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肥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有机肥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我国有机肥料工厂化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雅[1](2021)在《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人的消费需求在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在不断变化和升级,需求的驱动力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食用菌也逐渐走上了大众餐桌,成为继粮、油、水果、蔬菜后的第五大作物。这就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工厂化是一种新的作物栽培方式。各企业选择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目的是达到设施化、标准化栽培,生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进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有利于优化河北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减少农业生产生态压力;提升河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河北省打开农业发展新路径。本文通过对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以及查阅文献的方式,收集并整理了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生产、加工、市场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并进行工厂化菇种产量预测。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抵御风险能力低;政府支持力度较弱;品牌建设薄弱;工厂化废弃菌包处理不善;工厂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第二,进行食用菌工厂化比较优势分析。将传统种植模式和工厂化模式进行对比,以成本效益作为入手点进行典型菇种的模式比较分析。第三,构建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制约河北省食用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对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进行评价。要想进一步推行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就必须做到抱团取暖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开发新品种,拓展销售渠道;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强化精深加工,打造河北名优品牌;寻找废弃菌包处理新路径,建设循环经济新模式;加快培育工厂化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努力推动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本文的创新点: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比较优势分析。通过查阅文献与调研,结合现阶段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情况,从成本效益入手进行典型菇种的两种生产模式对比。构建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出制约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影响因子。对工厂化企业按照生产品种进行分类,并根据影响因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林嘉聪[2](2021)在《蚯蚓堆肥物料特性与蚯蚓-蚯蚓粪分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蚯蚓堆肥是一种广泛用于处理规模化废弃物的生物-微生物耦合转化技术,可处理如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污泥沼渣和餐厨垃圾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蚯蚓生长成熟,并排出号称“有机肥之王”的蚯蚓粪。蚯蚓堆肥兼顾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和固废处理环保的双重领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规模化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与增值化。近年来,蚯蚓堆肥行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蚯蚓堆肥结束后,出于市场大量需求和堆肥养殖工艺的要求,需要尽快将蚯蚓活体与堆肥物料(主要为蚯蚓粪)分离。目前,蚯蚓的分离采收严重依赖人工,或仅采用简易辅助机械进行分离,分离速度慢、耗时长、现场问题频发,易受季节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直接导致了分离效率低且不稳定、成本高、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是蚯蚓堆肥行业规模扩大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瓶颈问题之一。为解决堆肥后期蚯蚓与蚯蚓粪物料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分离收获问题,本课题基于我国目前蚯蚓堆肥的主要模式,开展机械化蚯蚓分离和收获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从蚯蚓温室堆肥处理牛粪废弃物出发,全面探究蚯蚓堆肥物料基础的化学、物理、机械运动和力学的参数特性;综合对比和分析了目前环境因子调控法机械化和纯筛分机械法对蚯蚓分离可行性、效果稳定性和未来规模化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基于滚筒分离机械法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究,通过理论设计分析、物料预处理、试验评估、模型优化等构建了一套蚯蚓简单、高效、快速分离技术,并获得优化参数;通过离心动力学分析、微观界面接触特性分析、DEM离散元仿真揭示了蚯蚓分离过程的关键机理-机制。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本研究结论的在实际中应用效果,主要工作内容与结论如下:(1)为探究实际蚯蚓堆肥工程中规模化废弃物处理前后的物料特性,以蚯蚓堆肥应用最为广泛的牛粪为处理基料,开展温室内60日蚯蚓堆肥试验研究,从养分与金属元素含量、工业分析、光谱分析、物质组分等方法分析了堆肥前后的物料化学特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后物料中TN、TP、TK含量减少,而速效N、P、K含量均升高。pH趋于中性(7.47),堆肥后有机质含量下降了45.26%,蚯蚓粪中Cu、Zn、Cr、Pb、As、Cd和Hg含量均发生了下降;灰分含量占比增加21.59%,挥发分含量减少16.8%,物料热稳定性显着提高。堆肥后芳香烃结构的官能团C=O,C=C,C-H和多糖类C-O均发生了减少,大分子化合物发生矿化、腐殖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占比分别降低了10.32%,8.17%和10.99%。最后在我国现行肥料化与基料化标准框架下,讨论了蚯蚓堆肥后蚯蚓粪资源化利用的价值。蚯蚓粪养分、重金属限值均满足且优于国家标准,是一种高价值的环保有机肥料和基料产品。(2)蚯蚓粪物料的物理和机械运动特性参数是物料分离研究的基础。本文探究了蚯蚓粪和蚯蚓的基本外观形貌、含水率、容重、尺度等物料基本物理特性。成熟的大平二号蚯蚓体长约50~90mm,单条平均体重为0.56g,体径3mm。蚯蚓粪为颗粒散体物料,堆肥床上含水率约65%,容重为0.56±0.03g/cm3,质地性质与土壤中轻质壤土类似。针对散体物料的机械力学、运动学参数测试方法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采用堆积试验与DEM离散元法仿真标定方法,通过PB筛选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B析因试验建立响应模型,获得影响蚯蚓堆肥物料流动性的关键机械运动参数,最后结合不同含水率物料直剪试验分析,综合分析了蚯蚓粪物料流动特性主要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蚯蚓粪运动流动特性显着影响的因素(P<0.05)是物料与物料、物料与壁面的滚动摩擦系数,物料的表面能(表面粘附力),后期探究运动相关过程可主要考虑此3个显着因素。含水率是改变物料运动参数的关键影响因素,蚯蚓粪含水率由25%升高至65%时,蚓粪-蚓粪滚动摩擦系数和蚓粪-不锈钢板滚动摩擦系数两者呈现小幅下降,内摩擦角减小,表面能增加幅度明显。含水率增加时,蚯蚓粪表面能对堆积角影响极其显着(P<0.01),蚯蚓粪物发生粘附团聚,堆积角增大,表面物料流动性降低。通过DEM离散元法仿真获取蚯蚓粪散体物料流动性影响的关键参数是可行的,能够为后续机械运动理论分析、仿真分析提供有效参考。(3)开展了以环境因子调控法为核心的机械分离参数量化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导致的蚯蚓应激性不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分离方法的可行性与综合效果。微电场分离法研究中,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探究了不同微电场类型、通电强度、时间、通电模式及不同蚯蚓密度条件下的电分离效果。光照分离法研究中,主要探究了不同人工单光谱波长、不同自然光源、光照强度、时间对蚯蚓刺激效果以及表面无蚯蚓料层的厚度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式电场在通电强度为25m A、通电时间10s和放电间隔为30s的组合能实现蚯蚓分离效率达到85.5%,电场作用后蚯蚓存活率为95%,电场法分离蚯蚓具有一定分离效果。光照刺激下,光强在<10lx时,蚯蚓几乎不受影响;10~30lx时,逆趋光反应显现。30~210lx时,蚯蚓避光应激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显着增加,蠕动消失时间缩短。>210lx时,光照引起的蚯蚓避光反应程度趋于最大。光照法对刺激蚯蚓迁移分离具有显着效果,人工LED白光和太阳光(混合光谱波长)对蚯蚓刺激效果最明显,光照分离蚯蚓的消失时间为6.5min和5 min,表面无蚯蚓层厚度能达到15~20mm。此参数可用于实际人工分离或机械自动化表面刮料装备的设计;蚯蚓对红光应激性极弱,可用红光照明对蚯蚓进行开展一系列工作。(4)为寻找适用于规模化蚯蚓养殖场,堆肥物料分离的纯机械分离手段,与环境调控为核心的机械化分离方法相比较,开展纯机械法—滚筒筛分蚯蚓堆肥物料的可行性研究。基于筛分设备筛分概率原理、滚筒机械动力学理论,分析了物料在滚筒内动力学过程,设计了蚯蚓-蚯蚓粪滚筒分离机(EVRS)。在此基础上,对4种不同类型筛网进行物料筛分单因素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DPP筛网的物料滚动摩擦性能,横向-纵向柔度性能、强度、防水、成本等多角度的综合性能较好。筛网孔径增大时,蚯蚓、蚯蚓粪过筛率增加。筛网孔径为6mm,55%含水率时,蚯蚓粪分离率均能超52.8%,而蚯蚓分离率均低于10.8%,蚯蚓存活率均在95%以上;35%~55%含水率条件下小颗粒蚯蚓粪能够较好被筛分,而65%含水率的湿蚯蚓粪出现聚团、堵孔现象严重,后期物料含水率考虑控制在35%~55%范围内进行分离效果较佳。最后,综合对比分析了环境因子调控机械化分离法与纯机械筛分法的应用前景。(5)研究采用两步连续快速蚯蚓-蚯蚓粪分离工艺方法,对EVRS进行试验评估与优化,实现蚯蚓与蚯蚓粪分离效率最大化。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方法、RSM响应面模型优化得到了滚筒筛分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双因素全面试验评估了不同类型锥形分离器、物料含水率的分离效果。最后结合两步快速分离法中的最佳工艺参数,对不同养殖密度的蚯蚓物料进行单因素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VRS优化结果为滚筒倾角6.4°,转速33r/min,筛分距离1290mm。最佳锥形分离器类型的母线倾角为28°;蚯蚓粪含水率为45%时分离效果最佳。通过高速摄影与物料落点网格化分析,经过锥形分离器分离,蚯蚓能够落于特定区域。EVRS的工作效率为蚯蚓分离率84.38%,蚯蚓粪分离率为39.52%,蚯蚓存活率达96.25%,处理蚯蚓和蚯蚓粪的混合物共计10kg的平均分离时间为41.55s,消耗电能耗为0.0025k Wh;不同养殖密度下,蚯蚓混合物总质量占比5%~20%时,分离效果稳定,差异不显着。(6)为揭示和解析蚯蚓分离的关键机制-机理,阐释蚯蚓、蚯蚓粪分离现象,以蚯蚓粪与蚯蚓EVRS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从物料分离动力学分析、微观界面接触机理与表面性能表征、表面能量化DEM模型与关键过程仿真模拟3个方面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蚯蚓粪与蚯蚓在锥形分离器上由于离心力、摩擦力、重力、支承力的耦合作用,导致锥形分离器上物料离心角、抛离速度与抛离位置的差异使得物料实现分离,其中物料的摩擦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微观接触界面下,蚯蚓表面有较强的亲液湿润性,液膜粘附现象显着,体液表面张力小,接触角为27.15±1.13°,当蚯蚓粪含水率由15%升高至65%时,蚯蚓与固体壁面接触界面之间,形成一定断续连接的液桥并被不同程度小颗粒蚯蚓粪覆盖,导致表面粘附力显着改变。蚯蚓与壁面多点接触,而蚯蚓粪外观类圆球状,与壁面单点接触,滚动摩擦性能较低,分离时蚯蚓粘附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性能耦合叠加,因此摩擦力远大于球形蚯蚓粪颗粒的滚动摩擦力,且蚯蚓质量小于蚯蚓粪大颗粒质量,锥形分离器离心作用后两物料下发生斜抛运动,实现两者分离;蚯蚓粪含水率在45%时,蚯蚓与蚯蚓粪分离效果最佳。仿真结果可知,蚯蚓在X向上速度和分离初始位移均显着大于蚯蚓粪,Y,Z向的速度低于蚯蚓粪速度;地面坐标系下,蚯蚓平均收获落点中心在X-310mm,Y-160mm,蚯蚓粪可收集区域为X:-300mm~500mm和Y:0~500mm。此分离机理与仿真预测结果可为未来蚯蚓分离收获的改进、调整、优化提供直接参考。(7)针对堆肥物料分离时由于含水率较高导致散体物料团聚、粘附、堵孔导致筛分效率下降的问题,基于蚯蚓粪多孔介质物料水分特征与水渗透过程,提出应用于现场的干湿物料快速混合降湿法,将待分离物料含水率降至EVRS分离的较适条件(45%)。为解决EVRS物料分离后蚯蚓粪与蚯蚓可能出现的混杂问题,蚯蚓粪下落后无序散落的问题,整体实现“预处理→EVRS分离→收获”3步集中收获得到蚯蚓、蚯蚓粪产品的工艺技术模式,是未来蚯蚓堆肥规模化生产,流水线机械自动化作业的技术基础。在含水降湿预处理后,将单体输送装置作为收获关键设备,开展蚯蚓堆肥物料集中收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0kg混合物料时,蚯蚓与蚯蚓粪在输送倾角为30°、速度为50mm/s时,蚯蚓收获率为77.50%,几乎不含蚯蚓粪杂质,验证试验偏差为8.34%,耗时55.36s,总物料回收率约94.56%,较好实现蚯蚓-蚯蚓粪单物料的收获。基于本研究获得的优化参数,开展蚯蚓规模化堆肥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单台EVRS设备对蚯蚓粪-蚯蚓混合物分离处理效率为18kg/min,即蚯蚓收获效率为1.03kg/min,分离效率、速度均较高;干湿混合物料预处理后,收获的蚯蚓质量约占混合物料总质量5.70%,略低于未混料预处理时蚯蚓收获率(11.06%),但物料未经预处理蚯蚓落点离散化,蚯蚓损失率较高。经粗略估计,相较于人工分离,假设单台EVRS日有效工作6h,按预处理的待分离物料质量占比为60%计算,单日可分离收获得到222.48kg活蚯蚓,约为日单人分离量的4倍,效率显着提高。

陈明元[3](2020)在《食用菌渣制备微生物肥料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虫害抗性的形成和食品安全等严重问题。而生物有机肥的使用会减少化肥的使用率,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中的大量食用菌渣是一种廉价可利用的环境友好型农业废弃资源,具有开发微生物肥料的利用价值。本文从食用菌渣的肥料化综合利用入手,将杏鲍菇食用菌渣作为有机原料进行处理,然后接种功能微生物菌种制成微生物有机肥料。通过分析菌渣预处理前后的成分,探索了菌渣发酵、干燥、破碎与混合的微生物肥料基质生产工艺,在优化红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需要的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和pH值条件下,将菌渣和微生物混合制备成微生物有机肥料。用芹菜、萝卜、水稻和玉米评价了微生物肥料的田间小区试验效果,分析微生物有机肥料对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土壤理化生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杏鲍菇鲜菌渣氮含量为0.89%,磷含量为2.52%,钾含量为2.34%,有机质含量为60.5%,总腐植酸含量为15.5%,pH值5.6左右。通过发酵、干燥、破碎并混合后,其有效总养分(N+P2O5+K2O)含量达到8%以上,有机质70%以上,总腐植酸20%以上,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的基质。(2)在杏鲍菇菌渣发酵处理中添加10%-20%的菜籽饼作为调节辅料效果最佳,其发酵升温快,最高温度达到69℃,高温时间长,碳氨比和pH值有提高。干燥温度控制在80℃左右,时间在60-120 min之间时干燥效果最佳;转筒干燥机的干燥效果明显好于流化床干燥机,能降低3%的水分。发酵菌渣破碎细度为1-2 mm最适合作物生长需要,能用于生产微生物有机肥。(3)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红球菌的解无机磷(磷酸钙)能力分别为31.72 mg/L和72.24 mg/L;解钾能力分别为3.17 mg/L和6.73 mg/L。当淀粉作为碳源,花生作为氮源,硫酸镁作为无机盐且浓度分别为0.30%,1.50%,0.50%时,经48 h培养后,红球菌浓度最大。当蜜糖作碳源,黄豆作氮源,碳酸钙作无机盐且浓度分别为0.70%,1.50%,0.60%时,经22 h培养后,枯草芽孢杆菌浓度最大。当温度为28℃时,转速为140 r/min时,pH为5.2时,红球菌浓度最大,而当温度为28℃时,转速为140 r/min时,pH为7.2时,枯草芽孢杆菌浓度最大。(4)制备的微生物肥料通过180 d的有效活菌数监测发现,仍能满足生物有机肥标准中规定的保质期内总有效活菌数≥0.2亿/g的技术要求。(5)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相比空白处理,芹菜最高可增产121.6%,萝卜最高可增产79.2%,玉米可增产42.6%,水稻可增产57.9%。对叶菜类作物的叶绿素含量、植株生长等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萝卜样品中Vc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提高,而亚硝酸盐含量则较低。此外,还有效改善玉米秃尖,使玉米果实更丰满,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改良土壤等效果。研究显示,将杏鲍菇等食用菌渣开发成微生物有机肥料,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改善土壤性质的良好效果。

寸朝文,王平,濮永赛,尹胜鑫,段家友,何霞,刘泓敏[4](2019)在《保山市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步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有机肥的施用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有机肥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为促进保山市商品有机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2018年开展了有机肥料资源利用和商品有机肥料产业调研。结果表明,全市有机肥料资源总量为897.97万吨,利用量750.6万吨,利用率83.59%。有机肥料企业由于受资金、原材料供应、技术水平、生产管理、市场开拓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成本高、生产不规范、技术水平低、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农化服务跟不上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保山市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的建议。

冯小亮,刘秀秀,吕东波[5](2017)在《农业发展中的有机肥利用现状及问题》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近年我国有机肥料的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有机肥特性,总结指出了有机肥市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相关措施。

牛新胜,巨晓棠[6](2017)在《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及利用》文中指出本文对近30多年来我国有机肥料资源与利用资料进行了统计概算,分析了我国有机肥料基础资源量估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统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有机肥料基础资源每年约57亿t实物量,其中畜禽粪尿约38亿t(鲜),人粪尿约8亿t(鲜),秸秆约10亿t(风干),绿肥约1亿t(鲜),饼肥约0.2亿t(风干)。折合N约3000万t、P2O5约1300万t和K2O约3000万t,N+P2O5+K2O养分总量约7300万t。然而,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经济、政策、技术及推广等多方面。有机肥料资源收集、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养分损失严重,不仅导致其利用率低,也成为农业源环境污染的根源。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加强有机肥料资源收集、加工和施用各个环节的技术开发和相关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是目前解决其利用问题的关键。坚持政府补助的优惠鼓励政策,推行市场主体参与运行管理,建立有机肥料资源收集、加工和利用的完整产业与利益链条是有机肥料资源化高效利用的社会、经济和政策保障。

杨丽,李慧媛,柴小粉[7](2017)在《有机肥质量标准与关键生产技术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文章综述了我国行业标准中有机肥的概念、有机肥的质量要求、有机肥的作用,分析了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和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的关键技术,从有机肥生产的原料配比(C/N)、菌剂、湿度、温度、p H等角度综述了有机肥的生产技术要点,可为工厂化生产有机肥提供技术参考。

王鲁敬[8](2014)在《北疆地区有机肥的施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有机肥料在现今的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及有机质等物质,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能够很好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连续生产能力。有机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北疆地区具有丰富的有机肥资源,但由于施用方式不当,造成浪费严重,引起诸多环境问题。因此,调查统计出北疆地区有机肥资源的总量,研究有机肥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更好的发挥有机肥优势,促进有机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调查、查阅年鉴及各类文献,对北疆地区有机肥资源和施用状况进行分析,取得了以下结论:1.调查了北疆地区有机肥资源现状目前北疆地区有机肥资源总量(不包括有机矿物)约10097.92万吨。其中秸秆类有机肥2164.88万吨,人畜禽粪便类有机肥7448.43万吨,城市垃圾237.06万吨,绿肥175.76万吨,饼肥71.79万吨。2.阐明了北疆地区有机肥资源的历史演变过程在近30多年里,各种有机肥资源总量都显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尿粪资源总量呈直线上升的规律,在1949年至2011年间,北疆地区人尿粪的总量从97万吨上升至1057万吨;畜禽粪便以牛、猪粪便上升较快,其它类畜禽粪便增长较为平稳。农作物秸秆类有机肥主要以棉花、小麦和玉米为主,油料作物、豆类作物等受价格影响处在波动当中。随着新疆林果业近些年的发展,绿肥也有着增长的趋势。3.北疆地区有机肥施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北疆地区多数作物秸秆用途仍以燃料和饲用为主要方式,有机肥施用观念降低、资源严重浪费,北疆各地州与生产建设兵团相互资源不够协调,对于如何均衡有机肥资源,提高有机肥施用的重视程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4.北疆地区有机肥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前景分析重点加强有机肥资源化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宣传工作,通过政府引导,加深农民使用的意识,提高有机肥生产企业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得有机肥建设工作快速稳定的发展。

董旭[9](2012)在《辽宁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有机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源,有机肥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阐述辽宁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有机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辽宁省有机肥产业发展建议。

闫明明[10](2009)在《西瓜育苗复合基质的筛选及育苗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蔬菜育苗中存在的营养液的配制繁琐、施用化肥环境污染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本试验以西瓜为试材,以不施肥和浇灌营养液为对照,添加不同用量的有机肥进行西瓜育苗试验,对西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壮苗指数、耐低温能力及肥料利用率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添加有机肥在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筛选出较合适的西瓜穴盘育苗复合基质配方,以期为西瓜育苗专用基质的进一步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在西瓜幼苗生长前期,添加有机肥处理的长势和浇灌营养液处理差异不显着。随着幼苗生长发育的进行,有机肥的释放速率加快,可满足幼苗对中后期养分的需求,株高和茎粗增加,根系吸收能力增强,添加有机肥25%与营养液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增加12.6%,壮苗指数增加3.2%:添加有机肥15%、20%处理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与与营养液处理相比,差异不显着。2.有机肥对幼苗的养分需求靠其持续不断的养分释放来供应。在幼苗生长过程中,有机肥促进了植株对养分元素的吸收,尤其育苗中后期,添加有机肥15%-25%处理的西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根系活力均显着高于营养液处理;添加有机肥低于15%处理的幼苗养分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幼苗的生理活性开始减弱,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强度下降,秧苗质量降低。3.添加有机肥提高了幼苗的耐低温能力,添加有机肥体积比25%处理的电解质渗透最少,渗透调节物质最多,幼苗添加有机肥体积比15%、20%处理的幼苗电解质外渗较少,渗透调节物质增多,与营养液处理差异不显这说明添加有机肥体积比达到15%时秧苗质量健壮。4.由于有机肥具有缓慢释放养分的功能,育苗时一次性施入即可满足整个育苗期养分的需求。与营养液相比,添加有机肥处理的西瓜苗氮、磷、钾养分利用率显着提高。从植株吸收的养分含量可以看出,添加有机肥体积比25%处理植株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高,显着高于营养液处理,添加有机肥体积比15%、20%时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机肥能明显促进西瓜幼苗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同时,有机肥处理的西瓜幼苗对磷、钾的利用率也有显着提高,说明添加有机肥较好地发挥了营养元素间的互增效应。

二、我国有机肥料工厂化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有机肥料工厂化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
        1.4.2 理论基础
    1.5 本文创新点
2 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现状
        2.1.1 工厂化产量稳定增长
        2.1.2 工厂化生产普及率有待提高
        2.1.3 工厂化企业数量略有下降
        2.1.4 工厂化品种相对固定
    2.2 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
        2.2.1 产能相对稳定
        2.2.2 企业数量有待提高
        2.2.3 组织空间布局相对集中
        2.2.4 生产品种较为单一
        2.2.5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
    2.3 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加工现状
        2.3.1 加工率低且种类单一
        2.3.2 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2.3.3 加工企业数量明显减少
    2.4 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市场现状
        2.4.1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2.4.2 消费量逐步提高
        2.4.3 价格水平整体偏低
    2.5 河北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5.1 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2.5.2 政府扶持力度较小
        2.5.3 品牌建设薄弱
        2.5.4 废弃菌包处理不善
        2.5.5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3 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比较优势及影响因素选取
    3.1 食用菌种植模式对比分析
    3.2 金针菇工厂化比较优势分析
        3.2.1 传统种植模式
        3.2.2 工厂化种植模式
    3.3 杏鲍菇工厂化比较优势分析
    3.4 双孢菇工厂化比较优势分析
        3.4.1 传统种植模式
        3.4.2 工厂化种植模式
    3.5 工厂化发展影响因素的选取
        3.5.1 生产因素
        3.5.2 市场因素
        3.5.3 产品因素
        3.5.4 其他因素
4 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影响因子分析
    4.1 指标选取和分析方法
        4.1.1 指标的选取
        4.1.2 因子分析方法
    4.2 数据收集
        4.2.1 数据收集方法
        4.2.2 数据的选取与来源
    4.3 适用性检验
    4.4 实证分析过程
        4.4.1 因子提取的效果分析
        4.4.2 提取主因子
        4.4.3 主因子命名
        4.4.4 因子得分和排序
        4.4.5 实证分析结论
    4.5 综合评价
5 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对策建议
    5.1 努力开发新品种,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5.2 抱团取暖提高市场竞争力,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5.3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工厂化健康发展
    5.4 强化食用菌精深加工,打造河北名优品牌
    5.5 找寻废弃物处理新路径,建设循环经济模式
    5.6 加快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发挥带动作用
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2)蚯蚓堆肥物料特性与蚯蚓-蚯蚓粪分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综述
        1.2.1 蚯蚓堆肥处理固体废弃物研究进展
        1.2.2 蚯蚓堆肥模式发展与现状
        1.2.3 蚯蚓分离技术工艺研究进展与现状
        1.2.4 蚯蚓堆肥后分离的主要难点与挑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关键问题
        1.3.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温室蚯蚓堆肥处理牛粪试验研究与资源化利用标准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蚯蚓堆肥工程试验设置
        2.2.2 材料与对象
        2.2.3 仪器与设备
        2.2.4 方法与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堆肥前后物料养分变化
        2.3.2 堆肥前后物料金属与重金属变化分析
        2.3.3 堆肥前后物料工业分析与TA热重分析
        2.3.4 堆肥前后物料木质纤维组分与FTIR分析
        2.3.5 堆肥后蚯蚓生物量
    2.4 蚯蚓堆肥质量价值与基料化-肥料化标准对比分析
        2.4.1 我国堆肥与资源化应用标准规范
        2.4.2 基于蚯蚓堆肥特性的标准评估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蚯蚓堆肥物料物理特性与机械性能参数研究
    3.1 引言
    3.2 蚯蚓堆肥后物料特性参数
        3.2.1 蚯蚓粪基本物理性质
        3.2.2 蚯蚓基本物理性质
    3.3 基于DEM离散元法的物料机械运动特性关键参数标定研究
        3.3.1 离散元仿真标定方法与应用
        3.3.2 材料与对象
        3.3.3 方法与处理
        3.3.4 模型与设置:EDEM仿真模型构建与参数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基于Plackett-Burman参数筛选试验
        3.4.2 基于Climbing-Test设计的参数定位
        3.4.3 基于Box-Benhnken析因试验与标定
    3.5 不同含水率物料直剪试验与流动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环境因子机械参数量化调控的分离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不同环境因子调控刺激蚯蚓分离原理
        4.2.1 基于微电场的蚯蚓分离法
        4.2.2 基于不同光照的蚯蚓应激迁移分离法
        4.2.3 蚯蚓堆肥物料表面光辐照衰减关系分析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材料与对象
        4.3.2 仪器与设备
        4.3.2.1 仪器与设备:微电流场分离法
        4.3.2.2 仪器与设备:光照分离法
        4.3.3 方法与处理
        4.3.3.1 方法与处理:微电流场分离法
        4.3.3.2 方法与处理:光照分离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结果与讨论:微电场分离法
        4.4.1.1 不同电场类型与模式的分离效果
        4.4.1.2 不同养殖密度下电场法优化参数效果与存活率
        4.4.2 结果与讨论:光照分离法
        4.4.2.1 不同人工光谱波长与光强对蚯蚓避光行为与无蚯蚓层厚影响
        4.4.2.2 不同自然环境光源对蚯蚓避光行为与无蚓层厚影响
        4.4.2.3 蚯蚓迁移时间与光强关系模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纯机械筛分的蚯蚓-蚯蚓粪分离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筛分机械法分离蚯蚓堆肥物料与EVRS设计
        5.2.1 基于筛分理论的蚯蚓分离需求
        5.2.2 筛网筛分概率模型与数值模拟
        5.2.3 滚筒筛内物料筛分动力学
        5.2.4 基于滚筒筛理论的EVRS设计
    5.3 机械分离法物料筛分试验研究
        5.3.1 材料与对象
        5.3.2 方法与处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不同类型筛网机械力学特性
        5.4.2 不同类型筛网表面动摩擦性能
        5.4.3 不同类型筛网筛分蚯蚓-蚯蚓粪结果分析
        5.4.4 机械筛分效果综合分析与蚯蚓存活率
    5.5 不同环境因子机械化法与纯机械分离法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两步连续法蚯蚓-蚯蚓粪快速分离试验研究与评估优化
    6.1 引言
    6.2 基于两步连续法蚯蚓-蚯蚓粪快速分离工艺
    6.3 基于RSM中心复合设计蚯蚓粪滚筒分离优化
        6.3.1 材料与对象
        6.3.2 方法与处理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基于CCD分离滚筒整体试验结果
        6.4.2 蚯蚓粪过筛率分析与RSM模型
        6.4.3 蚯蚓过筛率分析与RSM模型
        6.4.4 蚯蚓残余率分析与RSM模型
        6.4.5 分离时间/能耗分析与RSM模型
        6.4.6 模型优化与分离效果验证
        6.4.7 物料长度方向筛分量分布
    6.5 基于锥形分离器蚯蚓-蚓粪离心分离效果评估与优选
        6.5.1 材料与对象
        6.5.2 方法与处理
    6.6 结果与讨论
        6.6.1 不同倾角与不同含水率下分离整体效果
        6.6.2 基于高速摄影与图像处理物料运动离心脱离点分析
        6.6.3 蚯蚓-蚓粪网格化落点位置评估
        6.6.4 不同蚯蚓占比的EVRS最优参数分离验证试验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微观界面接触机理模型的蚯蚓关键分离机制研究
    7.1 引言
    7.2 蚯蚓-蚯蚓粪分离关键过程动力学与影响因素
        7.2.1 蚯蚓-蚯蚓粪分离关键过程动力学分析
        7.2.2 分离物料受力与影响因素分析
    7.3 基于微观界面接触机理的蚯蚓-蚯蚓粪表面表征
        7.3.1 散体物料含水团聚粘附状态
        7.3.2 蚯蚓-蚓粪-平板间微观界面接触机理分析
        7.3.3 团聚体湿润表面与形貌分形
        7.3.4 固液剪切面Zeta电位与亲水基团
        7.3.5 蚯蚓表面湿润性与表面张力
        7.3.6 不同含水率蚯蚓粪-蚯蚓表面粘附状态与壁面接触机理
        7.3.7 不同含水率蚯蚓粪/蚯蚓微小粘附力测试
    7.4 基于粘附作用能量化的DEM模型
        7.4.1 Hertz-Mindlin接触模型
        7.4.2 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
    7.5 离散元DEM蚯蚓分离关键过程模拟仿真
        7.5.1 离散元仿真模拟模型
        7.5.2 不同表面能下物料离心分离关键过程分析
        7.5.3 不同动摩擦因素下物料离心分离关键过程分析
        7.5.4 基于DEM仿真的蚯蚓分离收获点预测
    7.6 蚯蚓-蚯蚓粪分离机制的特殊性与应用建议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水分特性降湿预处理的蚯蚓堆肥物料收获与现场试验
    8.1 引言
    8.2 蚯蚓粪水分特性与湿分传质渗透预处理试验研究
        8.2.1 现场干湿混合法快速降湿原理
        8.2.2 蚯蚓粪多孔介质湿分渗透-扩散传质机制
        8.2.3 材料与对象
        8.2.4 方法与处理
    8.3 结果与讨论
        8.3.1 蚯蚓粪物料水分特征与模型
        8.3.2 蚯蚓粪物料水分一维传质渗透分析
        8.3.3 蚯蚓-蚯蚓粪收获结果与收获机制
        8.3.4 蚯蚓-蚯蚓粪收获综合分析与优化
    8.4 规模化蚯蚓堆肥实地现场试验
        8.4.1 蚯蚓堆肥现场概况
        8.4.2 现场蚯蚓堆肥物料分离应用效果
        8.4.3 蚯蚓机械化分离经济效益与工程工艺简要讨论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要符号索引
附录2 个人简历与科研经历
致谢

(3)食用菌渣制备微生物肥料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微生物肥料应用与发展
        1.2.1 普通化肥使用存在的问题
        1.2.2 微生物肥料优势及种类
        1.2.3 微生物肥料国内外发展现状
        1.2.4 微生物肥料应用前景
    1.3 食用菌渣资源化利用
        1.3.1 食用菌渣资源化利用的优势
        1.3.2 食用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1.3.3 食用菌渣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内容
第2章 菌渣的预处理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菌渣来源
    2.3 方法
        2.3.1 菌渣成分分析
        2.3.2 菌渣发酵工艺
        2.3.3 菌渣干燥工艺
        2.3.4 菌渣的破碎与混合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菌渣成分分析结果
        2.4.2 菌渣发酵优化结果
        2.4.3 菌渣干燥优化结果
        2.4.4 菌渣的破碎与混合条件
        2.4.5 发酵菌渣理化性质检测结果
    2.5 结论
第3章 微生物肥料的制备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菌种来源
    3.3 方法
        3.3.1 菌种的制备
        3.3.2 菌种解磷能力测定
        3.3.3 菌种解钾能力测定
        3.3.4 生物量测定
        3.3.5 培养基优化的单因素试验
        3.3.6 培养基优化的正交试验
        3.3.7 培养条件的优化筛选
        3.3.8 微生物肥料的制备与检测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菌种解磷能力分析
        3.4.2 菌种解钾能力分析
        3.4.3 细菌培养基的优化结果
        3.4.4 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
        3.4.5 微生物肥料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3.5 结论
第4章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主要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2.3 田间试验作物品种及来源
    4.3 方法
        4.3.1 无机肥料的制备与检测
        4.3.2 试验田的选择及指标测定
        4.3.3 芹菜试验处理及指标测定
        4.3.4 萝卜试验处理及指标测定
        4.3.5 玉米试验处理及产量测定
        4.3.6 水稻试验处理及产量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各种肥料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
        4.4.2 试验田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检测分析结果
        4.4.3 芹菜田间试验结果
        4.4.4 萝卜田间试验结果
        4.4.5 玉米田间试验结果
        4.4.6 水稻田间试验结果
    4.6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与参加课题情况

(4)保山市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机肥料资源及利用现状
    (一)有机肥料资源现状
    (二)有机肥料资源的利用现状
二、商品有机肥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商品有机肥料企业的概况
    (二)商品有机肥料的生产现状
    (三)商品有机肥料的市场流通
    (四)商品有机肥料的市场监管
    (五)商品有机肥料的推广使用
三、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材料供应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生产不规范、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三)技术水平低、企业农化服务跟不上
    (四)市场监管不到位,产品质量令人堪忧
    (五)农民不易接受,推广步伐十分缓慢
    (六)缺乏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四、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一)有机肥料资源丰富
    (二)市场需求逐年增大
    (三)技术体系日趋完善
五、推进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培训指导力度
    (二)加大商品有机肥料产业的政策扶持
    (三)提高商品有机肥料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强化商品有机肥料的质量监管
    (五)营造商品有机肥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5)农业发展中的有机肥利用现状及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有机肥资源及利用现状
    1.1 有机肥分类
    1.2 有机肥原料资源现状
        1.2.1 植物性残体或残渣
        1.2.2 人畜、家禽的排泄物及饲料残屑
        1.2.3 油料作物种子榨油后的残渣
        1.2.4 生活垃圾及废弃物
        1.2.5 泥炭、泥土类
    1.3 有机肥的资源利用
        1.3.1 农业秸秆利用情况
        1.3.2 绿肥利用情况
        1.3.3 禽畜粪便利用情况
        1.3.4 商品有机肥利用情况
2 有机肥使用特性
    2.1 有机肥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2.2 有机肥料与土壤理化性的关系
        2.2.1 修复土壤团粒结构改
        2.2.2 提升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2.3 有机肥料对作物的影响
        2.3.1 有机肥料增加作物产量
        2.3.2 有机肥料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2.4 有机肥料对作物抗逆性的影响
3 有机肥存在的问题
    3.1 有机肥无害化难以保证
    3.2 有机肥完熟性保证
    3.3 有机肥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7)有机肥质量标准与关键生产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肥的概念
2 有机肥的质量要求
3 有机肥的作用简述
4 有机肥的主要生产原料和处理方法
    4.1 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
    4.2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
5 有机肥生产的技术要点
    5.1 高温堆肥技术
    5.2 生物有机肥技术
    5.3 原料配比技术
    5.4 发酵接种技术
    5.5 环境控制技术
        5.5.1 湿度
        5.5.2 温度
6 展望

(8)北疆地区有机肥的施用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机肥的定义
    1.2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2.1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1.2.2 含有植物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
        1.2.3 含有多种活性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1.2.4 减轻重金属离子对作物的毒害
        1.2.5 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1.3 我国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1.3.1 中国古代有机肥的使用
        1.3.2 近代我国有机肥的发展
        1.3.3 我国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1.4 我国有机肥的利用现状
        1.4.1 秸秆
        1.4.2 畜禽粪便
        1.4.3 绿肥
        1.4.4 城市垃圾
        1.4.5 工业废料
        1.4.6 污水污泥
        1.4.7 腐殖酸类物质
    1.5 商品有机肥
        1.5.1 商品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1.5.2 商品有机肥生产现状
        1.5.3 商品有机肥的经济效益
        1.5.4 商品有机肥的市场需求分析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北疆有机肥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 粪尿类
        2.1.1 人粪尿有机肥
        2.1.2 畜禽粪有机肥
    2.2 农作物秸秆
        2.2.1 北疆地区各地州秸秆资源
        2.2.2 北疆地区兵团秸秆资源
    2.3 城市垃圾
    2.4 绿肥类
    2.5 饼肥类
    2.6 北疆地区各类有机肥资源现状
第三章 北疆地区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1 粪尿类肥料的施用情况
        3.1.1 粪尿类肥料可利用资源量测算
        3.1.2 人粪尿类肥料可利用资源量测算
    3.2 农作物秸秆的使用情况
        3.2.1 兵团秸秆类有机肥的使用情况
        3.2.2 北疆各地州秸秆类有机肥的使用情况
    3.3 绿肥使用情况
    3.4 饼肥使用情况
    3.5 有机肥生产企业产销量状况
    3.6 其它应用现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疆地区有机肥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的相关补贴不到位
    4.2 农民在粮食作物上施用有机肥积极性较低
    4.3 商品有机肥推广存在问题
        4.3.1 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相对落后
        4.3.2 商品有机肥投入成本大,见效缓慢
        4.3.3 商品有机肥缺少配套的施肥机械
        4.3.4 对商品有机肥认识不足
    4.4 农家肥积制方式不合理
    4.5 农业机械普及程度不高
    4.6 有机肥料施用严重不平衡
    4.7 农户受教育程度对有机肥施用的影响
    4.8 成本对有机肥施用的影响
第五章 北疆有机肥发展的建议与前景
    5.1 北疆有机肥发展的建议
        5.1.1 制定相关法规以加强有机肥资源的利用率
        5.1.2 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5.1.3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5.1.4 促进商品有机肥发展
        5.1.5 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5.1.6 研发新的有机肥料
    5.2 北疆有机肥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辽宁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现状
    1.1 有机肥资源现状
    1.2 有机肥产品现状
        1.2.1 有机肥产品类型结构
        1.2.2 有机肥企业数量及分布
        1.2.3 有机肥企业生产能力
    1.3 有机肥工厂化技术现状
        1.3.1 原料选择与配比技术
        1.3.2 发酵腐熟技术
        1.3.3 成品加工技术
    1.4 有机肥价格现状
    1.5 有机肥应用情况
2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1 有机肥料行业发展失衡, 需要政府引导支持
    2.2 有机肥料管理缺乏依托, 需要加强行业管理
    2.3 有机肥料工厂化技术落后, 需要加强技术研发
    2.4 有机肥料市场需求不足, 需要加强宣传引导

(10)西瓜育苗复合基质的筛选及育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蔬菜幼苗质量的评价指标
1.2 蔬菜工厂化育苗及养分供应现状
1.3 蔬菜育苗基质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
1.4 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1.4.1 有机肥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1.4.2 有机肥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3 有机肥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育苗及管理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
    2.4.2 幼苗生长指标的测定
    2.4.3 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2.4.4 幼苗耐低温指标的测定
    2.4.5 植株矿质元素含量测定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基质的理化性质
3.2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出苗率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鲜重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根系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3.3.1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3.4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叶片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耐低温能力的影响
    3.4.1 低温处理对西瓜幼苗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3.4.2 低温处理对西瓜幼苗可溶性糖的影响
    3.4.3 低温处理对西瓜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5 不同复合基质对西瓜幼苗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复合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西瓜幼苗耐低温能力的影响
4.4 不同复合基质配方与西瓜幼苗肥料利用率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我国有机肥料工厂化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 李梦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2]蚯蚓堆肥物料特性与蚯蚓-蚯蚓粪分离技术研究[D]. 林嘉聪.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3]食用菌渣制备微生物肥料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 陈明元.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7)
  • [4]保山市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寸朝文,王平,濮永赛,尹胜鑫,段家友,何霞,刘泓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19(20)
  • [5]农业发展中的有机肥利用现状及问题[J]. 冯小亮,刘秀秀,吕东波. 农业与技术, 2017(22)
  • [6]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及利用[J]. 牛新胜,巨晓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 [7]有机肥质量标准与关键生产技术研究综述[J]. 杨丽,李慧媛,柴小粉. 中国农业信息, 2017(22)
  • [8]北疆地区有机肥的施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 王鲁敬.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9]辽宁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董旭.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10)
  • [10]西瓜育苗复合基质的筛选及育苗效果研究[D]. 闫明明.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4)

标签:;  ;  ;  ;  ;  

我国有机肥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