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蒙古旅游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论内蒙古旅游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一、论内蒙古旅游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亚[1](2021)在《长三角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贺志远[2](2020)在《内蒙古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民俗文化旅游以其别样的环境氛围、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适应了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正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内蒙古乌审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蒙古族人口有3万人,其中80%至今仍然从事和延续着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生活,而且相对聚居于占乌审旗辖区面积70%以上的草原牧区,承载和传承着底蕴深厚且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俗文化。文化旅游业是旗委旗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其中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是乌审旗旅游业的基本特色所在。目前乌审旗的文化旅游业发展虽然处于全区领先的地位,但因产业性质所决定的蒙古族聚居相对分散且民俗文化共性强等特点,导致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业提升发展难度很大,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在立足当前旅游需求变化趋向以及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力争在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方式上做一点尝试性探索,希望能对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乃至内蒙古草原牧区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有所裨益。本文共分为七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之处,梳理了民俗文化旅游相关概念及理论。其次,对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的赋存背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乌审旗的地理区位及区域交通,自然环境及历史渊源,产业基础及社会生活概况。再次,对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梳理,从物质、社会、信仰、游艺、口承五方面对其进行了归纳,指出其蒙古族民俗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础。最后,结合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其旅游开发现状,从开发思路、开发模式以及开发保障方面提出了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邹泉[3](2020)在《中国省际旅游业竞争力水平、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新常态以来,区域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且发展不平衡,产生无效旅游投入过多而有效旅游供给稀缺的矛盾,为缓解旅游供需矛盾,促进旅游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中国大陆31个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为研究单位,主要站在投入产出经济理论视角来建立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综合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拟合回归和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时空分异格局进行研究,并基于GWR模型探讨旅游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从宏观上了解我国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空间格局特点,并提出促进我国旅游业竞争力发展的策略。研究发现:首先,从我国旅游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来看,2010-2017年我国旅游业竞争力省际差异显着,呈东西不均衡序列分布,具体表现在我国旅游业竞争力水平出现东部>中部>西部的东强西弱空间分布态势,其中历年来上海旅游业竞争力最强,多数年份宁夏最弱,且我国旅游业竞争力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八年的旅游业竞争力平均值达到了约0.6587的成绩,说明旅游投入产出效率达到了65.87%,另外从我国旅游业竞争力测算过程中得知我国旅游投入综合水平和旅游产出综合水平都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地区差异明显,并且我国旅游产出能力仍需提高,测算只有三分之一省份达到旅游产出平均水平以上,需要迅速减少旅游无效供给,提高有效旅游产出;其次,从我国旅游业竞争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来看,2010-2017年我国旅游业竞争力呈现时序上趋于稳定,省际变化不一和空间上整体增长,东南强西北弱的发展特点,旅游业竞争力发展重心主要在地理坐标(113.0674° E,32.7360° N)到地理坐标(113.9426° E,33.4398° N)之间移动,总的移动方向是往西部和南部位移,说明我国东西部旅游发展差距在缩小;再次,从我国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来看,各动力因子对旅游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强弱程度为:资源动力>教育动力>经济动力>资本动力>交通动力>企业动力>人力动力,前6个因子均对旅游经济发展呈现正向推动作用,人力因素却呈反向作用;最后,针对我国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格局提出发展策略,要从激活发展要素源泉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两处入手,具体在激活发展要素源泉上做到:突出资源禀赋,拓展发展空间、加强资本投入,保障持续动力、健全旅游设施,夯实发展基础、强化人才支撑,减少员工流失;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做到:加快东部旅游经济的一体化互动、构筑中部崛起旅游产业发展高地和激发西部旅游产业的“后发优势”来提升我国旅游业竞争力。

张婷婷[4](2019)在《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融合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着提升,我国旅游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旅游成为我国民众日常生活常态化的重要选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并且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和国民休闲旅游新阶段。近年来,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开发潜能的朝阳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国务院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内蒙古紧紧抓住体育旅游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以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导向,提高体育旅游发展重视度,推动当地体育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体育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常见,尤其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创新、体育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体育旅游作为内蒙古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蒙古体育旅游的创新发展是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概述了全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体育旅游概述、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等基础上,分析了内蒙古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介绍了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情况、体育旅游市场情况、体育旅游类型情况以及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和特征,然后,指出了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的对策和保障措施。具体得到以下几方面结论:(1)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民族旅游资源,还有文化旅游资源;内蒙古体育旅游市场初步形成了分别以呼和浩特市、海拉尔区、赤峰市和锡林浩特市为中心旅游市场。(2)内蒙古体育旅游类型日渐多元化,主要有草原沙漠观光体验型体育旅游、休闲度假体育旅游、森林狩猎体育旅游、冰雪滑翔体育旅游以及红色体育旅游五种类型。(3)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增大,主要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与地方性、丰富性与时节性、其它资源的良好配套性以及多功能性等特征。(4)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仍然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体育旅游市场开拓不足、体育旅游产品推介不足以及体育旅游基础保障不足四大方面。(5)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策略,主要包括草原生态旅游、民族传统节会旅游、养生旅游以及“互联网+”与体育旅游的有机结合四方面出了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的策略。(6)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的保障措施,内蒙古体育旅游若想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需要政府支持引导、优化产业环境、多渠道宣传推广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中需要提供的保障措施。

凌健[5](2019)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旅游业向自助游和自驾游的更高层次发展,传统的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全域旅游模式顺应旅游市场的转变与需求被提出来。全域旅游模式下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尤其是旅游地,要在全域旅游思路指引与政府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兼顾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走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全域旅游之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对实现区域资源整合,推动产业融合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文章从全域旅游的背景出发,以彰武县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彰武县旅游业发展概况,结合地区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的问题提出政府主导、全域统筹、创新旅游业态、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创新营销方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地区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有益指导,促进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彰武县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针对当前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制约着其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当前彰武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资源和条件,得出彰武县的优势比劣势大,机遇比威胁多。研究认为彰武县要想保证全域旅游,需要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视角,以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在彰武县文化旅游中存在的“要素、时空、方位”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这些存在要素运用不全面,时空发展不平衡等的问题,分别从全域旅游的“八全”理念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比如发展全要素,推动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打造全时空彰武县旅游目的地。

蒋龙[6](2018)在《都江堰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都江堰市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县级市,拥有两个世界遗产和5A级旅游景区,品味高、特色突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成都市确定的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一直以来,旅游产业是都江堰市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升温,旅游竞争愈演愈列,如何有效提升都江堰市旅游竞争力已经成为发展旅游业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与其他旅游发达城市相比,都江堰市的开发和发展都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必须对其竞争力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对策、赶超对策。本论文在研究中将竞争力理论应用在都江堰市旅游行业,选择国内一线旅游城市三亚、厦门、桂林、丽江等城市作为比对对象,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研究都江堰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相关情况。本研究的第一个板块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论述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个板块,论文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建立了三级指标,并选择了无量化处理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在经过比对后全面分析了都江堰市旅游业情况。第三个板块,以上一部分的分析为基础,联系都江堰市的实际情况,对都江堰市旅游竞争力提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思路和保障措施,以其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张琪[7](2017)在《内蒙古旅游业结构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时期,国家经济平缓下行、各大行业发展逐步放慢。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到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2016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程度达到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程度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这使得旅游业成为各个区域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2008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会议上明确指出,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促进中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改革的关键作用。可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旅游业只有通过不断改革、转型升级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内蒙古作为中国东西跨度最广的省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虽然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内蒙古旅游业与旅游发达的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在全国各省区中一直处于倒数五六位。为改变这一状况,促进内蒙古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旅游业结构转型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对内蒙古旅游业的结构状况进行了研究,以产业结构理论、产业转型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供求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总量指标、客源结构、收入结构、产品结构和主体行业结构状况为现实依据,通过新常态的影响、旅游业的竞争压力和旅游业结构内部存在的问题三方面原因揭示了内蒙古旅游业结构转型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包括构建服务型政府、扩展客源市场、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协调内部行业结构以及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工程在内的五项具体措施来促进内蒙古旅游业结构的转型。

尚修竹[8](2015)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区域差异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新兴的服务贸易迅速崛起。旅游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目前正在积极实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战略。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作为一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战略的关键问题。近些年,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腾飞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尚不及其他旅游业发达国家,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因而急需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首先,本文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旅游服务贸易供求等理论构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选取竞争力指数评价法、竞争力综合评价法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做了详细介绍。其次,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旅游服务发展状况,发现其中存在客源市场分布较不均衡、入境旅游消费结构较不合理,旅游服务贸易法律体制较不完善、市场监管水平较低,旅游企业集团化与国际化程度低,旅游教育发展滞缓、旅游高级人才大量匮乏,内部发展失衡、区域差异较大等问题,为本文研究奠定现实依据基础。再者,本文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开放度、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四个评价指数定量评价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对其进行时序特征和国际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呈现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扩大,但波动性较大的特点,但其整体竞争力有所下降;在国际中处于中游水平,缺乏显着的竞争优势。第四,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要素,并基于此,构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定我国31省市旅游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并呈现“东高西低”内部差异特征,经济发达省市高于不发达省市;进而运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发展类型并探讨了各类型的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为提升我国整体及各省市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供有益启示。第五,基于前文研究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产品与市场、旅游产业链、旅游企业、旅游人才、政府与行业协会等角度,有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增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杨雪[9](2014)在《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学者们从国家、区域、城市等空间尺度对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量化评价方法、竞争力提升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省区是我国中央政府统辖下的最大行政单位,旅游业的生产要素多半是以省区为单位进行配置的。对于内蒙古来说,旅游业起步于1979年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旅游产业已具相当规模,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内蒙古区内的12个旅游目的地由于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同,从而造成旅游业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竞争力强弱情况不同。当前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导致内蒙古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如何评估12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强弱状况并使其提升竞争力水平,最终使内蒙古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论文分为七部分,三、四、五、六部分为重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了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旅游目的地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第二部分在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本文所研究的旅游目的地及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并介绍了支撑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系统,并结合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特点对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系统组成要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在建立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实践经验,构建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对内蒙古12个旅游目的地基础保障竞争力、市场吸引竞争力、后续发展竞争力及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排序;第五部分利用聚类分析法把内蒙古12个旅游目的地划分为四大类,并对每一类旅游目的地进行分析评价;第六部分对每一类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内蒙古地区有针对性的提出竞争力提升对策;第七部分为结语,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不足。

付向阳[10](2013)在《论内蒙古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就分析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入手,依据产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从客源市场吸引力、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创新产业优势四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内蒙古旅游业竞争力的策略。内蒙古历史文化悠久,有积淀深厚的红山文化、蒙元文化、辽文化等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美丽,草原、沙漠、温泉、森林等北国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浓郁,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现代经济发展造就的旅游城市及不断发展的边境口岸等构成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为内蒙古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内蒙古采取诸多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其关联带动作

二、论内蒙古旅游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内蒙古旅游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2)内蒙古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五)研究创新之处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相关概念
        1.民俗(文化)
        2.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3.民俗文化旅游
    (二)相关理论
        1.旅游体验理论
        2.社区旅游理论
三、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赋存背景分析
    (一)地理区位及区域交通
    (二)自然环境及历史渊源
    (三)产业基础及社会生活
四、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资源及特点
    (一)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资源的类型
        1.物质民俗文化资源
        2.社会民俗文化资源
        3.信仰民俗文化资源
        4.游艺民俗文化资源
        5.口承民俗文化资源
    (二)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资源的特点
        1.多样民俗完整性留存
        2.广泛的群众性与娱乐性
        3.安居乐俗的原生态传承
五、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乌审旗旅游业发展现状
    (二)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民俗文化旅游线路主题鲜明
        2.“牧家乐”显示出较强的吸引力
        3.民俗文化博物馆渐显规模
        4.民俗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效应初显
        5.民族歌舞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大放异彩
    (三)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2.民俗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
        3.现有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因过度商业化而失真
        4.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配套不足
        5.民俗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够
六、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开发思路
        1.适度分区开发,实现规模化发展
        2.深度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的内涵及特色
        3.始终坚持对民俗文化原真性的保护
        4.注重民俗文化旅游与现代休闲体验相结合
    (二)开发模式
        1.社区化开发
        2.活态化开发
        3.人文性开发
    (三)开发保障
        1.增加民俗旅游开发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
        2.建立有效的社区合作及监管机制
        3.加快民俗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4.加大民俗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5.重视民俗旅游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省际旅游业竞争力水平、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实证分析法
    1.5 本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1.3 研究综述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旅游地理学理论
        2.2.1.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1.2 旅游系统论
        2.2.2 经济地理学理论
        2.2.2.1 区位论
        2.2.2.2 核心—边缘理论
        2.2.3 竞争力相关理论
        2.2.3.1 国家竞争力理论
        2.2.3.2 绝对优势理论
        2.2.3.3 比较优势理论
3 基于IO模型的中国旅游业竞争力评价
    3.1 投入产出模型(IO模型)
    3.2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3.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3.2.2 数据来源
        3.2.3 评价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旅游投入综合水平测度及分析
        3.3.2 旅游产出综合水平测度及分析
        3.3.3 旅游业竞争力水平测度及分析
        3.3.4 线性回归检验
    3.4 发展建议
4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分析
    4.1 时序上趋于稳定,省际变化不一
    4.2 空间上整体增长,东南强西北弱
    4.3 重心轨迹及标准差椭圆特点
5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地理加权回归法及变量选取
    5.2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结果
        5.2.1 资源动力因子
        5.2.2 资本动力因子
        5.2.3 企业动力因子
        5.2.4 交通动力因子
        5.2.5 经济动力因子
        5.2.6 人力动力因子
        5.2.7 教育动力因子
6 提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6.1 激活发展要素源泉
        6.1.1 突出资源禀赋,拓展发展空间
        6.1.2 加强资本投入,保障持续动力
        6.1.3 健全旅游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6.1.4 强化人才支撑,减少员工流失
    6.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6.2.1 加快东部旅游经济的一体化互动
        6.2.2 构筑中部崛起旅游产业发展高地
        6.2.3 激发西部旅游产业的“后发优势”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科研成果
致谢

(4)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融合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体育旅游概要
        1.2.1 体育旅游的概念
        1.2.2 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
        1.2.3 体育旅游的特点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7 本文的创新点
2.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2.1 内蒙古体育旅游概况
        2.1.1 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情况
        2.1.1.1 自然资源分析
        2.1.1.2 文化资源分析
        2.1.1.3 经济资源分析
        2.1.2 内蒙古体育旅游市场情况
    2.2 内蒙古体育旅游类型
        2.2.1 草原、沙漠观光体验型的体育旅游
        2.2.2 休闲度假型的体育旅游
        2.2.3 骑马、狩猎、射击等项目
        2.2.4 冰雪、滑翔等体育项目
    2.3 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及其特征
        2.3.1 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规模现状
        2.3.2 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特征
3.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不足
        3.1.1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偏低
        3.1.2 体育旅游产品精细程度偏低
        3.1.3 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矛盾
        3.1.4 部分民族体育项目被遗忘和忽视
    3.2 内蒙古体育旅游市场开拓方面不足
        3.2.1 体育旅游市场不规范
        3.2.2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不全面深入
        3.2.3 体育旅游创新发展存在局限性
    3.3 内蒙古体育旅游产品推介方面不足
        3.3.1 体育旅游宣传力度不足
        3.3.2 体育旅游品牌影响力差
        3.3.3 体育旅游推介人员素质低
    3.4 内蒙古体育旅游基础保障方面不足
        3.4.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3.4.2 交通条件不便利
        3.4.3 缺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3.5 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
4.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体育旅游合作交流,制定长远规划
    4.2 加大宣传力度
    4.3 培养高素质体育旅游人才
    4.4 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5.内蒙古体育旅游创新发展策略
    5.1 草原生态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1.1 发挥草原生态旅游优势
        5.1.2 遵循需求导向开发草原体育旅游产品
    5.2 民族传统节会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2.1 依托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民族体育旅游
        5.2.2 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
        5.2.3 打造精品化民族体育旅游项目
    5.3 养生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3.1 依托生态养生庄园发展体育旅游
        5.3.2 依托温泉度假区发展体育旅游
    5.4 “互联网+”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4.1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5.4.2 树立多元化体育旅游品牌
    5.5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5.1 充分挖掘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5.5.2 推动创意要素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5.3 大力开发红色体育旅游资源
6.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全域旅游视角下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2.1.2 民族文化旅游
    2.2 基本理论
        2.2.1 RMP体系
        2.2.2 SWOT分析
3 彰武县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彰武县的自然地理概况
        3.1.2 彰武县的历史文化概况
        3.1.3 彰武县的民族文化
        3.1.4 旅游资源概况
    3.2 彰武县旅游发展总体情况
        3.2.1 游客人数稳步增长,旅游收入快速增加
        3.2.2 初步形成了几大旅游品牌
4.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4.1 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4.1.1 优势
        4.1.2 劣势
        4.1.3 机遇
        4.1.4 挑战
    4.2 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2.1 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2.2 全域旅游视角下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5 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发展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
        5.1.1 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5.1.2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5.1.3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5.2 健全全域旅游机制,实施规范化管理
        5.2.1 健全彰武全域旅游管理机制
        5.2.2 健全彰武全域旅游规划机制
        5.2.3 健全彰武全域旅游治理机制
    5.3 完善全域旅游要素体系,实施全要素整合
        5.3.1 丰富彰武民俗文化旅游餐饮文化体系
        5.3.2 建立立体全域旅游住宿接待能力
        5.3.3 构建彰武特色旅游购物体系
        5.3.4 丰富彰武民俗文化旅游娱乐形式
    5.4 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打造旅游精品
        5.4.1 科学谋划定位,争创全域旅游品牌产品
        5.4.2 加大宣传,提升全域旅游品牌知名度
    5.5 提升全域旅游设施建设路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5.5.1 完善交通结构全面优化提升
        5.5.2 完善卫生设施体系建设
        5.5.3 建立完善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
        5.5.4 培育全域旅游人才
        5.5.5 加快“全游客”与“全社会”的进程
        5.5.6 促进“全要素”的普及推动“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5.5.7 打造“全时空”彰武县旅游目的地
    5.6 推进景区景点智慧化管理,完善旅游大数据
        5.6.1 促进旅游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实现绿色经济
        5.6.2 促进“全行业”融合发展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都江堰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基本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旅游业竞争力基本概念与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1 基本概念
        2.1.1 旅游业竞争力
        2.1.2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2.2 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2.1 区域旅游资源概况
        2.2.2 旅游业发展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都江堰市旅游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3.1 旅游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3.1.1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3.1.2 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
        3.1.3 都江堰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说明
    3.2 指标体系数据处理
    3.3 各地区旅游业竞争力的对比评价
        3.3.1 样本选取说明
        3.3.2 对比分析结果
    3.4 都江堰市旅游竞争力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遇分析
        3.4.4 威胁分析
    3.5 都江堰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预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提升都江堰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可行计划
    4.1 提升都江堰市旅游竞争力的建议发展目标和思路
        4.1.1 发展目标
        4.1.2 发展思路
        4.1.3 发展战略
    4.2 提升都江堰市旅游竞争力的建议措施
        4.2.1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转型升级
        4.2.2 完善要素配套体系,培育产业集散中心
        4.2.3 推进科技发展战略,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4.2.4 强化旅游平台策略,优化旅游营销效果
        4.2.5 实施重点项目引领,打造四川旅游中心
        4.2.6 扩大旅游开放空间,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4.2.7 坚持自然集约导向,推进绿色旅游发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保障措施
    5.1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综合性改革
    5.2 健全旅游政策、法规体系
    5.3 建立完备的旅游投融资体系
    5.4 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5.5 推进智慧旅游的行业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内蒙古旅游业结构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 旅游业结构
        2. 旅游业结构转型
    (二)相关理论基础
        1. 产业结构理论
        2. 产业转型理论
        3. 经济增长理论
        4. 供求理论
三、内蒙古旅游业结构现状
    (一)内蒙古旅游业总量指标
        1. 内蒙古旅游总人数
        2. 内蒙古旅游总收入
        3. 内蒙古旅游业总收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
    (二)内蒙古旅游业客源结构
        1. 客源空间结构
        2. 客源时间结构
    (三)内蒙古旅游业收入结构
        1. 国内游和入境游收入
        2. 入境游收入构成比
    (四)内蒙古旅游业产品结构
    (五)内蒙古旅游业主体行业结构
        1. 旅游业主体行业状况
        2. 主体行业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程度
四、内蒙古旅游业结构转型原因分析
    (一)国家经济环境的影响
        1. 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劲动力
        2. 以需求拉动为轴心调整供给
        3. 追求社会总剩余最大化
        4. 重视创新驱动的作用
    (二)内蒙古旅游业的竞争压力
    (三)内蒙古旅游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 客源结构失衡
        2. 收入结构不均
        3. 产品结构单一
        4. 行业结构失调
五、内蒙古旅游业结构转型策略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
        1. 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和合理的管理制度
        2. 提升行业标准
        3. 合理引导投资流向
        4. 完善公共设施建设
        5. 设立专项资金培训从业人员
    (二)扩展客源市场
        1.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2. 加强区域合作
        3. 开展四季旅游
    (三)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1. 塑造旅游产品品牌
        2. 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3. 维护高端旅游产品
        4.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四)协调旅游内部行业结构
        1. 增强旅游主导行业的扩散效应
        2. 形成特色餐饮业
        3. 提升旅游星级饭店管理水平
        4. 促进景区提质建设
        5. 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6. 开发购物与娱乐项目
    (五)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工程
        1. 构建智慧旅游平台
        2. 增加智慧旅游人才储备
        3. 激励企业参与智慧旅游工程
六、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8)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理论与评价方法
    2.1 概念解析
        2.1.1 竞争力
        2.1.2 服务贸易
        2.1.3 旅游服务贸易
        2.1.4 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2.4 区域经济学理论
        2.2.5 旅游服务贸易供求理论
    2.3 评价方法
        2.3.1 竞争力指数评价法
        2.3.2 竞争力综合评价法
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3.1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历程
        3.1.1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演化过程
        3.1.2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模式
    3.2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3.2.1 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规模
        3.2.2 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结构
        3.2.3 旅游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
        3.2.4 旅游服务贸易区域差异显着
    3.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客源市场分布较不均衡,入境旅游消费结构较不合理
        3.3.2 旅游服务贸易法律体制较不完善,市场监管水平较低
        3.3.3 旅游企业集团化程度低,国际化运作发展模式受阻
        3.3.4 旅游教育发展滞缓,旅游高级人才大量缺失
        3.3.5. 区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失衡,地区差异较大
4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测评与分析
    4.1 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测评指数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1.2 贸易开放度
        4.1.3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4.1.4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2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时序变化特征
    4.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
        4.3.1 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的国际比较
        4.3.2 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指数的国际比较
        4.3.3 旅游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4.3.4 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5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省际区域差异分析
    5.1 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5.1.1 旅游生产要素
        5.1.2 旅游需求状况
        5.1.3 旅游相关与辅助产业
        5.1.4 旅游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
        5.1.5 政府和机遇
    5.2 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1 构建准则
        5.2.2 指标选取与说明
        5.2.3 数据来源
    5.3 我国各省市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差异分析
        5.3.1 主成分分析过程
        5.3.2 评价结果分析
    5.4 我国各省市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类型的比较分析
        5.4.1 聚类分析过程
        5.4.2 我国各省市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类型特征分析
6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创新旅游产品,拓展客源市场
        6.1.1 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塑造国际旅游品牌
        6.1.2 开拓客源市场,刺激旅游消费
    6.2 加强旅游相关产业及产业链建设
        6.2.1 重点推进旅游支持性产业发展
        6.2.2 完善旅游产业链,促进协调发展
    6.3 增强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
        6.3.1 培育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6.3.2 实施旅游企业集团化经营战略
    6.4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6.5 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作用
        6.5.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6.5.2 发挥行业协会辅助作用,引导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6.6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谋求共赢发展
        6.6.1 资源共享,联合营销,建立长期良性合作机制
        6.6.2 信息互通,客源互送,推进无障碍旅游发展
7 结语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7.2.1 创新之处
        7.2.2 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9)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发展促使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竞争
        1.1.2 旅游产业的空间特点使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成为必要
        1.1.3 旅游目的地间竞争力加剧,内蒙古自治区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势在必行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旅游目的地
        2.1.2 旅游目的地系统
        2.1.3 竞争力
        2.1.4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2.2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系统观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
        2.3.1 钻石理论模型
        2.3.2 C-R 模型与 D-K 模型
        2.3.3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模型
3 旅游目的地系统分析
    3.1 旅游目的地系统构建
    3.2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系统组成要素分析
        3.2.1 动力子系统组成要素分析
        3.2.2 环境子系统组成要素分析
        3.2.3 支持保障子系统要素分析
        3.2.4 旅游管理子系统要素分析
4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
    4.1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4.2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方法
        4.3.1 因子分析法
        4.3.2 聚类分析法
    4.4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过程
        4.4.1 基础保障竞争力比较分析
        4.4.2 市场吸引竞争力比较分析
        4.4.3 后续发展竞争力比较分析
        4.4.4 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
5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类型划分
    5.1 Ⅰ类地区----强竞争力地区
    5.2 Ⅱ类地区----较强竞争力地区
    5.3 Ⅲ类地区----竞争相对薄弱地区
    5.4 Ⅳ类地区----竞争力薄弱地区
6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对策
    6.1 旅游目的地分区提升对策
        6.1.1 Ⅰ类地区提升对策
        6.1.2 Ⅱ类地区提升对策
        6.1.3 Ⅲ类地区提升对策
        6.1.4 Ⅳ类地区提升对策
    6.2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整体提升对策
        6.2.1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升城市环境水平
        6.2.2 推动旅游人才建设,改变旅游人才不平衡的现象
        6.2.3 塑造内蒙古旅游形象,借助旅游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7 结语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表 1 调查问卷及相关说明
附表 2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指标标准化数据
附表 2(续表)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指标标准化数据
附表 3 基础保障竞争力标准化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附表 3(续表)基础保障竞争力标准化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附表 4 市场吸引竞争力标准化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附表 5 后续发展竞争力标准化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论内蒙古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市场定位, 增强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二、实施旅游精品带动战略, 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
三、加快组建旅游集团, 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
四、加大创新力度,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论内蒙古旅游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论文参考文献)

  • [1]长三角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 张红亚. 安徽大学, 2021
  • [2]内蒙古乌审旗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贺志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中国省际旅游业竞争力水平、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 邹泉.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融合创新研究[D]. 张婷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19(12)
  • [5]全域旅游视角下彰武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 凌健.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6]都江堰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 蒋龙.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7]内蒙古旅游业结构转型研究[D]. 张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8]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 尚修竹.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9]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D]. 杨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2)
  • [10]论内蒙古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J]. 付向阳.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24)

标签:;  ;  ;  ;  ;  

论内蒙古旅游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