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内分泌信息资源的利用

互联网内分泌信息资源的利用

一、Internet上内分泌信息资源的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杨[1](2021)在《干旱胁迫下蚕豆萌发期转录组及ATG基因家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蚕豆(Vicia faba L)在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属于重要的食用豆之一。由于蚕豆种子表皮较厚导致种子萌发期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大,同时萌发期又是植物整个生长过程的起始,使得土壤中水分的严重缺失时会严重限制了蚕豆的生长发育。因此提高蚕豆种子萌发阶段的耐旱性,是克服蚕豆萌发期干旱的有效办法之一。为了研究在干旱迫时种子萌发阶段基因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选用萌发期耐旱品种CDAS105和敏感品种鄂蚕1号两个品种,通过RNA-seq方法首先构建转录组文库并进行Illumina RNA-seq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其转录信息。共获取原始数据14.25GB。利用FPKM方法计算基因表达量,在差异表达基因检测过程中,将差异表达倍数(fold change)≥2且FDR<0.001作为筛选标准,共鉴定出7774个差异基因(DEG)。其中,有1218个候选DEG被鉴定为干旱响应基因。此外,在干旱胁迫处理下16h和64h的种子发芽过程中,有498个DEG被鉴定为品种特异性应答基因,其中参与细胞自噬,激素代谢(例如,LEA基因,与ABA或乙烯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能量代谢等DEG在干旱处理的耐旱品种中显着上调,表明它们可能参与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干旱胁迫响应。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蚕豆自噬(Augophagy,ATG)基因,分析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深入研究该类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利用蚕豆干旱胁迫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根据swiss-port、NCBI、Ensemble等数据库的注释,筛选和鉴定蚕豆ATG基因;通过Smart、MEGA-X、MEME等软件进行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系统发育树和motif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ATG基因在蚕豆CDAS105(耐旱)和鄂蚕1号(敏感)品种中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差异。筛选注释得到12个蚕豆ATG基因,均含有Autophagy结构域。根据C端结构域的不同将其分成5个亚族:ATG3、ATG6、ATG8、ATG18和ATG26。蚕豆ATG基因与拟南芥、玉米、水稻、酵母共同构建的进化树,发现同一C端结构域的基因聚集在一起。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11个蚕豆ATG基因定位于细胞外,1个ATG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蚕豆ATG家族基因的DNA序列中均无内含子,且均由UTR区和CDS区组成。保守基序分析鉴定出这些蛋白含有20个mortif。基于干旱胁迫转录组数据的ATG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ATG18b、ATG18c和ATG8a在干旱处理16h或64h后在抗旱品种中较敏感品种表达上调,且ATG8a在抗旱品种中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增加表达进一步增强。从蚕豆中鉴定得到了12个ATG基因,分布于5个亚家族,ATG8a、ATG18b和ATG18c响应干旱胁迫,可以作为潜在的基因资源改良蚕豆种子萌发耐旱能力。

韩蕊[2](20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可溶性载体预后模型构建及生物信息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是PTC。近几十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显着上升,占新发甲状腺癌的90%以上。虽然经过合理的治疗,仍有10-20%的患者出现复发。有必要发展更好的预测PTC复发的方法。在癌症中,SLC转运蛋白的表达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溶性载体家族(SL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与PTC复发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此外有新的证据表明,SLC12A4在癌症发展中具有功能相关性,但是SLC12A4在PTC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仍未确定。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预测PTC复发的SLC家族基因模型并探究SLC12A4在PTC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中502例PTC的RNA测序数据及相关临床数据,以确定PTC中SLC家族基因的预后价值。分析了SLC家族基因在样品中的表达和功能。聚类分析在数据中确定了两个聚类。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风险特征,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此外对预后模型进行泛癌分析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SLC12A4在PTC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结果:88个SLC家族基因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两个PTC聚类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这两组间,SFXN1、SLC12A4、SLC35A1、SLC35E1、SLCO1C1的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高危组和低危组的预后差异显着(P<0.05)。两个亚组在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性别和T分期上有显着的差异。风险评分被确定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在PTC患者中,SLC家族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存在关系。SLC12A4在PTC组织中低表达且与免疫浸润有关。甲基化可能充当SLC12A4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上游调节剂。结论:5个SLC基因(SFXN1、SLC12A4、SLC35A1、SLC35E1、SLCO1C1)可建立预测PTC复发的模型,有效预测PTC复发。这个模型还能够很好的预测多种肿瘤的DFS。SLC12A4是PTC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罗艺文,高盼,闫路,张效伟,于红霞,史薇,于南洋[3](2021)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及其替代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 DiBP)是广泛用于塑料、树脂和橡胶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曾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频繁检出.现有研究表明,DnBP和DiBP对人类和其他动物具有显着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以及生殖发育毒性等不良影响,因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限制使用,由此市面上涌现出了一些替代品增塑剂.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DnBP和DiBP及其替代品的研究成果,综述了DnBP和DiBP在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与机制以及在市场应用中的替代情况,并且选取了4种典型的替代品(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二苯甲酸二聚丙二醇酯、三乙酸甘油酯)对其内分泌干扰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nBP和DiBP在环境低浓度下能够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改变生物体内类固醇激素的水平,高浓度暴露时则会对生殖器官造成损伤并最终降低生殖能力,妊娠期暴露还会对后代产生相同的影响.DnBP和DiBP的4种替代品在急性毒性、持久性和生物可累积性方面均有所降低,内分泌干扰效应也显着降低,但缺乏系统的研究以全面评估其可替代性.提出今后替代品的安全性评估应纳入更多的毒性终点并深入研究相关的毒性效应机制,以保证替代化学品的安全性.

王婷婷[4](2020)在《9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效果的循证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全面系统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文献,并结合GRADE证据分级系统对9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护理服务,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方法有证可循,各项护理操作的实施有依有据。研究方法:以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为研究方法,通过确立研究问题、制定纳排标准和文献检索策略,在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4个中文数据库和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这3个外文数据库进行文献的检索。通过更新和制作系统评价以及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综合评定各项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效果,并结合GRADE系统对证据体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本研究共制作6项系统评价,其中艾灸、中药离子导入、经皮穴位电刺激、耳穴贴压均为首次制作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耳穴贴压仅进行描述性分析不产生证据体;穴位贴敷和蜡疗在其他研究者系统评价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更新,对中药足浴、穴位注射和穴位按摩进行了系统评价再评价,最终除耳穴贴压之外的8项护理技术共产生73个结局指标,其中52个结局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GRADE分级系统对8项护理技术的52个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仅5项护理技术的6个结局指标为中级质量,其他均为低级或极低级质量等级。研究结论:中药足浴、穴位按摩、艾灸、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效果显着,证据等级为中级;中药足浴以及穴位注射在改善MNCV疗效佳,证据等级为中级;中药足浴、弥可保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蜡疗、经皮穴位电刺激、中药穴位贴敷、艾灸在改善SNCV疗效方面效果并不十分显着,证据等级为低级或极低级;艾灸、蜡疗、中药穴位贴敷和经皮穴位电刺激降低TCSS评分效果一般,证据等级为低级或极低级;中药穴位贴敷和蜡疗对于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一般,证据等级为低级;8项护理技术对于改善空腹血糖的效果均一般。

陈荟宇[5](2020)在《基于“脑肠相通”理论的腹针埋线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基于“脑肠相通”理论,观察腹针埋线治疗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影响及临床疗效。为失眠症的治疗寻找一种有效、便捷的方法。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科,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因病例脱落、剔除等问题,实际完成病例60例,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釆取腹针埋线治疗,2周施术1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常规针剌治疗,隔日施术1次,7次(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中医症状体征评分、血清5-HT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釆用SPSS22.0统计,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痊显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痊显率为50.00%。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PSQI各睡眠因子得分及总分均较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在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两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及降幅均无显着差异(P>0.05)。4.两组治疗后血清5-HT含量均较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提高血清5-HT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患者血清5-HT水平与PSQI评分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呈负相关。6.治疗前患者血清5-HT水平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之间不存在明显线性关系(P>0.05)。结论:腹针埋线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均可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症状,且腹针埋线治疗疗效更佳。腹针埋线治疗在增加睡眠时间和提高血清5-HT含量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血清5-HT水平越低,PSQI评分越高,失眠症状越重。

姜梦贞[6](2020)在《基于差异网络的乳腺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穿过健康的身体组织并摧毁它们,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乳腺癌是由乳腺细胞发展而来的恶性肿瘤,也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的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占癌症诊断的三分之一。对于以乳腺癌为例的复杂疾病,通过巨大努力去获取不同条件的数据并构建用于解释不同的基因调控机制的静态网络是必要的。然而,鉴于基因的调控网络具有动态性且特定于环境,因此分析网络的拓扑变化并构建基于差异网络的乳腺癌基因分析模型应作为研究乳腺癌的重要工作。本文研究的数据来自GEO和TCGA两数据库,TCGA中的数据是研究的主要数据。首先,对GEO中的数据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PPI分析,其中GO_BP和KEGG通路分析寻找差异基因在哪些生物学过程与通路中高富集,PPI分析获得相互作用强的蛋白质。其次,对TCGA中的mi RNA、clinical数据和TCGA-BRCA项目中brca的突变数据进行生存与突变分析。在生存分析中:edge R方法寻找差异基因,KM方法估计各时间的生存率并画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研究影响生存的因素(包括其大小和方向)并建模。乳腺癌基因的突变分析用maftools工具,其中Fisher精确检验方法分析突变基因的互斥性、共现性,Co MEt检验找出包含两个以上互斥基因的基因集。最后,用DINGO和i DINGO分析模型研究包含乳腺癌组织和相邻的正常样本的653个样本,其中GLasso方法通过最大化惩罚对数似然率来得到对精度矩阵的稀疏估计,Greg.em函数拟合精度回归模型,Sigmax函数从两分析模型的参数中获得群特异性协方差矩阵,bootstrap算法求基因间的差异分数,plot Network函数绘制DINGO和i DINGO标识的差异网络。本文中,PPI分析得出AKR1C3与AKR1C1间的相互作用最强,生存分析得出年龄对乳腺癌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最显着,突变分析得出基因TP53、GATA3、CDH1互斥,DINGO分析得出GSK3蛋白在差异网络中被鉴定为枢纽蛋白,DINGO和i DINGO分析均得出MIR214基因的边缘值最高。这些基因、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因此上面各种分析方法有利于乳腺癌的研究。

朱阳[7](2020)在《虎斑乌贼两种FMRFamide受体基因的克隆和FMRFamide功能研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头足类。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生境退化,虎斑乌贼的渔业资源自1980年代以来逐年降低,逐渐沦为濒危物种。虎斑乌贼资源的恢复和利用取决于该物种生殖特性的相关研究,然而当前我们对虎斑乌贼的生殖发育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神经肽广泛分布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通常充当神经递质、神经调节剂和神经激素。神经肽FMRFamide(FLP)是已知的最大的神经肽家族,以四肽FMRFamide(Phe-Met-Arg-Phe-NH2;FMRFa)为代表。前期研究证明,FMRFamide与GnRH(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共同参与了头足类生殖发育的调控,而此过程中FMRFamide的两种受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在此基础上,首次开展了虎斑乌贼FMRFamide两种受体基因的克隆和序列特征分析;开展了两种受体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研究,并对两种FMRFamide的受体和FMRFamide前体的mRNA进行了定位;最后,我们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了FMRFamide对细胞蛋白分泌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原位杂交实验表明,虎斑乌贼视叶的中央髓质区、边缘髓质区和深层视网膜中均有FMRFamide前体基因的表达。FMRFamide前体基因的mRNA在视叶组织中的分布基本与视叶细胞中细胞核的分布一致。在食道上神经团的基叶(bl)与垂直叶(vl)的连接处和嗅叶(olf)发现有密集的FMRFamide前体基因mRNA杂交信号;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虎斑乌贼视叶中的FMRFamide免疫活性区域有以下特征:在视叶的深层视网膜的网织层检测到了FMRFamide免疫活性;在边缘髓质区中检测到不规则的FMRFamide免疫反应信号纤维束向各个方向延伸;在中央髓质存在密集的免疫反应。食道上神经团中也存在着大量的FMRFamide免疫信号,这些免疫反应区域主要分布在垂直叶、亚垂直叶、嗅叶、视腺和基叶间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并且可以看到这些铁锈色的区域沿垂直叶和基叶的连接成扩散状;神经肽体外刺激细胞实验证明,SpFMRFamide单独刺激CHO-K1细胞时不会影响细胞蛋白的分泌,但与SpGnRH共同刺激细胞时却会抑制CHO-K1细胞的总蛋白分泌。2.采用同源克隆法与RACE技术获得了虎斑乌贼FMRFamide的G蛋白受体基因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SpFaGPCR。虎斑乌贼FaGPCR基因的cDNA全长1518bp,包括225bp的5’非编码区(UTR)、36bp的3’UTR以及125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总共编码418个氨基酸。预测SpFaGPCR相对分子量(MW)为49.8 kDa,等电点(pI)为9.76。发现该蛋白是一个具有7次跨膜(TM)区域的G蛋白偶联受体;含有7个糖基化位点和35个磷酸化位点。同源序列比对显示,SpFaGPCR氨基酸序列与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FaGPCR序列(SjFaGPCR)相似度最高。系统发育树显示,虎斑乌贼FaGPCR与双壳纲物种的FaGPCR聚为一类,与节肢动物关系较远;组织差异性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其它组织FaGPCR在虎斑乌贼的视叶、脑、缠卵腺中表达量较高;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在视叶的髓质区、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缠卵腺的瓣叶外层均能观察到明显的SpFaGPCR mRNA阳性信号。另外,根据SpFMRFamide前体mRNA在视叶中的表达,我们推测深层视网膜细胞可能通过旁分泌机制影响了髓质区域细胞的生理活性,而髓质中的神经细胞可能通过自分泌机制对分泌FMRFamide的微环境进行调节。3.采用同源克隆法与RACE技术获得了虎斑乌贼FMRFamide的钠离子通道受体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SpFaNaC。SpFaNaC基因的cDNA全长2090p,其中包括265bp的5’-UTR、46bp的3’-UTR以及1799 bp的ORF,编码593个氨基酸。预测其MW为63.9KDa,pI为12.5。预测SpFaNaC含有6个糖基化位点和70个磷酸化位点。对SpFaNaC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发现其包含45%的α螺旋结构、12%的扩展链和43%的无规则卷曲。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虎斑乌贼FaNaC与腹足纲物种的FaNaC聚为一类,与双壳纲相对较远;组织差异性实验显示,相对于其它组织SpFaNaC在虎斑乌贼的视叶、脑中有较高的表达;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在视叶的深层视网膜、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体、食道上神经团内均能观察到阳性信号。

王忠祥[8](2020)在《郑州市二级以上医院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分析郑州市二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现况,及其与组织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探究影响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因素,以期为管理者更加准确地把握和应对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现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分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部分,研究对象为郑州市二三级医院的临床护士。在量性研究部分,采用两阶段抽样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4月抽取郑州市3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共543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调查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现状,并分析人口社会学资料、自我效能和组织支持对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采用Epidata3.1软件、SPSS21.0软件进行录入与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前期参与量性调查共计8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质性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提炼影响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1.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总均分为(1.85±0.49),各分量表中得分最高为职场安全(2.14±0.54),其余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实现(2.13±0.55),人际支持(1.96±0.59),均衡饮食(1.70±0.72)和运动保健(1.32±0.75);组织支持感得分为(43.67±11.53);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29.28±4.42)。2.以健康促进行为总分为因变量,以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性别、自觉健康、居住状况、医院级别、工作科室、工作收入及是否学习健康课程、组织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和自我效能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情感性支持、自觉健康、居住状况、医院级别及是否学习过健康课程六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47.7%的变异量。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5.3%。3.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临床护士进行健康促进行为的因素包括:健康意识、职业挑战、支持体系、环境建设、个体差异五个因素。结论1.郑州市二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但在运动保健、均衡饮食方面水平仍较低。提示管理者需要关注护士的运动与饮食,积极采取措施对护士的运动和饮食进行管理。2.根据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管理部门应为支持护士健康促进行为做好准备,加大对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组织支持力度,创造安全健康的护理工作场所和实践环境。

吴航枫[9](2020)在《HPS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学科学史的教学策略初探——以“促胰液素的发现”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促胰液素的发现"一节为例,概述如何利用"融合式HPS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科学史教育的价值,通过采取科学史资料的补充、设置探究问题等方式,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实现科学史教育的真正目的。

许凤琴[10](2019)在《合肥市包河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合肥市包河区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并对甲状腺结节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全国调查(TIDE)”项目组制作的操作手册,采取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6年9-10月在合肥市包河区选取2584例年龄大于18岁的常住居民(居住时间≥5年)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分析人群共2500例,其中1300例为常青街道居民(代表城市),1200例大圩镇居民(代表农村)。所有受试者禁食10h后于次日早晨7:309:00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并由专人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饮食、既往疾病史等)。在留取晨尿以及空腹静脉血后,给予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完成空腹血糖(FBG)、服糖后2h血糖(2hPG)、血尿酸(S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尿碘中位数(MUI)等实验室指标的检测以及甲状腺的B超检查。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如果变量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则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和趋势x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总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在2500例受试者中,根据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结果,共检出2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检出率为11.2%;借助于甲状腺触诊方法诊断的甲状腺结节比例为5.28%,两者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x2=3.453,P=0.035)。女性人群中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180例,检出率为16.54%,而男性人群中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检出率为7.08%,两者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x2=3.45,P=0.035)。城市人群中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171例,检出率为13.15%,而农村人群中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109例,检出率为9.08%,两者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x2=1.23,P=0.045)。此外,在糖代谢异常人群、高血压人群、超重/肥胖人群、高脂血症人群、高尿酸血症人群、代谢综合征(MS)人群、吸烟者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24.67%,15.44%,17.96%,13.36%,10.53%,16.61%,23.49%。(2)本研究甲状腺结节检出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5.55±10.25岁。根据年龄分层,4059岁年龄段中的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最高,占66.07%。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甲状腺多发性结节分布部位存在差异,以左侧和两侧多见;甲状腺结节以囊性结节为多见,占63.57%,其次是囊实性结节,占30%,约12.8%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显示为伴钙化及强回声表现。在甲状腺结节的大小上,以直径<1 cm的结节为最多见,占58.94%;在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中,约2/3患者碘营养状态处于超适宜量状态。在280例甲状腺结节检出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比例最多,达67.5%,合并肥胖和(或)超重、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和高尿酸血症以及吸烟的比例分别为46.43%,28.57%,38.93%,12.14%和50.00%。(3)女性组的腰围、吸烟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相比男性组低(P<0.05);而女性组的FPG、2hPG、HbA1c、MUI指标相比男性组明显增高(P<0.05)。此外,男性组与女性组间年龄、BMI、SBP、DBP、TG、TC、LDL-C、HDL-C、SUA、FT4、甲状腺抗体阳性率、MS检出率、IGR检出率、糖尿病家族史、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均无显着差异(P>0.05)。(4)农村组的BMI、2hPG、HbA1c、TC、MUI、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比例均明显低于城市组(P<0.05)。而农村组与城市组间性别、年龄、WC、SBP、DBP、FPG、TG、LDL-C、HDL-C、FT4、TSH、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吸烟比例、MS检出率、IGR检出率、糖尿病检出率、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均无显着差异(P>0.05)。(5)单发性结节组的FT4、MUI明显低于多发性结节组(P<0.05);而MS检出率、糖尿病检出率等均明显高于多发性结节组(P<0.05)。此外,两组间性别、年龄、BMI、WC、SBP、DBP、FPG、2hPG、HbA1c、TG、TC、LDL-C、HDL-C、TSH、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吸烟比例、IGR检出率、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均无显着差异(P>0.05)。(6)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组的HbA1c、TSH、MUI、MS检出率、糖尿病检出率、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均较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组低(P<0.05)。而两组间性别、年龄、BMI、WC、SBP、DBP、FPG、2hPG、FT4、TG、TC、LDL-C、HDL-C、吸烟比例、IGR检出率、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比例均无显着差异(P>0.05)。(7)将2500例受试者分为甲状腺结节组(TN组)和无甲状腺结节组(NTN组),结果发现,与NTN组相比,TN组中女性患者比例、BMI、SBP、2hPG、HbA1c、LDL-C、TSH、MUI、吸烟比例、MS检出率、IGR检出率、糖尿病检出率、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均显着增高(P<0.05)。而两组间年龄、WC、DBP、FPG、FT4、TG、TC、HDL-C、SUA、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以有无结节为因变量,纳入性别、BMI、SBP、2h PG、HbA1c、LDL-c、TSH、MUI、吸烟史、IGR、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为自变量。结果发现:性别为女、BMI较大、升高的SBP、HbA1c、LDL-c、MUI以及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均是甲状腺结节的高危因素。结论(1)合肥市包河区常住居民中甲状腺结节总体患病率为11.20%,女性居多,40-59岁为高发人群,以单个、囊性、直径<1cm的小结节多见。(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患病与多种代谢指标或代谢性疾病有关,性别为女、BMI较大、升高的SBP、HbA1c、LDL-C、MUI以及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均是甲状腺结节独立危险因素。

二、Internet上内分泌信息资源的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rnet上内分泌信息资源的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干旱胁迫下蚕豆萌发期转录组及ATG基因家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研究机制
    1.3 蚕豆应对干旱胁迫研究进展
    1.4 转录组技术在作物干旱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1.5 ATG蛋白研究进展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蚕豆萌发期耐旱分子机制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基于蚕豆转录组数据的ATG基因家族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甲状腺乳头状癌可溶性载体预后模型构建及生物信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组织标本
        2.1.2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标记物中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及其替代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nBP和DiBP的内分泌干扰效应(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of DnBP and DiBP)
    1.1 个体水平
        1.1.1 对人类的影响
        1.1.2 对哺乳动物(大鼠、小鼠)的影响
        1.1.3 对鱼类的影响
    1.2 细胞水平
    1.3 分子水平
        1.3.1 基因水平解析
        1.3.2 基于组学分析的作用机制解析
2 DnBP和DiBP的替代(Substitution of DnBP and DiBP)
3 DnBP/DiBP新型替代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of new substitutes of DnBP/DiBP)
    3.1 DINP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3.2 DINCH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3.3 DGD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3.4 GTA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4 展望(Prospect)

(4)9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效果的循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现状
        1.1.2 DPN的治疗和护理现况
        1.1.3 循证在DPN护理技术中的开展状况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资料与方法
    2.1 确立问题
        2.1.1 循证问题的确立
        2.1.2 确定护理技术
    2.2 制定检索策略
        2.2.1 检索范围
        2.2.2 中英文检索词
        2.2.3 检索方法
    2.3 制定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3.1 原始研究文献的纳入标准
        2.3.2 原始研究排除标准
        2.3.3 系统评价/Meta分析纳入标准
        2.3.4 系统评价/Meta分析排除标准
    2.4 文献检索流程
    2.5 文献筛选流程
    2.6 文献质量评价
        2.6.1 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类文献的质量评价
        2.6.2 原始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2.7 数据提取
    2.8 资料分析
        2.8.1 Meta分析
        2.8.2 描述性分析
        2.8.3 证据分级
3 研究结果
    3.1 系统评价再评价分析结果
        3.1.1 文献检索结果
        3.1.2 文献一般特征
        3.1.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1.4 结果分析
        3.1.5 小结
    3.2 系统评价分析结果
        3.2.1 穴位贴敷
        3.2.2 艾灸
        3.2.3 中药离子导入
        3.2.4 蜡疗
        3.2.5 经皮穴位电刺激
        3.2.6 耳穴贴压
        3.2.7 总结
    3.3 根据GRADE分级系统进行证据分级
4 讨论
    4.1 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DPN的效果评价
        4.1.1 中医护理技术对临床总有效率的干预效果
        4.1.2 中医护理技术对MNCV的干预效果
        4.1.3 中医护理技术对SNCV的干预效果
        4.1.4 中医护理技术对TCSS评分的降低情况
        4.1.5 中医护理技术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情况
        4.1.6 中医护理技术对FPG的干预效果
    4.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4.3 中医护理技术产生效果的机制
        4.3.1 中药足浴
        4.3.2 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
        4.3.3 耳穴贴压
        4.3.4 艾灸
        4.3.5 中药离子导入
        4.3.6 蜡疗
        4.3.7 经皮穴位电刺激
    4.4 本研究对护理临床的指导意义
    4.5 研究的局限性
        4.5.1 研究人群的局限性
        4.5.2 研究方法学的局限性
        4.5.3 纳入文献间异质性的存在
        4.5.4 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
    4.6 本研究的特色
    4.7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脑肠相通”理论的腹针埋线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1 失眠症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定义、分型及流行病学
        1.2 发病原因
        1.3 发病机制
        1.4 治疗方法
        1.5 临床评估
    2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2.1 病名源流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脱落和中止病例的处理
        1.9 不良反应事件观察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与分组
        2.2 一般治疗
        2.3 治疗方法
        2.4 材料选择
        2.5 操作方法与疗程
    3 观察项目
        3.1 基线观察资料
        3.2 疗效指标
    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数据处理结果
        2.1 基线观察资料
        2.2 疗效指标观察
        2.3 指标相关性观察
    3 不良反应事件情况
分析讨论
    1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的腹针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理论依据
        1.1 “脑肠相通”理论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关系
        1.2 “脑肠相通”的现代医学佐证
        1.3 腹针疗法的治疗依据
        1.4 穴位埋线
        1.5 腹针埋线的治疗优势
    2 结果分析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基于差异网络的乳腺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一章 癌症知识与相关研究
    第一节 恶性肿瘤介绍
    第二节 乳腺癌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差异网络综述
    第一节 差异网络
    第二节 基于差异网络的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差异网络的乳腺癌基因的分析模型
    第一节 方法介绍
    第二节 具体实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一节 基因与PPI分析的结果
    第二节 生存与突变分析的结果
    第三节 DINGO和 iDINGO的分析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虎斑乌贼两种FMRFamide受体基因的克隆和FMRFamide功能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神经肽FMRF相关肽研究进展
    1.3 神经肽FMRF相关肽受体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神经肽FMRFamide在虎斑乌贼脑等组织的定位与功能初探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的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FMRFamide前体在虎斑乌贼脑中mRNA的定位
        2.2.2 FMRFamide成熟肽在虎斑乌贼脑中的定位
        2.2.3 SpFMRFamide和SpGnRH对CHO细胞分泌蛋白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虎斑FMRFamide的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虎斑乌贼FMRFamide的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的分子克隆
        3.2.2 虎斑乌贼FMRFamide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生物信息分析
        3.2.3 虎斑乌贼FMRFamide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组织差异性
        3.2.4 虎斑乌贼FMRFamide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的mRNA在虎斑乌贼组织中的定位
    3.3 讨论
第四章 虎斑FMRFamide的NA~+通道受体基因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虎斑乌贼FMRFamide的Na~+通道受体基因的分子克隆
        4.2.2 虎斑乌贼FMRFamide的Na~+通道受体基因的生物信息分析
        4.2.3 虎斑乌贼FaNaC受体基因组织差异表达
        4.2.4 SpFaNaC受体基因mRNA在虎斑乌贼组织中的定位
    4.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郑州市二级以上医院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相关概念
        1.2 现状回顾
        1.3 影响因素
        1.4 评估工具
        1.5 小结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理论依据与框架
        3.1 理论依据
        3.2 研究框架
    4 技术路线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样本量计算
        2.3 抽样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量性研究部分
        3.2 质性研究部分
    4 质量控制
    5 伦理原则
结果
    1 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量性研究结果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2 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得分现状
        1.3 临床护士组织支持感与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1.4 不同特征护士间健康促进行为得分差异
        1.5 健康促进行为与组织支持、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1.6 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1.7 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2 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质性研究结果
        2.1 受访者基本资料
        2.2 影响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主题因素
讨论
    1 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得分现状
        1.1 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处于中等水平
        1.2 临床护士的职业安全行为表现较好
        1.3 临床护士饮食运动行为方面存在缺陷
    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间健康促进行为存在差异
        2.1 男性护士健康促进行为水平高于女性
        2.2 年轻护士的均衡饮食行为水平相对较低
        2.3 特殊科室护士健康促进行为优于普通科室
        2.4 工龄长护士自我实现、人际支持等行为较好
        2.5 不同学历间护士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无明显的差异
        2.6 中高级职称护士均衡饮食行为比初级职称护士好
        2.7 收入高、与家人同住护士健康促进行为表现良好
        2.8 未婚护士的饮食运动、人际支持行为表现相对较差
        2.9 不同医院级别、人事关系间护士行为特点呈现多重性
        2.10 自觉健康良好、学习健康课程利于护士的健康促进行为
    3 临床护士组织支持与自我效能得分现状
    4 影响护士采取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因素
        4.1 自我效能感对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较突出
        4.2 组织与家庭支持利于临床护士的健康促进行为
        4.3 职业特性和环境会影响护士健康促进行为水平
        4.4 个体差异亦是影响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因素
        4.5 性别、科室对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有待证实
    5 对提升临床护士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管理启示
        5.1 持续增强临床护士的健康意识
        5.2 协助临床护士应对职业的挑战
        5.3 充分发挥组织与家庭支持作用
        5.4 建设安全健康的护理工作环境
        5.5 注意区分护士个体间的差异性
总结
    1 结论
    2 创新性
    3 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护士健康促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HPS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学科学史的教学策略初探——以“促胰液素的发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演示实验
2 引出观点
3 学习历史
4 设计实验
5 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
6 总结与评价
7 对本节课教学策略的反思和总结

(10)合肥市包河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Internet上内分泌信息资源的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干旱胁迫下蚕豆萌发期转录组及ATG基因家族分析[D]. 胡杨. 长江大学, 2021
  • [2]甲状腺乳头状癌可溶性载体预后模型构建及生物信息分析[D]. 韩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及其替代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进展[J]. 罗艺文,高盼,闫路,张效伟,于红霞,史薇,于南洋. 环境化学, 2021(01)
  • [4]9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效果的循证评价研究[D]. 王婷婷.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5]基于“脑肠相通”理论的腹针埋线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荟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基于差异网络的乳腺癌研究[D]. 姜梦贞.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7]虎斑乌贼两种FMRFamide受体基因的克隆和FMRFamide功能研究初探[D]. 朱阳.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8]郑州市二级以上医院护士健康促进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 王忠祥. 郑州大学, 2020(02)
  • [9]HPS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学科学史的教学策略初探——以“促胰液素的发现”为例[J]. 吴航枫. 生物学教学, 2020(01)
  • [10]合肥市包河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 许凤琴.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互联网内分泌信息资源的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