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学术研讨会评述

青竹学术研讨会评述

一、青主学术研讨会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朱梦菲[1](2021)在《音乐美学家王宁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瑞鹏[2](2021)在《傅山书学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傅山在明清鼎革之时代裂变中,形成了“杂乱而无章”之书学思想,这一思想在其着作与书作中无不显露。其中,傅山在《庄子》《荀子》之批注中对时事巨变深刻反思,在《山海经》《淮南子》之批注中将世间愁怨置之度外,在入清以后之创作中对社会不满大肆宣泄。明清递嬗时代之傅山一章,主要对其“书风丕变”之人生经历进行论述,对其“经国济世”之思想建构进行分析,对其“矛盾多元”之遗民身份进行解读。傅山书学思想渊源考论一章,主要涉及子学、考据学和医学,三者之外或有其他还需进一步研究。以上种种,反映在傅山书学思想中,主要表现为“尚奇”“丑拙”“天倪”之书学观,即为文章第三至五章。傅山在明清易代之后,对人生有了截然不同之思考、感悟,并致其书风发生转向,或静心观变、或率性而为,或有意发泄、或随心得之。第六章主要阐述傅山书法创作以“篆隶笔意”贯穿始终,既有感性发挥,亦有理性思考,遂产生不可复制之笔墨效果。从明清之变的视角反观傅山之沉浮人生,通过其一生书作、诗文、题跋、批注等着述来剖析傅氏矛盾而又多元之书学思想,结合其生平交游、书法取法以及所接受的观念来分析傅氏复杂而有创见之书学思想。

完颜振清[3](2020)在《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蔡仲德先生建立“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至今,中国音乐美学史学术成果丰硕,但随着新发现的考古文物以及交叉学科的视野等,过去看待“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到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笔者针对中国音乐美学史专着这一领域去观察,发现除了影响力较广的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外,还有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以及龚妮丽《中国音乐美学史》这两部专着,然而这三部着作的影响力却相差甚远。这样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意味着后两部专着毫无价值,而是因为一些非学术思想的问题。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三位作者着作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如蔡仲德以表现为理论形态的音乐审美意识作为研究对象,修海林以音乐美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在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第二部分主要对三位作者着作中的理论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如蔡仲德“人本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修海林“乐本体”(音乐美的实践)的理论体系,蔡仲德的研究是一种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而修海林的研究是一种形而下的实践研究,龚妮丽的研究即在于结合前两位作者的研究进行思想融合与延续;第三部分主要对三位作者着作中的“三观”进行了比较研究,如蔡仲德“抑儒扬道”的历史观,是因其生活背景“五四运动”的影响。修海林跨学科的材料观受到他历史观与理论体系的影响,即“音乐美的实践”,因此在他的着作中研究依据除了最基本的纸质文献,还有甲骨、曲谱、音像、文物等;第四部分是笔者对于这三部着作进行的基本认识与评价,主要对写作特点与价值进行了判断。三部着作都具有叙事性的写作特点,在写作表达方式上表现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式。在它们的价值体现上,受到其作者社会身份、学术背景以及发言位置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所造成了差异,但将这三部着作放在一起比较研究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却并非与它们的影响力相符。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的创立,开创了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先河,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渊源使往来之学者流连忘返。笔者对于这三部着作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更深得其中之意蕴,但任何一本专着都不可能称之为完美无缺,在“中国音乐美学史”这门学科中,对于这三部专着只有互相结合、互相包容甚至是互相批判的去学习,才能使“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继续发展。如果我们当代学者只是一味的吹捧前人的研究,不能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中国音乐美学史这门学科就会停滞不前。

黄璐[4](2020)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作曲家学习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结合民族风格创作的一种声乐体裁。1920年,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苏轼词)是第一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它开启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百年历史。中国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演出不断,常演常新。本文选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题目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是演唱的理论阐释,下篇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演绎。上篇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对中外艺术歌曲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中国艺术歌曲在西方艺术歌曲内涵基础上,外延有所拓展。有些非艺术歌曲,通过某些条件转换具备了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品质。介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如技法多样,题材丰富,演唱考究。列举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三种类型:古曲、近代经典和当代新作。第二部分,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词与乐”的关系,介绍中外艺术歌曲普遍的词曲关系、文中重点在音乐与歌词意象的关联。介绍中国声韵字调与行腔布调的三种处理方式,如曲从文、文从曲、文曲自由三种。这部分还论述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如何通过演唱处理来表达意境,如分节歌意境的赋予,气口连线的处理等,通过合理的演唱处理,来传达歌词、塑造意象、再现意境。第三部分,探讨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唱法与风格的关系。其中包括科学唱法、民族风格以及两者的结合。科学唱法包括声带闭合、呼吸共鸣等介绍。民族风格包括字义字音、声韵字调及依字行腔、润腔等介绍。论述了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既要有唱法的科学性,又要有中国的民族风格。指出唱法与风格的有机结合,是建立中国声乐学派应秉持的方向。第四部分,提出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新思路。本文总结了前人学术研究成果和演唱经验,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原则并加以论述。概括为“字从音、声入腔,腔咬唇饰”。字从音,即强调演唱要遵从乐谱,讲究音准;声入腔,即强调咽腔共鸣,讲究现代声乐的专业性;腔咬唇饰,即强调韵母咬在咽腔内,声母发挥唇的校正和修饰作用,以达到中文唱字准确清晰、完整饱满。第五部分,以《黄璐中国艺术歌曲百校巡演》为实践依据,结合本人演出和交流,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下传播价值,包括不同受众的反应,不同剧场声效,以及多样演出形式的尝试。下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演绎,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分为古曲、近代经典和当代新作三种类型,每一类型精选三首。所选作品既是声乐教学曲目,也是舞台上常演作品。留下了许多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所选演唱版本,皆是具有代表性的演唱家,有的已经故去,有的正活跃在国内或国际舞台上,还包括世界着名的外国歌唱家。用于比较的演唱版本,涉及不同性别、不同唱法、不同声部、不同处理,也包括不常见的高男高音。这些演唱版本,用以鉴赏,作以范式,展现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多样的呈现方式和演绎特色,同时,又共同形成了中国古诗词歌曲现代演绎新特点,比如,科学的发声方式,清晰的咬字吐字,注重歌词意境表达,富有个性特色的声乐表演等。古曲,择有《阳关三叠》《杏花天影》《老渔翁》。选用了郭淑珍、姜嘉锵、张立萍、雷佳四位演唱家的演唱版本。近代经典,择有青主《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和黄自《点绛唇·赋登楼》,选用了张权、温可铮、德·达姆娆、戴玉强、廖昌永、沈洋、石倚洁等七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当代新作,择有敖昌群《江城子》、周易《钗头凤》、赵季平《关雎》,选用了方琼、贺磊明、廖昌永、李秀英、肖玛、石倚洁等六位演唱家的演唱版本。每首作品都包括作品分析和演唱比较。作品分析,包括古诗词今译、词曲作者介绍,音乐作品分析。演唱比较,包括歌唱家介绍,歌唱家演唱处理,歌唱家的演唱特点。下篇不仅是作品分析和演唱比较,还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代演绎的归纳与总结。

甄跃达[5](2020)在《傅山道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傅山是明末清初值得关注的一位学术大师。以往的研究过于重视其遗民和启蒙思想家身份,而对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认识不足。该文论证傅山道学概念的成立,以此解读其思想在明末清初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独特意义,深化明清之际思想史和学术史的研究。明末清初精英士人的思想,呈现出在自由思考中走向现实主义的总体倾向;而“一般思想、知识和信仰的世界”,呈现出更强的世俗化特征。傅山的家乡山西,地理区域性突出,多民族聚居,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时代和地域的这些思想文化特征,通过世代的累积和个人的经历,塑造了傅山偏好道家道教的思想倾向。即使他的被后世视为遗民行为的反清活动,也是以道家道教思想为指导的。探讨傅山的道学思想,首先需要分别探讨其道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然后分析二者能否统合为道学思想。在道家思想部分,傅山突出了“道”的本体地位。为阐明本体论和宇宙论的关系,他以“精”作为“道”和“气”之间的概念:道中有精,气由精生,经验世界由气生成。在这种认识下,傅山指出人对经验世界存在原生是非和衍生是非两种经验认知;个人回归于道的总体规划是“性修反德”,但此过程中也要打破经验认知,回归“真知”。本体论和宇宙论的双重建构,也使他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和事功思想兼具入世和出世的双重特征。当然,在构建其道学思想过程中,他对老庄之学和黄老道之学的思想都有吸收。傅山确实有宗教信仰,而且他对道教、佛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认识都处于时人的前列。傅山师从郭静中,成为全真道龙门派第六代弟子。《道藏精华》中的丹亭真人传道密书和《玄机口诀》,在内丹思想上与《傅山全书》所见傅山的内丹思想有相似之处。笔者认为傅山纂录两部道书的可能性较大,但支持这种认识的文献证据尚不够充足。傅山的道教思想有比较明显的全真教特征,“性命兼修,修性为先”。他会通道教内丹学、中国传统医学和道家思想,是对道教思想的重要贡献,也是“道学”概念成立的重要理论基础。道学思想是傅山思想的核心,由此形成了他以“觉”为核心的学术思想。“觉”兼具信仰和学术理性双重特征。它可以被视为北方士人在经世致用的时代潮流下,突破了宋明理学学术体系的一项学术成就。傅山在道学思想的基础上诠释和吸收先秦儒、墨、名等家的思想,并大力批判宋明诸子的理学思想。傅山的道学思想借鉴佛教思想之处实多,但在宇宙论问题上始终站在道家思想的立场上。道学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实际蕴含了道的应用和表达问题。傅山的医学思想以人体“水火互藏”说为基础,因此重视人的生理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由于个体的精神状况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较大,所以他在思考“道”与“术”的关系时,注重具体的“世”的背景。傅山不仅对人的表达问题有深刻思考,而且对人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艺术形式规律也有自己的探索。他在文学和书法上追求“自然”境界,显示了其文艺思想的道学特征。

杨林顺[6](2020)在《赵铁山书法价值重估及声名盛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赵铁山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家,曾有“南吴北赵”之称,其书法艺术的存在,是民国书法史以及民国书法风格多元化的重要组成因子。然而,其书名传至今日,除山西书界,基本游离于当代书坛的话语中心,书法艺术成就鲜有人知。故笔者欲先对赵铁山书法艺术加以分析研究,再探其书名由盛转衰之因。文章共分六部分,以书学缘起——书学分段——书法风格——风格成因——书学思想——书学影响这条书艺人生发展脉络为研究主线,通过以上分析,解答赵铁山书名盛衰之因。书家书名盛衰变化并非只有赵铁山一人,因此,笔者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阐释,意图从“赵铁山现象”提炼出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艺术史规律。笔者在关注艺术家声名盛衰之因的同时,又深感艺术家声名与技艺,二者没有绝对的从属关系。因此,就书法史而言,如何正确看待书家盛名亦或是衰名背后真实的书法艺术水平,是我们为保证整个书法生态健康良性发展应持的基本态度,这是本文探讨的辅线。

孟卓[7](2018)在《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思维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演唱方式和思维特征。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民族性、艺术性及多声性思维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主要运用思辨研究方法和解释研究方法,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概念界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学理分析,深入阐释了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思维特征,以期为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理论建设做出具有启迪性的探索。本文具体章节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一章:艺术歌曲的历史溯源追溯艺术歌曲起源,是廓清艺术歌曲演唱思维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界定艺术歌曲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本章对艺术歌曲的起源进行了历史性概述,对德奥、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艺术歌曲发展进行了认真梳理。同时,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进行了尝试性的界定,指明了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发展规律,为揭示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多元思维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第二章:演唱思维的理论阐释本章着重对演唱思维进行了综合性的理论阐释。其一,从思维的理论视域入手,就其概念及其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从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的视角阐述了思维的方式和特征。其二,对演唱思维的理论范畴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演唱思维的理论阐释,探析其所赖以依存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明晰演唱思维所具有的单一性、综合性和秩序性的基本特点。其三,从理论依据、思维理念、思维实践等不同角度,对演唱思维的形成进行了理论阐释,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理论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民族性思维的辨析本章通过对民族性思维概念、特点的分析,系统阐发了中国艺术歌曲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民族性思维特征,深入的探讨了民族性思维在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实践中的运用。结合经典作品分析,通过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曲调、伴奏、意境等方面的分析,充分论证了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方法、演唱规律和演唱风格中所呈现的民族性思维。第四章:中国艺术歌曲演唱艺术性思维的功能价值艺术性思维是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关键所在。本章主要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艺术性思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欧洲和中国艺术思维概念的解读,进一步阐明了艺术思维和艺术性思维的关系,为艺术性思维理论的确立和推演提供了依据。结合典型作品分析,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艺术性思维的审美表达和价值体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五章: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多声性思维的实践阐释多声性思维是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得以升华的思维方式。本章主要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多声性思维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欧洲音乐多声性思维发展脉络着手,对音乐领域中多声性的不同解释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多声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文中结合具体作品,以多声性视角对中国艺术歌曲旋律、节拍、调性、和声等进行了阐释,并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多声性思维在演唱方法、演唱音色和演唱形式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性的探讨。

何若兰[8](2018)在《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新时代思考》文中提出在我国近现代中青主作为音乐美学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在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以新时代以来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为对象,通过查阅各个时期对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论着、期刊,归纳整理文献的方法,通过前人梳理出的青主美学思想,继续将20世纪至今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再对研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研究探讨的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达到对认识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有个更清晰的目的,对学术界研究其思想具有参考价值。

张亚楠[9](2018)在《傅山医学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傅山是明末清初着名思想家和医学家,他的进步思潮影响了整个时代,他的医学成就及高尚医德被后世广为称颂。虽然对傅山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颇多。但目前人们对傅山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书法、绘画、诗词、文赋等方面,从医学和伦理学双重视角出发研究傅山的文章可谓凤毛麟角。因此对傅山医学伦理思想进行研究,使之得到更好的发扬与应用是极有必要的。医学来源于实践,所以医学思想是深深植根于历史土壤中的。同样,傅山的医学伦理思想不是孤立的,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复杂深刻的历史背景,广博精深的儒、道、佛文化均对傅山医学伦理思想的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傅山相关文献和行医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其医学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首重医德,爱众利众;最讲实用,医以济世;苛求医术,千锤百炼;深恶名利,一世清廉;痛斥等级,人人平等;猛抨旧礼,关爱女性。傅山的这些思想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医者,并为当今医学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如:以人为本的医疗态度、以律为准的医疗规范、以艺为精的敬业精神、以爱为媒的医疗理念。研究傅山的医学伦理思想对促进中医良性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刘丽[10](2014)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人的戏剧” ——姚一苇剧作论》文中认为20世纪的台湾剧场,样貌复杂多变,历经日据时代的传入(1910——1945)、光复初期的发展(1945——1949)、反共抗俄时期的单调与贫瘠(1950——1965)、新戏剧时期的西潮与冲激(1965—1980)、小剧场运动时期的兼容与实验(1980—1990)、多元现代戏剧时期的前卫与探索(1990—今)六个阶段,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喧哗中,“人的失魂”的问题尖锐,率先冲决这一黑暗、朦胧地带的,是姚一苇。在“反共抗俄”剧逐渐退潮之际登上戏剧舞台的姚一苇,以他三十年(1963——1993)十四部的戏剧创作,拨开政治、物欲迷障,专注于人性、人情,在压抑、沉闷的生命困境中反抗绝望,表达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自姚一苇开始,台湾戏剧才从“工具论”中走出来,真正触及到人的灵魂,引导台湾现代剧场走向新生。他是台湾剧坛“暗夜中的掌灯者”,亦是台湾现代剧场的启蒙导师。在台湾剧场从传统写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转型过程中,身为“现代主义迷”的姚一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包括七个部分。引言部分,厘清20世纪台湾剧场多元混杂、融合的文化语境,分析众声喧哗带来的“人的问题”,梳理姚剧研究现状,明确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理论创新。第一章,自由精神的追求。基于其创作个性的发展变化及其戏剧成就的高低,明确其创作分期,剖析其在政治专制、商业控制和后现代反文学的众声喧哗中,以理性启蒙精神烛照人生,坚持个体创作的独立性,开创了台湾现代戏剧界的“人学”传统,张扬人的主体意识,并糅入深刻的怀疑精神和文化批判意识,表达一种自觉追求自由的现代人文精神。第二章,人的发现与理性启蒙。启蒙精神是其戏剧创作的价值立场,也是整篇论文展开论述的基石。姚一苇打破传统戏剧人物好/坏/、善/恶、美/丑的二元对立模式,认为人是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体、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以及动态发展的独立存在物;在彰显人的主体意识、体现人的尊严中追寻生命的奥义;生之自由与死之自由,是人生终极价值的体现。第三章,生命存在的意义追寻。在姚剧中,人是独立、有限的存在,在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双重夹击之下,背负着苦闷、焦虑、迷惘的现代人,企图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出恰切的调整,寻找失去的自我,摸索生命的方向,在从物质到精神、从本真到诗意、从有限到无限的转变过程中,实现生命存在的精神超越,探寻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第四章,灵魂扭曲与人性批判。精神危机始终困扰着人的存在,传统、世俗、政治对人性的扭曲造就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冷漠且疏离,人格走向分裂,自我走向沉沦,由此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姚一苇批判了这一畸形的社会现象,意在建构一种健康、自然的人性。第五章,民族文化心理的探索。姚一苇戏剧创作的核心表达是“人”,这个“人”不是空洞、苍白的抽象化符号,而是扎根于中国强大民族文化根系之上的饱满、坚实、具体的书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鲁迅思想的影响下,姚一苇试图把被传统文化、习俗、道德遮蔽的民族文化心理折射出来,批判奴性、看客、瞒和骗等国民劣根性,重铸坚守气节、敢做、敢当的民族魂,从而丰富对一个人和一个民族、国家的“整体”认识。结语部分,明确姚一苇及其“人的戏剧”在台湾戏剧史上的地位。姚一苇坚持戏剧创作的独立性,致力于刻划出个体独特的灵魂,批判扭曲、丑陋、虚伪的人性及国民劣根性,建构健康、优美、自然的人性,弘扬民族正气,呼唤新型的国民素质。为丰富人性主题,大胆革新形式,创造了新的“中国现代戏剧”范式,这种变革反映和标志着台湾社会现代人文精神的张扬。强烈的现代意识,浓郁的民族精神,以及宏大的世界视野,使他的作品超越时代和地域,通向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台湾现代戏剧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在台湾戏剧现代化的进程中,姚一苇及其戏剧具有重要的戏剧史意义。

二、青主学术研讨会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主学术研讨会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2)傅山书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明末清初之鼎革与变迁
    二、傅山思想之矛盾与多元
    三、对傅山书学研究之重新审视
第一章 明清递嬗时代之傅山
    第一节 傅山生平与交游略论
        一、傅山生平概说
        二、傅山交游撷论
    第二节 傅山“经国济世”思想建构
        一、经世思潮与西学东渐对傅山之启蒙
        二、直隶孙奇逢北学思想对傅山之激励
        三、苏南顾炎武经学思想对傅山之促进
    第三节 傅山之遗民身份
        一、对明王朝之眷恋及清王朝之拒斥
        二、傅山与王铎书法之契合与背离
第二章 傅山书学思想渊源考论
    第一节 傅山书学思想与子学摭论
        一、傅山书学观之“激进”与子学批判意识
        二、傅山书学观之“支离”与老庄“自然”思想
        三、傅山书学观之“求变”与《荀子》“如蜕”思想
    第二节 傅山书学思想与考据学蠡测
        一、傅山“严谨规范”之用字观与考据学
        二、傅山“补经证史”之金石观与考据学
        三、傅山“重篆崇隶”之碑学观与考据学
    第三节 傅山书学思想与医学略述
        一、傅山书学观之“无所不临”与“餐采”说
        二、傅山书学观之“先萌一意”与“气”论
第三章 傅山书学思想之“尚奇”观
    第一节 傅山“尚奇”书学观成因考论
        一、明末“尚奇”之风的影响作用
        二、明清甲申之变的强化作用
    第二节 傅山“尚奇”书学观之“奇异”
        一、楷法篆隶,出新生奇
        二、杂体兼施,彰显奇异
    第三节 傅山“尚奇”书学观之“奇正”
        一、“字正体直”,回归古法
        二、“正极奇生”,“大巧若拙”
第四章 傅山书学思想之“丑拙”观
    第一节 傅山“丑拙”书学观成因考论
        一、以“丑拙”为美之时代风气
        二、傅山遗民心态下追求“丑拙”
    第二节 傅山“丑拙”书学观之“丑怪”
        一、心向庄子,否定“妍媚”
        二、推崇颜书,反倡“丑怪”
    第三节 傅山“丑拙”书学观之“朴拙”
        一、追溯篆隶,探求“朴拙”
        二、研习隶书,践行“朴拙”
第五章 傅山书学思想之“天倪”观
    第一节 傅山“天倪”书学观成因考论
        一、庄子“天倪”思想之影响
        二、晚明浪漫主义思潮之驱动
    第二节 神至而笔至之“天”
        一、专精下苦,自近古人
        二、勤而引之,即具是倪
    第三节 笔不至而神至之“天”
        一、野书以行,放荡无绳检
        二、字中之天,不可有意遇之
第六章 傅山书法创作理念审视
    第一节 篆隶笔意——贯穿主线
        一、用圆锋香象力,竭诚运腕
        二、不知篆隶之变,终是俗格
    第二节 感性发挥——法本无法
        一、情性之发:无心而作,冀有可观
        二、丑拙之美
        (一)溯古求变,标新立异
        (二)俗物逼面,大违心手
    第三节 理性思考——技进乎道
        一、不自正入,不能变出
        二、志正体直,技道相通
余论
    第一节 傅山书学思想研究之总结
        一、明清之际的傅山及其书学思想渊源考论
        二、傅山书学思想之“三观”
        三、傅山书法创作观念审视
    第二节 傅山书学思想研究之展望
        一、傅山书学思想生成之多元因素
        二、傅山书学思想“三观”之再探究
        三、傅山书法创作理念之深入剖析
    第三节 傅山书学思想研究之局限
        一、文献资料的欠缺与期待
        二、研究方法的单一与改进
        三、知识结构的充实与更新
附录《傅山书学思想研究》文章附图一览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中研究对象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蔡仲德着作中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修海林着作中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龚妮丽着作中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
    第四节 比较三部着作研究对象的“异”与“同”
第二章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中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蔡仲德着作中理论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修海林着作中理论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龚妮丽着作中理论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四节 比较三部着作理论体系的“异”与“同”
第三章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三观”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历史观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材料观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方法观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三部着作“三观”的比较
第四章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一节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写作特点的认识与评价
    第二节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价值的认识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整理状况与研究现状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献整理
        1.专着类
        2.论文类
        3.分类统计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现状
        1.现有研究成果
        2.研究缺憾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比较研究法
        (三)跨学科研究法
        (四)实践研究法
上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理论阐释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一)中外艺术歌曲的界定
        1.西方艺术歌曲概念
        2.中国艺术歌曲特点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特点
        1.技术多样
        2.题材丰富
        3.演唱考究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类型
        1.古曲
        2.近代经典
        3.当作新作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词曲关系及意境表达
        (一)艺术歌曲中的词曲关系
        1.音乐营造歌词气氛
        2.音乐凸现诗词意象
        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平仄与旋法
        (二)用演唱阐释歌词意境
        1.意象的赋予
        2.气口的处理
        3.意境的理解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唱法与风格
        (一)唱法的科学性
        1.声带闭合与声音集中
        2.横膈膜与呼吸
        3.共鸣与泛音
        (二)民族风格
        1.歌词的字义字音
        2.声韵字调
        3.依字行腔与润腔的传统
        (三)唱法与风格的结合
    四、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新思路
        (一)字从音
        1.12 平均律律制的音高规范
        2.西方艺术歌曲的体裁约定
        3.汉译歌曲演唱的影响
        (二)声入腔
        1.林俊卿的“咽音唱法”
        2.武秀之的“假位真声法”
        3.沈湘“贴着咽壁吸着唱”
        4.金铁霖的“U通道与支点”
        (三)腔咬唇饰
        1.腔咬
        2.唇饰
    五、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传播及价值
        1.不同受众及反馈
        2.不同剧场声效及调整
        3.多种演出形式的尝试
下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演绎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古曲
        (一)阳关三叠
        1.诗词分析及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二)《杏花天影》
        1.诗词分析及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三)老渔翁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音乐演唱分析
        4.演唱版本比较
        小结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近代经典
        (一)《大江东去》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小结
        (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小结
        (三)《点绛唇·赋登楼》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当代新作
        (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词曲作者简介
        3.作品分析
        4.演唱版本比较
        (二)《关雎》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音乐演唱分析
        4.演唱版本比较
        (三)《钗头凤·红酥手》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音乐分析
        4.演唱版本比较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本文中现代演绎的九首完整谱例
    附录二:中国艺术歌曲百场巡演高校邀请涵
    附录三:中国艺术歌曲百场巡演、欧洲巡演实录
    附录四:中国艺术歌曲学术讲座与交流
致谢
学术发表及活动
个人简历

(5)傅山道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1. 关于傅山
        2. 关于“道学”
    二、研究现状分析
        1. 关于傅山道家思想的研究
        2. 关于傅山与道教的研究
        3.傅山思想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第一章 傅山与道家道教之因缘
    第一节 时代和地域
        一、时代思潮
        二、地域社会
    第二节 家世和生平
        一、傅山的家世
        二、“本自才情人”
        三、道士与遗民
        四、“老来归宿”
    第三节 道学与傅山的反清活动
        一、“忠孝神仙”
        二、“圣人不仁”
第二章 傅山的道家思想
    第一节 道与气
        一、有无论
        二、论理、气
    第二节 道与识
        一、原生是非和衍生是非
        二、“修性反德”: 工夫论的路径规划
        三、“真知”和“情实”: 道的两个面向
    第三节 黄老与老庄
        一、方外人行方内事
        二、政治思想
        三、事功思想
第三章 傅山的道教信仰与思想
    第一节 傅山的宗教观
    第二节 傅山的道教思想
        一、道派师承
        二、道教着述
    第三节 内丹理论
第四章 道学与傅山的学术思想体系
    第一节 道学与傅山的学术研究
        一、傅山的学术观
        二、道学与儒学
        三、道学与佛学
        四、道学与名家、墨家思想
    第二节 道学与傅山的医学、文艺
        一、道学与傅山的医学思想
        二、道学与傅山的文艺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赵铁山书法价值重估及声名盛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清末民初山西书法第一人:赵铁山
        1.4.1 商贾巨室,学书的优厚经济条件
        1.4.2 学养有恃,家有三万六千册藏书
        1.4.3 醉心书道,穷其一生诸体求索
        1.4.4 家国大义,山西书界戛戛一人
    1.5 清末民国对赵铁山书法的定位与认识
    1.6 对赵铁山书史地位的重新审视
第一章 游艺人生的始终之地:“心隐庵”与观善书社
    1.1 “心隐庵”与观善书社
    1.2 短暂的三次远游
    1.3 诗文中的隐游与其书性的潜转
第二章 从时局更迭看赵氏学书三个阶段
    2.1 三重时局之风云变幻
        2.1.1 清王朝崩毁:淡化功名,潜心书道
        2.1.2 民国初建:家国暂稳,书法出新
        2.1.3 军阀混战,抗战开始:家道中落,遁隐入化
    2.2 与时局变幻相对应的学书三段式
        2.2.1 筑基期:(1885—1909)楷法初成,广涉历代名家
        2.2.2 新变期:(1910--1926)自成新面,大江以北称尊
        2.2.3 大成期 :(1927--1945)尺书俱苍,冶百家于一炉
第三章 赵氏书法艺术风格探析
    3.1 四体皆精
        3.1.1 一书一体,碧玉天成——楷书
        3.1.2 远慕吉金,近法邓杨——篆书
        3.1.3 隶书千面,工而藏拙——隶书
        3.1.4 晚补短板,由僵而灵——行书
    3.2 善书者多能
    3.3 与同侪相较
        3.3.1 与康有为书风相较
        3.3.2 与李瑞清书风相较
        3.3.3 与于右任书风相较
        3.3.4 “南吴北赵”之名
第四章 赵氏书风成因寻绎
    4.1 以学术带动艺术
        4.1.1 文化景观的转变:乾嘉朴学与碑学中兴
        4.1.2 主体的能动性:深厚的文化滋养
    4.2 以家学带动书学
        4.2.1 隐儒于贾之家风
        4.2.2 崇德重教之家训
    4.3 赵氏书学思想概述
    4.4 书学思想引领创作
第五章 赵氏书法影响及其书名渐衰之因
    5.1 书法影响
    5.2 赵氏书名渐衰之因
        5.2.1 基于地域性的商业模式变迁
        5.2.2 “质朴”人格
        5.2.3 被迫隐居的无奈
余论
附录
    1.赵铁山书学年谱
    2.赵铁山卖字定价
    3.太谷赵氏家谱
    4.人物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思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艺术歌曲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欧洲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一、欧洲艺术歌曲历史概述
        二、欧洲艺术歌曲的风格与流派
    第二节 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述
        二、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特点
第二章 演唱思维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演唱思维的理论范畴
        一、思维的概念解读
        二、演唱思维的界定
        三、演唱思维的特点
    第二节 演唱思维的理论基础
        一、演唱思维理论依据
        二、演唱思维理念
        三、演唱思维实践
第三章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民族性思维的辨析
    第一节 民族性思维释义
        一、民族性思维之内涵
        二、民族性思维之特点
        三、民族性思维之应用
    第二节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
        一、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题材
        二、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技法
        三、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审美意识
    第三节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民族性思维的实践阐释
        一、以民族性为基础的唱法融合
        二、依字行腔的演唱规律
        三、演唱风格民族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艺术性思维的功能价值
    第一节 艺术性思维的概念缕析
        一、18 世纪艺术性思维的理论认知
        二、19 世纪艺术性思维的理论发展
        三、20 世纪艺术性思维的观念拓展
        四、艺术性思维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艺术性思维演唱的审美表达
        一、艺术歌曲演唱的“意象”构思
        二、艺术歌曲演唱的“意蕴”诠释
        三、艺术歌曲演唱的“意境”呈现
    第三节 艺术性思维演唱的价值体现
        一、形象思维的艺术再现
        二、抽象思维的理性表达
        三、灵感思维的艺术创造
第五章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多声性思维的实践阐释
    第一节 多声性思维的界定
        一、欧洲音乐多声性思维的发展
        二、中国音乐多声性思维的界定
        三、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多声性思维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艺术歌曲多声性的结构形态
        一、旋律
        二、节拍
        三、调性
        四、和声
    第三节 多声性思维演唱的应用
        一、多元演唱方法的运用
        二、多样演唱音色的选择
        三、不同演唱形式的处理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着作及科研情况

(8)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新时代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二十世纪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批判期”
    (一) 全盘否定期——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
    (二) 部分否定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二、二十一世纪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包罗万象期”
    (一) “宗教、哲学思想”——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缘起研究。
    (二) “重审”——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地位研究。
    (三) “多元化”——青主音乐美学思想观念的研究。
三、新时代青主音乐美学思想评述
    (一) 从研究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评价。
    (二) 从研究的角度进行评价。

(9)傅山医学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道德和伦理
        1.3.2 医学伦理思想和医学伦理学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傅山医学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1 政治背景
    2.2 经济背景
    2.3 思想背景
    2.4 文化背景
3 傅山医学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3.1 儒学影响
        3.1.1 医乃仁术
        3.1.2 知医为孝
    3.2 道学影响
        3.2.1 身为命依
        3.2.2 知有不尽
    3.3 佛学影响
        3.3.1 众生平等
        3.3.2 身心共调
4 傅山医学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4.1 首重医德,爱众利众
    4.2 最讲实用,医以济世
    4.3 苛求医术,千锤百炼
    4.4 深恶名利,一世清廉
    4.5 痛斥等级,人人平等
    4.6 抨击旧礼,关爱女性
5 傅山医学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5.1 以人为本的医疗态度
        5.1.1 一视同仁
        5.1.2 贵命重生
        5.1.3 先公后私
    5.2 以律为准的医疗规范
        5.2.1 重义轻利
        5.2.2 力求慎独
        5.2.3 持之以恒
    5.3 以艺为精的敬业精神
        5.3.1 精益求精
        5.3.2 注重实践
        5.3.3 勇于创新
    5.4 以爱为媒的医疗理念
        5.4.1 换位思考
        5.4.2 力行安慰
        5.4.3 关爱女性
6 傅山医学伦理思想的局限之处
    6.1 政治性
    6.2 单向性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人的戏剧” ——姚一苇剧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人的戏剧:自由精神的追求
    第一节 觉醒与反叛
    第二节 实验与多元
    第三节 承续与坚守
第二章 人的发现与理性启蒙
    第一节 本原与溯源
    第二节 奥义与探赜
    第三节 理想与拷问
第三章 生命存在的意义追寻
    第一节 困境与反思
    第二节 对抗与超越
第四章 灵魂扭曲与人性批判
    第一节 传统与规训
    第二节 世俗与裂变
    第三节 政治与驯化
第五章 民族文化心理的探索
    第一节 因袭与省察
    第二节 传承与弘扬
结语 人的戏剧:台湾剧坛的灯塔
    第一节 批判与建构
    第二节 革新与范式
    第三节 现代与开放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青主学术研讨会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音乐美学家王宁一研究[D]. 朱梦菲.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傅山书学思想研究[D]. 刘瑞鹏.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的比较研究[D]. 完颜振清.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D]. 黄璐.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8)
  • [5]傅山道学思想研究[D]. 甄跃达.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赵铁山书法价值重估及声名盛衰研究[D]. 杨林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7]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思维研究[D]. 孟卓.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8)
  • [8]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新时代思考[J]. 何若兰. 戏剧之家, 2018(21)
  • [9]傅山医学伦理思想研究[D]. 张亚楠.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人的戏剧” ——姚一苇剧作论[D]. 刘丽. 南京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青竹学术研讨会评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