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的梅文化

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的梅文化

一、中国古代装饰艺术领域内的梅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吕进华[1](2020)在《汉族传统服饰的植物纹样文化意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鑫,陈树茂[2](2020)在《江南民居古建筑的梅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南一带,历史上经济较发达,民居古建筑规模浩大,保存较好。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很普遍,特别是梅花的木雕较多。针对江南古建筑中梅花雕刻的集中呈现,在梅文化方面予以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曾惜[3](2019)在《梅花专类园组成要素及其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梅花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之首,一直深受我国大众的喜爱,梅花景观从古延续至今。将传统名花结合专类园布置的园林模式是将我国传统园林风格与现代园林结合的一个良好案例。本文统计52处现代梅花专类园,总结其发展历史及现状特置,并从中选出8处典型梅园进行实地调研,剖析专类园中的植物、道路、建筑、小品、水体、文化、服务设施六大组成要素及其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共性与特性问题。(1)梅花专类园组成要素。梅花专类园中六大组成要素的差异形成了各异的梅花专类园。所调查的8处专类园的地理区位相近,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都相似,梅花专类园在要素的运用中往往融入古典园林要素,造景手法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要素的差异性体现在专类园中的一些人文因素上,其中建筑要素和文化要素的一致性明显低于植物、山水、道路及服务设施。(2)梅花专类园自然要素。一般新建的专类园比年代久远的专类园梅花品种丰富,早期梅园中江梅、果梅比例略高,而更多现代梅花专类园多以中花品种的宫粉梅、朱砂梅混合种植,整体色彩集中在粉红色系、紫红色系。梅花以孤植、群植为主要应用形式,形成了花海、盆景、特色造型树、梅花大道等典型梅花景观,突出的是梅花的色彩与姿态。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品种比例约为1:1,但常绿植物在实际运用数量上高于落叶植物,多用于地被、背景,而落叶植物多起点缀作用。园中的山石与水体大多保持自然形态,山石以展示姿态为主的特置石居多,在景观手法运用上并不讲究,而水体景观则更常被专类园所忽视。(3)梅花专类园人工要素。人工要素包括建筑、园路、服务设施。建筑低矮、色彩朴素,以空间通透的建筑为主,但布局大多零散,建筑间关系联系不紧密。山石以太湖石、黄石为主要材料,运用上以特置石为主,是梅花专类园中题写诗词,景名的重要载体。水体要素保留自然水体姿态,小园“聚”,大园“散”,临水景观的运用较为单一。园路和服务设施作为实用性的要素多以木质、石材等自然材料为主,与梅花专类园的整体风格相融合,但在细部装饰上可以围绕梅花图案衍生出多种变化,体现专类园自身特点。(4)现代梅花专类园满意度分析和设计手法。游客对植物要素的期望值明显高于其他要素,但实际满意度较低,考虑游客将梅花花色及姿态作为关注的元素,相应的梅花花海景观及盆景园应作为专类园的重点设计方向。其次游客对建筑、山石的满意度明显低于期望值,且这两类要素在不同梅花专类园中的运用水平相差较大,可将此类要素作为后期梅花专类园建设的重点。梅花专类园中的组成要素是固定的,只有在固有的景观要素设计中进一步创新,提取场地自身元素,提升各要素设计水平,才能避免梅花专类园景观的趋同性,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梅花专类园。

姜宁馨[4](2018)在《国际奢侈品牌珠宝设计与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元素在国际奢侈品牌珠宝中的应用成为设计界一个热点现象。自2008年起,中国成为全世界奢侈品第二大消费群体,并以20%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规模到达2490亿欧元。其中,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达170亿欧元,占到整体奢侈品购买总额的23%,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际奢侈品牌的设计风向。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现代设计领域大放异彩,也为设计界带来了创新设计的灵感。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化对于国际奢侈品牌设计的价值内涵,本文将中国元素划分为一般视野下的视觉符号与潜在意识中的文化内涵两个方面,通过探究中国元素的历史发展与传播以及西方社会对中国元素认知的转变,总结归纳现代“中国风”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意义。珠宝,是国际奢侈品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造型元素、材质元素、纹饰元素、象征性元素四个方面,对国际奢侈珠宝设计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梳理研究。充分把握环境与文化优势,领悟中国元素的文化内涵,将历史特征衍生到珠宝设计作品中,实现视觉符号与文化内涵的完整统一。本文结合历史文物资料与当代设计案例,对中国元素进行系统研究,寻求中国元素的文化内涵对国际奢侈品牌珠宝的影响与作用。同时,通过对中国元素构成体系及传承脉络的分析总结,服务于中国本土珠宝设计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杨帅[5](2018)在《宋诗中的“瓶中插花”现象研究》文中认为本篇论文从宋代瓶中插花现象入手,结合宋人的诗歌、笔记小说中的种种记载来分析这一现象在宋代士大夫之间的流行、发展和普及,以及在这种现象之后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原因。在第二章中笔者分析了“瓶中插花”意象反映的士大夫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士大夫们对瓶花的理性审视、瓶花在士大夫阶层之间的互赠与流通都反映了士大夫们的身份意识。最后笔者引用了宇文所安关于物的“占有”、“展示”、“排他”的理论和西方身份认同的理论,指出瓶中插花现象背后隐含了一种士大夫的占有欲和排他意识。通过对瓶的选择、花材的选择和展示,士大夫将自己的身份意识渗透到对瓶花的审美中并由此实现他们与市民阶层、画家伶工等人的一种区隔,最终完成了他们对士大夫主体身份的建构。本文的第一章,介绍瓶花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宋代瓶中插花现象兴起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瓶中插花”现象在宋代兴盛的原因和它对后世的影响。瓶中插花现象在唐代较少出现,而在宋代有了突破性发展。究其原因,是与宋代爱花风尚的风靡、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唐宋家具格局的变迁、宋代制瓷业的发展以及士大夫“雅趣”的形成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本文的第二章主要分析宋诗中“瓶中插花”意象的文学意蕴。从对诗歌文本的分析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1、瓶花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精致高雅的生活。2、瓶花反映了宋代士大夫新的审美情趣,即自然与人工的合一。3、宋代士大夫将居室中的瓶花视为人生的陪伴和居所的重要点缀之物。无论在书房、卧室还是逆旅、禅房中都能得到瓶花的陪伴和对他们心灵的抚慰。4、瓶花陶冶了宋人的情操,让他们在对美的欣赏中颐养性情、获得理趣。此外,瓶花还促进了士大夫之间的交往,花卉作为礼物在士大夫之间互相赠送,引起士大夫群体的交流和共鸣。透过宋诗中的“瓶中插花”意象,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士大夫们对瓶花的理性审视是与他们“士大夫”的身份息息相关的,此外瓶花在士大夫阶层内部的互赠与流通也打上了一种阶层的烙印。第三章关注瓶花与宋代士大夫们的身份意识、身份建构问题。主要借助宇文所安关于物的“占有”、“展示”、“排他”的理论和西方身份认同的理论,指出瓶中插花现象背后隐含了一种士大夫的占有欲和排他意识。通过对瓶的选择、对花材的选择和展示,士大夫将自己的身份意识渗透到对瓶花的审美中并由此实现他们与市民阶层、与画家伶工等人的一种区隔,最终完成了他们对士大夫主体身份的建构。结语,总结全文,并指出本论题研究可以拓展的领域。

殷姿[6](2017)在《梅兰竹菊题材在木雕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梅兰竹菊作为花中“四君子”不仅象征着高尚的文人品质,还蕴含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涵丰富的梅兰竹菊作为我国传统题材被应用于艺术文化各领域,流传至今。拥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木雕艺术,既涵盖着传统文化,又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梅兰竹菊题材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在如此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下,梅兰竹菊题材与木雕艺术所碰撞出的艺术火花,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木雕艺术和梅兰竹菊都有着民俗化的特质,却也都有着超凡的品格,梅兰竹菊题材是木雕艺术可遇而不可求的绝佳题材,木雕艺术给予梅兰竹菊题材“四君子”文化内涵及精神意象最为立体的呈现。本文以中国民间木雕艺术的历史与发展为出发点,阐明写作意义。在梅兰竹菊题材木雕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的研究基础上,以大量的明清时期的梅兰竹菊题材木雕作品为依据,力求具体而深刻的表述出梅兰竹菊题材木雕的独特艺术魅力。在现代化发展的驱动下,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审美品位也不断在变更,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我们这代人更需要保持文化自觉,努力学习和研究传统艺术文化,在理解和掌握了民族艺术文化的精粹后,还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将现代观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新工艺、新材料与传统艺术相结合,探索出传统艺术发展的新道路,是将民族文化的脉络不断延续的捷径。

郭兰茜[7](2016)在《河州回族牡丹文化研究》文中指出河州回族牡丹文化既是回汉共享的传统文化,也是伊斯兰艺术中国化、地方化的表现。牡丹文化在河州回族的繁荣兴盛是回汉两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结果的缩影,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整合。河州回族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牡丹世俗性定义的同时,也通过自身对牡丹文本的再创造,使之得以表达自身所理解的世界。论文立足于河州回汉长期交流互动的场域环境中,以田野调查为实践基础,用艺术人类学和象征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去研究这一民族文化。论文将河州回族的牡丹文化分为两大板块进行系统论述,即牡丹文化的视觉艺术方面和文学艺术方面。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介绍文章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理论设想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河州与回族、河州与牡丹、河州回族与牡丹的三个视角对田野点概况进行论述。第三个部分是从砖雕艺术、木雕艺术和书法绘画艺术三个方面,阐述河州回族牡丹文化的视觉艺术方面。第四个方面是通过对花儿文本的解读,分析文学艺术中的河州回族牡丹文化。第五个方面是总结河州回族牡丹文化的民族特征,进而强调河州牡丹文化的回汉共享,最后论证河州回族的牡丹文化是相互嵌入在文化领域中的体现。结语简要回顾了河州回族牡丹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阐释它是伊斯兰艺术中国化、地方化和回汉在小传统层面互动的结果。

杨佩[8](2012)在《中国青铜器上的花文化现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观赏园艺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花文化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关于青铜器时代花文化发展的研究比较罕见,尤其是从青铜器的植物花纹谈论花文化几乎是一个空白。本文以青铜器植物装饰纹样和立体造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实地考察安阳殷墟、半坡遗址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人类文化遗址和博物馆。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搜集到的第一手实物资料的分析,以历史为序,对青铜器所表现出来的花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对这一时期花文化所产生的背景、花文化的内涵以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有了花文化的初步萌芽。笔者根据文献记载及实地考察,发现最晚于商代晚期植物花纹已经清晰可辨的出现在青铜器上,并且延续发展到东汉。晚商至周初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此时四瓣花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花卉的细致观察和高超的工艺水平。商代晚期开始出现模拟莲花、扶桑花等植物造型的青铜器。西周晚期,莲瓣花纹出现并逐渐发现到其艺术表现的高峰;直到战国末期,尽管中国的青铜器时代走向衰败,中国花文化却开始蓬勃发展。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青铜器上的花卉题材主要包括四瓣花纹、莲瓣花纹、梅花纹以及以仿竹、桑树、花蒂等造型的器物,主要应用在礼器上,具有浓烈的宗教气息。2商代晚期青铜器上开始出现植物纹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其艺术表现的高峰,这与这一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优越,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花卉的认识和利用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进步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从青铜器上的植物花卉纹样及立体造型出发,对青铜器上的花文化表现形式进行系统分析,着重从地理环境、农业发展、天人思想及青铜器铸造技术等方面对花文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繁复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花文化产生的地理基础自然前提;务实求稳的农业文化,是花文化产生的经济土壤;“物我相通,生命一体”的坚定信仰,是花文化产生的哲学基础;卓越不凡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是花文化产生的直接推动力。3青铜器时代处于花文化的滥觞期,花文化具有很强的原始宗教意义。青铜器上所展示的花文化内容,也是对原始宗教崇拜的延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发展以及花卉栽培技术的进步。由兽面纹向植物纹的发展,体现了夏商周时期哲学观念的改变;战国时期,人性渐渐被释放出来,花卉的人格化初步形成。以青铜器的植物纹饰、花卉造型等为出发点,探讨人类文明初期花文化的发展的足印,不仅可以令我们的视野开阔,更为文化研究带来突破。本文不仅可以弥补花文化发展研究上的欠缺,对于全面、系统了解我国青铜器时期我国花文化的形成、发展及表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姜长军[9](2012)在《文人画对唐以后瓷器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文人画是一种综合性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文人画讲求笔墨情趣,略脱形式,强调神韵,重文学修养,在意境的表达、水墨写意的技法发展等方面对后代有极大影响。文人画的发展历程,是从唐代开始萌芽,到宋代发展起来,由苏轼首先提出士人画,到明朝董其昌才正式提出文人画。其发展主要是诗、书、画、印相互融合,对文人画产生直接影响。自文人画产生,就对中国唐代以后瓷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宋代“崇文”的社会风尚时期的宋瓷,把中国画与瓷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特有的“瓷器时代”。在文人画空前繁盛的元、明两代,青花作为这段时期的主要瓷器品种,又将中国的水墨技法融合进瓷器的装饰图案之中,这无疑又使文人画在瓷器的发展中增加了精彩的一笔。在晚清时期,文人画的追求意蕴、笔法用墨又一次融入了带有晚清特色的浅绛彩瓷的制作当中,使文人画的“文人”气息彰显出来。目前国内外对于文人画和瓷器的研究仅限于各自的领域,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研究的少之又少,那么文人画在这些瓷器中出现的原因,文人画在瓷器中的出现的方式,再有瓷器对文人画的反作用。这些都该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本文通过对瓷器的梳理以及文人画对瓷器在各朝代的表现进行系统的收集与分类,阐述瓷器上的文人画的表现及文人画对唐代以后瓷器发展的影响,使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当代的瓷器发展。

杨晓东[10](2011)在《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代文学、绘画、建筑、园林等艺术中,有关花卉的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可谓汗牛充栋、蔚为大观。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明清时期的花文化研究还很少,尤其在文人园林品题和民居建筑雕刻领域对花文化的研究更加薄弱。系统研究花文化在园林和建筑中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发展规律,对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建筑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华东和华北地区的明清民居和文人园林中植物种植、品题与建筑雕刻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和古籍文献查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了苏州、扬州、南京、上海、无锡、杭州等地的30余个江南园林中的200余个植物景点。实地考察了山西灵石、榆次、祁县、太谷、平遥、安徽歙县、黟县、徽州、江西婺源等地的20余个明清民居。统计分析了历代园记中记载的297个文人园林的植物种类和应用频度。并重点分析了其中1187个植物景点的时间、地域、植物种类、题名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此外,还深入地研究了1200余幅历代花鸟画作品和3800余件工艺美术品中的花卉题材。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明清时期文人园林和民居建筑中花文化在不同层面的表现规律。论文从园林史、建筑史、文学史、思想史、绘画史、工艺美术史、民俗史、文人心态史等多个领域的文化背景去审视明清时期的文化底蕴。论文首先从文人园林和民居建筑中的植物种植、品题和雕刻入手,研究花文化在物质层次和艺术层次方面的表现规律;进而分析花文化在精神层次方面的意象表达和历史层面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透视明清时期在整个社会层面的政治、哲学、宗教、伦理、审美等领域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江南文人园林的大部分园记中记载的植物种类都很少,而且种类相近。文人园林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植物主要有竹、梅、松、荷、桃、柳、桂、梧桐和牡丹等。文人园林中花卉的物质文化受到其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显着影响,是导致明清时期江南文人园林中植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因素。2、明清时期建筑雕刻中的花卉题材十分丰富,而且应用非常广泛。民居建筑和文人园林建筑雕刻中植物题材的地域性差异不显着,而阶级性差异显着。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民居建筑雕刻中应用的花卉纹样种类显着多于文人园林建筑;另一方面虽然民居和文人园林建筑雕刻中都以梅花、荷花、牡丹、桃、竹、松、菊花、兰花等花卉纹样的应用频率最高,但是在民居建筑中这些花卉通常与其它纹样组合应用,而文人园林中的花卉纹样则通常单独出现。3、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园林中以花卉品题的景点数量和景点题名中所应用的花卉种类基本是逐渐增多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景点题名中所表现的花卉性质方面,明清时期与宋元时期的差异并不显着,呈现程式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横向比较,松、竹、梅在文人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品题中的应用频率都很高,除此之外,文人园林景点品题中主要应用的植物还有荷花和柳树等,而兰花、桂花、槐树等在民居建筑的楹联和匾额中的应用比较普遍。4、花文化的精神层次主要表现为隐逸思想、比德思想、吉祥思想、宗教思想、崇文思想和重农思想等方面。民居建筑和文人园林中花卉所表达的精神内涵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渗透:文人园林中的花文化虽然还是延续唐宋时期的传统以表现文人的比德思想和隐逸思想为主,但是许多实例中也渗透着民俗的吉祥思想。而民居建筑中也有大量反映隐逸思想和比德思想的具体实例。5、历代文学典故、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都对明清时期的花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透过民居建筑和文人园林中的花文化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文人阶层和百姓阶层在政治意识领域存在着出世与入世思想的激烈矛盾。在审美意识上,体现了审美观念的趋同化和审美形式的多元化。在哲学意识领域,既体现了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三教合一的宗教观,也体现了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和明清考据学思想对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共同影响。

二、中国古代装饰艺术领域内的梅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古代装饰艺术领域内的梅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2)江南民居古建筑的梅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古民居门和窗的梅花雕刻
2 古民居梅花石雕、石刻
3 古民居门窗隔扇中的梅花饰件
4 结论与讨论

(3)梅花专类园组成要素及其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植物专类园研究
    2.2 梅花的起源和应用历史
    2.3 梅花专类园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4 梅花文化研究
3 梅花专类园自然要素特征分析
    3.1 植物要素特征分析
    3.2 山水要素特征分析
4 梅花专类园人工要素特征分析
    4.1 建筑要素特征分析
    4.2 道路及服务设施特征分析
    4.3 文化要素特征分析
5 梅花专类园要素满意度及喜爱度调查
    5.1 参与调查人群
    5.2 游客对梅花专类园要素喜爱度
    5.3 游客对梅花专类园要素满意度
    5.4 小结
6 梅花专类园组成要素设计方法研究
    6.1 影响专类要素景观的因素
    6.2 梅花专类园要素设计方法
    6.3 典型梅花专类园要素运用评述及提升建议
7 主要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梅园基本概况统计表
    附录二 梅园造园要素游客评价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发表主要论文
致谢

(4)国际奢侈品牌珠宝设计与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中国元素概念划分
    1.5 国际奢侈品牌珠宝
第2章 中国元素对国际奢侈品牌珠宝的历史影响
    2.1 中国元素的兴起
        2.1.1 丝绸之路的“赛里斯之国”
        2.1.2 传奇色彩的“契丹之国”
    2.2 西方国家对中国元素的认知发展
        2.2.1 航海贸易下的中国
        2.2.2 西方国家对中国认知的转变
    2.3 中国元素在国际奢侈品牌珠宝中的兴起
        2.3.1 珠宝发展的历史沿革
        2.3.2 中国元素对西方珠宝艺术风格的影响
第3章 国际奢侈品牌珠宝设计的中国元素应用分类
    3.1 中国造型元素
        3.1.1 十二生肖造型
        3.1.2 植物造型
        3.1.3 国宝造型
    3.2 中国材质元素
        3.2.1 翡翠材质
        3.2.2 珐琅材质
        3.2.3 玉髓材质
    3.3 中国纹饰元素
        3.3.1 铜钱纹纹饰
        3.3.2 祥云纹纹饰
        3.3.3 流苏纹纹饰
    3.4 中国传统象征性符号元素
        3.4.1 龙元素
        3.4.2 凤凰元素
        3.4.3 传统民俗
第4章 国际奢侈品牌珠宝设计的中国元素应用现状分析
    4.1 中国造型元素在国际奢侈品牌珠宝中的现状分析
        4.1.1 十二生肖元素现状分析
        4.1.2 植物元素现状分析
        4.1.3 国宝元素现状分析
    4.2 中国材质元素在奢侈品牌珠宝中的现状分析
        4.2.1 翡翠元素现状分析
        4.2.2 珐琅元素现状分析
        4.2.3 玉髓元素现状分析
    4.3 中国纹饰元素在奢侈品牌珠宝中的现状分析
        4.3.1 铜钱纹元素现状分析
        4.3.2 祥云纹元素现状分析
        4.3.3 流苏元素现状分析
    4.4 中国象征性元素在奢侈品牌珠宝中的现状分析
        4.4.1 龙元素现状分析
        4.4.2 凤凰元素现状分析
        4.4.3 传统民俗元素现状分析
第5章 中国元素对于国际奢侈品牌珠宝设计的思考与展望
    5.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互融与影响
    5.2 国际奢侈品牌珠宝设计的中国元素思考
    5.3 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珠宝设计的展望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5)宋诗中的“瓶中插花”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宋代“瓶中插花”现象概述
    第一节 “瓶中插花”现象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宋代“瓶中插花”现象的兴盛
        1、宋代文献记载中的“瓶中插花”现象
        2、相关实物与绘画
        3、宋代瓶花诗统计
    第三节 “瓶中插花”现象在宋代兴盛的原因
        1、安定的社会环境
        2、商品经济的繁荣
        3、制瓷业的发展
        4、家具格局的变迁
        5、士大夫“雅趣”的形成
        6、其他因素
    第四节 宋代瓶中插花现象的影响
第二章 宋诗中“瓶中插花”意象的文学意蕴
    第一节 人工与自然的合一
    第二节 居所的重要点缀
        1、书房案头
        2、卧室枕畔
        3、客船、旅店
        4、禅房
    第三节 怡情和理趣
    第四节 以瓶花为媒介的士大夫之间的交往、集会
第三章 “瓶中插花”现象与宋代士大夫身份建构
    第一节 身份的焦虑:瓶花与玩物丧志
    第二节 身份的标榜:瓶花诗中的“展示”与“排他”
        1、对“瓶花”的展示
        2、对插花之瓶的展示
        3、“排他性”:对花材的选择
    第三节 瓶中插花现象与宋代士大夫身份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梅兰竹菊题材在木雕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学术构想与创新思路
第2章 中国民间木雕艺术发展概况
    2.1 中国民间木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2 明清时期民间木雕的艺术特色
    2.3 民间木雕艺术的现代化发展
第3章 梅兰竹菊题材在木雕创作中的精神内涵
    3.1 梅兰竹菊题材的由来
    3.2 自然属性映射高尚品格
        3.2.1 傲骨当如梅
        3.2.2 忠贞当如兰
        3.2.3 坚毅当如竹
        3.2.4 隐逸当如菊
    3.3 梅兰竹菊题材在木雕艺术中的精神体现
第4章 梅兰竹菊题材在木雕创作中的文化底蕴
    4.1 梅兰竹菊题材的木雕中吉祥文化的体现
    4.2 梅兰竹菊题材的木雕中“比德”思想的体现
    4.3 梅兰竹菊题材的木雕中儒家道德文化的体现
    4.4 梅兰竹菊题材的木雕中佛学理论的体现
        4.4.1 婴儿时期——冬梅
        4.4.2 青年时期——春兰
        4.4.3 中年时期——夏竹
        4.4.4 老年时期——秋菊
第5章 梅兰竹菊题材在木雕创作中的艺术特色
    5.1 梅兰竹菊题材在木雕创作中的应用形式及艺术效果
        5.1.1 烘托氛围
        5.1.2 君子内涵
        5.1.3 吉祥寓意
    5.2 梅兰竹菊题材木雕的造型表现
        5.2.1 梅花木雕的造型特征
        5.2.2 兰花木雕的造型特征
        5.2.3 竹子木雕的造型特征
        5.2.4 菊花木雕的造型特征
    5.3 梅兰竹菊题材木雕的构图形式
        5.3.1“S”型构图
        5.3.2 对称式构图
        5.3.3 对角线构图
        5.3.4 留言
    5.4 梅兰竹菊题材木雕的艺术魅力
        5.4.1 梅兰竹菊题材与木雕艺术相得益彰
        5.4.2 梅兰竹菊题材与木雕艺术相辅相成
    5.5 梅兰竹菊题材木雕的创作初探
        5.5.1 梅兰竹菊木雕探索历程
        5.5.2“梅舒木展”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河州回族牡丹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河州回族与牡丹
    第一节 河州回族的历史及现状概述
    第二节 河州牡丹悠久的栽植与培育历史
    第三节 两种形式的牡丹艺术:田野点概况
第二章 河州回族视觉艺术中的牡丹
    第一节 河州回族建筑空间中的牡丹砖雕
    第二节 河州回族建筑空间中的牡丹木雕
    第三节 河州回族书法与绘画艺术中的牡丹
第三章 河州回族文学艺术中的牡丹
    第一节 河州花儿的文本形式与内容
    第二节 河州花儿文本中的牡丹
    第三节 对河州回族花儿文学艺术中牡丹的解读
第四章 河州回汉牡丹文化的互动与共享
    第一节 河州回族独特的牡丹文化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地方化与文化涵化的双向过程
    第三节 河州牡丹文化是相互嵌入在文化领域的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国青铜器上的花文化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花文化的概念
        1.1.1 文化
        1.1.2 花卉与花文化
    1.2 研究成果
        1.2.1 花文化研究成果
        1.2.2 青铜器的研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青铜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花文化的发展
    2.1 青铜器与青铜文化
        2.1.1 青铜器起源与青铜器时代
        2.1.2 青铜器时代
    2.2 先秦时期花文化的发展简述
        2.2.1 旧石器时代
        2.2.2 新石器时代
        2.2.3 夏商周时期
        2.2.4 战国以后
3 青铜器上花文化的表现形式
    3.1 青铜器纹饰的发展
        3.1.1 青铜器纹饰的演变历程
        3.1.2 青铜器植物纹饰发展
    3.2 青铜器植物花纹与花文化
        3.2.1 四瓣花纹
        3.2.2 莲瓣花纹
        3.2.3 梅花
    3.3 青铜器立体造型与花文化
        3.3.1 树状
        3.3.2 竹节状
        3.3.3 葫芦
    3.4 铜镜与花文化
    3.5 小结
4 花文化形成原因分析
    4.1 自然地理环境
        4.1.1 气候条件
        4.1.2 动植物种类
    4.2 农业发展
        4.2.1 农业生产技术
        4.2.2 古代苑园的形成
    4.3 “物我相通,生命一体”的坚定信仰,是花文化产生的哲学基础
        4.3.1 商至西周初期的尊神尚天
        4.3.2 西周中期至春秋初的敬天保民
        4.3.3 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天人关系
    4.4 青铜器铸造技术
        4.4.1 青铜原料的采冶
        4.4.2 铸造工艺
        4.4.3 装饰技巧
    4.4 小结
5 夏商周时期花文化内涵及其影响
    5.1 原始的宗教崇拜
    5.2 植物引种栽培
    5.3 花卉人格化意义的初步形成
    5.4 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文人画对唐以后瓷器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
    第二节 课题研究内容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瓷器上的文人画表现方式
    第一节 文人画的概述及艺术风格
        一、 文人画起源及发展
        二、 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瓷器上的文人画表现
        一、 文人画题材在瓷器上的表现
        二、 文人画笔墨情趣在瓷器上的表现
        三、 文人画中诗书画印在瓷器上的表现
第三章 文人画对唐以后瓷器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文人画影响瓷器发展的原因
        一、 “崇文”的社会风尚
        二、 文人画空前繁盛
        三、 印刷术的进步和版画的流行
        四、 浅绛画法的发明
    第二节 文人画对唐以后瓷器发展的影响
        一、 唐代釉下彩——淡而有味
        二、 宋代磁州窑装饰——格调拙朴
        三、 元明青花瓷——田园山水
        四、 晚清浅绛彩瓷——淡泊清远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念释义
        1.1.1 花卉
        1.1.2 文化
        1.1.3 花文化
    1.2 花文化研究文献分析
        1.2.1 古代文献
        1.2.2 近代文献
        1.2.2.1 博硕士论文和专着
        1.2.2.2 普通期刊文章
    1.3 研究范围和目的意义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查询
        1.4.2 实地调查
        1.4.3 统计分析
    1.5 技术路线
2. 明清时期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物质层次表现
    2.1 植物种数
        2.1.1 明代江南文人园林中的植物种数
        2.1.2 清代江南文人园林中应用的植物种数
    2.2 植物种类
        2.2.1 明代江南文人园林中的主要植物种类
        2.2.2 清代江南文人园林中的主要植物种类
        2.2.3 植物应用频率
    2.3 小结
3. 花之象——花文化的图像符号艺术层次表现
    3.1 概述
        3.1.1 建筑雕刻中的纹样种类
        3.1.2 建筑雕刻中植物纹样的发展
        3.1.3 古籍着作中建筑雕饰中的植物纹样
    3.2 砖雕的主要部位
        3.2.1 砖雕影壁、花墙和壁挂
        3.2.2 砖雕门窗
        3.2.3 砖雕门楼
        3.2.4 砖雕屋顶
        3.2.5 砖雕墀头
        3.2.6 砖雕栏板
    3.3 木雕的主要部位
        3.3.1 木雕门窗
        3.3.2 木雕罩
        3.3.3 木雕雀替
        3.3.4 木雕栏杆和挂落
    3.4 石雕的主要部位
        3.4.1 石雕台基
        3.4.2 石雕柱础和抱鼓石
        3.4.3 石雕栏杆
    3.5 建筑雕刻中的花卉题材
        3.5.1 江南园林建筑雕刻中的主要花卉题材
        3.5.2 北方园林建筑雕刻中的主要花卉题材
        3.5.3 徽州民居建筑雕刻中的主要花卉题材
        3.5.4 晋中民居建筑雕刻中的主要花卉题材
        3.5.5 比较分析
    3.6 小结
4. 花之意——花文化的文字符号艺术层次表现
    4.1 概述
        4.1.1 先秦时期园林景点题名中的花卉题材
        4.1.2 秦汉时期园林景点题名中的花卉题材
        4.1.3 六朝时期园林景点题名中的花卉题材
        4.1.4 隋唐时期园林景点题名中的花卉题材
        4.1.5 宋元时期园林景点题名中的花卉题材
    4.2 明清时期建筑匾额和景点题名中花文化的表现
        4.2.1 江南文人园林景点题名和匾额中的花卉
        4.2.2 北方文人园林景点题名和匾额中的花卉
        4.2.3 徽州民居建筑匾额中的花卉
        4.2.4 晋中民居建筑匾额中的花卉
    4.3 明清时期建筑楹联中花文化的表现
        4.3.1 文人园林楹联中的花卉题材
        4.3.2 徽州民居楹联中的花卉题材
        4.3.3 晋中民居楹联中的花卉题材
    4.4 明清时期建筑品题中花文化的比较分析
        4.4.1 纵向比较
        4.4.2 横向比较
    4.5 小结
5. 花之魂——花文化的精神层次表达
    5.1 隐逸思想
        5.1.1 文人园林景点品题中的隐逸思想
        5.1.2 文人园林建筑雕刻中的隐逸思想
        5.1.3 文人隐逸思想在民居建筑中的表现
    5.2 吉祥思想
        5.2.1 民居建筑品题中的吉祥思想
        5.2.2 民居建筑雕刻中的吉祥图案
        5.2.3 民俗吉祥思想在文人园林中的表现
    5.3 比德思想
        5.3.1 文人园林中的比德思想
        5.3.2 民居建筑中的比德思想
    5.4 宗教思想
        5.4.1 佛教思想
        5.4.2 道教思想
    5.5 崇文思想
        5.5.1 文人园林品题与雕刻中的崇文思想
        5.5.2 民居建筑品题与雕刻中的崇文思想
    5.6 重农思想
        5.6.1 文人园林品题与雕刻中的重农思想
        5.6.2 民居建筑品题与雕刻中的重农思想
    5.7 小结
6. 花之源——花文化的历史层次分析
    6.1 传统文学作品对明清时期花文化的影响
        6.1.1 传统文学对题名和匾额的影响
        6.1.2 传统文学对楹联的影响
    6.2 传统绘画作品对明清时期花文化的影响
        6.2.1 历代花鸟画中植物题材的发展
        6.2.2 文人花鸟画对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影响
        6.2.3 文人花鸟画对民居建筑雕刻的影响
    6.3 工艺美术对花文化的影响
        6.3.1 工艺美术品中花卉纹样的发展
        6.3.2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与建筑雕刻中花卉纹样的关系
    6.4 小结
7. 花之思——花文化的社会层次透析
    7.1 政治意识
        7.1.1 高度专制的政治体制
        7.1.2 花文化中的仕隐思想与激烈矛盾的政治意识
    7.2 审美意识
        7.2.1 花文化的趋同性与"雅俗合一"的审美观
        7.2.2 多元化的审美层次
    7.3 哲学意识
        7.3.1 花文化的普及性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7.3.2 花文化的多元性与"三教合一"的宗教观
        7.3.3 花文化的渗透性与"理心合一"的伦理观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中国古代装饰艺术领域内的梅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汉族传统服饰的植物纹样文化意象研究[D]. 吕进华. 北京服装学院, 2020
  • [2]江南民居古建筑的梅文化研究[J]. 陈鑫,陈树茂. 中国园林, 2020(S1)
  • [3]梅花专类园组成要素及其特征分析[D]. 曾惜.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4]国际奢侈品牌珠宝设计与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D]. 姜宁馨.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5]宋诗中的“瓶中插花”现象研究[D]. 杨帅. 西南大学, 2018(01)
  • [6]梅兰竹菊题材在木雕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D]. 殷姿.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7]河州回族牡丹文化研究[D]. 郭兰茜. 兰州大学, 2016(03)
  • [8]中国青铜器上的花文化现象研究[D]. 杨佩. 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9]文人画对唐以后瓷器发展的影响研究[D]. 姜长军. 齐齐哈尔大学, 2012(02)
  • [10]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 杨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的梅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