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

韭菜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

一、韭菜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苟玉萍[1](2021)在《异硫氰酸烯丙酯及CO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文中提出异迟眼蕈蚊Bradysia impatiens Johannsen食性广,在国外因为害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而被首次记录,我国最早发现于食用菌和药用菌种植大棚。最近的调查发现,异迟眼蕈蚊对设施蔬菜(韭菜Allium tuberosum、葱Allium fistulosum和蒜A.sativum等),以及设施瓜果和花卉造成严重危害,在高温高湿的温室环境周年发生,世代重叠。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防治方法仍然是以化学农药灌根或直接喷药为主,但长期频繁用药,使异迟眼蕈蚊的抗药性显着增强,用药量进一步增加,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蔬菜、瓜果等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因此,生产上对新的绿色防控技术需求很大。新近发现的十字花科植物提取物—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AITC)因绿色、安全、低毒、低残留、易降解,已广泛用于多种仓储害虫的熏蒸防治,对地下害虫、杂草、线虫和病原菌也具有很好的作用活性。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是调节昆虫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浓度升高(?10%)会促进昆虫呼吸,使气门保持永久开放。温室大棚设施内生态环境密闭性较好,能为AITC室内熏蒸和土壤熏蒸防控异迟眼蕈蚊提供良好环境。此外,生产中人们常采取措施对设施作物进行CO2富集,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因此,CO2浓度适当升高对设施作物有利,基于高CO2浓度可以使昆虫气孔保持永久开放,我们将AITC与高CO2混用,以期增强异迟眼蕈蚊对AITC的吸收,达到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本论文从毒理学、生态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层面研究了异迟眼蕈蚊对AITC的响应机制;测定了AITC熏蒸剂与高CO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的作用活性;从生态学和生理学上探讨了异迟眼蕈蚊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方式。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对异迟眼蕈蚊卵、幼虫、蛹、雌虫和雄虫均有良好的熏蒸活性,尤其对雌、雄成虫效果更明显;AITC对3龄幼虫熏蒸法测得的LC50为10.400μL/L,浸叶胃毒法测得的LC50为13.632μL/L;两种生测法亚致死浓度处理异迟眼蕈蚊3龄幼虫后,幼虫期和蛹期延长,化蛹率和羽化率减小,蛹的重量下降,雌虫繁殖力显着受到抑制,且熏蒸亚致死比浸叶胃毒亚致死对繁殖力的抑制作用更显着。2.AITC处理异迟眼蕈蚊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雌虫体内共出现480个差异表达基因,雄虫体内共出现14856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数据库的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异迟眼蕈雌虫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在昆虫激素生物合成通路上显着富集,该通路中保幼激素酯酶(hormone esterase,JHE)基因被诱导上调表达;(2)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通路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上也显着富集,而且这些通路出现了一个共同上调表达的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3)通过对JHE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验证,得到的值与转录组数据FPKM值保持一致,证明转录组数据可靠。以上结果表明,AITC引起异迟眼蕈蚊激素、产卵和解毒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相关基因表达,其中JHE基因是调控AITC抑制异迟眼蕈蚊产卵的关键基因;GST基因在异迟眼蕈蚊对AITC解毒代谢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应答作用。3.AITC处理异迟眼蕈蚊后产生了大量的差异代谢物;采用层次聚类法鉴定共筛选出22种表达量显着上升的代谢物;对这些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有15条通路影响较显着;最终鉴定得到的关键代谢产物主要包括:L-丝氨酸、L-蛋氨酸、L-亮氨酸、L-天冬酰胺、DL-丝氨酸和牛磺酸等氨基酸类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与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致病或致死机理具有重要作用,为异迟眼蕈蚊的防控提供新思路。4.增加CO2浓度可以提高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熏蒸毒力,致死率显着提高,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致死率高达100%;高CO2浓度胁迫后,异迟眼蕈蚊体内三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均被显着诱导;AITC熏蒸处理后,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 E)活力被显着诱导;AITC与高CO2双重胁迫之后,SOD、GST和Car E活力显着提高。5.CO2浓度升高,异迟眼蕈蚊成虫前期和总产卵前期先缩短后延长,在正常CO2浓度(NC=400 ppm)下分别为19.01和20.43 d,中等CO2浓度(MC=600 ppm)条件下最短(分别为14.48和15.59 d),高CO2浓度(HC=800 ppm)条件下最长(分别为19.98和21.41 d);雌成虫寿命随CO2浓度升高而逐渐缩短;产卵量先增加后减少,在NC浓度时为92.50粒,MC浓度增高到99.33粒,但HC浓度时产卵量较低(75.50粒)。异迟眼蕈蚊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在MC浓度下均最高,而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陪时间均最短;HC浓度时各种群参数值与之相反。6.CO2浓度升高影响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进而间接影响异迟眼蕈蚊体内生理生化指标。韭菜叶片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随CO2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下降,对游离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影响;异迟眼蕈蚊体内糖原、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逐渐被诱导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海藻糖和总脂肪含量则出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异迟眼蕈蚊体内生理指标含量与韭菜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相关,且这种相关性随CO2浓度升高而发生变化。研究结果为异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为植物源农药AITC的开发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CO2浓度升高后异迟眼蕈蚊的适生性提供参考依据。

王燕[2](2021)在《冻土毛霉新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毒杀活性》文中指出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俗称韭蛆,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地下害虫,严重危害韭菜生长。目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主要方法是施用化学杀虫剂,但过度依赖化学药剂与生态农业的大发展相悖。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的优点,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其它昆虫相比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防治资源较为匮乏,实验室团队前期从罹病韭蛆幼虫中分离到一株对韭蛆具有高致病活性的病原真菌,以期作为韭菜迟眼蕈蚊新的生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及ITS同源性比对,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进而探究该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杀作用,并进行盆栽试验初步探究该菌株的田间防治作用,同时探究了不同温度对该菌株生长和产孢能力的影响,为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在23℃下培养4 d后,菌落直径为7.16-7.32 cm,菌落为圆形,菌丝呈白色,细长毛状,显微观察菌丝为无隔菌丝,顶端有黑色的球状孢子囊,里面含有大量的孢囊孢子。经18S r DNA和ITS测序分析,Blast比对结果与已报道的冻土毛霉菌Mucor hiemalis诸多菌株序列相似度达99%以上,可定义为冻土毛霉菌的一株新菌株。根据试验发现,冻土毛霉菌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1℃-28℃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冻土毛霉菌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3℃。冻土毛霉菌最适宜产孢的温度为18℃,28℃时冻土毛霉菌的产孢量最低,冻土毛霉菌的产孢量为:18℃>23℃>13℃>28℃。不同温度条件下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和四龄幼虫的死亡率试验证明,在28℃时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受到抑制,28℃时用106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第4 d死亡率为29.67%,经107孢子/ml处理后的第4 d韭蛆的死亡率为72.50%;23℃时106、107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3.34%、94.17%。23℃是冻土毛霉菌菌丝生长、产孢、侵染韭菜迟眼蕈蚊最适宜的温度条件。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存在显着差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致病力明显,对于卵和蛹的致病力相对较弱,处理后第4 d,对1-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9×105、1.21×105、0.7×105、1.89×105,对卵和蛹的LC50分别为5.95×108、1.25×105当冻土毛霉菌孢子悬液的浓度为107孢子/ml时,对韭菜迟眼蕈蚊1-4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1.49、2.29、2.52、2.69,对卵和蛹的LT50为1.37、2.10。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受冻土毛霉菌侵染后,发病初期幼虫行动迟缓、取食量减少,消化道存有少量食物;发病中期基本不移动,不取食,虫体略透明,脂肪体和消化道溶解;后期虫体呈淡黄色或者黄褐色,虫体软化,用毛笔轻触即破,幼虫已死亡;末期从死亡幼虫体内长出白色菌丝,顶端有黑色球状孢子囊。在盆栽试验中,107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蛆二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48.64%,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69.44%,109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蛆二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59.45%,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86.11%。107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四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34.21%,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64.86%,109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四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47.36%,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78.37%。

赵秋倩[3](2021)在《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及其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质量兴农战略的重要命题。目前,农业生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化学投入品的过量施用,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地板”的抬升,而且容易引发农业污染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推进农药减量施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但是农药减量行动的开展依然面临重重困境。一方面农户家庭就业非农化现象严重,留守劳动力生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农药减量施用的替代技术较为复杂,农药减量行动的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完整。因此,有必要从技术推广视角研究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切实破解农户农药减量施用中的劳动力困境与技术难题,达到技术要素助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蔬菜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技术推广框架理论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等理论,构建了“技术推广类别(推广技术属性)——技术推广组织方式——技术推广渠道”的分析框架,系统研究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利用山东省和陕西省957户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对样本区域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分别从技术推广的内容属性、组织方式、推广渠道三个维度,考察其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的影响机理,并分析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的行为效应,旨在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和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蔬菜生产中农户农药过量施用问题严重。从农户层面看,菜农过度依赖农药,对农药减量施用存在认知偏差;从村庄层面看,农户行为羊群效应明显,农药减施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从政府层面看,基层农药减量治理悬浮,农药减量支持体系缺乏;从技术层面看,农药减量替代技术较为复杂,替代优势不明显。(2)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具有阶段差异。在行为意向阶段,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和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的边际效应值更高。在行为决策阶段,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的影响不显着。在行为实施阶段,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和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的边际效应值更高。(3)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异质性明显。在行为意向阶段,合作社和农技推广站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农资经销商对其则具有显着负向影响,三者边际效应绝对值为农资经销商>合作社>农技推广站。在行为决策阶段,合作社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农资经销商对其有显着负向影响,农技推广站的影响不显着。在行为实施阶段,合作社和农技推广站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农资经销商对其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具有显着负向影响。(4)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不同渠道之间存在替代、互补关系。在技术推广渠道影响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中,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及其下属的人际渠道数量和人际渠道质量、互联网渠道下的互联网浅层使用和互联网深层使用变量均对其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在行为意向阶段,互联网浅层使用、互联网深层使用均与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呈现替代关系。在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阶段,互联网浅层使用均对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具有显着的替代作用,互联网深层使用与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均呈现互补关系。(5)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食品安全效应。进行农药减量施用对蔬菜种植户的亩均年产出影响不显着,对蔬菜种植户亩均年净收益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可以提高蔬菜种植户亩均年收入1845.49元。蔬菜种植户进行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对农业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水平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6)典型案例分析中,合作社的推广示范、替代技术的推广、良好的产销体系,对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且农药减量会带来经济、生态、食品安全多方面效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注重安全生产导向性,增强农户农药减量意识;推动技术属性与农户资源有效衔接,提升替代技术采纳效果;明晰技术推广组织功能,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多渠道融合,创新农户农药减量施用信息传播方式;正视农户分化现实,实施瞄准性农药减量行动支持。

董素侠[4](2021)在《韭菜植株对噻虫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文中研究说明噻虫嗪作为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典型代表,广泛用于韭菜上韭蛆的防治且常以灌根方式施药,易被韭菜吸收、积累,从而存在潜在安全风险。本研究选用了韭菜和噻虫嗪作为模式植物和目标化合物,探究了水培体系中韭菜对噻虫嗪的吸收和分布特征、韭菜体内噻虫嗪的主要代谢物、韭菜对土壤中噻虫嗪的吸收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期明确不同土壤中残留噻虫嗪的韭菜吸收规律和评价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水培液中的噻虫嗪可以被韭菜根部吸收并向上转运,茎叶部是其主要积累部位。在水培暴露期间,水培液和韭菜植株中均检测到代谢物噻虫胺,其浓度分布为茎叶部>根部>>水培液。噻虫胺是噻虫嗪在韭菜体内的主要代谢物,同时,在韭菜根部检测到噻虫嗪胍(Thiamethoxam-NH,TMX-NH),在韭菜茎叶部检测到噻虫胺氮胺基胍(Clothianidin-NNH2,CLO-NNH2)。五种土壤对噻虫嗪的吸附能力依次表现为粉砂质粘壤土HLJ>粉砂壤土ZJ>粉砂壤土JS>粉砂壤土SD>壤土SX,均属于难吸附;在粉砂质粘壤土HLJ、粉砂壤土ZJ、粉砂壤土JS和粉砂壤土SD中为非线性吸附;在壤土SX中为非常接近线性吸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与噻虫嗪Freundlich吸附系数(Kfads)呈显着正相关,对噻虫嗪吸附的影响最大,而p H值和粘粒含量影响较小。乙腈提取液(CAcetonitrile)、原位孔隙水(CPW)和氯化钙提取液(CCaCl2)中噻虫嗪浓度表征5种土壤中噻虫嗪的有效性,其中在粉砂壤土ZJ、JS、SD和壤土SX中均表现出CPW(mg/L)>CAcetonitrile(mg/L)>CCaCl2(mg/L),而在粉砂质粘壤土HLJ中表现出CAcetonitrile(mg/L)>CCaCl2(mg/L)>CPW(mg/L)。原位孔隙水和氯化钙提取液中噻虫嗪浓度均与其吸附系数Kfads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说明随着Kfads增加,土壤吸附的噻虫嗪越多,易萃取的噻虫嗪就越少。韭菜植株中噻虫嗪的积累量与乙腈提取液和氯化钙提取液中噻虫嗪浓度的相关性差,而与原位孔隙水中噻虫嗪浓度呈高度正相关,说明原位孔隙水中噻虫嗪的浓度可以准确评价韭菜对土壤中噻虫嗪的吸收。不同土壤中韭菜根、茎叶中噻虫嗪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最强。土壤和韭菜植株中均检测到噻虫胺,推测植株中的噻虫胺主要来自体内噻虫嗪的代谢。论文结果明确了韭菜吸收、转运噻虫嗪的特征及其与土壤吸附间的关系,为评价韭菜吸收土壤中残留噻虫嗪提供了科学依据。

邵振鲁[5](2020)在《南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阳湖位于山东省境内,属于南四湖的上级湖,是集防洪、除涝、供水、水产、航运、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湖泊,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衔接南北的输水通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对南阳湖的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入湖河流污染物的输入是决定南阳湖水质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湖区及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特征和生态特征进行分析,探寻水体生态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控制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南阳湖及其7条主要入湖河流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阳湖中主要污染物是总氮,还出现了有机物污染和总磷污染的风险。去除或消减总氮含量对水质评价结果的影响后,南阳湖水质较好,总体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入南阳湖的7条主要河流中泗河、梁济运河水质状况较好,洙水河、白马河、洸府河水质状况次之,洙赵新河、新万福河水质状况相对较差。有机物和总磷是入湖河流中的主要污染物,对比南阳湖水质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入湖河流水质对南阳湖水质产生了直接影响。(2)入湖河流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梁济运河、洙赵新河和白马河,于2018年丰水期调查了其水生态情况。梁济运河、洙赵新河、白马河中浮游植物分别检出了44、39、50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为4630、13860、17290个/mL,其中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藻类是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浮游动物分别检出了8、9、9种,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195、498、220个/L,其中轮虫是浮游动物的优势种;水生植物分别检出了19、17、18种,主要由被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和组成,其中被子植物均占绝对优势。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污染指示种对三条河流水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梁济运河、白马河水质较好,属于清洁型;洙赵新河水质相对较差,属于β-中污染型。(3)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南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特征和生态特征提出了“橡胶坝+生态滞留塘+表流人工湿地”的综合治理方案。在水生植物的选择上,优选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好、适应能力强的本土植物。分析后选择浮水植物如菱、荇菜等;挺水植物如香蒲、芦苇、水烛等;沉水植物如篦齿眼子菜、金鱼藻、苦草等。

向运佳,温静,刘红雨,杨晓蓉[6](2019)在《强化科技管理,提升植保科技创新成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2018年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成效,包括承担的项目、获奖成果、研究论文、地方标准、专利申请及授权、学术交流和科技平台建设情况等;提出了科研管理工作主要经验与措施,旨在为植保科技管理工作交流和借鉴提供参考。

郭德帆[7](2019)在《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田间种群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绿色防控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等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本文研究了宜兴市西渚镇、仪征市陈集镇和淮安市施河镇3个地区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吡蚜酮和呋虫胺复配对褐飞虱的毒力,以研发复配剂在褐飞虱爆发时应急防控害虫。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宜兴市西渚镇、仪征市陈集镇和淮安市施河镇3个地区建立水稻两迁害虫绿色防控实验点,以LED灯光诱杀稻飞虱,以性信息素诱芯+新型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并在虫害爆发时辅以适量的选择性高效化学农药。以农户常规化学防治田为对照,调查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对其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3个试验点,绿色防控田稻纵卷叶螟的幼虫量、卷叶率、蛾量总体低于对照田;稻飞虱的数量表现为试验田高于对照田,但仍在经济阚值范围内。绿色防控试验田的蜘蛛数量总体高于对照田,黑肩绿盲蝽的数量与对照相似。测产结果显示3个地区试验田水稻的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均高于对照田,且每亩实际测产试验田高于对照田2.42%-3.63%。我们的研究表明在两迁害虫中等及以下发生程度,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且对稻田蜘蛛有保护作用。(2)将吡蚜酮与呋虫胺溶于N-N二甲基酰胺中并定容,按照1:1、1:2、1:4、4:1、2:1等5种比例进行复配。使用浸渍法得到各种复配药剂的毒力曲线,并评价了复配药剂的共毒系数水平,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162.21、1543.07、997.74、1430.78、2813.04,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复配剂对稻飞虱防效均优于等剂量单剂防效。其中,吡蚜酮:呋虫胺=2:1时,共毒系数为2813.04,增效最明显,增效倍数为27.13。

向运佳,杨晓蓉,陈德西,何忠全,黄腾飞,刘欢,卢代娟[8](2019)在《四川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文中认为针对四川韭菜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为害特点,筛选出丰产抗病抗逆韭菜品种8个;引进评价出防治韭蛆和根蛆的生物产品2种并研发出配套使用技术;筛选出高效低毒药剂24种;高效精准施药器械1种,这些技术为实现韭菜病虫害科学防控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撑。

向运佳,杨晓蓉,陈德西,何忠全,黄腾飞,刘欢,卢代娟[9](2019)在《“韭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取得重要成果》文中提出针对四川韭菜技术瓶颈问题,项目组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攻关,查明了土壤严重酸化是引起韭菜严重干尖病的根本原因,以及四川韭菜(黄)病虫害主要种类及其重大病虫害田间发生危害规律及影响成灾的关键因子,研发出一批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并制定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集成韭菜(黄)优质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杜立新,宋健,贾海民,曹伟平,李耀发,张晓[10](2018)在《韭菜迟眼蕈蚊在川芎上的为害及鉴定》文中提出为明确河北省安国市川芎种植田根蛆类害虫发生为害情况及害虫种类,采集安国川芎根蛆幼虫至室内,模拟田间生境进行继代饲养,以羽化的第1代根蛆成虫为试验材料。利用成虫形态特征比对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技术共同对安国川芎根蛆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并采用5点取样法对安国川芎田根蛆的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安国川芎根蛆为害率为4%~82%,死苗率最高可达22%,单株平均虫口数量可达37. 76头;安国川芎根蛆主要通过幼虫为害川芎的根茎部,造成川芎上部叶片枯黄,严重时根部被咬食一空,造成整株死亡。通过传统的成虫形态特征比对,明确了安国川芎根蛆成虫的形态特征与韭菜迟眼蕈蚊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同时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也显示,安国川芎根蛆mt DNA-COI基因序列与韭菜迟眼蕈蚊的一致性为99%,因此,确定了安国川芎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研究明确了近年在河北省安国市川芎上为害并严重影响川芎产量和品质的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同时明确了川芎根蛆的为害特点和为害程度,旨在为今后川芎根蛆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韭菜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韭菜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异硫氰酸烯丙酯及CO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异迟眼蕈蚊研究概况
        1.1.1 形态体征、生活习性及为害
        1.1.2 发生规律
        1.1.3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1.4 防治策略
    1.2 植物源杀虫剂概况
        1.2.1 植物源杀虫剂简介
        1.2.2 杀虫植物资源及活性成分
    1.3 异硫氰酸烯丙酯概况
        1.3.1 异硫氰酸烯丙酯简介
        1.3.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提炼步骤简介
        1.3.3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杀菌活性
        1.3.4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除杂草活性
        1.3.5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杀虫活性
        1.3.6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作用机制概述
    1.4 转录组学概况
        1.4.1 转录组学简介
        1.4.2 转录组学的研究方法
        1.4.3 转录组学在调控昆虫生殖方面的应用
    1.5 代谢组学概况
        1.5.1 代谢组学简介
        1.5.2 非靶向代谢组学在昆虫领域的研究进展
    1.6 设施作物概况
        1.6.1 设施作物简介
        1.6.2 温室大棚环境条件及常见虫害
        1.6.3 防治策略
    1.7 大气CO_2浓度变化趋势及对昆虫的影响
        1.7.1 大气CO_2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1.7.2 CO_2浓度升高对昆虫的影响
        1.7.3 CO_2 对熏蒸剂的作用
    1.8 研究背景及意义
        1.8.1 研究背景
        1.8.2 研究意义
    1.9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9.1 研究内容
        1.9.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异迟眼蕈蚊的作用活性及亚致死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寄主植物
        2.1.2 供试昆虫
        2.1.3 试剂及仪器
        2.1.4 配药
        2.1.5 熏蒸法
        2.1.6 浸叶法
        2.1.7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3 龄幼虫后续发育的影响
        2.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
        2.2.1 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生物活性分析
        2.2.2 AITC异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存活率分析
        2.2.3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2.2.4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蛹期和蛹重的影响
        2.2.5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化蛹率和羽化率的影响
        2.2.6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成虫寿命及繁殖力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异迟眼蕈蚊转录组学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寄主植物
        3.1.2 供试昆虫
        3.1.3 试剂及仪器
        3.1.4 测序样品准备
        3.1.5 c DNA文库构建
        3.1.6 转录组测序
        3.1.7 序列拼接和功能注释
        3.1.8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3.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测序质量评估
        3.2.2 Unigene功能注释
        3.2.3 GO功能分类
        3.2.4 KEGG功能分类
        3.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2.6 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与分类
        3.2.7 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3.2.8 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异迟眼蕈蚊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寄主植物
        4.1.2 供试昆虫
        4.1.3 设备及试剂
        4.1.4 样品准备
        4.1.5 样本提取方法
        4.1.6 色谱-质谱分析
        4.1.7 数据分析流程
    4.2 结果
        4.2.1 样本质控分析
        4.2.2 代谢物化学分类归属统计
        4.2.3 组间PLS-DA分析
        4.2.4 组间差异显着的代谢物
        4.2.5 差异代谢物热图分析
        4.2.6 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的熏蒸效率及酶活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韭菜
        5.1.2 供试昆虫
        5.1.3 试剂及仪器
        5.1.4 幼虫的高CO2 胁迫
        5.1.5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幼虫的双重胁迫
        5.1.6 抗氧化酶、解毒酶和消化酶活力检测
        5.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
        5.2.1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致死率的影响
        5.2.2 AITC熏蒸、CO_2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异迟眼蕈蚊死亡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5.2.3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5.2.4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5.2.5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5.2.6 AITC熏蒸、CO_2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异迟眼蕈蚊酶活力影响的方差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CO_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生长繁殖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寄主植物
        6.1.2 供试昆虫
        6.1.3 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6.1.4 异迟眼蕈蚊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的建立
        6.1.5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存活率的影响
        6.1.6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繁殖力的影响
        6.1.7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寿命期望的影响
        6.1.8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繁殖值的影响
        6.1.9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
        6.1.10 数据分析
    6.2 结果
        6.2.1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6.2.2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6.2.3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存活率及繁殖力的影响
        6.2.4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寿命期望值的影响
        6.2.5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繁殖值的影响
        6.2.6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CO_2浓度升高通过食物链对异迟眼蕈蚊生理特性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寄主植物
        7.1.2 供试昆虫
        7.1.3 试剂及仪器
        7.1.4 样品收集
        7.1.5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7.1.6 数据分析
    7.2 结果
        7.2.1 CO_2浓度升高对韭菜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7.2.2 CO_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生理指标的影响
        7.2.3 韭菜营养物质含量与异迟眼蕈蚊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总体结论与展望
    8.1 总体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冻土毛霉新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毒杀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危害
    1.2 韭菜迟眼蕈蚊的综合防治
        1.2.1 农业防治
        1.2.2 物理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2.4 化学防治
    1.3 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1.3.1 昆虫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1.3.2 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过程
        1.3.3 昆虫病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3.4 环境条件对病原真菌致病性及生长的影响
    1.4 冻土毛霉菌的研究现状
    1.5 立项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虫及饲养
        2.1.1 虫源
        2.1.2 试虫的饲养
    2.2 供试冻土毛霉菌来源及仪器试剂
        2.2.1 冻土毛霉菌来源
        2.2.2 供试仪器及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冻土毛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2.3.2 温度条件对冻土毛霉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2.3.3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发育阶段的致病力
        2.3.4 盆栽药效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冻土毛霉菌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
        3.1.1 光学显微镜形态观察
        3.1.2 分子序列鉴定
        3.1.3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受冻土毛霉菌侵染后的感病性状
    3.2 温度对冻土毛霉菌的影响
        3.2.1 温度对冻土毛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2.2 温度对冻土毛霉菌产孢量的影响
        3.2.3 不同温度下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致病力
    3.3 冻土毛霉菌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韭菜迟眼蕈蚊的致病力
        3.3.1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卵的影响
        3.3.2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1-4 龄幼虫的致病力
        3.3.3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蛹的羽化率的影响
    3.4 盆栽药效测定
        3.4.1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盆栽试验
        3.4.2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四龄幼虫盆栽试验
4 讨论
    4.1 温度对冻土毛霉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4.2 韭菜迟眼蕈蚊不同发育阶段对冻土毛霉菌致病力的影响
    4.3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盆栽试验对冻土毛霉菌致病力的影响
5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3)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农药施用相关研究
        1.3.2 蔬菜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3 技术推广相关研究
        1.3.4 技术推广对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的研究
        1.3.5 农户农药减量施用效果研究
        1.3.6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区域概况
        1.5.2 数据来源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蔬菜种植户
        2.1.2 技术推广
        2.1.3 推广技术属性
        2.1.4 技术推广渠道
        2.1.5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
        2.1.6 蔬菜生产中的农药减量施用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2.3 技术扩散理论
        2.2.4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2.5 技术推广框架理论
    2.3 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分析
        2.3.1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阶段划分
        2.3.2 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2.3.3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效应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蔬菜生产特征与产业发展趋势
        3.1.1 蔬菜生产特征
        3.1.2 蔬菜产业发展趋势
    3.2 蔬菜产业农药施用现状与农药减量施用政策演进
        3.2.1 蔬菜产业农药施用现状
        3.2.2 农药减量施用政策演进
    3.3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现状
        3.3.1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
        3.3.2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
        3.3.3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
        3.3.4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效果
    3.4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问题
        3.4.1 农户层面:生产习惯使然,农户农药施用存在认知偏差
        3.4.2 村庄层面:羊群行为效应明显,农药减施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3.4.3 政府层面:基层农药减量治理悬浮,减量支持政策乏力
        3.4.4 技术层面: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农药减量替代技术推广任重道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4.1 问题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4.2.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4.3 变量选取与研究方法
        4.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4.3.2 研究方法
    4.4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4.4.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的影响
        4.4.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的影响
    4.5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4.5.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的影响
        4.5.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的影响
        4.5.3 内在传导机制:推广技术采纳效果的中介作用
    4.6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影响的实证分析
        4.6.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影响
        4.6.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影响
        4.6.3 内在传导机制:推广技术采纳效果的中介作用
    4.7 农户分化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分析
        4.7.1 农户分化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分析
        4.7.2 农户分化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5.1 问题提出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合作社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5.2.2 农资经销商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5.2.3 农技推广站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5.3 变量说明与研究方法
        5.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5.3.2 研究方法
    5.4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5.5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5.6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影响的实证分析
    5.7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的进一步讨论
        5.7.1 内在传导机制:安全生产认知的中介作用
        5.7.2 农户感知差异:制度信任的调节作用
    5.8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进一步讨论
        5.8.1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空间自相关判断
        5.8.2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施行为实施影响的空间效应
        5.8.3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示范效应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6.1 问题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6.2.2 互联网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6.2.3 两种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交互影响
    6.3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6.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6.3.2 研究方法
    6.4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6.5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6.6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影响的实证分析
    6.7 两种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交互影响分析
    6.8 老龄化背景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与行为实施讨论
    6.9 稳健性检验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效应分析
    7.1 问题提出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 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7.3.1 .变量选取
        7.3.2 模型选择
    7.4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7.4.1 t检验结果
        7.4.2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决策方程估计
        7.4.3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对蔬菜产出和收入影响估计
        7.4.4 双重检验
    7.5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生态效应的实证分析
    7.6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食品安全效应的实证分析
    7.7 稳健性检验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的案例分析
    8.1 调研方法选择与案例选取
    8.2 访谈设计与过程介绍
    8.3 合作社主导型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
        8.3.1 合作社主导型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
        8.3.2 合作社主导型农户农药减量行动的综合效果
        8.3.3 典型经验总结
    8.4 家庭农场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
        8.4.1 家庭农场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
        8.4.2 家庭农场农药减量行动的综合效果
        8.4.3 典型经验总结
    8.5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
        8.5.1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
        8.5.2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行动的综合效果
        8.5.3 典型经验总结
    8.6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潜力分析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蔬菜生产中农户过量施药问题严重
        9.1.2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具有阶段差异
        9.1.3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异质性明显
        9.1.4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交互影响不可忽视
        9.1.5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多维效应
    9.2 政策建议
        9.2.1 注重安全生产导向性,增强农户农药减量意识
        9.2.2 推动技术属性与农户资源有效衔接,提升替代技术采纳效果
        9.2.3 明晰技术推广组织功能,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9.2.4 多渠道融合,创新农户农药减量施用信息传播方式
        9.2.5 正视农户分化现实,实施瞄准性农药减量行动支持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韭菜植株对噻虫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对农药的吸收和转运
        1.1.1 植物根部对农药的吸收
        1.1.2 影响根部吸收的因素
        1.1.2.1 土壤性质
        1.1.2.2 农药理化性质
        1.1.2.3 植物组成
        1.1.3 植物根部向茎叶的转运
        1.1.4 影响转运的因素
        1.1.4.1 农药理化性质
        1.1.4.2 植物组成
    1.2 植物对农药的代谢
    1.3 噻虫嗪及其在韭菜种植中的使用情况
        1.3.1 噻虫嗪概述
        1.3.1.1 噻虫嗪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
        1.3.1.2 噻虫嗪毒性作用及生态风险
        1.3.2 韭菜种植现状及噻虫嗪使用情况
        1.3.2.1 韭菜种植及病虫害发生现状
        1.3.2.2 噻虫嗪在韭菜上的使用情况
    1.4 植物对噻虫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
        1.4.1 植物对噻虫嗪的吸收和转运
        1.4.2 植物对噻虫嗪的代谢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试剂
        2.1.2 主要设备与仪器
        2.1.3 供试植物与土壤
    2.2 实验方法
        2.2.1 种苗的准备及培养
        2.2.2 韭菜对水培基质中噻虫嗪的吸收和转运
        2.2.2.1 水培暴露实验
        2.2.2.2 韭菜植株中农药的残留提取
        2.2.2.3 营养液中农药的残留提取
        2.2.2.4 添加回收实验
        2.2.2.5 检测条件
        2.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3 水培条件下噻虫嗪在韭菜植株体内的代谢
        2.2.3.1 试验方法
        2.2.3.2 噻虫嗪代谢产物的提取
        2.2.3.3 代谢产物检测条件
        2.2.4 土壤吸附实验
        2.2.4.1 吸附平衡时间
        2.2.4.2 吸附实验
        2.2.4.3 检测条件
        2.2.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5 韭菜对不同土壤中农药的吸收与评价
        2.2.5.1 不同土壤中韭菜的吸收实验
        2.2.5.2 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提取
        2.2.5.3 韭菜植株中农药的残留提取
        2.2.5.4 添加回收实验
        2.2.5.5 检测条件
        2.2.5.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韭菜对水培基质中噻虫嗪的吸收和转运
        3.1.1 添加回收率
        3.1.2 噻虫嗪对韭菜植株的毒性
        3.1.3 噻虫嗪在营养液中的残留
        3.1.4 噻虫嗪在韭菜植株各部位的积累
        3.1.5 基于噻虫嗪浓度的富集因子和转运因子
        3.1.6 基于噻虫嗪、噻虫胺总浓度的富集因子和转运因子
    3.2 水培条件下噻虫嗪在韭菜植株体内的代谢
        3.2.1 噻虫嗪在韭菜根部的代谢产物
        3.2.2 噻虫嗪在韭菜茎叶部的代谢产物
    3.3 噻虫嗪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3.3.1 噻虫嗪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
        3.3.2 噻虫嗪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
    3.4 韭菜植株对不同土壤中噻虫嗪的吸收与评价
        3.4.1 噻虫嗪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
        3.4.2 噻虫嗪在不同土壤的原位孔隙水、氯化钙提取液中的浓度
        3.4.3 韭菜植株中噻虫嗪和噻虫胺的积累量
        3.4.4 基于不同化学提取剂中噻虫嗪浓度的韭菜吸收评价
        3.4.5 基于不同化学提取剂中噻虫嗪、噻虫胺总浓度的韭菜吸收评价
        3.4.6 韭菜植株对不同土壤中噻虫嗪的吸收和转运
        3.4.6.1 不同土壤中韭菜植株对噻虫嗪的吸收和转运
        3.4.6.2 韭菜根、茎叶中噻虫嗪的浓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4.6.3 韭菜植株中噻虫胺与土壤原位孔隙水中噻虫嗪的关系
第四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主要创新点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南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南阳湖概况
        1.2.1 区域及流域概况
        1.2.2 水污染问题
        1.2.3 水生态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河湖水质评价
        1.3.2 河流水污染治理
    1.4 研究内容
        1.4.1 南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评价
        1.4.2 主要入湖河流水生态调查及评价
        1.4.3 入湖河流水质净化方案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水质评价
        2.2.2 水生态调查及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南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评价
        3.1.1 南阳湖水质评价
        3.1.2 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评价
    3.2 主要入湖河流水生态调查及评价
        3.2.1 梁济运河
        3.2.2 洙赵新河
        3.2.3 白马河
        3.2.4 生态调查评价
    3.3 入湖河流水质净化方案
        3.3.1 水生生物对水质的影响
        3.3.2 入湖河流水质净化方案
4 讨论
    4.1 水质评价方法适用性分析
    4.2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选择分析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1 梁济运河浮游植物名录
附录2 洙赵新河浮游植物名录
附录3 白马河浮游植物名录

(6)强化科技管理,提升植保科技创新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植保科技创新主要成效
    1.1 承担的项目
    1.2 获奖成果
    1.3 研究论文
    1.4 地方标准
    1.5 专利申请及授权
    1.6 学术交流
    1.7 科技平台建设情况
2 科研管理工作主要经验与措施
    2.1 加强项目申报和论证工作
    2.2 设立论文基金提高学术水平
    2.3 加强在研项目的管理和验收工作, 突出现有成熟项目的组装集成, 为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励做好充分准备
    2.4 加强人才培训与学术交流, 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2.5 进一步完善了科研管理制度, 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

(7)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田间种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稻两迁害虫的化学防治及其问题
        1.1 水稻两迁害虫危害
        1.2 水稻两迁害虫的化学防治
        1.3 水稻两迁害虫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
        1.3.1 对人畜的安全性问题
        1.3.2 害虫抗药性
        1.3.3 害虫再猖獗
        1.3.4 农药残留
    2 绿色防控
        2.1 绿色防控的特点
        2.1.1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1.2 生态效益及环境效益
        2.2 绿色防控的具体措施
        2.2.1 农业防治
        2.2.1.1 轮作、套作、间作、低茬收获、耕沤灭蛹
        2.2.1.2 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
        2.2.1.3 调整作物播种时间
        2.2.1.4 合理施肥
        2.2.1.5 搞好田园卫生、及时储藏等
        2.2.2 物理防治
        2.2.2.1 灭虫灯
        2.2.2.2 其他类光防治
        2.2.2.3 性信息素
        2.2.3 生物防治
        2.2.3.1 生物农药
        2.2.3.2 天敌生物
        2.2.3.3 稻鱼稻蛙共作、稻鸭共作
        2.3 绿色防控的具体应用及前景
    3 农药复配
        3.1 农药复配的评价方法及其优势
        3.2 农药复配及其应用情况
        3.2.1 同类农药间的复配
        3.2.2 与生物农药间的复配
        3.2.3 与昆虫生长调节剂间的复配
    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稻田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地点
        2.2.2 试验田绿色防控技术及施药方案
        2.2.3 两迁害虫调查方法
        2.2.3.1 稻飞虱
        2.2.3.2 稻纵卷叶螟
        2.2.4 稻田蜘蛛调查方法
        2.2.5 黑肩绿盲蝽调查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
        3.1.1 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
        3.1.1.1 宜兴市西渚镇
        3.1.1.2 仪征市陈集镇
        3.1.1.3 淮安市施河镇
        3.1.2 对稻飞虱的影响
        3.1.2.1 宜兴市西渚镇
        3.1.2.2 仪征市陈集镇
        3.1.2.3 淮安市施河镇
        3.2 绿色防控技术对天敌的影响
        3.3 三地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防治褐飞虱吡蚜酮与呋虫胺复配剂筛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水稻
        2.1.3 供试试剂
        2.1.4 供试装置
        2.2 试验方法
        2.2.1 实验用母液及浸苗用药液的配制
        2.2.2 农药生物测定
        2.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四川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筛选出高产抗逆抗病韭菜品种
2 筛选出2种生物防控技术
    2.1 筛选出捕杀效果显着的葱须鳞蛾性诱技术
    2.2 筛选出防治韭蛆效果显着的病原线虫
3 明确了黄板和蓝板诱杀韭菜害虫种类的差异
4 筛选出一批高效低毒化学药剂
    4.1 筛选出对韭菜疫病防效较好的3种药剂
    4.2 筛选出防治韭菜灰霉效果较好的药剂2种
    4.3 筛选出防治软腐病较好的药剂3种
    4.4 筛选出高效防治白绢病的药剂3种
    4.5 筛选出防治刺足根螨高效低毒药剂3种
    4.6 筛选出防治葱须鳞蛾高效低毒药剂6种
    3.7 筛选出防治韭菜蓟马高效低毒新药剂4种
    4.8 筛选出防治蚜虫的生物药剂2种
    4.9 筛选出防治蛞蝓高效低毒药剂1种
5 筛选出1种高效精准静电喷雾器

(9)“韭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取得重要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查明土壤严重酸化为引起韭菜严重干尖病的根本原因, 成功研发出有效治理技术
2 查明四川韭菜 (黄) 病虫害主要种类及其重大病虫害田间发生危害规律及影响成灾的关键因子
3 研发出一批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制定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4 创新集成韭菜 (黄) 优质高产优质生产技术1套, 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10)韭菜迟眼蕈蚊在川芎上的为害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川芎根蛆为害情况
    1.2 供试昆虫
    1.3 川芎根蛆分子鉴定
        1.3.1 总DNA提取
        1.3.2 PCR反应条件
        1.3.3 琼脂糖凝胶电泳
        1.3.4 序列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川芎根蛆为害情况
    2.2 川芎根蛆形态鉴定
    2.3 川芎根蛆分子鉴定
    2.4 川芎根蛆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四、韭菜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异硫氰酸烯丙酯及CO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D]. 苟玉萍.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2]冻土毛霉新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毒杀活性[D]. 王燕.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及其效应研究[D]. 赵秋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韭菜植株对噻虫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D]. 董素侠. 浙江大学, 2021(01)
  • [5]南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 邵振鲁.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6]强化科技管理,提升植保科技创新成效[J]. 向运佳,温静,刘红雨,杨晓蓉. 四川农业科技, 2019(07)
  • [7]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田间种群的影响研究[D]. 郭德帆. 扬州大学, 2019(02)
  • [8]四川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J]. 向运佳,杨晓蓉,陈德西,何忠全,黄腾飞,刘欢,卢代娟. 四川农业科技, 2019(05)
  • [9]“韭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取得重要成果[J]. 向运佳,杨晓蓉,陈德西,何忠全,黄腾飞,刘欢,卢代娟. 四川农业科技, 2019(03)
  • [10]韭菜迟眼蕈蚊在川芎上的为害及鉴定[J]. 杜立新,宋健,贾海民,曹伟平,李耀发,张晓. 华北农学报, 2018(06)

标签:;  ;  ;  ;  ;  

韭菜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