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一、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谢新静[1](2021)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 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结合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id globulin antibody)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效能,探寻影像学检查与生化检查指标结合对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为临床甲状腺肿瘤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选择自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来我院并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SWE检查,且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SWE检查诊断甲状腺癌的效能;同时检查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g-Ab水平,并进行比较甲状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血清Tg-Ab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E结合血清Tg-Ab水平诊断甲状腺癌的效能;分析血清Tg-Ab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高度疑似为甲状腺疾病的428例患者中,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98例。病理诊断:良性结节330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46例,甲状腺腺瘤71例,局灶性桥本氏甲状腺炎13例;恶性结节98例,乳头状甲状腺癌为78例,滤泡腺癌16例,未分化癌2例,髓样癌2例。其中确诊病例中男32例,女66例;年龄28~78岁,平均(48.89±5.14)岁。病灶直径0.8~3.9 cm,平均(2.34±1.05)cm;临床分期:Ⅰ-Ⅱ期49例,占50.00%;Ⅲ-Ⅳ期49例;占50.00%。淋巴结转移53例,占54.08%;无淋巴结转移45例,占45.92%。单发结节的23例,占23.47%;多发结节的75例,占76.53%。2.SWE诊断甲状腺癌的效能: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SWE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Kappa=0.637,P=0.000,提示两者检查存在一致性,Kappa在0.4~0.7之间,结果一致性一般。SWE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69.44%,特异度为92.81%,准确度为86.92%。3.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SWE弹性模量(24.52±5.19)kPa,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SWE弹性模量(90.25±12.87)kPa,t=74.69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Tg-Ab水平比较: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Ab水平为(125.16±32.24)IU/ml,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31.58±2.46)IU/ml,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Ab水平比较,t=51.80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血清Tg-Ab水平诊断甲状腺癌的效能: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血清Tg-Ab水平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Kappa=0.692,P<0.001,提示两者检查存在一致性,Kappa在0.4~0.7之间,结果一致性一般。血清Tg-Ab水平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9.33%,准确度为88.32%。6.SWE联合血清Tg-Ab诊断甲状腺癌的效能: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SWE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Kappa=0.928,P=0.000,提示两者检查存在一致性,Kappa>0.7,结果一致性良好。SWE联合血清Tg-Ab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92.23%,特异度为99.08%,准确度为97.43%。7.SWE检查、血清Tg-Ab与SWE联合血清Tg-Ab的诊断效能比较:SWE检查、血清Tg-Ab与SWE联合血清Tg-Ab的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SWE检查、血清Tg-Ab与SWE结合血清Tg-Ab水平诊断甲状腺癌的ROC曲线:分别以各个截断点记做阳性诊断,剩余诊断计做阴性诊断,依照病理诊断金标准,分别计算出各截断点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三组诊断方法患者ROC曲线下的两两比较,发现每两组之间曲线下面积比较,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SWE联合血清Tg-Ab的诊断甲状腺癌诊断阳性率为高于SWE检查和血清Tg-Ab检查单独诊断;SWE联合血清Tg-Ab诊断甲状腺癌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SWE检查、血清Tg-Ab检查单独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二者联合可以提高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降低误诊率。2.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Ab水平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提示血清Tg-Ab水平可一定程度上作为鉴别甲状腺疾病良恶性的指标。3.SWE联合血清Tg-Ab的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SWE检查、血清Tg-Ab单独诊断,且采用ROC曲线分析,SWE联合血清Tg-Ab的诊断甲状腺癌诊断效能较高,SWE联合血清Tg-Ab不但可以提供组织结构和硬度等方面的信息,还可增加分子病理的诊断,因此二者联合可在临床的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夏琼[2](2019)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 Ultrasound,CEUS)结合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定量分析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梯度(Grad)三个造影参数,在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因腹痛、腹胀、黄疸于我院肝胆外科住院,确诊为胆总管下段病变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造影检查,观察及记录造影模式,结合TIC分析,分别获得病灶及病灶周边正常胆管壁(距离病灶5mm以上的正常胆管壁)的TIC三组造影参数: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梯度。术后追踪患者的病理结果,78例患者中,有61例有病理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其中,良性组28人,恶性组33人。同时纳入25名正常志愿者(没有胆总管下段病变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胆总管壁的三组造影参数。结果1.输入造影剂后,胆总管下段病灶边界、大小等显像更加清楚。2.恶性组中,(1)动脉期表现高增强26例,其中静脉期表现低增强24例,呈等增强2例;(2)动脉期表现等增强4例,其中静脉期表现低增强2例,等增强2例;(3)动脉期及静脉期均表现低增强3例。3.良性组中,(1)动脉期为高增强5例,其中静脉期为低增强1例,等增强4例(2)动脉期为等增强23例,其中静脉期为等增强19例,低增强4例。4.良性组中,胆总管下段病灶与周边正常胆总管壁的造影参数TTP、AUC、Gr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恶性组中,胆总管下段病灶与周边正常胆总管壁的造影参数TTP、AUC、Gr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胆总管下段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比较,超声造影参数TTP、AUC、Gr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中,胆总管用于对照的胆管壁超声造影参数TTP、AUC、Gr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造影使胆总管下段病灶边界、大小等显像更加清楚。2.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增强程度不同。3.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值之间存在差异。恶性病变中的达峰时间短于良性病变;而恶性病变中的曲线下面积、梯度大于良性病变。为进一步研究该差异对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

周慧丽[3](2017)在《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及子宫内膜癌超声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全面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造影声像图征象,并与金标准对照,探讨超声征象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初步建立并讨论超声评分系统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房住院的203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203例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其中68例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具有完整临床、超声及病理资料;对6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前瞻性诊断试验研究,对其行经阴道二维超声、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观察超声声像图征象,从中筛选出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指标,与金标准做对比,应用ROC曲线评价并比较各自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并回顾性分析203例子宫内膜病变的经阴道二维及超声造影的超声征象,初步建立超声评分系统并且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1)在2D-CEUS声像图中,子宫内膜癌灌注时相以早进早退为主65.4%(17/26),增强强度以高增强为主76.9%(20/26),增强均度以不均匀为主69.2%(18/26),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灌注模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TIC新的造影参数(即相对造影参数)中,△AT、△TP、△Peak、△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0.893)最大,以△AT=-840ms为最佳截断点,此时灵敏度(96.2%),特异度(88.1%),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2)在3D-CEUS声像图中,子宫内膜癌以中心血管显示为主80.7%(21/26),血管走形不规则69.2%(18/26),血管分支以“有分支”为主61.5%(16/26),血管分型以“富血供”为主76.9%(20/26),子宫内膜病变3D-CEPD血管成像参数(中心血管、血管走形、血管分支、血管分型)良恶性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D-TVS、2D-CEUS及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70.0%、68.9%、2.31、0.41、75.7%、64.5%、70.6%、0.646;77.8%、75.0%、3.11、0.29、87.5%、60.0%、76.9%、0.933;94.4%、100%、0、0.06、100%、88.9%、96.2%、0.972,3D-CEUS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0.972)最大,其对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效能最高;4)本研究依据OR值、相关参考文献及实际临床经验建立的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评分系统,通过ROC曲线选定7分为诊断最佳截断点,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此时灵敏度(65.4%),特异度(97.6%),此评分系统显着提高了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的特异度。结论:1)2D-CEUS对诊断子宫内膜癌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提出的新的造影参数(即相对造影参数)△AT=-840ms,因其简单、易测、准确性高、易于普遍推广,有望成为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新指标;2)3D-CEUS在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3)本研究提出的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评分系统,提高了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特异度(97.6%),已初步显示此评分系统对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优势。

本刊编辑部[4](2015)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第31卷第1~12期年度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毛丽娟[5](2012)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肝肿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不同的肝肿瘤治疗方案及预后不同。恶性肝肿瘤如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等往往需要手术、局部射频消融及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等治疗,而且治疗后容易复发,预后差,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良性肝肿瘤如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通常只需定期随访,仅在体积较大时才需手术治疗,对人体危害较小。因此,肝肿瘤的定性诊断至关重要。肝肿瘤的血供在肿瘤的鉴别诊断中至关重要。增强CT和增强MRI通过造影剂的增强作用,显示不同肿瘤的不同增强表现,从而鉴别诊断肝肿瘤。超声造影近几年来逐渐发展为在肝脏检查上可以与增强CT(或增强MRI)相媲美的新的影像检查手段。而且,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肝肿瘤的血流灌注过程,不同于增强CT(或增强MRI)的定时扫描,因此可发现一些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增强CT(或增强MRI)多显示肝脏的几种固定切面如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超声造影则显示肝脏的任一切面,这些影像方法显示的均为二维的平面;而解剖结构是三维的,这样临床医生在通过影像图像来判断肿瘤的整体信息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时,就必须将这些二维图像在头脑中重新整合以形成三维的解剖图像,较为抽象,甚至可能导致误诊。动态三维超声造影(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3D-CEUS)是目前三维超声成像的最新技术,它是在超声造影的状态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完成对感兴趣区的多幅三维图像的采集、重建与显示过程,自动并即时生成一系列连续的三维造影图像,从而显示组织结构的三维造影血流灌注动态图像。本课题应用动态3D-CEUS技术,对114个患者共118个肝肿瘤进行成像,探讨该技术评价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将动态3D-CEUS与增强CT(或增强MRI)评价原发性肝癌血供的价值进行比较。第一部分:肝肿瘤的动态3D-CEUS表现目的观察不同肝肿瘤的动态3D-CEUS增强表现,探讨动态3D-CEUS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对114例肝占位患者共118个病灶(多个病灶的患者仅将最显着的病灶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3例患者同一平面各有2个不同的肿瘤:另外有1例患者肝肿瘤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均行动态3D-CEUS检查)依次行常规超声、二维超声造影(two-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2D-CEUS)和动态3D-CEUS检查。观察不同肝肿瘤的动脉期增强方式、不同时相的回声表现;观察肝肿瘤不同时相的清晰度或立体感、动脉期血管清晰度以及肿瘤血管的空间关系等情况并进行评分。分析动态3D-CEUS鉴别诊断肝肿瘤的价值。结果本组肝肿瘤的动脉期增强方式主要有整体增强、环状增强、向心性增强、离心性增强和无增强。各个时相的回声表现与肝实质相比分为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及无回声。不同肝肿瘤动态3D-CEUS图像评分不同。动态3D-CEUS鉴别诊断肝细胞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以及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者分别92.5%(62/67)、90.2%(46/51)和92.5%(62/67),92.3%(12/13)、97.1%(102/105)和80.0%(12/15),100.0%(9/9)、100.0%(9/9)和100.0%(9/9),以及88.9%(8/9)、99.1%(108/109)和88.9%(8/9)。结论动态3D-CEUS显示不同肝肿瘤具有不同三维增强特征,可用于鉴别诊断肝肿瘤。第二部分:肝肿瘤动态3D-CEUS与2D-CEUS的比较研究目的通过与2D-CEUS比较,探讨动态3D-CEUS在评价肝肿瘤血流灌注方面的价值。方法检查方法同第一部分。观察两种造影模式下不同肝肿瘤的动脉期增强方式、不同时相的清晰度或立体感、动脉期血管清晰度以及肿瘤血管空间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并比较两种成像方法诊断肝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结果动态3D-CEUS显示肝肿瘤的动脉期增强方式、各期病灶的清晰度或立体感方面与2D-CEUS相似(P>0.05).动态3D-CEUS鉴别诊断肝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78.1%、91.0%和78.1%,2D-CEUS分别为92.0%、78.1%、93.0%和80.6%;两种方法之间鉴别诊断肝肿瘤良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3D-CEUS在显示动脉期血管清晰度及肿瘤血管空间关系上优于2D-CEUS(P<0.05)。结论动态3D-CEUS和2D-CEUS样可以准确地鉴别肝肿瘤的良恶性,且动态3D-CEUS在显示动脉期血管清晰度及肿瘤血管空间关系上优于2D-CEUS。第三部分:动态3D-CEUS与增强CT(或增强MRI)评价原发性肝癌血供的比较研究目的通过与增强CT(或增强MRI)比较,探讨动态3D-CEUS (3D-CEUS)在原发性肝癌的血供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对55个肝占位患者共55个原发性肝癌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和动态3D-CEUS检查,并对动态3D-CEUS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观察病灶动态3D-CEUS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的情况,判断病灶血供情况(富血供、等血供、乏血供和无血供),并与对应的增强CT(或增强MRI)比较。结果动态3D-CEUS和增强CT均显示4个病灶为治疗后无血供。其余51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动态3D-CEUS与增强CT(或增强MRI)动脉期增强呈高回声/高密度(或高信号)的比例分别为98.0%(50/51)和92.2%(47/51);门脉期减退呈低回声/低密度(或低信号)的比例均为82.4%(42/51)。两种方法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显示肝癌血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动态3D-CEUS可以和增强CT(或增强MRI)一样准确地显示原发性肝癌的血供。

徐放军[6](2011)在《三维超声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6例肝占位患者,恶性肿瘤120例、良性肿瘤76例,对肿瘤进行三维超声成像,分析两组肿瘤中心、外周及穿支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外周、中心及穿支血流的比例分别为87.5%、96.7%和72.5%,而良性肿瘤为84.2%、25.0%和6.6%。两组间的外周血流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肿瘤中心及穿支血流的分布则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三维超声可为良恶性肿瘤提供重要的血流信息,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王虹,王洪波,侯秀娟,王晓蕾,田家玮[7](2009)在《三维容积超声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声在肝脏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超声重建技术,采集60例共78个肝实质性肿块内部及其周围肝脏组织的血供信息,观察其立体图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三维重建后瘤体内血管显示率较二维图像增多,并可获取二维实时扫查不能直接显示的肝脏肿瘤血管和周围血管分布的立体构象,进行定位诊断.78个病灶中HCC以内部血流为主,MLT以瘤周血流为主,总诊断符合率为94.9%.结论:三维容积超声技术可根据肝脏肿瘤内部和周围血管的走行及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谢程,李柔萱,李琪,姚秀杰[8](2004)在《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动态三维超声对 6 5例肝脏肿瘤进行探查 ,并对超声图像进行分析 ,分类。结果 :在动态三维图像上肝脏肿瘤的内部回声、边界、形态、立体效应与二维图像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董志坚,何维曜臻,毛迪[9](2021)在《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介入性诊疗操作65次,利用二维以及三维超声观察穿刺针并判定穿刺针和病灶的位置关系。结果:在65次穿刺操作当中,三维超声对针尖的显示显着优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针杆的显示和二维超声对比无显着差异(P> 0.05),三维超声在判定穿刺针和病灶之间的位置关系时,信心水平得到了显着提升(P <0.05)。65次操作当中,三维超声一共观察到13次针尖位置不理想,需要重新进行穿刺以及调整针尖位置。结论:针对肝脏疾病,三维超声进行介入性诊疗,可以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徐平[10](2021)在《超声造影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探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与多种已知的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相关[1]。近年来,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创伤,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3]。2019年版《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4]中推荐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作为乳腺癌筛查项目的参考标准,同时强调了超声检查(Ultrasound,US)对MG的补充作用。US和MG检查作为乳腺筛查及诊断的一线“黄金搭档”,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最重要的影像依据[5]。虽然BI-RADS系统的引入为病变诊断提供了标准化的分类,但是MG和常规US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MG对致密乳房乳腺癌的的敏感度仅为30-48%[5],假阴性率相对较高[6],而在中国49.49%乳腺为致密型[7],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MG在中国的应用。US更适合对具有小而致密乳房的亚洲女性进行乳腺筛查,但是其诊断假阳性较高[8]。MG和US的联合诊断结果灵敏度高但特异度低,导致许多不必要的活检,并且二者诊断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从而使临床医生困惑,导致不正确的临床建议。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来进一步评价MG+US的诊断结果。近二十年来,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应用于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它是一种纯血池显像技术,不仅能显示乳腺病变的形态,还能显示其微血管构筑,已有许多研究表明CEUS可优化BI-RADS分类,提高诊断效能并减少不必要的活检[9-11]。CEUS越来越多地被选为用于对US+MG结果进一步评价的成像方式[11]。但CEUS不仅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费用,并且有可能产生并发症。作为US和MG的辅助工具,其临床应用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探讨。首先,迄今为止,CEUS作为US和MG的辅助手段,其应用指征并不明确。在US+MG不同类别的诊断中补充CEUS的应用价值存在争议,在US和MG诊断不一致的情况下CEUS是否是有效的补充工具也有待探讨[12]。再者既往文献多关注CEUS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方面的贡献,而对CEUS诊断局限性的研究极少[19]。明确可能导致CEUS错误诊断的病变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对其错误诊断结果的解释及CEUS的合理应用。最后乳腺高危病变在临床、形态学和生物学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13],无论从家族遗传、基因测序、生化测定、临床表现[14-16]还是影像学检查[17],早期诊断均有一定难度。研究表明,乳腺高危病变整体血管化程度比非高危病变更明显,血管的数量和密度与病变的大小和病理严重程度成正比[18]。由此推测,对良性病变血管化的评估可能有利于高危病变的识别。在上述背景下,本研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CEUS在乳腺病变诊断中应用进行讨论。论文的第一部分拟探讨CEUS作为MG和US的辅助手段在不同情况的US和MG诊断结果中补充应用价值的区别。第二部分聚焦于CEUS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局限性,探索与CEUS假阳性及假阴性诊断相关的病变特征。第三部分初步探讨乳腺良性高危病变CEUS特征及CEUS对高危病变的诊断价值。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为CEUS的合理应用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第一部分:超声造影对乳腺病变常规诊断的补充应用价值评估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乳腺病变X线摄影(Mammography,MG)和常规超声(Ultrasound,US)的补充应用价值,并对不同诊断情况下CEUS的补充价值进行比较,为CEUS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MG、US及CEUS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49个乳腺病变的各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首先通过ROC曲线评估US、MG、US+MG、US+CEUS及US+CEUS+MG对全体病变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假阳性(False Positive,FP)、假阴性(False Negative,FN)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然后根据 US+MG联合诊断的BI-RADS分类结果将349个病变分成可能良性组(1、2、3类)及可能恶性组(4、5类),并分别比较两组补充CEUS检查前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及AUC。最后根据US及MG的诊断是否一致将349个病变分成一致组和不一致组,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比较两组补充CEUS检查前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及AUC。采用SPSS 22.0软件(SPSS,芝加哥,IL,美国)进行统计分析,定性指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定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Z检验比较各种方法的AUC。用与Leisenring等人提出的卡方统计量相同分布的分数统计量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PPV和NPV。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49个乳腺病变包含205个良性和144个恶性。在全部病变的诊断中,US+CEUS+MG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FP及FN分别为 97.92%、69.27%、81.95%、69.12%、98.12%、30.73%及 2.08%,AUC 为 0.836,相较于US+MG,特异度、准确度、AUC均提高,假阳性降低。349个乳腺病变中,US+MG诊断可能良性80个,可能恶性269个。在US+MG诊断可能良性组,US+CEUS+MG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及AUC为71.42%、98.63%、92.50%、83.33%、97.30%、0.850。相较于 US+MG,敏感度提高(P<0.05),但特异度、准确度、NPV及AUC无统计学差异。在US+MG诊断可能恶性组,US+CEUS+MG 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 及 AUC 为 98.54%、53.78%、76.58%、68.88%、97.26%、0.758。相较于US+MG,特异度、准确度、PPV及AUC提高(P<0.05),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349个乳腺病变中,US和MG诊断一致178个,诊断不一致171个。诊断不一致的原因在病理良性组主要是US检查的假阳性(75/108,69.44%),在恶性组主要是MG为假阴性(58/63,92.06%)。年轻女性、小病变、致密乳房和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在不一致组中更常见(P分别为0.008、0.013、0.023和0.000)。不同的病理分级在两组中没有统计学差异。在US和MG诊断一致组,US+CEUS+MG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及 AUC 为 97.53%、58.76%、76.40%、66.39%、96.61%、0.781,各项相应指标高于US+MG,但无统计学差异。在US和MG诊断不一致组,US+CEUS+MG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 及 AUC 为 92.06%、85.19%、87.72%、69.05%、94.85%、0.886,其中特异度、准确度、PPV及AUC高于US+MG(P<0.05),敏感度、NPV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EUS的补充应用对US+MG的诊断结果的进一步评价有重要价值,可提高诊断效能并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在不同US和MG诊断类别中,CEUS的应用价值有所区别。在US+MG诊断可能恶性以及US和MG诊断不一致的病变中,CEUS是有效的补充手段,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并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在US+MG诊断可能良性组及US和MG诊断一致组,CEUS的补充应用对诊断效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可增强诊断信心,将良性病变排除在进一步诊断之外。这些发现可能为CEUS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第二部分:超声造影在乳腺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与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相关的因素目的:通过比较乳腺病变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探讨与CEUS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结果相关的病变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CEUS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349个乳腺病变。所有病灶在活检或手术切除前均行乳腺X线、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将CEUS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将全部病变分为诊断正确组和诊断错误组:CEUS诊断为可能良性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的为真阴性;CEUS诊断为可能恶性病理证实的良性病变为假阳性;CEUS诊断为可能恶性病理证实为恶性的病变为真阳性,CEUS诊断为可能良性病理证实的恶性的病变为假阴性。诊断正确组和诊断错误组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述,两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来评估与CEUS诊断错误(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相关的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CEUS诊断效能的比值比(OR)。结果:349个患者共有349个乳腺病灶,良性205个,恶性144个,平均年龄(45.2±11.1)岁。CEUS 诊断的敏感度 88.19%(127/144),特异度 73.17%(150/205),准确度 79.36%(277/349)。良性病变的假阳性率(55/205,26.83%)高于恶性病变的假阴性率(17/144,11.81%)。在良性病变中,高危病变(20/55,36.36%)和炎性病变(11/55,20.00%)是导致假阳性诊断的主要原因。在乳腺恶性病变中,原位病变假阴性率(7/47,14.89%)高于浸润病变(10/97,10.31%),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P=0.481),乳腺特殊类型癌囊内乳头状癌及粘液癌假阴性率均为50.00%。假阳性与真阴性病变相比,患者年龄更小(P=0.031),病变距乳头距离(Distance to the papilla,DtP)更短(P=0.048),合并高危病变比例更高(P=0.000)。分层分析显示,年龄≤45岁假阳性率高于年龄>45岁(OR=3.748,P=0.001)。距离乳头≤20mm的假阳性率高于距离乳头>20mm(OR=2.747,P=0.010)。高危病变假阳性率高于非高危病变(OR=7.857,P=0.000)。多变量分析表明,年龄、DtP、病理分组与CEUS假阳性诊断结果显着相关(OR值分别为:2.284、1.285、1.895;P 值分别为:0.002、0.048、0.035)。假阴性与真阳性病变相比,患者年龄更小(P=0.046),病变最大径线(Lesion maximum diameter,LMD)更小(P=0.000)。分层分析显示,年龄≤45岁假阴性率高于年龄>45岁(OR=3.581,P=0.014)。病变最大直径≤10mm的假阴性率高于病变最大直径>10mm(OR=12.527,P=0.000)。多变量分析表明,年龄、LMD与CEUS假阴性诊断结果显着相关(OR值分别为:1.718、2.173;P值分别为0.047、0.031)。年龄、LMD及DtP对CEUS诊断效能有显着影响。CEUS对年龄>45岁、病灶LDM>10mm、DtP>20mm的病灶诊断效能分别高于年龄≤45岁、LDM≤10 mm以及DtP≤20 mm 的病灶(OR 分别为 2.620,2.391,2.309)。结论:CEUS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存在局限性。病变的多种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与错误诊断相关。年龄小与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均相关,较短的DtP,高危病变与假阳性诊断相关,较小的病变最大径线与假阴性诊断相关。年龄,LMD及DtP均可影响CEUS的诊断效能。明确与CEUS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的相关因素,可在乳腺病变的诊断中适当使用CEUS及选择可用的替代方案,提高诊断准确度。第三部分:乳腺良性高危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分析及诊断价值评估目的:探讨乳腺良性高危病变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特征,评估CEUS对高危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05个乳腺良性病变(其中高危病变34个,非高危病变171个)的常规超声(Ultrasound,US)、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及CEUS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CEUS进行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并且根据罗葆明等提出的五分制系统进行评分(1-3分为非高危病变,4-5分为高危病变)。常规US及MG诊断均按照BI-RADS分类。根据CEUS评分调整初始US分类,调整后分类结果作为US+CEUS的联合诊断结果。US+MG及US+CEUS+MG联合诊断以US、MG及US+CEUS分类高者作为联合诊断结果。0、1、2、3类为非高危病变,4、5类为高危病变。定性指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定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通过 ROC 曲线评估 US、MG、US+MG、CEUS、US+CEUS 及 US+CEUS+MG 对高危病变的诊断效能,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205个乳腺良性病变中,非高危171个,高危34个。高危病变与非高危病变的多项CEUS定性及定量指标存在差异。定性指标中,高危病变高增强比例(P=0.000)、快进比例(P=0.000)、向心性增强比例(P=0.000)、增强边缘不清晰比例(P=0.004)、增强形态不规则比例(P=0.000)、增强后范围增大比例(P=0.000)和放射状灌注出现比例(P=0.000)均高于非高危病变。二者的增强均匀性(P=0.269)、环状增强(P=0.317)和灌注缺损比例(P=0.436)没有统计学差异。定量指标中,高危病变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相对峰值强度(△PI)高于非高危病变(P分别为0.026、0.018),相对开始增强时间(△AT)长于非高危病变(P=0.001)。US+CEUS+MG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1%,81.87%,83.90%,AUC 为 0.877,高于 US(AUC=0.411,P=000)、MG(AUC=0.665,P=0.030)、US+MG(AUC=0.437,P=0.000)及 CEUS(AUC=0.689,P=0.009),与 US+CEUS 无明显差异(AUC=0.871,P=0.780)。结论:CEUS可评价乳腺良性高危病变与非高危病变的血管化程度差异,二者多项CEUS定性及定量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相较于非高危病变,高危病变开始增强时间更早,速度更快,强度更高,增强后边缘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出现异常灌注和范围增大的比例更大。在US和MG基础上补充CEUS检查,不仅可以提高高危病变的检出,避免因低估而引起的治疗延迟,还可减少良性非高危病变不必要的活检,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二、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件
文献综述 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2)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研究对象、材料方法
    1.1 研究对象、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仪器
    1.2 检查方法
        1.2.1 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
        1.2.2 图像观察和分析
    1.3 质量控制
    1.4 分组
    1.5 统计学分析
2.研究结果
    2.1 病例一般临床资料
    2.2 常规超声表现及超声造影模式
    2.3 超声造影数据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造影在胆道系统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及子宫内膜癌超声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经阴道二维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1.4 超声检查
        1.5 质量控制
        1.6 盲法
        1.7 资料整理
        1.8 数据统计与处理
        1.9 伦理要求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1.4 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检查
        1.5 质量控制
        1.6 盲法
        1.7 图像分析及资料整理
        1.8 数据统计与处理
        1.9 伦理要求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初步探讨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的超声征象评分系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1.4 诊断的金标准
        1.5 技术路线图
        1.6 质量控制
        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第31卷第1~12期年度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经验交流
文献综述
病例报告
新产品新技术

(5)动态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肝肿瘤的动态三维超声造影表现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肝肿瘤动态三维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造影的比较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动态三维超声造影与增强CT(或增强MRI)评价原发性肝癌血供的比较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三维超声成像在肝脏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三维超声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
    1.3 方法
        1.3.1 图像采集
        1.3.2 图像重建及处理
    1.4 评价项目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7)三维容积超声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仪器:
        1.2.2 图像采集:
        1.2.3 图像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背景资料
同行评议者
研发前沿
相关报道
创新盘点
应用要点
名词解释
同行评价

(8)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一、本组患者65例:
    二、经过对患者图像进行分析, 分类结果见表1。
讨 论

(9)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超声造影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先进性与创新性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超声造影对乳腺病变常规诊断的补充应用价值评估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第二部分 超声造影在乳腺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与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相关的因素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第三部分 乳腺良性高危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分析及诊断价值评估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综述 乳腺超声新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四、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谢新静.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2]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D]. 夏琼.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3]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及子宫内膜癌超声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D]. 周慧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3)
  • [4]《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第31卷第1~12期年度索引[J]. 本刊编辑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12)
  • [5]动态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 毛丽娟. 复旦大学, 2012(03)
  • [6]三维超声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 徐放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1(18)
  • [7]三维容积超声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王虹,王洪波,侯秀娟,王晓蕾,田家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25)
  • [8]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谢程,李柔萱,李琪,姚秀杰.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01)
  • [9]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介入性诊疗中的应用[J]. 董志坚,何维曜臻,毛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8)
  • [10]超声造影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探讨[D]. 徐平. 山东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动态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