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6例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6例

一、中药内服与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6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洪铃,古英[1](2021)在《针药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因饮食习惯改变而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明显升高,该病常在夜间突发关节剧烈疼痛,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故本文检索近几年针药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其研究进展,旨在找出简、便、廉、效、毒副作用小的治法。通过分析毫针、三棱针、火针、针刀、电针、梅花针、浮针等联合药物内服外敷疗法的作用机制,比较各法优缺点,找出最具优势的疗法。

郑颖,唐红珍[2](2021)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多以脏腑不足为内因,外邪侵袭为外因,与肝脾肾相关,治疗中应把握湿、热、瘀等病理因素,注意分期、分型论治,标本兼顾。临床中常用中药内服、常规针刺、刺络放血、中药外敷等疗法治疗本病,诸法联合运用疗效更好,在止痛及缓解炎症方面效果显着,且安全性较好。但现有研究的操作手法标准不够统一,且需进一步长期随访,并设计大样本、高质量研究。

邹明辉[3](2021)在《白虎加桂枝汤加味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通过应用中药经方白虎加桂枝汤(Baihu-Guizhi decoction,BHGZD)加味内服治疗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与依托考昔口服相对照,观察对比其治疗效果,进行白虎加桂枝汤加味治疗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03月至2021年0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A(治疗组)、B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n=30)。A、B两组均给予饮食指导等基础治疗,A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予白虎加桂枝汤加味中药内服治疗。B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予依托考昔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天即1疗程后疼痛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关节肿胀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并监测患者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及安全指标。并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1.全部60例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完成相应治疗。参加试验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位、病程、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等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WBC、CRP、ESR等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关节肿胀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WBC、CRP、ESR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佳。4.两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较显示,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较对照组长,对照组疼痛缓解治疗效果优于治疗组。5.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BUA指标治疗前、后的组内及组间比较显示,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认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没有降低血尿酸的功效。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及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白虎加桂枝汤加味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关节肿胀评分,降低患者WBC、CRP、ESR等实验室指标方面,疗效较依托考昔好。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对治疗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有确切的疗效。2.白虎加桂枝汤加味在止痛长期方面,与依托考昔相比,疗效相当,但依托考昔止痛见效时间较中药治疗组短。3.白虎加桂枝汤加味降低血尿酸作用不明显。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本次治疗方案安全性好。

杨建萍[4](2021)在《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中医药辨治RA历史悠久、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着重从阳气立论,不仅着眼于病证本身,更关注人体正气和预后的长远疗效。郭教授辨治的RA患者远期疗效显着,特色鲜明,有必要对其辨治RA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目的:(1)系统挖掘和整理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2)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郭教授扶阳通痹治法方药(即扶阳通痹基本方)的可能取效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收集和整理郭立中教授2013年3月—2020年1月门诊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案,根据RA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70例344诊次病案信息,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分析、内外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方药之间的规律,并结合郭立中教授本人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对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扶阳通痹基本方(“人机结合”研究所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其取效的可能内在机制。研究结果:(1)郭立中教授辨治的RA患者病案数据挖掘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0例344诊次RA患者病案,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17.14%),共计58诊次(占16.86%);女性患者58例(占82.28%),共计286诊次(83.14%),女性RA患者和诊次远远高于男性。②RA发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有两个阶段:50-69 岁,频次为 199(占 57.84%);30-49 岁,频次为 114(占 33.13%)。③R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其频次(频率)分别是131(占38.08%)、120(占34.88%)、89(占 25.87%)、75(占 21.80%)、74(占 21.51%)、74(占 21.51%)、56(占16.28%)和52(占15.12%)。④RA患者主要舌象为质淡红、质红、质暗红、苔薄白、苔白腻、齿痕舌、苔黄腻、苔白黄腻和苔少,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12(占 32.56%)、100(占 29.07%)、92(占 26.74%)、70(占 20.35%)、68(占 19.77%)、47(占 13.66%)、43(占 12.50%)、24(占 6.98%)和 20(占5.81%)。⑤RA患者的主要脉象有紧、滑、弱、细、沉、虚、浮和弦,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71(占 49.71%)、118(占 34.3%)、113(占 32.85%)、102(占 29.65%)、96(占 27.91%)、77(占 22.38%)、52(占 15.12%)和 31(占9.01%)。⑥RA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机证候有寒湿凝滞、气血痹阻、筋骨失养、阳虚气弱、肝肾阳虚和阳虚寒凝,其频次(频率)分别为143(占41.57%)、85(占 24.71%)、73(占 21.22%)、68(占 19.77%)、58(占 16.36%)和 42(占12.21%)。⑦虚、寒、湿、瘀、痰是RA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259(75.29%)、219(63.66%)、178(51.74%)、125(36.34%)和 41(11.92%)。⑧RA患者所有诊次病案中共计出现中药130种,其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附子、淫羊藿、生姜、朱茯神、桂枝、油松节、杜仲、砂仁、白术、黄芪、苍术、威灵仙,巴戟天、刺五加和当归等,其频次(频率)依次是325(94.48%)、282(81.98%)、276(80.23%)、257(74.71%)、228(66.28%)、222(64.53%)、192(55.81%)、188(54.64%)、183(53.20%)、164(47.67%)、149(43.31%)、142(41.28%)、102(29.65%)、94(27.33%)、89(25.87%)和78(22.67%),以温阳、理气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肾添精功效的中药为主。⑨症状内关联规则研究显示:失眠与纳差,畏寒与失眠,失眠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畏寒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等症状组合关联度较高。⑩舌象组合关联度较高的有:苔薄腻与质暗红,舌体胖大与质淡红,苔薄白腻与质淡红等。(11)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脉沉与脉弱,脉细与脉紧,脉沉与脉滑等。(12)病机证候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肝肾阳虚与寒湿凝滞,寒湿凝滞与气血痹阻,气血痹阻、寒湿凝滞与肝肾阳虚等。(13)最常用的病理因素组合有寒、虚、湿、瘀等。(14)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附子、桂枝、炙甘草、生姜、淫羊藿,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15)郭教授临床常用的治法有:补阳气、强筋骨,助阳温通、化痰止咳、宣痹止痛,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疏筋强骨,补益心脾、温潜浮阳、交通心肾,理气畅中祛痹,祛风湿散寒、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止痹痛,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扶阳添精等8个聚类治法。(16)郭教授临床从扶阳辨治类风关的基本方:扶阳通痹基本方,由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组成。(2)以郭教授常用的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药物组成: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后可知:①扶阳通痹基本方共含有140个有效化合物成分。②扶阳通痹基本方有效成分可以作用104个靶点,扶阳通痹基本方和RA的交集基因靶点有68个,Degree值较高的有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VEGFA、CASP3等靶基因。③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和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物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因素有关。④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乙型肝炎、前列腺癌、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通路、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舌(淡)红、脉紧等;症状涉及肢体关节、肝肾、心(神)、肺系和脾胃系统症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阳虚气弱、肝肾阳虚为本虚,寒湿凝滞、气血痹阻为标实;治疗上遵循“建极先建中,建中先拨通”治分次第的医学理念,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法等八法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用药上以温通阳气祛寒湿、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药物为主;附子、(生、干、炮)姜等用量打破常规,高效且无毒。(2)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的结果。扶阳通痹基本方中140个活性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等)多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可交叉调控RA相关的68个靶点,通过影响各类转录因子活性,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通路(如NF-kB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凋亡通路(如TP53信号通路、AGE-RAGE 通路等)。

朱文科[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对所选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G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相关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1日内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严格筛选符合规范的文献,建立痛风性关节炎用药的标准化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对数据库内中药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四气五味、类别及归经统计,再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及要药对关联规则分析,最后对所挖掘出的结果进行统一的理论分析。结果:根据检索共纳入文献669篇,通过泛读标题,剔除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护理相关文献,剩余分析文献共441篇。其中:1.共纳入内服中药文献326篇,共计处方335首,涉及药物227味,总频数3891次。药性以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主归肝、胃、脾三经。对前40味高频中药行聚类分析,可形成6个聚类方。设置支持度为30%、置信度为60%时,共有44对关联药对,其中前五对分别为:黄柏,苍术-薏苡仁、黄柏,苍术-川牛膝、土茯苓-薏苡仁、土茯苓-川牛膝、土茯苓-黄柏,根据配伍可得核心处方为四妙散、二妙散合宣痹汤类方。2.共纳入中药外用文献228篇,共计处方205首,涉及药物218种,总频数1891次。性味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归肝脾胃三经。对前30味高频中药行聚类分析,可形成个4个聚类方。设置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60%时,共有10对关联药对,其中前五对分别为:大黄-白芷、大黄-黄柏、大黄-姜黄、大黄-苍术、白芷-大黄,根据其配伍可得核心处方为金黄散、五味消毒饮类方。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多以清热解毒、通利关节及利尿通淋为主,外用中药主要是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及逐淤通经为主。其主要核心方剂为白虎桂枝汤、四妙散、二妙散合宣痹汤为主,临床需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辩证论治。

庄熔璞(Jungpu Chuang)[6](2020)在《火针围刺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火针结合围刺法对本病的治疗机理。方法:本研究总计纳组66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的痛风患者给予火针结合围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别嘌醇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天,治疗结束后统计数据,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包括VAS评分量表、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及血清尿酸值、血清IL-1B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和指标统计分析,从而评价不同疗法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结果:(1)根据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血尿酸水平、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外周血IL-1B含量、疗效评定比较数据统计可知两组在以上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组VAS评分(治疗组为22.53±5.30,对照组为34.27±5.76)与治疗前对比均显着下降(P<0.01)。而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说明火针结合围刺法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具有更好的止痛作用。(2)血尿酸水平:两组患者经治疗干预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治疗组340.50±21.07,对照组330.61±22.3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火针结合围刺法与药物对比,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尿酸的效果。外周血IL-1β水平:两组患者经治疗干预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血清IL-1 β浓度(治疗组57.93±13.66,对照组68.23±16.7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火针结合围刺法具有一定的抗炎反应作用。(3)中医症状积分:各组进行治疗干预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5.21±2.13,对照组8.43±3.2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说明火针结合围刺法在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计32例患者痊愈23例,显效6例,临床愈显率90.62%;对照组总计32例患者痊愈21例,显效4例,愈显率78.12%。结论:本研究通过火针结合围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此综合疗法具有明显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同时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及IL-1 β水平。火针结合围刺法治疗体现了我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想,为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何祖卉[7](2020)在《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用药前后的关节症状和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疗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清热止痛方口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症状和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关节症状和体征积分(包括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及关节活动障碍)对比:两组关节症状和体征各项积分在治疗后分别进行组内对比,均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两组关节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关节疼痛、关节压痛积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红肿、活动障碍积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进行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实验室指标(UA、ESR、CRP)对比:两组ESR、CRP在治疗后进行组内对比,均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1),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UA治疗后进行组内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均大致正常;不良反应事件方面,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轻度胃胀,1例轻度食欲不振,均未予特殊治疗。结论:(1)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案在缓解关节症状、改善中医湿热蕴结证证候、降低尿酸水平方面优于西药组,在降低炎性指标方面两组疗效相当。(2)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案有效率优于西药组,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程忠勇[8](2019)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足踝关节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疗法治疗足踝关节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足踝关节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00%,高于对照组的64. 00%(P <0. 01);治疗后,2组CRP、ESR、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 01)。结论采取中药内服外洗疗法治疗足踝关节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效果显着,可有效缓解功能疼痛症,且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郭玉琴[9](2019)在《加味宣痹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IRAK4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评估测量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左踝关节的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皮温、足肿胀度等关节炎性症状指标,测定血清UA和IL-1β、TNF-α、CRP等炎症指标水平,观察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情况,检测分析关节滑液中TLR4、MyD88、IRAK4指标的mRNA表达情况,并以TLR4/MyD88/IRAK4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加味宣痹汤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每日供普通饲料、蒸馏水喂养。制备高尿酸血症(HUA)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先用腺嘌呤和乙胺丁醇配比溶液以10ml/kg的剂量,灌胃21天,1次/d,建立HUA模型,正常组灌胃等量蒸馏水。高尿酸血症第15天灌胃造模后,评估各组大鼠左踝关节炎性症状四项指标,再予每只大鼠左踝关节腔内注射0.2ml的尿酸钠混悬液,合并制备AGA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并在造模后4h再次评估大鼠踝关节炎性症状情况,并于每日药物干预前同法评估,关节炎性症状评估共计8次。评估模型成功后,分组灌胃秋水仙碱和不同剂量加味宣痹汤,每日1次,连续7日。最后一天药物灌胃3h后,采集所有大鼠血液、左踝关节滑液和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中UA和IL-1β、TNF-α、CRP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节滑液中TLR4、MyD88、IRAK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踝关节炎性症状评估结果:自造模后24小时开始(药物灌胃1次),加味宣痹汤低剂量组的皮温和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皮温、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P<0.05)。从造模后48小时(药物灌胃2次)开始,加味宣痹汤低剂量大鼠的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P<0.05)。2.血清UA浓度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加味宣痹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UA水平明显较低(P<0.05),且加味宣痹汤高剂量的UA水平最接近正常组。3.血清IL-1β、TNF-α及CRP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和加味宣痹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及CRP水平明显较低(P<0.05);其中,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4.踝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结果:模型组的滑膜组织表层受损,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紧密簇集、排列紊乱,间质可见水肿,血管内充血、管腔变形增大。秋水仙碱组和加味宣痹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排列间距较为疏松,相同倍数视野中,炎性细胞较少,血管充血现象明显较少,其中以加味宣痹汤高剂量组滑膜组织病理形态与正常组最接近。5.RT-qPCR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关节液TLR4、MyD88及IRAK4的mRNA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下调(P<0.05)。且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下调TLR4、MyD88及IRAK4的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1.加味宣痹汤可以有效改善HUA联合AGA大鼠模型的一般情况、踝关节急性炎性症状(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皮温、足肿胀度)、血清高尿酸水平及滑膜组织炎性病变,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止痛、解热、消肿、降尿酸作用,其中抗炎作用与血清CRP水平显着降低相呼应。2.加味宣痹汤可明显降低AGA大鼠踝关节滑液中的TLR4、MyD88、IRAK4mRNA表达水平。3.加味宣痹汤通过抑制TLR4、MyD88、IRAK4的活化,阻碍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行信号传导,导致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减少释放,发挥治疗AGA的作用,这可能是加味宣痹汤抗AGA的作用机制之一。

韦雯冰[10](2019)在《祛湿活血方治疗痰湿瘀阻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祛湿活血方治疗痰湿瘀阻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痛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非布司他片40mg qd、碳酸氢钠片1.0g tid、秋水仙碱片0.5mg bid的基础治疗,并嘱患者多饮水、低嘌呤饮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祛湿活血方治疗。4周为一疗程,共观察三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以及肝功能、肾功能、CRP、ESR、UA水平、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24小时尿尿酸的变化。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3.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特点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与组间治疗前后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使用Ridit分析来比较临床疗效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共入组病例120例,治疗过程中脱落5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115例。其中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2)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3)总体疗效对比分析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94.82%,对照组有效率为87.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对比:治疗组表面皮色、发热及受累关节数与对照组相比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及关节功能改善方面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治疗后CRP、ESR、UA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指标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7)治疗组经治疗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较对照组增加(P<0.05)。(8)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9)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祛湿活血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痰湿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2)祛湿活血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痰湿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能有效降低患者CRP、ESR、UA水平,促进尿尿酸的排泄。(3)祛湿活血方治疗痰湿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中药内服与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内服与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6例(论文提纲范文)

(1)针药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毫针联合中药疗法
    1.1 毫针联合中药内服
    1.2 毫针联合中药外敷
2 三棱针联合中药疗法
    2.1 三棱针联合中药内服
    2.2 三棱针联合中药外敷
3 火针联合中药疗法
    3.1 火针联合中药内服
    3.2 火针联合中药外敷
4 针刀联合中药内服
5 电针联合中药外敷
6 梅花针联合中药疗法
    6.1 梅花针联合中药外敷
    6.2 梅花针联合中药内服外敷
7 浮针联合中药内服
8 小 结

(3)白虎加桂枝汤加味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3.4 安全性指标
        3.5 疗效评定标准
        3.6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疗效性观察指标
        4.3 安全性评价
    5 讨论
        5.1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5.1.1 痛风的流行病学
        5.1.2 痛风的病因
        5.1.3 痛风的发病机制
        5.1.4 痛风的治疗
        5.2 祖国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5.2.1 痛风的中医病名
        5.2.2 痛风的中医病因病机
        5.2.3 痛风的中医证型认识
        5.2.4 痛风的中医治疗
        5.3 白虎加桂枝汤方药来源及解析
        5.4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2015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附表2 中医症候评分
综述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RA的临床诊断
        1.4 RA的西医治疗
        1.4.1 治疗原则
        1.4.2 一般治疗
        1.4.3 药物治疗
        1.4.4 免疫净化
        1.4.5 外科治疗
        1.4.6 功能锻炼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1 RA的中医病名探讨
        2.2 RA的病因病机研究
        2.2.1 病因研究
        2.2.2 病机研究
        2.3 RA的中医治疗
        2.3.1 辨证分型论治
        2.3.2 辨证分期论治
        2.3.3 成方及验方治疗
        2.3.4 中成药和中药制剂治疗
        2.3.5 针灸治疗
        2.3.5.1 针刺治疗
        2.3.5.2 艾灸治疗
        2.3.5.3 耳针治疗
        2.3.6 推拿治疗
        2.3.7 药浴、热敷
        2.3.8 穴位贴敷
        2.3.9 穴位注射疗法
        2.3.10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2.3.11 中医调护
    3 述评
第二部分 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资料来源
        2.2 疾病诊断标准
        2.3 病案纳入标准
        2.4 病案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信息采集
        3.2 病案信息预处理
        3.3 病案数据处理方法
        3.3.1 郭教授辨治RA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3.3.2 病案数据清理
        3.3.3 病案数据术语规范化
        3.4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5 病案数据挖掘方法
    4 结果
        4.1 病案一般情况
        4.1.1 性别比例分布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4.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4.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4.4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4.5 病机证候频次频率分布
        4.6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4.7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4.8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 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5 病理因素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6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4.8.2 外关联规则结果
        4.8.2.1 临床症状与舌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2 临床症状与脉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3 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4 临床症状与病理因素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5 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6 脉象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7 脉象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9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9.1 病机证候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2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3 病机证候与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阳气多伤的时代背景
        5.2 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在类风湿关节炎形成中的作用
        5.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5.3.1 一般情况
        5.3.2 临床症状
        5.3.3 舌象
        5.3.4 脉象
        5.3.5 病机与辨证
        5.3.6 病理因素
        5.3.7 聚类处方与治法
        5.3.8 扶阳通痹基本方释义
        5.3.9 常用中药与配伍
        5.3.9.1 单味中药
        5.3.9.2 药对
        5.3.9.3 附子用量与减毒
第三部分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有效成分筛选
        1.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预测
        1.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检索
        1.4 绘制RA和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Veen图
        1.5 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
        1.6 构建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及筛选核心靶点蛋白
        1.7 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活性成分
        2.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2.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
        2.4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和RA疾病相关靶点Veen图
        2.5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
        2.6 绘制PPI关系图和barplot图
        2.7 GO与KEGG富集功能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活性成分分析
        3.2 关键蛋白和靶基因分析
        3.3 KEGG通路分析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1 寒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2 阳虚阴浮,心肾不交案
    3 痰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4 阳虚寒凝,气血不畅案
    5 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案
    6 阳虚气弱,筋骨失养案
    7 肝肾阳虚,寒湿凝滞案
    8 阳虚水停,寒湿凝滞案
    9 阳虚感寒,痰湿内伏案
    10 湿热瘀阻,气血不畅案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缩写语表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7 病机系统聚类分析位点结构
    附表8 病机与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9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列表
    附表10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作用靶点
    附表11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可能关键靶标列表
    附表12 PPI中关键靶蛋白Degree值
致谢
个人简介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1.3 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病因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规范
        2.5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类别分析
        3.2 频数分析
        3.3 性味归经及频数、频率分析
        3.4 药物关联度分析
        3.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中药基本属性分析
        4.2 核心药团分析
        4.3 关联分析
        4.4 中药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 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规范
        2.5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类别分析
        3.2 频数分析
        3.3 性味归经及药效分析
        3.4 关联度分析
        3.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基本属性分析
        4.2 核心药团分析
        4.3 关联分析
        4.4 聚类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火针围刺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西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一、概念及命名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三、西医发病机制
        四、诊断标准
        五、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
        三、中药治疗
        四、针灸治疗
        五、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资料
        二、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 统计结果
    第一节 临床数据对照比较分析
        一、基线资料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7)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脱落标准
    4 分组方法
    5 治疗方法
    6 观察方法
        6.1 观察指标
        6.2 疗效评定标准
        6.3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 关节症状和体征积分对比
    3 实验室指标对比
        3.1 两组治疗前后UA对比
        3.2 两组治疗前后ESR对比
        3.3 两组治疗前后CRP对比
    4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5 两组疗效对比
    6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西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2 中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3 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
    4 清热止痛方联合中药外敷内外合治的治法分析
    5 清热止痛方和加味双柏散组方分析
        5.1 清热止痛方的组方分析
        5.2 加味双柏散的组方分析
    6 清热止痛方和加味双柏散的现代药理研究
    7 美洛昔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
    8 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疗效分析
        8.1 两组疗效分析
        8.2 两组关节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分析
        8.3 两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分析
        8.4 两组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分析
    9 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安全性分析
    10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名单
个人简历

(8)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足踝关节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比较
    2.2 CRP、ESR、血尿酸浓度变化比较
3 讨论

(9)加味宣痹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IRAK4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1.2 高尿酸血症演变为痛风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1.3 痛风急性炎症发作机理的研究进展
        1.4 痛风急性发作的终止
    2 中国传统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中医学概念的演变
        2.2 古代医家对湿、热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认识
        2.3 古代中医学家对湿热类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论治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及其制备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5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模型制备、分组及干预方法
        2.2 一般情况观察及记录
        2.3 踝关节炎性症状情况观察、测量及记录
        2.4 实验动物取材
        2.5 血清尿酸水平检测
        2.6 血清IL-1β、TNF-α及 CR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2.7 踝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验及观察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节液TLR4、My D88及IRAK4的m RNA表达水平
        2.9 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踝关节炎性症状评估结果比较
        3.3 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3.4 血清IL-1β、TNF-α及 CRP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3.5 滑膜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结果比较分析
        3.6 关节液TLR4、My D88及IRAK4的m RNA表达水平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理论依据
        1.1 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1.2 信号通路选择
        1.3 其他指标选择
    2 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及临床研究进展
        2.1 组方分析
        2.2 单味药物药理学作用机制
        2.3 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3 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祛湿活血方治疗痰湿瘀阻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与辨证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2.1 一般治疗
        2.2.2 药物治疗
        2.3 观察指标
        2.3.1 基本资料
        2.3.2 安全性检测
        2.3.3 疗效性指标
        2.4 安全性评价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3.1.1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3.1.2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
        3.1.3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比较
        3.2 观察指标对比
        3.2.1 总体疗效对比分析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3.2.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比较
        3.2.4 两组治疗前后CRP、ESR、UA指标变化比较
        3.2.5 两组治疗前后24 小时尿尿酸水平比较
        3.2.6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
        3.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第二部分 讨论
    1 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
        1.1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
        1.2 发病机制
        1.2.1 尿酸盐结晶
        1.2.2 痛风发病的免疫机制
        1.2.3 炎性因子的作用
        1.3 西医治疗痛风的用药
        1.3.1 痛风急性发作期用药
        1.3.2 痛风缓解期治疗
    2 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与研究
        2.1 古医籍论述
        2.2 病因病机认识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
        2.4.1 内服法
        2.4.2 外治法
        2.4.3 内外兼治
    3 组方理论依据
    4 组方分析
        4.1 方解
        4.2 方药分析
        4.3 本方中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4 本方临床作用机制讨论
        4.4.1 消炎止痛
        4.4.2 降低血尿酸
        4.4.3 调节免疫
        4.4.4 其他功效
    5 综合疗效结果分析
        5.1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分析
        5.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及单项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的分析
        5.3 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2015年ACR/EULAR发布的痛风分类评分标准
    附表2 痛风性关节炎症状评分表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中药内服与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针药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研究进展[J]. 陈洪铃,古英.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 郑颖,唐红珍.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09)
  • [3]白虎加桂枝汤加味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邹明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杨建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D]. 朱文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火针围刺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庄熔璞(Jungpu Chua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何祖卉.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8]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足踝关节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程忠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26)
  • [9]加味宣痹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IRAK4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郭玉琴.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祛湿活血方治疗痰湿瘀阻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D]. 韦雯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