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肠道寄生虫分布情况两次调查分析

遂宁市肠道寄生虫分布情况两次调查分析

一、遂宁市两次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嘉玲[1](2021)在《遂宁地区手部湿疹患者的过敏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手部湿疹(hand eczema,HE)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其顽固难治,对患者生理、心理、经济状况均造成了不同程度负面影响。本研究对遂宁地区97例手部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进一步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职业、特应性素质、危险因素、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等,明确该地区手部湿疹患者常见的过敏原种类,及其诱发加重因素,降低疾病复发率。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手部湿疹的患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询问其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职业、是否戴橡胶手套、每日洗手次数、接触水的时间、有无特应性素质,并进行手部湿疹严重指数(hand eczema severity index,HEC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随后每位受试者均需完善皮肤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7例手部湿疹患者中,男女性比例为1:1.62,平均年龄35.78±13.54岁,病程中位数为2(1~5)年。所有患者中36.08%具有特应性素质,有无特应性素质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发人群多从事美容师、家庭主妇、文员、学生、水泥工。女性每日戴橡胶手套的时间、洗手次数、接触水的时间比男性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手部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至少有一种变应原阳性者52例(53.61%),其中阳性率较高的5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重铬酸钾、硫柳汞、芳香族混合物和氯化钴;对硫酸镍过敏的主要是美容师,对重铬酸钾过敏的主要是水泥工,对硫柳汞过敏的家庭主妇、医务人员、水泥工各2例;男性患者重铬酸钾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年龄、有无特应性素质均不影响斑贴试验阳性检出率(P>0.05)。97例手部湿疹患者进行血清s IgE检测,至少有一种变应原阳性者47例(48.45%),其中阳性率较高的3种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屋尘螨、屋尘;阳性较高的3种食入性变应原依次为鸡蛋、牛奶、小麦面粉;对粉尘螨和屋尘螨过敏的主要是文员,对鸡蛋过敏的主要是儿童;不同年龄段过敏原s IgE阳性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儿童组的屋尘、鸡蛋、牛奶阳性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及中老年组;性别、有无特应性素质均不影响手部湿疹患者血清s IgE阳性率(P>0.05)。手部湿疹严重指数平均分16.14±7.68,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中位数为8(5~10),两者均与年龄段、病程、每日接触水的时间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严重指数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s>0,P<0.05)。结论:遂宁地区手部湿疹患者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35.78岁,常见的职业依次为美容师、家庭主妇、文员、学生、水泥工。常见的接触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重铬酸钾、硫柳汞、芳香族混合物和氯化钴;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屋尘螨、屋尘;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依次为鸡蛋、牛奶、小麦面粉。对重铬酸钾过敏的多见于男性;对屋尘、牛奶、鸡蛋过敏的多见于儿童。HECSI评分及DLQI评分受到年龄、病程、每日接触水的影响,且患者皮损严重指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低。

李羚,李蔚,彭艳秋,杜飞,许军红,张云娜,刘润友,吕强,蔺鸿[2](2020)在《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疾病谱变化,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2010-2019年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地图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制作,R 4.0用于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85.78/10万,年均死亡率为2.78/10万。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丙类发病主导着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甲乙类死亡主导着法定传染病的死亡趋势。发病率位居前列的病种为手足口病(90.85/10万)、肺结核(69.63/10万)、乙肝(53.98/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0.00/10万)和梅毒(29.79/10万),死亡率位居前列的病种为艾滋病(2.42/10万)、肺结核(0.21/10万)、狂犬病(0.05/10万)。发病率明显上升的病种包括手足口病、艾滋病、流行性感冒、梅毒和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的病种包括肺结核、乙肝和痢疾。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一直维持在较低发病水平。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月分布主要由丙类传染病月分布主导,发病高峰为4-7月及10月-次年1月;病例数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及20~64岁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以农民、儿童、学生为主;发病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川西及中部地区,甲乙类发病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丙类发病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川中,尤其是成都市。结论甲乙类传染病的高死亡率和丙类传染病的高发病率是四川省近年来的防控重点,应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关注发病率较高和增长较快病种,根据病种不同发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杜小波[3](2020)在《2015—2018年河南省济源市土源性线虫病调查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河南省济源市土源性线虫病调查结果。方法选取2015—2018年河南省济源市抽取的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年秋季采集被调查人群大便样本,利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测肠道内蛔虫、钩虫、鞭虫及其他虫种,要求受检人数≥1 000人,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子,以检测蛲虫情况,受检儿童需≥100人,分析检查结果,了解济源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5—2018年济源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48%下降至0.75%,且蛔虫均为轻度感染,但儿童蛲虫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感染率(1.23%)与女性(1.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蛲虫感染最小年龄3岁,集中分布于3~9岁儿童,蛔虫感染最小年龄25岁,且6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蛔虫感染集中于小学文化程度人群,蛲虫感染集中于未接受文化教育者。结论河南省济源市土源性线虫病处于较低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土源性线虫病感染依然存在,相关部门需进行积极防控,控制感染风险。

王海霞[4](2020)在《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的诱导及耐药相关基因特性的初步分析》文中认为球虫病是世界上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及不合理使用,耐药性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但球虫耐药性形成的机制至今不清楚,也没有找到控制球虫产生耐药性的靶基因。本研究通过实验室诱导获得了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虫株,观察了盐霉素耐药株和敏感株子孢子和裂殖子的超微结构,分析了盐霉素耐药株和敏感株的差异表达基因,检测了3个鸡球虫田间分离株的耐药状况,利用单卵囊分离技术获得22个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田间耐药株,对柠檬酸合酶(EtCS)、甲硫氨酸氨基肽酶(EtMetAP)、锚蛋白重复序列(EtANK)3个球虫耐药相关基因的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1.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的实验室诱导与电镜观察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以15 mg/kg(药物/饲料)为起始诱导浓度,经过24次传代,用鸡体药敏试验检测,获得对盐霉素60 mg/kg完全耐药的柔嫩艾美耳球虫耐药株。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盐霉素耐药株子孢子和裂殖子的超微结构,发现耐药株虫体的形态变得不规则、细胞膜粗糙与肿胀、细胞核形状变得不规则甚至溶解、微线减少、支链淀粉增多等。2.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和耐药株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利用RNA-seq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和盐霉素耐药株的子孢子和裂殖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敏感株相比,耐药株子孢子获得17个上调表达基因、13个下调表达基因;耐药株裂殖子获得606个上调表达基因、496个下调表达基因,子孢子和裂殖子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8个。GO分析发现,耐药株子孢子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离子结合过程,耐药株裂殖子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蛋白质代谢过程。用q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3.鸡球虫田间分离株的耐药程度检测与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田间耐药株的分离从安徽不同养殖场收集样品,获得3个鸡球虫田间株(AH1、AH2、AH3),通过鸡体药敏试验检测了田间株对5种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盐霉素、癸氧喹酯、甲基盐霉素、氯苯胍)的耐药程度,除AH2对氯苯胍中度耐药外,所测虫株对其他药物完全耐药。用琼脂糖技术分离获得22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株,用qPCR分析了4个差异表达基因在2个单卵囊分离株及安徽1混合种的mRNA转录水平,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4.三个耐药相关基因特性的初步分析对3个球虫耐药相关基因(EtCS、EtMetAP、EtANK)进行克隆、表达与纯化,制备相应抗体,分析3个基因在柔嫩艾美耳球虫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子孢子、裂殖子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结果表明这三个基因在四个阶段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不一致,可能是翻译后修饰的结果。间接免疫荧光表明,EtCS、EtMetAP、EtANK分别定位于子孢子除折光体外的细胞质中、子孢子表面、子孢子的顶端、都定位于裂殖子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体外抑制实验表明,这3个蛋白都参与了子孢子入侵DF-1细胞的过程。用EtCS处理鸡巨噬细胞后发现,EtCS可与巨噬细胞结合,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及NO的产生。对敏感株和不同耐药株进行转录水平分析,发现这3个基因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地克珠利耐药株和马杜拉霉素耐药株中表达都显着上调,而在盐霉素耐药株中差异不显着,与转录组结果一致。但这3个基因在耐药株中的蛋白翻译水平与转录结果不一致。利用qPCR分析3个基因在单卵囊分离的盐霉素田间耐药株、安徽1混合种、单卵囊分离的地克珠利田间耐药株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敏感株相比,3个基因在安徽1混合种的转录水平都很低;在3株地克珠利田间耐药株中,除EtCS在其中2株下调表达外,其余都上调表达;在3株盐霉素田间耐药株中,EtMetAP表达上调和EtCS表达下调,EtANK差异不明显;与盐霉素转录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分离的田间耐药株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本研究利用诱导获得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和敏感株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用田间分离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进行了验证,选取3个耐药相关基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球虫耐药性产生的分子基础提供了基础。

张云娜,李蔚,许军红,李羚,杨长虹,蔺鸿,彭艳秋,刘润友[5](2019)在《2018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四川省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对2018年四川省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四川省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2类31种,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28.87/10万、4.98/10万和1.16%。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肝、梅毒、艾滋病和丙肝。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从发病数月分布情况来看,甲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为6-8月,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发病高峰在7-8月份,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无明显发病高峰,丙类传染病发病高峰为7-10月。甲乙类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丙类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甲乙类和丙类主要疾病谱、高发地区、高发人群、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与往年大致相同。应加强对新发及再发传染病的监测。

胡宏阳[6](2019)在《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肠内营养中添加参苓白术散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对照的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资阳市雁江区中医院、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遂宁市中医院ICU的22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为治疗组,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加用安慰剂为对照组,疗程至转出ICU结束。记录两组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入住ICU前感染情况及入组前机械通气情况)、入ICU后新发感染率、呼吸机带机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前后APACHE II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胃肠营养不耐受情况、病死率等。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上述观察指标是否具有存在差异,以及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220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治疗组112例(男性72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3.81±13.78岁),对照组108例(男性6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5.00±13.11岁),研究结果如下:⑴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入住ICU前感染情况及入组前机械通气情况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入ICU后新发感染的发生率治疗组为26.8%,对照组为30.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理化指标的比较:血红蛋白(g/L):治疗组:治疗前(110.91±26.90)vs治疗后(112.65±25.75);对照组:治疗前(114.60±28.65)vs治疗后(108.43±22.12),P>0.05;前白蛋白(mg/L):治疗组:治疗前(142.31±75.6)vs治疗后(161.35±49.34);对照组:治疗前(137.18±67.64)vs治疗后(138.41±68.71),P<0.05;白蛋白(g/L):治疗组:治疗前(34.36±5.67)vs治疗后(35.12±3.95);对照组:治疗前(34.88±5.25)vs治疗后(33.57±4.26),P<0.05。⑷治疗组呼吸机带机时间(136.67±183.67小时)少于对照组(193.16±227.2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治疗组的住院时间(13.07±11.98天)少于对照组(14.75±11.35天),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两组治疗后APACHE II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ACHE II评分:治疗组:治疗前(19.95±3.54)vs治疗后(15.21±4.73);对照组:治疗前(20.25±3.26)vs治疗后(16.74±5.15),P<0.05]。⑺两组治疗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营养不耐受,治疗组为16.1%,对照组为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⑻两组死亡率比较:治疗组死亡率为8%,对照组死亡率为9.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中添加参苓白术散可改善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提高患者血浆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对危重病患者入ICU后新发感染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方面无明显改善作用。

李超,顾小龙,卢春霞,廖琴,刘贤勇,索勋[7](2018)在《我国鸡球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球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健康发展。目前各地关于鸡球虫流行情况均有报道,但鲜见关于全国整体流行情况的报道分析。本文对建国后各地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梳理,发现我国各地鸡群球虫感染率均在50%以上,常见的虫种有柔嫩、巨型、堆型、和缓和毒害艾美耳球虫等,影响我国鸡球虫病流行的因素有饲养管理方式、环境及气候、免疫抑制或其他疾病、鸡只日龄等。同时我们还发现文献中检测鸡球虫的手段还比较落后,仅采用镜检球虫卵囊的占60%以上,并且调查范围局限于一市的占8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鸡球虫病流行严重,影响因素较多,而且流行病学调查手段落后、范围小,我们应当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并提高检测手段,以期控制鸡球虫病流行,促进养鸡业健康发展。

唐明江[8](2017)在《2010-2016年遂宁市农村人群寄生虫感染状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遂宁市2010-2016年农村人群寄生虫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遂宁市2010-2016年农村改水改厕覆盖率,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及健康行为合格率,在3岁以上人群采集粪便样本进行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及肝吸虫等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2010-2016年,遂宁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60.64%提高到7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遂宁市学生的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从80.67%(121/150)提高到93.50%(187/200)(P<0.001);村民健康行为合格率从71.33%(107/150)提高到82.00%(164/200)(P<0.001);寄生虫感染主要是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6.69%(67/1 001)下降至1.50%(30/2 000)(P<0.001),肝吸虫偶有感染,无其他寄生虫感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的为蛲虫,其次为钩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从22.72%(20/88)、2.50%(25/1 001)、2.30%(23/1 001)下降至6.41%(5/78)、0.55%(11/2 000)、0.85%(17/2 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遂宁市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显着,农村人群寄生虫感染种类减少,感染率大幅度降低。

王嘉正[9](2017)在《霍乱弧菌的甲鱼定殖及噬菌体清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霍乱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的水生弧菌。主要通过水和食物进行传播。感染人体后霍乱弧菌能够定殖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产毒型霍乱弧菌通过产生霍乱毒素导致人体产生严重腹泻、电解质平衡失调、代谢酸中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近年来,中国多次出现了由于聚餐食用甲鱼而导致的霍乱疫情(主要是由O139血清群霍乱引起),在公共卫生学领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对这一公共卫生学事件的研究还仅限于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分析,还没有人进行过感染实验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阐释。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生物发光的霍乱弧菌并利用小动物成像的方法对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在甲鱼体表及体内的定殖情况进行了探索。在甲鱼体表,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的定殖存在位置分布的聚集性,其中,霍乱弧菌在甲鱼背面的定殖能力要强于腹面,主要定殖部位为:背面的甲壳、裙边及四肢上,腹面定殖菌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四肢上。在甲鱼体内,霍乱弧菌的定殖部位是消化道,其他器官中并没有发现霍乱弧菌的定殖。之后我们构建了 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重要定殖因子(mshA,gbpA,tcpA)的基因缺失株、回补株,根据小动物成像实验确定的定殖部位,通过竞争定殖实验定量的对一些重要粘附因子在甲鱼体表和体内的定殖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的重要定殖因子在甲鱼的体表和体内呈现出不同的定殖作用。其中,MSHA(甘露糖敏感血凝素)是霍乱弧菌在甲鱼体表定殖的重要因子,但是TCP菌毛(毒素共调解菌毛)以及GBPA蛋白(几丁质结合蛋白)对于霍乱弧菌在甲鱼体表的定殖方面并没有发挥作用。在甲鱼体内,起重要定殖作用的因子是TCP菌毛和GBPA蛋白,mshA基因的缺失并没有引起霍乱弧菌在甲鱼肠道中定殖能力的下降,相反,缺失株的定殖能力还有轻微的上升。接着我们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的实验方法直接观察了生物发光标记的O1群霍乱弧菌菌株在甲鱼体表的定居部位及增殖。结果发现:O1血清群霍乱弧菌在甲鱼体表的定殖同样具有位置聚集性,表现出了与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相似的定殖部位。以甲鱼背部裙边和背甲定殖最强,四肢上也有一定数量霍乱弧菌的定殖。与背部相比,腹面的定殖菌量相对较少,且集中于四肢上。通过构建O1血清群霍乱弧菌主要定居因子的基因缺失株并通过竞争定殖的实验方法,我们分析了 O1群霍乱弧菌在甲鱼体表定殖的主要决定因子。发现甘露糖敏感血凝素(MSHA)也是O1群霍乱弧菌在甲鱼体表定殖的主要因子之一。之后,我们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选择生长能力接近的O1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进行不同血清群霍乱弧菌在甲鱼体表的竞争实验,比较O1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在甲鱼体表定殖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在整体数据上来看,O139群霍乱弧菌比O1群菌株有更强的定殖优势,且直接分离自甲鱼的菌株定殖能力更强。最后,通过双层平皿裂解实验,我们检测了本实验室保存的五株O1血清群霍乱弧菌分型噬菌体对产毒型霍乱弧菌甲鱼分离株(包括O1及O139血清群)的裂解情况。并发现VP2噬菌体能够裂解全部的O1血清群产毒型霍乱弧菌甲鱼分离株和绝大多数的O139血清群产毒型霍乱弧菌甲鱼分离株。借助第一部分研究所建立的霍乱弧菌定殖模型,并通过向甲鱼养殖水体中添加噬菌体的方法,我们观察并检测到了定殖于甲鱼体表霍乱弧菌逐渐减少的趋势和定殖于甲鱼肠道霍乱弧菌数量明显下降的现象。此外,通过对水体中霍乱弧菌数量的检测,我们发现VP2噬菌体对甲鱼养殖水体中的霍乱弧菌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清除效果。通过本部分对VP2噬菌体清除效果的初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VP2噬菌体对产毒型霍乱弧菌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可以进一步研究并发展和应用于甲鱼养殖业,已达到对甲鱼体表、体内以及养殖环境中的霍乱弧菌进行清除的目的。从而预防和减少食源性霍乱感染病例的发生。

王彤[10](2017)在《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文中认为滇西德宏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民族风俗等原因,加之医疗卫生水平低,技术落后,意识薄弱,瘴疠、疟疾等热带疾疫频繁爆发。又受频繁水灾、兵灾的破坏,对当地社会医疗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故一直都是中外闻名的“瘴疠之区”。传统社会中,滇西德宏地区疟疾长期肆虐,但主要只依靠宗教医疗和巫医抵御疾病。乾隆滇缅战争后,中医开始进入德宏,才打破了巫医治病的局面。晚清时期,随着传教士的进入、西医西药的传入,近代医疗萌芽、发展,但成效有限。20世纪30年代末,战乱频仍,疟疾流行加剧,医疗卫生事业也因战争医疗的进入得到了显着发展,但因受政治、经济和民族风俗等因素的影响,疟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1950年代后,疟疾的防治与国家对边疆的开发及经营紧密联系到了一起,爱国医疗卫生运动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展,有效遏制了疟疾的流行和传播。1980年代后,改革开放政策及边境口岸的开放,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随之增多,输入型疟疾成为德宏疟疾流行的主要动因,但因疟疾防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德宏疟疾得到了及时控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传播,基本处于可控状态。2000年后全球疟疾基金的推广,云南疟疾防控进入了全球化阶段,疟疾控制成为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德宏疟疾控制也取得了极大进步。滇西德宏地区地处边疆国境线地带,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易受国内外政治环境和当地少数民族观念等因素的多重影响,疟疾的流行和防治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性。全球化、政治、技术、战争等因素是使滇西德宏地区和外部世界的联系逐步加强,医疗卫生的“国家化”和“现代化”成为主流,这些在疟疾的防治政策、措施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滇西德宏地区在政治、社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努力与实践。

二、遂宁市两次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遂宁市两次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遂宁地区手部湿疹患者的过敏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部湿疹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法定传染病病种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2 疾病谱变化
    2.3 流行特征
        2.3.1 时间分布
        2.3.2 地区分布
        2.3.3 人群分布
    2.4 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
3 讨论

(3)2015—2018年河南省济源市土源性线虫病调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选取
    1.2 监测人群
    1.3 监测方法
    1.4 判定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5—2018年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情况
    2.2 2015—2018年土源性线虫病感染人群分布
    2.3 2015—2018年土源性线虫病感染年龄分布
    2.4 2015—2018年土源性线虫病文化程度分布
3 讨论

(4)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的诱导及耐药相关基因特性的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耐药性的定义
    1.2 耐药性的类型
        1.2.1 交叉耐药性
        1.2.2 多重耐药性
    1.3 实验室耐药虫株的诱导
    1.4 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1.4.1 鸡体检测法
        1.4.2 同工酶分析法
        1.4.3 超微结构的比较法
        1.4.4 PCR技术测定法
    1.5 抗球虫药物作用机理及其耐药性
        1.5.1 离子载体类抗生素及其耐药机理
        1.5.2 磺胺类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
        1.5.3 喹啉类抗球虫药物耐药性
        1.5.4 抗硫胺素类抗球虫药物耐药性
        1.5.5 吡啶类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
        1.5.6 三嗪类抗球虫药物及其耐药性
    1.6 控制鸡球虫耐药性产生的策略
        1.6.1 控制球虫的传播
        1.6.2 合理的用药方案
        1.6.3 综合治疗
        1.6.4 定期检测耐药性
    1.7 展望
第二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的实验室诱导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试验虫株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仪器
        2.2.5 试验药物
        2.2.6 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的实验室诱导
        2.2.7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盐霉素耐药株与敏感株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的超微结构
    2.3 结果
        2.3.1 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的诱导
        2.3.2 诱导虫株的耐药性检测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敏感株与耐药株的超微结构
    2.4 讨论
第三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与盐霉素耐药株差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虫株
        3.2.3 实验药物
        3.2.4 实验试剂
        3.2.5 实验仪器
        3.2.6 敏感株与盐霉素耐药株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的收集与纯化
        3.2.7 敏感株和盐霉素耐药株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转录组测序
        3.2.8 敏感株和盐霉素耐药株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3.3 结果
        3.3.1 敏感株和盐霉素耐药株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总RNA的提取
        3.3.2 敏感株和盐霉素耐药株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分析
        3.3.3 敏感株和盐霉素耐药株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差异基因的筛选
        3.3.4 敏感株和盐霉素耐药株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差异基因的验证
    3.4 讨论
第四章 现场鸡球虫感染现状和耐药程度调查及盐霉素田间耐药株的分离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
        4.2.2 试验药物
        4.2.3 实验试剂
        4.2.4 实验仪器
        4.2.5 田间株粪便样品的收集及繁殖
        4.2.6 形态学鉴定田间株球虫种类
        4.2.7 多重PCR鉴定球虫种类
        4.2.8 药敏试验验证田间株耐药性
        4.2.9 抗盐霉素田间株单卵囊的分离
        4.2.10 qPCR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田间分离株的转录水平
    4.3 结果
        4.3.1 形态学鉴定田间株球虫种类
        4.3.2 多重PCR鉴定球虫种类
        4.3.3 药敏试验验证田间株耐药性
        4.3.4 单卵囊分离田间盐霉素耐药株
        4.3.5 差异表达基因在单卵囊分离株和田间混合种转录水平的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3个耐药相关基因功能特性初步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动物
        5.2.2 实验虫株、原核表达载体及细胞
        5.2.3 实验试剂
        5.2.4 实验仪器
        5.2.5 敏感株孢子化卵囊的收集与纯化
        5.2.6 敏感株孢子化卵囊总RNA的提取与c DNA的合成
        5.2.7 耐药基因的扩增
        5.2.8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2.9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5.2.10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5.2.11 重组蛋白反应原性分析
        5.2.12 抗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5.2.13 耐药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耐药株的转录水平分析
        5.2.14 耐药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耐药株的翻译水平分析
        5.2.15 耐药相关蛋白在子孢子入侵DF-1细胞后的定位
        5.2.16 田间盐霉素耐药株和地克珠利耐药株对耐药基因进行验证
        5.2.17 多克隆抗体对子孢子入侵DF-1细胞体外抑制实验
        5.2.18 柠檬酸合酶对体外培养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5.3 结果
        5.3.1 敏感株孢子化卵囊的总RNA提取
        5.3.2 耐药基因的克隆
        5.3.3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3.4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5.3.5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5.3.6 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分析
        5.3.7 三个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及翻译水平分析
        5.3.8 三个基因在不同耐药株中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分析
        5.3.9 三个基因在田间分离株的mRNA转录水平分析
        5.3.10 三个蛋白在子孢子入侵DF-1细胞后的定位分析
        5.3.11 多克隆抗体对子孢子入侵DF-1细胞体外抑制实验
        5.3.12 柠檬酸合酶对体外培养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5.3.13 r Et CS对一氧化氮(NO)生成量的测定
    5.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2018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死亡概况
    2.2 发病死亡位次
    2.3 流行病学特征
        2.3.1 地区分布
        2.3.2 时间分布
        2.3.3 人群分布
3 讨论
    3.1 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
    3.2 2018年报告发病率与2017年相比上升幅度较大
    3.3 加强对新发及再发传染病的监测

(6)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一、引言
二、研究对象及试验方案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中止标准
    2.7 样本量估计
    2.8 药物与材料
    2.9 治疗方案
    2.10 分组方法
    2.11 观察指标
    2.12 统计分析
    2.13 伦理学
    2.14 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结果
    3.1 纳入病例情况
    3.2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无新发感染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理化指标(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的比较
    3.5 两组呼吸机带机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
    3.6 两组预后指标(APACHE II评分)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
四、讨论
    一、研究的立题依据
        4.1 危重症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
        4.2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4.3 中医认识对危重病的认识
        4.4 参苓白术散对危重患者救治的研究现状
        4.5 参苓白术散的现代药理研究
    二、研究结果分析
        4.6 研究结果
五、结论
六、问题与展望
七、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概述
    1、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发展现状
    2、危重症患者应激代谢与营养不良
    3、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
        3.1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时机选择
        3.2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途径
        3.3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能量供给
    4、药理营养素在危重症患者的作用
    5、营养支持中血糖的控制
    6、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 病例报告表
附录 2 :APACHE Ⅱ评分表
附录 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我国鸡球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筛选
2 鸡球虫分类和学名汉语译名变化
3 检测方法
4 我国各地区鸡球虫病流行情况
5 影响鸡球虫病流行情况的因素
    5.1 饲养管理
    5.2 环境及气候
    5.3 其他疾病
    5.4 鸡只日龄
    5.5 品种
6 结论与防治展望

(8)2010-2016年遂宁市农村人群寄生虫感染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
    1.3 调查方法
    1.4 指标计算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改水改厕
    2.2 防治知识及健康行为
    2.3 寄生虫感染情况
    2.4 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
3 讨论

(9)霍乱弧菌的甲鱼定殖及噬菌体清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霍乱弧菌在甲鱼上的定殖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O1群霍乱弧菌在甲鱼体表定殖模式的建立及与O139群霍乱弧菌定殖能力的比较
    一 材料方法
    二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噬菌体清除研究的初步探索
    一 材料方法
    二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霍乱弧菌与甲鱼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附表 本研究所用霍乱弧菌
博士期间文章
致谢

(10)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的社会生态背景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疟疾
        一、纬度、气候与疟疾
        二、地形、海拔与疟疾
        三、山河与疟疾
        四、区位与疟疾
    第二节 社会环境与疟疾
        一、环境卫生与疟疾
        二、生活习惯与疟疾
        三、傣族人居环境与疟疾
        四、宗教信仰与疟疾
    第三节 医疗卫生状况与疟疾
        一、医疗卫生组织与疟疾
        二、医疗卫生条件与疟疾
        三、少数民族医药与疟疾
第二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的疟疾流行
    第一节 疟疾流行概况
        一、清代及其以前瘴气分布状况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状况
        三、1950年代以后疟疾流行情况
    第二节 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特点
        一、清代及其以前瘴气分布特点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特点
        三、新中国时期拒疾流行特点
    第三节 疟疾流行原因分析
        一、清代瘴气分布原因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原因
        三、1950年代以后疟疾流行原因
第三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第一节 晚清以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一、元明时期的巫医治疗法
        二、清中前期的中医诊疗法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一、国际社会的抗疟行为
        二、国民政府的抗疟措施
    第三节 1950年代以后的疟疾防治
        一、调查研究和防治结合阶段(1950-1958年)
        二、大面积防治阶段(1959—1966年)
        三、制止疟疾暴发流行阶段(1967-1975年)
        四、现代化防治阶段(1976—2002年)
    第四节 全球化防治阶段(2003-2014年)
        一、全球疟疾基金项目初始阶段(2003-2006年)
        二、中缅边境疟疾联防项目阶段(2007-2009年)
        三、全球基金暨消除疟疾项目阶段(2010-2014年)
第四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地方性认知
    第一节 病原的认识
        一、恶鬼致病
        二、疫气致病
    第二节 病因的认识
        一、道德因素
        二、现实因素
    第三节 西医传入后的认知
        一、病原的认识
        二、病因的认识
        三、治疗方式的认识
第五章 从边徼之地到天下一体: 医疗卫生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第一节 民众行为与疟疾流行病学
        一、少数民族风俗、观念与疾病
        二、人口流动与疟疾流行
    第二节 疾病、医疗格局的现代化转换
        一、滇西德宏地区医疗格局的现代化转换历程
        二、从医疗史角度对“现代化”问题的反思
    第三节 疾病、政治与国家
        一、臣民·国民·人民·公民: 中国医疗政治的转向
        二、防疫、社会动员与国家
        三、国家的凸显和地方的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遂宁市两次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遂宁地区手部湿疹患者的过敏原分析[D]. 刘嘉玲.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李羚,李蔚,彭艳秋,杜飞,许军红,张云娜,刘润友,吕强,蔺鸿.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20(05)
  • [3]2015—2018年河南省济源市土源性线虫病调查结果分析[J]. 杜小波.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4)
  • [4]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的诱导及耐药相关基因特性的初步分析[D]. 王海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5]2018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张云娜,李蔚,许军红,李羚,杨长虹,蔺鸿,彭艳秋,刘润友.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9(08)
  • [6]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 胡宏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我国鸡球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李超,顾小龙,卢春霞,廖琴,刘贤勇,索勋.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8(04)
  • [8]2010-2016年遂宁市农村人群寄生虫感染状况分析[J]. 唐明江.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7(03)
  • [9]霍乱弧菌的甲鱼定殖及噬菌体清除研究[D]. 王嘉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2)
  • [10]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D]. 王彤. 云南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遂宁市肠道寄生虫分布情况两次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