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与启示

智利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与启示

一、智利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与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周冲[1](2021)在《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世纪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就一直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先后实行了古典自由主义、发展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发展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发展战略,实行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新自由主义、新发展主义等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历经200多年的现代化道路探索,拉美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先行者,依然未能迈进发达国家行列。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阻碍经济、社会进步的问题特别具有典型性和规律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拉美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索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考察生产要素、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视角,以时间为主线,较全面地、系统地梳理了拉丁美洲自民族独立后至今的经济发展模式演变过程,详细分析了每个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经济社会原因,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经济发展建设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从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到21世纪以来出现的激进左翼政府执政国家的“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温和左翼政府执政国家的新发展主义模式,在拉美经济发展模式演变过程中,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外向—内向—外向”转变,形成了钟摆式运动。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且都取得了显着的阶段性成就。随着每种发展模式的长期推行,在某些方面甚至形成了某种极端,导致两种模式的转换往往是“断裂的”,即后一种模式往往是对前一种模式的否定和政策的大转向。在每种经济发展模式中,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总会错过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当危机来临却实行180度大转弯,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变往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剧烈冲击。经济的“钟摆式”发展导致经济增长并不连续,加剧了拉美经济的脆弱性,也使得拉美国家依然无法摆脱依附性地位。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上,各国政府的做法往往极端化。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信奉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实行自由贸易,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只需做好“守夜人”角色即可。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下,又过分强调政府干预经济,实行计划经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完全的市场化,但快速激进的私有化改革引发一些国家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问题,伤害了民众的利益。步入新千年后,拉丁美洲新上台的一些左翼政权,又重新强调政府的作用,改变新自由主义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完全由市场导向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失败,也表明不能完全放弃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这说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国家,都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拉美经济发展的钟摆现象造就了拉美经济的脆弱性,“资源诅咒”、“中等收入陷阱”都成为拉丁美洲鲜明的标签。拉丁美洲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裕的地区,拥有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矿产、能源资源以及各类农、林、畜、渔产品。然而具有丰富资源的拉丁美洲,外向的经济发展并未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富足的生活,反而出现了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低下、收入分配极不平等、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腐败和寻租活动盛行、内战频繁等一些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拉美国家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某种或少数几种自然资源出口,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出现了明显的“资源诅咒”效应。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工业增长的乏力、收入分配的明显差距、城市化的过度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殖民历史的传统和不利的制度条件都导致拉美迈过“贫困陷阱”后,长期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究其根源,是拉丁美洲继承了殖民时期的制度遗产,在独立后的两百年间其政治、经济制度虽几经转变,但依然未改变“攫取性”的政治、经济制度,无法确保竞争性民主机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高冉[2](2020)在《国外典型国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QCA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文中研究指明

贾亚男[3](2020)在《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拉美地区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国情与中国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近些年来,拉美国家经济增长性贫困问题突出,拉美各国积极开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其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研究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扶贫效应,能够找到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吸取相关经验教训,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本文介绍了拉美国家的贫困现状,并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教育保障和生活保障五个方面分析拉美国家社会保障的扶贫状况。其次,选取2006年到2017年巴西、智利、墨西哥、秘鲁、巴拿马、乌拉圭六国社会保障和扶贫的相关要素,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拉美国家社会保障扶贫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明显的扶贫效应。其中养老保障方面,养老金、老年人口比例与贫困率呈负相关,说明养老金的增加能够降低贫困发生率,其扶贫效果良好;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而贫困率下降,说明拉美国家养老保障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保障了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医疗保障方面,外科治疗支出贫困风险比例与贫困发生率呈正相关,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医疗保障支出,降低贫困人口外科治疗支出贫困风险。就业保障方面,就业人口比例与贫困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拉美国家就业保障政策较好,扶贫效应显着。教育保障方面,中学入学率与贫困发生率呈负相关,说明政府在扶贫中提高了教育质量,发挥出了教育扶贫的作用。生活保障方面,食物不足发生率与贫困发生率呈正相关,说明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增强了对贫困人口的物资救助,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达到了生活保障扶贫的目标。最后,拉美国家社会保障扶贫现状和社会保障扶贫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整体上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扶贫效应明显,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也存在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符、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我国足够的重视。

孙庆芬[4](2020)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研究 ——以K单位为例》文中指出为全面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局面、建立更加公平与效率、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自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改革,一场全国范围内声势浩大的改革就此拉开帷幕,这也标志着我国长期以来的养老保险“双轨”制度走向“并轨”。本文主要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公职人员改革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了使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可操作性,本文选取内蒙古通辽市基层税务局K单位为例,K单位具有人员众多、人员身份复杂、所在地区经济欠发达等特点,这对研究全国基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情况具有参考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法以及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K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存在改革推进缓慢、“双轨制”整合不彻底、改革成本大地方财政负担重以及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等问题,作者从现实的角度深入剖析形成问题的原因:基层机构人员编制复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法律法规不健全、养老基金运行不合理等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研究国外公职人员改革经验,提炼出了适合我国当前改革出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基金统筹和监管、缩小养老金差距推动制度全面融合、深化改革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结构。

袁中美,郭金龙[5](2019)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创新及其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智利为首的拉丁美洲国家一直是成功实施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的典范,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次国有化改革的逆转使得很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开始重新审视养老金私营化改革模式的发展和走向。因此,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动因,文章梳理了其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基金管理效率、强化个人养老责任和激励延迟退休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并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分析了智利养老金制度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得出促进我国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可持续运营的一些经验启示。

符俪栗[6](2019)在《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的影响及对策》文中提出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晚年所有公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与统一有关。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数千万户家庭的利益,中国在2007年对旧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了深化改革。这是中国首次将个人账户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20多年。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因此,公众提升了对个人账户的规模和运作效率的关注度,个人账户“账户空”现象已成为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的“癌症”。以2015年底为终止期,我国个人账户已欠账4.7万亿元。这将直接影响数亿人的老年生活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空账”问题对我国产生的长期以及范围覆盖面广的影响决定了我们在研究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我选择紧跟前辈的步伐,以求得更大幅度的突破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资料分析法详细阐述了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委托代理理论、长期精算平衡理论、生命周期假说和交叠世代模型。在这些理论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个人账户空账的由来,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历史原因是我国制度变动过多,造成转制成本的负担重,个人账户管理不规范,个人账户监管不到位。现实因素是,由于我国对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实行的是混合管理,基金运作效率低,不利于养老金升值甚至维持原有价值,基金投资方式单一,缴费奖惩机制不健全,导致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区域发展不平衡,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收支不平衡,参保数据管理不善,帐实不符以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分析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成因情况下,并结合相关公布数据以及政策,分析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现状,从群众角度、制度角度、经济角度、社会角度描述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借鉴国外个人账户的改革思路,提出符合我国个人账户改进的现实出路,并针对新出台的中央调剂制度,从省级统筹、会计核算以及保障和监督等方面提出对策。

管海涛[7](2019)在《商业保险参与江苏社会养老保障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我国现有社会养老保障的体系建设和供给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协调融合发展,对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苏养老保障建设和商业保险的发展现状,认为江苏养老保障建设的主要问题有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基本养老供给的乏力、养老保障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均衡和统筹层次的过低、养老基金的“集权管理”和服务管理职能的分散、养老金的高支付比和保值增值能力的弱化等情况。同时,认为保险业凭借多年来经办养老项目的成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功能优势,参与养老保障建设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本文重点论述了江苏保险业参与地方养老保障建设的方式,主要包括提供补充养老保险产品、参与管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经办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和投资养老产业。通过这些参与,保险业提高了江苏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丰富了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差异化产品供给,打开了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办养老事业的发展通道。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养老产品同质化严重,社会对于保险的认知度较低,政府的鼓励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以及监管体系不健全等。为了寻求解决这些不足的策略,既要立足于理论的指导,借鉴美国、德国和智利等国的成熟经验,更要基于江苏省情、社会保障建设和保险业发展的现实状况,针对不足的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路。建议从做好地域基础统计工作出发,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对保险的认知,扩大保险业经办养老项目的覆盖面;争取政府支持,疏通政策障碍,引导保险业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化作用,提升江苏养老保险服务供给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张昌宸[8](2019)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信托型投资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也越来越大,实行已久的现收现付制度难以长期维持财务的平衡。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被迫开始的改革。随着个人账户基金做实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避免基金因各种形式受到亏损威胁,使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就要强化其投资运营,以保证获取足够收益。而当前我国的统一委托投资型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未对统筹账户和个人基金账户做明确划分,资金过于集中不利于风险的分散等等,导致当前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作出必要的改变,来适应新的环境下个人账户进行投资管理的要求。本文在写作中使用的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头通过回顾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历史沿革,引出当前我国统一委托投资型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对新加坡和智利的个人账户及投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优势及不足。对我国当前的状况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应当以信托制为导向,建立信托型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该模式中参保人是委托人,由专业的投资机构担任受托人,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投资管理。本文对该种模式进行详细阐述,在制度设计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出这种投资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最后针对该模式下什么样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最有利于此制度的发展而提出了诸如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周娅娜[9](2018)在《长寿风险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们目前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长寿时代。纵观全球,无论作为社会整体现象,还是个人切身感受,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既定事实。然而,在人类欣喜于活得更长久的同时,预期寿命延长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特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公共养老保险成本上升,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预期寿命延长给西方传统公共养老保险计划举办者施加了较大压力,使他们承担了更长期、更不确定的风险,导致政府公共养老金支出严重膨胀。因此,有关长寿风险及其对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冲击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难点问题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人均收入持续增加、社会政策逐步扩展和医疗卫生技术不断进步,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升。然而,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史较短,且长寿风险的形成又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加之受“长寿是福”等传统文化影响,社会养老保险蕴含的长寿风险问题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现行制度设计严重低估了人口预期寿命,诸多制度参数尚未构建与人口预期寿命相联动的调整机制,这不仅给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埋下重大隐患,而且造成政府过度集中承担了长寿风险,加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压力。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持续增加、高龄化现象的凸显将会对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带来严重挑战。鉴于此,深入研究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长寿风险问题,从长寿风险视角评估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十九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在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现实背景,本文以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切入点,立足于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加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为总体目标,综合运用经济学、人口学、精算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长寿风险问题,并探索可行的制度优化措施和应对策略,以期为促进社会养老保险积极应对长寿风险冲击、更好保障“老有所养”做出理论贡献和政策参考。论文共分7章,各章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如下:第1章导论。在提出本文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已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介绍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并提出论文的可能创新方向和有待改进之处。第2章长寿风险影响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阐述了支撑本选题展开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经济学、人口转变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社会保险精算理论,这些理论是本研究的基石,亦是指导本研究的理论和思想武器。第3章长寿风险及其对养老保险财务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首先,厘清长寿风险的内涵、分类和特征,并将其与人口老龄化进行辨析,得出长寿风险是人口老龄化深入发展必然趋势的结论。其次,简要概述了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概念、构成及基本模式。最后,从理论上研究了长寿风险影响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传导途径,认为长寿风险可通过经济增长、养老金给付久期、参保人口数量以及微观主体行为四条途径影响养老保险财务机制,并从数理角度分析了长寿风险对三种主要公共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影响,分析指出在公共养老保险目标下无论何种财务机制都将会受到长寿风险冲击,并没有单一、完美的财务机制能化解应对长寿风险。第4章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长寿风险问题审视。首先,梳理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演进历程,总结了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基本特征。其次,分析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长寿风险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从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既定事实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缺陷的现实约束,分析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长寿风险的主要原因。最后,采用我国1995~2014年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实证维度验证了预期寿命延长对我国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与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增加呈显着正向关系,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增加的重要因素。第5章长寿风险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影响评估。本章的基本逻辑是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会对人口总量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口数的变动,进而影响养老保险基金财务收支状况。首先,通过构建参保人口预测模型,测算了长寿风险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口及制度抚养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寿风险导致了养老保险参保人口差和制度抚养比差异将会逐年增大。其次,构建养老金精算模型,在上述参保人口预测结果基础上,测算了现行制度下长寿风险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基金支出、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预测期内长寿风险对基金总体支出规模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基金收入规模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基金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一直保持赤字,且随着时间延长赤字规模逐年扩大,到2050年基金当期赤字规模和累计赤字规模将分别达到11507.89亿元和101348.34亿元,这表明在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制度本身无法化解和应对长寿风险冲击,基金偿付能力和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最后,通过政策模拟与敏感性分析,以期找到提升制度抗长寿风险能力的优化路径和政策,为本研究后续提出的对策建议提供依据。第6章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首先,从全球视角出发,归纳总结了国际社会养老保险防范和化解长寿风险的改革趋势,指出将预期寿命与养老保险挂钩是国际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改革的重要创新举措。其次,分析了德国、智利、瑞典和日本四个典型国家公共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改革实践与经验。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总结了提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抗长寿风险能力的启示:一是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改革应立足国情,因地制宜;二是加快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三是构建与预期寿命相关联的自动调整机制。第7章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政策思路和对策建议。在明确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防范化解长寿风险总体思路、基本目标和原则的前提下,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步伐、建立养老保险与预期寿命相联动的调整机制、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管理系统、强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建立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长效机制、鼓励老年人口就业七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防范化解长寿风险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1)论文重点探讨了长寿风险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拓宽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视野领域。如何提升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世界各国公共养老保险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关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较多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特别是生育率视角展开,而从长寿风险视角进行的研究则较为稀缺。本文将长寿风险纳入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从一个新的视角深入探究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因此,本项研究是一个新的有益尝试。(2)论文注重从理论研究上剖析长寿风险对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影响机理,探索了长寿风险对公共养老保险财务机制影响的传导途径。同时结合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了长寿风险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影响的程度并提出了有较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此外,论文还从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视角分析了其对长寿风险分散和转移的影响。而上述分析也少见于前期国内研究中。(3)论文从实证上检验了预期寿命延长与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增加的正相关性,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综合预测分析了长寿风险对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基金支出和基金收支缺口的影响,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探讨了长寿风险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的影响程度。

王新梅[10](2018)在《公共养老金“系统改革”的国际实践与反思》文中指出本文的目的是跟踪和梳理在过去20年里,公共养老金"系统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历程以及国际最新动态与教训,详实全面地考察我国的养老金改革与世界各国有何不同,为中国养老金顶层设计提供切实的参考。我们发现:公共养老金"系统改革"的主要推动人之一Robert Holzmann于2013年公开承认这项改革的理论依据是错误的;没有一个发达国家采用这项改革措施;实施了这项改革的38个发展中国家中的绝大多数都撤回了。相比之下,自2015年起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使中国成为唯一大规模推进强制缴费的积累制养老金的国家。

二、智利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与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利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
        1.2.2 关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原因
        1.2.3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
        1.2.4 关于“拉美化”
        1.2.5 关于拉美“贫困化”
        1.2.6 简评
    1.3 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2.1 经济发展的内涵
    2.2 经济发展原因的一般解释
        2.2.1 经济发展分工论
        2.2.2 经济发展要素论
        2.2.3 经济发展制度论
        2.2.4 经济发展关系论
    2.3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2.3.1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2.3.2 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2.4 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
    2.5 拉美经济发展模式概念的界定
第3章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
    3.1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3.2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形成
    3.3 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下的经济表现
        3.3.1 出口经济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3.3.2 工业化初步发展
        3.3.3 城市化发展加速
        3.3.4 收入分配不均衡
    3.4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没落
    3.5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评价
第4章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
    4.1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4.1.1 凯恩斯理论
        4.1.2 二战后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
        4.1.3 拉美结构主义
    4.2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及调整
        4.2.1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
        4.2.2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调整阶段
    4.3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经济绩效
        4.3.1 经济增长
        4.3.2 现代工业发展
        4.3.3 城市化的迅速扩张
    4.4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评价
        4.4.1 国内市场保护过度,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4.4.2 国际收支持续恶化
        4.4.3 对外资依赖性日益增强
        4.4.4 不重视农业发展,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
        4.4.5 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导致寻租活动盛行
第5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5.1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5.2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
        5.2.1 贸易自由化改革
        5.2.2 金融自由化改革
        5.2.3 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5.2.4 税制改革
        5.2.5 劳工和养老金制度改革
    5.3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绩效
        5.3.1 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经济恢复阶段
        5.3.2 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控制
    5.4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评价
        5.4.1 贸易开放度加深,但贸易失衡严重
        5.4.2 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危机频发
        5.4.3 收入分配不均,人均收入差距加大
第6章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特点
    6.1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6.1.1 “激进左派”政府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6.1.2 “温和左派”政府对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
        6.1.3 “右翼”政府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6.2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趋势
        6.2.1 “激进左派”政府面临巨大挑战
        6.2.2 “温和左派”政府和“右翼”政府政策逐渐融合
    6.3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特点
        6.3.1 发展模式的转换呈“断裂式”、“钟摆式”变化
        6.3.2 拉美经济依然“脆弱”
        6.3.3 拉美国家的依附地位依然未改变
        6.3.4 拉美发展模式的演变追求“理论先行”、“整体推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制度变迁角度下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原因分析
    7.1 制度变迁理论
    7.2 拉美国家选择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7.2.1 制度调整的内部原因
        7.2.2 制度调整的外部原因
    7.3 拉美国家选择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7.3.1 制度调整的外部原因
        7.3.2 制度调整的内部原因
    7.4 拉美国家选择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7.4.1 债务危机爆发迫使拉美国家反思经济发展模式
        7.4.2 债务危机的调整方案迫使拉美国家进行应急性政策调整
        7.4.3 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社会影响
    8.1 “中等收入陷阱”始终无法跨越
        8.1.1 拉美地区“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经济表现
        8.1.2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
    8.2 收入分配不均与贫困化程度高
        8.2.1 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高
        8.2.2 贫困化程度高
    8.3 经济自由化背景下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8.3.1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8.3.2 实证结果分析
        8.3.3 主要结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9.1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经验
        9.1.1 坚持不懈进行减贫工作
        9.1.2 养老金制度改革
    9.2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教训
        9.2.1 过度城市化导致城市贫困化及边缘化现象严重
        9.2.2 不重视农业及农民利益
    9.3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9.3.1 理论创新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9.3.2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政治条件
        9.3.3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9.3.4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贫困的相关概念
        2.1.2 扶贫的相关概念
        2.1.3 社会保障的相关概念
        2.1.4 社会保障扶贫效应的相关概念
    2.2 基本理论
        2.2.1 扶贫理论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3 公共产品理论
    2.3 社会保障的扶贫机制
        2.3.1 收入增长的扶贫效应
        2.3.2 人口能力增强的扶贫效应
        2.3.3 福利增加的扶贫效应
第三章 拉美国家贫困及社会保障扶贫现状
    3.1 拉美国家贫困状况
    3.2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3.2.1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阶段
        3.2.2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阶段
        3.2.3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一轮改革
    3.3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扶贫状况
        3.3.1 养老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3.3.2 医疗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3.3.3 就业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3.3.4 教育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3.3.5 生活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第四章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效应实证分析
    4.1 理论模型与变量的设定
        4.1.1 理论模型的设定
        4.1.2 变量的选取及解释
    4.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4.3 拉美社会保障扶贫效应实证分析
    4.4 拉美社会保障扶贫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5.1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符
    5.2 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
    5.3 社会保障发展动力不足
第六章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对我国的启示
    6.1 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6.2 提高社会保障发展的平衡性
    6.3 提升社会保障发展动力
    6.4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研究 ——以K单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机关事业单位
        2.1.2 养老保险制度
        2.1.3 视同缴费年限及指数
        2.1.4 养老金替代率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平理论
        2.2.2 公共选择理论
        2.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第3章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现状
    3.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准备工作
        3.1.1 调整工资结构
        3.1.2 化解人员身份困境
        3.1.3 采集参保信息
    3.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施情况
        3.2.1 缴费认定
        3.2.2 基金清算
        3.2.3 职业年金做实
    3.3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现状
        3.3.1 退休金发放渠道转变
        3.3.2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步入正轨
        3.3.3 执行新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
第4章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问题
        4.1.1 改革推进缓慢
        4.1.2 “双轨制”整合不彻底
        4.1.3 改革成本加重地方财政压力
        4.1.4 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4.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改革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4.2.2 养老基金运行管理不合理
        4.2.3 养老保险体系构成单一
        4.2.4 机构改革、公务员法修订与养老保险改革不配套
第5章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实践与启示
    5.1 改革遵循“立法先行”
        5.1.1 美国出台《联邦雇员养老金计划》
        5.1.2 德国制定《联邦官员供养法》
        5.1.3 日本颁布《国民年金法》
    5.2 制度构建体现多层次性
        5.2.1 美国养老保障体系分三层次管理
        5.2.2 日本实行“基础养老”+“互助养老”
        5.2.3 英国实行三支柱养老模式
    5.3 制定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计发办法
        5.3.1 日本调整退休年龄及养老金缴存比例
        5.3.2 智利养老金市场化
        5.3.3 新加坡引入最低储蓄计划
    5.4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5.4.1 改革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
        5.4.2 加强改革立法,完善相关配套法规
        5.4.3 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5.4.4 养老金待遇计发兼顾公平与差别对待相结合
第6章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法律法规建设
        6.1.1 国家层面统筹做到有法可依
        6.1.2 完善与改革相关的配套政策
    6.2 加强基金统筹和监管
        6.2.1 专业化基金管理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6.2.2 强化组织监督建立长效机制
    6.3 深化改革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6.3.1 保障第一、二支柱建设
        6.3.2 推进第三支柱建设
        6.3.3 引入商业保险模式
    6.4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第7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2.1.2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特点
        2.1.3 个人账户空账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司治理理论
        2.2.2 长期精算平衡理论
        2.2.3 生命周期假说和交叠世代模型
第3章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的由来及影响
    3.1 个人账户的设立及运行现状
        3.1.1 个人账户的设立
        3.1.2 个人账户现行政策
        3.1.3 个人账户参保现状
        3.1.4 个人账户收支现状
    3.2 个人账户空账的由来
        3.2.1 历史原因
        3.2.2 现实因素
    3.3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现状
    3.4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的影响
        3.4.1 对政府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3.4.2 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成难点
        3.4.3 加大了政府财政压力
        3.4.4 不利于制度公平影响就业
第4章 国外养老金个人账户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4.1 瑞典的名义账户制度
        4.1.1 瑞典实行名义账户制度的经验
        4.1.2 瑞典名义账户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2 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
        4.2.1 智利私有化改革的经验
        4.2.2 智利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3 加拿大的多支柱养老制度
        4.3.1 加拿大多支柱养老金制度的经验
        4.3.2 加拿大的多支柱养老金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5章 化解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的对策
    5.1 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制度设计
        5.1.1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责任分担制度
        5.1.2 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5.1.3 规范养老保险缴费方式
    5.2 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会计核算
        5.2.1 建立个人账户的会计准则
        5.2.2 建立企业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5.2.3 提高养老金管理精算团队能力
    5.3 健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保障机制
        5.3.1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5.3.2 建立考核奖励制度
        5.3.3 促进信息化建设
    5.4 优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监督机制
        5.4.1 加强预警系统监测
        5.4.2 加强对个人账户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的监控
        5.4.3 完善个人帐户制度的监督与法律体系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商业保险参与江苏社会养老保障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思路与重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与重点
    第四节 论文创新与困难
        一、论文的创新
        二、写作中的困难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简析
        一、社会养老保障
        二、商业保险
    第二节 主要理论依据
        一、新制度学派理论
        二、善治理论
第三章 我国及江苏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回顾
    第一节 我国及江苏养老保障体系发展概况
        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江苏养老保障体系现状及不足
    第二节 商业保险现状及参与社会养老的理论分析
        一、我国商业保险发展现状
        二、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必要性
        三、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章 江苏商业保险概况及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第一节 江苏商业保险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节 江苏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方式与主要成就
        一、江苏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方式
        二、江苏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 江苏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区域适应性和创新性不足,养老产品同质化严重
        二、社会整体认知水平制约,经办管理项目覆盖面狭窄
        三、缺乏立法和政策支持,企业年金蛋糕未能做大
        四、投资养老产业障碍多,监管体系不健全
第五章 国外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养老保障的方法与启示
    第一节 美国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情况
    第二节 德国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情况
    第三节 智利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建设的情况
    第四节 国外模式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六章 促进商业保险与养老保障建设协调发展的建议
    第一节 回归保险保障功能,提供适应性的产品供给
        一、做好基础统计调研,丰富养老产品供给
        二、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做好适应性研发
        三、优化成本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
    第二节 强化社会管理功能,推动经办业务扩面发展
        一、抢抓历史机遇,推动政府转型
        二、开展保险宣传教育,强调个人养老资产积累
        三、发挥专业管理优势,做好经办管理业务
    第三节 发挥养老保障支柱性作用,推进年金业务做大做强
        一、争取政策扶持,扩大年金覆盖面
        二、加强部门协调,打破定位局限
        三、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经营秩序
    第四节 完善资金融通功能,促进养老产业向实发展
        一、顺应市场化改革,鼓励发展投资养老产业
        二、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完善评估监督机制
        三、发挥风险管控优势,推动养老产业金融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信托型投资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个人账户制度的相关概念界定
        1.现收现付制
        2.部分积累制
        3.个人账户与个人账户基金
        4.个人账户空账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产权理论及其对个人账户管理的意义
        2.信托理论及其对个人账户管理的意义
三、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历史沿革及现有投资管理模式分析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历史沿革
        1.个人账户期构建:“统账结合”制度下建立个人账户
        2.名义个人账户时期:统账结合、混账管理、空账运行
        3.个人账户的做实期:统账结合、分账管理、实账运行
        4.投资管理模式改革期:指定受托、委托管理、统一投资
    (二)现行统一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模式分析
        1.现行投资管理模式的优势分析
        2.现行投资管理模式的劣势分析
四、国际上两种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一)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1.中央公积金的缴纳
        2.中央公积金的计发与领取
        3.中央公积金的基金运营与监管
    (二)智利的完全私有化养老保险模式
        1.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缴纳
        2.个人账户的计发与领取
        3.个人账户资金投资运营与监管
        4.智利政府承担转制过程的成本情况
    (三)两国投资管理模式的评价
        1.新加坡投资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2.智利投资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3.两种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五、我国信托型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信托型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构建的现实基础
        1.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已有一定规模并持续增长
        2.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投资基础
        3.基金管理、监督与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为投资提供保障
        4.参保人对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要求
    (二)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信托管理模式的构建
        1.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信托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2.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信托管理模式的产品设计
        3.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信托管理模式有效性分析
    (三)我国信托型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1.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建设
        2.健全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信息披露机制
        3.加强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社会监督
        4.建立我国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长寿风险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关于长寿风险的研究
        1.2.2 关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2.3 文献简要评述
    1.3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论文的可能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2.长寿风险影响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养老保险经济学
    2.2 人口转变理论
    2.3 风险管理理论
    2.4 社会保险精算理论
3.长寿风险及其对养老保险财务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长寿风险内涵和外延
        3.1.1 长寿风险的界定
        3.1.2 长寿风险的种类
        3.1.3 长寿风险的特征
        3.1.4 长寿风险和人口老龄化辨析
    3.2 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理论阐释
        3.2.1 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机制及其构成
        3.2.2 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基本模式
    3.3 长寿风险对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
        3.3.1 长寿风险影响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传导途径
        3.3.2 长寿风险影响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数理分析
4.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长寿风险问题审视
    4.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演变历程及现行制度设计
        4.1.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演进历程
        4.1.2 我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4.2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长寿风险现状与趋势
        4.2.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长寿风险现状
        4.2.2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长寿风险发展趋势
    4.3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长寿风险的主要原因分析
        4.3.1 外部导因:预期寿命延长的不可逆转性
        4.3.2 内部导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内在缺陷
    4.4 预期寿命对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4.4.1 预期寿命对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影响的作用机理
        4.4.2 预期寿命对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影响的效应
        4.4.3 预期寿命对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影响的预测
5.长寿风险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影响评估
    5.1 长寿风险影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分析框架
    5.2 长寿风险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口的影响
        5.2.1 养老保险参保人口预测模型及参数设置
        5.2.2 长寿风险对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口影响的测度结果
    5.3 长寿风险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状况的影响
        5.3.1 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及参数选择
        5.3.2 长寿风险对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状况影响的测度结果
    5.4 政策模拟与敏感性分析
        5.4.1 渐进延迟退休年龄
        5.4.2 合理设计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
        5.4.3 延长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5.4.4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
6.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6.1 社会养老保险防范化解长寿风险的改革趋势
        6.1.1 渐进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推进退休年龄性别均等化
        6.1.2 增加缴费年限,鼓励老年就业
        6.1.3 积极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合理共担长寿风险
        6.1.4 养老保险与预期寿命“自动”关联:重要的创新举措
    6.2 典型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改革实践与经验
        6.2.1 德国应对长寿风险的改革实践与经验
        6.2.2 智利应对长寿风险的改革实践与经验
        6.2.3 瑞典应对长寿风险的改革实践与经验
        6.2.4 日本应对长寿风险的改革实践与经验
    6.3 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6.3.1 改革应立足国情因地制宜
        6.3.2 加快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
        6.3.3 构建与预期寿命相关联的自动调整机制
7.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政策思路和对策建议
    7.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政策思路
        7.1.1 总体思路
        7.1.2 基本目标与原则
    7.2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对策建议
        7.2.1 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优化步伐,提升制度抗长寿风险能力
        7.2.2 建立养老保险与预期寿命相联动的调整机制,增强制度自动回应长寿风险的能力
        7.2.3 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减轻政府养老责任,实现长寿风险的合理转移和共担
        7.2.4 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管理系统,实现对长寿风险的精算管理
        7.2.5 强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助力养老保险制度抵御长寿风险
        7.2.6 探索建立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长效机制,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储备能力
        7.2.7 实行积极的老年政策,鼓励老年人口就业
参考文献
附录1 两个基准情形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口及参保人口结构预测
附录2 两个基准情形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预测结果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公共养老金“系统改革”的国际实践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发展中国家公共养老金“系统改革”的失败
    (一) 系统改革的样板国的困境
    (二) 多数国家已取消系统改革
三、发达国家的积累制养老金
    (一) 积累制下的公共养老金
    (二) 积累制下的企业年金
    (三) 美国对积累制功能的理解
四、易混同的类型完全不同的养老金制度
    (一) 两种不同的积累制养老金
    (二) 两种性质不同的个人账户
    (三) 混淆概念的后果
五、中国强制缴费的积累制养老金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四、智利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与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研究[D]. 周冲. 吉林大学, 2021(02)
  • [2]国外典型国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QCA定性比较分析方法[D]. 高冉. 华北电力大学, 2020
  • [3]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D]. 贾亚男. 河北大学, 2020(08)
  • [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研究 ——以K单位为例[D]. 孙庆芬.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5]后金融危机时代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创新及其效果评价[J]. 袁中美,郭金龙. 兰州学刊, 2019(12)
  • [6]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的影响及对策[D]. 符俪栗. 湘潭大学, 2019(02)
  • [7]商业保险参与江苏社会养老保障建设的研究[D]. 管海涛. 东南大学, 2019(05)
  • [8]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信托型投资管理模式研究[D]. 张昌宸. 湖北大学, 2019(05)
  • [9]长寿风险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周娅娜. 西南财经大学, 2018(02)
  • [10]公共养老金“系统改革”的国际实践与反思[J]. 王新梅. 社会保障评论, 2018(02)

标签:;  ;  ;  ;  ;  

智利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与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