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照下除草剂的合成

微波辐照下除草剂的合成

一、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除草醚(论文文献综述)

袁亚仪[1](2020)在《内分泌干扰素辛基酚和三氯生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污水处理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剩余污泥的产生。一方面,剩余污泥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残留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合适的处理。另一方面,其富含有机质,因此具有资源化利用的潜力。通过厌氧发酵处置剩余污泥生产挥发性脂肪酸,是缓解污泥处理压力和实现生物能源回收的可持续方法。由于厌氧发酵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其中涉及到很多微生物和酶活,它们的活性很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具有不确定性。近年来,内分泌干扰素在污水处理厂中被频繁检出引起广泛关注,但其对污泥厌氧发酵是否存在影响尚不清楚。本文构建了污泥发酵产酸系统,通过比较不同浓度(0、20、50、100和200 mg/kg TSS)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素辛基酚和三氯生存在时发酵系统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量的变化,考察了辛基酚和三氯生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厌氧发酵各阶段产物和酶活性变化,探讨了辛基酚和三氯生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辛基酚可以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其主要通过提高乙酸积累量实现VFAs产量的增加。随着辛基酚浓度从0增加到200 mg/kg TSS,VFAs产量从3245增加到6828 mg COD/L。其中,乙酸的增加(4425-1511=2914 mg COD/L)占VFAs总增加量(6828-3245=3583 mg COD/L)的81.3%。进一步研究发现,辛基酚通过改善污泥的生物降解性来促进污泥溶解和水解,并通过抑制辅酶F420的活性抑制产甲烷过程,从而促进乙酸的积累。与辛基酚类似,三氯生也可通过提高乙酸积累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酸。200 mg/kg TSS三氯生存在时,系统中VFAs积累达15083 mg COD/L,约为空白组中的2倍。其中,乙酸占总VFAs的比为74.8%,高于空白组中的55.1%。与辛基酚不同的是,三氯生可促进污泥厌氧发酵各个过程,包括产甲烷过程。但对于酸化过程的促进强于产甲烷过程,因而促进乙酸的积累。本课题对深入研究内分泌干扰素在污水处理厂中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含内分泌干扰素剩余污泥的发酵目标产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徐应淑,叶金雄,杨成莉,史大斌,陈永正,张磊[2](2020)在《微波促进新型恶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初筛》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一类新型恶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苯甲醛和脂肪伯胺为原料,经过微波促进的Wolff重排和杂Diels-Alder等反应合成目标产物。采用MTT法测试产物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3个结构新颖的恶嗪酮类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ESI-MS表征确证为目标化合物, MTT法初步测试目标产物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6b的IC50值为146μg/mL。结论该合成方法可行,同时,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宫庆娇[3](2019)在《Fe3O4@GO@MIL-100(Fe)异相光芬顿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异相光芬顿技术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因其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常用于降解各种难生化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磁性多孔材料兼具磁分离和催化性,广泛应用于异相芬顿技术中。但是异相光芬顿法存在Fe(Ⅲ)/Fe(Ⅱ)转换慢的缺陷。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制备了以Fe3O4为核,GO(氧化石墨烯)为夹层,MIL-100(Fe)(一种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为壳的Fe3O4@GO@MIL-100(Fe)核壳结构异相光芬顿催化剂。并对该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催化活性、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核壳结构Fe3O4@GO@MIL-100(Fe)异相光芬顿催化剂,通过XRD、Raman、SEM、TEM、XPS、BET、磁饱和强度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表面化学成分、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磁性等进行了分析。XRD和Raman结果显示已成功制备了Fe3O4/GO/MIL-100(Fe)催化剂;SEM和TEM显示催化剂Fe3O4@GO@MIL-100(Fe)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在360410 nm之间,其中壳层MIL-100(Fe)厚约61 nm,GO厚度约4.5 nm;XPS表明催化剂表面的化学成分随包裹材料的不同而变化;BET显示催化剂Fe3O4@GO@MIL-100(Fe)的朗格缪尔表面积为1048.1 m2/g,具有微孔和介孔混合孔结构;磁饱和强度测试显示催化剂的磁饱和强度为67.9 emu/g。(2)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Fe3O4@GO@MIL-100(Fe),Fe3O4@MIL-100(Fe),MIL-100(Fe),Fe3O4@GO,Fe3O4,Fe3O4@MIL-100(Fe)+GO六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Fe3O4@GO@MIL-100(Fe)降解2,4-DCP速率明显优于其他催化剂。通过影响因素实验得到最适实验条件,在最适实验条件pH 5.5,H2O2浓度为3 mmol/L,Fe3O4@GO@MIL-100(Fe)用量为0.2 g/L,光照强度500 W,2,4-DCP初始浓度50mg/L下,光反应40 min时,2,4-DCP降解率几乎为100%;光反应180 min时,其矿化率达61%,双氧水利用率为74.8%。(3)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电子自旋共振、荧光光致发光、电化学等手段对反应体系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表明羟基自由基为主要活性物种,但超氧自由基和空穴也不可忽略。同时推导了该反应体系的简化机理。最后通过气质联用检测了2,4-DCP降解的中间产物,并推测了其可能的降解途径。

周艳芬[4](2019)在《磁性二硫化钼基纳米材料用于分离富集-色谱质谱法检测痕量组分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复杂样品(生物、食品、环境等)的分析中,样品制备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复杂基质中痕量或超痕量的目标分析物,采用高选择性的富集/分离样品预处理手段不仅可以确保痕量目标分析物的高灵敏度检测限,也是去除样品基质中潜在干扰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本论文构建磁性二硫化钼基纳米材料作为选择性吸附剂,建立磁性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复杂基质(食品与生物样品)中痕量组分的新方法。(1)采用超声辅助木质素液相剥离法结合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磁性二硫化钼复合物(AL-MoS2@Fe304),将其作为磁性固相萃取技术中的吸附剂,同时富集分离环境水样和玉米样品中8种三嗪类与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UHPLC-MSn)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高效、简单、快速、同时富集分离、确认及测定环境水样和玉米样品中痕量水平的18种除草剂的新方法。所研究的18种除草剂的检测限在0.020-0.17μg·L-1范围,加标回收率在64.7-103.1%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6%。(2)深入研究了 AL-MoS2@Fe3O4纳米材料对三嗪类除草剂西草净、格草净及磺酰脲类除草剂环丙嘧磺隆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初始浓度以及吸附时间与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AL-MoS2@Fe304对西草净、格草净和环丙嘧磺隆的吸附在pH为4.0时效果最好,且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19.96、21.74、27.86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模型且为自发的放热反应,该吸附材料经过10次吸附-脱附重复使用后,依旧保持着稳定的吸附性能。因此,磁性二硫化钼基纳米材料在样品预处理技术中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对于复杂样品中微量/痕量农残的分离富集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3)基于质谱(MS)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全局表征和深入理解迫切需要制备高效的亲和探针。构建了磁性石墨烯/二硫化钼负载二氧化锆探针(mag-MoS2/G-ZrO2)用于内源性磷酸化肽的捕获分离研究,该探针对磷酸化肽的富集表现出了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及优异的再生性。检出限为10 fmol·mL-1,当β-casein与BSA酶解液比例为1:200时,该探针仍能够在大量非磷酸化肽干扰的条件下对极低丰度的磷酸化肽进行高效捕获,将此材料应用于实际样品脱脂牛奶酶解液中磷酸化肽的选择性富集,可从中鉴定到8条磷酸化肽,该材料在重复利用8次后,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富集效果。通过磁性石墨烯/MoS2负载ZrO2探针的组合,成功实现了复杂样品中磷酸化肽的高选择性富集分离。因此,这种组合策略对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4)构建了磁性石墨烯/二硫化钼负载二氧化钛探针(mag-MoS2/G-TiO2)用于内源性磷酸化肽的捕获分离研究。检出限低至1 fmol·mL-1,当β-casein与BSA酶解液比例为1:500时,mag-MoS2/G-TiO2仍能从中捕获到1条磷酸化肽,该探针能够从脱脂牛奶酶解液中捕获11条磷酸化肽,其对磷酸化肽的富集表现出了高的选择性和高的灵敏度。基于金属氧化物的多元基底负载探针的亲和材料有望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中磷酸化肽的富集和鉴定,我们的工作为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中分离富集磷酸化肽的多功能亲和探针的设计开辟了新的视角。

邵慧凯[5](2016)在《运用分子印迹及液液萃取技术分析茶枝柑中活性成分和马铃薯中毒性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品和药品分析中由于待测组分含量很低、样品基质很复杂、干扰物质较多等问题,通常需要采用合适的前处理技术对待测组分进行分离和富集,最大限度地浓缩目标化合物,将分析中杂质的干扰降到最低,从而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供保障。随着分析研究工作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出快速、简便、高效、易于自动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广大分析研究人员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这些方法存在着特异性选择能力差的缺陷,而分子印迹技术可克服上述方法的缺陷。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分子印迹技术在茶枝柑果肉中活性成分提取和分离中的应用,同时,本文还研究了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在马铃薯中毒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本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全面归纳总结各种样品前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历史起源、基本原理,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类、制备方式、表征手段及其应用领域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本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以橙皮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苯与十二醇混合溶剂为致孔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橙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本章重点考察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以及交联剂之间的摩尔比,同时还对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致孔溶剂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制备橙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结果显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最佳摩尔比为1:2:40,混合致孔剂的构成为甲醇、甲苯和十二醇,其中甲苯的含量为20%(v/v)。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选择性吸附实验对制备的橙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系统表征和特异性识别能力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橙皮素分子印迹整体柱成功制备,且该整体柱对橙皮素分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将该整体柱作为固相萃取小柱处理茶枝柑果肉提取物,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萃取后的溶液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出橙皮素的回收率为90.8%±3.2(n=3)。说明该整体柱对橙皮素分子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可用于橙皮素的分离和纯化。第三章建立了一种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马铃薯中α-茄碱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选用乙酸提取马铃薯中的α-茄碱,然后用饱和的异丁醇萃取乙酸提取液,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液中α-茄碱进行含量测定。液相色谱分离采用Discovery C18色谱柱(150×4.6 mm,5μm),以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2:78)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色谱柱柱温为30 oC,进样量为20μL。方法学评估结果表明在0.021.00 mg/mL的浓度范围内,α-茄碱的浓度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检测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68μg/mL和2.27μg/mL;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8.0116.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为0.161.79%。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快速检测马铃薯中的α-茄碱含量。第四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段吴燕[6](2014)在《介孔TiO2、Ag3PO4纳米光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半导体光催化领域中太阳能利用率低、光催化活性弱等问题,本论文以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形貌结构调控-光催化性能研究为主要思路,选用TiO2和Ag3PO4两种半导体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材料合成、改性及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水热法,以四氯化钛(TiCl4)为钛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制备了可控介孔TiO2纳米材料。运用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方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论文详细考察了反应中有机模板剂浓度、无机源与模板剂配比及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样品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在紫外-可见光下,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评估所得介孔TiO2的光催化活性,根据构效关系,选出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在SDS浓度为0.16mol/L,TiCl4:SDS摩尔比等于2:1,500℃热处理后的介孔TiO2具有最规则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最大为129.6m2/g、光催化性能最好,在100min内对RhB的降解率达96.3%。(2)采用原位沉淀法,将粒径约20nm的介孔TiO2颗粒覆盖于直径为200nm-400nm的Ag3PO4颗粒表面,形成一种新型的类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制不同摩尔比的TiO2@Ag3PO4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可见光下,对罗丹明B、双酚A以及4-硝基酚三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探讨了此复合光催化剂对不同极性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其中,以摩尔比为0.5:1复合的TiO2@Ag3PO4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效率,12分钟内10mg/L的RhB被完全降解。与纯Ag3PO4颗粒相比,TiO2@Ag3PO4光催化剂因复合了介孔TiO2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从1.1%增加到了14.8%。TiO2@Ag3PO4复合材料中的TiO2外壳有效的阻碍了Ag3PO4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减少了溶液中Ag3PO4的Ag+析出量,从而达到阻止Ag3PO4光腐蚀和提高其化学稳定性的目的。(3)采用水热合成和室温化学合成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具有凹凸表面形貌的介孔Ag3PO4纳米颗粒。通过对所得样品进行XRD、N2吸附-脱附曲线等表征手段,对模板剂P123的高温煅烧和有机溶剂萃取两种去除方法进行优化选取,最终确定适宜的去除模板有机溶剂组合。通过SEM和TEM等表征手段观察了所得介孔Ag3PO4的表面形貌结构。所得材料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结构,在可见光下,通过进行光生电流测试和光催化降解2,4-DCP实验,考察了此光催化剂的光电化学响应和光催化活性。确定了其优于光滑表面的Ag3PO4粒子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可见漫反射表明,相对于光滑表面的Ag3PO4,此介孔材料的吸收边发生红移,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大,带隙能也由2.36eV缩小到2.08eV。

滕沙沙[7](2013)在《凹凸棒石—铁氧化物复合材料对有机物吸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以DCP/BPA为有机污染物,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PMC材料对两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在吸附再生实验中,通过芬顿再生与高锰酸钾再生研究其再生效率。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在PMC对DCP吸附的单因素试验中在酸性条件下(pH<5),能够促进其吸附;Cu2+浓度增加能够促进其吸附过程;通过等温吸附拟合发现,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够很好拟合其吸附行为。(2) PMC对DCP动力学模型拟合中,二级吸附动力学能更好的的拟合其吸附过程,其吸附速率参数基本R2≥0.99;且PMC对DCP的吸附过程是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过程。(3)对比PMC对DCP/BPA的对比吸附过程,PMC材料对BPA是快速吸附;在动力学吸附拟合中发现PMC对BPA的吸附表面吸附过程。由于BPA的极性小于DCP,因此疏水性PMC材料能够较易吸附弱极性有机物。(4) PMC材料芬顿再生的最佳条件时为H2O2投加量为0.5mL,Fe2SO4投加量为100mg/L时其最大再生效率为98.01%。;高锰酸钾时作为再生剂时,其再生pH在中性和碱性时,高锰酸钾的投加量为20mL/g时其再生效率达到最大,其最大再生效率为98.28%。芬顿循环再生达到平衡时其再生效率为42.8%,高锰酸钾循环再生时其平衡再生率为99.17%。

姬鹏燕[8](2011)在《PEG-400介质中3-氨基联苯类、4H-苯并吡喃类和苯并吖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文中提出联苯类,以及杂环化合物中的苯并吡喃类和吖啶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这些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作为农药、医药、染料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体,应用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地科学家对它们的合成研究非常关注。低分子量聚乙二醇PEG-400是一种常见的液体低聚物,具有低毒、可生物降解、不挥发、不可燃、价格低廉等优点;它对大多数有机及金属有机化合物溶解性能良好,在酸、碱、O2和H2O2氧化体系以及NaBH4还原体系中都很稳定,目前用PEG-400作为反应介质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以环境友好的PEG-400为反应介质,完成3-氨基-2,4-二氰基-5-甲基联苯化合物、苯并吡喃类和吖啶类化合物的合成,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综述了联苯类,苯并吡喃类和吖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以及PEG-400作为反应介质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二章PEG-400反应介质中,以芳香醛、丙二腈和丙酮为原料,碳酸钾做催化剂,在100℃下四组分一锅法较高产率地合成了3-氨基-2,4-二氰基-5-甲基联苯化合物。第三章以环境友好的PEG-400为反应介质,不加任何催化剂,使芳香醛、丙二腈和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在常温下合成了2-氨基-3-氰基-4-芳基-5-氧代-7,7-二甲基-5,6,7,8-四氢-4H-苯并吡喃类化合物;以芳香醛、丙二腈和间苯二酚为原料,在80℃下实现三组分缩合得到2-氨基-3-氰基-4-芳基-7-羟基-4H-苯并吡喃类化合物。第四章用PEG-400作反应介质,以芳香醛、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和α-萘胺为原料,在100℃下发生三组分缩合反应,合成了苯并[c]吖啶化合物;以芳香醛、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和β-萘胺为原料,在100℃下实现三组分缩合,得到了苯并[a]吖啶化合物。上述合成方法与文献报道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少、环境友好等优点。我们分别考察了反应介质、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多种因素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从而优选出较佳反应条件。以上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Elemental Analysis得到确证。

辛柏福[9](2009)在《铜和锡改性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三氟羧草醚效能》文中研究说明锐钛矿相的TiO2由于具有光稳定性好、无毒、价格低廉及氧化能力强等特性而成为首选的光催化剂。但TiO2光催化效率受到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太阳光利用率低这两个关键因素限制。在本论文中采用了Cu、Sn两种金属元素对TiO2进行了改性,试图解决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高和太阳光的利用率低这两个关键问题。Cu离子掺杂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已经被广泛研究,但具有多价态的Cu离子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不明确。在本研究中,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Cu-TiO2光催化剂。利用TG、XRD、DRS、SPS及XPS等分析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RhB)为光催化目标降解物,研究了Cu-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在纳米TiO2的制备和改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不同金属Cu元素加入量等因素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DRS、SPS及XPS表征探讨了Cu掺杂对TiO2的改性机制:在铜掺杂量适宜条件时,由于Cu-TiO2纳米粒子中的氧空位和铜组分能够捕获光生电子,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此外,适量的Cu掺杂使TiO2表面-OH数量增加,这些因素改善了催化剂的活性;但在铜的掺杂量较高时,过量的氧空位及铜组分则成为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中心。同时,过量的铜组分会覆盖TiO2表面从而阻碍其对光的吸收,并且,在铜掺杂浓度较大时TiO2的导电类型由N型变成P型,导致TiO2光催化剂中毒,从而降低了催化剂光催化活性。利用氢还原处理可以使光生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从而改善TiO2的光催化性能。但氢还原法工艺较复杂,存在着易燃易爆等不安全因素及制备时间长、成本高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研究采用工艺简单的Sn2+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Sn还原纳米TiO2光催化剂(Sn-TiO2-X)。利用UV-Vis-DRS,SPS,XPS,EIS等测试手段探讨了Sn对TiO2的改性机制:Sn2+还原后的TiO2中生成了Ti3+离子,导致TiO2的费米能级升高,活性氧组分的数量增多;Sn2+还原增加了TiO2表面氧空位密度,能更有效的捕获光生电子,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Sn2+还原TiO2后,在TiO2粒子表面生成SnO2,SnO2的费米能级低于TiO2费米能级,导致光生电子从TiO2导带向SnO2迁移,起光生电子捕获阱作用,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改善其光催化活性;Sn2+还原后引入Ti3+、SnO2等掺杂能级,这些能级可以导致催化剂发生亚带隙跃迁,即掺杂能级也参与了光化学过程,光催化剂的吸光范围拓展到了可见光区。Sn2+化学还原改性方法兼具氢还原法和Sn4+掺杂改性方法的优点,有效的改善了光催化剂的活性。三氟羧草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豆及水稻出苗后期选择性去除阔叶杂草的含氯除草剂。三氟羧草醚足够长的半衰期使其能够被冲进地表水(江河和湖泊),对环境造成危害。本研究以Cu、Sn改性TiO2为光催化剂,考查了光强、催化剂用量、pH值、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一些阴、阳离子及降解目标物初始浓度等各种因素对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三氟羧草醚的解离状态及TiO2表面电性,相对于三氟羧草醚原液,调节pH值后的三氟羧草醚溶液的降解率均有所下降;阴离子的加入对以Cu-TiO2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影响显着,但对以Sn-TiO2-X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无明显影响;K+、Ca2+的加入对于光催化降解三氟羧草醚影响不大,但加入Cu2+的影响较为明显。此外,利用光生电子、空穴捕获剂,判断识别了二种改性机制不同的催化剂光催化反应中的活性组分作用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以Cu-TiO2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OH为主要活性组分,而以Sn-TiO2-X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的活性氧组分的作用比Cu-TiO2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大。最后,研究了三氟羧草醚降解动力学、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三氟羧草醚降解反应为0级反应。

陈素清[10](2009)在《碳纳米管吸附水溶液中特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文中认为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新型一维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因而吸附性能优异,在环保领域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论文以CNTs为固相吸附剂,选用环境水体中有代表性的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考察其吸附性能;同时,对CNTs进行纯化和改性,通过测定其改性前后的比表面积和粒径,考察改性对CNTs吸附性能的影响,期望为CNTs在工业废水处理上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CNTs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创造条件。以2-硝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为目标物,重点研究了CNTs对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酚类化合物的吸附特性。293 K时,CNTs对2-硝基苯酚、2,4-二氯苯酚的吸附在80 min、300 min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4.54 mg/g和30.53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5。在293 K~353 K下,对2-硝基苯酚吸附的△H、△G、△S分别为-7.74~-7.05 kJ/mol、-6.14~-4.80 kJ/mol、-3.00~-8.33 J/(mol·k),对2,4-二氯苯酚吸附的△H、△G、△S分别为-24.75~-17.78 kJ/mol、-6.79~-6.22 kJ/mol、-32.75~-61.29 J/(mol·k),是放热、熵减、自发的物理过程。以BPA和4-NP为目标物,研究了CNTs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和机理。为了有效测定吸附后痕量目标物含量,建立了以香烟过滤嘴作吸附剂,通过流动注射仪将样品分析物负载到预富集柱中,以甲醇∶水(90∶10,V/V)为流动相,在线固相萃取(SPE)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测定水中BPA和4-NP的新方法。碳纳米管对BPA、4-NP的吸附为快速吸附,对于10 mg/L的BPA水溶液,6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量为3.75 mg/g,对于10 mg/L的NP水溶液吸附在1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量为4.91 mg/g,且CNTs对BPA、NP的吸附量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对BPA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函数△G、△H及△S分别为-39.48~-43.51 KJ/mol、-18.06 KJ/mol、71.73J/(mol·k),对NP吸附热力学函数△G、△H及△S分别为-39.89~-46.15KJ/mol、-9.49 KJ/mol、103.60 J/(mol·k),吸附为放热的熵增加的自发过程,具有物理吸附特征,焓变和熵增是吸附的主要驱动力。采用微波辐射法来纯化CNTs,硝酸浸泡等氧化法来改性CNTs,以杂环化合物吡啶为目标物,研究了改性前后CNTs对水溶液中小分子杂环化合物的吸附特性。微波辐射方法和用硝酸氧化改性CNTs均能有效地去除多壁碳纳米管中的非晶炭杂质,提高CNTs的纯度和比表面积。采用低火微波辐射60~120 s,CNTs已基本达到纯化的效果,其比表面积从66.49 m2/g增大到108.33 m2/g。对CNTs采用加浓硝酸回流(CNTs-HNO3)、浓硝酸回流焙烧(CNTs-HNO3-OX)、超声振荡加硝酸回流(CNTs-ULTRA-HNO3)、加浓硝酸回流后用聚乙烯醇处理(CNTs-HNO3-POLY)四种方法改性,通过比表面和粒径分析发现,其比表面积从66.49 m2/g分别增大到112.88、117.34、113.17、70.95m2/g,CNTs-HNO3、CNTs-ULTRA-HNO3和CNTs-HNO3-POLY的粒径比未改性CNTs小,其大小从31.59μm分别降至27.15μm、31.33μm和23.24μm,而CNTs-HNO3-OX的颗粒分布却增大到34.89μm。四种改性CNTs对吡啶的吸附均在120 min内基本上达到饱和,在pH等于8.55时吸附量达最大,当吡啶浓度为80 mg/L时,CNTs-ULTRA-HNO3、CNTs-HNO3、CNTs-HNO3-OX的吸附量分别从原CNTs的3.80 mg/g增加到4.36 mg/g、4.28 mg/g和4.07 mg/g,而对于CNTs-HNO3-POLY,其对吡啶的吸附量反而降至2.58 mg/g;吸附量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293K~313 K下,各种改性的CNTs对吡啶吸附实验数据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9。

二、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除草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除草醚(论文提纲范文)

(1)内分泌干扰素辛基酚和三氯生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污泥厌氧发酵产酸
        1.2.1 厌氧发酵原理
        1.2.2 影响因素
        1.2.3 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内分泌干扰素对污泥厌氧发酵的影响
        1.3.1 内分泌干扰素概述
        1.3.2 内分泌干扰素的分类
        1.3.3 污泥中的内分泌干扰素及影响
    1.4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辛基酚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2 批次试验
        2.2.3 半连续试验
        2.2.4 分析方法
    2.3 辛基酚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量的影响
        2.3.1 总产酸量的变化
        2.3.2 挥发性脂肪酸组分的变化
    2.4 辛基酚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机理
        2.4.1 碳平衡分析
        2.4.2 辛基酚的降解
        2.4.3 厌氧发酵各阶段的变化
        2.4.4 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的变化
        2.4.5 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2.5 小结
第3章 三氯生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2 批次试验
        3.2.3 半连续试验
        3.2.4 分析方法
    3.3 三氯生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量的影响
        3.3.1 总产酸量的变化
        3.3.2 挥发性脂肪酸组分的变化
    3.4 三氯生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机理
        3.4.1 三氯生的降解
        3.4.2 厌氧发酵各阶段的变化
        3.4.3 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的变化
        3.4.4 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2)微波促进新型恶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初筛(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化合物的合成
    1.3 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
2 结果
    2.1 合成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及解析结果
    2.2 合成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3 讨论

(3)Fe3O4@GO@MIL-100(Fe)异相光芬顿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含氯苯酚类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
        1.1.2 含氯苯酚类有机污染物的传统处理方法
    1.2 异相光芬顿技术
        1.2.1 异相光芬顿反应
        1.2.2 异相光芬顿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1.3.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概述
        1.3.2 MIL-100(Fe)的研究进展
    1.4 磁性多孔材料
        1.4.1 磁性多孔材料的概述
        1.4.2 磁性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
    1.5 氧化石墨烯概述
    1.6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四氧化三铁的制备
        2.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2.2.3 Fe_3O_4@GO的制备
        2.2.4 Fe_3O_4@GO@MIL-100(Fe)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3.2 催化剂表征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Fe_3O_4@GO@MIL-100(Fe)异相光芬顿降解2,4-二氯苯酚的催化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设计
        3.2.1 催化剂催化活性及降解2,4-二氯苯酚影响因素测试
        3.2.2双氧水利用率实验
        3.2.3催化剂稳定性实验
    3.3 实验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3.4.2 影响因素分析
        3.4.3 双氧水利用率
        3.4.4 催化剂的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Fe_3O_4@GO@MIL-100(Fe)异相光芬顿降解2,4-二氯苯酚的机理探讨..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测试
        4.2.1活性物种捕获实验
        4.2.2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
        4.2.3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测试
        4.2.4 荧光光致发光光谱(PL)测试
        4.2.5 瞬时光电流响应测试
        4.2.6 中间产物测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体系中存在的活性物种
        4.3.2 主要活性物种ESR波谱分析
        4.3.3 UV-vis DRS分析
        4.3.4 PL分析
        4.3.5 瞬时光电流响应分析
        4.3.6 Fe_3O_4@GO@MIL-100(Fe)异相光芬顿降解2,4-二氯苯酚的机理
        4.3.7 2,4-二氯苯酚降解中间产物及其降解途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磁性二硫化钼基纳米材料用于分离富集-色谱质谱法检测痕量组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类石墨烯MoS_2纳米材料概述
        1.1.1 类石墨烯MoS_2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1.1.2 类石墨烯MoS_2纳米材料的制备
        1.1.3 类石墨烯MoS_2纳米材料的应用
    1.2 磁性纳米材料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1.2.1 磁性固相萃取技术概述
        1.2.2 磁性固相萃取技术在复杂样品中分离富集微量/痕量组分的应用
    1.3 磁性纳米材料在食品及环境样品中分离富集除草剂的应用
        1.3.1 食品及环境样品中除草剂残留的现状
        1.3.2 食品及环境样品中除草剂检测的重要性
        1.3.3 食品及环境样品中微量/痕量除草剂分离富集方法
        1.3.4 磁性固相萃取技术用于分离富集微量/痕量除草剂的应用
    1.4 磁性纳米材料在磷酸化蛋白/多肽分离富集中的应用
        1.4.1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
        1.4.2 磷酸化蛋白/多肽检测技术
        1.4.3 磷酸化蛋白/多肽分离富集技术
        1.4.4 磁性金属氧化物亲和探针在磷酸化蛋白/多肽分离富集中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MSPE-UHPLC-MS~n法测定环境水和玉米样品中的除草剂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AL-MoS_2@Fe_3O_4纳米材料的制备
        2.2.3 材料的表征
        2.2.4 实际样品制备
        2.2.5 磁性固相萃取过程
        2.2.6 选择性试验
        2.2.7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L-MoS_2@Fe_3O_4纳米材料的表征
        2.3.2 MSPE条件的优化
        2.3.3 AL-MoS_2@Fe_3O_4的吸附选择性研究
        2.3.4 吸附机理
        2.3.5 方法评估
        2.3.6 AL-MoS_2@Fe_3O_4的再生性
        2.3.7 实际样品的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磁性类石墨烯MoS_2复合物对除草剂吸附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3.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4 吸附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初始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2 吸附等温曲线
        3.3.3 吸附动力学研究
        3.3.4 吸附热力学研究
        3.3.5 循环使用性能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ZrO_2探针的制备及其捕获磷酸化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2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ZrO_2探针的制备
        4.2.3 材料的表征
        4.2.4 标准蛋白质的酶解、除盐与样品制备
        4.2.5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ZrO_2探针捕获磷酸化肽
        4.2.6 UHPLC-ESI-MS/MS分析及数据库检索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ZrO_2探针的表征
        4.3.2 富集和洗脱条件的优化
        4.3.3 标准磷酸化蛋白酶解液中磷酸化肽的富集
        4.3.4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ZrO_2探针捕获磷酸化肽的灵敏度分析
        4.3.5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ZrO_2探针捕获磷酸化肽的选择性分析
        4.3.6 脱脂牛奶中磷酸化肽的富集
        4.3.7 循环使用性能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TiO_2探针的制备及其捕获磷酸化肽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2.2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TiO_2探针的制备
        5.2.3 材料的表征
        5.2.4 标准蛋白质的酶解与样品制备
        5.2.5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TiO_2探针捕获磷酸化肽
        5.2.6 UHPLC-ESI-MS/MS分析及数据库检索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TiO_2探针的表征
        5.3.2 标准磷酸化蛋白酶解液中磷酸化肽的富集
        5.3.3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TiO_2探针捕获磷酸化肽灵敏度的分析
        5.3.4 磁性石墨烯/MoS_2负载TiO_2探针捕获磷酸化肽选择性的分析
        5.3.5 脱脂牛奶中磷酸化肽的富集
        5.3.6 循环使用性能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运用分子印迹及液液萃取技术分析茶枝柑中活性成分和马铃薯中毒性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液液萃取和液相微萃取技术
    1.2 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技术
    1.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4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1.5 浊点萃取技术
    1.6 分子印迹技术
        1.6.1 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历史
        1.6.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1.6.3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
        1.6.4 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方法的分类
        1.6.5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手段分类
        1.6.6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1.7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提取茶枝柑果肉中橙皮素
    2.1 前言
    2.2 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橙皮素对照品和芦丁对照品贮备溶液的配制
        2.3.2 茶枝柑果肉样品提取物的制备
        2.3.3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3.4 橙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2.3.5 MIPs和NIPs固相萃取步骤
        2.3.6 方法学考察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橙皮素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和评价
        2.4.2 橙皮素分子印迹整体柱的表征
    2.5 检测波长和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2.6 橙皮素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固相萃取选择性考察
    2.7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条件(MISPE)的优化
    2.8 专属性考察
    2.9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定量限
    2.10 橙皮素分子印迹整体柱应用于中药样品
    2.11 精密度和重现性考察
    2.12 样品加标回收率
    2.1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铃薯中α-茄碱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α-茄碱标准溶液的制备
        3.2.4 马铃薯样品的制备
        3.2.5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3.2.6 方法学考察
    3.3 结果与分析
        3.3.1 α-茄碱的液相分析结果
        3.3.2 专属性考察
        3.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4 马铃薯实际样品的测定
        3.3.5 精密度考察
        3.3.6 准确度考察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介孔TiO2、Ag3PO4纳米光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介孔 TiO_2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介孔 TiO_2纳米材料研究概况
        1.2.2 介孔 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
    1.3 Ag_3PO_4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Ag_3PO_4半导体材料研究概况
        1.3.2 Ag_3PO_4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
        1.3.3 Ag_3PO_4材料研究中的不足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主要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介孔 TiO_2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介孔 TiO_2的制备
        2.2.4 介孔 TiO_2纳米的形貌结构表征
        2.2.5 光电化学性能检测
        2.2.6 光催化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介孔 TiO_2粉末的表征
        2.3.2 介孔 TiO_2光催化活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介孔 TiO_2@Ag_3PO_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不同催化剂的制备
        3.2.4 催化剂的表征
        3.2.5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3.3.2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3.3.3 TiO_2@Ag_3PO_4复合催化剂可能的催化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介孔 Ag_3PO_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介孔 Ag_3PO_4催化剂的制备
        4.2.4 介孔 Ag_3PO_4催化剂的表征
        4.2.5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4.2.6 催化剂的光电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模板剂去除方法的选取探究
        4.3.2 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4.3.3 催化剂的光电性质测试
        4.3.4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7)凹凸棒石—铁氧化物复合材料对有机物吸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自然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危害
        1.1.1 氯苯酚类有机物来源与危害
        1.1.2 环境中 DCP、BPA 的来源及危害
        1.1.3 有机污染物废水处理现状
    1.2 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1.2.1 物理再生
        1.2.2 化学氧化再生法
        1.2.3 生物再生法
        1.2.4 溶剂再生法
        1.2.5 微波辐照再生法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3.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改性粘土矿物研究现状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材料制备
        2.2.2 测试方法
        2.2.3 试验方法
    2.4 分析方法
        2.4.1 Kd、Koc分析
第三章 PMC 材料对 2,4-DCP 的静态吸附试验
    3.1 PMC 材料的物相分析
    3.2 静态吸附试验
        3.2.1 吸附平衡时间
        3.2.2 2,4-二氯苯酚的反应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3.2.3 pH 值对吸附的影响
        3.2.4 干扰离子影响
        3.2.5 吸附等温线拟合
    3.3 PMC 材料对 DCP 吸附动力学分析
        3.3.1 动力学分析模型
        3.3.2 动力学拟合结果
    3.4 PMC 对 DCP/BPA 的选择性吸附
        3.4.1 吸附平衡时间
        3.4.2 PMC 材料对 DCP/BPA 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3.4.3 PMC 材料对 DCP/BPA 动力学模型比较
    3.5 纳米铁对 2,4-DCP 的吸附研究
        3.5.1 实验方法
        3.5.2 纳米铁脱氯反应机理
        3.5.3 天然针铁矿与合成针铁矿煅烧制备纳米铁对 DCP 的脱氯效果
        3.5.4 pH 对反应的影响
        3.5.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5.6 反应器的影响
        3.5.7 吸附动力学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PMC 材料再生研究
    4.1 芬顿再生试验
        4.1.1 试验方法
        4.1.2 H_2O_2投加量影响
        4.1.3 Fe~(2+)投加量影响
    4.2 高锰酸钾再生
        4.2.1 试验方法
        4.2.2 高锰酸钾投加量影响
        4.2.3 pH 的影响
        4.2.4 高锰酸钾再生脱色
    4.3 两种再生剂再生结果分析
        4.3.1 两种再生剂的再生效率
        4.3.2 磁化率
        4.3.3 XRD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8)PEG-400介质中3-氨基联苯类、4H-苯并吡喃类和苯并吖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节 PEG-400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1 绿色反应溶剂
        1.2 PEG-400 的作为反应介质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联苯类、苯并吡喃和吖啶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2.1 联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2.2 4H-吡喃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2.3 吖啶类衍生物的合成进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PEG-400 中3-氨基-2,4-二氰基-5-甲基联苯化合物的合成
    摘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章 PEG-400 为绿色反应介质无催化一锅法合成2-氨基-3-氰基-4-芳基-4H-苯并吡喃化合物
    摘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章 PEG-400 介质中苯并吖啶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铜和锡改性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三氟羧草醚效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TiO_2光催化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TiO_2光催化机理
        1.2.2 TiO_2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1.2.3 纳米TiO_2的改性研究进展
        1.2.4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环境中有害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1.3 二苯醚类除草剂三氟羧草醚及理化性质
        1.3.1 二苯类除草剂三氟羧草醚简介
        1.3.2 三氟羧草醚的理化性质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来源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表征方法
        2.2.1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2.2.2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2.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2.5 表面光电压谱(SPS)
        2.2.6 交流阻抗谱
        2.2.7 液相色谱(HPLC)及电喷雾质谱(ESI-MS/MS)
    2.3 光催化剂效能评价及动力学研究方法
        2.3.1 罗丹明光催化试验
        2.3.2 三氟羧草醚光催化试验
第3章 Cu掺杂改性纳米TiO_2的制备及改性机制研究
    3.1 Cu掺杂改性纳米TiO_2的制备
        3.1.1 Cu-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技术方案
        3.1.2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Cu-TiO_2的热处理条件探索
    3.2 光催化剂的表征及效能评价
        3.2.1 Cu-TiO_2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特征
        3.2.2 Cu-TiO_2表面组成分析
        3.2.3 Cu-TiO_2光生载流子分离复合效率研究
        3.2.4 Cu-TiO_2光催化剂效能评价
    3.3 Cu-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n还原改性纳米TiO_2制备及改性机制研究
    4.1 Sn还原改性纳米TiO_2的制备
        4.1.1 Sn-TiO_2-X光催化剂的制备技术方案
        4.1.2 Sn-TiO_2-X光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
    4.2 光催化剂的表征及效能评价
        4.2.1 Sn-TiO_2-X的结构表征
        4.2.2 Sn-TiO_2-X表面组成分析
        4.2.3 Sn-TiO_2-X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特征
        4.2.4 Sn-TiO_2-X表面能级结构表征
        4.2.5 Sn-TiO_2-X光生载流子分离复合效率研究
        4.2.6 Sn -TiO_2-X光催化效能评价
    4.3 Sn-TiO_2-X光催化剂的改性机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TiO_2光催化降解三氟羧草醚影响因素研究
    5.1 TiO_2光催化降解三氟羧草醚的影响因素
        5.1.1 光强对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5.1.2 催化剂用量对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5.1.3 改性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对比
        5.1.4 pH对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5.1.5 不同阴离子对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5.1.6 不同阳离子对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5.1.7 初始浓度的影响
    5.2 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探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TiO_2光催化降解三氟羧草醚动力学及其机理
    6.1 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
        6.1.1 不同初始浓度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动力学
        6.1.2 不同光强下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动力学
        6.1.3 不同pH下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动力学
    6.2 三氟羧草醚光催化降解机理探讨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碳纳米管吸附水溶液中特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特性
        2.1.1 碳纳米管的结构
        2.1.2 碳纳米管的性能和应用
    2.2 碳纳米管的吸附性能
        2.2.1 影响吸附的因素
        2.2.2 碳纳米管的吸附性能
    2.3 碳纳米管吸附处理环境污染物的研究
        2.3.1 吸附处理水体中重金属离子
        2.3.2 吸附水体中无机非金属毒物
        2.3.3 吸附水体中有机化学污染物
    2.4 碳纳米管作为固相吸附剂在检测环境污染物上研究
        2.4.1 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在环境中应用
        2.4.2 碳纳米管作为固相吸附剂检测环境污染物
    2.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意义
        2.5.1 选题思路
        2.5.2 本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碳纳米管对2,4-二氯苯酚和2-硝基苯酚的吸附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测定方法
        3.2.3 吸附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吸附速率
        3.3.2 吸附等温线
        3.3.3 吸附热力学
        3.3.4 脱附实验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双酚 A、壬基酚在碳纳米管上吸附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吸附实验
        4.2.3 BPA、NP的分析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PA、NP分析测定条件的考察
        4.3.2 吸附速率
        4.3.3 吸附等温线
        4.3.4 吸附热力学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碳纳米管的纯化、改性及对吸附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微波辐射纯化碳纳米管
        5.2.3 碳纳米管改性
        5.2.4 碳纳米管的表征
        5.2.5 碳纳米管表面官能团含量测定
        5.2.6 吸附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微波辐射条件的考察
        5.3.2 微波辐射对CNTs表面官能团含量的影响
        5.3.3 改性或纯化对CNTs的表面结构的影响
        5.3.4 微波辐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改性碳纳米管对水溶液中吡啶的吸附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及试剂
        6.2.2 吡啶的测定方法
        6.2.3 吸附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时间对各种 CNTs吸附性能的影响
        6.3.2 浓度对各种 CNTs的吸附影响
        6.3.3 pH值对改性前后各种 CNTs吸附影响
        6.3.4 温度对各种 CNTs吸附影响
        6.3.5 吸附等温线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四、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除草醚(论文参考文献)

  • [1]内分泌干扰素辛基酚和三氯生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研究[D]. 袁亚仪. 湘潭大学, 2020(02)
  • [2]微波促进新型恶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初筛[J]. 徐应淑,叶金雄,杨成莉,史大斌,陈永正,张磊.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3]Fe3O4@GO@MIL-100(Fe)异相光芬顿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D]. 宫庆娇. 湘潭大学, 2019(02)
  • [4]磁性二硫化钼基纳米材料用于分离富集-色谱质谱法检测痕量组分的应用研究[D]. 周艳芬. 宁夏大学, 2019(02)
  • [5]运用分子印迹及液液萃取技术分析茶枝柑中活性成分和马铃薯中毒性成分的研究[D]. 邵慧凯. 广东药科大学, 2016(02)
  • [6]介孔TiO2、Ag3PO4纳米光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 段吴燕. 南昌航空大学, 2014(02)
  • [7]凹凸棒石—铁氧化物复合材料对有机物吸附研究[D]. 滕沙沙.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3)
  • [8]PEG-400介质中3-氨基联苯类、4H-苯并吡喃类和苯并吖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 姬鹏燕.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4)
  • [9]铜和锡改性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三氟羧草醚效能[D]. 辛柏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4)
  • [10]碳纳米管吸附水溶液中特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 陈素清.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微波辐照下除草剂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