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喉咳的现状

中医药治疗喉咳的现状

一、喉源性咳嗽中医药治疗近况(论文文献综述)

侯玉[1](2019)在《咳嗽证治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针对学术界有关咳嗽辨证论治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诸如:一些行业标准和教材有关咳嗽证型论治的差异、不同行业标准的咳嗽分类标准不一致、一些行业标准与临床丰富的咳嗽证型相脱节等,拟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古代医籍等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修订咳嗽辨证论治标准,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方法(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开展研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包括:疾病国标、证候国标、治法国标。2)中医药行业标准,包括: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学教材、西医行业标准中的中医内容。3)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4)西医咳嗽诊疗指南。(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了解近年来临床咳嗽辨证论治的现状。(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古籍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制定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结果(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研究发现:1)97版中医国标内容丰富而详实,但存在病证名分类不一致、疾病与证候术语分开、证候国标与治法国标所对应的证候不匹配、不同证候采用了类似的治法的问题。2)中医药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标准内容前后不衔接,所纳入证候内容数量不足(在7~9个之间,合并后仅计15个),与国标56个证候有着很大的差距,难以对应临床复杂的常见证候。3)中西医结合标准与之前另两类标准比较,存在的问题仍是常见证候部分缺失、证候命名标准不一、一些病证的脏腑重点不在肺脏等问题。通过对以上标准的比较、汇总,可以获得相对完整的咳嗽常见证候。而这一研究结果,会优于各资料来源原有的标准,更具代表性和完整性。(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发现临床文献所涉及咳嗽证候更加丰富,不但远远超出了若干中医药行业标准,还与以上所汇总的4类标准证候存在异同。综合临床报道,结合先前汇总的各类标准所涉证候,将相近者合并、重复者删除,获得95个证候。这较之以上行业标准,更贴近临床实际。(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选取了64本含有咳嗽专篇的代表性中医古籍作为咳嗽病证名的数据来源,汇总两千年来有关咳嗽同病异证的主要证候与处方用药,并对出现频次高的中药及其性味功效、中药分类及其出现频次、针对不同病症咳嗽治疗中药的频次等予以刻画。(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调整并制定了92个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该标准荟萃了以上3个文献源的辨证论治学术内容,引用了建国以来有关辨证论治研究的学术成果,为临床咳嗽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支持。结论通过对比研究,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中医药行业对咳嗽辨证论治的经验和理论,有关理论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同时,也准确揭示了既往一些标准和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充分吸收各类资料长处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辨证论治标准制定理论,制定了较为完备、实用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本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即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等开展理论研究,进而对古医籍有关咳嗽相关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常见证候及其理法方药,对比和分析以上所有涉及咳嗽证候的异同,以及有关咳嗽的诊疗,将有助于制定符合临床实际、内容丰富且可行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方案,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费优鹏[2](2019)在《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刺血络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SP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1)评估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刺血络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2)通过观察经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刺血络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SP水平变化情况,探讨该方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2.方法选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2018年4月2018年9月符合有关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门诊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即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刺血络试验组,每周治疗1次;观察组病患予以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每日用药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记录病患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AR主症、体征以及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24小时和治疗4周后(检查前1天停止治疗)血清SP的含量。统计实验数据,对两组治疗前后主症、体征的积分及血清SP的含量进行组内比较,以及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主症、体征积分及血清SP的含量进行组间对比。3.结果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各主症、体征两两进行组间、组内对比,得出:治疗前,两组主症、体征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主症、体征积分比较,P>0.0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对主症和体征的改善上效果相关。分别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组内主症、体征积分比较,结果均是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主症和体征。在总体疗效上,试验组的显效率是70.0%,总有效率达到93.3%,氟替卡松组的显效率是73.3%,总有效率达96.6%,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点刺放血治疗AR的疗效与氟替卡松相当。而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P含量的分析,治疗前两组血清SP差异不显着,P=0.721(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S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SP的含量。而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P=0.0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对血清SP含量的影响方面要优于观察组。4.结论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刺血络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显着,与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疗效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且通过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刺血络治疗后患者血清SP含量明显降低,效果优于氟替卡松鼻喷雾治疗,初步探明该方法的可能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神经源性炎症反应释放神经肽来改善临床症状。

杨宏山[3](2014)在《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147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75例,并设西药(头孢克洛缓释片和复方甘草片)对照组72例。分别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7%,对照组有效率80.6%,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有疏表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从多方面、多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白桦,刘法[4](2013)在《中藏药利咽茶治疗高龄老人喉源性咳嗽70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藏药利咽茶治疗高龄老人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以门诊75~90岁高龄患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为研究对象,将7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中藏药利咽茶泡水代茶饮,对照组服用复方甘草片,均给药2周,停药2月,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间比较具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气阴两虚症候群、舌象及脉象的变化(P<0.01),具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总复发率14.0%,对照组复发率85.0%,两组间比较具显着性差异(P<0.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藏药利咽茶治疗高龄老人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刘瑶[5](2012)在《止嗽散加味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为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了解止嗽散加味对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在临床治疗方面的优势.为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分三个步骤进行:1.查阅大量文献报道,参照目前公认的标准拟定诊断标准、辨证分型,确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和脱落标准、观察指标、积分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等。2.选择喉源性咳嗽中符合风邪犯肺型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的试验设计原则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给予止嗽散加味合盐酸依匹斯汀片口服,对照组45例给予祛风止痒口服液和盐酸依匹斯汀片口服,疗程均为7天。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局部体征和不良反应。3.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学分析和结果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2.09%,统计量P=0.02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止嗽散加味合盐酸依匹斯汀在改善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患者的症状、体征优于祛风止痒口服液和盐酸依匹斯汀。结论止嗽散加味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改善体征,且止嗽散加味在减轻咳嗽、咽痒和咽喉壁淋巴滤泡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董志国,张殷建[6](2011)在《青光眼的中医药治疗近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药提取物治疗、辨证分型论治、治则治法、中成药治疗、专方专治、针灸治疗等方面列举近年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以期使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曾令武[7](2009)在《疏风化痰、润燥利咽法治疗喉源性咳嗽(风痰燥化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型调查,揭示风痰燥化证的辨证特点,评价疏风化痰、润燥利咽法治疗本病风痰燥化证的临床疗效,为喉源性咳嗽的证治提供借鉴。【方法】以诊为喉源性咳嗽病人为观察对象,详细收集其四诊信息,按照传统证型辨证标准,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随机抽取风痰燥化证病人60例,分为治疗组(予疏风化痰、润燥利咽法治疗)30例,对照组(予玄麦甘桔颗粒剂治疗)30例,7天为1疗程,共观察2疗程,以临床症状改善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为疗效评价指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得出结果。【结果】(1)证型分布情况:总共收集喉源性咳嗽患者240例,其中符合风痰郁热证55例(占23%),风痰燥化证111例(占46%)、阴虚夹风证38例(占16%)、阴虚瘀结24例(占10%)、其他12例占(5%)。(2)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显控率54%,总有效率92.9%;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显控率19%,总有效率51.8%。经过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治疗组对主要症状(咳嗽、咽痒、咯痰)的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方安全,所有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喉源性咳嗽证型分布以风痰燥化证为多;风痰燥化证具有独特表现;疏风化痰、润燥利咽法治疗喉源性咳嗽可明显缓解患者咳嗽、咽痒、咯痰等症状,降低视觉模拟评分分值,故疏风化痰、润燥利咽法是治疗喉源性咳嗽风痰燥化证的有效治法。

曾令武,史锁芳[8](2009)在《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研究近况》文中研究指明

刘小会,陈小宁[9](2008)在《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近况》文中研究表明喉源性咳嗽是因咽喉疾病所造成的咳嗽。综合叙述近10年来各医家辨证治疗喉源性咳嗽的心得和体会,对喉源性咳嗽的病因也有相关认识,并阐明临床用药时需结合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相关理论,辨证施治,做到因时因人而异。

张勉[10](2006)在《中医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近况》文中指出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概论,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具有疗效高、持久、简单、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并且中医药疗法有多样性,特别是如今广泛应用抗生素时代,大力发展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广阔的前景。

二、喉源性咳嗽中医药治疗近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喉源性咳嗽中医药治疗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咳嗽证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专有名词英文缩写中英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中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1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2 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3 存在问题
2 与咳嗽相关行业标准的现状与比较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1.1 疾病国标
        2.1.2 证候国标
        2.1.3 治法国标
    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2.2.1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行标)
        2.2.2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2008会标)
        2.2.3 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1会标)
        2.2.4 中医内科学(2013教材)
        2.2.5 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2016西医会标)
        2.2.6 不同行业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2.2.7 若干中医行业标准与国标比较
    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2.3.1 普通感冒
        2.3.2 流行性感冒
        2.3.3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3.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2.3.5 肺脓肿
        2.3.6 肺结核
        2.3.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2.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9 支气管扩张
        2.3.10 肺心病
        2.3.11 肺癌
        2.3.12 对比与分析
    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2.4.1 咳嗽分类
        2.4.2 不同类型咳嗽分类的变化
        2.4.3 诊断程序
        2.4.4 治疗方案
    2.5 分析与建议
        2.5.1 两个标准病种纳入异同的分析与建议
        2.5.2 对于咳嗽相关标准制定的建议
3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3.1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现状
    3.2 近年3000篇文献分析
    3.3 相似疾病比较
    3.4 报道所涉及西医疾病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候
    3.5 近年报道所涉病种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3.6 近年报道所涉证候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3.7 分析与建议
4 历代中医古籍中咳嗽及其论治理论的整理与分析
    4.1 历代中医代表性文献有关咳嗽分类的研究
        4.1.1 历代咳嗽名整理
        4.1.2 历代咳嗽名分类
        4.1.3 历代咳嗽名分析
        4.1.4 分析与建议
    4.2 历代中医咳嗽用药及其特点的研究
        4.2.1 高频次中药及其性味功效
        4.2.2 中药分类及其频次
        4.2.3 古方用药按治法分类统计
        4.2.4 古方用药按病证分类统计
    4.3 分析与建议
5 咳嗽辨证论治方法的构建
    5.1 辨病论治
        5.1.1 咳嗽常见疾病的西医诊疗
        5.1.2 咳嗽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
        5.1.3 分析与建议
    5.2 辨证论治
        5.2.1 咳嗽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5.2.2 急性咳嗽
        5.2.3 亚急性咳嗽
        5.2.4 慢性咳嗽
    5.3 对症治疗
        5.3.1 西医对症治疗
        5.3.2 中医对症治疗
    5.4 分析与建议
        5.4.1 辨病论治
        5.4.2 辨证论治
        5.4.3 对症治疗
6 讨论
    6.1 现状与存在问题
    6.2 相关国标和行业标准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6.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6.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6.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6.3 临床报道与不同咳嗽标准存在的差异与比较分析
    6.4 对古典文献检索与比对的结果
    6.5 整理和完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必要性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全文) 基于中医古籍文献的咳嗽证治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二、已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全文)
    三、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摘要)及参加会议情况

(2)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刺血络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SP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1.1 发病因素
        1.2 发病机制
        1.3 治疗方法
    2、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2.1 病因
        2.2 病机
        2.3 传统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2.4 现代中医对鼻鼽的认识、发展及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阶段
    1、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治疗方法
    3、症状、体征记分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
    4、实验室检测指标
    5、统计学分析
    6、技术路线图
    7、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神经肽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2、选择血清SP做为观察指标的依据
    3、选择鼻丘和内迎香穴作为鼻内镜下鼻腔刺血络的部位的理论依据
        3.1 中医角度分析
        3.2 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4、糖皮质激素对血清SP的影响
    5、选择刺血疗法为治疗鼻鼽方法的依据
    6、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总有效率分析
    7、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点刺放血对患者血清总SP含量的影响
    8、本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止嗽散加味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设计
    1.2 样本量的确立
    1.3 实验药物及对照药物的确立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的排除标准
    2.5 病例脱落或剔除标准
    2.6 提前终止试验的条件
    2.7 观测指标及评分标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及疗程
    3.2 分组方法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随访及判定
    3.6 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的观察
    3.7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3.8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试验病例情况
    4.2 脱失病例情况
    4.3 两组均衡性分析
    4.4 临床研究结果
    4.5 不良事件分析
    4.6 结果分析
5 讨论
    5.1 传统医学对喉源性咳嗽的研究和认识
    5.2 现代医学对喉源性咳嗽的研究和认识
    5.3 止嗽散加味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机理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疏风化痰、润燥利咽法治疗喉源性咳嗽(风痰燥化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喉源性咳嗽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喉源性咳嗽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学界对喉源性咳嗽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喉源性咳嗽的认识
        2.1 咳嗽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2.2 咳嗽的病理生理学
        2.3 病因及发病机制
        2.4 治疗手段
        2.5 咳嗽评价研究
    3. 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喉源性咳嗽证型分布调查
    1. 喉源性咳嗽证型探讨
    2. 四诊信息收集
    3. 证型分布调查结果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类型、原则
        2.2 研究人群
        2.3 治疗方案及对照措施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
        3.3 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率
        3.4 临床总疗效评定
    4. 结论
第四部分 讨论
    1. 证型分布启示
    2. 风痰燥化证形成机理
        2.1 风
        2.2 痰
        2.3 燥
    3. 风痰燥化证特点
    4. 立法依据
    5. 关于对照药物选择的考虑
    6. 组方及加减
    7. 疏风化痰润燥利咽方组方现代药理研究
    8. 咳嗽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咳嗽变异型哮喘
2 喉源性咳嗽
3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5 展望

(9)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施治
2 古方化裁
3 自拟效方
4 其它疗法
5 结语

四、喉源性咳嗽中医药治疗近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咳嗽证治理论研究[D]. 侯玉.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鼻内镜下鼻丘及内迎香穴刺血络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SP水平的影响[D]. 费优鹏.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J]. 杨宏山. 吉林中医药, 2014(01)
  • [4]中藏药利咽茶治疗高龄老人喉源性咳嗽70例临床观察[J]. 白桦,刘法.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06)
  • [5]止嗽散加味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研究[D]. 刘瑶.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4)
  • [6]青光眼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 董志国,张殷建. 甘肃中医, 2011(02)
  • [7]疏风化痰、润燥利咽法治疗喉源性咳嗽(风痰燥化证)的临床研究[D]. 曾令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 [8]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研究近况[J]. 曾令武,史锁芳. 江西中医药, 2009(01)
  • [9]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近况[J]. 刘小会,陈小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4)
  • [10]中医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近况[A]. 张勉.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6

标签:;  ;  ;  ;  ;  

中医药治疗喉咳的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