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将加强对进口果蔬的检查

德国将加强对进口果蔬的检查

一、德国将加强对进口果蔬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常乐[1](2021)在《基于博弈理论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发展。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质量事件也屡屡发生,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则多是因食品企业失信经营所导致。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主体,应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但诸多食品企业还远未担当起现代社会所赋予的职能和所期望的使命。本文以食品企业失信经营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对失信经营企业的监管策略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共治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梳理。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问题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企业诚信缺失、监管、信息技术、道德文化、检测技术和供应链复杂度,为进一步促进食品企业诚信经营、提升食品质量制定科学监管策略和谋求社会共治奠定基础。二在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理念指导下,对如何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管制度进行了探讨。并着重围绕经济处罚问题,通过构建混合策略博弈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如何确定合理经济处罚额度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既要通过经济处罚达到对企业失信经营实现制约、威慑作用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又要兼顾监管成本和监管效果的均衡。得出当经济处罚额度较低时,提高经济处罚可以增加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威慑力;而当经济处罚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提高经济处罚则不能显着提高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威慑力。三是从社会共治角度探讨了对企业失信经营行为监管问题。文章探讨了在完全依靠企业自律或监管缺失不能确保食品安全情况下,如何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公众舆论和消费群体等社会各方面绕抓共管的机制与作用。通过构建企业监管机构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将传统的单纯依赖监管机构的单向监管模式与社会共治模式结合进行分析,探讨了企业失信经营的利弊选择策略及监管机构相应的监管举措与消费者应采取的消费行为。得出为促进消费者在社会共治中的参与程度,应当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升消费者质量意识、维权意识,同时从制度上保障消费者维权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拓展消费者维权的途径,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并对媒体和检测机构等其他第三方参与共治主体进行了策略分析。四是在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行为成因做出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发生食品危机时企业、监管部门及媒体如何采取信任修复的问题。即因企业失信经营而发生食品危机后作为责任主体的生产经营企业是应如何清除和减少公众对食品的信任缺失;挽回社会舆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产生的企业生存危机、抵制消费甚至巨额赔偿等状况;如何应对监管机构的问责、惩罚及民事甚至刑事等法律手段介入的紧迫局面。在方法上使用满意度调查法和Mayer信任模型,并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信任模型与信任修复策略关系的构建分别探讨了企业、监管机构、公众媒体等对发生食品危机后的信任修复策略进行了研究。得出食品危机后,企业应当诚信经营,将工作重点放在对食品质量更为严格的把控上,积极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信息,使信息传递更为透明,并构建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文章创新之处主要有:一是有别于传统的单向监管思维模式,基于博弈视角运用系统分析的观念,对企业、监管机构、消费者因企业失信经营问题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予以剖析其成因。综合平衡各方利益以达到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二是通过构建演化博弈和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对企业和监管机构应采取的相应策略进行研究。与以往以经济处罚为主要惩戒手段的观点不同,得出当食品企业失信经营问题发生后,经济处罚额度虽有一定的制约效果,但当达到某个均衡点时处罚效用会有显着的衰减趋势,从而使得监管效率相应下降,并由此得出要对失信经营形成足够威慑仅凭经济处罚不能够遏制企业失信经营问题的发生,必须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社会共治等方面统筹共举。三是由构建食品企业、监管机构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论证了对企业失信经营问题的传统单向监管演化为社会共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得出结论为社会共治是随食品企业因失信经营而获利与消费者遭受损益程度而自然演化形成,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应尽可能在企业失信经营获利尚微时形成社会共治局面。不同于食品质量传统监管局限于“依法监管、科学监管”的指导思想,文章侧重于“诚信监管”。四是在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以预防为主,全过程常规监管之外,着重探讨发生食品危机后的企业信任修复策略,对事后取缔、查封等不准继续经营的失信企业,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除企业自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外,政府部门、消费者及公众舆论也需积极融合共同参与,以使企业重新获得社会认可并得以生存发展。通过对企业失信经营问题的研究,采取实地考察、走访调研、资料收集、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仿真分析等方法和手段,主要针对企业失信经营的影响因素,食品危机发生后的企业信任修复,监管机构以经济处罚为主要手段的监管策略,以及如何对失信经营企业形成社会共治局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同时对有关问题做了相应讨论,诸如监管机构的合理设置、法律法规及奖惩制度的完善、企业行业征信系统的设计、检测技术的提高、以及可追溯系统的建立等,以期达到促使企业诚信经营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最终目的。

吴秋杰[2](2021)在《渝东北地区常见果蔬中六种农药残留分析与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果蔬是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造成了农药在果蔬等食物中的残留。近年来,因果蔬农药残留问题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对保障人们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渝东北地区市售果蔬中农药残留现状调查几乎未见报道,本论文选取一种有机氯农药、一种禁用农药和四种拟除虫菊酯农药作为监测评价对象,结合渝东北居民饮食特点,从渝东北主要9个区县,采集7类主要市场销售果蔬,共1105批,建立了气相色谱同时检测六种农药的检测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利用食品安全指数法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对气相色谱检测法的进样口温度、柱流速、升温程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同时检测六种农药的仪器方法。通过对三种基质的提取溶剂考察、除水剂考察、单种净化剂考察、多种净化剂联合考察,优化了样品前处理,建立了同时检测果蔬样品中六种农药的前处理方法。标准曲线在浓度0.0004~0.03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8),检出限为0.0004~0.003μg/kg,样品的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46%~118.00%,RSD范围为2.57%~11.73%。方法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可用于样品分析。用建立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7类果蔬样品,共1105批。结果发现,农药残留检出率为51.58%,超标率为2.35%;其中,叶菜类和茄果类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1.50%、69.27%;鳞茎类超标率最高,达9.04%,其次是根茎类和柑橘类,超标率分别为5.33%、2.70%,叶菜类和豆类没有超标情况。检测的样品中,只有狄氏剂未检出,腐霉利、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皆有检出且存在超标情况。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腐霉利检出率和超标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25.34%和18.46%,超标率分别为1.00%和0.90%;溴氰菊酯检出率和超标率都最低,分别为5.52%、0.09%。从果蔬种类来看,叶菜类除狄氏剂外其它农药都有检出,高效氯氰菊酯检出率最高(39%),联苯菊酯检出率最低(9%),未有明显超标现象,但芹菜腐霉利检出率较高且均值较大,残留最大浓度为42.200 mg/kg;茄果类腐霉利检出率最高且存在超标,检出率为47.80%,超标率为0.49%,高效氯氟氰菊酯检出率最低(25.85%);鳞茎类检出5种农药,腐霉利超标率达5.42%,高效氯氟氰菊酯超标率达3.01%,氯氰菊酯超标率为0.60%;豆类氯氰菊酯检出率最高(15.91%),腐霉利最大浓度达2.340mg/kg;根茎类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均有检出且存在超标,高效氯氟氰菊酯检出率和超标率都最高,分别为9.33%和5.33%;柑橘类检出5种农药,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检出率最高(18.02%),腐霉利检出率最低(4.50%),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均有超标,超标率均为0.90%;仁果类高效氯氟氰菊酯检出率最高(34.72%),超标率为0.46%;溴氰菊酯检出率最低(0.93%)。从样品市售地点来看,农贸市场检出率最高,达67.95%,其次商场和超市,检出率分别为58.62%和50.07%;超标率最高的是商场,达3.45%,其次是农贸市场和超市,超标率分别为3.21%和2.73%。从样品采集区县来看,忠县检出率最高,达70.54%,其次是万州区和巫山县,检出率分别为56.49%和54.26%;超标率最高的是云阳县(3.20%),其次是忠县(3.10%),巫山县超标率最低,为0.78%。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发现,不同种类果蔬所检出的5种农药的aveIFSc、ave(?)均小于1,从农药残留均值表明渝东北果蔬不会对食用人群产生危害,可放心食用。检出的5种农药中,腐霉利、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分别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有maxIFSc>1的情况,说明这三种农药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应重点监测。检测的7类果蔬中,鳞茎类有3种农药的maxIFSc大于1,应特别注意对鳞茎类农药的监管和防控。5种检出的农药对2~7岁儿童可能造成危害最大,其次是女性人群。检测和分析表明,渝东北地区果蔬农药残留较为普遍,且存在少量的超标情况,少数农药残留对消费者存在一定安全危害,建议加大果蔬农残的监管,特别是腐霉利、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的监管。

康霞丽[3](2021)在《氟啶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在柑橘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加工因子研究》文中指出柑橘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特别适合全果资源化利用,从而衍生出多种加工产品,例如橘瓣罐头、柑橘果汁、果酒蜜饯、柑橘果酱、药用陈皮等。此外加工剩余的皮渣废料中同样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再次加工处理成动物饲料或土壤肥料等。农药对柑橘产业的良好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农药残留严重危害着柑橘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类的健康问题。因此,监测柑橘及其加工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行为对评估人类接触农药的风险程度和遵守良好生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改进的Qu ECh 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柑橘不同基质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分析方法;以纽荷尔脐橙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重庆北碚进行田间残留消解试验,研究了5倍和3倍最高推荐剂量施药条件下550 g/L氟啶胺·阿维菌悬浮剂在柑橘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明确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中的降解半衰期,为该复配剂农药在柑橘产业上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以普通甜橙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施药的方式以5倍最高推荐剂量在重庆江津和湖南洪江进行田间试验后,将采集的柑橘鲜果立即送达加工车间进行加工(采用加工方式与柑橘汁商业化加工条件完全一致)后,研究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汁加工过程中的残留变化情况,并计算得到各加工产品的加工因子数据。由于本研究的加工过程与柑橘汁商业化加工过程完全相同,所得的柑橘汁各加工工序加工因子对实际生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考察结果可为柑橘汁加工工艺的改进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为该复配杀菌剂产品的登记使用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Qu ECh ERS结合UPLC-MS/MS测定不同柑橘基质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分析方法:柑橘基质用1%乙酸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PSA)净化,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扫描,离子对结合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0.0025~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阿维菌素在不同柑橘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2.9%~10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6%~13.6%之间,氟啶胺在不同柑橘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68.6%~109.1%之间,RSD在0.4%~16.8%之间,两种农药的最低添加浓度即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检测分析方法的正确度、精确度和灵敏度均可达到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对农药残留定量分析的要求。(2)研究了在田间施药环境下,较高剂量的550 g/L氟啶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在柑橘上的残留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重庆市北碚区进行田间试验,以825 mg a.i./kg和1375 mg a.i./kg的有效剂量分别施药1次,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上的消解动态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中,阿维菌素的降解半衰期为12~15 d,施药42 d后的消解率在84%以上;氟啶胺的降解半衰期为17~23 d,施药42 d后的消解率在67%以上;且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施药剂量与其半衰期呈正相关。(3)研究了柑橘汁商业化加工过程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各加工品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以重庆市江津区和湖南省洪江市为试验地点,以5倍最高推荐剂量(有效成分为1375 mg a.i./kg)为施药剂量进行田间试验,共喷施2次,喷药间隔期为7天,距末次施药28天(安全间隔期)后采集柑橘鲜果样立即加工,在柑橘汁商业化加工过程中,清洗和去皮均能有效地去除柑橘中的一部分农药残留,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柑橘皮精油提取过程外,其余加工处理过程均可有效降低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及其加工品中的残留量,且氟啶胺和阿维菌素在榨汁过程的去除率最高,通过榨汁后柑橘初榨果汁中氟啶胺的去除率为89.7%~95.5%,而阿维菌素的去除率接近100%。(4)研究了柑橘汁加工过程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在各加工品中的加工因子,结果表明:在柑橘汁商业化加工过程中,精油的提取过程使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水平显着升高,在精油产品中,阿维菌素残留加工因子为28.791~30.590,氟啶胺残留加工因子为5.217~5.669,除柑橘皮精油外,其余各加工产品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加工因子均小于1。

张晨瑶[4](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左腾达[5](2020)在《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这些年在积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农产品贸易也更为活跃。欧盟作为后起的经济伙伴,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在近十来年迅速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增加最快,其中部分贸易产品如乳制品、猪肉等更是有十倍以上的贸易增速。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进口规模已接近美国。如何来看待中国和欧盟跨越式的贸易发展。从贸易理论来看,传统的贸易理论偏向从要素禀赋,要素价格上来解释贸易的波动,随后的贸易理论用产业内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并强调了贸易协定、关税、贸易壁垒等在当今时代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此本文不仅从中国的农业资源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两方的贸易,还从贸易便利化、贸易壁垒、关税等角度去看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此外,欧盟是个多国组合的国家联盟,中国也没有和欧盟达成统一的贸易协定,还是与每个国家商讨贸易,因此分析欧盟内部农业发展趋势和内部贸易是有必要的。这个分析是建立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的基础上,这是欧盟最重要的农业政策。相比中国的农业政策,这个政策的投入巨大,是推动欧盟农业变革的主导力量。所以本文以此逻辑,从这个政策的分析开始,一步步分析了欧盟农业的政策对欧盟内部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以上两个主体进行分析,主要内容有:首先对中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了这十年双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改变,分别从中国和欧盟方面对影响双方贸易发展的主要宏观或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对重点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包括蔬菜水果类、肉类、水产品和乳制品类。同时对重点贸易国家进行分析,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通过这些对中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概况有了比较明确的掌握。然后基于李嘉图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产生根源进行了分析。首先是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讨论了人口、土地、技术、资本和气候资源上双方的不同,这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然后对重点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这里选择的是猪肉和乳制品的生产行业,这是中国从欧盟进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类。欧盟相关的农产品贸易优势建立在其发展成熟的行业基础上,因此这里结合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对这两个行业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是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分析,首先政策对不同农产品行业的支持力度不一样,其次从欧盟加盟时间来划分的欧盟15国和13国的角度分析,分析了两组国家在政策的刺激下,农业生产的转变,从而引起欧盟内部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这也会对中国和欧盟整体的农产品贸易带来影响。接下来是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分析,这是影响中国和欧盟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章重点阐述了中国和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上的推动,尤其一带一路对中国和欧盟贸易便利化的推动。并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来衡量不同国家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比较。然后是欧盟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分析,涉及了关税比较、欧盟普惠制贸易措施的影响以及欧盟设置的贸易壁垒,WTO规则下中国欧盟农产品补贴政策研究等。最后本文用实证模型来分析不同因素对不同种类的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班思凡[6](2019)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检测技术研究与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几乎对所有的真菌病害都有效,是目前全球杀菌剂市场最受欢迎的一类杀菌剂。在施药后,农药不仅会直接残留在农产品中,还会通过迁移、转化和累积,扩散于空气、渗透进土壤、汇入河流,最后通过食物链对不同等级的生物造成危害,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目前关于果蔬和地表水中多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方法较少,特别是关于我国自主研制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方法很少。因此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基质中多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快速、高效、准确的痕量检测方法十分有必要。本研究选择啶氧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9种常见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丁香菌酯、氯啶菌酯、烯肟菌胺、唑菌酯、烯肟菌酯5种我国自主研制的杀菌剂为研究对象:(1)建立了西瓜、苹果、葡萄、柑橘、李子、油桃、番茄、黄瓜、甘蓝、辣椒、马铃薯11种代表性果蔬作物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0.1100μg/kg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5,西瓜、番茄、黄瓜基质中5、10、1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61.2%105.3%,LODs为0.012.00μg/kg,LOQs为0.046.66μg/kg。11种果蔬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LODs为0.015.11μg/kg,LOQs为0.0217.04μg/kg。(2)建立了地表水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0.5200μg/kg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8。在5、10、100 ng/L添加浓度下,14种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的回收率为62.1%110.0%,LODs为0.0030.30 ng/L,LOQs为0.011.00 ng/L。(3)从北京随机抽取3个超市和3个农贸市场的11种果蔬样品进行检测。11种果蔬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残留浓度在0.0259.13μg/kg之间,超市样品的残留浓度为0.0259.13μg/kg,农贸市场样品的残留浓度为0.0217.92μg/kg;超市和农贸市场样品中杀菌剂的检出率为37.6%和35.7%;超市样品和农贸市场样品均检出9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沿北京清河自上游到下游抽取10个点对地表水中1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残留进行分析。10个河水样品中每个样品均有农药检出,共检出9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浓度为0.024.50 ng/L。(4)对果蔬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的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11种果蔬样品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为0.0001%0.0937%,平均值为0.0132%,远低于100%;啶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葡萄、李子、油桃、番茄中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在0.000002%0.439%之间,远低于100%。表明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收范围内。

龚方圆[7](2019)在《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对果实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优化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UPLC-MS/MS检测手段同时测定了柑橘和土壤基质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对2种农药在柑橘和土壤基质中的储藏稳定性和消解变化趋势进行了考察,并于2016-2017年在重庆、湖南和广西三地开展了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行为研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了在推荐施用剂量和次数条件下施用该药剂对柑橘营养品质影响的探究,以期为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产业上的安全合理使用进行评价,同时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监测果品质量安全和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样品以1%乙酸-乙腈为提取剂,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无水MgSO4和NaCl脱水盐析,PSA净化,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UPLC-MS/MS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仪器条件下,2种分析物在5 min内可实现有效快速分离;各基质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0.22000μg/L范围内定量离子响应积分峰面积与目标物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30.9997,2种农药的检出限(LODs)为0.00080.002 mg/kg,定量限(LOQs)为0.0020.005 mg/kg;在柑橘(全果、果肉和果皮)及土壤空白基质中添加0.01、0.1、1和2 mg/kg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平均回收率为80.7%107.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13.1%,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可以满足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在柑橘和土壤基质中的残留检测。-18℃冷冻条件下,柑橘(全果、果肉和果皮)及土壤基质中的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解趋势。在024周储藏期内,吡虫啉在不同柑橘基质中的降解率为1%14%,在土壤基质中降解率为1%13%;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柑橘基质中的降解率为2.5%25%,在土壤基质中降解率为2.5%17.5%,均低于30%,表明储藏试验期间(24周内)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柑橘及土壤基质中比较稳定。这表明至少在24周储藏期内,-18℃冷冻条件下储藏的柑橘及土壤样品,其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样品可以满足试验标准(NY/T 3094—2017)的要求,但为确保农药残留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样品采集后应当尽快进行检测。为评价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安全性,本研究在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PA)下开展了该复配药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田间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并依据试验结果、毒理和膳食数据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半衰期分别为8.2 d9.8 d、5.5 d7.6 d,残留最终降解率均在92%以上;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半衰期分别为10.8 d24.8 d、11.4 d21.0 d,残留最终降解率均在79%以上;最终残留量表明最终残留量与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及采收间隔期呈正相关;2种有效成分的残留主要分布于果皮,其次为全果和果肉;距末次施药28 d后,柑橘全果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6)中规定的MRL值,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残留对6类典型人群的风险均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建议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以1000倍稀释液(330 mg a.i./kg)施药,1个柑橘生产周期最多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10 d,采收安全间隔期为28 d对柑橘种植进行技术指导。本实验还研究了在推荐施用剂量(330 a.i.mg/kg)和次数(2次)条件下,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残留物对柑橘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该药剂会导致柑橘果实外形、理化指标、营养物质含量等主要品质参数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比如果肉中类黄酮物质总量的提高以及果皮中类黄酮物质总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糖酸比率降低等;有些则表现为提前或延后某一物质含量峰值的时间点,如将果肉中橘皮素和川皮苷含量的顶峰由距末次施药28 d提前到了21 d,而将果皮中香风草苷含量的顶峰由距末次施药21 d延长到了28 d;有些还表现为对某一物质含量峰值的减弱或加强,如果肉中橙皮素和柚皮素的含量在顶峰处出现了大幅度提升,而果皮中橙皮素和柚皮素的含量在顶峰处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部分还表现为加强某一物质含量的波动幅度等等。施用该药剂对柑橘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较为复杂,具体影响机制还有待通过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等分析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

衣国榕[8](2019)在《A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在浓缩果汁的生产方面位于世界前列,尤其是苹果汁在世界产量的60%以上,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浓缩果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目前贸易政策变动较大的条件下,浓缩果汁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浓缩果汁企业如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A果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果汁公司)是烟台市的一家浓缩果汁生产企业,该企业从1996年成立以来在国内浓缩果汁生产企业中一直名列前茅,但当前果汁行业利润的减少、对外出口销售量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A果汁公司的长远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针对A果汁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在本文研究中,首先针对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管理相关的理论和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相关理论的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A果汁公司的发展现状、发展历程等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对A果汁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基于预测结果,了解到现有的发展战略并不能满足A果汁公司的发展需求,有必要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本文针对A果汁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的PEST分析及五力分析等了解A果汁公司的发展特征,运用SWOT分析对A果汁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选取了 SO策略和WO策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依据。最后,本文针对A果汁公司的发展制定了战略目标及战略实施规划,主要从实行国内外市场及产业链整合、浓缩果汁及饮料多元化发展、注重果渣及冷凝水循环生产等角度制定了战略实施举措,并从内部结构优化、企业品牌推广、核心人才培养、资金管理完善、加强安全生产几个角度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佟继旭[9](2018)在《二氧化硫防腐保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鲜食葡萄生产国,鲜食葡萄的采后贮藏存在很多问题。红地球作为我国重要的鲜食葡萄品种,在贮运过程中通常采用二氧化硫进行防腐保鲜处理,但在其贮运过程中不仅存在二氧化硫(SO2)的漂白损伤,还可能存在SO2的残留量超标现象,影响人体健康。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鲜食葡萄产业包括产区产量、品种、栽培种植模式、产业发展趋势、对我国产业发展启示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归纳总结,继而以红地球葡萄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市面上流通较多的不同SO2保鲜剂对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同时模拟实际生产中的多种不同贮运条件,对SO2在红地球葡萄中的残留和人体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最后总结归纳出SO2类保鲜剂的使用规范和建议。本论文为红地球葡萄贮藏以及SO2类保鲜剂合理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明确了SO2保鲜剂用量因素对人体膳食安全的效应,找出了SO2类保鲜剂对葡萄贮藏影响的一般规律,可指导SO2类保鲜剂的研制,也为其他果蔬贮藏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国内外葡萄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等方法,总结出我国葡萄产业现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葡萄产业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与国际上葡萄产业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葡萄产业化水平较低,且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应充分发挥本国资源优势,依靠科技的力量,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制定和实施详细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业标准技术,提升设施葡萄的装备水平,强化我国鲜食葡萄的品牌意识和销售模式,并逐步进军高端葡萄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补贴的功能,充分开展农户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鲜食葡萄从业者的素质。(2)不同SO2保鲜剂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葡萄果实随机分成五个释放速度保鲜剂处理组,分别是不经任何处理的葡萄果实作为空白对照CK组、T1(7包片+1包粉)组、T2(4包粉)组、T3(5包粉)组、标准SO2气体熏蒸处理结合T1(气+T1)组,分别在不同贮藏时间取样,进行腐烂率、落粒率、果梗褐变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汁pH等重要贮藏品质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进行SO2防腐保鲜处理的对照组,在第60d时果实已经严重腐烂,无法继续取样,而进行了SO2防腐保鲜处理的组别,果实最长可以贮藏近140天,可见SO2对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四种SO2保鲜剂处理组中,气+T1组的贮藏保鲜效果优于T1、T2、T3组,且能保持各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平稳变化,可见对于一些不耐二氧化硫的葡萄品种,在不断开发新型二氧化硫保鲜剂的同时,可不断尝试进行保鲜剂的复配和结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贮藏保鲜效果;红地球葡萄果实贮藏期腐烂率与脱粒率呈极显着性正相关,与TSS含量、TA含量和硬度值呈极显着性负相关,与pH值和SO2残留含量呈负相关。脱粒率与TA含量、硬度值呈极显着负相关,与TSS含量、SO2残留含量呈负相关,与pH值呈正相关。(3)SO2类保鲜剂在红地球葡萄贮藏中的残留量测定和膳食风险评估。一些像红地球葡萄需要长期贮藏保鲜的葡萄品种,由于长期处于较高二氧化硫浓度的环境中,果实大量吸收二氧化硫,可能会造成二氧化硫的残留超标。通过模拟红地球葡萄采收后的各种真实贮运过程,对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距离运输以及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多种保鲜剂使用情况下SO2残留情况进行了测定,并依据不同情况下的残留量及风险商判定公式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二氧化硫的检出率为100%,含量变化为2.9740.95 mg/kg,均小于我国农业农村部标准的最低SO2残留量标准,膳食安全评估结果表明,不同贮运环境下红地球葡萄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极低,不会对人身造成损伤,消费者可放心食用,这些结果为SO2类保鲜剂的现实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4)根据上述评价结果,针对我国葡萄产业质量安全监管发展需求,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硫在葡萄中的使用建议,即政府与科研单位应制定合理的使用准则,不断健全配套的安全使用技术,包括使用的时间、用量、方法、使用范围、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和注意事项等,同时鼓励厂家开展SO2在葡萄上的登记,完善登记手续,促进SO2保鲜剂在葡萄上应用的合法化和规范化。

吾斯曼·吾木尔[10](2016)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国内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顺应经济全球化,实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程度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为提高应变能力,分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中国应大力开拓亚洲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营造和谐、共赢、互助的农业国际合作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农产品贸易战略,以便获取区域市场开放的利益和贸易创造的利益,通过优势互补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我国主动提出的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是东牵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联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辐射30多个国家,是世界性的战略增长极,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条经济走廊。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简称经济带沿线国家,下同)具有双边贸易发展的农业资源、地缘优势及政策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通过合适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方式,不断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充分实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我国来讲,这种选择对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型产品保障程度以及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发展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操作性问题,积极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本文以国际贸易理论和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分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问题。论文主要思路构想如下:(1)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条件分析,在阐述双边贸易特征和贸易平衡状况基础上,从贸易不足、互补条件、竞争条件、贸易政治条件等四方面探讨双边贸易增长的条件;(2)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潜力分析,运用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不足”和“过剩”状况;(3)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潜力分析,从贸易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贸易模式等三方面分析双边贸易结构优化的可能性,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路径选择提供较为清晰的思路;(4)中国与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贸易保护、国内贸易条件变化和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政策多变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寻找双边贸易波动的原因;(5)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选择;(6)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保障措施,为了保证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达到预期的目标,提出加速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必要措施。(7)本研究结论与今后研究的展望。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在波动中增长,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集中度较高。双边贸易中,我国处于逆差地位,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仍然偏低,贸易互补性强、竞争不激烈,具有贸易增长的政治条件等优势条件,今后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较大。(2)中国与经济带多数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属于贸易“不足”,为此我国应准定市场定位,重点市场战略布局调整到周边国家。(3)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依赖性强的产品类型多于进口,说明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潜力大于进口。双边贸易中多数农产品类型体现为性质稳定的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征。(4)贸易保护、国内贸易条件的变化对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具有抑制作用,各种优惠贸易安排具有促进作用。中国对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结构效应,说明中国出口、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口之间匹配程度较高。(5)结合以上章节研究总结并综合考虑资源禀赋、贸易互补性、市场需求、国家关系和地缘优势因素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未来应优先选择与中亚五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荷兰、德国及法国等国家,双方在水产类、谷物类、纺织纤维、果蔬类、乳蛋类及油籽类上的贸易合作。

二、德国将加强对进口果蔬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国将加强对进口果蔬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博弈理论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1.5.1 相关理论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关于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文献综述
    2.1 关于食品企业失信经营因素分析的文献综述
    2.2 关于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经济与道德文献综述
        2.2.1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道德问题分析综述
        2.2.2 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技术的研究
        2.2.3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制度建设的研究
        2.2.4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信任策略研究
第3章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3.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3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4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5 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启示
第4章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4.1 指标、样本选取及数据采集
    4.2 运用主成分方法提取因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混合策略和演化博弈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研究
    5.1 模型构建
    5.2 模型求解
        5.2.1 混合策略博弈模型构建
        5.2.2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5.3 仿真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社会共治研究
    6.1 模型构建
    6.2 模型求解
        6.2.1 三方博弈的复制动态及演化稳定策略
        6.2.2 平衡点分析
    6.3 仿真分析
    6.4 讨论与对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信任修复策略研究
    7.1 模型构建
        7.1.1 策略与信任因素的关系
        7.1.2 策略评估
    7.2 模型分析
        7.2.1 情景案例问卷调查设计
        7.2.2 数据分析
        7.2.3 结果分析
    7.3 讨论与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渝东北地区常见果蔬中六种农药残留分析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农药残留的危害
    1.2 常见农药概述
        1.2.1 腐霉利
        1.2.2 狄氏剂
        1.2.3 联苯菊酯
        1.2.4 高效氯氟氰菊酯
        1.2.5 氯氰菊酯
        1.2.6 溴氰菊酯
    1.3 果蔬中农药残留现状
    1.4 农药残留常用检测方法
        1.4.1 快速检测法
        1.4.2 色谱检测法
    1.5 农药残留风险评价现状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建立同时测定六种农药的气相色谱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进样口温度的优化
        2.2.2 色谱柱流速的优化
        2.2.3 程序升温的优化
    2.3 讨论
    2.4 结论
3 果蔬中六种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提取溶剂的考察
        3.2.2 无水硫酸镁的考察
        3.2.3 单种净化剂的考察
        3.2.4 三种净化剂的联合考察
        3.2.5 方法学验证
    3.3 讨论
    3.4 结论
4 果蔬中六种农药的检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渝东北果蔬六种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4.2.2 七类果蔬样品中六种农药残留浓度
        4.2.3 叶菜类
        4.2.4 茄果类
        4.2.5 鳞茎类
        4.2.6 豆类
        4.2.7 根茎类
        4.2.8 柑橘类
        4.2.9 仁果类
        4.2.10 不同采样地区农药检出率及超标率
        4.2.11 不同采样地点农药检出率及超标率
        4.2.12 七类果蔬样品检出率及超标率
    4.3 讨论
    4.4 结论
5 果蔬中六种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5.1 方法
        5.1.1 农药日摄入量EDI
        5.1.2 食品安全指数IFSc、(?)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叶菜类安全评价结果
        5.2.2 茄果类安全评价结果
        5.2.3 鳞茎类安全评价结果
        5.2.4 豆类安全评价结果
        5.2.5 根茎类安全评价结果
        5.2.6 柑橘类安全评价结果
        5.2.7 仁果类安全评价结果
        5.2.8 七类果蔬安全评价结果
    5.3 讨论
    5.4 结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氟啶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在柑橘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加工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柑橘产业现状
        1.1.1 柑橘资源概况
        1.1.2 柑橘加工利用现状
    1.2 柑橘害螨与施药情况
        1.2.1 柑橘害螨
        1.2.2 杀螨剂与使用情况
    1.3 阿维菌素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1.3.1 阿维菌素的性质
        1.3.2 阿维菌素的生物学特性和毒性
        1.3.3 阿维菌素的应用现状
    1.4 氟啶胺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1.4.1 氟啶胺的性质
        1.4.2 氟啶胺的生物学特性和毒性
        1.4.3 氟啶胺的应用现状
    1.5 加工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1 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2 去皮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3 干制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4 榨汁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5 灭菌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6 发酵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6 加工因子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和内容
        1.7.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主要技术路线
第2章 柑橘及其加工品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2 样品前处理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4 添加回收率试验与精密度测定
        2.2.5 仪器分析条件
    2.3 方法验证
        2.3.1 方法的线性关系与检出限
        2.3.2 准确度与精密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供试试剂与施药设备
        3.1.2 试验材料与试剂
    3.2 田间试验与实际样品检测
        3.2.1 供试作物与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地气候特征
        3.2.3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3.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3.2.5 实际样品测定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阿维菌素在柑橘中的田间消解试验结果
        3.3.2 氟啶胺在柑橘中的田间消解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柑橘汁加工过程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情况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剂与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2 田间试验
        4.2.1 供试试剂与施药设备
        4.2.2 供试作物与试验地选择
        4.2.3 田间试验设计
    4.3 加工试验
        4.3.1 加工方式选择
        4.3.2 柑橘汁加工工艺流程与样品采集
        4.3.3 样品预处理与保存
    4.4 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柑橘原料果中的农药残留
        4.5.2 清洗后柑橘全果和果肉中的农药残留
        4.5.3 去皮后果肉中的农药残留
        4.5.4 柑橘汁中的农药残留
        4.5.5 柑橘皮渣中的农药残留
        4.5.6 柑橘皮精油中的农药残留
        4.5.7 加工因子研究结果分析
    4.6 讨论
        4.6.1 清洗对柑橘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2 去皮对柑橘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3 榨汁对柑橘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4 精滤对柑橘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5 杀菌对柑橘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6 浓缩对柑橘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7 精油提取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4.7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预测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4)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5)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标、思路、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农业贸易影响因素及相关贸易模型的研究
        一、基于传统贸易模型的解释
        二、基于产业内贸易的诠释
        三、基于引力模型的诠释
    第三节 当前贸易研究热点与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
        一、一带一路和贸易便利化
        二、贸易政策和农产品贸易
        三、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述
        一、现有文献研究特点和研究成果
        二、当前文献的不足
第三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
    第一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主要特点
        一、贸易规模增加迅速,中国贸易逆差加大
        二、进口农产品结构趋于集中,出口农产品结构趋于分散
        三、从要素投入看双方农产品贸易
        四、部分农产品出口互成规模
        五、出口初级农产品价格高,加工农产品价格低
    第二节 对欧盟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第三节 对欧盟进出口区域市场分析
    第四节 中国和欧盟在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选择
    第五节 影响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中国市场的变化
        二、欧盟市场的变化
第四章 中国和欧盟主要农产品和主要国家的贸易特征分析
    第一节 主要农产品
        一、蔬菜水果类贸易
        二、水产品贸易
        三、肉类贸易
        四、乳制品贸易
    第二节 主要贸易国家
        一、荷兰
        二、德国
        三、英国
        四、西班牙
        五、法国
第五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产生根源分析
    第一节 理论框架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分析
    第三节 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一、乳业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二、猪肉行业发展水平对比
第六章 生产政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生产的影响
        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核心功能
        二、201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及影响
    第二节 共同农业政策对欧盟内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影响分析
        一、欧盟15国和欧盟13国农业生产对比分析
        二、欧盟各国的农业优势对比分析
        三、欧盟13国与欧盟15国之间贸易变化分析
        四、欧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对欧盟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第七章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第一节 农产品贸易和贸易便利化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上的推动
        一、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
        二、国际互认AEO制度
        三、各种贸易协议签订
    第三节 “一带一路”和贸易便利化
    第四节 贸易便利化指数分析
        一、世界银行的物流表现指数
        二、自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
第八章 主要贸易政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第一节 欧盟的关税管理措施分析
        一、欧盟对中国主要关税设定分析
        二、欧盟的普惠制关税政策
        三、进口关税配额
    第二节 欧盟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主要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欧盟对中国农产品进口问题通报制度
    第三节 欧盟农业补贴政策的争议
第九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第十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优化对策分析
    一、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建设
    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生产升级
    三、加大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检测技术研究与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简介
        1.2.1 甲氧基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介绍
        1.2.2 14 种甲氧基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理化性质
    1.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毒性和登记状况
    1.4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前处理方法
        1.4.1 固相萃取(SPE)
        1.4.2 凝胶渗透色谱(GPC)
        1.4.3 搅拌棒吸附萃取法(SBSE)
        1.4.4 固相微萃取(SPME)
        1.4.5 QuEChERS方法
    1.5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方法
        1.5.1 气相色谱法(GC)
        1.5.2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1.5.3 液相色谱法(LC)
        1.5.4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1.5.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1.6 技术路线
    1.7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第2章 果蔬和地表水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样品前处理
        2.2.4 测定条件
        2.2.5 分析物的添加回收试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LC-MS/MS仪器条件的优化
        2.3.2 基于QuEChERS方法检测果蔬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2.3.3 基于固相萃取法检测水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果蔬和地表水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残留检测
    3.1 引言
    3.2 果蔬中14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
        3.2.1 样品采集
        3.2.2 样品前处理
        3.2.3 果蔬样品上机检测
        3.2.4 结果与讨论
    3.3 地表水中14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
        3.3.1 样品采集
        3.3.2 样品前处理
        3.3.3 水样上机检测
        3.3.4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果蔬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的膳食风险评估
    4.1 引言
    4.2 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计算
    4.3 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计算
    4.4 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的计算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残留水平分析
        4.5.2 农药残留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
        4.5.3 现有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适用性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7)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对果实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吡虫啉及高效氯氟氰菊酯简介
        1.1.1 吡虫啉简介
        1.1.2 高效氯氟氰菊酯简介
        1.1.3 杀虫剂毒性
    1.2 农药降解及残留现状研究
        1.2.1 果蔬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现状
        1.2.2 农药降解行为的研究
    1.3 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检测技术
        1.3.1 主要前处理方法
        1.3.2 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
    1.4 农药对农作物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柑橘的品质
        1.5.1 柑橘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1.5.2 柑橘品质的评价指标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试剂及标准品
        3.1.2 仪器设备
        3.1.3 标准储备液与工作溶液的配置
        3.1.4 样品预处理
        3.1.5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仪器分析条件的优化
        3.2.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3.2.3 方法性能指标验证
    3.3 小结
第4章 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储藏稳定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试剂及标准品
        4.1.2 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结果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
    5.1 田间试验
        5.1.1 试验药剂与设备
        5.1.2 供试作物及试验地点选择
        5.1.3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5.1.4 样品采集
    5.2 试验时间及试验时间气象数据记录
    5.3 样品分析
        5.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3.2 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
        5.3.3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消解动态残留试验结果分析
        5.4.2 最终残留试验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对柑橘果实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6.1.2 试验方法
    6.2 田间试验
        6.2.1 供试作物及试验地点选择
        6.2.2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6.2.3 样品采集
    6.3 数据处理
    6.4 结果与分析
        6.4.1 果形指数、单果重及果皮厚度的测定
        6.4.2 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
        6.4.3 抗坏血酸含量变化
        6.4.4 类黄酮物质含量变化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及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7.1.2 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及土壤中储藏稳定性的研究
        7.1.3 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及土壤中残留消解行为的研究
        7.1.4 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对柑橘果实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8)A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企业战略
        2.1.2 企业发展战略
        2.1.3 企业战略管理
    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及方法
        2.2.1 经典战略理论
        2.2.2 企业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法
        2.2.3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2.4 SWOT分析法
3. A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A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3.1.1 公司基本情况
        3.1.2 重大历史沿革
        3.1.3 组织架构及产业结构
    3.2 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产品类型单一
        3.2.2 品牌推广不足
        3.2.3 内部管理不规范
        3.2.4 销售模式单一
        3.2.5 市场增长缓慢
        3.2.6 业务布局不合理
    3.3 A果汁股份有限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3.1 预测方法
        3.3.2 A果汁公司发展趋势预测结果
4 A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4.1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4.1.1 PEST分析
        4.1.2 波特五力分析
    4.2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2.1 财务能力分析
        4.2.2 研发及制造能力分析
        4.2.3 营销能力分析
    4.3 公司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遇分析
        4.3.4 挑战分析
5 A果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的应对策略研究
    5.1 公司定位及战略目标
        5.1.1 公司定位
        5.1.2 战略选择
        5.1.3 战略目标
    5.2 战略重点
        5.2.1 实行国内外市场及产业链整合
        5.2.2 注重浓缩果汁、果汁饮料市场多元化布局
        5.2.3 建立果渣及冷凝水循环生产模式
    5.3 保障措施
        5.3.1 完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
        5.3.2 实施企业品牌推广战略
        5.3.3 注重企业核心人才培养
        5.3.4 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5.3.5 改进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5.3.6 严格把控生产质量安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二氧化硫防腐保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简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葡萄采后生理病理现状
        1.2.1 葡萄采后生理
        1.2.2 葡萄的采后病害
        1.2.3 影响葡萄贮藏的因素
    1.3 鲜食葡萄贮运保鲜技术现状
        1.3.1 改善葡萄保鲜的方法
        1.3.2 鲜食葡萄的贮运保鲜方法
    1.4 防腐保鲜剂二氧化硫的使用现状
        1.4.1 二氧化硫保鲜剂在葡萄贮运中的应用
        1.4.2 食品中二氧化硫限量的标准
        1.4.3 食品中添加二氧化硫的安全现状
        1.4.4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风险评估
        1.4.5 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的方法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1.5.1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1.5.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内容
        1.5.3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及贮运现状调研分析
    2.1 鲜食葡萄产业现状调研
        2.1.1 鲜食葡萄的种植情况
        2.1.2 我国鲜食葡萄贮藏情况
        2.1.3 鲜食葡萄产业发展趋势
    2.2 我国鲜食葡萄的质量标准
        2.2.1 鲜食葡萄收贮运标准
        2.2.2 鲜食葡萄中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简称三剂)使用情况
        2.2.3 鲜食葡萄中添加剂使用限量
    2.3 我国市售葡萄二氧化硫保鲜剂的调研
第三章 SO_2类保鲜剂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处理方法
        3.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1.5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影响葡萄品质的指标测定
        3.2.2 SO_2 保鲜剂处理后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O_2类保鲜剂在红地球葡萄贮藏中的膳食风险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处理方法
        4.1.3 主要试剂及溶液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1.5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二氧化硫在葡萄静态冷库贮藏时的使用方法、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2.2 二氧化硫在葡萄动态冷库贮藏时的使用方法、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2.3 脉冲式二氧化硫在葡萄贮藏环节中的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2.4 二氧化硫气体熏蒸结合保鲜剂处理在葡萄贮藏环节中的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推进葡萄产业升级、制定产业标准技术
        5.2.2 建立健全“三剂”的依法管理
        5.2.3 促进二氧化硫在葡萄上的登记
        5.2.4 加强SO_2类保鲜剂管理
        5.2.5 加强二氧化硫保鲜剂的科普宣传
        5.2.6 加强二氧化硫保鲜剂的风险评估
        5.2.7 建立信息共享和风险预警机制
    5.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5.3.1 本文创新点
        5.3.2 本文主要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理论及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对象界定及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第2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条件分析
    2.1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
    2.2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平衡分析
    2.3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条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3.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基本概述
    3.2 模型构建与变量解释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4 实证结果及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潜力分析
    4.1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优化潜力分析
    4.2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优化潜力分析
    4.3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模式优化潜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5.1 贸易保护的影响
    5.2 优惠贸易安排的影响
    5.3 国内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
    5.4 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选择
    6.1 基于贸易平衡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2 基于市场结构优化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3 基于产品结构优化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4 基于贸易模式优化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保障措施
    7.1 中国方面的措施
    7.2 双边合作的措施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德国将加强对进口果蔬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博弈理论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策略研究[D]. 常乐.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2]渝东北地区常见果蔬中六种农药残留分析与安全性评价[D]. 吴秋杰.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3]氟啶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在柑橘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加工因子研究[D]. 康霞丽. 西南大学, 2021(01)
  • [4]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5]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D]. 左腾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检测技术研究与风险评估[D]. 班思凡.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7]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对果实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D]. 龚方圆. 西南大学, 2019(01)
  • [8]A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衣国榕.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9]二氧化硫防腐保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D]. 佟继旭.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08)
  • [10]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D]. 吾斯曼·吾木尔.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德国将加强对进口果蔬的检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