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型钢结构连接件防滑系数的确定

摩擦型钢结构连接件防滑系数的确定

一、摩擦型钢结构连接件抗滑移系数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黄文华,黄伟,白海,焦建东[1](2021)在《西安生态园林酒店圆桌会议中心钢结构大板梁安装技术》文中指出通过对西安生态园林酒店圆桌会议中心钢结构大板梁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得到影响大板梁安装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现场实测数据,总结分段拼装控制起拱值的方法,利用吊装吊点控制大板梁吊装变形,在拼装和安装阶段综合考虑环境温度变化对大板梁的变形影响后,优化高强螺栓群节点为栓焊节点,保证安装精度、质量,及结构安全,且提前竣工。

陈增[2](2021)在《钢-UHPC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抗剪性能研究及承载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应用,钢-UHPC组合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组合结构的关键构件,剪力连接件的力学性能对钢-UHPC结构的使用性能具有显着影响。本文通过推出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合的方法,对钢-UHPC组合结构中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设计钢-UHPC组合结构栓钉、PBL连接件推出试验,获得了两种剪力连接件在UHPC中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荷载滑移关系、荷载应变关系、抗剪刚度及极限承载力。通过荷载滑移关系对栓钉和PBL连接件分别定义了两个和四个受力阶段,并具体阐述了各阶段的特征。提出了适用于钢-UHPC结构的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取值方法;对两种剪力连接件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2)采用ANSYS分析程序对栓钉、PBL及组合形式连接件进行了仿真模拟,对三种剪力连接件在钢-UHPC组合结构中的应力应变、破坏形态以及全过程受力状态变化做出了详细阐述。研究发现:三种剪力连接件的抗剪性能在UHPC中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栓钉连接件中,栓钉直径及抗拉强度决定了组合结构承载力的下限;PBL连接件与UHPC配合良好,发挥了各自的优异性能;组合连接件承载力达到PBL连接件的90%,具有良好的抗剪能力和经济效益。(3)在试验及有限元基础上确定了钢-UHPC结构中剪力连接件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适用于钢-UHPC组合结构的栓钉、PBL剪力连接件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验证发现拟合效果良好。

刘浩[3](2021)在《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剪力传递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对既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增设型钢,是基于增大截面面积理论的一种加固方法。新旧冷弯薄壁型钢能否协同工作,取决于两者是否连接紧密,即既有冷弯薄壁型钢受到的荷载是否可以有效的传递到新增的冷弯薄壁型钢上。对于实际待加固构件,本文提出采用高强螺栓的连接方式来实现剪力的传递。但在加固设计计算时,采用何种厚度的板材、何种规格的螺栓以及单颗螺栓所能传递的剪力值大小等问题,并没有相关研究及规范给出。本文以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件作为研究对象,对28个连接件进行拉伸试验。通过观察各参数下连接件的破坏形态,以及对各连接件荷载-应变曲线的分析,探讨加固钢板上的剪力传递值大小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提高加固钢板上的剪力传递值,连接件的螺栓排列方式、加固钢板的厚度不是重要影响因素;螺栓预紧力对其有较大影响,当螺栓预拉力小于0.8 Pc时,剪力传递性能增长幅度较低,当螺栓预拉力大于0.8 Pc小于Pc时,剪力传递性能增长幅度较大,当螺栓预拉力大于Pc时,剪力传递性能又开始逐渐降低;且剪力传递值随螺栓数量、螺栓直径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加,同时具有“群体折减效应”。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试验的正确性;同时利用数值分析,增加螺栓间距、待加固钢板厚度两个参数,进一步探究他们与剪力传递值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3D≤S≤4D(其中S为连接螺栓间距;D为连接螺栓直径),加固钢板的剪力传递值随螺栓间距的增大而增加;待加固钢板的厚度对加固钢板上剪力传递值有很大影响,剪力传递值随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长。最后,结合试验与有限元变参数分析结果,对连接件的加固钢板上的剪力传递值提出了建议性的设计计算公式和一些实际加固工程中的构造建议。

侯兆新,龚超,梁梓豪,王罡,姚志东[4](2021)在《温度对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强度螺栓连接是钢结构现场安装的主要手段之一,高强度螺栓连接螺栓孔采用槽孔时对加工和安装误差适应能力更强,便于施工。目前对高强度螺栓槽孔节点的研究较少,对高温下高强度螺栓槽孔节点的研究更是空白。为此进行了14个高强度螺栓标准孔和槽孔连接节点在常温、130℃高温和200℃高温下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考虑了温度、孔型、螺栓直径等参数的影响,并利用高温应变计测量了高温下高强度螺栓预拉力。结果表明:1)在20~130℃期间,温度对标准孔试件滑移荷载和滑移变形有影响,抗滑移荷载减少0.9%~4.3%;抗滑移系数降低7.5%~7.8%;螺栓预拉力松弛约22.4%。2)在130~200℃期间,槽孔试件滑移荷载和滑移变形变化较明显。相对于常温情况,130℃和200℃下M30螺栓滑移荷载分别减少9%和34%,抗滑移系数分别降低11%和7%;螺栓预拉力出现不规则变化。3)常温条件下,相对于标准孔,槽孔的滑移荷载和抗滑移系数要小,且对于直径较大的螺栓,槽孔的削弱较小。M20和M30螺栓槽孔滑移荷载分别比标准孔的低11.0%和4.0%,抗滑移系数分别比标准孔的低12.0%和10.0%。4) 130℃温度下,相对于标准孔,M30槽孔的滑移荷载和抗滑移系数分别降低9.0%和13.0%,且对比常温条件,130℃温度下槽孔的削弱更大。5)槽孔会加大螺栓预拉力松弛,130℃温度下,M30标准孔节点螺栓预拉力松弛约-16.3%;而槽孔节点螺栓预拉力松弛约-30.7%,比标准孔高14.4%。6)在20~130℃期间,M30螺栓的抗滑移系数比M20螺栓的大约30.0%,说明连接刚度越大,标准试件抗滑移系数值越大; 200℃温度下,M30螺栓的抗滑移系数比M20螺栓的反而小12.4%,表明M20抗滑移系数出现异常。7) 130℃时,M20和M30螺栓预拉力松弛分别约28.4%和16.3%,说明连接刚度越大,螺栓预拉力松弛越小;随着温度提高至200℃时,M20预拉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比130℃时要大,离散性也大,M30螺栓预拉力呈现有升有降的状况,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史本凯[5](2021)在《预制装配式木-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木-混凝土组合梁是由底部的木梁和上部的混凝土板通过剪力连接件组合形成的受力构件。这类结构形式相较纯木梁受弯体系具有承载力高、抗弯刚度大的优点,并且在隔音、防火和防振等方面较纯木结构有着明显的优势。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钢梁与混凝土板可以实现“完全组合作用”不同,木-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制于材料特点,其连接件的抗滑移刚度较低、界面相对滑移较大,呈现出相对较弱的“部分组合”性能。这种特点导致木-混凝土组合梁剪力件的连接性能成为研究重点,也使得木-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变形都比较复杂。基于此,本文对木-混凝土组合梁及其剪力连接件的短期和长期性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钢板-螺钉类连接件可实现木梁和混凝土板单独预制、施工现场装配。通过剪力件的推出试验研究螺钉数量、角钢增强和钢板凹槽等对其抗剪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双排螺钉虽然会提高连接件的承载力,但是钢板的旋转会引起滑移刚度的下降;在木材表面为钢板设置凹槽可以提高钢板-螺钉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和滑移刚度。(2)开口榫-螺钉类连接件适用于木-混凝土组合梁的整体预制。通过推出试验分析了加载方式、榫口形状、榫口宽度和自攻螺钉增强木材受剪面等因素对其抗剪承载力、滑移刚度和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口榫-螺钉类连接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刚度,但是延性较差;采用自攻螺钉增强和采用斜槽对提高延性效果显着。(3)通过木-混凝土组合梁的足尺受弯试验,得到了钢板-螺钉连接和开口榫-螺钉连接组合梁的破坏模式、承载力、抗弯刚度和组合系数。结果表明木-混凝土组合梁的主要破坏模式为木梁的受弯破坏,对于榫-钉连接的组合梁试件还出现了端部连接件的脆性破坏。榫-钉连接的组合梁呈现出较高的组合性能,其组合系数可以达到70%。(4)对钢板-螺钉和开口榫-螺钉连接的推出试件在恒温恒湿下进行了长期加载。长期试验考虑了相当于推出试件短期承载力的15%和30%两种荷载比。钢板-螺钉连接件在15%和30%荷载比作用1000天后的蠕变系数分别为3.85和1.72;开口榫-螺钉连接在15%和30%荷载比作用600天后的蠕变系数分别为1.66和1.45。(5)采用Kelvin模型、Burger模型、五参数模型和Kelvin-Log模型对连接件的蠕变系数进行拟合。对比各蠕变模型的预测趋势,发现多单元Kelvin模型、五参数模型和Kelvin-Log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合理。基于这三种蠕变模型,对钢板-螺钉连接件和开口榫-螺钉连接件在全寿命周期的蠕变系数进行预测,并对其长期刚度和刚度折减系数进行了预测。(6)本文对木材的长期变形和混凝土的徐变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木材蠕变系数和混凝土徐变系数明确了木-混凝土连接件界面长期滑移规律,建立了界面连接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变形预测方法。理论结果与推出试件长期加载试验的拟合结果吻合较好。基于理论计算分析了环境湿度、混凝土养护周期等因素对剪力连接件长期滑移的影响。(7)对1根胶合木梁和4根木-混凝土组合梁在室内无控制条件下进行长期加载试验,观测长期挠度、木梁应变和界面滑移随加载时长的变化趋势。采用蠕变模型对木梁和木-混凝土组合梁的长期挠度进行拟合,并对全寿命周期内的变形和长期有效刚度进行预测。(8)将木材、混凝土以及连接件的变形系数引入“γ法”有效抗弯刚度计算公式中,得到木-混凝土组合结构长期有效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基于理论方法,探究连接件的初始刚度及蠕变系数、混凝土养护龄期和环境湿度对组合梁长期性能的的影响;通过参数化分析,提出了提高木-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的有效措施和设计建议。

郭俊杰[6](2020)在《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剪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冷弯薄壁型钢因为轻质、高强等优势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厂房,民用建筑中。冷弯薄壁型钢的常见连接方式有普通螺栓连接、自攻螺钉连接等。高强螺栓在受到外荷载作用前被施加了很大的预紧力,接触面间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能够阻止接触面间的相对滑移,进而提升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目前,高强螺栓连接主要用于普通钢结构,若将高强螺栓连接应用于冷弯薄壁型钢加固等工程实践,则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抗剪承载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用强度等级为12.9级的M8高强螺栓连接2mm薄板,制成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件,对施加不同扭矩值的连接件进行抗剪性能试验并利用ABAQUS进行了抗剪性能试验模拟。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相对比并对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剪承载能力进行分析。针对本次抗剪试件规格,具体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对抗剪性能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施加扭矩值小于等于5N·m时,抗剪连接件具有与普通高强螺栓连接厚板相同的抗剪性能曲线,包括摩擦传力阶段、相对滑移阶段、螺栓杆与螺栓孔壁承压传力阶段、破坏阶段四个阶段,并得到各阶段的抗剪承载力值。20N·m为本试验抗剪试件极限扭矩,更大的扭矩值对试件抗剪性能提升不明显。(2)所有试件的极限抗剪承载能力值在30k N上下浮动,说明极限抗剪承载力与施加扭矩值关系不大。(3)扭矩值小于等于5N·m时,12.9级M8高强螺栓连接2mm薄板扭矩系数为0.04,远小于常规高强螺栓连接的扭矩系数范围。(4)进行有限元分析,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进一步提出施加扭矩值小于5N·m情况下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的抗剪承载能力以及摩擦型连接抗剪刚度计算公式。

顾悦言[7](2020)在《不锈钢高强度螺栓连接及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结构腐蚀病害的问题日益突出,不锈钢结构是强腐蚀性环境下兼顾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最佳方案。但目前相关研究集中于材料和构件层面,对不锈钢结构连接及节点的研究非常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高性能连接件入手,辅以参数化快速建模手段,对不锈钢高强度螺栓连接及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开展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在不锈钢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方面:本文共开展了10组(共59个)不锈钢、碳钢试件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相关的粗糙度测试、表面三维观测及硬度测试,对传统碳钢处理工艺(喷砂和抛丸)、改进型处理工艺(夹持胶垫、铜板和铝板)和新型处理工艺(粉末喷涂、拉丝和机械刻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传统工艺处理的不锈钢板表面抗滑移系数低于0.2,而粉末喷涂和机械刻痕可以获得较高的抗滑移系数;对影响不锈钢板摩擦面抗滑移系数的关键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确定了粗糙度、真实接触面积与抗滑移系数的近似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发高抗滑移系数摩擦面处理工艺指出方向;最后完善了不锈钢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设计方法。在不锈钢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分析方面:基于Python撰写了建立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ABAQUS内核脚本,实现了节点的参数化快速建模,以此保证复杂建模的高效性和传承性;通过与低碳钢节点静力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对12个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静力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探究了端板厚度、端板加劲肋、螺栓直径、柱腹板厚度、抗滑移系数和节点材料类型对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弯矩设计承载力、弯矩极限承载力和极限转角、破坏现象的影响,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在不锈钢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方面:根据不锈钢节点弯矩-转角曲线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整体组件法+局部拟合法”建立了包含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屈服弯矩、屈服转角、极限弯矩和极限转角的Ramberg-Osgood型弯矩-转角曲线;基于螺栓连接板件子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以连接板抗弯刚度与螺栓轴向刚度比为参数的T形连接件屈服荷载、屈服变形、极限荷载、极限变形的计算表达式,解决了端板和柱翼缘板受力性能中复杂的撬力影响问题;通过考虑剪切域抗剪刚度及剪切域周边柱翼缘板的抗侧刚度,改进了节点初始刚度的计算;通过引入螺栓连接板件子模型,改进了节点屈服弯矩的计算,建立了以螺栓拉断为准则的节点极限弯矩表达式,进一步考虑节点域材料的剪切非线性,建立了节点屈服转角和极限转角的表达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文建立的弯矩-转角曲线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不锈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410:2015)的修编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有助于不锈钢结构应用的推广。

李鸿岩[8](2020)在《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静力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各类建筑和桥梁结构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装配式组合结构应运而生。装配式组合结构在实际施工中能减少现场作业和缩短施工周期,具有“快速施工”和“预制装配”的优点。为探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钉群大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完成单个群钉剪力键本构方程的研究,采用伺服千吨压力机对9个群钉剪力键推出试件进行单向静力加载。对典型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推出试件建立ABAQUS模型,详细研究在静力加载过程中整个试件各部分的力学性能。在试验结果和有限元研究的基础上,对单个装配式群钉剪力键荷载-滑移曲线进行分段,并分析滑移曲线各个阶段和关键点的表达式,最终完成装配式群钉剪力键界面滑移本构的研究。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以钉群(栓钉排数)和施工方法(装配式和现浇式)为参数,9个群钉剪力键推出试件并将其分成4组,对试件和剪力键的破坏模式、剪力键界面滑移、钢与混凝土应变以及剪力键承载力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特别地,针对界面局部滑移分布测试难点,开发了一种滑移测试装置,最小测量间距2 cm,试验前测得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度,验证中证明了极好的工作实用性能。2.在试验加载过程中,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推出试件的破坏形式为:预制混凝土沿预留孔边缘首先出现裂缝,之后沿预留孔下方角隅处向下约45°斜裂缝发展,最终栓钉剪断。试件整体变形荷载-位移曲线和剪力键荷载-界面滑移曲线均可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塑性三个阶段,滑移沿竖向整体呈减小趋势,在有栓钉连接区段滑移有局部突变,总体表现为“两端大中间小”。3.对于由栓钉负责连接的组合结构,其抗剪作用主要由栓钉、钢梁和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负责承担。在弹性加载阶段,荷载多数集中在栓钉根部,剪力钉根部受弯产生弯曲变形,栓钉与钢板连接处的变形量最大。粘结力是钢梁和混凝土主要的相互作用力,在单向加载中,钢板对混凝土产生拉力作用,同时混凝土在与钢梁的粘结界面上发生变形。装配式群钉剪力键荷载-界面滑移曲线弹性阶段线性刚度大部分由栓钉决定,少部分由混凝土决定。装配式群钉剪力键中栓钉数量越多,预留孔就越大,后浇混凝土与钢梁相互间粘结作用的触面范围就越大,剪力键抵抗剪切的线性刚度就越大。在三组装配式群钉剪力键的推出试验中发现剪力键当中栓钉所受群钉效应不明显,本文的三组试件剪力键中单个栓钉承受的极限荷载是:RS-1 57 kN、RS-2 59 kN、RS-3 60 kN。4.在单调加载过程中,现浇混凝土板基本没有出现裂缝与装配式混凝土板相比整体性较好,对栓钉的约束作用更强,栓钉更接近纯剪切状态,越有利于栓钉受力,现浇式砼板推出试件中的型钢翼板表面和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大的多,两者的接触界面抗剪刚度就越大。这是因为在实际加载过程当中,栓钉可以看作为悬臂梁,因为施工的原因,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推出试件中预制混凝土板与钢梁表面存在一定的间隙,增大了栓钉受力的力臂,从而不利于栓钉的受力,栓钉更容易发生剪拉破坏使抗剪承载力有所降低,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极限抗剪承载力与现浇式群钉剪力键极限抗剪承载力相比有所降低。5.为了对装配式群钉剪力键荷载-界面滑移曲线全过程进行力学行为分析,并进一步帮助完成装配式组合梁单个钉群的荷载-界面滑移本构的推导,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本文典型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推出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度较高。通过模型得计算结果,对典型的装配式群钉剪力键荷载-界面滑移曲线加载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6.通过研究群钉剪力键荷载-滑移曲线的几何特征,将界面滑移本构曲线进行分段。通过研究单个装配式群钉剪力键荷载-界面滑移曲线的重要参数,基于典型本构曲形式,提出各参数的表达式,最终建立了单个装配式群钉剪力键荷载-位移曲线(滑移曲线)的本构方程,其优势在于群钉剪力键形式确定下来,无需试验便可直接得出剪力键弹性抗剪刚度和整个荷载-界面滑移曲线,并滑移本构计算值与多个他人试验和本文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性良好。

徐刚[9](2020)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结合了预制装配技术和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装配式结构体系之一。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往往采用“等同现浇”的设计理念,但是传统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自重、刚度和承载力较大,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弱,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底部和连梁处会形成塑性铰,钢筋和混凝土的塑性发展是永久性损伤,难以修复。为改善传统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需求,本文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出了新型混凝土夹心剪力墙,通过在传统混凝土剪力墙内部设置夹心,使墙体的刚度、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达到较好的匹配;另一方面改善夹心剪力墙装配连接形式,形成刚性连接或耗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从而改善现浇或“等同现浇”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主要从混凝土夹心剪力墙墙体和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拟静力试验、数值模拟和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完成了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弹性力学分析。以弹性力学为基础,推导了夹心剪力墙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其响应受各组成部分的材料属性和几何尺寸影响显着;混凝土剪力墙截面中部的正应力很小,而剪应力较大,可采用夹心布置降低剪力墙的刚度,中部夹心壁在侧向荷载作用下会先发生塑性耗能破坏,而后暗柱发挥抗震性能。2.开展了新型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设计了五个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包括一个普通剪力墙对比试件、一个双暗竖缝剪力墙试件、两个单夹心剪力墙试件和一个双夹心剪力墙试件,对各个试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剪力墙呈现明显的剪切破坏,延性仅为2.2;双暗竖缝使剪力墙的整体性减弱,承载力比普通剪力墙降低约7%,耗能能力基本不变,位移延性提高至3.0;夹心壁短且薄的单夹心剪力墙试件的承载力比普通剪力墙降低不超过10%,而延性提高至3.8,合理的夹心设置可以实现墙体的刚度、承载力、耗能和延性的较好匹配;双夹心剪力墙侧向响应呈现绕中部暗柱摇摆的特点,其承载力和耗能都比普通剪力墙有所降低,但变形能力显着提高。3.完成了新型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数值模拟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对五个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并研究了轴压比、剪跨比、夹心段长度比和夹心板厚度比对混凝土夹心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新型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内力和位移响应;轴压比越大,夹心剪力墙的承载力越高,延性越差,与轴压比为0.1的夹心剪力墙对比,轴压比为0.4的夹心剪力墙承载力提高约40%,但位移延性从6.5降低至3.0;剪跨比越大,夹心剪力墙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越小,变形能力越强,与剪跨比为1.0的夹心剪力墙对比,剪跨比为1.5的夹心剪力墙初始刚度降低约40%,承载力降低约25%;建议对算例的夹心剪力墙模型夹心段长度比取0.2~0.6,夹心板厚度比取0.3~0.45,可实现夹心剪力墙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较好匹配。4.开展了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墙体和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设计了采用干式刚性连接和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墙体、采用湿式连接和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对各墙体和结构分别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墙体的水平缝和竖缝处采用型钢连接可有效传递内力,实现刚性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墙体的水平缝处采用耗能钢筋连接件或竖缝处采用摩擦耗能连接件可实现耗能连接,并显着提高变形能力;湿式连接和干式刚性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基本一致,主要依靠塑性损伤耗散能量;摩擦耗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在试验结束时仍保持弹性,耗能连接件可有效耗散能量;摩擦耗能连接结构的阻尼比较刚性连接结构有显着提高,在侧移角为1/50时,刚性连接结构(WPS和DPS-5)的阻尼比约为0.15,而摩擦耗能连接结构(DPS-1~DPS-4)的阻尼比为0.20~0.25;合理增大摩擦耗能连接结构水平缝或竖缝连接件的摩擦力,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和承载力;合理增大摩擦耗能连接结构的预应力可以显着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自复位能力。5.完成了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墙体和结构的数值模拟和力学性能分析。分别对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墙体和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并对摩擦耗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实体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和分层壳模型分别可以较好地模拟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墙体和结构的侧向响应;在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墙体的竖缝或水平缝处采用合理设计的耗能连接件可有效耗能并降低墙体刚度;对于摩擦耗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合理增大竖缝处连接件的摩擦力,可提高左右相邻墙体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合理增大竖缝处连接件的摩擦力或水平缝处连接件的摩擦力,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阻尼比和承载力;合理增大预应力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自复位能力,但是结构的阻尼比降低;本文提出的力学分析方法与试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预测摩擦耗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滞回响应,误差不超过15%,满足工程设计分析需求。6.提出了新型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以连续连杆法为基础,研究了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内力和变形,提出了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力学性能分析为基础,对摩擦耗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提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对120480个双线性摩擦耗能单自由度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非线性位移比谱和残余位移比谱,据此对摩擦耗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提出了基于震后可修复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分别针对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算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张飞[10](2016)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节点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传统的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节点抗滑移系数试验的缺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试验方案,通过与传统试验方案对比试验,得出试验数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了关于抗滑移系数的重要结论;另一方面,本文也通过试验研究了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节点的扭矩承载力,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抗滑移系数试验:此试验为对比试验,分别为标准试件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改进试件的抗滑移系数试验,两种试件都分别测量了各自的抗滑移系数、二次滑移系数、滑移后的试件重新组合成的新连接节点的抗滑移系数,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滑移后,其抗滑移系数会下降;对滑移后的试件重新组合成新的连接节点,其承载能力下降较大。同时,采用改进的试件进行抗滑移试验,不仅能够节省约50%的材料,还能够得到更准确的抗滑移系数结果。扭转试验:通过对改进试件进行平面内扭转试验,利用扭转试验机采集扭矩与转角关系数据,并分析数据,试验表明:对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节点,存在较稳定的扭矩承载力,其对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摩擦型钢结构连接件抗滑移系数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摩擦型钢结构连接件抗滑移系数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生态园林酒店圆桌会议中心钢结构大板梁安装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大板梁概况
    2.1 大板梁结构布置及截面形式
    2.2 大板梁节点形式
        1)大板梁与箱形柱连接节点
        2)大板梁与箱形斜托梁连接节点
        3)大板梁与H型钢托梁连接节点(见图5)
3 大板梁安装工艺
    3.1 分段加工进场
    3.2 地面整体拼装
    3.3 整体吊装
4 大板梁安装问题分析
    4.1 拼装精度
    4.2 安装精度
    4.3 环境因素的影响
    4.4 节点
5 结语

(2)钢-UHPC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抗剪性能研究及承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钢-混组合结构的发展
        1.1.2 钢-混组合结构的问题
        1.1.3 UHPC在钢-混组合桥梁中的应用
        1.1.4 剪力连接件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栓钉连接件研究现状
        1.2.2 PBL连接件研究现状
        1.2.3 当前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钢-UHPC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推出试验及结果分析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验步骤
        2.2.2 试验材料及参数
        2.2.3 试件设计和制作
        2.2.4 加载和测试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2.3.2 荷载滑移曲线
        2.3.3 荷载-应变曲线
        2.3.4 抗剪刚度
        2.3.5 极限抗剪承载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UHPC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3.2.2 材料本构关系及屈服破坏准则
        3.2.3 单元类型选取及网格划分
        3.2.4 模型接触、约束及加载条件
        3.2.5 非线性求解办法
        3.2.6 推出试件的有限元模型
    3.3 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
        3.3.1 荷载-滑移曲线对比
        3.3.2 极限抗剪承载力对比
    3.4 有限元结果分析
        3.4.1 栓钉连接件模型有限元分析
        3.4.2 PBL连接件模型有限元分析
    3.5 组合连接件模型有限元分析
    3.6 三种剪力连接件的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UHPC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极限承载力计算研究
    4.1 引言
    4.2 栓钉连接件极限承载能力计算
        4.2.1 现有公式适用性分析
        4.2.2 影响因素分析
        4.2.3 新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提出及验证
    4.3 PBL连接件极限承载能力计算
        4.3.1 现有公式适用性分析
        4.3.2 影响因素分析
        4.3.3 新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提出及验证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剪力传递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1.2.1 冷弯薄壁钢檩条的加固方法
        1.2.2 冷弯薄壁型钢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强螺栓连接的抗剪性能及理论基础
    2.1 概述
    2.2 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预拉力计算理论
        2.2.1 高强螺栓连接的预拉力计算
        2.2.2 预拉力的控制方法
        2.2.3 试验预拉力计算
    2.3 高强度螺栓抗剪承载力设计值理论计算
        2.3.1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2.3.2 承压型高强度螺栓抗剪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2.4 结构非线性分析问题概述
        2.4.1 结构非线性分析问题的分类
        2.4.2 非线性方程问题的求解
    2.5 高强度螺栓连接中的接触问题
        2.5.1 接触问题的概念
        2.5.2 接触位移条件和接触力条件
        2.5.3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剪力传递性能试验
    3.1 概述
    3.2 试验目的
    3.3 高强螺栓连接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3.3.1 钢板材性试验
        3.3.2 试件参数及截面设计
        3.3.3 高强螺栓连接试件扭矩值的确定
        3.3.4 试件制作与组装
    3.4 试验测试
        3.4.1 构件受力分析
        3.4.2 高强螺栓连接试件的测点布置与数据采集
        3.4.3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试验现象
        3.5.2 试验荷载-应变曲线
        3.5.3 试验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强螺栓试件剪力传递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高强度螺栓连接试件剪力传递性能试验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4.2.2 几何模型建立
        4.2.3 模型材料参数设定
        4.2.4 分析步设置
        4.2.5 接触处理和计算方法的选择
        4.2.6 荷载以及边界条件设定
        4.2.7 单元网格划分及计算单元选取
    4.3 有限元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4.3.1 破坏模式的对比分析
        4.3.2 剪力传递值对比分析
    4.4 高强螺栓连接件剪力传递性能的参数分析
        4.4.1 螺栓数量对连接件剪力传递性能的影响
        4.4.2 螺栓直径对连接件剪力传递性能的影响
        4.4.3 螺栓排列方式对连接件剪力传递性能的影响
        4.4.4 螺栓预紧力对连接件剪力传递性能的影响
        4.4.5 螺栓间距对连接件剪力传递性能的影响
        4.4.6 钢板厚度对连接件剪力传递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的剪力传递性能分析
    5.1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件剪力传递性能设计方法探讨
        5.1.2 单颗高强螺栓连接件剪力传递值设计方法
        5.1.3 多颗高强螺栓连接件剪力传递值设计方法
    5.2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件剪力传递性能的构造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情况

(4)温度对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设计
    1.1 试件参数
    1.2 试验系统及测量方案
        1.2.1 试验系统
        1.2.2 温度测量
        1.2.3 变形和应变
        1.2.4 螺栓预拉力测量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试验结果
        2.1.1 荷载-位移曲线及破坏形式
        2.1.2 螺栓预拉力变化
        2.1.3 抗滑移系数
    2.2 试验结果分析
        2.2.1 温度影响分析
        2.2.2 孔型影响分析
        2.2.3 螺栓直径影响分析
3 结论

(5)预制装配式木-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概况
        1.3.1 木-混凝土组合结构连接体系抗剪性能研究
        1.3.2 木-混凝土组合结构抗弯性能研究概况
        1.3.3 木-混凝土组合结构连接体系长期性能研究
        1.3.4 木-混凝土组合梁结构长期性能试验研究
        1.3.5 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剪力连接件的抗滑移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剪力连接件的推出试验
        2.2.1 研究思路
        2.2.2 材料选取
        2.2.3 试件设计与分组
        2.2.4 制作与养护
        2.2.5 试验装置与加载制度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破坏模式
        2.3.2 荷载-滑移曲线
        2.3.3 极限承载力和界面滑移
        2.3.4 屈服荷载
        2.3.5 滑移刚度
        2.3.6 延性系数的判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弯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木-混凝土组合梁受弯试验
        3.2.1 试件设计
        3.2.2 受弯试验方法
        3.2.3 试验结果
        3.2.4 分析与讨论
    3.3 木-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理论研究
        3.3.1 Gammar法简介
        3.3.2 “γ法”的推导
        3.3.3 “γ法”系数探讨
        3.3.4 木-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剪力连接件的长期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剪力连接件的长期加载试验
        4.2.1 剪力连接件长期试件设计及分组
        4.2.2 连接件长期试验装置与测量
        4.2.3 试验温湿度监测
    4.3 推出试件长期加载的试验结果
        4.3.1 滑移-时间曲线
        4.3.2 剪力连接件的蠕变系数
    4.4 剪力连接件蠕变系数的拟合
        4.4.1 蠕变模型介绍
        4.4.2 拟合结果分析
        4.4.3 蠕变模型荷载比例修正
    4.5 剪力连接件全寿命周期的滑移预测
        4.5.1 蠕变模型的预测趋势
        4.5.2 全寿命周期内的滑移蠕变
        4.5.3 长期有效刚度与刚度折减系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剪力连接件的长期滑移机理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长期性能
        5.2.1 木材的蠕变特性
        5.2.2 混凝土的徐变特性
    5.3 剪力连接件的长期变形机理
        5.3.1 木材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耦合效应
        5.3.2 环境湿度对剪力连接件长期变形的影响
        5.3.3 混凝土结构施工方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木-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长期加载试验设计
        6.2.1 长期试验试件分组
        6.2.2 长期荷载与初始变形
        6.2.3 试件制造与养护
        6.2.4 加载与测量装置
    6.3 试验结果分析
        6.3.1 环境温度与湿度
        6.3.2 长期挠度和蠕变系数
        6.3.3 长期应变
        6.3.4 界面长期滑移
    6.4 木-混凝土组合梁全寿命周期性能预测
        6.4.1 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6.4.2 试验曲线拟合
        6.4.3 基于“γ法”的长期抗弯刚度计算方法
        6.4.4 试验结果与理论值对比
    6.5 提高木-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刚度的措施
        6.5.1 提高构件初始抗弯刚度
        6.5.2 采用长期性能较好的连接件
        6.5.3 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
        6.5.4 控制环境条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方向
        7.2.1 剪力连接体系
        7.2.2 节点长期性能
        7.2.3 木-混凝土组合梁应用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剪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冷弯薄壁型钢的特点和应用
        1.1.1 冷弯薄壁型钢的特点
        1.1.2 冷弯薄壁型钢的应用
    1.2 高强螺栓连接研究现状
    1.3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的特点
    1.4 研究课题的提出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抗剪性能
    2.1 高强螺栓连接分类
    2.2 高强螺栓连接预紧力
        2.2.1 高强度螺栓连接预紧力计算
        2.2.2 高强度螺栓预紧力的施加方法
    2.3 高强螺栓连接的抗剪工作性能与承载力计算
        2.3.1 高强螺栓连接的抗剪工作性能
        2.3.2 不同类型高强螺栓抗剪承载力计算
    2.4 高强度螺栓连接中的非线性问题
        2.4.1 非线性问题分类
        2.4.2 高强度螺栓连接中的接触问题
第三章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剪性能试验
    3.1 试验概述
        3.1.1 前期大扭矩试验
        3.1.2 小扭矩试验
    3.2 试件设计制作及安装
        3.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3.2.2 试件安装
    3.3 材性试验与加载体系
    3.4 试验现象
        3.4.1 试件破坏过程
        3.4.2 试件破坏形态
第四章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剪性能有限元模拟
    4.1 基本理论
    4.2 有限元模拟主要内容
    4.3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剪性能分析
    5.1 试验结果分析
        5.1.1 抗剪性能
        5.1.2 扭矩系数
        5.1.3 总结
    5.2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3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剪性能计算
        5.3.1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3.2 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剪切刚度计算公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不锈钢高强度螺栓连接及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不锈钢材料的发展和分类
        1.1.2 我国不锈钢的发展现状
        1.1.3 不锈钢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1.2 不锈钢材料静力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3 不锈钢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性能研究现状
        1.3.1 不锈钢摩擦面研究现状
        1.3.2 特殊钢材摩擦面研究现状
        1.3.3 固体摩擦理论概述
        1.3.4 摩擦学表面分析技术
    1.4 不锈钢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静力性能研究现状
    1.5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研究与发展
        1.5.1 节点初始刚度
        1.5.2 螺栓撬力
        1.5.3 弯矩-转角关系
        1.5.4 设计方法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不锈钢板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试验方案和构件设计
        2.2.1 试验方案
        2.2.2 试件设计
        2.2.3 试件加工
    2.3 粗糙度测试
        2.3.1 测试仪器
        2.3.2 测试方法
        2.3.3 试验结果
    2.4 抗滑移系数试验
        2.4.1 试验方法
        2.4.2 抗滑移系数的计算
        2.4.3 试验现象和结果
    2.5 三维表面观测
        2.5.1 试验方法
        2.5.2 表面形貌图分析
        2.5.3 高度参数分析
    2.6 硬度测试
    2.7 试验结果分析
        2.7.1 不锈钢摩擦面工艺比较
        2.7.2 不锈钢和碳钢的比较
        2.7.3 基于摩擦学原理对抗滑移系数影响因素的分析
    2.8 不锈钢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设计方法
        2.8.1 不锈钢高强度螺栓
        2.8.2 不锈钢抗滑移系数
        2.8.3 单颗螺栓受剪承载力设计
        2.8.4 单颗螺栓受拉承载力设计
        2.8.5 单颗螺栓拉剪联合作用承载力设计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ython的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参数化建模方法及验证
    3.1 概述
    3.2 不锈钢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分析模型
        3.2.1 几何模型的建立
        3.2.2 材料力学性能模型
        3.2.3 相互作用的设置
        3.2.4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
        3.2.5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3.2.6 结果输出与后处理
    3.3 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
        3.3.1 低碳钢端板连接节点的验证
        3.3.2 节点转角提取方式的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锈钢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静力性能参数化分析
    4.1 概述
    4.2 参数化分析方案
    4.3 参数化分析结果
        4.3.1 端板厚度影响
        4.3.2 端板加劲肋影响
        4.3.3 螺栓直径影响
        4.3.4 柱腹板厚度影响
        4.3.5 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影响
        4.3.6 材料性能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锈钢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
    5.1 概述
    5.2 弯矩-转角曲线计算
    5.3 螺栓连接板件子模型
        5.3.1 参数化分析方案
        5.3.2 参数化分析结果
        5.3.3 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
    5.4 节点初始转动刚度
        5.4.1 欧洲规范方法
        5.4.2 本文提出的方法
    5.5 节点屈服弯矩
        5.5.1 欧洲规范方法
        5.5.2 本文提出的方法
    5.6 节点屈服转角
        5.6.1 剪切域屈服转角
        5.6.2 子模型法计算受拉区屈服转角
    5.7 节点极限弯矩
    5.8 节点极限转角
        5.8.1 剪切域极限转角
        5.8.2 子模型法计算受拉区极限转角
    5.9 理论值与有限元的对比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A-ABAQUS参数化建模Python脚本示例
附录 B-有限元分析破坏现象

(8)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静力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混组合结构的特点和发展
        1.1.1 钢-混组合结构的特点
        1.1.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应用
    1.2 本文选题依据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分类
        1.2.2 装配式组合梁现阶段问题
    1.3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3.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接件研究现状
        1.3.2 钢-现浇混凝土组合梁栓钉连接件研究现状
        1.3.3 钢-预制混凝土板组合梁栓钉连接件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主要目的、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静力推出试验设计
    2.1 试验目的
    2.2 参数选取
    2.3 试件设计与制作
        2.3.1 试件设计
        2.3.2 试件制作
    2.4 测点布置
        2.4.1 结构断面滑移测试装置
        2.4.2 滑移测点布置
        2.4.3 应变测点布置
        2.4.4 位移测点布置
    2.5 加载方案
    2.6 材料性能试验
        2.6.1 混凝土性能试验
        2.6.2 型钢性能试验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推出试验结果分析
    3.1 典型群钉剪力键试件推出试验分析
        3.1.1 试件破坏形态
        3.1.2 荷载-钢梁应变曲线
        3.1.3 荷载-混凝土应变曲线
        3.1.4 荷载-位移曲线
        3.1.5 荷载-界面滑移曲线
        3.1.6 界面滑移竖向分布
    3.2 不同排数装配式钉群剪力键推出试验对比
        3.2.1 破坏形态
        3.2.2 荷载-位移曲线
        3.2.3 荷载-界面滑移曲线
        3.2.4 界面滑移竖向分布
        3.2.5 试验结果分析
    3.3 装配式与现浇钉群剪力键推出试验对比
        3.3.1 破坏形态
        3.3.2 荷载-位移曲线
        3.3.3 荷载-界面滑移曲线
        3.3.4 界面滑移竖向分布
        3.3.5 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界面滑移曲线方程
    4.1 装配式群钉剪力键力学行为数值模拟
        4.1.1 数值模拟的目的
        4.1.2 材料本构关系
        4.1.3 界面接触定义
        4.1.4 荷载和边界条件
        4.1.5 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
    4.2 钉群数量对单个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本构参数的影响分析
        4.2.1 现有研究成果
        4.2.2 界面滑移曲线几何特征及分段
        4.2.3 界面滑移曲线全过程力学分析
        4.2.4 抗剪承载力分析
        4.2.5 线性刚度分析
        4.2.6 刚度退化分析
        4.2.7 滑移本构表达式
    4.3 本构方程表达式验证
        4.3.1 荷载-界面滑移曲线对比
        4.3.2 剪力键单钉抗剪刚度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传统混凝土剪力墙
        1.2.2 改进混凝土剪力墙
        1.2.3 刚性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1.2.4 耗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1.3 本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型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弹性力学分析
    2.1 理论基础
    2.2 力学分析
        2.2.1 分析模型
        2.2.2 弹性力学解
    2.3 结果讨论
    2.4 多夹心剪力墙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型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概述
        3.1.1 试件设计
        3.1.2 材料属性和加载装置
        3.1.3 加载制度与测点布置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破坏形态
        3.2.2 水平力-位移曲线
        3.2.3 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3.2.4 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新型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 数值模型
        4.1.1 材料本构
        4.1.2 单元和边界
        4.1.3 模型和求解
    4.2 结果对比分析
        4.2.1 骨架曲线对比
        4.2.2 破坏形态对比
    4.3 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3.1 轴压比
        4.3.2 剪跨比
        4.3.3 夹心段长度比
        4.3.4 夹心板厚度比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5.1 墙体试验设计
    5.2 墙体试验结果分析
        5.2.1 破坏形态
        5.2.2 水平力-位移曲线
        5.2.3 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
    5.3 结构试验设计
        5.3.1 试件描述
        5.3.2 材料属性
        5.3.3 加载装置
        5.3.4 加载制度和测点布置
    5.4 结构试验结果分析
        5.4.1 水平力-位移曲线
        5.4.2 破坏形态
        5.4.3 耗能能力
        5.4.4 自复位能力
        5.4.5 局部响应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评估
    6.1 墙体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6.1.1 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6.1.2 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6.1.2.1 连接件CAF摩擦力
        6.1.2.2 连接件SRS承载力
    6.2 结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6.2.1 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6.2.2 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6.2.2.1 水平缝连接件摩擦力
        6.2.2.2 竖缝连接件摩擦力
        6.2.2.3 初始预应力
    6.3 摩擦耗能连接装配式结构力学性能评估
        6.3.1 受力分析
        6.3.2 试验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7.1 刚性连接结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
        7.1.1 内力分析
        7.1.2 参数分析
        7.1.3 抗震设计方法
        7.1.4 设计算例
    7.2 摩擦连接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7.2.1 性能目标
        7.2.2 设计步骤
        7.2.3 设计算例
    7.3 摩擦连接结构直接基于震后可修复性的抗震设计方法
        7.3.1 非线性位移比谱与残余位移比谱
        7.3.1.1 计算模型
        7.3.1.2 响应规律分析
        7.3.1.3 位移比谱公式
        7.3.2 抗震设计方法
        7.3.3 设计算例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附录
    附表1 选取的不同场地类别地震动记录
    附图1 不同场地类别的单自由度模型响应箱形图
    附图2 不同场地类别的单自由度模型非线性位移比
    附图3 不同场地类别的单自由度模型残余位移比
    附图4 不同场地类别的单自由度模型最大绝对加速度
    附图5 不同场地类别的单自由度模型总滞回耗能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和参与项目
    1.代表性期刊论文
    2.代表性发明专利
    3.科研项目
致谢

(10)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节点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强螺栓介绍
    1.2 高强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
    1.3 高强螺栓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1.4 摩擦型高强螺栓抗滑移系数试验研究现状
    1.5 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节点受力分析研究现状
    1.6 钢结构安全性评估
    1.7 传统高强螺栓抗滑移系数试验及受力形式评价
    1.8 本文内容及研究意义
2. 高强螺栓的工程应用
    2.1 施工准备
    2.2 高强螺栓紧固工具及标定
    2.3 高强螺栓连接构造
    2.4 螺栓选择与配套
    2.5 螺栓检验
    2.6 高强度螺与钢结构鉴定评估
    2.7 高强度螺栓力学性能检测
    2.8 摩擦面处理
3 高强螺栓受力理论分析
    3.1 高强螺栓单栓受力分析
        3.1.1 高强螺栓抗剪连接
        3.1.2 高强螺栓抗拉连接
        3.1.3 高强螺栓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的连接
    3.2 高强螺栓群受力分析
        3.2.1 抗剪计算
        3.2.2 抗拉计算
4 试验准备
    4.1 摩擦型高强螺栓与电测法应用
    4.2 试件及材料
        4.2.1 摩擦型高强螺栓制备
        4.2.2 试件板的制备
        4.2.3 螺栓标定
        4.2.4 试验设备
5 抗滑移系数对比试验
    5.1 传统抗滑移系数试验
        5.1.1 试验步骤
        5.1.2 试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5.2 改进试件抗滑移系数实验试验
        5.2.1 试验步骤
        5.2.2 试验结果
    5.3 试验数据整理
    5.4 抗滑移系数试验结论
6 扭转试验
    6.1 试验步骤
    6.2 试验数据
    6.3 试验数据处理
        6.3.1 扭转曲线
        6.3.2 螺栓预拉力
        6.3.3 最大扭矩与螺栓预拉力的关系
    6.4 扭转试验结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试验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摩擦型钢结构连接件抗滑移系数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生态园林酒店圆桌会议中心钢结构大板梁安装技术[J]. 黄文华,黄伟,白海,焦建东. 施工技术, 2021(12)
  • [2]钢-UHPC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抗剪性能研究及承载力分析[D]. 陈增. 长安大学, 2021
  • [3]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剪力传递性能研究[D]. 刘浩.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4]温度对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侯兆新,龚超,梁梓豪,王罡,姚志东. 钢结构(中英文), 2021(01)
  • [5]预制装配式木-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研究[D]. 史本凯. 东南大学, 2021(02)
  • [6]冷弯薄壁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剪性能研究[D]. 郭俊杰.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7]不锈钢高强度螺栓连接及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D]. 顾悦言. 东南大学, 2020(01)
  • [8]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静力性能试验研究[D]. 李鸿岩.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9]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 徐刚. 东南大学, 2020
  • [10]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节点试验研究[D]. 张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摩擦型钢结构连接件防滑系数的确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