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对策分析

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对策分析

一、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袁明慧[1](2021)在《农业科技进步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作为华东农业大省和全国科技创新试点省份,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比重在逐年增长,农业科技的进步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正向效用也越来越突出。安徽省当前正处于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创新思维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重要时期,由于安徽省土地和劳动力的有较强约束性,对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的需求就更强。因此,通过计量方法科学研究安徽省科技进步率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从农业科技进步的角度来分析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对策措施,更好地促进安徽省的农业生产优势转换为现实的出口优势,更进一步地激发安徽省的农产品出口潜力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旨在研究农业科技进步率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1)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首先指出安徽省当前科技发展中在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平台三个方面的发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从农产品出口规模及增长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农产品贸易结构以及贸易依存度四个方面分析农产品出口状况。(2)安徽省与国内7省的比较分析,先从机械类科技进步和生物类科技进步两个角度,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增长率、各省动植物新品种申请数和授权数指标将安徽省与所选7省进行比较分析,再着重就农产品出口规模和出口地理方向进行比较分析。(3)从质量、价格、商品结构分析了农业科技进步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机理。(4)实证分析,首先使用C-D生产函数法和Solow余值法测算了安徽省2001-2018年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其次利用阿尔蒙法估计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在滞后期内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保证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水平,安徽省的农业科技总体上三年内就要有新的技术成果。(5)从明确农业科技研发方向、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和推广力度、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张敬毅[2](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禽肉贸易研究 ——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禽肉贸易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禽肉消费需求的增长,禽肉进口增加。2018年,国内暴发非洲猪瘟疫情,肉类供应偏紧,导致禽肉对猪肉的替代消费增加,禽肉进口明显增加,达到近十年最高位。多年来,我国禽肉出口占产量的比重较低,远低于美国、巴西等世界禽肉生产和贸易大国。我国禽肉出口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较低,生产优势尚未转化成为竞争优势。尤其是入世以来,禽肉出口贸易不断遭遇检验检疫措施、技术性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措施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禽肉生产大国,提升禽肉贸易竞争力有利于国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世界各国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贸易便利化通过减少贸易措施、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双多边贸易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加快建立双边、多边农产品贸易绿色交易通道、强化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互认、降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了国际贸易环境,加深了双边和多边贸易往来。禽肉作为我国鲜有的有一定出口优势的畜产品,研究其贸易问题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基于贸易便利化的视角,审视禽肉贸易发展的问题与趋势,并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便利化水平对禽肉贸易的影响,可以为促进我国禽肉贸易的政策制定和产业国际合作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首先利用联合国贸易库的禽肉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禽肉贸易的现状、问题和前景。其次,根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贸易便利化的路径和现状,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与禽肉进出口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禽肉贸易的开展流程,梳理贸易便利化对禽肉贸易的影响机制,进而实证研究贸易便利化与禽肉贸易的相关性。最后,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我国禽肉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论:(1)“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主要禽肉贸易国的便利化水平均有所提升,而且与中国禽肉贸易水平提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贸易便利化对禽肉贸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包括进口和出口两方面,但主要在出口;(3)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宽松的药物残留标准是影响我国禽肉贸易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结论对推动我国禽肉贸易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启示是:第一,建议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升海关效率等,加快“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为禽肉贸易开拓新的市场。第二,针对不同国家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标准互认,制定差异化的禽肉贸易政策。第三,积极参与并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在国际规则下为扩大禽肉贸易创造有利条件。第四,不断完善禽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生产监督管理,生产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第五,针对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扩大附加值的禽肉产品生产,瞄准“高端”市场。第六,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肉禽产业积极实施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王春晓[3](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 ——基于CMS模型和渐进DID的双重实证分析》文中提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之一,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及茶叶出口额均位列世界第一,茶叶外销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约有160多个国家的20亿人有饮茶习惯,且大量国家茶叶消费依赖进口。中国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切实推进为中国茶叶的出口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状况值得进一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下半年提出,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对外开放及经济合作新战略。历史上茶叶通过“一带一路”远销至欧洲、美洲等地区,是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互通的主要商品之一。如今,茶不仅是中国在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加强沿线成员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重要纽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茶叶消费国且为中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2019年中国对沿线65个国家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和总额的25.50%、28.04%。中国茶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从2014年开始,我国茶叶的消费增长就始终低于产量增长。中国茶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满足国内产能向外释放这一需求的必要选择,也是缓解来自传统出口市场技术壁垒和关税壁垒冲击的可行路径。从“一带一路”倡议最早提出至今已有近八年时间,在这期间中国茶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情况如何?竞争力是否有所提高?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政策影响是否真的促进了中国的茶叶出口?本文主要探究了以上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竞争力指数分析。从出口总体现状、市场结构、市场份额和产品结构四方面分析了2009-2018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出口现状。结果表明,自2013年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茶叶在沿线地区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该地区占中国茶叶总出口比重的增速加快。东盟地区是中国茶叶出口额增速最快的市场,已成为中国茶叶在该地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倡议提出后中国茶叶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份额加速扩张,但是与肯尼亚等国仍有较大差距。“一带一路”市场的茶叶消费以红茶为主,与中国主要出口的绿茶产品不匹配,近年来中国在该市场出口的红茶比重有上升趋势。各项竞争力指数测算表明中国在“一带一路”市场的茶叶出口具有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但是与肯尼亚、斯里兰卡和印度等茶叶出口大国仍有一定差距。从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的指数计算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状况相对更好。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CMS)的中国茶叶出口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探究了倡议提出前后影响中国茶叶出口“一带一路”市场贸易波动的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差异。基于多产品和多市场构建CMS模型进行两个层次的分解,结果表明倡议提出后,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茶叶出口已经改变了以往被动地由市场需求主导的局面,自身竞争力的显着提高使出口更具有主动性。中国茶叶出口结构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仍然是阻碍与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但是出口沿线各个国家的内部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层面的分解表明东盟是发展状况最好的市场,中国茶叶在东盟地区合理的出口结构将推动该地区茶叶贸易的持续发展。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model,DID)的“一带一路”政策影响分析。本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与40个主要茶叶进口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是否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虚拟变量,运用渐进DID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茶叶整体出口额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产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着促进了中国的绿茶出口增长,但对红茶出口的作用尚不显着。此外,在控制变量中,进口国的人均GDP以及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显着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最后,对前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据此阐述研究结论对中国茶叶出口的政策启示,并为我国茶叶出口进一步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提出政策建议。

张学志[4](2020)在《台湾赴大陆投资对两岸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绩效影响 ——基于竞争效应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中美贸易战的情势节节升高,对于海峡两岸经贸活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台商赴大陆投资政策,是台湾当局海峡两岸往来政策的重点之一。台商赴大陆投资是否以及具有何种优势及其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海峡两岸的产业政策制定,对促进两岸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发挥双边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为弥补当前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多聚焦于单边维度,可能会得出偏颇性的结论。首先,通过将台湾地区产业的出口产品区分为农业与非农业两个部门,利用RCA与TSC探讨中国台湾两部门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测算台湾地区的农业与非农业部门的出口竞争力。其次,利用博弈理论,建构了两个出口地区同时出口至第三地区市场的竞争模型,探讨两者间直接投资对于出口市场绩效的影响。然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台商赴大陆进行投资(包含整体投资、农业投资及非农业投资)的金额对于两岸农工产品(包含整体出口、农业出口及非农业出口)在美国市场出口金额的相互影响。最后,针对两岸农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包含整体产品、农业产品及非农业产品)出口金额,利用固定市场份额理论进行分解,再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台商赴大陆进行投资(包含整体、农业及非农业)的金额与中国台湾及中国产品(包含整体、农业及非农业)在主要国际市场(美国)的竞争效应的关联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有几项发现:首先,在RCA与TSC的竞争力分析上,在美国市场中,中国台湾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低的,历年间其TSC均处于负值的情况,而RCA则约仅有0.02,表示台湾地区农产品的绝对竞争力不足,不具备显示性比较优势。在非农产品出口方面,其TSC长期为正,其RCA皆大于1,表示台湾地区非农产品的出口上不仅较具备绝对竞争力,同时也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第二,台湾对大陆投资和对于中国出口美国市场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均有正向影响,但短期的相互影响并不显着。第三,中国整体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竞争效应会负向影响台湾地区整体产品对美国市场的竞争效应,台湾地区非农产品对美国市场出口的竞争效应会负向影响中国非农产品对美国出口的竞争效应,这隐含着两者间存在竞争关系。第四,在投资对出口竞争的影响上,台商赴大陆投资对两岸产品出口的竞争效应并不显着,这一结果反映了台湾地区与中国在美国市场竞争力的变动,并非仅有来自于台商赴大陆进行投资(整体投资、农业投资及非农业投资)的结果,还需要后续的更细致的研究分析来深入探讨。综上,台商赴大陆进行各项投资,不论是整体投资、农业投资或者是非农业投资,将能促进两岸产品对美国市场的长期出口,对台湾地区来说,可以改善资源分配效率,对大陆而言,则是获取投资外溢效果。然而,就竞争效应而言,海峡两岸产品在整体贸易与农产品上,似乎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这一点有待于海峡两岸进一步的深化产业合作与分工来解决。在中国对美非农产品竞争效应改善下,将进一步的吸引台商赴大陆进行非农投资。台湾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适度给予各项优惠以吸引台商,达到海峡两岸互利、互惠的目标。

肖帅,肖黎[5](2020)在《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选取总出口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出口竞争力指标以及与年农业相关宏观指标,采用我国31个省份为样本,对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进行阐述和分析,构建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体系;将湖南省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排名靠前的省份进行横向比较,评价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状况。实证结果表明,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效率、农产品出口优势、农产品品质、出口总规模四个公共因子。从2017年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得分和综合排名情况来看,在各因子的作用下,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在文章所选取的国内31个省份中位居15,处于中等水平。湖南省在生产效率和出口总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缺乏比较优势。

张玉胜[6](2020)在《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出口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铃薯在全球广泛种植,在中国也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马铃薯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本研究通过测算中国和其他贸易强国马铃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分析近20年(1999-2018)来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动态演变特征,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做出整体评价;通过实证分析探究近20年来中国马铃薯贸易增长的内在机理,剖析竞争力因素和其他因素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中国主要出口的4类马铃薯产品(鲜薯或冷藏马铃薯,冷冻马铃薯,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及其所对应出口国家的层面,揭示中国和出口对象国潜在供给和需求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以模型模拟的贸易值测度中国主要出口的4类马铃薯产品的实际贸易潜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马铃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但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较小,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1999-2018年,中国马铃薯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速远超过世界贸易额的增速,但是与世界马铃薯产品贸易额相比,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额所占份额仍较小,2018年仅占2.03%。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结构与世界市场对马铃薯需求不一致,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2018年鲜薯或冷藏马铃薯、冷冻马铃薯的出口额占全部马铃薯产品出口额的89.80%。进口产品则以加工品为主。2.过去20年,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虽然保持上升趋势,但与主要出口国家相比仍较弱。主要表现在就整体而言,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贸易顺差小,生产效率竞争优势微弱,由于马铃薯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快速增加导致生产者价格大幅上升。中国4种主要马铃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表现和变化有所差异,自1999至2018年,鲜薯或冷藏马铃薯国际市场占有率0.67%增长到8.6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0.07增长到0.94,竞争优势指数从0.86增长到1.00;冷冻马铃薯国际市场占有率从0.67%,增长到8.6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0.48增长到1.11,竞争优势指数从-0.21增长到1.00,表明马铃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3.根据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可将1999-2018年划分为3个阶段:(1)1999―2006年为缓慢增长期。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总额增长7 466.78万美元,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交叉效应都表现为正向效应,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11.31%、55.51%、33.18%,其中马铃薯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引起出口贸易增加的最主要因素。(2)2007―2014年为快速增长期。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总额增长18 059.95万美元,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交叉效应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21.19%、75.69%、3.12%,竞争力效应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但中国出口增长较快的产品与世界市场进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产品不一致。(3)2015―2018年为波动增长期。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总额增长2 662.52万美元,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交叉效应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178.23%、-62.49%、-15.74%,竞争力大幅减弱,对中国马铃薯贸易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但国际市场对马铃薯产品需求的增长,出口额仍然保持增长。过去20年间,国际市场对马铃薯产品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促进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出口结构并不符合世界市场的需求,亟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4.中国不同类型马铃薯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1)鲜薯或冷藏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贸易国经济规模、两国人均收入、贸易国马铃薯产量、人民币汇率等,其中贸易国人均收入、贸易国马铃薯产量和人民币汇率3个因素与马铃薯国际贸易为负相关关系。(2)冷冻马铃薯国际贸易影响因素包括:两国经济规模、两国人均收入、两国空间距离、是否“一带一路”国家等。其中中国经济规模因素为正相关关系,其余均为负相关关系。(3)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贸易国经济规模、两国马铃薯产量、替代品进口额、人民币汇率等。其中贸易国经济规模、中国马铃薯产量和人民币汇率为正相关关系,其余为负相关关系。(4)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贸易国经济规模中国马铃薯产量、两国空间距离等。其中中国马铃薯产量和两国空间距离为负相关关系,其余均为正相关关系。5.中国马铃薯的贸易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近20年来4类马铃薯产品总体表现为贸易稳定,即中国马铃薯的贸易潜力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有拓展空间。其中,鲜薯或冷藏马铃薯表现为由贸易稳定向贸易不足转变,贸易潜力巨大;冷冻马铃薯和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近10年均表现为总体贸易稳定,但仍有待挖掘的贸易空间;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变现为由贸易过度向贸易稳定转变,未来也可进一步拓展贸易空间。

吴杰凡[7](2020)在《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影响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经贸往来,促进协同发展进步。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并占据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以上。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在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苹果的出口与生产有很大差距,中国苹果出口世界的数量占产量的3%左右,出口量也仅占世界苹果出口量的2%左右,同时我国苹果出口面临品种较为单一,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2018年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约55万吨,出口额约达7.3亿美元,出口额占中国苹果出口世界的一半以上。东盟是我国苹果出口的重要市场,提升苹果竞争力尤为重要。本文在搜集大量的数据及查阅相关文献后,首先通过中国苹果的种植面积、产量、品种、出口规模等进行介绍,对苹果贸易形成整体的认识;其次,阐述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现状,而后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两个国际竞争力衡量指标来分析我国对东盟出口苹果的竞争力情况。通过研究表明我国苹果出口东盟的竞争力整体水平高,但近年来有竞争力下降的趋势。基于这一情况,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引入1个因变量和7个解释变量,结果表明,东盟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的苹果产量、东盟国家的人口、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平均价格、东盟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是否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为促进因素,而中国到东盟的地理距离为阻碍因素。文中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分别从政府、协会、企业、农户等主体层面来提高我国苹果竞争力。

杨芳琴[8](2020)在《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茶叶生产及茶叶出口历史悠久,2018年我国茶叶产量261万吨(t),出口量36.47万t,出口值17.78亿美元,茶叶出口量排名全球第二,出口额排名第一,是全球最大的绿茶和特种茶出口国,在茶叶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浙江是中国传统茶叶生产省份及茶叶出口最大省份,2018年的茶叶出口值5.23亿美元,出口量16.85万t,在中国茶叶出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内茶叶产业迅猛发展及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浙江省茶叶出口的资源禀赋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浙江的茶叶出口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以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及实证分析法等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茶叶生产、出口及出口竞争力方面,通过梳理文献、实地调研及收集相关数据与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方面,利用因子分析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浙江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然后整理研究思路,确定框架及方法,最后介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可能的创新点。在第二部分中,阐述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并分层次梳理国内外出口竞争力研究进展并进行评述。在第三部分中,首先,对浙江省茶叶面积、农业产值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茶叶种植布局进行分析,发现与其他茶叶主产省相比,浙江省茶叶面积及产量不算最高,但茶叶农业产值较高,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中西部地区;其次,通过分析全球茶叶贸易现状,发现国际市场上仍以消费红茶为主,但全球绿茶的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占比均呈上升趋势;最后,对浙江省茶叶出口规模、产品结构、出口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浙江省茶叶出口量、及其茶叶出口占全国与全球茶叶出口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输出市场较为集中,且主要集中在中亚及西北非等发展中国家。在第四部分中,运用出口竞争力指标度量其出口竞争力,同时与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贸易竞争力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上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较强,但走势均呈下降状态,在出口贡献率、比较优势及出口增长优势方面相比其他省份出口竞争力弱。在第五部分中,在波特的钻石模型基础上,实证分析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子,得出其综合出口竞争力与茶叶出口价格、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茶叶产量及国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呈正相关,与生产成本呈负相关。第六部分,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贺相境[9](2020)在《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十三五”规划对中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内需,更要着眼于对外出口、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行有力的支撑。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哈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哈萨克斯坦是中国新疆第一贸易伙伴。因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问题,而其中的农产品是商品,所以作者基于出口商品结构定义及本文的文献综述来界定了农产品出口结构,其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各类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总出口额的比重。本文运用竞争力指标及劳伦斯指数等对中对哈农产品出口结构进行分析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总出口额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其从2008年的40.26%跌至2018年的27.57%;②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国内区域主要是以新疆为主,但新疆存在如相关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相关出口经营主体相较东中部地区实力偏弱等问题。③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农产品(第十一类)占比趋于下降,其在2012年、2016年、2018年分别占中对哈农产品总出口比为94.13%、90.4%、90.12%,主要出口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导致对哈农产品出口总体竞争力下降;④劳伦斯指数结合实际出口额表明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波动较大且是负面影响。出口结构优化指数表明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是正优化趋势,但幅度微弱,说明相关农产品并未太呼应哈国市场需求。综合分析来看,中对哈农产品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主要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其他类别出口商品规模偏小;出口经营主体实力偏弱,生产经营方式老旧;面向哈萨克斯坦市场农产品技术优势不足;品牌化意识不强,未能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文化输出契机与商机等。本文将依据相关分析与测度,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希冀能够为中对哈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提供绵薄之力。

吕飞[10](2020)在《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趋势或离差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变化。根据时间分为长期气候变化、年际间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人为因素被认为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洪水、风雹、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共同的责任。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为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努力。《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义务的履行提供了联合履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机制三种方式;《哥本哈根协议》将“共同减排”的理念和“自下而上”的减排模式确定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模式;《巴黎协定》的谈判和落实一方面使全球气候治理由“强制温室气体减排”转型为“低碳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使“自下而上”的气候治理模式得以固定,开启了气候变化治理的新时代。在国际贸易领域,保护环境与WTO的目标和宗旨并不冲突。国际贸易重视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坚持以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指导政策制定,引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气候要素波动和极端气候事件爆发两方面。气温、降水、日照和空气相对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带气温和降水的上升幅度略高于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西部地带的日照时间比东部地带和中部地带增加得更快,中部地带相对湿度的上升速度快于东部地带和西部地带。极端气候事件中,旱灾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约占受灾总面积和成灾总面积的一半,水灾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约占受灾总面积和成灾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在新时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同时,实现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相适应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展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责任与担当。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波动幅度较大,逆差逐步扩大,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国内货源地相对集中等问题。气候变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的机理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短期影响作用于农产品出口的供给侧,与农业弱质性、气候变化影响农产品的出口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成本增加有关。农业弱质性主要基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自然风险是指技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市场风险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缺乏供给弹性,价格信号无法调整当期的农产品供给;二是农产品缺乏需求弹性,价格机制无法对农产品需求进行有效调节;三是农产品缺乏收入弹性,农产品的支出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逐步变小;四是农业生产要素的报酬率低于其他产业,因而导致农业生产资源的流失;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对环境的贡献具有外部经济的特点,导致农业生产的成本并不能完全从农产品价格中得到回收。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供给的影响通过重新配置农业气候资源,改变农产品生产规律和影响农业生产潜力体现。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增加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三个部分。直接成本是指应用碳减排技术额外增加了农资、机械能源、雇工等方面的费用;间接成本是指应用碳减排技术改变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技术系数,引起了成本的变化;机会成本是指实施碳减排技术增加了农业生产作业时间,减少了务工收入。长期影响体现在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和贸易壁垒两个方面。气候变化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一是因为气候变化引起气候资源禀赋的变化和气候灾害的冲击,从而改变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二是因为气候变化改变了生产要素的传导机制、关联产业的影响机制和产业集聚水平,从而影响了农产品出口国的竞争力。低碳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的经济效应与关税相似。本文选取了2001—2018年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出口贸易总额作为响应变量,特征变量为经济资源、气候资源、气候灾害及农用化学品四类。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经济资源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等农用化学品对全国的农产品出口影响显着,且重要性排名均在前十位以内;塑料薄膜、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对农产品出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不利于建设气候友好型农业。与气候灾害相比,气候资源对农产品出口的显着性水平更高,夏季的降水、气温和湿度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更加明显。为降低和消除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建议采用气候指数保险分散风险。在影响东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各项因素中,重要性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说明东部地带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改造,增强农资的利用效率。气候资源方面,春季的降水、湿度、日照对东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正面影响比较明显,水灾、风雹灾等气候灾害是次要的负面影响因素,说明东部地带需要更多地关注春季气候要素的变化,同时注意防范水灾和风雹灾,建议通过保险分散风险。经济资源和农用化学品对中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很大,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化肥施用量的影响显着。冷冻灾害对中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大且比较显着,这说明中部地带除了要加强农业资源投入,还需要加强冷冻灾害的防范。农用柴油使用量对西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排在首位且十分显着,排在第二的是化肥施用量,且有一定的显着性,这说明农机与农资的投入对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出口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秋季降水量和夏季的平均湿度在重要性排名方面比较靠前,影响也十分显着,反映了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受水资源缺乏的严重制约,建议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总之,无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经济资源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举足轻重。气候资源对农产品出口重要性紧随其后。气候因素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异质性较大,夏季平均气温的上升、冬季日照的增加和春季湿度的增加有利于茶叶的出口,但夏季日照的增加及秋冬二季气温的上升不利于茶叶的出口。夏季气温的上升对大米出口有积极的影响,秋季平均湿度的增加则不利于大米的出口。春季气温的上升和夏季平均湿度的上升有利于植物油出口,但冬季气温的上升则不利于植物油出口。农用化学品中柴油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的增加有利于茶叶的出口,但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带来气候变暖的压力,化肥的减量施用在增加茶叶出口的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塑料薄膜的使用有利于植物油的出口,但不利于缓解气候变化。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对策,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一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以应对气候变化。建议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低碳技术,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同时强化气象灾害预警和预防能力,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体系,优化农业气候指数保险机制,使农业生产能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二是要拓宽农业国际合作的渠道。建议加强国际低碳农业合作和国际涉农碳交易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低碳资金,规范中国农业碳交易机制。三是要完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保障机制。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强化低碳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同时积极应对国外低碳贸易壁垒,加快国内农业低碳产品认证体系建设和碳标签制度建设。

二、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科技进步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农业科技进步的研究
        一、相关理论的研究
        二、测算方法的研究
    第二节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第三节 农业科技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现状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一节 安徽省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业科技人才的发展现状
        二、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三、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
        二、出口竞争力
        三、出口贸易结构
        四、出口贸易依存度
    第三节 安徽省与国内7 省的比较分析
        一、农业科技进步的比较分析
        二、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影响机理分析
    第一节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
    第二节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第三节 优化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
第五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率的测算
        一、测量方法的选取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三、模型建立
        四、模型估计与结果
    第二节 农业科技进步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变量设定
        二、相关检验
        三、PDL模型估计与修正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明确农业技术研发的方向
        二、加大农业技术研发投资力度
        三、改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四、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禽肉贸易研究 ——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禽肉
        2.1.2 禽肉贸易国
        2.1.3 贸易便利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国际贸易理论
        2.2.2 贸易便利化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关于禽肉贸易的研究
        2.3.2 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
        2.3.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我国禽肉贸易现状分析
    3.1 我国禽肉贸易的现状
        3.1.1 禽肉贸易的总体规模
        3.1.2 禽肉贸易的产品结构
        3.1.3 禽肉贸易的市场结构
    3.2 我国禽肉贸易存在的问题
        3.2.1 产品出口竞争力不足
        3.2.2 非关税贸易壁垒复杂
        3.2.3 贸易便利化环境欠佳
    3.3 我国禽肉贸易的前景
        3.3.1 全球格局下的禽肉贸易前景
        3.3.2 产业内的禽肉贸易前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贸易便利化对禽肉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
    4.1 “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便利化的现状
        4.1.1 政策制度框架初具规模
        4.1.2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1.3 海关合作不断加深
        4.1.4 金融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4.2 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测算
        4.2.1 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贸易便利化综合水平的测算
        4.2.3 各国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
    4.3 贸易便利化对禽肉贸易的影响机制
        4.3.1 制度环境
        4.3.2 基础设施
        4.3.3 海关环境
        4.3.4 电子商务
    4.4 贸易便利化与禽肉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禽肉贸易的影响分析
    5.1 我国禽肉出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5.1.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1.2 模型设定与方法选择
        5.1.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2 我国禽肉进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5.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模型设定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 ——基于CMS模型和渐进DID的双重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绝对优势理论
    2.2 比较优势理论
    2.3 要素禀赋理论
    2.4 竞争优势理论
    2.5 区域经济学理论
    2.6 小结
3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竞争力指数分析
    3.1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茶叶出口概况
        3.1.1 总体现状
        3.1.2 市场结构
        3.1.3 市场份额
        3.1.4 产品结构
    3.2 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指数分析
        3.2.1 概念界定及其评价指标的选择
        3.2.2 竞争力指数测算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茶叶出口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 对“一带一路”国家整体出口增长的CMS分解
        4.3.1 一阶分解
        4.3.2 二阶分解
    4.4 对“一带一路”各地区出口增长的CMS分解
    4.5 小结
5 基于渐进DID模型的“一带一路”政策影响分析
    5.1 模型构建与样本选择
    5.2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双重差分法的适用性检验
        5.3.2 基准回归结果
        5.3.3 细分茶类异质性检验
        5.3.4 安慰剂检验
    5.4 小结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台湾赴大陆投资对两岸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绩效影响 ——基于竞争效应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
    1.3 研究创新点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对外投资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2.1.1 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2.1.2 对外直接投资对当地以及技术输出地的影响
    2.2 对外投资与贸易之相关文献回顾
    2.3 台湾对大陆投资与贸易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
    2.4 固定市场份额的相关文献回顾
    2.5 贸易竞争力相关实证文献回顾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
    3.1 固定市场份额模型理论基础
    3.2 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基础
        3.2.1 单位根检定(Unit Root Test)
        3.2.2 协整检定(Co-integration)
        3.2.3 向量自我回归模型(VAR)
        3.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3.3 贸易竞争力指标的相关理论基础
        3.3.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3.3.2 贸易专业化系数
第四章 台湾对大陆投资与产品出口现况分析
    4.1 台湾农工产业发展过程
    4.2 台商赴大陆投资分析
        4.2.1 投资区域分析
        4.2.2 投资行业别分析
    4.3 台湾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变化分析
    4.4 美国市场中台湾地区农工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 赴大陆投资与两岸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关联分析
    5.1 对外投资对出口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5.1.1 模型设定
        5.1.2 无对外投资之均衡分析
        5.1.3 存在对外投资之均衡分析
        5.1.4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
    5.2 数据源说明
    5.3 单位根与协整检定
        5.3.1 台商赴大陆投资之单位根检定
        5.3.2 协整检定
    5.4 向量自我回归、误差校正模型与因果关系分析
        5.4.1 台商赴大陆整体投资金额与两岸整体产品出口美国市场金额
        5.4.2 台商赴大陆农业投资金额与两岸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
        5.4.3 台商赴大陆非农业投资金额与两岸非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金额
    5.5 讨论
第六章 赴大陆投资与产品出口竞争效应关联分析
    6.1 资料说明
    6.2 两岸在美国市场出口金额竞争效应的分解与单位根检定
        6.2.1 两岸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金额的竞争效应
        6.2.2 两岸整体产品竞争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单位根检验
        6.2.3 两岸农产品竞争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单位根检定
        6.2.4 两岸非农产品竞争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单位根检验
    6.3 两岸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3.1 两岸在美国市场整体出口竞争效应的VAR分析
        6.3.2 两岸农产品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3.3 两岸非农产品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4 对陆投资与两岸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4.1 赴陆整体投资与两岸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4.2 赴大陆农业投资与两岸农产品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4.3 赴大陆非农投资与两岸非农产品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5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与对策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综述
3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3.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3.2 数据来源与计算处理
4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4.1 基于因子分析主成分法确定公共因子个数
    4.2 公共因子实际意义阐述分析及农产品竞争评价体系的构建
    4.3 基于因子得分和排名的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横向比较
5 结论和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省内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加强品牌建设。
        (2)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农业领域人才,依靠科技为农产品赋能。
        (3)发挥省内外贸经济优势带动农产品出口贸易,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6)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出口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马铃薯贸易研究
        1.2.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1.2.3 贸易潜力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
        2.1.2 国际贸易与贸易潜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章 世界与中国马铃薯生产与贸易分析
    3.1 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分析
        3.1.1 世界马铃薯生产的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
        3.1.2 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
    3.2 中国马铃薯生产分析
        3.2.1 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及单产分析
        3.2.2 中国马铃薯的生产布局分析
        3.2.3 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潜力分析
    3.3 世界马铃薯贸易现状分析
        3.3.1 世界马铃薯贸易的产品结构
        3.3.2 世界马铃薯贸易的市场结构
        3.3.3 世界马铃薯主要贸易国情况
    3.4 中国马铃薯贸易分析
        3.4.1 中国马铃薯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3.4.2 中国马铃薯贸易市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4.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3 竞争优势指数
    4.4 生产者价格与出口价格
        4.4.1 生产者价格
        4.4.2 出口价格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马铃薯出口贸易变动效应分解分析
    5.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理论形式
    5.2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实证形式构建
    5.3 数据选取及分段处理
    5.4 测算结果及分析
        5.4.1 第一层次测算结果分析
        5.4.2 第二层次测算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马铃薯出口影响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测算
    6.1 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形式
    6.2 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形式构建
        6.2.1 模型构建
        6.2.2 数据来源
    6.3 中国主要马铃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6.3.1 鲜薯或冷藏马铃薯
        6.3.2 冷冻马铃薯
        6.3.3 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
        6.3.4 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
    6.4 中国主要马铃薯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6.4.1 鲜薯或冷藏马铃薯
        6.4.2 冷冻马铃薯
        6.4.3 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
        6.4.4 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中国苹果出口
        2.1.2 国际竞争力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第3章 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苹果生产现状
        3.1.1 中国苹果种植与生产
        3.1.2 中国苹果产区分布
        3.1.3 中国苹果主要品种
        3.1.4 中国苹果成本状况
        3.1.5 中国苹果出口概况
    3.2 中国对东盟出口苹果的贸易现状
        3.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况
        3.2.2 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贸易规模
        3.2.3 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国别状况
        3.2.4 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现状归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竞争力测算
    4.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第5章 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1.1 引力模型概述
        5.1.2 模型构建
    5.2 数据获取与说明
    5.3 模型的局限性
    5.4 模型估计检验与实证
        5.4.1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5.4.2 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5.4.3 相关性分析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5.4.4 回归模型的选择
        5.4.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对策
    6.1 结论
        6.1.1 东盟市场广大,仍具有成长性
        6.1.2 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竞争力的提升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
        6.1.3 中国苹果出口东盟有比较优势,但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
    6.2 对策
        6.2.1 积极发挥政府在苹果出口的引导作用
        6.2.2 发挥产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6.2.3 加强龙头企业自身建设,实施品牌策略
        6.2.4 提高农户素质
        6.2.5 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
参考文献
致谢

(8)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数据来源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7.1 可能的创新
        1.7.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理论基础
        2.1.1 出口竞争力概念
        2.1.2 国际竞争力理论
        2.1.3 比较优势理论
        2.1.4 竞争优势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2.2.2 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
        2.2.3 浙江省茶叶贸易的研究
        2.2.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浙江省茶叶生产与贸易变动情况
    3.1 浙江省概况
    3.2 浙江茶叶生产情况
    3.3 浙江省茶叶贸易情况
        3.3.1 浙江省茶叶出口情况
        3.3.2 浙江省茶叶出口产品及市场结构分析
    3.4 浙江省茶叶贸易在国际及国内的地位分析
        3.4.1 全球茶叶贸易情况
        3.4.2 浙江省茶叶出口占全球茶叶出口比重
        3.4.3 浙江省茶叶出口占中国茶叶出口比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评价
    4.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2 贸易竞争力指数
    4.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4 出口贡献率
    4.5 出口增长优势变差指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5.1 变量选择
        5.1.1 解释变量选取
        5.1.2 被解释变量选取
    5.2 模型检验
        5.2.1 单位根检验
        5.2.2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
    5.3 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
    6.1 研究结论
    6.2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对策
        6.2.1 不断提高茶叶出口质量
        6.2.2 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链管理水平
        6.2.3 继续挖掘“一带一路”区域市场潜力
        6.2.4 不断优化茶叶出口环境
        6.2.5 培育国际中高端市场
        6.2.6 不断优化茶叶出口结构
        6.2.7 大力实施茶文化走出去战略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
        2.1.2 农产品出口结构
    2.2 理论基础
3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分析与测度
    3.1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3.1.1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总体分析
        3.1.2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细分分析
    3.2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国内区域结构分析
    3.3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标测度
        3.3.1 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测度
        3.3.2 互补性Cij指数测度
        3.3.3 贸易竞争TC指数测度
        3.3.4 出口增长优势DT指数
    3.4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指标测度
        3.4.1 劳伦斯指数
        3.4.2 出口结构优化指数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
    4.2 导致出口结构问题的原因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对策
    5.1 针对性生产经营
    5.2 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本章参考文献
2 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依据
        2.1.1 税收与补贴经济效应理论
        2.1.2 新要素禀赋理论
        2.1.3 农业弱质性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供给侧影响的研究
        2.2.2 关于气候变化不均衡性对农产品比较优势影响的研究
        2.2.3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
        2.2.4 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2.2.5 文献评述
    2.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
    3.1 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
        3.1.1 全球温室效应
        3.1.2 全球气候灾害
        3.1.3 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应对
    3.2 中国气候变化及应对
        3.2.1 中国气候要素的波动
        3.2.2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爆发情况
        3.2.3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
    3.3 中国农产品生产及出口情况
        3.3.1 农产品的统计范围
        3.3.2 中国农产品生产情况
        3.3.3 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3.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4 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机理
    4.1 短期影响机理
        4.1.1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的弱质性
        4.1.2 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供给的影响
        4.1.3 农业碳减排的成本压力
    4.2 长期影响机理
        4.2.1 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4.2.2 低碳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5 基于随机森林的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5.1 随机森林简介
        5.1.1 人工智能算法简介
        5.1.2 随机森林原理
    5.2 实证结果及分析
        5.2.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5.2.2 影响农产品出口各项变量的重要性
    5.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6 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6.1 基于线性模型的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6.1.1 线性模型简介
        6.1.2 实证结果及分析
    6.2 农产品出口预测比较研究
        6.2.1 模型拟合效果
        6.2.2 模型拟合效果比较
    6.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7 气候变化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7.2 实证结果及分析
        7.2.1 茶叶
        7.2.2 大米
        7.2.3 植物油
    7.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8.2.1 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应对气候变化
        8.2.2 拓宽农业国际合作的渠道
        8.2.3 完善农业贸易保障机制
    本章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四、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科技进步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分析[D]. 袁明慧.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2]“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禽肉贸易研究 ——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D]. 张敬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 ——基于CMS模型和渐进DID的双重实证分析[D]. 王春晓. 西南大学, 2021(01)
  • [4]台湾赴大陆投资对两岸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绩效影响 ——基于竞争效应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D]. 张学志.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研究[J]. 肖帅,肖黎. 中国市场, 2020(28)
  • [6]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出口潜力研究[D]. 张玉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吴杰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8]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 杨芳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12)
  • [9]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研究[D]. 贺相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10]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吕飞.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