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墨竹[1](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文中提出国际化经营是世界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资银行转型发展的必要环节。对于银行国际化发展来说,无论是海外业务改革、国际并购或重组,都需要通过海外布局作为载体得以实施,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区域布局是国际化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也是成就一流跨国银行的基本路径。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海外布局大幅推动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使得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国际化发展进入瓶颈期,前期的业务优势、区位优势不复存在,甚至部分老牌跨国银行选择退出次要区域市场以保存竞争实力。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抢占国际市场的机遇窗口。世界银行业的彼消此涨,使中资银行不得不思考,在经历了国际化初期的快速发展后,今天要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外市场布局、强化业务管理,实现由“走出去”到“沉下去”、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中资银行正处于谋求战略发展和国际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然而,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疫情影响持续,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中国坚挺的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RECP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经济合作平台的逆势表现,仍为中资银行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我国主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更是为中资银行国际化开辟了崭新路径。于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也变得愈发关注和重视。梳理众多关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务虚探索多于务实研判,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一是银行国际化问题的主流研究重点仍集中在如何提高银行国际化竞争力、银行国际化发展影响因子分析等课题上,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区位选择布局及环境背景研究;二是对于中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资金融通的中坚力量,关注两者之间勾稽推动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三是少有研究者会从“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角度切入,对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探索建立系统数据模型,提供可量化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平台,抢占银行国际化发展机遇,区位选择布局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整体情况的广泛整理,是对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路径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两者间关联匹配度的创新研究。本文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选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69个国家2015年至2019年政治、经济、金融、贸易、营商数据作为样本,借助SVM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下简称“SVM模型”)进行分类评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否适合中资银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银行国际化动因涉及的指标与实证结果进行差异化对标对比,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面对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目标国家进行国际化布局时,中资银行可以借助研究结果,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做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选择,降低区位选择布局成本。同时,研究结论也能为不同性质、或处于不同国际化发展阶段的中资银行,提供可量化的区位选择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整体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2章,梳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理论研究脉络,说明相关理论基本概念,形成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理论运作机理,引入国内外大型银行国际化优秀案例,提炼可供借鉴的国际化区位选择经验。第3章,对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中资银行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现状,判断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优势和劣势。第4章,介绍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和指标选取等,并进一步阐释SVM模型原理和指标内涵。第5章,运用SV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SVM模型实验结果,回归银行国际化动因理论,结合差异化指标给出有针对性的判断建议。第6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主要结论和下一步建议。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为: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脉络吻合,两者发展相互助推;SVM模型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结果显示实验样本集中有47个国家适合中资银行开办分支机构或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业务。其次,从实证结果分析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中欧、东欧三个区域最适合中资银行开拓发展。第三,结合实证分析结论,中资银行可以综合考虑税收法律、文化维度、环境绩效等附加因素,进一步优化区位选择结果。最后,SVM模型可实现进一步延展,待“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数据进一步完善,发展更为成熟时,可在现有模型基础上直接增加指标参数,实现模型结果的实时测度,及时帮助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国际化区位最优选择。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位优势,中资银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统筹规划国际化区位选择布局战略;(2)做好自身区位选择布局阶段化安排,实现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网格化辐射;(3)强化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合作意识,加强公司治理,提升服务管理效率;(4)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责任,以服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经济健康发展。

黄韫璐[2](2021)在《LPR形成机制下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随着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改革,金融自由不断促进经济发展,为金融参与主体带来诸多机会。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定价能力较弱、竞争力量不足的中小银行,正面临着传统业务被挤压、由于市场变化造成利率风险管理难等问题。现有文献较多关注利率市场化下银行的利率风险测算及成因分析,缺乏对LPR形成机制全面铺开后,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而本文以LPR机制为切入口,研究在此过程中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造成何种影响,深入探究利率市场化指数及净利差等影响因素的贡献度,以期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有助于中小商业银行进性稳健经营,改善收入结构。本文运用久期缺口模型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行测算,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利率市场化指数进行赋值、赋权,利用判别矩阵和MATLAB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通过STATA软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5家样本银行在2007年至2019年的利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固定效应计量分析,得出结论。并且以2013年首次提出贷款基础利率(LPR旧称)机制为界限,将样本数据划分为两个阶段,利用豪斯曼检验以及稳健性检验确保原研究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银行利率风险处于波动阶段,在2013年首次提出LPR机制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无法充分把控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导致风险波动较为频繁。在2017年后,尤其2019年改革LPR形成机制,中小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2)2003年至2019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前期阶段较为谨慎,随后几年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自2016年起达到0.9以上,截止到2019年年底利率市场化指数已达到0.9559。(3)利率市场化指数和净利差对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关系,故当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存贷利差不断扩大,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将更大。为此,中小商业银行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创新业务,利用金融科技和衍生品工具,改善收入结构,降低利率风险;构建风控体系,严控利率风险,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险,及时发现并调整利率风险管理策略;配合宏观发展,协同外部作用,共同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完善利率风险监管和化解,从而提高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能力和自身实力,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

周骐[3](2021)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以建设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风险也随之而来。近年来,网贷暴雷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也说明了金融行业可能蕴藏的较大风险。而商业银行自身具有体量大,社会影响大的特点,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对我国的经济乃至全社会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所以,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就显得迫切而重要。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商业银行所遇到的经济环境也更加复杂。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量逐渐提升,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些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是加剧了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本文首先总结了与此课题相关的各类文献,包括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理论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风险管理研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以及创新点,然后从统计数据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以及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的各方面情况。本文以建设银行为例,研究角度由宏观到微观,由银行到贷款企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建行财务指标对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选用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十年共40期的数据样本,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建行拨备覆盖率增长率、建行资产规模增长率、建行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建行净息差增长率、出口价值指数增长率与建行不良贷款率构建VAR模型,检验前文的理论分析,并研究各影响因素对于不良贷款率的作用程度。然后,本文研究了贷款需求方对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选用A支行辖内200家贷款企业2019年度的数据样本,选取企业贷款利率、企业是否提供抵押物、企业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解释变量;选取企业流动比率,企业成立年限、企业资产规模为控制变量;选取贷款是否逾期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各微观变量对贷款逾期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建行拨备覆盖率增长率对建行不良贷款率增长率有负面影响;(2)建行资产规模增长率对建行不良贷款率增长率先有正面影响,后有负面影响;(3)建行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对建行不良贷款率增长率有正面影响;(4)建行净息差增长率对建行不良贷款率增长率有正面影响;(5)GDP增长率对建行不良贷款率增长率有负面影响;(6)较高的贷款年利率会导致贷款逾期的可能性升高;(7)贷款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的升高会导致贷款逾期的可能性降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相应对策,包括(1)国家合理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2)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3)商业银行合理制定自身策略;(4)鼓励金融创新。

曾秀琴[4](2021)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以南京银行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催生了互联网金融。银行体系过去的竞争形势也出现了改变,许多银行都必须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尤其是针对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商业银行而言,其发展态势愈发严峻。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高速进步不仅迅速使利率市场化,还促进了金融脱媒现象,这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减少了其利润空间。由于传统经营理念以及金融分业格局产生的弊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始终为存贷款业务,因此通过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是银行最为重要的收入渠道,和欧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取得的非利息收入依然只能占据较低的比例,这种经营模式必然会造成许多问题。所以在遭受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严重冲击时,商业银行要想在互联网金融竞争中取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应当采取各种手段摆脱过去的盈利模式,在此过程中寻求利息收入以外的盈利手段,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南京银行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其在互联网金融大环境中的盈利模式。基于利差理论、金融脱媒以及长尾市场理论,具体对外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进行了解,对比发现国内商业银行现存的不足进而得出一些盈利模式转型的经验启示。接着从南京银行近几年财务报表出发,主要从收入结构、成本结构和盈利点及分配政策对南京银行现行盈利模式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南京银行盈利模式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综合分析。最后总结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所得到的的盈利机遇与潜在的威胁,随后根据南京银行实际盈利模式分析其现行利弊,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李贤[5](2021)在《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面对利率市场化削弱银行定价权,外资银行、互联网等第三方金融企业的激烈竞争,各家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获客范围,提高活客能力进行了金融科技转型。C银行云南省分行通过与政府合作建立“智慧政务”平台,搭建和发展G端(政府)C端(消费者)B端(企业)金融生态圈,创造了一种新的客户引流方式,提高了C银行云南省分行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围绕C银行云南省分行与省政府合作“智慧政务”项目的市场拓展,研究“智慧政务”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及保障措施,以期为该项目提供合理化建议,使得该项目的规划与发展更加系统与完善。并且通过对该项目的深入研究,能够为其他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长尾理论,蓝海理论,市场营销的7Ps理论等理论分析了“智慧政务”项目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通过收集该项目相关经营数据,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发现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正处于问题类产品向明星类产品转变的过程中,得出发展对策为C银行云南省分行应该对该项目加大投入和推动持续发展,使之成长固化为明星类乃至金牛类产品。在对项目的内外部资源分析中采用了PEST分析法,总结出C银行云南省分行所具备优势及问题所在。运用SWOT模型对项目优劣势和威胁机遇进行分析,得出当前项目面临的主要竞争优势、劣势和机遇。通过前文研究,针对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发展现状,本文制定与提出以下两个结论:1、制定四个方面的差异化发展策略:(1)服务差异化、(2)市场选择差异化、(3)客户选择差异化、(4)产品差异化。2、提出四个方面的针对性保障措施,以期保障“智慧政务”项目在市场拓展中持续良好发展:(1)重视客户拓展工作、(2)加强金融科技利用、(3)做好人才培养,整合营销队伍、(4)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李抒[6](2021)在《第三方支付发展背景下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文中提出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以其业务范围和基数体量而具备着较高的抗风险性能力,同时也对银行整体的经营利润增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已经是数年来各家金融机构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在过去十年里,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产物——第三方支付,以其独有的运营模式,最为剧烈地冲击着银行的零售业务。本文以我国大型国有零售银行YC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对YC银行传统零售业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探究了YC银行目前零售业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方向和对策。YC银行为我国第六大国有银行,以其全国最多的物理网点和零售业务占比最高而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的大型零售银行。本文首先界定第三方支付和银行零售业务的相关概念,明确二者的一般分类,并介绍零售业务转型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机遇和挑战两个视角着手,分析第三方支付对YC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削弱零售中间业务、冲击银行的客户基础和资金沉淀等,为零售业务的发展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又有助于YC银行自有移动支付打开新局面,在联合竞争对手的形态下,可以降低成本、有效获客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为零售业务的转型带来发展机遇。再次,文章总结分析了YC在转型发展中目前存在战略定位和机制管理水平落后,自身移动支付业务建设落后,以及转型基础薄弱等严峻问题。最后,面对第三方支付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提出转型对策。一是强化零售转型的战略定位,二是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三是科技赋能,打造YC银行的支付行业场景。从三个方面提出转型的策略,最终实现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优化。

吴陈姗[7](2021)在《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对策研究 ——以GD银行FZ分行为例》文中认为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已经势不可挡。传统的银行网点既不能简单视为包袱和负担而一味做减法、撤网点,也不应无视时代的发展步伐而维持固有的现状。在精益细致的转型后,以网点为代表的线下渠道对于银行来说,仍是维护客户关系的珍贵渠道和宝贵资源。本文围绕“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主题,以GD银行FZ分行为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全面探讨、深入分析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本文在理论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智能时代银行网点发展的金融市场现状与网点转型的必要性,针对GD银行FZ分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银行网点转型管理的实践经验启示,提出了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管理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智能时代银行网点的转型升级。本文研究提出,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应当坚持明确转型战略方案,深入传导转型理念,在此基础上,具体实施推动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的措施,即:重新梳理功能定位,探索创新经营模式;科技赋能搭建系统,精益管理提升产能;客户分层差异管理,综合服务注重体验;实施标准营销动作,实现标准业务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打造专业队伍;促成柜员主动转型,减窗增效综合发展等。本文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结合实际发生的网点建设进程和人员转型经验,用一手真实数据支撑转型思路,针对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更具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因此,该研究除了给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外,也给同业基层网点转型提供借鉴意义。今后,还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经验借鉴与跟踪研究,确保相关研究的前沿性、实用性、推广性。

王长旭[8](2021)在《后疫情时代我国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研究 ——以Z银行为例》文中认为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数字经济被寄予厚望。在“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趋向成熟。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凭借资金实力,很早已经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疫情暴发后很好地展现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但是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众多中小银行由于受到自身资金规模、技术和人才缺乏等因素的限制,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速度较慢。因此,疫情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冲击,更是让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短板进一步凸显,充分暴露了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小银行遭受了严重的疫情冲击,但是在疫情期间仍然有一些中小银行通过加大线上业务以及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响应国家“战役”政策,涌现出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样本。本文以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第一,一方面研究了疫情前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现状,指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阐明疫情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论述了疫情对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作用,以及后疫情时代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第二,本文选取了一家在疫情期间“成绩”表现亮眼的Z城商行,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了Z银行在疫情期间的经营情况,分析了疫情背景下Z银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疫情发生后自身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与挑战。然后研究了在疫情期间Z银行的数字化成效,包括如何开展金融服务和创新服务模式,以及如何实现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等。最后,介绍了Z银行在疫情期间之所以实现这些成效的原因,是因为Z银行较早地实施数字化战略保障措施。第三,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论文主要以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为落脚点,分析了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并希望中小银行能够以此次疫情为转型契机,发现疫情期间自身暴露的问题,制定出和自身相适应的转型策略。

刘浩群[9](2021)在《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经营风险的增加以及国家对金融监控日益增强,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同业业务出现萎缩迹象,且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银行对于零售客户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保持较大的话语权,无论是在产品搭配还是在利率浮动方面,都可以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而且会持续走高。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需要积极向零售业务转型,以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本文以WH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零售业务转型展开研究。通过研究,拓展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理论。同时,为WH银行及其他类似的中小商业银行向零售业务转型提供借鉴。由此,更好的促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业务的开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阐述了WH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在对WH银行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WH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包括零售业务发展简况、零售业务产品结构,并分析了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必要性;其次,分析了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外部环境。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了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宏观环境;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行业环境。由此,得到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外部机遇与挑战;再次,分析了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内部环境。分别从资源与能力两个方面,对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到了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内部优势与不足;进而,确定了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进行了分析。在对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定位后,确定了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即:根据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零售业务发展机遇,着力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实现零售业务发展;最后,提出了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包括产品服务转型、员工队伍转型、运营管理转型、市场营销转型、风险控制转型。

李烁[10](2021)在《工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过程加快。受到股市、房地产市场等高速成长因素影响,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速显着,高收入阶层的迅速崛起为私人银行业务蓬勃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累积,高净值、高资产人群不断扩大,社会可投资资产不断增多,这些都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提供了实用性保障。目前,私人银行客户较多为企业家、高管以及富二代等,对于投资理财、公司业务及资产管理等方面有着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私人银行业务以私带公,能对银行零售条线、公司条线等业务部门产生较强的联动作用。未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趋向稳定,资管新规落地后金融市场日趋成熟,财富的保值增值更加受到关注。私行业务要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围绕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用专业的知识技能为客户提出针对性的财富管理建议,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管理的目标。繁荣的市场也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私人银行业务今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促进金融机构的战略转变和国内私人银行的快速发展。但是,受到金融分业经营的制约,私人银行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中国高端客户特有的思想观念,使得我们不能复制国外发展先进的私人银行经营理念,有必要探索适合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方案及途径。工商银行于2008年开办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首家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持牌经营的私人银行机构。多年后,工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广泛的品牌影响。2021年工行私人银行业务开启了新一轮的服务转型升级,力求进一步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化服务品质。工商银行J分行作为工商银行的重点省会城市行,各项业务均在蓬勃的发展中,截至2020年末,J分行储蓄存款时点余额911.62亿元,四行排名第一位,日均余额847.5亿元,较上年增加109.05亿元,四行排名第一。对公存款519.44亿,日均余额462亿,机构存款较年初新增107.5亿,对公开户存量7.7万户,月日均5万元客户新增3.13万户,其中私人银行客户597户,近半年月日均曾达600万客户1035户。各项业务的发展也为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但目前J分行私人银行的发展上存在较多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健康的发展体系。本文以工商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为案例,结合私人银行相关理论、跨部门协作理论、差异化竞争理论和员工激励理论,对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出优化策略。文章以工行J分行的私人银行的发展为出发点,对J分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发展、专业服务队伍、私人银行金融产品以及增值服务体系等四个方面的业务现状进行分析描述,指出工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剖析。之后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运用SWOT分析法,对J分行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问卷分析的方法对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阐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工商银行J分行私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业务方面的优化建议,包括人才管理优化考核体系、部门管理优化联动方式、客户服务优化细分方式、业务流程优化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用、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种类等。

二、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主要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及经验借鉴
    2.1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1 银行国际化概念及内涵
        2.1.2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问题国内外文献综述
        2.1.3 “一带一路”下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
    2.2 外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2.2.1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2.2.2 美国花旗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2.3 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2.3.1 中国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2.3.2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第3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及合作现状
    3.1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识别
        3.1.1 宏观政治因素
        3.1.2 贸易发展因素
        3.1.3 投资发展因素
        3.1.4 绿色金融因素
    3.2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环境与现状
        3.2.1 “一带一路”下的金融环境情况
        3.2.2 中资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3.3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3.3.1 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3.3.2 国际化发展的劣势
第4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构建
    4.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4.1.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4.1.2 数据指标总库选取的基本原则
        4.1.3 最高关联度指标主成分分析
    4.2 合作评估体系的指标内涵
        4.2.1 政府管理指标
        4.2.2 经济投资指标
        4.2.3 金融发展指标
        4.2.4 贸易水平指标
        4.2.5 营商开放指标
    4.3 合作评估体系SVM模型选择
        4.3.1 线性SVM模型
        4.3.2 非线性可分SVM模型
        4.3.3 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优势
第5章 评估体系SVM模型实证结果及差异化结论分析
    5.1 合作评估体系呈现的SVM模型实验结果
        5.1.1 综合角度SVM模型实验结果
        5.1.2 引入时序角度的实验结果
        5.1.3 引入地理角度的实验结果
    5.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分析
        5.2.1 沿线各国比较优势情况汇总
        5.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5.3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结论分析
        5.3.1 沿线各国文化维度情况汇总
        5.3.2 文化维度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5.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结论分析
        5.4.1 社会责任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5.4.2 绿色金融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第6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2)LPR形成机制下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利率市场化
        2.1.2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2.1.3 中小商业银行
        2.1.4 利率风险
    2.2 理论基础
        2.2.1 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
        2.2.2 金融约束理论
        2.2.3 利率风险管理理论
第3章 LPR形成机制下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
    3.1 LPR形成机制下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表现形式
        3.1.1 重新定价风险
        3.1.2 基准风险
        3.1.3 收益曲线风险
        3.1.4 期权性风险
    3.2 LPR形成机制下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成因分析
        3.2.1 宏观政策频繁调整
        3.2.2 市场传导存在梗阻
        3.2.3 存贷期限不匹配
        3.2.4 存贷利差空间缩窄
第4章 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利率市场化指数测度
    4.1 利率风险测度
        4.1.1 利率风险测度模型
        4.1.2 利率风险测度模型适用性
        4.1.3 利率风险测度过程
    4.2 利率市场化指数测度
        4.2.1 利率市场化指数指标构建
        4.2.2 利率市场化指标量化处理
        4.2.3 利率市场化指数指标权重确定
        4.2.4 利率市场化指数计算
第5章 LPR形成机制下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5.1 样本和数据来源
        5.1.1 样本描述
        5.1.2 数据来源
    5.2 变量选取与模型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2.4 模型建立
    5.3 回归模型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呈波动变化
        6.1.2 我国利率市场化指数逐年增高
        6.1.3 利率市场化与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呈显着相关性
    6.2 建议
        6.2.1 配合宏观发展,协同外部作用
        6.2.2 构建风控体系,严控利率风险
        6.2.3 发展创新业务,改善收入结构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3)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以建设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国内外文献总结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与不足
2 不良贷款相关理论
    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
    2.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
    2.3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金融脆弱性理论
        2.3.2 信用理论
        2.3.3 银行行为理论
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3.1 经济新常态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关系
        3.1.1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3.1.2 经济新常态与旧常态的对比分析
        3.1.3 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3.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3.2.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体现状
        3.2.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构分析
        3.2.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区域分析
        3.2.4 建设银行不良贷款总体分析
4 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4.1 经济增长速度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4.2 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4.3 拨备覆盖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4.4 净资产收益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作用机制
    4.5 净息差增长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4.6 出口价值指数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5 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和样本的选取
    5.2 变量的选取
    5.3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5.4 滞后阶数确定
    5.5 格兰杰因果检验
    5.6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5.7 脉冲响应分析
    5.8 方差分解
    5.9 实证结论
6 企业基本面对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分析
    6.1 贷款利率对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6.2 企业抵押物对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6.3 企业资产负债率对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6.4 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6.5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对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机制
    6.6 实证分析
    6.7 结论
7 对策及建议
    7.1 国家合理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7.2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
    7.3 商业银行合理制定自身策略
    7.4 金融创新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4)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以南京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研究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
        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四、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三、互联网金融及其特征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利差理论
        二、金融脱媒理论
        三、长尾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比较
    第一节 国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一、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二、德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三、日本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南京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第一节 南京银行简介
        一、南京银行基本情况
        二、南京银行经营概况
    第二节 南京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过程
        一、南京银行互联网业务种类及规模
        二、南京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历程
    第三节 南京银行现行盈利模式单项分析
        一、南京银行收入结构分析
        二、南京银行成本结构分析
        三、南京银行盈利点及分配政策
    第四节 南京银行现行盈利模式综合分析
        一、南京银行盈利模式横向综合分析
        二、南京银行盈利模式纵向综合分析
    第五节 南京银行现行盈利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南京银行盈利模式的优势
        二、南京银行现行盈利模式的问题及分析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盈利的机遇
        一、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前景广阔
        三、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盈利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产品与银行业务竞争关系明显
        二、用户信息挖掘困难,客户群体难以拓展
        三、互联网金融分流传统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南京银行优化盈利模式的对策
    第一节 拓宽多元化收入渠道
        一、快速推广快捷支付业务
        二、混业经营拓展业务范围
    第二节 优化存贷款业务,完善业务结构平衡
        一、稳定存量规模
        二、优化信贷业务发展
    第三节 丰富中间业务
        一、创新中间业务种类
        二、开发并完善电子银行业务
    第四节 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提高内生动力
        一、多元化的选拔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二、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力求高质量服务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理论现状
        1.2.1 国外研究理论综述
        1.2.2 国内研究理论综述
        1.2.3 国内外综合研究理论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战略分析工具
    2.1 理论基础
        2.1.1 长尾理论
        2.1.2 蓝海市场理论
        2.1.3 市场营销中的7Ps理论
        2.1.4 上述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2.2 战略分析工具
        2.2.1 波士顿矩阵分析
        2.2.2 PEST分析法
        2.2.3 SWOT分析法
第三章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现状分析
    3.1 C银行云南省分行简介
    3.2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发展现状
        3.2.1 “智慧政务”项目架构
        3.2.2 “智慧政务”项目服务对象
        3.2.3 “智慧政务”项目客户群体
    3.3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波士顿矩阵分析
        3.3.1 “智慧政务”项目经营数据
        3.3.2 “智慧政务”项目波士顿矩阵分析
第四章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内外部分析
    4.1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外部环境分析
        4.1.1 政策法律分析(P)
        4.1.2 经济环境分析(E)
        4.1.3 社会环境分析(S)
        4.1.4 技术环境分析(T)
        4.1.5 外部环境综合评述
    4.2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4.2.1 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4.2.2 渠道建设分析
        4.2.3 内部资源能力综合评述
    4.3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SWOT分析
        4.3.1 C银行云南省分行开展“智慧政务”项目的优势
        4.3.2 C银行开展“智慧政务”项目的劣势
        4.3.3 C银行开展“智慧政务”项目面临的机遇
        4.3.4 “智慧政务”项目面临的威胁
        4.3.5 C银行“智慧政务”项目SWOT分析结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智慧政务”项目的发展对策分析
    5.1 “智慧政务”项目发展对策制定与分析
        5.1.1 “智慧政务”项目发展对策制定
        5.1.2 “智慧政务”项目发展对策分析
    5.2 “智慧政务”项目差异化发展对策的实施方式
        5.2.1 服务差异化
        5.2.2 市场选择差异化
        5.2.3 客户选择差异化
        5.2.4 产品差异化
    5.3 “智慧政务”项目差异化发展对策的具体措施
        5.3.1 服务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5.3.2 市场选择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5.3.3 客户选择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5.3.4 产品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5.4 “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的保障措施
        5.4.1 联动开展客户拓展
        5.4.2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
        5.4.3 做好人才培养,整合营销队伍
        5.4.4 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第三方支付发展背景下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第三方支付概念界定
    2.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内涵
        2.2.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定义
        2.2.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分类
    2.3 理论基础
        2.3.1 客户关系理论
        2.3.2 金融中介理论
        2.3.3 金融创新理论
第3章 第三方支付对YC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3.1 YC银行概况
        3.1.1 YC银行基本经营概况
        3.1.2 YC银行经营特色
    3.2 YC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3.2.1 零售资产业务发展现状
        3.2.2 零售负债业务发展现状
        3.2.3 零售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3 第三方支付对YC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影响
        3.3.1 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3.3.2 对YC银行带来的挑战
        3.3.3 对YC银行带来的机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现有转型战略与机制不足
    4.2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滞后
        4.2.1 支付业务重点和特色行业不够突出
        4.2.2 移动支付业务建设落后同业
    4.3 转型基础薄弱
        4.3.1 零售客户结构和客户管理不合理
        4.3.2 金融科技支撑薄弱
第5章 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发展的方向及策略
    5.1 强化零售业务的核心地位
        5.1.1 巩固树立零售品牌形象
        5.1.2 科技赋能作为转型驱动
        5.1.3 完善机制保障
    5.2 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
        5.2.1 提升产品更新能力
        5.2.2 打造差异化服务
    5.3 赋能数字化营销,打造支付行业场景
        5.3.1 精细化深耕行业,以质增效
        5.3.2 发挥优势,下沉式发展农村支付市场
        5.3.3 提升支付生态圈建设,推动转型升级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对策研究 ——以GD银行FZ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理论概述
        1.2.1 帕累托法则
        1.2.2 长尾理论
        1.2.3 金融脱媒理论
        1.2.4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相关研究评析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智能时代银行金融市场现状研究
    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2.1.1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s)
        2.1.2 经济环境(Economic)
        2.1.3 社会环境(Society)
        2.1.4 技术环境(Technology)
    2.2 网点转型的必要性
        2.2.1 客户需求变化
        2.2.2 同业竞争加剧
        2.2.3 外部环境影响
第三章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当前问题及因素分析
    3.1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现状
        3.1.1 GD银行FZ分行发展规模
        3.1.2 网点转型现有措施之智能柜台推广
        3.1.3 网点转型现有措施之数字金融业务
        3.1.4 网点转型现有措施之内部系统搭建
    3.2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当前存在问题
        3.2.1 服务内涵有待深化
        3.2.2 便捷程度有待提高
        3.2.3 各项活动流于形式
        3.2.4 柜员转岗存在问题
    3.3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当前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
        3.3.1 转型理念认识不足
        3.3.2 网点定位尚未明确
        3.3.3 忽视客户分层管理
        3.3.4 业务流程不够科学
        3.3.5 绩效考核方式单一
    3.4 GD银行 FZ分行 SWOT分析
        3.4.1 优势(Strength)
        3.4.2 劣势(Weakness)
        3.4.3 机会(Opportunity)
        3.4.4 威胁(Threaten)
        3.4.5 策略及结论
    3.5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期问卷调查与分析
        3.5.1 问卷设计和样本情况
        3.5.2 问卷数据分析及结论
第四章 国内外银行网点转型管理经验启示
    4.1 银行网点转型国内经验借鉴
        4.1.1 物理网点有增有减
        4.1.2 网点趋于智能轻型
        4.1.3 业务合作跨界发展
    4.2 银行网点转型国外经验借鉴
        4.2.1 富国银行“社区化银行网点”模式
        4.2.2 安快银行“商店型网点”模式
        4.2.3 韩国银行“迷你网点”模式
    4.3 对GD银行FZ分行的转型参考和启示
第五章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管理对策
    5.1 明确转型战略方案,深入传导转型理念
        5.1.1 第一步:明确全面转型及创新的战略及实施方案
        5.1.2 第二步:建立组织、文化等保障机制,推动“网点转型”落地
        5.1.3 第三步:密切关注创新格局,打造“金融+非金融生态圈”
    5.2 推动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的具体措施
        5.2.1 重新梳理功能定位,探索创新经营模式
        5.2.2 科技赋能搭建系统,精益管理提升产能
        5.2.3 客户分层差异管理,综合服务注重体验
        5.2.4 实施标准营销动作,实现标准业务流程
        5.2.5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打造专业队伍
        5.2.6 促成柜员主动转型,减窗增效综合发展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期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 GD 银行 FZ 分行网点转型的行员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后疫情时代我国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研究 ——以Z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字经济和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
        1.1.2 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金融机构竞争加剧
        1.1.3 疫情成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数字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疫情对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影响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策略的相关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对数字化的理解
        2.1.2 中小银行的界定
        2.1.3 金融科技
    2.2 我国中小银行数字化发展现状
        2.2.1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2.2.2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2.2.3 中小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情况
    2.3 疫情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联系
        2.3.1 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机制
        2.3.2 疫情对中小银行经营规模的冲击
        2.3.3 后疫情时代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3 疫情背景下Z银行发展状况及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案例选择背景
    3.2 Z银行经营情况
        3.2.1 资产情况
        3.2.2 负债情况
        3.2.3 盈利能力
        3.2.4 风险防控能力
    3.3 Z银行内部环境分析
        3.3.1 智能风控不足,贷款质量不稳定
        3.3.2 组织架构庞大,人员变动加剧
        3.3.3 数据治理成为数字化转型难点
        3.3.4 粗放式业务模式制约数字化转型
    3.4 Z银行外部环境分析
        3.4.1 政策监管日趋严格,快速扩张导致违规频繁
        3.4.2 疫情冲击下Z银行面临的挑战
        3.4.3 金融科技助力应对新冠疫情
4 疫情背景下Z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措施
    4.1 Z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保障措施
        4.1.1 设立“三部一中心”,前、中、后台协同发展
        4.1.2 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体验
        4.1.3 打造渠道一体化服务
        4.1.4 科技赋能提效能
        4.1.5 优化队伍人才建设,人才培养提档升级
    4.2 疫情期间Z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
        4.2.1 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4.2.2 立足客户视角,创新服务模式
        4.2.3 深化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快金融科技建设
        4.2.4 细化厅堂服务,非常时刻暖人心
    4.3 案例总结
5 我国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5.1 树立转型意识,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公司战略
    5.2 建立与转型相适应的敏捷化组织
    5.3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推动业务转型
    5.4 建立数据治理体系,加强风险识别管理
    5.5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5.6 坚持差异化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
    5.7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银行零售业务影响因素研究
        1.2.2 银行零售业务风险管控研究
        1.2.3 银行零售业务整体发展及转型战略研究
        1.2.4 总体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
        2.1.2 战略
        2.1.3 业务转型
    2.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特点与发展趋势
        2.2.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特点
        2.2.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3.2 组织变革理论
        2.3.3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WH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3.1 WH银行概况
        3.1.1 WH银行发展概述
        3.1.2 WH银行组织架构
    3.2 WH银行零售业务基本情况
        3.2.1 WH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简况
        3.2.2 WH银行零售业务产品结构
    3.3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必要性
        3.3.1 提升零售业务发展水平需要
        3.3.2 应对银行零售业务激烈竞争需要
        3.3.3 适合银行业发展趋势需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外部环境分析
    4.1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外部行业环境分析
        4.2.1 新进入者威胁
        4.2.2 替代品威胁
        4.2.3 买方议价能力
        4.2.4 卖方议价能力
        4.2.5 行业内竞争
    4.3 外部机遇与挑战EFE分析
        4.3.1 外部机遇
        4.3.2 外部挑战
        4.3.3 外部机遇与挑战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内部环境分析
    5.1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资源分析
        5.1.1 组织资源
        5.1.2 品牌资源
        5.1.3 客户资源
        5.1.4 人力资源
        5.1.5 基础设施资源
    5.2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能力分析
        5.2.1 运营管理能力
        5.2.2 产品创新能力
        5.2.3 市场营销能力
        5.2.4 风险控制能力
    5.3 内部优势与不足IFE分析
        5.3.1 内部优势
        5.3.2 内部不足
        5.3.3 内部优势与不足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选择与实施
    6.1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SWOT分析
    6.2 WH银行发展零售业务转型战略定位与目标
        6.2.1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定位
        6.2.2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目标
    6.3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确定
        6.3.1 WH银行零售业务可供选择转型战略利弊分析
        6.3.2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确定
    6.4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实施路径
        6.4.1 推广实施阶段
        6.4.2 控制改进阶段
    6.5 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具体措施
        6.5.1 产品服务转型
        6.5.2 员工队伍转型
        6.5.3 运营管理转型
        6.5.4 市场营销转型
        6.5.5 风险控制转型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工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私人银行概念界定
        2.1.1 私人银行相关概念
        2.1.2 私人银行业务种类
    2.2 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理论基础
        2.2.1 私人银行业务相关理论
        2.2.2 差异化竞争理论
        2.2.3 企业跨部门协同理论
        2.2.4 员工激励理论
第3章 工商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3.1 工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1.1 J分行私人银行客户发展概况
        3.1.2 J分行私行专业队伍概况及绩效考核方式
        3.1.3 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与产品种类
        3.1.4 J分行私人银行客户服务体系
    3.2 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短板
        3.2.1 客户服务满意度低
        3.2.2 理财产品匮乏
        3.2.3 私人银行部的部门协同性不足
        3.2.4 人才建设存在问题
        3.2.5 业务流程繁琐
    3.3 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短板原因剖析
        3.3.1 目标客户细分方法不清晰
        3.3.2 对资管新规适应性弱
        3.3.3 部门和管理模式设置模糊
        3.3.4 考核激励体系不够完善
        3.3.5 人员专业度不足
        3.3.6 信息技术落后
第4章 工商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优化策略选择
    4.1 工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4.1.1 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内在环境
        4.1.2 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外部环境
    4.2 工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优化策略选择
        4.2.1 客户服务策略
        4.2.2 产品策略
        4.2.3 部门协同策略
        4.2.4 人才策略
        4.2.5 技术策略
第5章 工商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优化措施
    5.1 客户服务优化
        5.1.1 细化客户分层,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5.1.2 紧抓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5.2 产品类型优化
        5.2.1 存量产品升级创新
        5.2.2 多样化的产品营销
    5.3 部门协同优化
        5.3.1 优化专业内部联动
        5.3.2 加强跨部门协同
    5.4 人才管理优化
        5.4.1 加强人员专业素质培养
        5.4.2 优化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5.5 业务流程优化
        5.5.1 利用数据信息技术,提高工作精准度
        5.5.2 理顺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第6章 工商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保障机制
    6.1 做好政策保障
    6.2 加大资金支持
    6.3 强化风险管控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D]. 张墨竹. 吉林大学, 2021(01)
  • [2]LPR形成机制下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 黄韫璐.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以建设银行为例[D]. 周骐. 浙江大学, 2021(09)
  • [4]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以南京银行为例[D]. 曾秀琴.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研究[D]. 李贤.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第三方支付发展背景下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D]. 李抒.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7]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对策研究 ——以GD银行FZ分行为例[D]. 吴陈姗. 闽江学院, 2021(08)
  • [8]后疫情时代我国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研究 ——以Z银行为例[D]. 王长旭.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9]WH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战略研究[D]. 刘浩群.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工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优化策略研究[D]. 李烁. 山东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