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L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模研究

基于UML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模研究

一、基于UML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模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明[1](2021)在《汽轮发电机组健康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汽轮发电机组作为电力系统中极为关键的大型旋转机械设备,对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寿命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出现意外故障,会造成人员伤害或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提高汽轮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其故障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预测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设计开发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是保证机组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平稳运行的主要手段,有助于技术人员对机组产生的故障进行监测和维护。本文基于UML系统建模方法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健康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了多源异构本体知识表示方法及关联案例推理机制,对系统知识库的构建和推理机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与贡献总结如下:(1)构建了基于UML系统建模方法的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模型。针对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功能多样、结构复杂、开发周期长等问题,考虑UML建模方法具有拓展性强、通用程度高、开发周期短等特点,设计了基于UML的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模型,包括机组的总体架构、系统用例模型、功能分解模型、系统静态类模型、系统状态模型、系统交互模型及组件部署模型。(2)提出了汽轮发电机组多源异构知识本体建模与融合的方法。利用Protégé软件构建了汽轮发电机组的全局本体和局部本体,详细说明了建模的方法与步骤,改进了知识融合的算法与多源知识检索的过程,通过多源知识的检索过程证明了所建本体知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机械故障模拟实验台(MFS)模拟了汽轮发电机组转子的不同故障,验证了知识融合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3)设计了基于本体和关联案例推理机制。针对本体推理结果不完善,推理效率低等问题,利用Protégé自带的推理机Fa CT++进行初步推理,根据本体推理结果再进行案例分层检索。结合案例检索的全局相似度和局部相似度算法,设计了故障诊断系统推理机,提高了系统诊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通过推理机制给出了故障的合理解决方案,实现了汽轮发电机组从“故障属性输入”到“解决方案输出”的全过程。(4)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健康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利用本体编辑器构建了知识库和完成了初步推理,使用SQL Server储存了机组传送过来的数据和长期积累的故障案例,通过MATLAB封装了相关图谱绘制算法、特征提取算法和关联案例推理算法,结合UML系统模型,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健康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通过系统性能调试验证了此系统能够为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保证了机组健康运行。

高京[2](2020)在《基于MBSE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及典型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伴随标准质量不断加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资源不断积累,海量的“标准资源库”已经形成,对标准化管理工作和标准研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标准体系研究是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传统的标准体系主要是以标准为中心对体系架构进行描述,缺少对标准内容以及标准之间关联关系的描述,无法充分发挥标准的协调性与配套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与标准化原理和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MBSE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并应用到了 ISO/TC10/SC6(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产品文件技术委员会/机械工程文件分技术委员会)标准体系研究中。首先,研究MBSE实践的理论基础,结合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一般方法,提出了 MBSE应用于标准体系构建的逻辑架构,为ISO/TC10/SC6标准体系研究提供思路。其次,梳理ISO/TC10/SC6标准体系范围内的各项标准内容、标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关联关系,利用元建模机制,提取并整合标准关键语义信息,建立了 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并在XML文件中对数据进行了组织与存储,保证了模型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然后,在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ysML(系统建模语言)和Enterprise Architect建模工具,构建了 ISO/TC10/SC6标准体系模型,并围绕标准功能类别、标准内容和标准布局等方面,对ISO/TC10/SC6标准体系进行分析,识别出标准缺失问题。最后,基于ISO/TC10/SC6标准体系模型和标准体系分析结果,结合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与标准化需求,研究提出了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并针对典型标准技术内容展开了研究,为今后相关标准的研制提供了支撑。

高炜[3](2020)在《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平台研发及工艺方案决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滚磨光整加工技术是一种普适性很强的旨在提高零件表面质量、改善零件表面完整性的基础制造工艺技术,已在传统制造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广泛使用。国际权威专家Cariapa指出,机械零件中约有50%可以采用滚磨光整加工提高零件表面质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系统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使得全产业链内企业之间存在工艺供需信息盲区,严重制约滚磨光整加工技术在制造领域的优势发挥。以长期工艺研发实践积累的大量工艺实例和开放式汇集的典型实例为基础,研发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平台并探索工艺方案决策的智能化方法,助推有效加工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是全产业链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对进一步拓宽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一是研究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构建模式,满足现阶段全产业链企业对滚磨光整加工要素信息直接获取的实际要求。二是研究工艺方案决策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策略,使不同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数据库获得所期望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的设备、磨块、磨剂及加工参数等方面的信息。首先,通过对滚磨光整加工流程分析,构建了加工过程信息资源及集成模型;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建模表示方法采用集成化计算机辅助制造定义(IDEF)和统一建模语言(UML)结合的图形化描述方法;由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信息模型、知识模型和过程模型组成数据库建模方法体系,建立了以过程模型为核心的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集成关系;建立了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视图层、方法层和应用层三层体系结构,能实现全产业链中企业加工环境和基础结构的集成,为数据库平台构建奠定了模型和体系基础。剖析加工实例,以加工对象和加工要求为主要特征对应加工工艺方案的思想构成案例并集合成案例库,实现了加工实例的案例化表征;提出采用减法聚类的模糊C均值聚类改进算法(S-FCM)寻找特殊案例并加以保存,以提高其聚类质量;将其余案例通过两两相似度对比,删除冗余案例,从而合理有效地优化案例库。采用自主研发的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平台已有的合格案例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合理筛选并删除案例库中的冗余案例,除节省案例存储空间外,使案例检索效率明显提高,可以满足对生产现场的实时调控。该方法原理简单、步骤清晰,可用于智能化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制订和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后续优选的数据库平台。为了智能化优选工艺方案,提出一种分级递进的融合决策理论。依据加工工艺数据库构建的工艺案例库,首先采用加权案例推理技术(WCBR),寻找与新问题匹配的原有案例,以便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如果没有找到匹配案例,则借助模糊专家系统(FES),充分挖掘已有案例中的知识,通过区间值模糊推理,寻找新问题的相似案例。其中,具体提出了一种变权重案例推理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案例特征权重,明确了案例分级检索步骤和案例特征相似度计算办法,仿真研究了案例库中已有案例、相似案例及差异较大案例等情况,讨论了特征判断矩阵对优选结果的影响程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WCBR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案例库中与新问题匹配的案例。另外,针对不能检索到匹配案例的情况,提出了滚磨光整加工工艺优选的模糊专家推理模型,以滚抛磨块优选为例详细阐述了区间值模糊规则的构建,根据实际加工的成功案例确定各特征值等级范围及隶属区间,并与滚抛磨块参数建立联系,利用产生式规则表示法建立区间值模糊规则;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模糊规则中各特征属性的权重,并采用区间值模糊推理算法进行滚抛磨块参数优选推理机的设计;采用大量的测试案例进行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模糊专家推理优选模型能够在案例推理的基础上提升新问题与旧案例之间的相似度,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同时,能够快速、准确、合理地优选出待加工零件所需的滚磨光整加工工艺。构建了包括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数据管理服务层、应用接口层和用户层核心平台的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开发总体框架和功能结构。基于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C#和Python开发语言、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7集成开发环境和B/S网络结构模式,完成了数据库平台程序开发,多维度展示了平台的实用情况。从某大型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应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了企业特殊的工序模板生成功能扩展,建立了与企业PDM系统的数据接口。生产应用表明,工序模板功能有助于工艺规范,整体数据库平台应用使企业专项工艺信息资源整合、积累并共享,对提质增效和信息化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研发的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平台及工艺方案决策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全产业链企业的专项工艺决策及管理升级,为滚磨光整加工行业产业持续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也为其他制造技术乃至工业领域构建数据库平台并进行智能化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闫祥海[4](2020)在《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拖拉机是量大面广的重要农业动力装备,“中国制造2025”及“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对拖拉机产品创新发展提出了以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为目标,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拖拉机新产品向大功率、高速、低耗、智能方向和高效复式的现代作业方式发展的新要求。动力换挡传动系(PST)是拖拉机的关键动力传动部件,可实现作业过程中动力不中断自动换挡,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拖拉机,使拖拉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及作业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试验验证作为先进产品开发研制的重要技术之一,贯穿于产品需求分析、设计、研制、使用等全生命周期。虚拟试验将计算机仿真技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产品的性能试验、指标考核、品质评价提供了试验新技术,将试验环境、试验系统和试验产品转换为数字化模型,测试参数的修改、控制策略的优化、试验过程的控制等在计算机上运行,消耗少、周期短、零排放,可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有效的先验指导。本研究为提高PST虚拟试验的系统可扩展性、模型重用性、模型互操作性及实时性,设计了基于体系架构的PST虚拟试验系统。通过研究PST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发了涵盖模型构建、试验设计、试验运行、试验管理及试验结果评价功能的虚拟试验支撑平台,对开展拖拉机PST性能试验验证奠定了基础。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构建关键技术。根据PST试验特征,分析了PST虚拟试验功能和性能需求,研究了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及运行原理。在对比分析高层体系结构(HLA)与数据分发服务(DDS)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HLADDS复合体系的PST虚拟试验系统框架,开发了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虚拟试验系统支撑平台,为提高系统可扩展性、模型重用性、模型互操作性和实时性提供了框架支撑。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互连关键技术。在分析HLA、DDS数据交互机理及数据映射关系的基础上,对比了3种HLA与DDS互连方案,制定了基于桥接组件的PST虚拟试验系统数据交互方案。基于元模型理论和Rational Rose平台建立了桥接组件元模型和组件UML模型,制定了模型映射规则。利用Rational Rose双向工程功能,对桥接组件UML模型进行了代码转换,生成了插件框架代码。提出了基于桥接组件的虚拟试验时间推进方式和基于最小时间戳下限(LBTS)的虚拟试验时间推进算法,完善了PST虚拟试验系统数据交互机制。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建模关键技术。分析了模型改造的体系建模方法,在PST多领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PST机械组件、PST液压组件、PST控制组件和基于Access数据库的载荷组件。分析了组件间消息对应关系,对仿真组件和载荷组件进行了HLA封装。建立了PST试验台架组件和PST控制器组件,对其进行了DDS数据类型和主题封装。实现了PST仿真组件、载荷组件和物理组件与PST虚拟试验系统的融合。研究了PST虚拟试验管理与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分析了试验管理组件运行原理,对虚拟试验基本指令格式进行了定义,开发了试验流程基本指令集库,利用XML Schema语言定义了标准的虚拟试验流程文件格式。分析了PST虚拟试验结果数据特征及数据管理原理,利用实体-联系图(E-R图)描述了数据管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开发了基于数据库与版本控制系统(VCS)的试验管理组件数据管理功能。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建立了试验管理组件静态类图和动态活动图,开发了界面友好的试验管理组件。对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进行了分析,基于Lab VIEW软件开发了试验监控组件。研究了PST虚拟试验验证关键技术。测取了拖拉机机组犁耕、旋耕和驱动耙3种作业田间实验的PST输出轴转矩载荷,采用经验模态分解软阈值降噪方法对载荷进行了预处理,采用边界局部特征尺度延拓算法抑制了载荷分解过程中出现的端点效应。通过对载荷频次外推与合成,建立了典型单工况、综合多工况下PST虚拟试验验证载荷环境。对试验数据中隐含的PST挡位、作业工况和换挡信息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提取。研究了基于灰度关联法和经验模态分解法的虚拟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一致性检验方法。对桥接组件数据传输时延和传输吞吐量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桥接组件满足系统设计需求。对PST电控单元性能、换挡离合器接合规律、起步品质和换挡品质进行了虚拟试验,虚拟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证明了PST虚拟试验系统的有效性。研发的虚拟试验系统具有可扩展、模型重用、模型互操作及实时的优势,为拖拉机新产品的开发验证提供了新方法与技术。

贾馥源[5](2020)在《基于MBSE的机载通信系统建模研究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飞机的发展,其用途逐渐多样化,对配套的航电系统要求也相应提高。机载通信系统是航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内部结构和交互使得系统模型开发艰难,传统的开发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设计需求。本文通过对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以下称MBSE)方法论的研究,实现机载通信系统建模与验证,来解决机载系统中任务功能众多、交互繁复对系统架构设计造成的困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Arcadia(一种MBSE方法论)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空缺,研究了该方法论在机载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建模机制。通过对其需求模型设计、功能模型设计、逻辑架构设计以及物理架构开发的研究,建立了基于Arcadia的机载通信系统建模与验证全流程方案,为Arcadia在其他航电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随后展开了对Arcadia的研究。一方面对Arcadia中的状态与模式的定义与转换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在Arcadia中的应用机制,实现了机载通信系统中状态与模式的设计;另一方面,针对模型转换中Capella模型的缺陷,本文融合传统的模型间的转换机制,分析Capella各层模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Capella模型的转换思路,提出了基于Capella模型转换的流程。最后实现基于Arcadia的机载通信系统建模与验证。建立了机载通信系统的四层模型,通过功能链运行实现了模型的黑盒级验证,结合Simulink的补充建模与仿真,完整地验证了该系统的建模成果。论文采用Arcadia指导建模,在Capella与Simulink平台进行建模与验证工作,成功实现了机载通信系统的建模与验证,解决了传统开发模式中传递数据困难、各个分系统孤立以及无法尽早迭代等缺点。

宗冉[6](2019)在《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论文立足科研项目管理实际要求,针对综合计划部门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效率低、人工存档出错率高等相关问题,利用软件工程设计的思想,以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为课题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前期对综合计划部门业务工作的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和优化了各个项目管理工作的组成、流程和数据需求等情况,进一步明确了用户需求,对需求分析进行文字描述、绘制了工作流程图、设计了业务数据需求表,为建立系统模型打下坚实基础。(2)完成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基于“4+1”视图模型的系统结构描述方法,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描述了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设计了系统的逻辑结构与物理实现,完成了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论文还对系统数据库的角色和业务管理模块进行了数据库表的设计。(3)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B/S结构下,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实际需求,以国产自主可控的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和达梦数据库为基础,基于Java EE体系结构和SSH2框架,实现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功能并部署运行。

于全[7](2019)在《嵌入式实时系统领域建模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复杂性、资源受限性、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对系统设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各种安全性、可靠性指标无法完全通过测试来验证。模型驱动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模型驱动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也让非计算机专业的领域工程师望而却步,其学习成本较高,设计过程复杂,因此很难在嵌入式系统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为了更好地支持嵌入式实时系统的设计、验证和开发,需要一个简单易学且直观的图形化领域建模环境,支持领域工程师快速搭建系统模型,并完成设计验证。本文以当前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建模及验证需求为背景,针对当前嵌入式实时系统领域缺乏专用的领域建模工具、难以支持系统早期验证的局限,根据嵌入式实时系统的通用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采用特定领域元建模技术,完成了嵌入式实时系统的领域特征分析,识别和抽取了领域对象,构建了领域元模型,并搭建了一个可视化的嵌入式实时系统领域建模环境。在领域建模环境的构建过程中,本文借鉴了统一建模UML以及系统建模语言SysML的领域对象抽取思路,用元模型表达了嵌入式实时系统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关系,并提供了相应的图形化的建模元素,使得领域工程师能够使用该建模环境构建嵌入式实时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静态的从属关系、分配关系和动态交互关系。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支持软件功能到硬件实体的映射,这使得本文所开发的建模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建模,还能够完成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并为支持系统的集成验证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最后通过一个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嵌入式IP电话系统来验证本文所实现的建模工具的实用性。使用本文所构建的建模环境建立了IP电话系统的静态结构模型和动态行为模。建模的结果表明,本文所提供的领域建模环境非常适合于嵌入式实时系统建模。

宋思蒙[8](2019)在《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辅助开发与仿真平台》文中研究指明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CPPS)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在制造行业内的实际应用,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信息物理融合技术赋予生产系统内节点智能特性,使能制造资源能够以服务的方式存在、共享和调用。CPPS的运行体现为实时任务驱动下以生产业务流程为核心的各种服务化制造资源的组合配置与动态运行。CPPS系统的设计是根据业务逻辑对CPS环境下服务化的制造资源进行整合,定义系统行为。在CPPS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两大问题即系统内节点的行为模型构建和行为模型信息物理融合的实现。CPPS的设计过程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CPPS的自适应、可重构、互操作功能进行建模和验证,还需要在运行阶段支持系统的扩展、重构和管控。当前,制约CPPS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一个CPPS设计和管理一体化方法学和模型支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是设计复杂系统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帮助系统设计人员理解、描述系统,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论文综合应用面向对象、系统建模和仿真、系统组态等思想和技术,针对CPPS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提出并研发面向CPPS系统设计、运行的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辅助开发与仿真平台(CPPS-ADSP)。首先,通过分析CPPS-ADSP的应用场景,提炼出CPPS-ADSP的功能和特征,并提出系统的参考框架、运行机制和网络物理环境;在此基础上,针对CPPS的设计和建模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智能体架构和扩展Petri网OTCKPN的混合建模方法,通过预定义的系统模型库构建系统内CPS节点的协商行为模型和生产行为模型,支撑CPPS的自适应和可重构特性;在实现CPPS系统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信息物理融合方法,定义系统中服务的类型和面向服务架构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CPPS-ADSP和物理设备层、信息资源层之间的互操作机制,实现CPPS和异构设备、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采用基于平台的设计方法,开发CPPS-ADSP原型系统,并结合实际生产场景,对CPPS-ADSP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CPPS-ADSP能够有效支撑CPPS的开发和验证。

张修远[9](2019)在《基于移动互联的共享集装箱平台业务模式及系统架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一种高级的运输组织形式,是物流业降本增效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存在着集装箱管理混乱,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改革,传统行业开始面临“互联网+”的理念冲击,交通物流行业也不例外。在“共享经济”的大环境下,集装箱租赁业也在寻求发展和改变。本文提出的“共享集装箱”概念,可以通过基于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管理平台,整合社会闲置的集装箱资源,提高集装箱的利用率,并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集装箱的供需匹配。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集装箱行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并讨论过去集装箱共用模式的优缺点,然后从发展需求和发展支撑两个大的方面探讨了共享集装箱模式以及共享集装箱管理平台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并研究了共享集装箱发展所需的标准体系。其次,本文对共享集装箱管理平台的业务和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对业务模式的研究中,本文界定了平台的主要参与对象。基于用户需求对平台的功能要素进行分析,主要功能包括运力交易、信息发布、集装箱实时位置追踪、信息数据服务等,辅助功能则包括大数据中心,集装箱运输协助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等。在此基础上行本文设计了平台的业务流程。平台的基础盈利模式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物流平台的盈利模式,包括会员费、交易手续费、加盟费以及广告费用四种,而增值盈利模式则包括货运代理业务、大数据信息业务等。然后,本文对管理平台中集装箱的供需匹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平台的供需匹配特征,并且结合共享集装箱的特性,利用层次分析新标度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构造用户评价模型,通过建立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空箱调度模型对平台的供需匹配进行了基于用户满意度的匹配调度研究。最后,在共享集装箱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方法进行集装箱管理平台的架构设计,并通过统一建模语言(UML)对系统总体以及主要模块进行了系统建模,并通过功能模块的设计对共享集装箱管理平台的业务模式和功能进行了展示。本文研究的共享集装箱管理平台,立足于多个参与方的实际需求,为用户和平台自身带来利益,并能提高集装箱周转率,起到服务社会的功能价值。然而由于业务模式尚未起步,因此在具体的平台系统实施和运营方面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焦圣强[10](2017)在《面向制造企业自主构建的柔性ERP构件库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激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今制造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对动态变化市场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中,更加柔性且支持动态业务流程重组的ERP成为核心点。传统的ERP软件的诸多弊端导致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快速响应个性化业务重组需求,又适用于企业自主开发ERP系统的开发平台。为此,本文以国内某离散制造企业为原型企业,提出了一种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和统一建模语言(UML)的企业业务信息映射关系为建模框架、以基于活动关联度的构件识别为核心内容、以可视化平台为实现工具的整体开发方法,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企业建模、构件识别、可视化开发和构件库实现。首先,提出一种新的企业业务与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在分析供应链运作模型(SCOR)和统一建模语言(UML)两种建模理论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立体化SCOR-UML联合模型。针对原型企业,建立了完整的SCOR模型的标准层和拓展层,并对每一层进行实例化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从各层SCOR模型到UML视图的多维映射,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企业业务模型和信息模型。其次,建立SCOR细化模型与多视图结合提取核心元素、矩阵变换聚类算法处理关联度矩阵的识别方法。以功能特征、角色特征、交互特征、操作特征为识别依据,建立活动关联度矩阵,采用矩阵变换算法对活动关联度矩阵处理,识别提取出初步的业务构件,引入粒度、内聚性、耦合性作为性能度量指标,对构件的初步识别结果进行性能评估。最后,开发实现了可视化ERP系统原型构件软件实体库,按照SCOR模型框架和泛ERP思想,设计了 ERP构件软件实体库的组织架构;引入可视化开发平台,完成了业务构件概念模型到软件实体的开发;通过从基础级到模块级再到系统级的业务构件软件实体的逐级组装,完成了一个简单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构件式快速开发。

二、基于UML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模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UML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轮发电机组健康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基于UML系统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基于本体知识表示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基于案例推理的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轮发电机组典型故障原理分析及处理技术
    2.1 引言
    2.2 600MW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的基本结构
    2.3 汽轮发电机组典型故障分析及处理
        2.3.1 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质量不平衡
        2.3.2 汽轮发电机组转子不对中故障
        2.3.3 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磨振动故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建模
    3.1 引言
    3.2 UML理论研究
        3.2.1 UML建模
        3.2.2 UML核心元素
        3.2.3 UML建模流程和工具
    3.3 机组总体架构
        3.3.1 汽轮发电机组数据处理中心的功能
        3.3.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
        3.3.3 诊断算法研究中心的功能
    3.4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静态建模
        3.4.1 系统三层架构
        3.4.2 系统用例模型
        3.4.3 系统类图
        3.4.4 系统功能分解
    3.5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动态建模
        3.5.1 系统状态模型
        3.5.2 系统交互模型
    3.6 系统组件部署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知识库构建和推理机设计
    4.1 引言
    4.2 汽轮发电机组多源异构知识的选择与融合
        4.2.1 多源异构知识的选择
        4.2.2 多源异构知识的融合
    4.3 汽轮发电机组多源异构本体知识建模
        4.3.1 汽轮发电机组全局本体的构建
        4.3.2 汽轮发电机组局部本体的构建
        4.3.3 汽轮发电机组全局本体与局部本体间映射
    4.4 汽轮发电机组知识融合实例验证
    4.5 基于本体和关联案例推理机制的设计
        4.5.1 本体推理
        4.5.2 关联案例推理
        4.5.3 本体和关联案例集成推理方法的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与性能测试
    5.1 引言
    5.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5.2.1 动态链接库的生成方式
        5.2.2 MATLAB的嵌入与捕捉
        5.2.3 状态监测模块中实时显示机组数据技术
        5.2.4 封装SqlHelper类
    5.3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5.3.1 需求分析
        5.3.2 概念结构设计
        5.3.3 添加配置文件
    5.4 系统功能开发
        5.4.1 系统登录模块
        5.4.2 状态监测模块
        5.4.3 信号分析模块
        5.4.4 故障诊断模块
    5.5 实例验证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2)基于MBSE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及典型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机械工程文件国际标准化现状
        1.2.2 MBSE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MBSE在标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2.1 标准体系概述
    2.2 MBSE实践的三大支柱研究
        2.2.1 建模语言
        2.2.2 建模方法
        2.2.3 建模工具
    2.3 基于MBSE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2.3.1 MBSE应用于标准体系构建的逻辑架构
        2.3.2 基于MBSE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构建
    3.1 标准体系元建模理论基础
    3.2 标准体系元建模流程
    3.3 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
        3.3.1 需求分析阶段元模型
        3.3.2 功能分析阶段元模型
        3.3.3 体系架构设计阶段元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元模型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构建与分析
    4.1 基于元模型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构建
        4.1.1 标准体系需求模型
        4.1.2 标准体系功能模型
        4.1.3 标准体系架构模型
    4.2 ISO/TC10/SC6标准体系分析
        4.2.1 体系标准功能类别分析
        4.2.2 体系标准内容分析
        4.2.3 体系标准布局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与典型标准研究
    5.1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需求
        5.1.1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方向国际标准研制需求
        5.1.2 机械产品数字化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需求
    5.2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
        5.2.1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
        5.2.2 机械产品数字化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
    5.3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简化与轻量化要求》标准研究
        5.3.1 标准需求分析
        5.3.2 标准功能分析
        5.3.3 标准关键内容研究
    5.4 《数字化仿真机加工工艺要求》标准研究
        5.4.1 标准需求分析
        5.4.2 标准功能分析
        5.4.3 标准关键内容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现行和制定中的机械工程文件相关国际标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3)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平台研发及工艺方案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 课题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1.2.1 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现状
        1.2.2 工业数据库技术概要
        1.2.3 数据库智能化应用原理与方法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建模方法和体系结构
    2.1 滚磨光整加工工艺流程分析
        2.1.1 滚磨光整加工工艺过程信息资源
        2.1.2 滚磨光整加工工艺过程信息集成
    2.2 面向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建模表示方法
        2.2.1 集成化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定义方法IDEF
        2.2.2 统一建模语言UML
        2.2.3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建模方法需求
    2.3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建模方法
        2.3.1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功能模型
        2.3.2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组织模型
        2.3.3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信息模型
        2.3.4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知识模型
        2.3.5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过程模型
    2.4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2.4.1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视图层
        2.4.2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方法层
        2.4.3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应用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工艺参数优选案例库构建
    3.1 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实例的数据分析
    3.2 基于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工艺案例表征
    3.3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工艺案例库优化
        3.3.1 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改进
        3.3.2 基于减法聚类的FCM的工艺案例库优化
        3.3.3 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参数优选融合推理模型研究
    4.1 工艺优选的融合推理模型总体设计
    4.2 加工工艺优选的加权案例推理模型研究
        4.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案例特征权重确定
        4.2.2 案例的匹配
        4.2.3 案例处理
        4.2.4 加权案例推理的仿真研究
    4.3 滚磨光整加工工艺优选的模糊专家推理模型研究
        4.3.1 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
        4.3.2 滚磨光整加工工艺优选的专家推理模型研究
        4.3.3 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
    5.1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的开发
        5.1.1 数据库的总体框架
        5.1.2 数据库的系统功能结构
        5.1.3 数据库的开发环境
        5.1.4 面向全产业链应用的用户权限模型设计
        5.1.5 工艺优选融合推理模型的程序实现
    5.2 面向全产业链应用的数据库平台界面
        5.2.1 物料信息维护界面示例
        5.2.2 工艺实例维护界面示例
        5.2.3 案例智能优选界面示例
    5.3 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在典型企业的定制化应用
        5.3.1 企业定制化服务需求分析
        5.3.2 基于定制化服务的数据库功能设计
        5.3.3 实际生产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ST原理、结构及试验技术
        1.2.1 PST原理与结构
        1.2.2 PST性能与评价方法
        1.2.3 PST试验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PST虚拟试验原理、方法与现状
        1.3.1 虚拟试验概念与原理
        1.3.2 PST虚拟试验现状与发展趋势
        1.3.3 虚拟试验系统构建方法与特点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
    2.1 PST虚拟试验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功能需求
        2.1.2 系统性能需求
    2.2 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原理
        2.2.1 功能实现模块
        2.2.2 数据传输模块
        2.2.3 运行管理模块
    2.3 PST虚拟试验系统设计
        2.3.1 支撑体系对比分析
        2.3.2 基于HLA的虚拟试验系统
        2.3.3 基于HLA-DDS的虚拟试验系统
        2.3.4 虚拟试验系统硬件支撑平台
    2.4 PST虚拟试验系统技术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桥接组件开发
    3.1 HLA与 DDS数据交互机理
        3.1.1 HLA体系数据交互机理
        3.1.2 DDS体系数据交互机理
        3.1.3 体系间数据映射关系
    3.2 基于桥接组件的HLA与 DDS互连
        3.2.1 HLA与 DDS互连方案设计
        3.2.2 桥接组件结构原理分析
    3.3 基于元模型的桥接组件开发
        3.3.1 元模型理论
        3.3.2 桥接组件元模型
        3.3.3 基于元模型的桥接组件UML模型
        3.3.4 模型映射及桥接组件插件生成
    3.4 虚拟试验系统时间管理
        3.4.1 时间推进方式
        3.4.2 时间推进算法
    3.5 小结
第4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建模
    4.1 基于体系的多领域建模方法
        4.1.1 HLA多领域建模方法
        4.1.2 DDS多领域建模方法
    4.2 系统仿真组件建立
        4.2.1 PST机械组件
        4.2.2 PST液压组件
        4.2.3 PST控制组件
    4.3 系统载荷组件建立
        4.3.1 载荷数据库
        4.3.2 载荷组件SOM
        4.3.3 组件间消息映射关系
    4.4 系统物理组件建立
        4.4.1 PST试验台架组件
        4.4.2 PST控制器组件
    4.5 组件接口封装
        4.5.1 仿真组件HLA封装
        4.5.2 载荷组件HLA封装
    4.6 小结
第5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试验管理与监控
    5.1 试验管理组件运行原理
        5.1.1 试验管理组件架构
        5.1.2 试验管理组件流程基本指令
        5.1.3 试验管理组件流程文件
        5.1.4 试验管理组件数据管理
    5.2 试验管理组件设计
        5.2.1 试验管理组件静态类图
        5.2.2 试验管理组件动态活动图
        5.2.3 试验管理组件界面
    5.3 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及设计
        5.3.1 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
        5.3.2 基于LabVIEW的试验监控组件设计
    5.4 小结
第6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产品试验验证
    6.1 试验验证载荷环境建立
        6.1.1 田间实验载荷获取
        6.1.2 EMD软阈值载荷降噪
        6.1.3 载荷统计特性分析
        6.1.4 载荷频次外推与合成
    6.2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6.2.1 试验关键参数提取
        6.2.2 基于一致性检验的试验数据有效性评估
    6.3 系统桥接组件性能测试与分析
        6.3.1 数据传输时延性能测试与分析
        6.3.2 数据传输吞吐量性能测试与分析
    6.4 虚拟试验系统试验验证分析
        6.4.1 电控单元虚拟试验分析
        6.4.2 离合器接合规律虚拟试验分析
        6.4.3 起步品质虚拟试验分析
        6.4.4 换挡品质虚拟试验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附录 I 桥接组件代码框架文件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MBSE的机载通信系统建模研究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MBSE方法论的研究现状
        1.2.2 MBSE在航空航天领域上的应用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MBSE相关理论及机载通信系统概述
    2.1 基于MBSE的方法论概述
        2.1.1 MBSE产生背景
        2.1.2 MBSE基本特征
        2.1.3 MBSE三大要素
    2.2 机载通信系统概述
        2.2.1 甚高频通信系统
        2.2.2 高频通信系统
        2.2.3 卫星通信系统
        2.2.4 选择呼叫系统
        2.2.5 飞机内部通信系统
        2.2.6 空地数据链
    2.3 航电系统综合技术分析
        2.3.1 航电系统设计需求特点分析
        2.3.2 航电系统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rcadia的建模与验证方案设计研究
    3.1 系统建模方法论的研究
        3.1.1 Harmony-SE写Arcadia的流程分析
        3.1.2 基于Harmony-SE与Arcadia的对比分析研究
    3.2 基于Arcadia的机载通信系统建模方案研究与设计
        3.2.1 机载通信系统需求模型设计原理
        3.2.2 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需求的分析
        3.2.3 机载通信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3.2.4 机载通信系统架构设计原理
        3.2.5 机载通信系统物理架构开发设计
    3.3 机载通信系统模型验证方案设计
        3.3.1 机载通信系统模型驱动开发验证思路
        3.3.2 基于Capella与Simulink的验证方案设计与相关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rcadia的状态与模式及模型转换研究
    4.1 基于Arcadia的状态与模式研究及实现
        4.1.1 AADL和UML中的模式
        4.1.2 基于Arcadia的状态与模式研究
        4.1.3 基于场景的状态与模式处理
        4.1.4 机载通信系统中的状态与模式设计
    4.2 基于Capella模型的转换研究
        4.2.1 传统模型转换机制研究
        4.2.2 基于Capella模型的转换方法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载通信系统的建模与验证
    5.1 机载通信系统运行需求分析与实现
        5.1.1 最劣条件场景处理
        5.1.2 运行架构设计
    5.2 系统能力分析与实现
        5.2.1 系统能力综合分析
        5.2.2 系统数据流分析构建
    5.3 基于模型转换的逻辑架构设计
        5.3.1 系统组件的识别
        5.3.2 系统功能链的构建
        5.3.3 系统逻辑体系结构实现
    5.4 物理体系结构分析与实现
        5.4.1 系统物理结构的分解
        5.4.2 系统架构的构建
    5.5 机载通信系统模型验证实现
        5.5.1 可视化仿真界面的设计
        5.5.2 基于状态与模式的功能链验证
        5.5.3 连续动态部件的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工作流技术现状
        1.2.2 信息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2.3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引言
    2.2 科研管理的业务组成
        2.2.1 规划计划管理
        2.2.2 科研项目管理
        2.2.3 重大专项管理
        2.2.4 其他业务管理
        2.2.5 数据管理
    2.3 科研管理的业务关系
    2.4 科研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
        2.4.1 规划计划管理
        2.4.2 科研项目管理
        2.4.3 其他业务管理
        2.4.4 基础数据管理
    2.5 数据需求
        2.5.1 基础数据需求
        2.5.2 业务数据需求
        2.5.3 共享交换数据需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结构设计
        3.2.1 UML建模技术
        3.2.2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4+1”视图模型
        3.2.3 用例视图
        3.2.4 逻辑视图
        3.2.5 过程视图
        3.2.6 实现视图
        3.2.7 部署视图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3.1 用户权限和用户角色数据库表
        3.3.2 项目信息数据库表
        3.3.3 规划计划数据库表
        3.3.4 科研项目数据库表
        3.3.5 投递数据库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体系结构与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4.2.1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B/S架构
        4.2.2 Java EE的 SSH2 框架
        4.2.3 达梦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4.3 系统功能的实现
        4.3.1 系统开发环境
        4.3.2 系统界面
        4.3.3 规划计划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4 科研项目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5 其他业务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6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嵌入式实时系统领域建模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嵌入式实时系统领域建模相关技术
    2.1 模型驱动技术
        2.1.1 统一建模语言UML
        2.1.2 元对象设施(MOF)
        2.1.3 公共仓库元模型(CWM)
        2.1.4 XML元数据交换(XMI)
        2.1.5 UML Profile
    2.2 特定领域建模技术
    2.3 领域元建模工具
    2.4 Eclipse建模框架
        2.4.1 EMF技术
        2.4.2 GMF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嵌入式实时系统领域建模需求
    3.1 嵌入式实时系统领域特性分析
    3.2 嵌入式实时系统通用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
    3.3 系统领域对象抽取
        3.3.1 需求图
        3.3.2 类图
        3.3.3 对象图
        3.3.4 状态图
        3.3.5 活动图
        3.3.6 序列图
        3.3.7交互概要图
        3.3.8 硬件图建模元素
        3.3.9 分配图
    3.4 本章小结
4 嵌入式实时系统领域元建模技术
    4.1 基于Ecore的系统元模型构建
        4.1.1 需求图元模型
        4.1.2 类图元模型
        4.1.3 对象图元模型
        4.1.4 状态图元模型
        4.1.5 活动图元模型
        4.1.6 序列图元模型
        4.1.7 交互概要图元模型
        4.1.8 硬件图元模型
        4.1.9 分配图元模型
    4.2 基于GMF的图形语法构建
        4.2.1 构建图形模型
        4.2.2 构建工具模型
        4.2.3 构建映射模型
        4.2.4 生成图形编辑器
    4.3 本章小结
5 嵌入式系统领域建模环境的应用验证
    5.1 电话系统概述
    5.2 系统建模过程
        5.2.1 系统静态体系结构建模
        5.2.2 系统动态交互行为建模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辅助开发与仿真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PPS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2.2 CPPS关键特性研究现状
        1.2.3 CPPS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主要来源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整体架构
2 CPPS-ADSP内涵及总体运行框架研究
    2.1 引言
    2.2 CPPS-ADSP功能与特征
        2.2.1 CPPS-ADSP应用场景
        2.2.2 CPPS-ADSP主要功能
        2.2.3 CPPS-ADSP特征
    2.3 CPPS-ADSP总体运行框架构建
        2.3.1 CPPS-ADSP总体运行框架
        2.3.2 CPPS-ADSP框架运行机制
    2.4 CPPS-ADSP网络物理环境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OTCKPN与多智能体系统的混合建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混合建模方法概述
        3.2.1 混合建模方法的构成
        3.2.2 混合建模方法的运行机制
    3.3 OTCKPN模型定义
        3.3.1 OTCKPN的定义与形式化表达
        3.3.2 OTCKPN建模仿真元素的定义
        3.3.3 OTCKPN模型建模及运行规则
        3.3.4 OTCKPN建模对象
    3.4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协商机制的OTCKPN模型构建
        3.4.1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OTCKPN建模流程
        3.4.2 基于合同网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商机制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CPPS-ADSP信息物理融合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CPPS-ADSP服务总线
        4.2.1 服务总线总体架构
        4.2.2 CPPS-ADSP服务的分类与描述
        4.2.3 CPPS-ADSP服务的注册与检索
        4.2.4 CPPS-ADSP服务组态
    4.3 CPPS-ADSP协议适配及服务化
        4.3.1 工业通讯协议分类
        4.3.2 CPPS-ADSP平台协议适配及服务化
    4.4 CPPS-ADSP互操作方法
        4.4.1 基于事件与实时信息驱动的设备互操作
        4.4.2 基于任务需求的本体信息资源互操作
    4.5 本章小结
5 CPPS-ADSP开发与验证
    5.1 引言
    5.2 CPPS-ADSP平台开发
        5.2.1 CPPS-ADSP平台开发环境
        5.2.2 CPPS-ADSP平台架构及功能
        5.2.3 CPPS-ADSP平台运行流程
        5.2.4 CPPS-ADSP平台数据结构
        5.2.5 CPPS-ADSP部署
        5.2.6 CPPS-ADSP平台功能实现
    5.3 CPPS-ADSP建模仿真实例验证
        5.3.1 CPPS-ADSP验证场景描述
        5.3.2 CPPS-ADSP验证场景建模
        5.3.3 CPPS-ADSP平台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移动互联的共享集装箱平台业务模式及系统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集装箱共用模式研究
        1.2.2 集装箱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1.2.3 集装箱空箱调度优化问题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共享集装箱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2.1 共享集装箱发展过程中两种模式分析
    2.2 共享集装箱发展需求分析
        2.2.1 共享经济理念概述
        2.2.2 共享集装箱的需求分析
        2.2.3 共享集装箱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2.3 共享集装箱发展支撑条件分析
        2.3.1 共享集装箱模式的技术支撑
        2.3.2 共享集装箱模式的政策支撑
        2.3.3 共享集装箱标准体系研究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共享集装箱平台业务和盈利模式分析
    3.1 平台用户主体需求分析
        3.1.1 平台定位
        3.1.2 平台用户主体分析
        3.1.3 平台用户的需求分析
    3.2 平台功能要素分析
        3.2.1 主要功能分析
        3.2.2 辅助功能分析
    3.3 共享集装箱平台业务模式分析
        3.3.1 平台业务模式
        3.3.2 平台业务流程
    3.4 共享集装箱管理平台盈利模式
        3.4.1 基础盈利模式
        3.4.2 增值服务盈利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享集装箱供需匹配管理和空箱调度研究
    4.1 管理平台供需匹配的特征分析
        4.1.1 管理平台匹配的描述性特征
        4.1.2 共享集装箱需求特征分析
        4.1.3 共享集装箱供应特征分析
        4.1.4 管理平台的集装箱供需匹配模式研究
    4.2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空箱调度分析
        4.2.1 用户满意度指标分析
        4.2.2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集装箱调运模型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描述
        4.3.2 算例求解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享集装箱管理平台架构研究与模块设计
    5.1 SOA方法概述
        5.1.1 SOA基本概念
        5.1.2 SOA的特征及优势
    5.2 平台系统业务架构设计
        5.2.1 基于SOA的平台系统总体业务架构设计
        5.2.2 平台系统数据库设计
    5.3 系统建模方法比较
        5.3.1 传统建模方法
        5.3.2 面向对象的建模法
        5.3.3 系统建模方法的比较
    5.4 统一建模语言(UML)系统建模
        5.4.1 统一建模语言(UML)概述
        5.4.2 UML用例图
        5.4.3 UML类图
        5.4.4 UML序列图
        5.4.5 UML活动图
    5.5 平台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5.1 信息发布模块
        5.5.2 信息服务模块
        5.5.3 集装箱租赁模块
        5.5.4 订单管理模块
        5.5.5 个人中心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面向制造企业自主构建的柔性ERP构件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企业建模研究现状
        1.3.2 构件识别研究现状
        1.3.3 柔性ERP构件库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及结构安排
        1.4.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2 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构件识别与实现方法的总体框架设计
    2.1 引言
    2.2 企业建模理论
        2.2.1 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
        2.2.2 基于UML的建模方法
        2.2.3 立体化SCOR-UML联合模型
    2.3 业务构件识别技术
        2.3.1 构件概述
        2.3.2 业务构件识别方法
        2.3.3 基于活动关联度的构件识别方法
    2.4 可视化开发平台
        2.4.1 可视化平台概述
        2.4.2 可视化平台的优势
    2.5 本章小结
3 原型企业立体化SCOR-UML联合模型分析
    3.1 引言
    3.2 原型企业SCOR模型建模
        3.2.1 原型企业业务分析
    3.3 原型企业的SCOR标准模型
        3.3.1 SCOR第一层模型
        3.3.2 SCOR第二层模型
        3.3.3 SCOR第三层模型
    3.4 SCOR拓展模型
    3.5 SCOR模型到UML模型的映射
        3.5.1 SCOR模型到UML用例图映射
        3.5.2 SCOR到UML其他视图映射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活动关联度的构件识别
    4.1 引言
    4.2 业务构件总体识别过程
        4.2.1 基本定义
        4.2.2 业务构件识别过程
        4.2.3 构建活动关联度矩阵
        4.2.4 基于矩阵变换的构件识别算法
    4.3 业务构件性能度量方法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ERP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
    5.1 引言
    5.2 系统开发环境和可视化平台配置
        5.2.1 系统开发环境
        5.2.2 基于Eclipse的可视化平台配置与数据库连接
    5.3 业务构件库实现
        5.3.1 业务构件库组织结构
        5.3.2 原子构件实现
        5.3.3 业务构件实现
    5.4 ERP构件库的应用
        5.4.1 单一业务应用实现
        5.4.2 模块业务应用实现
        5.4.3 系统业务应用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基于UML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模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轮发电机组健康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 张永明.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MBSE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及典型标准研究[D]. 高京.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0(01)
  • [3]滚磨光整加工数据库平台研发及工艺方案决策方法研究[D]. 高炜.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4]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D]. 闫祥海.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基于MBSE的机载通信系统建模研究与验证[D]. 贾馥源.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6]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宗冉.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7]嵌入式实时系统领域建模环境研究[D]. 于全.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8]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辅助开发与仿真平台[D]. 宋思蒙. 北京交通大学, 2019
  • [9]基于移动互联的共享集装箱平台业务模式及系统架构研究[D]. 张修远. 东南大学, 2019(06)
  • [10]面向制造企业自主构建的柔性ERP构件库研究[D]. 焦圣强.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基于UML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