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东方银行开设第 12 家分行

缅甸东方银行开设第 12 家分行

一、缅甸东方银行开设第12家分行(论文文献综述)

张墨竹[1](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文中指出国际化经营是世界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资银行转型发展的必要环节。对于银行国际化发展来说,无论是海外业务改革、国际并购或重组,都需要通过海外布局作为载体得以实施,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区域布局是国际化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也是成就一流跨国银行的基本路径。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海外布局大幅推动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使得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国际化发展进入瓶颈期,前期的业务优势、区位优势不复存在,甚至部分老牌跨国银行选择退出次要区域市场以保存竞争实力。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抢占国际市场的机遇窗口。世界银行业的彼消此涨,使中资银行不得不思考,在经历了国际化初期的快速发展后,今天要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外市场布局、强化业务管理,实现由“走出去”到“沉下去”、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中资银行正处于谋求战略发展和国际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然而,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疫情影响持续,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中国坚挺的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RECP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经济合作平台的逆势表现,仍为中资银行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我国主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更是为中资银行国际化开辟了崭新路径。于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也变得愈发关注和重视。梳理众多关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务虚探索多于务实研判,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一是银行国际化问题的主流研究重点仍集中在如何提高银行国际化竞争力、银行国际化发展影响因子分析等课题上,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区位选择布局及环境背景研究;二是对于中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资金融通的中坚力量,关注两者之间勾稽推动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三是少有研究者会从“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角度切入,对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探索建立系统数据模型,提供可量化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平台,抢占银行国际化发展机遇,区位选择布局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整体情况的广泛整理,是对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路径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两者间关联匹配度的创新研究。本文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选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69个国家2015年至2019年政治、经济、金融、贸易、营商数据作为样本,借助SVM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下简称“SVM模型”)进行分类评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否适合中资银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银行国际化动因涉及的指标与实证结果进行差异化对标对比,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面对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目标国家进行国际化布局时,中资银行可以借助研究结果,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做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选择,降低区位选择布局成本。同时,研究结论也能为不同性质、或处于不同国际化发展阶段的中资银行,提供可量化的区位选择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整体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2章,梳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理论研究脉络,说明相关理论基本概念,形成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理论运作机理,引入国内外大型银行国际化优秀案例,提炼可供借鉴的国际化区位选择经验。第3章,对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中资银行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现状,判断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优势和劣势。第4章,介绍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和指标选取等,并进一步阐释SVM模型原理和指标内涵。第5章,运用SV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SVM模型实验结果,回归银行国际化动因理论,结合差异化指标给出有针对性的判断建议。第6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主要结论和下一步建议。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为: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脉络吻合,两者发展相互助推;SVM模型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结果显示实验样本集中有47个国家适合中资银行开办分支机构或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业务。其次,从实证结果分析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中欧、东欧三个区域最适合中资银行开拓发展。第三,结合实证分析结论,中资银行可以综合考虑税收法律、文化维度、环境绩效等附加因素,进一步优化区位选择结果。最后,SVM模型可实现进一步延展,待“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数据进一步完善,发展更为成熟时,可在现有模型基础上直接增加指标参数,实现模型结果的实时测度,及时帮助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国际化区位最优选择。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位优势,中资银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统筹规划国际化区位选择布局战略;(2)做好自身区位选择布局阶段化安排,实现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网格化辐射;(3)强化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合作意识,加强公司治理,提升服务管理效率;(4)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责任,以服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经济健康发展。

谢艾倩[2](2020)在《规模、结构、效率三维视角下我国面向东盟的金融合作研究》文中指出2015年至今,旨在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要素有序流动、市场高效配置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设施、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政策沟通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作为国家级顶层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不断创新合作形式,开展的金融合作有效带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协同增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东盟国家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与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金融合作关系,致力于创造稳定的区域金融环境。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强调通过多样化的合作形式与东盟国家结成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集合体。显然,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一带一路”建设奠定的坚实基础,特别是金融合作创造的巨大金融支持。然而,当前双方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尝试突破现有研究角度,基于金融发展视角多维度探析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资本要素以促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合作,为双方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提出建议。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双方合作开始呈现出新形态、宽领域、多主体的特点,企业等非政府主体参与区域金融合作的势头逐渐高涨,成为推进合作向高层次迈进的新兴势力。因此,在结合该特点基础上,本文将选择政府和企业层面的主要合作内容,即货币互换与金融机构互设合作进行研究。通过梳理相关作用机理,本文以2000-2018年中国-东盟跨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全面FGLS和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有显着积极影响,即金融规模的扩大、金融结构的优化以及金融效率的提升均对双方合作具有促进效应。其中,金融规模的贡献较大,效率与结构的影响较小,这表明金融发展产生的正效应主要源于社会金融资产不断累积形成的规模效益,而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产生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同时,为了明晰优化金融结构能否培育贸易比较优势以深化货币互换合作,特将金融结构划分为直接融资结构和间接融资结构,分别从规模、效率角度考察金融发展的不同影响效果,结果证实了间接融资模式形成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依据实证结果,本文将结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这一有利条件对如何合理配置资本要素以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提出建议。

卢泽楷[3](2020)在《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鼓浪屿逐渐成为福建归侨侨眷的主要聚居地,成为会通东南亚各国的金融服务网络及跨国经贸网络的重要节点。鼓浪屿华侨留下的丰富的华侨建筑遗产、充满正能量的华侨精神与华侨故事,共同构成了鼓浪屿华侨文化的基本要素。鼓浪屿华侨是20世纪初鼓浪屿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撑,是近代鼓浪屿公用、文教事业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主力军,是近代福建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有力促进了鼓浪屿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最终形成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福建、厦门和鼓浪屿的近代化发展历程中发挥主导力量。因此,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将梳理鼓浪屿华侨文化曲折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兴盛和衰弱的原因,研究其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形成与发展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分析当前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在申遗过程中,鼓浪屿华侨文化没有得到重视,出现了质疑其是“殖民地文化”的声音。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鼓浪屿的华侨文化有望再次扮演重要角色。未来鼓浪屿应吸收广东省开平市与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通过教育传承优秀华侨文化;坚持“文化景区+文化社区”定位,充分挖掘华侨文化内涵;立足福建海洋文化,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借助福建自贸区及海丝核心区的区域优势,打造世界华侨华人和海丝文化中心;通过讲好华侨故事,举办寻根谒祖活动,加强同海外华侨的联系;搭建以鼓浪屿为中心的“海丝”旅游线路,让华侨文化走出去,从而实现鼓浪屿华侨文化的永续传承以及在海丝建设中的再发展。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在现实层面上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在观念层面上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

赵双剑[4](2020)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勾画出了“一带一路”的概念。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杜尚别举行的第一次中俄蒙元首会晤时提出了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设想。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于2015年3月发布的《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确认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之一的地位。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着重于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旨在为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之间提供一条安全、畅通、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正在进行积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政策在三国之间的空间集聚、经济增长和收入转移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经济走廊国内沿线地区经济总量也带来了产出效应和开放效应。作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中蒙俄经济走廊必将在地区经济发展、东北振兴和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的分析,透视中蒙俄三方的合作情况,揭示出经济走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发展建言献策。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效应、产出效应和开放效应的分析有利于人们全面认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作用,发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潜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政策实践,本文做了以下研究:第一章,绪论。首先就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形成作了简要阐释,说明了论文撰写的缘由。接着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论证了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结构和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从经济走廊的理论研究、经济走廊的实践研究、中蒙和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认识和基础设施效应研究五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综述。第三章,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界定了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相关概念与内涵,介绍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政建设所产生的空间效应、产出效应和开放效应理论。第四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分析。介绍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目前的状况。在交通走廊建设方面,中俄、中蒙分别开展了铁路、公路走廊建设的合作,中蒙俄互联互通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还介绍了中俄、中蒙在能源资源、双边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项目的合作以及服务行业对接上的表现。第五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中国东北地区、俄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的实证经验分析了降低区内交易成本、降低区际交易成本和促进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考察了蒙古国的集聚条件,揭示了其不能发生集聚的原因。第六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实证分析。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利用不同的基础设施隐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基础设施指数,利用基础设施综合指标的表达式对基础设施样本附分,再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基础设施政策的产出效应。第七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效应的实证分析。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度,再横向对“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国内沿线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内8省市对外开放度、GDP增长率、货运量增长率和人口迁入比例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计量模型,判断经济增长率、运输能力、交通便利性和对外包容度对对外开放效应均有推动作用,应予以加强。第八章,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中蒙俄经济合作亟需转型升级,以进一步加强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三国应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并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对“走廊经济”的认知并不是很明确,也没有专门的理论与之相对应。本文通过将空间经济学原理运用到经济走廊实践分析中,试图找到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区位、收入、经济增长率和经济聚集之间的关系。第二,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利用不同的基础设施隐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基础设施指数,利用基础设施综合指标的表达式对基础设施样本附分,再进行回归分析,找出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政策的外溢效应。第三,利用“六大经济走廊”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林玉娟[5](2019)在《泰国“民主之父”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主思想是一个国家民主发展的重要思想根基,一个国家在民主起步之初、后续发展的程度,都离不开民主思想的指导。被公认为泰国民主之父的比里·帕侬荣,其民主思想既吸收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内容,也参考了马克思主义和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在泰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比里的民主思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比里的这些民主思想理论及其思想在泰国的实践,也许可为一些国家与地区的民主思想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参考。因此,研究比里·帕侬荣的民主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二十世纪初,除暹罗王国外,东南亚其余地区基本沦为殖民地。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给当地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了新的东西。从思想上来说,这一时期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迅速在当地传播,有助于东南亚殖民地人民思想解放。暹罗王室为了维护主权开始自上而下的改革,反封建的泰国社会中下层精英也尝试建立新的政体。比里的民主意识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渐产生。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比里的民主思想基本形成,主要内容是关于自由、平等、民主政治等。世界经济危机给泰国的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比里的民主思想也有了实践的机会。通过不断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实践,比里的民主思想推动了泰国的民主化进程,体现了其积极的内容。在分析比里民主思想的形成、实践和内容时,不难发现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在结合泰国具体实情时,比里的民主思想也体现出了不足之处,如不切实际、超前性等。通过研究比里的民主思想,可以发现,它在当代泰国的发展中还发挥着余热;被认为是泰国民主思想之父的比里本人及其民主思想得到了泰国人的认可。

刘盛,刘志云[6](2018)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参与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长期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则因其本身货币资源的调配者之定位和能够从外部推动关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下,成为当前瞩目的焦点。我国参与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国际立法,统筹该领域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规则,并形成内外发展之联动,不仅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趋势、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金融机构自身市场竞争力、配合与推进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要求,更是协调我国"软实力"和"硬实力",打造我国良好大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社会的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立法可以包括"国家间立法"和"非国家间立法"(私政府立法)两种类型,前者进展缓慢而后者发展迅速,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正相关关系。参与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需要政府主体和金融机构主体的共同行动,目前我国政府主体已经开始积极参与该领域规则的实践和构建,而金融机构主体作为一个"理性人",要将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外在义务变成自觉行为,就必须要与其商业动机相连接。兴业银行在加入赤道原则之后产生的巨大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无疑为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国际立法提供了良好的模范效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应当遵循"国家主体参与"和"金融机构主体参与"的并行路径,而对其具体战略也需要从过去的"积极参与"转变为"参与规则"和"主导规则"并重。同时,应当与时俱进,注重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之间的互动协调,构建一个具有强制性的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的常态性互动机制。

本刊综合[7](2018)在《中国金融开放进入加速期》文中研究表明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公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我国进一步加快金融开放的措施,并明确给出落地时间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信号引起了国际投资者的密切关注,近期,外资金融机构"跑步"进入中国市场,分享扩大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云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突出地缘优势的省份之一,对外资银行有着巨大吸引力,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加

曾清华[8](2018)在《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以来,相关领域研究已经成了全球理论界的热点。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国家发展的顶级方略和推动区域发展改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10月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时,分别面向全球发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亮相舞台到全球热议,从一方倡议到多方响应,从理论构建到全面实施,以其越来越强大的向心力不断汇聚着来自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目光,并与整个世界频繁进行着高层次大视角上档次的互动。在区域发展、全球治理等维度不断激荡思想碰撞智慧,在区域一体化、人类共同体等目标的构建上凝聚信心鼓舞行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理论研究方法,除了绪论部分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分析和结语外,文章主体部分对于倡议的提出背景与形成过程、基本内容与层次结构、逻辑框架与运作体系以及实践推进与价值意义四个板块进行论述:第一章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和提出过程展开,分别从国际、国内两个空间维度上对于倡议的背景作以概述性的盘点,同时通过时间维度上的三个阶梯型板块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从构想到落实的推进过程,从而实现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宏观背景和形成过程的准确认知。第二章是文章写作的副核心板块。本章节将按照内容分析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板块分层并进行逐一阐释,具体阐述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原则、“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与“民心相通”五大领域、主导型和参与性机制平台机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第三章是文章的核心板块,主要梳理剖析“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发逻辑和运营机制。本章内容将按照“动力”“生成”“空间”“实践”“目标”五个逻辑要素详细展开论述:“动力逻辑”视角的主要与次要矛盾分析,“生成逻辑”视角的量变到质变的关系演绎,“空间逻辑”视角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辨析,“实践逻辑”视角的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推理,以及“目标逻辑”视角的人民价值主体和历史主体地位的解析。第四章是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总结和意义解读。本章将从“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经验以及遭遇的内外困境开始,对倡议落实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正反经验进行总结升华。最后,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延伸拓展,解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宏阔视野和深远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时空维度上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项全球性发展与治理方案,立足于中国当下新时期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需求,立足于全球当前面临的格局大变革、智能大爆炸的时代背景,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区域一体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丁云宝[9](2018)在《“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新地缘经济观与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再造》文中认为在冷战格局崩溃以后,通过军事手段来获得国际主导权的方式正逐渐被通过经济手段来获得国际话语权的方式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地缘经济理论应运而生。竞争与合作是地缘经济理论的两个重要特征。地缘经济是在地缘政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地缘政治影响较深。因此,地缘经济理论传统观点更加强调竞争、控制、对立、遏制,相对弱化合作、联合等特征;强调国家为地缘经济主要行为体,轻视或忽视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地缘经济中的作用。同时,倾向于将竞争、遏制、冲突等理念作为解决经济、宗教等复杂问题的指导理念,加剧了冲突性。“一带一路”以开放包容、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互学互鉴为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强调合作、平等。“一带一路”的提出促进了地缘经济理论的发展,丰富、修正了地缘经济理论观点,创新形成了以新地缘经济空间、新国际关系理念、新国际经济格局、新合作共赢框架、新要素流动动向为内容的新地缘经济观。上海合作组织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建设,处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的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区域高度重叠,功能互动频繁,其不可避免受到新地缘经济观的影响,尤其是影响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合作等领域的功能再造。

魏文享[10](2017)在《华洋如何同税:近代所得税开征中的外侨纳税问题》文中研究说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各国在华侨民不断增加。在军事、外交和传教人员之外,还有大量侨民长期寓居中国,通过设厂投资、商业服务、自由职业等方式获利谋生。西方各国外侨在中国借治外法权及租界壁垒,拒绝向中国政府缴纳印花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类税捐,导致中国税务行政长期难及于外侨。关税自主运动的重点在于税权自主及税率调整,并未同步解决外国企业及侨民在华纳税问题。到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开征所得税,再次引发各界对中外税收平权问题的集中讨论。外侨是否缴纳所得税,不仅关系税权税源,也直接影响到国内商民的纳税意愿。中国政府、民间社会及西方各国间围绕租税主权、税负公平、条约体系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与外交交涉。国民政府虽经努力,但仍难在税务行政范畴内解决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中国与西方条约国家外交政治关系的重构。

二、缅甸东方银行开设第12家分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缅甸东方银行开设第12家分行(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主要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及经验借鉴
    2.1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1 银行国际化概念及内涵
        2.1.2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问题国内外文献综述
        2.1.3 “一带一路”下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
    2.2 外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2.2.1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2.2.2 美国花旗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2.3 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2.3.1 中国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2.3.2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第3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及合作现状
    3.1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识别
        3.1.1 宏观政治因素
        3.1.2 贸易发展因素
        3.1.3 投资发展因素
        3.1.4 绿色金融因素
    3.2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环境与现状
        3.2.1 “一带一路”下的金融环境情况
        3.2.2 中资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3.3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3.3.1 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3.3.2 国际化发展的劣势
第4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构建
    4.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4.1.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4.1.2 数据指标总库选取的基本原则
        4.1.3 最高关联度指标主成分分析
    4.2 合作评估体系的指标内涵
        4.2.1 政府管理指标
        4.2.2 经济投资指标
        4.2.3 金融发展指标
        4.2.4 贸易水平指标
        4.2.5 营商开放指标
    4.3 合作评估体系SVM模型选择
        4.3.1 线性SVM模型
        4.3.2 非线性可分SVM模型
        4.3.3 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优势
第5章 评估体系SVM模型实证结果及差异化结论分析
    5.1 合作评估体系呈现的SVM模型实验结果
        5.1.1 综合角度SVM模型实验结果
        5.1.2 引入时序角度的实验结果
        5.1.3 引入地理角度的实验结果
    5.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分析
        5.2.1 沿线各国比较优势情况汇总
        5.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5.3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结论分析
        5.3.1 沿线各国文化维度情况汇总
        5.3.2 文化维度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5.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结论分析
        5.4.1 社会责任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5.4.2 绿色金融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第6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2)规模、结构、效率三维视角下我国面向东盟的金融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综述
        1.4.2 国内文献综述
        1.4.3 文献评述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金融发展
        2.1.2 区域金融合作
    2.2 金融发展理论
        2.2.1 金融规模
        2.2.2 金融结构
        2.2.3 金融效率
    2.3 区域金融合作相关理论
        2.3.1 “三元悖论”理论
        2.3.2 最优货币区理论
第三章 我国面向东盟的金融合作现状分析
    3.1 我国面向东盟的货币互换现状
        3.1.1 货币互换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3.1.2 货币互换现状
    3.2 我国面向东盟的金融机构互设现状
        3.2.1 国内金融机构在东盟的机构布局
        3.2.2 东盟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机构布局
第四章 金融发展对面向东盟金融合作的促进效应及作用机理
    4.1 我国金融发展现状
        4.1.1 金融规模
        4.1.2 金融结构
        4.1.3 金融效率
    4.2 金融发展的促进效应及作用机理
        4.2.1 金融发展对面向东盟货币互换的促进效应及作用机理
        4.2.2 金融发展对面向东盟机构互设的促进效应及作用机理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1.1 变量选取
        5.1.2 数据来源
    5.2 模型构建
        5.2.1 实证分析的理论基础
        5.2.2 模型的构建
    5.3 实证分析与结果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相关检验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鼓浪屿研究国内综述
        二、鼓浪屿研究国外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五节 论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鼓浪屿华侨文化发展与衰弱
    第一节 鼓浪屿华侨文化快速发展时期:1903-1941
        一、华侨大量移民鼓浪屿的原因及鼓浪屿归侨侨眷聚居地的形成
        二、华侨对鼓浪屿建设的贡献
        三、对鼓浪屿生活社区形成和对厦鼓文教事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四、民主革命和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
    第二节 鼓浪屿华侨文化衰落时期:1941-1978
        一、鼓浪屿华侨资源衰落的原因
        二、鼓浪屿华侨资源在1941-1978年间的变动情况
    第三节 总结鼓浪屿华侨文化的特点
第三章 申遗与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第一节 申遗前鼓浪屿华侨文化的恢复与重建
        一、改革开放后鼓浪屿华侨文化发展的背景
        二、改革开放后鼓浪屿华侨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申遗过程中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一、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二、申遗期间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措施
    第三节 申遗后华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申遗后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利条件
        二、申遗后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三、开平市与日本等地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验
        四、申遗后鼓浪屿华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路
第四章 海丝背景下鼓浪屿华侨文化的再发展
    第一节 海丝背景下鼓浪屿未来的功能和定位
        一、海丝背景下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二、坚持“文化景区+文化社区”定位,充分挖掘华侨文化内涵
        三、立足福建海洋文化,打造世界华侨华人和海丝文化中心
    第二节 鼓浪屿华侨文化在海丝建设中实现再发展
        一、在海丝建设中促进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传承
        二、在海丝建设中不断实现自身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经济走廊的理论研究
        2.1.2 经济走廊的实践研究
        2.1.3 中蒙、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
        2.1.4 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认识
        2.1.5 基础设施效应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经济走廊的理论研究
        2.2.2 经济走廊的实践研究
        2.2.3 中蒙、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
        2.2.4 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
        2.2.5 基础设施效应研究
第3章 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
    3.1 经济走廊的相关概念
        3.1.1 经济走廊
        3.1.2 中蒙俄经济走廊
    3.2 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效应的理论分析
        3.2.1 本地溢出模型
        3.2.2 本地溢出模型扩展
    3.3 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3.3.1 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的概念界定
        3.3.2 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3.3.3 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
    3.4 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效应的理论分析
        3.4.1 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放效应
        3.4.2 开放水平的决定因素
        3.4.3 对外开放水平的衡量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分析
    4.1 交通走廊的建设
        4.1.1 中蒙俄开展铁路过境运输合作
        4.1.2 中蒙俄公路的互联互通建设
        4.1.3 中蒙俄互联互通的制度建设
    4.2 能源资源的合作
        4.2.1 石油、天然气的合作
        4.2.2 矿产资源的合作
    4.3 双边贸易的开展
        4.3.1 中俄开展的双边贸易
        4.3.2 中蒙开展的双边贸易
        4.3.3 俄蒙开展的双边贸易
    4.4 中国对俄、蒙的投资与工程承包
        4.4.1 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与工程承包
        4.4.2 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与工程承包
    4.5 服务行业的对接
        4.5.1 旅游服务业的的互动及增长
        4.5.2 中俄、中蒙间劳务贸易的发展
        4.5.3 金融业的对接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两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5.1.1 中俄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5.1.2 中蒙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5.2 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实证分析
    6.1 基础设施选取及变量符号
    6.2 实证分析
        6.2.1 基础设施因子构建
        6.2.2 基础设施综合得分的计算
        6.2.3 描述性统计
        6.2.4 相关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效应的实证分析
    7.1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对外开放度测度
        7.1.1 对外开放度的计算方法
        7.1.2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的对外开放度
        7.1.3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省市的对外开放度
    7.2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沿线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7.2.1 样本选取
        7.2.2 对外开放度统计分析
        7.2.3 经济走廊间的借鉴
    7.3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放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7.3.1 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
        7.3.2 模型的设定分析
        7.3.3 F检验和Hausman Test
        7.3.4 模型估计
        7.3.5 对估计值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8.1 中蒙俄合作亟需转型升级
    8.2 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8.3 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
    8.4 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泰国“民主之父”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民主思想与泰国民主政治的相关研究
        (二) 关于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西方启蒙思想在东南亚的传播
        二、西方政治和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殖民政权下的东亚与东南亚
    第二节 国内背景
        一、泰国王室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中下层精英的变革尝试
    第三节 比里·帕侬荣的个人背景
        一、在成长环境中受到的影响
        二、国内外求学受到的启发
        三、工作经历
第二章 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主要来源
    第一节 关于民主的论述
        一、基于义务的民主
        二、法制框架限制下的民主
        三、诚心实意的民主政治
    第二节 关于自由与平等的论述
        一、以不侵犯他人权利为前提的九种自由
        二、关于政治平等与经济平等的论述
    第三节 比里民主思想理论的主要来源
        一、西方民主思想理论与政治制度的影响
        二、参考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
        三、借鉴孙中山的三段革命论
        四、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第三章 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的实践与影响
    第一节 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在泰国政治中的实践
        一、民主革命的非暴力变革
        二、在抗日运动中追求民族自由
        三、宪法中的民主思想
    第二节 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在泰国社会的体现
        一、教育教学中的民主理念
        二、对泰国民众民主意识的启发
    第三节 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的主要影响
        一、指导了泰国的民主革命
        二、民主思想影响下人们对民主的坚定选择
第四章 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评价
    第一节 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的特点
        一、包含了精辟的自由与法治关系论述
        二、涵盖了社会主义倾向的经济民主
    第二节 对比里·帕侬荣的纪念
        一、比里·帕侬荣的主要贡献
        二、对比里·帕侬荣的纪念
    第二节 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的局限性
        一、民主思想实践的超前性
        二、经济纲领不切实际
        三、民主思想观念未产生根本性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金融开放进入加速期(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金融开放提速扩容博鳌释放12项大利好
    一、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
    二、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 三年后不再设限
    三、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
    四、为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 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 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
    五、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
    六、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 与中资机构一致
除了上述11项金融开放举措, 经中英双方共同努力, 目前沪伦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有望年内开通“沪伦通”
中国金融加速开放带给世界红利
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增速虽快市场份额却很低
    管控适当好处远大于风险
    引“活水”也要过滤“污水”
    外资银行借力“一带一路”错位竞争
    进军西南
    利用优势错位竞争

(8)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方法
    三、内容结构和逻辑
    四、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六、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一带一路”倡议思想的背景与形成
    第一节 国际背景分析
        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奏响时代主旋律
        二、全球经济疲软与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三、地区冲突与局部动乱愈演愈烈
        四、“三股势力”隐患持续发酵
    第二节 国内背景分析
        一、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号召力的大幅提升
        二、中国构建开放经济新格局的现实需要
        三、国家战略能源安全保障面临巨大挑战
        四、地缘政治环境的不断恶化
    第三节 倡议渊源分析
        一、历史渊源:海陆双线并行的“丝绸之路”
        二、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的心灵相契
    第四节 倡议形成分析
        一、酝酿设计
        二、传播推介
        三、实施推进
第二章“一带一路”倡议思想的内容与解读
    第一节 倡议建构的根本原则
        一、共商:合作大计
        二、共建:合作平台
        三、共享:合作成果
        四、“三共”原则逻辑关系和特征价值
    第二节 倡议支撑的核心内容
        一、政策沟通
        二、设施联通
        三、贸易畅通
        四、资金融通
        五、民心相通
    第三节 倡议达成的机制平台
        一、机制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二、机制平台建设的意义梳理
        三、机制平台建设的主要困境
        四、机制平台建设的措施探讨
    第四节 倡议实现的目标定位
        一、“三个共同体”的定位解读
        二、“三个共同体”的创新内涵
第三章“一带一路”倡议思想的逻辑与演绎
    第一节 动力逻辑:内外共举的困境和矛盾
        一、中国:中国发展需要世界能量
        二、世界:全球治理需要中国方案
        三、“一带一路”倡议:破解中国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双重矛盾
    第二节 生成逻辑:古今赓续的变化和过程
        一、变化: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千年跨越
        二、过程:从一个开始到另一个开始的螺旋式上升
        三、“一带一路”是历经千年的文明之果
    第三节 空间逻辑:串联纵横的协同和组合
        一、串联:主要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
        二、纵横:“一带一路”向全世界敞开怀抱
        三、“一带一路”是全球发展的协同大平台
    第四节 实践逻辑:知行合一的客观和求实
        一、认知:从高层引领到人民交流,共识为重
        二、行动:从机制内容到落地项目,行动为果
        三、“一带一路”遵循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第五节 目标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本主义
        一、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生命互联的未来趋势
        二、以人为本:人民是历史进步和文明进化的主体
第四章“一带一路”倡议思想的实践与愿景
    第一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成果
        一、政策沟通
        二、设施联通
        三、资金融通
        四、贸易畅通
        五、民心相通
    第二节“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借鉴
        一、倡议面临的风险挑战
        二、倡议推进的经验凝练
    第三节“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展望
        一、民族复兴百年大计
        二、全球治理大国方案
参考文献
    1.着作文件类
    2.期刊论文类
    3.新闻会议类
攻博/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新地缘经济观与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再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地缘经济研究现状
        二、国内地缘经济研究现状
        三、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结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结构
        二、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地缘政治理论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
        二、地缘政治学源起与发展
        三、缺陷与不足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学
        一、新经济地理学概述
        二、新经济地理学核心内涵
        三、新经济地理学对地缘经济的影响与不足
    第三节 地缘经济理论
        一、地缘经济理论概述
        二、地缘经济理论传统核心观点
        三、缺陷与不足
第三章 “一带一路”:一种新地缘经济观的生成
    第一节 “一带一路”理念与内涵
        一、“一带一路”历史背景与建设理念
        二、“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内涵
        三“一带一路”国家安全内涵
        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内涵
    第二节 “一带一路”机制与举措
        一、“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亚投行与丝路基金
        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高铁
        三、“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六大经济走廊建设
    第三节 “一带一路”下的新地缘经济观
        一、“一带一路”对地缘经济理论的突破
        二、“一带一路”下的新地缘经济观
第四章 新地缘经济观视角下的上海合作组织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衍进轨迹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二、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发展轨迹
        三、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
        四、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
        五、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
        六、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影响
    第二节 新地缘经济观视角下的上海合作组织
        一、上海合作组织地缘经济合作
        二、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五章 “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功能互动
    第一节 “一带一路”下上合组织的功能与角色
        一、“一带一路”下上海合作组织联通枢纽价值
        二、推动上合组织框架内各领域多双边合作
        三、上合组织有助于培育“一带一路”经济增长点
        四、上合组织扩员与“一带一路”海洋合作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下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新成果
        一、“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战略对接新成果
        二、上海合作组织对接“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新成果
第六章 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再造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功能再造
        一、新地缘经济观下平衡安全转向合作安全理论
        二、合作安全理论对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功能的影响
        三、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功能再造趋势与方向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功能再造
        一、新地缘经济观对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功能的理论指导
        二、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功能再造趋势与方向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功能再造
        一、新地缘经济观对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的理论指导
        二、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功能再造趋势与方向
    第四节 上海合作组织环保合作功能再造
        一、上海合作组织环保合作的现状
        二、上海合作组织环保合作功能再造趋势与方向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华洋如何同税:近代所得税开征中的外侨纳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条约特权与西方各国对所得税的拒诿
二、西方各国对其他税类之态度及拒税之源流
三、关于外侨所得税问题的社会舆论及外交交涉
四、外国侨民在华从业及外商经营状况
    (一) 外侨自由职业者及雇员的收入情况
    (二) 外国对华投资及经营状况估计
    (三) 外国在华银行及存款情况
五、二战后期废除治外法权与税收主权的收回
结语:外侨纳税问题中的“税权”与“税利”

四、缅甸东方银行开设第12家分行(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D]. 张墨竹. 吉林大学, 2021(01)
  • [2]规模、结构、效率三维视角下我国面向东盟的金融合作研究[D]. 谢艾倩. 广西大学, 2020(07)
  • [3]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D]. 卢泽楷. 华侨大学, 2020(01)
  • [4]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研究[D]. 赵双剑. 辽宁大学, 2020(08)
  • [5]泰国“民主之父”比里·帕侬荣民主思想研究[D]. 林玉娟. 云南大学, 2019(03)
  • [6]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参与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研究[J]. 刘盛,刘志云.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8(00)
  • [7]中国金融开放进入加速期[J]. 本刊综合. 时代金融, 2018(16)
  • [8]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 曾清华.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7)
  • [9]“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新地缘经济观与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再造[D]. 丁云宝.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10)
  • [10]华洋如何同税:近代所得税开征中的外侨纳税问题[J]. 魏文享. 近代史研究, 2017(05)

标签:;  ;  ;  ;  ;  

缅甸东方银行开设第 12 家分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