲酯进行了双酶二次拆分,获得了ee值大于99%的S-萘普生,效果比直接用AY30拆分更优。

二、脂肪酶不对称立体选择性能改善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脂肪酶不对称立体选择性能改善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Lipase@MOFs制备及动力学拆分对映体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手性药物研究进展
        1.1.1 手性药物及其分类
        1.1.2 手性药物的研究意义
    1.2 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
        1.2.1 结晶拆分法
        1.2.2 色谱拆分法
        1.2.3 化学拆分法
        1.2.4 膜拆分法法
        1.2.5 手性液-液萃取法
        1.2.6 生物拆分法
    1.3 脂肪酶
        1.3.1 脂肪酶简介
        1.3.2 脂肪酶结构
        1.3.3 脂肪酶选择性
    1.4 酶的固定化
        1.4.1 固定化意义
        1.4.2 固定化方法
        1.4.3 固定化载体
    1.5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5.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简介
        1.5.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分类
    1.6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PCL@ZIF-8 的制备及动力学拆分2-苯基丙酸、1-苯乙醇对映体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2.2.2 PCL@ZIF-8 制备与表征
        2.2.3 PCL@ZIF-8 催化性能
        2.2.3.1 PCL@ZIF-8 酯水解拆分2-苯基丙酸对映体
        2.2.3.2 PCL@ZIF-8 酯交换拆分1-苯乙醇对映体
        2.2.4 PCL@ZIF-8 重复使用性能
        2.2.5 酶活及酶含量检测方法
        2.2.5.1 酶活检测方法
        2.2.5.2 酶含量检测方法
        2.2.6 HPLC分析方法
        2.2.6.1 2-苯基丙酸的分析方法
        2.2.6.2 1-苯乙醇的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CL@ZIF-8 的制备
        2.3.1.1 温度的影响
        2.3.1.2 时间的影响
        2.3.2 表征
        2.3.3 PCL@ZIF-8 催化性能
        2.3.3.1 PCL@ZIF-8 酯水解拆分2-苯基丙酸对映体
        2.3.3.2 PCL@ZIF-8 酯交换拆分1-苯乙醇对映体
        2.3.4 PCL@ZIF-8 重复使用性能
    2.4 小结
第3章 PFL@NH_2-MIL-88B/Fe_3O_4的制备及动力学拆分3-苯基乳酸对映体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3.2.2 PFL@NH_2-MIL-88B/Fe_3O_4制备与表征
        3.2.3 PFL@NH_2-MIL-88B/Fe_3O_4催化性能
        3.2.4 PFL@NH_2-MIL-88B/Fe_3O_4重复使用性能
        3.2.5 酶活及酶含量检测方法
        3.2.6 HPLC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脂肪酶的筛选
        3.3.2 MOFs载体的筛选
        3.3.3 PFL@NH_2-MIL-88B/Fe_3O_4的制备
        3.3.3.1 pH的影响
        3.3.3.2 温度的影响
        3.3.3.3 脂肪酶用量的影响
        3.3.3.4 时间的影响
        3.3.4 PFL@NH_2-MIL-88B/Fe_3O_4的表征
        3.3.5 PFL@NH_2-MIL-88B/Fe_3O_4催化性能
        3.3.5.1 温度的影响
        3.3.5.2 固定化酶用量的影响
        3.3.5.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3.6 PFL@NH_2-MIL-88B/Fe_3O_4重复使用性能
    3.4 小结
第4章 PFL@NH_2-Ni-MOF的制备及动力学拆分扁桃酸对映体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4.2.2 PFL@NH_2-Ni-MOF制备与表征
        4.2.3 PFL@NH_2-Ni-MOF催化性能
        4.2.4 PFL@NH_2-Ni-MOF重复使用性能
        4.2.5 酶活及酶含量检测方法
        4.2.6 HPLC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脂肪酶的筛选
        4.3.2 MOFs载体的筛选
        4.3.3 PFL@NH_2-Ni-MOF的制备
        4.3.3.1 pH的影响
        4.3.3.2 温度的影响
        4.3.3.3 脂肪酶用量的影响
        4.3.3.4 时间的影响
        4.3.4 PFL@NH_2-Ni-MOF的表征
        4.3.5 PFL@NH_2-Ni-MOF催化性能
        4.3.5.1 温度的影响
        4.3.5.2 固定化酶用量的影响
        4.3.5.3 反应时间的影响
        4.3.6 PFL@NH_2-Ni-MOF重复使用性能
    4.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理性调控脂肪酶催化不对称有机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脂肪酶
        1.1.1 生物酶法催化及其应用
        1.1.2 脂肪酶CalB及其催化机理
    1.2 脂肪酶性能的研究
        1.2.1 脂肪酶催化有机反应的调控策略
        1.2.2 融合标签对脂肪酶表达的影响
    1.3 交联法修饰酶
        1.3.1 交联酶聚集体的原理
        1.3.2 磁性纳米材料在交联酶聚集体中的应用
    1.4 对映选择性及其改造
        1.4.1 对映选择性
        1.4.2 对映选择性的改造
    1.5 包涵体
        1.5.1 包涵体的形成
        1.5.2 包涵体的性质与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采用介质工程策略调控脂肪酶的催化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脂肪酶催化拆分(R,S)-NEMPA
        2.3.2 对映选择性及转化率的测定
        2.3.3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2.3.4 红外光谱的检测方法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反应共溶剂的筛选
        2.4.2 共溶剂四氢呋喃添加量的筛选
        2.4.3 反应添加剂的筛选
        2.4.4 红外光谱研究
        2.4.5 动力学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添加剂策略构建重组脂肪酶调控催化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重组脂肪酶的表达
        3.3.2 可溶的重组脂肪酶蛋白浓度与活力的测定
        3.3.3 可溶的重组脂肪酶催化拆分(R,S)-NEMPA
        3.3.4 重组脂肪酶包涵体催化拆分(R,S)-NEMPA
        3.3.5 红外光谱的检测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重组脂肪酶的表达
        3.4.2 可溶的重组脂肪酶催化拆分(R,S)-NEMPA
        3.4.3 重组脂肪酶包涵体催化拆分(R,S)-NEMPA
        3.4.4 红外光谱研究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采用磁性交联法提高重组脂肪酶的稳定性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重组脂肪酶的表达
        4.3.2 重组脂肪酶包涵体的制备
        4.3.3 交联修饰脂肪酶的制备
        4.3.4 磁性交联修饰脂肪酶的制备
        4.3.5 修饰脂肪酶的活力测定
        4.3.6 修饰脂肪酶的结构表征
        4.3.7 修饰脂肪酶的稳定性实验
        4.3.8 修饰脂肪酶催化水解反应
        4.3.9 修饰脂肪酶的重复使用性实验
        4.3.10 修饰脂肪酶催化MBH反应
        4.3.11 磁性交联修饰脂肪酶催化MBH的放大反应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重组脂肪酶的表达情况与催化结果
        4.4.2 交联修饰脂肪酶交联条件的优化
        4.4.3 磁性交联修饰脂肪酶交联条件的优化
        4.4.4 修饰脂肪酶的结构分析
        4.4.5 修饰脂肪酶的稳定性
        4.4.6 修饰脂肪酶的催化性
        4.4.7 修饰脂肪酶的重复使用性
        4.4.8 修饰脂肪酶催化MBH反应
        4.4.9 磁性交联修饰脂肪酶催化MBH的放大反应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采用蛋白质工程策略调控重组脂肪酶的催化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5.2.1 实验仪器
        5.2.2 酶与试剂
        5.2.3 菌株与质粒
    5.3 实验方法
        5.3.1 重组脂肪酶反应条件的优化
        5.3.2 重组脂肪酶的同源建模
        5.3.3 重组脂肪酶的分子对接
        5.3.4 突变体的引物设计
        5.3.5 突变体的构建
        5.3.6 突变体蛋白浓度的测定
        5.3.7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重组脂肪酶反应条件的优化
        5.4.2 重组脂肪酶的同源建模
        5.4.3 重组脂肪酶的分子对接
        5.4.4 突变位点的选择
        5.4.5 关键突变位点的丙氨酸扫描
        5.4.6 突变体的构建和表达
        5.4.7 突变体的催化结果
        5.4.8 突变体催化反应的时间进程
        5.4.9 迭代突变体的构建和表达
        5.4.10 迭代突变体的催化结果及时间进程
        5.4.11 动力学分析
        5.4.12 对接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附录一:对映体HPLC图谱
附录二:突变体测序结果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钯基金属结合生物酶催化剂的设计及用于动态动力学拆分±-α-苯乙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动态动力学拆分手性苯乙胺的发展研究
    1.3 MOF与金属纳米颗粒材料的研究应用
    1.4 DKR酶学性质研究及其应用
    1.5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1.1 赖氨酸修饰的生物酶纳米水溶胶的合成
        2.1.2 Pd纳米颗粒的合成
        2.1.3 负载型Pd@Lys-nanogel的合成
        2.1.4 NH_2-MIL-101(Cr)的合成
        2.1.5 Pd-Ni纳米颗粒的合成
        2.1.6 负载型Pd-Ni/NH_2-MIL-101(Cr)的合成
        2.1.7 Yolk-Shell结构金属催化剂的合成
    2.2 仪器与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技术(XRD)
        2.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2.4 低温氮气物理吸脱附仪(BET)
        2.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6 高分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
        2.2.7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
        2.2.8 紫外分光光度计(UV)
    2.3 试剂和药品
    2.4 催化性能测试
        2.4.1 反应方法A
        2.4.2 反应方法B
        2.4.3 游离酶固定化含量测量
        2.4.4 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及ee值的计算
第三章 Pd@Lys-nanogel动态动力学拆分±-α-苯乙胺
    3.1 引言
    3.2 催化剂合成
    3.3 催化剂表征结果及分析
    3.4 催化剂活性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d-Ni/NH_2-MIL-101@air@af-mSiO_2结合生物酶动态动力学拆分手性胺
    4.1 引言
    4.2 催化剂的合成
    4.3 催化剂表征结果及分析
    4.4 催化剂活性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酶促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S)-2-氨基-3-(氯苯)丙酸及(S)-吲哚啉-2-甲酸合成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1.2.1 经典的动力学拆分
        1.2.2 动态动力学拆分
    1.3 (S)-吲哚啉-2-甲酸的文献合成方法
        1.3.1 路线一
        1.3.2 路线二
        1.3.3 路线三
        1.3.4 路线可行性分析
    1.4 关键中间体L-2-卤代苯丙氨酸的文献合成方法
        1.4.1 水解酶
        1.4.2 α-氨基酸脱氢酶
        1.4.3 转氨酶
        1.4.4 氨基酸裂解酶
        1.4.5 多酶联用
        1.4.6 路线可行性分析
    1.5 研究思路和意义
第二章 (S)-2-氨基-3-(2-氯苯基)丙酸的工艺优化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S)-2-氨基-3-(2-氯苯基)丙酸的工艺优化
        2.2.1 反应底物筛选
        2.2.2 生物酶的筛选
        2.2.3 消旋试剂的筛选
        2.2.4 消旋溶液的筛选
        2.2.5 助溶剂的筛选
        2.2.6 生物酶浓度的筛选
        2.2.7 底物浓度的筛选
        2.2.8 缓冲液浓度的筛选
        2.2.9 反应温度的筛选
        2.2.10 反应体系pH的筛选
        2.2.11 pH调节剂的筛选
        2.2.12 消旋剂5-硝基水杨醛用量的筛选
        2.2.13 底物加入方式的筛选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吲哚啉-2-甲酸的工艺优化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S)-吲哚啉-2-甲酸的工艺优优化
        3.2.1 碱性试剂的筛选
        3.2.2 碳酸钾用量的筛选
        3.2.3 催化剂的筛选
        3.2.4 氯化亚铜的用量
        3.2.5 反应溶剂的筛选
        3.2.6 水用量的筛选
        3.2.7 反应温度的筛选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吲哚啉-2-甲酸的合成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步骤
        4.2.1 2-乙酰氨基-2-(2-氯苄基)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
        4.2.2 2-氨基-3-(2-氯苯基)丙酸盐酸盐的合成
        4.2.3 2-氨基-3-(2-氯苯基)丙酸乙酯盐酸盐的合成
        4.2.4 (S)-2-氨基-3-(2-氯苯基)丙酸的合成
        4.2.5 (S)-吲哚啉-2-甲酸的合成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性成果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三液相体系的多酶级联催化制备高纯度手性扁桃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手性
        1.1.1 手性的定义
        1.1.2 手性化合物的命名
        1.1.3 手性化合物的应用
    1.2 手性药物
        1.2.1 手性药物简介及其进展
        1.2.2 手性药物药理及研究意义
    1.3 扁桃酸简介
    1.4 扁桃酸的单一对映体的制备方法
        1.4.1 合成法制备扁桃酸单一对映体
        1.4.2 拆分法制备扁桃酸单一对映体
    1.5 酶法拆分扁桃酸对映体的研究现状
    1.6 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
        1.6.1 新型反应体系和介质介绍
        1.6.2 三液相体系简介
    1.7 研究背景及内容
第二章 酶法酯化拆分扁桃酸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溶液的配制
    2.3 分析方法
        2.3.1 液相色谱分析
    2.4 实验方法
        2.4.1 固定化脂肪酶的筛选
        2.4.2 酯化反应体系筛选
        2.4.3 底物对反应的影响
        2.4.4 底物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2.4.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4.6 加酶量对反应的影响
        2.4.7 转速对反应的影响
        2.4.8 酯化反应选择性和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2.4.9 脂肪酶Novozym435 的重复利用
    2.5 实验结果
        2.5.1 固定化脂肪酶的筛选
        2.5.2 酯化反应体系筛选
        2.5.3 酯化反应底物的影响
        2.5.4 底物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2.5.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5.6 加酶量对反应的影响
        2.5.7 转速对反应的影响
        2.5.8 酯化反应选择性和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2.5.9 脂肪酶Novozym435 的重复利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液相体系酶法水解扁桃酸甲酯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溶液的配置
    3.3 分析方法
        3.3.1 酶活的测定方法
        3.3.2 液相色谱分析
        3.3.3 中下相酶的分配系数和中相回收率的计算
    3.4 实验方法
        3.4.1 脂肪酶的筛选
        3.4.2 三液相体系的制备与筛选
        3.4.3 成相物质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4.4 pH对反应的影响
        3.4.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4.6 反应时间对于反应的影响
        3.4.7 富酶中相的重复使用
    3.5 实验结果
        3.5.1 脂肪酶的筛选
        3.5.2 三液相体系的制备和筛选
        3.5.3 成相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5.4 pH对反应的影响
        3.5.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5.6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5.7 富酶中相的重复利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酶级联拆分制备高纯度扁桃酸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溶液的配制
    4.3 分析方法
        4.3.1 液相色谱分析
    4.4 实验方法
        4.4.1 酯化后除酸
        4.4.2 水解拆分扁桃酸甲酯
        4.4.3 回收扁桃酸
        4.4.4 马尔文粒径仪观测粒径分布
        4.4.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微观结构
        4.4.6 富酶中相的重复利用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酯化后除酸
        4.5.2 水解拆分扁桃酸甲酯
        4.5.3 回收扁桃酸
        4.5.4 马尔文粒径仪观测粒径分布
        4.5.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微观结构
        4.5.6 富酶中相的重复利用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P450单加氧酶催化拆分2-取代-1,2,3,4-四氢喹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效液相分析图谱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酶催化酯交换动力学拆分羟基酸对映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手性药物研究进展
        1.1.1 手性药物及其分类
        1.1.2 手性药物的研究意义
    1.2 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
        1.2.1 色谱拆分法
        1.2.2 化学拆分法
        1.2.3 结晶盐拆分法
        1.2.4 手性液-液萃取法
        1.2.5 生物拆分法
    1.3 脂肪酶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1.3.1 脂肪酶简介
        1.3.2 脂肪酶结构及催化特性
        1.3.3 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反应
    1.4 酶的固定化
        1.4.1 固定化意义
        1.4.2 固定化方法
        1.4.2.1 吸附法
        1.4.2.2 包埋法
        1.4.2.3 共价结合法
        1.4.2.4 交联法
        1.4.3 固定化载体
        1.4.3.1 有机载体
        1.4.3.2 无机载体
        1.4.3.3 复合载体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酶催化酯交换拆分2-氯-α-羟基苯乙酸对映体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2.2.2 酶催化酯交换拆分(R,S)-ClMA
        2.2.3 分析方法
        2.2.4 初始速率的确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体系构建
        2.3.1.1 不同脂肪酶的筛选
        2.3.1.2 有机溶剂的筛选
        2.3.1.3 水含量的影响
        2.3.1.4 温度的影响
        2.3.1.5 底物比的影响
        2.3.2 动力学模型
        2.3.3 模拟与优化
        2.3.3.1 模型验证
        2.3.3.2 酶催化酯交换反应过程优化
    2.4 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2.5 小结
第3章 酶催化酯交换拆分4-甲氧基-α-羟基苯乙酸对映体
    3.1 引言
    3.2 模型构建
        3.2.1 动力学分析
        3.2.2 热力学分析
    3.3 实验部分
        3.3.1 材料、试剂及仪器
        3.3.2 酶催化酯交换拆分(R,S)-4-MMA
        3.3.3 HPLC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脂肪酶筛选
        3.4.2 酰基供体的选择
        3.4.3 有机溶剂的选择
        3.4.4 温度的影响
        3.4.5 参数拟合
        3.4.6 模型预测
        3.4.6.1 酶用量的影响
        3.4.6.2 乙酸乙烯酯浓度的影响
        3.4.6.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固定化酶催化酯交换拆分4-氟-α-羟基苯乙酸对映体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4.2.2 NH_2-MIL-53(Fe)的合成
        4.2.3 制备PEG-PFL@NH_2-MIL-53(Fe)
        4.2.4 表征
        4.2.5 脂肪酶负载量的测定
        4.2.6 催化性能研究
        4.2.7 PEG-PFL@NH_2-MIL-53(Fe)重复性研究
        4.2.8 HPLC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表征
        4.3.2 温度的影响
        4.3.3 底物比的影响
        4.3.4 酶用量的影响
        4.3.5 时间的影响
        4.3.6 重复使用性
    4.4 小结
结语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8)(S)-吲哚啉-2-甲酸的生物法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吲哚啉-2-甲酸概述
        1.1.1 吲哚啉-2-甲酸简介
        1.1.2 吲哚啉-2-甲酸的合成
        1.1.3 培哚普利简介
    1.2 手性拆分简介
        1.2.1 手性与手性拆分
        1.2.2 手性拆分的方法
        1.2.3 (S)-吲哚啉-2-甲酸手性拆分方法的研究
    1.3 脂肪酶研究进展
        1.3.1 脂肪酶概述
        1.3.2 脂肪酶的结构和功能
        1.3.3 脂肪酶的催化机理
        1.3.4 脂肪酶的生产
        1.3.5 脂肪酶的应用范围
        1.3.6 脂肪酶的在手性拆分上的应用
    1.4 全细胞催化技术
        1.4.1 全细胞催化技术概述
        1.4.2 全细胞催化技术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产立体选择性脂肪酶菌种的筛选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种来源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2.4 培养基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检测方法的建立
        2.3.2 土壤菌种的筛选
        2.3.3 冻干菌粉菌种的筛选
        2.3.4 菌种鉴定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检测方法的建立
        2.4.2 光学纯度的计算
        2.4.3 产立体选择性水解酶菌种的筛选
        2.4.4 菌种鉴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立体选择性水解酶菌种发酵条件优化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种来源
        3.2.2 培养基
        3.2.3 实验仪器
        3.2.4 实验试剂
        3.2.5 培养方法
        3.2.6 酶活力测定
        3.2.7 菌体干重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种子液生长曲线
        3.3.2 培养基成分对发酵和酶活力的影响
        3.3.3 培养条件对发酵和酶活力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细胞选择性水解工艺的优化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用菌种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2.4 培养基
    4.3 实验方法
        4.3.1 制备全细胞生物催化剂
        4.3.2 全细胞水解拆分(R,S)-吲哚啉-2-甲酸乙酯
        4.3.3 产物提取与检测
        4.3.4 酶活测定
        4.3.5 转化率、产物对映体过量值与对映体选择性的测定与计算
    4.4 结果与讨论
        4.4.1 pH对菌体细胞选择性水解(R,S)-吲哚啉-2-甲酸乙酯的影响
        4.4.2 温度对菌体细胞选择性水解(R,S)-吲哚啉-2-甲酸乙酯的影响
        4.4.3 底物浓度对菌体细胞选择性水解(R,S)-吲哚啉-2-甲酸乙酯的影响
        4.4.4 助溶剂对菌体细胞选择性水解(R,S)-吲哚啉-2-甲酸乙酯的影响
        4.4.5 正己烷添加量对选择性水解(R,S)-吲哚啉-2-甲酸乙酯的影响
        4.4.6 水解反应时间进程曲线
        4.4.7 产物提取与鉴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酶催化水解动力学拆分α-芳香酸对映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手性
    1.2 手性药物
        1.2.1 手性药物及其分类
        1.2.2 手性药物的研究意义
        1.2.3 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1.3 手性拆分方法
        1.3.1 结晶拆分法
        1.3.2 化学拆分法
        1.3.3 膜拆分法
        1.3.4 色谱拆分法
        1.3.5 手性液-液萃取法
        1.3.6 生物拆分法
    1.4 脂肪酶
        1.4.1 脂肪酶简介
        1.4.2 脂肪酶的结构及催化特性
        1.4.3 脂肪酶的选择性
        1.4.4 提高脂肪酶拆分效率的方法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酶催化动力学拆分2-苯基丁酸对映体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脂肪酶、化学试剂和仪器
        2.2.2 PBA酯的合成
        2.2.3 脂肪酶催化水解PBA酯
        2.2.4 分析方法
        2.2.5 响应面实验设计(RSM)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体系构建
        2.3.1.1 脂肪酶的筛选
        2.3.1.2 底物结构的影响
        2.3.1.3 环糊精种类的影响
        2.3.2 RSM拟合度检验及方差分析
        2.3.3 因素交互作用
        2.3.3.1 pH和温度的影响
        2.3.3.2 底物和HE-β-CD浓度的影响
        2.3.3.3 底物和酶浓度的影响
        2.3.3.4 反应时间和酶浓度的影响
        2.3.4 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2.4 小结
第3章 酶催化动力学拆分2-(3-氯苯基)丙酸对映体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脂肪酶、化学试剂和仪器
        3.2.2 CPA酯的合成
        3.2.3 脂肪酶催化水解CPA酯
        3.2.4 分析方法
        3.2.5 初始速度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酶种类的筛选
        3.3.2 温度的影响
        3.3.3 pH值的影响
        3.3.4 底物结构的影响
        3.3.5 添加剂的影响
        3.3.6 PEG浓度的影响
        3.3.7 酶浓度的影响
        3.3.8 底物浓度的影响
        3.3.9 反应时间的影响
    3.4 动力学研究
    3.5 小结
第4章 酶催化动力学拆分2-苯基丙酸对映体的研究
    4.1 引言
    4.2 动力学模型
    4.3 实验部分
        4.3.1 脂肪酶、化学试剂和仪器
        4.3.2 PPA酯的合成
        4.3.3 脂肪酶催化水解PPA酯
        4.3.4 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反应体系构建
        4.4.1.1 酶种类的筛选
        4.4.1.2 底物结构的影响
        4.4.1.3 温度的影响
        4.4.1.4 pH值的影响
        4.4.1.5 酶浓度的影响
        4.4.2 动力学参数拟合
        4.4.3 模型验证
        4.4.4 模拟和优化
    4.5 模型的应用
    4.6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多液相体系酶法拆分萘普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手性药物简介
        1.1.1 萘普生简介
        1.1.2 手性药物的特性
    1.2 手性药物拆分的方法
    1.3 萘普生的酶法拆分的研究现状
    1.4 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和三液相反应体系的简介
        1.4.1 酶法拆分萘普生的反应体系
        1.4.2 新型反应介质和体系简介
        1.4.3 三液相反应体系简介
    1.5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效拆分萘普生的脂肪酶和多液相体系的筛选
    2.1 引言
    2.2 主要药品试剂
    2.3 主要实验仪器
    2.4 分析方法
        2.4.1 HPLC检测方法
        2.4.2 对映体选择率和反应转化率的计算
        2.4.3 中下相酶的分配系数和中相回收率的计算
    2.5 实验步骤
        2.5.1 外消旋萘普生的甲酯化反应和产物纯化
        2.5.2 脂肪酶的筛选
        2.5.3 三液相体系的筛选
        2.5.4 中相和下相脂肪酶活的测定
    2.6 结果与讨论
        2.6.1 萘普生的甲酯化和HPLC检测结果
        2.6.2 两相体系进行酶的筛选的结果
        2.6.3 三液相体系筛选的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液相体系酶法拆分萘普生的优化及微观机制
    3.1 引言
    3.2 主要药品试剂和实验仪器
    3.3 分析方法
    3.4 实验方法
        3.4.1 三液相体系的成相物质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4.2 反应pH值对反应的影响
        3.4.3 反应体系转速对反应的影响
        3.4.4 反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4.5 反应后剩余R构型过量底物的消旋和再次使用
        3.4.6 三液相体系中相的重复使用
        3.4.7 三液相体系微观结构的研究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三液相体系的成相物质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5.2 反应pH值对反应的影响
        3.5.3 反应体系转速对反应的影响
        3.5.4 反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5.5 反应后剩余R构型过量底物的消旋和再次使用
        3.5.6 三液相体系中相的重复使用
        3.5.7 三液相体系微观结构的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构型选择性脂肪酶MAS1 拆分萘普生的研究
    4.1 引言
    4.2 主要药品试剂和实验仪器
    4.3 分析方法
    4.4 实验方法
        4.4.1 不同R构型偏好脂肪酶催化效果的比较
        4.4.2 不同有机溶剂对MAS1 催化效果的影响
        4.4.3 酶液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4.4.4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4.5 反应pH值对反应的影响
        4.4.6 相同反应条件下MAS1和CALB催化效果的比较
    4.5 结果与讨论
        4.5.1 不同R构型偏好脂肪酶催化效果的比较
        4.5.2 不同有机溶剂对MAS1 催化效果的影响
        4.5.3 酶液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4.5.4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5.5 反应pH值对反应的影响
        4.5.6 相同反应条件下MAS1和CALB的催化效果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液相体系双酶二次动力学拆分萘普生的研究
    5.1 引言
    5.2 主要药品试剂和实验仪器
    5.3 分析方法
    5.4 实验方法
        5.4.1 不同三液相体系对脂肪酶MAS1 催化效果的影响
        5.4.2 三液相体系的成相物质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5.4.3 反应pH值对反应的影响
        5.4.4 酶液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5.4.5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5.4.6 反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5.4.7 三液相体系中相的重复使用
        5.4.8 双酶二次动力学拆分
    5.5 结果与讨论
        5.5.1 不同三液相体系对脂肪酶MAS1 催化效果的影响
        5.5.2 三液相体系的成相物质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5.5.3 反应pH值对反应的影响
        5.5.4 酶液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5.5.5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5.5.6 反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5.5.7 三液相体系中相的重复使用
        5.5.8 双酶二次动力学拆分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脂肪酶不对称立体选择性能改善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Lipase@MOFs制备及动力学拆分对映体性能的研究[D]. 欧剑. 湖南理工学院, 2021
  • [2]理性调控脂肪酶催化不对称有机反应的研究[D]. 韩育. 吉林大学, 2021(01)
  • [3]钯基金属结合生物酶催化剂的设计及用于动态动力学拆分±-α-苯乙胺的研究[D]. 王晓旭.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酶促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S)-2-氨基-3-(氯苯)丙酸及(S)-吲哚啉-2-甲酸合成工艺优化[D]. 余淑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基于三液相体系的多酶级联催化制备高纯度手性扁桃酸的研究[D]. 赵泽普.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P450单加氧酶催化拆分2-取代-1,2,3,4-四氢喹啉的研究[D]. 刘婉颐.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7]酶催化酯交换动力学拆分羟基酸对映体的研究[D]. 袁欣. 湖南理工学院, 2020
  • [8](S)-吲哚啉-2-甲酸的生物法制备工艺研究[D]. 陈佳林.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9]酶催化水解动力学拆分α-芳香酸对映体的研究[D]. 成晴. 湖南理工学院, 2019
  • [10]多液相体系酶法拆分萘普生的研究[D]. 李振城.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提高脂肪酶不对称立体选择性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