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特性及生土快速施肥措施

生土特性及生土快速施肥措施

一、生土特性及生土快速培肥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峰,孟会生,李廷亮,谢钧宇,栗丽,李丽娜,黄晓磊[1](2020)在《培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微生物碳氮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文中认为土壤复垦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和耕地总量平衡及质量提升的根本要求。该研究依托山西襄垣采煤塌陷区定位复垦试验基地,采用Biolog-ECO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培肥(MCF)4种培肥措施下复垦4 a和8 a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及氮代谢功能基因丰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复垦年限增加,单施有机肥较其他处理可显着提高复垦土壤微生物的总碳源利用能力;不同处理复垦土壤微生物碳源相对利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氨基酸类、糖类、聚合物类、羧酸类、双亲化合物类、胺类,其中单施有机肥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率;复垦年限和培肥措施没有改变复垦土壤微生物优势度指数,但有机无机配施较其他处理可显着提高香浓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同处理复垦土壤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总体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amo A(AOA)、amo A(AOB)、nis S、nir K、nifH,5种功能基因丰度均为以有机无机培肥处理最高,且随复垦时间增加而增加;复垦土壤有机质含量与nir S、nir K、nifH基因丰度以及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值存在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707~0.807,同时5种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均与玉米产量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24~0.949。综上所述,单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增强了复垦土壤碳代谢强度,有机无机培肥则更有利于复垦土壤碳氮代谢功能多样性的提升,并促进作物产量形成。

杨婷婷,张海生,古晓红,李方舟,王军[2](2020)在《晋中市玉米/高粱-小麦-大豆高产模式下的土壤创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玉米/高粱-小麦-大豆两年三熟是山西省晋中盆地主要的传统农作制度。近年来,该地的旋耕面积不断增大,随着深耕次数的减少,土壤上松下紧、容重增加、孔隙度下降,严重阻碍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影响作物水分与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因此,通过在晋中盆地玉米/高粱-小麦-大豆两年三熟区进行种植模式培肥土壤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探求能够快速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模式,为该地区实现土壤肥力培育、探寻合理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张平良,郭天文,曾骏,刘晓伟,李城德,谭学莲,张美兰[3](2020)在《新垦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文中认为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培肥原则、培肥技术、培肥期限等方面规范了新垦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

胡海峰,廉旭刚,蔡音飞,张凯[4](2020)在《山西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破坏与修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西省煤炭开采大都处于黄土沟壑和丘陵山区,其采煤沉陷及地表破坏具有和平地不同的破坏特点,产生的多种形式和不同大小的地表裂缝、槽形塌陷及采动滑坡,使地形地貌及景观产生较大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等。因此,研究适宜山西地貌和气候特征,以及山西采煤沉陷损伤规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构建山西省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破坏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结合黄土丘陵地貌分析研究了开采对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沉陷区土地及植被的影响和破坏。地下采煤形成的覆岩及地表裂缝为水资源运移和流失提供了通道,采排矿井水对土地造成了污染,采动土地破坏及地表水土流失的加剧,是造成地面生态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对于采动生态环境破坏,采煤岩土体损害是根本,水资源和植被的破坏为开采损害的延续性影响,而单一类型的损害修复方法无法达到良好的修复状态,因此提出了以地形修复、水资源保护、植被重建等相结合的黄土丘陵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山西某矿区黄土丘陵地表的土地复垦实践,证明了黄土丘陵沉陷区结合地形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复垦技术的有效性及适宜性,研究成果对山西黄土丘陵矿区的地下开采与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门姝慧,李昉泽,黄娟,黄占斌[5](2019)在《废弃地生土熟化的环境材料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境材料指具备低环境负荷和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材料。目前国内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地表土资源被破坏,废弃地复垦中生土熟化问题日益显着。由于生土的土壤结构性差、肥力低下、生物活性弱等特征,造成农田生产力需要长时间得以恢复。选用适宜的生土熟化环境材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增强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是快速完成生土熟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土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保水剂、腐植酸和生物炭等环境材料对生土熟化的应用效果分析,指出环境材料在生土熟化中应用的研究方向。

魏静,胡雅[6](2019)在《果渣在生土熟化和盐碱土改良方面的应用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新增耕地虽日趋增多,但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覆土土源来自生土,土壤熟化过程时间久,见效慢。果渣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营养丰富,有利于加快土壤熟化进程,但施用果渣有机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据此,可尝试将果渣有机肥用于盐碱地改良。

童文彬,王建红,张海燕,曹凯,陈胜浩,张贤,叶静,邹平,徐静[7](2019)在《红壤生地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文中研究说明进行不同品种绿肥在红壤水田生地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生地施肥可以显着提高不同品种绿肥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在现有施肥条件下,紫云英+黑麦草混播处理在鲜草产量、干物质总产量和氮磷钾素养分总累积量分别达到92 505、26 835和1 099.6 kg·hm-2,均高于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单播处理,是熟化红壤生地土壤首选的绿肥种植模式。

王慧,李永山,董鹏,孙泰森[8](2019)在《糜子对铁矿复垦生土施肥的生物学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襄汾溃坝区复垦生土为栽培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糜子生长及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的基础上施用N、P、NP及有机肥均有利于糜子的生长,表现为株高分别增加了6.1%、42.0%、52.7%、45.1%,叶面积分别增加了197.6%、207.7%、261.6%、232.5%,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46.3%、159.1%、186.6%、148.2%,根重分别增加了13.8%、65.9%、75.7%、67.1%,总根长分别增加了5.0%、68.4%、99.8%、91.6%,根系总吸收面积分别增加了24.9%、50.8%、68.3%、62.2%,活性吸收面积分别增加了46.9%、57.7%、96.9%、58.9%。糜子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与糜子的生长状况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并最终表现为施用各种肥料均有利于糜子产量的提高,施用N、P、NP及有机肥分别比对照增产80.6%、200.1%、266.8%、230.6%。比较不同处理的增产效果可以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的效果好于氮,磷是所用生土肥力形成的首要因素,也是糜子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磷、氮、钾三要素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效应。单施有机肥,在糜子生长前期(拔节期),对糜子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后期(抽穗期)因缺氮而表现出效果不及其他处理。糜子根际土壤磷酸酶以及脲酶的活性与根系的生长状况表现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发达的根系可以促使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迅速生长和繁殖,并进而提高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使得根际原来的生土不断向着熟化的方向发展。在施用一定肥料的前提条件下,矿区复垦生土地上种植糜子,当年便可获得较为正常的产量,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当地可选的先锋杂粮作物之一。

龙文靖,倪先林,刘天朋,丁国祥,赵甘霖[9](2019)在《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四川泸县的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为生土熟化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表层土壤养分根据分级标准,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为4级水平,全钾、速效钾为3级水平,全磷、速效磷为2级水平。有机质、全磷和速效养分含量均是上部土层高于下部土层,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而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无显着差异,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土壤酶(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上部土层高于下部土层,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密切,除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无显着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与碱解氮含量(除酸性磷酸酶)、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有机质与酶活性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较其他养分含量减少更大,在深层生土熟化过程中,应重施有机肥和速效氮肥。

何冰[10](2019)在《不同培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文中认为矿区土地复垦是我国维持耕地总量平衡、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的是恢复土壤肥力。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是联系团聚体和土壤功能的桥梁。因此,开展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氮组分动态变化的研究,对于评估矿区复垦土壤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复垦4年、8年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干筛、湿筛方法,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CF)、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CF)、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CFB)5种培肥措施对复垦土壤风干性团聚体分布、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储量、水稳性团聚体活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以期为采煤塌陷区土壤碳氮固存机制及肥力提升等工作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复垦土壤团聚体以>2mm和21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高,以0.250.053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低。不同培肥措施下复垦4年和8年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无明显差异,但较未复垦生土(RS)明显降低了>2mm团聚体含量,较周边农田熟土(US)显着提高了21mm粒径团聚体含量。复垦4年和8年不同培肥处理风干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高于多年种植熟土水平,分形维数(D)则低于熟土水平。各培肥处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氮含量随粒径减小递增,以0.250.053mm粒径团聚体最高,而有机碳氮储量以>2mm和21 mm粒级团聚体最高。各处理间有机碳氮含量以M处理最高,但不同处理间有机碳氮储量无显着差异。经F值检验表明,复垦年限和培肥处理对有机碳、全氮总储量均有显着影响。(2)不同复垦年限下,各培肥处理均以0.250.053mm水稳性团聚体分布最多,占团聚体总量的35.09%45.83%。随复垦年限的增加,M、MCF、MCFB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中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2mm、21mm)百分比,而降低了水稳性微团聚体(0.250.053mm)百分比。不同复垦年限下各培肥处理土壤MWD,GMD和D值无明显规律,但各培肥处理团聚体稳定率(WSAR)总体偏低,其中以0.250.053mm粒径最高,为14.9%26.5%。经F值检验表明,复垦年限和施肥处理均对复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极显着的影响。不同处理间水稳性团聚体碳、氮含量总体表现为M>MCF、MCFB、CF>CK,其中复垦8年M处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较CK处理分别高5.5%40.7%、58.33%93.88%(P<0.05)。不同复垦年限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储量均以0.250.053mm粒径最高,同一粒级不同处理间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储量无显着差异,但不同复垦年限土壤所有粒级总有机碳、氮储量以M处理最高,且显着高于其他处理。(3)复垦4年和8年,可溶性有机碳氮(DOC、DON)、轻组有机碳氮(LFOC、LFON)、颗粒有机碳氮(POC、PON)含量均表现为M>CF、MCF、MCFB>CK,且M处理显着高于CK处理。其中,M处理较CF和CK处理显着提高了复垦4年土壤21mm粒径团聚体DOC、PON和LFOC的含量。另M处理较CK处理显着提高了复垦8年土壤的10.5mm粒径团聚体的DOC和DON含量。同一粒径下CF、MCF、MCFB处理在各活性指标均无显着差异,但5种培肥处理各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含量均高于未复垦生土,低于多年种植熟土水平。通过回归方程表明,复垦土壤总有机碳与DOC、LFOC、POC之间,全氮与DON、LFON和PON之间均具有显着相关关系。总体表明,复垦土壤风干性团聚体以>2mm和21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则以0.250.053mm含量最高。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氮含量随粒径减小递增,风干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储量以>2mm和21mm粒级最高,而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则以0.250.053mm粒径最高。相同养分投入量情况下,单施有机肥总体上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壤中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2mm、21mm)百分比,同时提高了团聚体中总碳氮含量及各形态有机碳氮组分含量。

二、生土特性及生土快速培肥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土特性及生土快速培肥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培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微生物碳氮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1.3.1 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测定
        1.3.2 土壤微生物氮代谢功能多样性测定
        1.3.3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复垦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特征
    2.2 不同处理复垦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2.3 不同处理复垦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2.4 不同处理复垦土壤微生物氮代谢功能基因丰度分析
    2.5 不同处理复垦土壤养分含量、玉米产量及其与微生物碳氮代谢多样性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晋中市玉米/高粱-小麦-大豆高产模式下的土壤创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轮作模式对生土农田耕层的影响
    2.2 不同耕作轮作模式对生土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2.3 不同耕作轮作模式对生土农田作物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耕作轮作模式对生土农田的经济效益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新垦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旱地
    3.2 土壤肥力
    3.3 新垦农田
    3.4 有机肥
    3.5 秸秆还田
    3.6 土壤调理剂
    3.7 保水剂
4 培肥原则
5 培肥指标
    5.1 农田土壤培肥指标
    5.2 培肥指标测定方法
6 培肥技术
    6.1 深耕土壤
    6.2 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配施
        6.2.1 增施有机肥料
        6.2.2 施用无机肥料
        6.2.3 施用方法
    6.3 秸秆还田
        6.3.1 还田数量
        6.3.2还田方法
    6.4 配施土壤熟化调理剂
        6.4.1 土壤熟化调理剂组分及用量
        6.4.2 施用方法
    6.5 配施保水剂
    6.6 适宜新垦农田种植的先锋作物
7 培肥期限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甘肃省年降水量300~600 mm的旱作区域划分
    8.1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
    8.2 陇东黄土旱塬区
    8.3 高寒阴湿区

(4)山西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破坏与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破坏类型
    1.1 山西黄土丘陵沉陷区采动地表破坏
    1.2 地下煤层开采对矿区水资源的破坏
    1.3 地下煤层开采对土地扰动及植被破坏
2 山西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
    2.1 地形修复
    2.2 水资源保护
    2.3 植被修复
        2.3.1 土壤改良
        2.3.2 植被重建
3 山西黄土丘陵沉陷区土地复垦实例
    3.1 山西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基础及现状
    3.2 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实例
4 结论

(6)果渣在生土熟化和盐碱土改良方面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土熟化和盐碱土改良研究价值
    1.1 生土和熟土概念
    1.2 生土熟化研究价值
    1.3 土壤盐渍化及其改良价值
2 果渣在生土熟化中的应用
3 果渣在盐碱土改良方面的应用

(7)红壤生地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处理设计
    1.3 取样和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肥的产量
    2.2 绿肥的氮、磷、钾养分元素
3 小结与讨论

(8)糜子对铁矿复垦生土施肥的生物学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铁矿复垦生土施用不同肥料对糜子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2.1.1 对糜子株高的影响
        2.1.2 对糜子叶面积的影响
        2.1.3 对糜子地上干重的影响
    2.2 铁矿复垦生土施用不同肥料对糜子根系生长的影响
        2.2.1 对糜子总根长的影响
        2.2.2 对糜子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
    2.3 铁矿复垦生土施用不同肥料对糜子生理指标的影响
        2.3.1 对糜子地上部生理指标的影响
        2.3.2 对糜子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2.4 施用不同肥料对溃坝物影响区糜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5 铁矿复垦生土施用不同肥料对糜子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9)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土壤指标测定方法
    1.4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层养分变化
    2.2 不同土层土壤养分评级
    2.3 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2.4 不同土层土壤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性
    3.2 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特性
    3.3 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对生土熟化指导意义
4 结论

(10)不同培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土壤团聚体形成机制及对施肥的响应
        2.1 土壤团聚体形成机制
        2.2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3 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影响因素
        3.1 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周转特征
        3.2 土壤有机碳氮储量的影响因素
        3.3 土壤活性碳氮分组及其对施肥的响应
    4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风干性团聚体及有机碳氮分布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土壤稳定性指标及有机碳氮储量计算方法
        1.6 试验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风干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2.2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3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的影响
        2.4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储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氮分布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储量计算方法
        1.5 试验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2.2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3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的影响
        2.4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储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可溶性碳、氮的影响
        2.2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团聚体轻组有机碳、氮的影响
        2.3 培肥措施和复垦年限对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碳、氮的影响
        2.4 复垦土壤活性碳氮组分对总有机碳、全氮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四、生土特性及生土快速培肥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培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微生物碳氮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王宇峰,孟会生,李廷亮,谢钧宇,栗丽,李丽娜,黄晓磊. 农业工程学报, 2020(24)
  • [2]晋中市玉米/高粱-小麦-大豆高产模式下的土壤创建技术研究[J]. 杨婷婷,张海生,古晓红,李方舟,王军. 种子科技, 2020(20)
  • [3]新垦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J]. 张平良,郭天文,曾骏,刘晓伟,李城德,谭学莲,张美兰. 甘肃农业科技, 2020(04)
  • [4]山西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破坏与修复研究[J]. 胡海峰,廉旭刚,蔡音飞,张凯. 煤炭科学技术, 2020(04)
  • [5]废弃地生土熟化的环境材料应用研究[A]. 门姝慧,李昉泽,黄娟,黄占斌. 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 2019
  • [6]果渣在生土熟化和盐碱土改良方面的应用探讨[J]. 魏静,胡雅. 南方农业, 2019(23)
  • [7]红壤生地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J]. 童文彬,王建红,张海燕,曹凯,陈胜浩,张贤,叶静,邹平,徐静.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8)
  • [8]糜子对铁矿复垦生土施肥的生物学响应[J]. 王慧,李永山,董鹏,孙泰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04)
  • [9]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J]. 龙文靖,倪先林,刘天朋,丁国祥,赵甘霖. 农学学报, 2019(05)
  • [10]不同培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D]. 何冰.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生土特性及生土快速施肥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