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状态”和“好老师”

“会话状态”和“好老师”

一、“对话状态”与“好为人师”(论文文献综述)

林建刚[1](2022)在《文学地标下孔乙己悲剧命运之探究——《孔乙己》再解读》文中研究指明《孔乙己》是鲁迅最满意的小说。本文从文学坐标的角度出发,以《孔乙己》为例,探究了鲁迅小说中咸亨酒店、鲁镇、S城这一类文学地标的形成历程与深远影响。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出发,本文既分析了《孔乙己》中"我"、掌柜、孔乙己这样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又借助鲁迅的《明天》,解读了《孔乙己》中集体的无名的看客形象,探究了鲁迅作品中的"看与被看"的叙述模式。在重点分析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之后,本文顺理成章地呈现了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四种因素。

任洁[2](2021)在《基于非暴力沟通要素的师生对话艺术》文中指出非暴力沟通要素表现在四个方面:以客观、深入的观察,合理表达感受,通过平等的对话方式来重视每个人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请求来帮助他人。借助这四大要素在师生沟通中的应用,能加深教师对每位学生关于归属、爱和尊重的需要的理解。

吕铮[3](2021)在《真相小组》文中研究表明1.预审 初秋,下着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天色灰蒙蒙的,雨滴打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抛物线。审讯室的铁门紧闭着,坚硬、冰冷,隔绝着外面的嘈杂和喧嚣。脚步声由远至近,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官缓步而来。他三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相貌端正,浓眉下的一双眼睛略带疲惫。他是预审支队的副支队长,行里人称"那三斧子"的那海涛。

王占魁[4](2021)在《从“修道之教”到“传道之教”——论中国儒家的道统改造及其现代教育意蕴》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子之"道"乃是一个具有"本体"或"真理"意义的价值范畴,也是奠定古典儒家"志道"理想的核心概念。《中庸》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的主张,不仅昭示着儒家教育的"德性"(实践)目的论和"学问"(致知)方法论取向,也实际成为后儒宗承的两种"修道"进路。修道的本质在于"受道之教"、"以道为师"。然而,为强化儒家参与封建秩序重建的政治影响力,后儒对这一道统自"天道"至"人道"再至"王道"的降解式改造,在实现了儒家士子从独立自主的"志道君子"到依附权贵跻身统治阶层的"入仕儒吏"的人格转变之余,也酿成了"文—道分离"和"师—道分离"两大教育病症。由此,儒家教育的重心逐渐从注重内发的"修道之教"转向强调外铄的"传道之教"。其间,后儒对"道/德"的虚化、泛化、边缘化、物化乃至个人化等认知偏差,也成为长期制约中国教育"求真"、"究理"的思想障碍。为此,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我们亟须回归古典儒家的"志道"初衷,秉持"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教育逻辑,发扬"一以贯之"的方法论旨趣,重振古典儒家具备人类"公共"、"共由"品格的"求道"精神在现代"文教"与"师教"实践中的价值指引作用,使之成为现代中国"讲理公民"普遍养成和"现代科学"自然生发的互补进路,从而为中国文化复兴和科学繁荣奠定可靠的教育哲学基石。

闫建璋,赵倬琛[5](2021)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精神的缺失与重塑》文中提出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独特的情怀和境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但因其表现的内隐性、评判标准的主观性被忽略而造成教师专业精神的缺失,具体表现在教师敬畏精神的缺失和教师还原能力的局限。教师专业精神缺失受教师社会地位较低、教师专业自觉性不足、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师培养模式不规范等因素影响。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精神的重塑,需要教师培养院校在培养时设立对应的保障机制和特色课程;需要教师任职学校在管理中建立合理评估机制和建设重视教师专业的文化精神;需要社会和政府在引导时建立制度保障,确立专业化发展质量标准和营造良好氛围;需要教师在自我建设时增强职业认同,重视专业精神和建立自律机制。

梁鸿,傅小平[6](2021)在《我喜欢读好诗,诗歌暗含了某种语言的秘密》文中研究说明"如果要让你的作品蕴含更复杂的意味,并且让你的语言更有密度,更有质感,那么诗歌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途径。"傅小平:你的长篇小说《四象》结构比较复杂,读者一开始阅读,可能会有点不适应,循着题记去读,或许是一种合适的方式。你在题记里引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为美而死》,这里面实际上透露了一些信息。你是一开始写这部小说,就受这首诗的启发,还是在写的过程中,想到她的诗适合用作题记?

胡明华[7](2021)在《论纪蔚然戏剧创作与朗西埃的美学观——以《安娜与齐的故事》《衣帽间》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纪蔚然2017年的两部戏剧《安娜与齐的故事》《衣帽间》是对朗西埃艺术美学观的实践运用与表达,不仅剧中的故事情节需要观众根据创作者提供的有限认知视角发挥想象力与理解力进行连缀和补充,而且表演与叙述相结合的编剧策略打破了观看与表演的二元对立。两者共同体现了朗西埃提出的以"悬置""平等"为核心的艺术美学体制,即在剧场中建构一个新的平等的舞台,以解放观众并实现"美学的政治"。

汉斯·布鲁门伯格,胡继华[8](2021)在《修辞当代意义的人类学研究》文中认为修辞学在人类学中的重要意义,最为明显地呈现在形而上学的背景下。自古典时代以来,形而上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它具有一种宇宙论的基础谋划:理念构成了和谐宇宙,供现象世界摹仿。可是,作为位于宇宙整体中心的静观者,无论居于何等优越的地位,人类都不是什么特例,而是多种异质实在的交汇点,一种合成的复杂实体,本质上迷雾重重。一切修辞术的公理,乃是理由不充足律(principium rationis insufficien-tis)。此乃本质匮乏存在人类学的客观对应物。如果人类世界符合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乐观主义(莱布尼茨为"毕竟存在者存在,而虚无并不存在"提供了充足的理由),那就没有什么修辞学,因为根本就不需要也不可能有效地运用修辞术。

和洪星[9](2021)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文化视角出发,对人际交往的内涵、人际交往的意义、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人际交往的原则等方面谈了一些认识和体会,希望对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陈泽胜[10](2021)在《师者何以为师:古代儒家学派理想教师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对话状态”与“好为人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话状态”与“好为人师”(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非暴力沟通要素的师生对话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缘起
二、非暴力沟通理论的概念与要素
三、非暴力沟通的案例回顾
    1. 问题的产生
    2. 非暴力沟通的实施过程
    3. 非暴力沟通的效果
四、非暴力沟通成功的经验启示
    1. 以观察事实、用心倾听的方式来开启对话
    2. 以表达感受、觉察需求来深入对话
    3. 听取他人的需要给予理解,了解自己的需要给予反馈
    4. 以提出请求而非简单命令来实现沟通目的

(3)真相小组(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审
2. 案卷
3. 被害人
4. 窝案
5. 贪官
6. 证人
7. 内鬼
8. 练兵
9. 大盗
1 0. 测谎
1 1. 被告人
1 2. 断线
1 3. 深挖
1 4. 交锋
1 5. 收网

(4)从“修道之教”到“传道之教”——论中国儒家的道统改造及其现代教育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修道”作为古代儒家的教育理想
二、古代儒家实现“修道”目的的两条进路
三、古代儒家两条“修道”进路的中断与偏离
四、古代儒家两条“修道”进路的现代承继

(5)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精神的缺失与重塑(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师专业精神的内涵
二、教师专业精神缺失的表现
    (一)教师敬畏精神的缺失
        1.职业敬畏精神的贫乏
        2.生命敬畏精神的贫乏
        3.知识敬畏精神的贫乏
    (二)教师还原能力的局限
        1.缺少还原教育本质的能力
        2.缺少还原师生关系的能力
三、教师专业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教师社会地位的影响
    (二)教师专业自觉性不足的影响
    (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四)教师培养过程不专业的影响
四、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精神的重塑
    (一)高校应积极承担教师专业精神培养的责任
    (二)任职学校应深化完善教师管理模式
    (三)社会和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
    (四)教师应主动强化自身建设
        1.教师应增强职业认同感
        2.教师需意识到专业精神的必要性
        3.教师需建立自律机制

(7)论纪蔚然戏剧创作与朗西埃的美学观——以《安娜与齐的故事》《衣帽间》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安娜与齐的故事》
二、《衣帽间》
三、朗西埃“平等”“悬置”美学观念的表达
四、台湾现代剧场史中纪蔚然的知识分子实践

(9)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人际交往的内涵
人际交往的意义
    第一,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交往是人的社会关系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交往是个性形成、发展与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第四,交往是一切社会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第五,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帮助大学生获取信息,促进自身的成长和成才
阻碍人际交往的因素
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团结原则
    (三)友爱原则
    (四)互助原则
    (五)信用原则
    (六)相容原则
    (七)互利原则
    (八)开放原则

四、“对话状态”与“好为人师”(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学地标下孔乙己悲剧命运之探究——《孔乙己》再解读[J]. 林建刚. 名作欣赏, 2022(01)
  • [2]基于非暴力沟通要素的师生对话艺术[J]. 任洁.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04)
  • [3]真相小组[J]. 吕铮.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1(06)
  • [4]从“修道之教”到“传道之教”——论中国儒家的道统改造及其现代教育意蕴[J]. 王占魁. 教育研究, 2021(11)
  • [5]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精神的缺失与重塑[J]. 闫建璋,赵倬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6)
  • [6]我喜欢读好诗,诗歌暗含了某种语言的秘密[J]. 梁鸿,傅小平. 野草, 2021(06)
  • [7]论纪蔚然戏剧创作与朗西埃的美学观——以《安娜与齐的故事》《衣帽间》为中心[J]. 胡明华. 华文文学, 2021(05)
  • [8]修辞当代意义的人类学研究[J]. 汉斯·布鲁门伯格,胡继华. 跨文化研究, 2021(02)
  • [9]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J]. 和洪星. 文化产业, 2021(20)
  • [10]师者何以为师:古代儒家学派理想教师形象研究[D]. 陈泽胜.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会话状态”和“好老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