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迈出外汇出口第一步

金华迈出外汇出口第一步

一、济化出口创汇迈出第一步(论文文献综述)

刘辰洋[1](2021)在《中国对RCEP成员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辰洋[2](2021)在《中国对RCEP成员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研究》文中提出

杨梦莹[3](2021)在《云南花卉出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气候条件,与肯尼亚和哥伦比亚三者并称为“世界三大花卉适宜生产地”。云南鲜切花产量和销量持续多年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高达70%。作为云南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花卉产业成为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历经30余年的发展,云南现已成为排名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鲜切花交易中心。近年来,云南花卉出口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鲜切花出口仍逆势上扬,在全国范围内居首位。云南省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昆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落地和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为云南花卉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增长点,云南应抓住大好机遇,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花卉出口。虽然云南的花卉出口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和相当的区位优势,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花卉产品质量、花卉人才、出口转型以及物流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云南花卉出口发展进程。因此探究云南花卉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对促进云南花卉出口健康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现有文献资料,以及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统计数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等分析了云南省花卉生产种植情况,根据昆明海关和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公报搜集近十年云南花卉出口数据,剖析研究云南花卉出口发展现状,发现云南花卉出口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花卉产品质量方面,存在花卉生产经营碎片化、出口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不完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不健全和花卉科研投入不足的问题。此外,在传统花卉出口方式转型方面,云南花卉企业转型积极性不高,花卉企业对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利用不足,并且目前云南仍缺乏专业花卉跨境电商平台。再次,目前云南花卉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花卉的包装无法满足运输需求,且出口运输航空运输运力不足,运价偏高。最后,云南花卉出口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备,存在花卉科研人才和花卉出口外贸人才缺乏的问题。通过对荷兰和哥伦比亚花卉产业发展分析,发现两国在冷链物流建设、生产管理和外销经营模式等有诸多成功经验,以期能为云南花卉出口的发展提供借鉴。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和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提升云南花卉出口产品质量、积极推进云南花卉跨境电商出口进程、提升云南花卉出口物流水平、加大云南花卉人才培养力度四大方面,为促进云南花卉出口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王春娟[4](2018)在《中国开发利用北极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冰洋洋底蕴藏着约占全球储量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认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开发潜力最大地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1月发表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确定了政策目标和坚持“尊重、合作、共赢和可持续”的四项基本原则。但目前,国内关于北极油气资源的认识和中国如何参与北极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中国开发利用北极油气资源为选题,梳理分析了国内外现状,应用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等理论方法,开展了油气资源潜力、经济贡献、环境影响和战略对策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如下新的认识和结果。全面分析了北极油气资源潜力和分布。区域分布上,油气资源潜力最大的前三个含油气盆地是西西伯利亚、北极阿拉斯加和东巴伦支海盆地。国家分布上,较大的是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占北极地区油气资源量比例分别为41%和28%。分析了北极国家油气资源产消量时间变化趋势、空间区域差异及其贸易流向。石油生产量呈现上升趋势的是俄罗斯和加拿大,天然气产量上升的是挪威。近年来,俄罗斯油气产量均占北极地区60%以上。俄罗斯、挪威和丹麦油气出口以欧洲国家为主,加拿大主要出口至美国。采用能源生产率指标和协整模型分析了油气资源对北极国家经济贡献,结果表明挪威和丹麦综合技术最为先进,加拿大次之,俄罗斯最后。根据协整系数推测经济增长对油气资源依赖较高的国家是挪威(1.63)、加拿大(1.48)和俄罗斯(1.40)。北极环境污染研究方面,采用协整理论和STIRPAT模型进行分析。丹麦的油气消费与环境污染指标均不协整,表明其通过提倡绿色能源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基本脱钩。挪威和加拿大油气消费对碳排放是负影响,能源强度指标系数也较小,表明其在环境保护和综合技术方面优势明显。俄罗斯相对较弱。阿拉斯加油气消费对碳排放有促进作用。利用SWOT模型分析了中国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合作方式,初步提出中国与北极五国采取不同国际合作战略的建议。中国与俄罗斯为增长型战略(SO),与挪威和丹麦为开拓型战略(WO),与加拿大为多元型战略(ST),与阿拉斯加为防御型战略(WT)。探讨了北极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开发方式应以全人类共同开发为前提。并建议中国在参与北极资源开发中加强对北极航道、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创新的研究。上述研究结果为我国开发利用北极油气资源战略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曹子瑛[5](2017)在《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研究》文中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关税壁垒在GATT及WTO的推动下大幅降低,贸易非效率性及与之相关的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旨在消除跨境贸易中机制性障碍的贸易便利化问题逐渐进入发达经济体的视野。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货物贸易规模大幅缩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贸易便利化改革的行列中。可以说,对贸易便利化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潮流,也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面临金融危机的重创和振兴经济的紧迫需求,奥巴马政府在以往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基础上实施了新一轮贸易便利化改革并取得较好成效。中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大国同样经受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严峻考验,贸易便利化也已经成为未来贸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站在“十三五”战略时期的新起点上,系统研究美国贸易便利化改革不仅是对相关研究成果的补充,而且对于尚处贸易便利化进程起步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由七章构成。第一章绪论,阐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从自由贸易理论、贸易成本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三方面梳理了贸易便利化问题的相关理论,为后文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奥巴马政府便利化改革背景及现实依据,深入分析了新一轮改革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动因,并归纳了美国政府制定改革方案的现实依据;第四章奥巴马政府便利化改革基本框架、内容及特点,在前章分析的现实依据基础上阐述了此轮改革的基本框架、梳理了出口促进、贸易融资、出口通关、货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制度环境六个方面代表性改革措施、并从改革目标、范围、方向、内容以及举措方面总结了此次改革主要特点;第五章奥巴马贸易便利化改革成效及制约因素,依据改革内容构建了包含出口促进、贸易融资、出口通关等六方面便利化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评估了改革在提升美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的成效,利用贸易成本模型测算了改革在降低货物出口贸易成本的效果,定性分析了改革在促进金融危机后美国货物出口贸易增长方面的成效,并阐述了改革过程中所暴露的制约因素;第六章奥巴马贸易便利化改革出口增长效应分析,利用前文构建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体系中的综合贸易便利化指标以及六个单项便利化指标,构建出口引力模型检验了改革措施在总体货物出口规模、主要出口产品出口流量、不同规模企业的出口绩效三方面的出口增长效应,并在测算美国货物出口潜力实现程度基础上分析了下一阶段美国货物出口贸易走势;第七章研究结论及启示,基于前文研究归纳出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并阐明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启示。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其一,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对贸易便利化相关理论进行了现实验证:奥巴马政府通过贸易制度与政策优化和创新确实有效降低了美国货物出口贸易成本、扩大了出口规模、挖掘了出口潜力;同时表明,在非关税壁垒林立的世界中,推行贸易自由化仍然是实现贸易利益的明智选择;但在改革过程中,理解、尊重和包容历史因素的作用是重要的。其二,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唯有承担起大国责任,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同推进稳定、均衡、可持续经济增长才能够最终有利于其货物贸易稳定发展。其三,此轮改革中,奥巴马政府把握时代和科技发展潮流,“以共享经济为理念的出口促进便利化改革”以及“以增强全球互联互通为目标的贸易基础设施便利化改革”对拉动货物出口增长的影响最显着。这一结果也表明,打破束缚、不畏成败、积极开展新制度的探索与实践是实现便利化改革红利的关键。其四,此轮改革执行结果与目标尚存一定差距,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两党分裂的政治现实、中央与地方分权治理的管理体制、赤字财政的长期压力等等国内体制因素制约了本轮改革的政策空间,而“逆全球化”风潮的再次兴起以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难度的不断加大也为改革提出了新的严峻考验。新一届美国政府唯有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消除改革制约因素,才有可能最大限度获得改革红利。本文从上述研究结论中获得对未来中国发展对外贸易以及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的若干启示。首先,中国应担当大任,努力推动开放、均衡、包容与普惠的“新经济全球化”,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其次,中国政府应尽快完成贸易便利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在改革实践中以创新驱动便利化进程;第三,加速贸易促进体系现代化,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共享型政府;第四,改善基础设施质量,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以及地理联通、网络连通、人文联通和制度联通四个方面增进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特朗普时代”不仅美国货物出口贸易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中美经贸关系也并存着挑战与机遇。特朗普总统对“贸易公平与均衡”的强调、美国政治体制赋予总统的贸易政策灵活性、贸易部门核心内阁成员“反华”政策倾向均预示着中美贸易摩擦将有所升级。但美国基建投资政策为中美经贸合作提供无限商机,2017年4月初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海湖庄园会晤取得积极成果,为未来中美关系稳定前行定下良好基调。中国政府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经贸关系。

佟湾[6](2016)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体制下老中经贸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区域经济的构建,其中一些国家开始通过构建自贸区来拓展区域经济,还有一些通过达成双边协定的方式来打造经济区域体。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消除国家之间贸易保护比例,而且还有助于资本及劳动力成本的优化,实现资源的配置优化,从而汇集该区域经济中的诸多国家。进入至上世纪90年代,中日韩与东盟代表国家开始积极推动全新的发展形式以促进东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在此需求基础之上,在进入新千年之后的2002年11月4日,东盟诸多国家和中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并在2003年初开始启动了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谈判工作。当时预计能在2010年完成CAFTA即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建。经过两年的发展,《货物贸易协议》正式实施,降税工作进入到深入发展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自贸区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性,首先,从理论层面,当前与中国和老挝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贸合作研究相关的文献还比较少,而建立在CAFTA框架体系下的研究就更少。本文正是基于该框架体系下两个国家的合作研究,因此能够给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其次,从现实意义层面来看,由于本文的研究核心是基于CAFTA框架体系下中国和老挝之间的经贸合作探究,要知道CAFTA是中国至构建最早的自贸区,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极为重视,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挝则有着更好的沟通性,那么通过两个国家的合作努力就有助于形成在CAFTA框架下的合作样本。另外老挝近些年在先进社会主义制度支持下,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自1989年老中关系正常化后,两国经贸来往日益密切。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实证等方法对以东盟自由贸易区为背景的老中经贸关系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分为七个部分,首先通过绪论环节讲述了本文研究的主要背景,相关的文献综述内容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定位;然后,对涉及老中两国经贸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涉及到的概念有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下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诸多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历程,并对当前两个经济体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CAFTA的历史演化和框架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其主要内容及特性,同时对该系统的早期收获计划进行了阐述;随后对老挝和中国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进行了分析,优先阐述了老挝的总体情况,然后从不同历史时期来分析两个国家的经济往来,并在该章节的末尾阐述了老挝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根据前文对老中关系的分析,重点阐述了两个国家的外贸情况,比如贸易的平衡度、进出口的状态及问题和主要结构等。首要阐述的是老中贸易产品的主要结构及互补特性。然后对这两个国家在该体系下的所处地位展开论述。接着对中国针对老挝的投资进行分析,因为相对于老挝而言,中国的经济水平较高,投资比重也较大。然后对中国和老挝以及其他一些的经济组织的合作情况进行阐述,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不断促进老中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以CAFTA框架体系为基础的情况下,老挝应该开展的怎样的经济合作战略,同时阐述了该模式能为老挝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及挑战,并对老挝在该环境下所产生的问题进行阐述了,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最后,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得出了CAFTA框架背景下的老中经贸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现有的政策进行改革的结论。

吴向阳[7](2015)在《海恒昌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下洗衣机产业面临的环境日益紧张与恶化,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低价化竞争、劳动力的“用工荒”、原材料和人工的成本上涨等等,更重要的是用户定制化导向的持续深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通过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已经没有了距离,大家都是处在一个开放的市场范围内,谁能够及时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谁就拥有了这些客户。而如何更快的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是当下所有企业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海恒昌作为国内洗衣机的引领者,结合互联网思想及工业4.0的大趋势,适时地提出了海恒昌的精益推动路径,希望通过改进内部生产布局、提升生产效率等方法搭建一个可持续改善的精益团队。并希望经过精益的不断推动夯实海恒昌的基础管理,最终打造一个可以以更低成本、更快速、更准确的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优秀企业。本文以智能化工厂战略模型为指导,论述了打造无人化的智能化工厂,前提就是先做精益生产,只有精益生产做到极致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工厂的推进才能确保目标的达成,否则会失去市场机会。本文重点从价值流、物流与布局优化、准时化生产、TPM、TQM及OPE等方面展开改善实践,通过模块化、自动化、信息化等管理措施的实施,以及精益组织机制的建立,提出了海尔从大规模制造到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转变的实施步骤与策略。

邢国繁[8](2012)在《俄罗斯货物贸易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俄罗斯基于丰裕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出口能源及原材料作为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一举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尽管使俄罗斯在短期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就此改变了由于转轨激进而导致的经济大幅倒退,使经济重新进入上升轨道,然而,也随之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而且这些消极因素正在影响其经济发展的质量及速度。如果这种趋势长期得不到修正,必将影响俄罗斯未来经济转轨的绩效,甚至使转轨的大好形势发生逆转。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发展原料化特点十分严重。从整个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上看,货物贸易发展迅速;从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上看,在出口的大宗商品中,绝大多数为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而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微乎其微。目前俄罗斯虽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其贸易大国特征主要表现在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而在资本、技术、高科技及创新经济产品的出口方面,俄罗斯仍然具有“贸易小国”的典型特征。俄罗斯出口的商品绝大多数是通过能源、原材料输出实现的,特别是通过油气产品的出口实现的。这两种产品出口占据俄罗斯货物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居于绝对优势地位。而与能源、资源品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但没有和原材料行业形成同步发展,相反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其占俄罗斯货物贸易出口比重由转轨之初的16%下降到2010年的3.8%,出现了严重倒退。原材料出口产业的超常发展和加工制造业的严重萎缩是俄罗斯转轨20年中在产业结构乃至出口结构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这种结构性失衡状况已经成为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货物贸易国别(地区)结构上看,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出口贸易伙伴高度集中于欧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而进口贸易伙伴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德国、乌克兰以及巴西等少数国家。由于进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尤其是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这不仅增加了俄罗斯货物贸易的风险性,同时也使其失去了灵活性。上述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困扰俄罗斯货物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性问题。本文除导论和结论与启示部分外,全文共分为五章: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与目的,其中包括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等。第一章为相关文献述评。首先对对外贸易结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理论综述,分别从国内相关研究和国外相关研究两个部分,对俄罗斯对外贸易结构的整体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论述。第二章为对外贸易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了有关贸易结构的理论,主要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和贸易保护理论;其次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的特点及各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分析了影响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和条件;最后探讨了对外贸易结构升级的方向选择问题。第三章为俄罗斯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研究。首先对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结构作了一般性分析。论述了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结构、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及影响,分析了货物贸易进出口结构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作用。然后对俄罗斯货物进出口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货物进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从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与贸易结构升级的视角对其未来贸易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俄罗斯货物贸易国别(地区)结构研究。首先分析了俄罗斯货物贸易国别(地区)结构的演变与现状,之后分析了俄罗斯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如俄罗斯同欧盟国家、独联体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北美与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其中,对俄罗斯同欧盟、德国、中国及日本的贸易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对其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第五章为入世后俄罗斯货物贸易结构及其优化前景分析。首先对俄罗斯货物贸易面临的国际环境因素进行了基本概括,指出了俄罗斯加入WTO之后,面临诸多危机与挑战,如能源价格波动频繁剧烈,使俄罗斯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贸易发展模式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指出,在世界经济整体处在低迷的状况下,世界各国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并且呈现出新型化和隐蔽化的趋势。因此,俄罗斯贸易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经济浪潮带来的更为严峻的挑战;然后,通过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具体分析,概括了俄罗斯发展货物贸易的国内条件因素,其中对体制与政策环境、资源禀赋环境、产业环境等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对俄罗斯货物贸易结构调整的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贸易结构低级化状况将长期存在,创新型发展战略并没有明显改善俄罗斯落后的货物贸易结构,贸易自由化使国内产业失去保护和贸易结构优化的基础受到威胁,俄罗斯货物贸易目标市场的集中性难以改变。同时指出俄罗斯以能源资源产品出口为主的货物贸易结构也将继续存在。结论与启示部分主要是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的几点结论和本论题研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是货物贸易发展的启示。

万金[9](2012)在《中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动态研究》文中指出在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引导下,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日益深入,各国的经济体制逐渐趋同化,与此同时,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为经济系统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农业发展的国际化成为了不可逆趋势。从改革开放起,中国农业开始融入国际体系,加入WTO是其在国际化道路上迈进的一大步。在农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逐渐增加,既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机遇,也要面对来自世界市场的压力与挑战。时至今日,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口和出口呈现“一快一慢”的增长态势,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同时,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和产品集中度都较高,且出口易受到国外严苛的准入标准和贸易壁垒阻碍。由此,形成了当前不容乐观的农产品贸易局面。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动的背后隐藏着农产品自身比较优势的转变。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大部分农产品已经丧失了比较优势,且比较优势向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集中,园艺类农产品、水产品和部分畜产品成为仅有的比较优势农产品。不仅如此,中国不具备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而生产率增长缓慢,这使当前农产品比较优势状态的改善存在不小困难。农产品贸易状况关系到中国农业国际化的市场地位,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比较优势是农产品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发展的根本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农产品比较优势并建立准确深刻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比较优势是学术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也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尽管现代国际贸易现象日益纷繁复杂、国际贸易理论在更多的视角上获得了发展,但比较优势是需要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针对农产品贸易的问题,比较优势原理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本文以1978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为历史起点,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对30多年来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进行研究。以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制度经济学、产品空间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采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围绕“探寻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的内在规律、缘由及趋势”与“如何培育和改善农产品比较优势?”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第一,采用最新的NRCA index全面研究了改革开放至今的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探索了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长期变动的规律性,总结了其变动的总体性特征,为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客观、全面的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二,从贸易理论的前沿出发,将制度因素引入农产品比较优势问题的研究,首次检验了制度质量对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的影响,既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视角,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的农产品比较优势相关研究的视野,又提供了来自非制度密集型产品方面的制度与比较优势关系的经验证据,对前沿理论起到了一定的补充性证明作用。第三,首次将产品空间结构理论引入到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的分析中,构建“国家-产品-时间”的高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产品空间结构对比较优势在农产品间变动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培育目标选择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研究的不足,对同类文献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本文先后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事实考察、影响因素分析、变动趋势预测、决策思路探讨”四个方面展开问题的研究。为了透彻研究改革开放至今的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本文选用最新的NRCA index,按照SITC编码分类,分层次对所有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测评。分析了1978-2010年间农产品总体、分类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的趋势、阶段性及分布变动,并通过回归分析、单位根检验评估了其稳定性。重点对比了入世初期与当前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客观判定了农产品比较优势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仅有食品和活动物类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按产品属性来看,水产品、园艺产品和非食用畜产品是比较优势产品;按品种细分,优势品种数和劣势品种数各年相差不大,但具体分布不同;中国农产品整体比较优势的稳定周期大约为6年,同时,主要农产品大类的比较优势明显具有阶段性;大部分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是不平稳的;入世10年后,农产品比较优势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基本延续着入世初期的趋势。为了深入探讨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的影响因素,本文以传统比较优势原理和前沿理论为指导,从要素禀赋、宏观经济政策、制度因素三个角度展开了研究。首先,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土地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禀赋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并同时探讨了有效灌溉、化肥投入和农机投入对比较优势的间接影响;然后,以购买力平价比率量化代理出口导向战略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标准的时间序列协整检验,分析了其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长期均衡关系;最后,以经济自由度为评价指标,从制度质量的角度分析制度因素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先后采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一般性检验和含结构突变的时间序列协整检验研究了中国个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土地资源禀赋对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有显着的正影响,而农业劳动力收入对农产品比较优势有显着的负影响,有效灌溉、化肥投入和农机投入,能通过对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替代而间接影响农产品比较优势,其背后含义是农业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能够通过改变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禀赋状况而影响农产品比较优势;第二,出口导向战略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对农产品比较优势是具有影响的;第三,从世界范围来看,制度质量对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制度质量与农产品比较优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2003年前后具体关系有所变动,但始终为正向关系,因此,制度因素对农产品比较优势具有影响,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对农产品比较优势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为了尝试预测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的未来趋势,本文采用独立随机过程的Markov链对总体农产品和各分类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动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预测了未来5年的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整体来看,还是从不同类别来考察,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稳固性较强、移动性弱;预期5年后,其移动性会增强,表现为劣势农产品的劣势弱化或逐渐转变为优势农产品,而优势农产品仍然呈现强健的稳固性。为了准确探寻培育改善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引入产品空间结构理论思想,构建“国家-产品-时间”的高维面板数据检验其理论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的适用性,然后以此为基础,详细讨论了农产品比较优势培育目标选择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产品生产的要素投入差异最终决定了农产品空间分布的不均匀形态,而这种状态对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有重要影响,离既有比较优势农产品集合越近的品种越易实现比较优势,遵循这条规律,通过对农产品密度的测算排序,密度值从大到小,依次是农产品比较优势培育目标的最佳选择。最后,在全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指出实施诱导技术变迁、继续深化改革强化出口贸易发展、从多方面入手培育农产品比较优势、改善制度环境及提高制度安排效率是改善当前农产品比较优势状态的几个着力点。

马丹丹[10](2012)在《二战后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外交作为二战后日本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日本的外交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质上来说,经济外交是为日本国家利益服务的。随着日本国家利益中政治和经济成分的比重不同,经济外交的主要方式和侧重点都会随之发生改变。东南亚地区是日本经济外交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地区许多国家都接受过日本不同程度的经济外交,泰国便是其中的典型。自二战结束后,日本便在泰国开展了全方位的经济外交活动,从贸易、投资到政府开发援助,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也非常多样。可以说,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就是日本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经济外交的缩影,里面涵盖了日本国家利益的调整,外交战略的变迁,经济外交的改变;以及日本经济外交所凸显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因此,研究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研究日本对泰国经济外交的过程中,本文试图以日本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的演变和调整为研究基轴,以历史时间为研究顺序,以典型的经济外交事件为研究重点,多角度的研究分析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二战后,日本国家利益的定位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经济至上”到70年代末期“福田主义”之后“政治利益”的崛起,再到冷战后至今政治与经济并重,甚至有时对政治利益的重视已超越了对经济利益。这些演变均反映在日本对泰经济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一些典型的经济外交事件中。通过这些研究与分析,作者认为: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是成功的,它不仅很好的实现了日本各个阶段的国家利益与外交目标,而且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外交范例,其中虽然存在不少问题并且导致日泰之间出现分歧,但这不能否定日本经济外交所取得的成绩。而中国同样作为一个实施经济外交的国家,可以从日本的经济外交中得到很多启示,其中的问题和经验也值得思考和借鉴。

二、济化出口创汇迈出第一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济化出口创汇迈出第一步(论文提纲范文)

(3)云南花卉出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1.2.2 花卉出口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1.4 论文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花卉产品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章 云南花卉生产与出口发展现状分析
    3.1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阶段
    3.2 云南花卉生产种植和科研情况
        3.2.1 云南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逐年增长
        3.2.2 花卉新品种培育获阶段性进展
    3.3.云南花卉出口概况
        3.3.1 云南鲜切花出口优势地位明显
        3.3.2 云南花卉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
        3.3.3 云南花卉航空运输出口为主,货运航线数量渐增
        3.3.4 云南花卉出口仍以传统贸易模式为主
第四章 云南花卉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云南花卉出口品质不高
        4.1.1 花卉生产经营碎片化,优质鲜花产能不足
        4.1.2 花卉出口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不完备
        4.1.3 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影响花卉高质量转型
        4.1.4 花卉科研投入不足
    4.2 传统贸易模式制约出口发展进程
        4.2.1 花卉企业出口方式转型迟缓
        4.2.2 国际市场拓展受阻
        4.2.3 花卉企业转型动能不足
    4.3 云南花卉出口物流体系不健全
        4.3.1 缺乏完备的花卉冷链物流
        4.3.2 航空运输运力不足,运价偏高
        4.3.3 出口花卉包装标准过低
    4.4 云南花卉出口人才短缺
        4.4.1 花卉科研人才培养进程缓慢
        4.4.2 花卉外贸人才素质不高
第五章 荷兰和哥伦比亚花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5.1 荷兰发展花卉产业的成功经验
        5.1.1 精细的专业化分工
        5.1.2 强大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5.1.3 完备的花卉冷链物流
    5.2 哥伦比亚发展花卉产业的成功经验
        5.2.1 科学的生产种植管理
        5.2.2 完善的外销经营体系
第六章 促进云南花卉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注重花卉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提高国际竞争力
        6.1.1 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生产种植管理科学化
        6.1.2 打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提高检测水平
        6.1.3 完善花卉生产标准体系
        6.1.4 完善云南花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6.1.5 加强花卉科研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6.2 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转变传统出口贸易模式
        6.2.1 加快云南花卉外贸企业的转型
        6.2.2 积极运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拓宽国际市场渠道
        6.2.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专业花卉跨境电商交易平台
    6.3 提升云南花卉出口物流水平
        6.3.1 加强花卉冷链物流建设
        6.3.2 丰富航线资源,积极发展陆运
    6.4 加大云南花卉人才培养力度
        6.4.1 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综合类人才
        6.4.2 加强政策支持,引进省外优秀人才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开发利用北极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北极油气资源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和选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1.5.1 研究方法
        1.5.2 工作量
    1.6 本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能源经济理论与方法
        2.1.1 能源经济理论
        2.1.2 能源生产率
        2.1.3 协整理论
    2.2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
        2.2.1 能源消费与环境关系相关理论
        2.2.2 环境压力控制模型方法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战略评价的理论基础
        2.3.1 系统科学与协同学理论
        2.3.2 SWOT评价模型理论
    2.4 小结
3.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及潜力
    3.1 北极的自然地理
        3.1.1 北极地区
        3.1.2 北极国家
        3.1.3 北极划界问题
    3.2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分布与潜力分析
    3.3 北极国家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3.3.1 北极国家关于油气资源争议
        3.3.2 北极国家油气资源潜力分布
    3.4 小结
4. 北极国家油气资源供需关系与贸易空间研究
    4.1 石油供需关系及态势分析
        4.1.1 北极地区石油总量变化及态势
        4.1.2 各国石油产消量变化及态势
    4.2 天然气供求关系及态势分析
        4.2.1 北极地区天然气总量变化及态势
        4.2.2 各国天然气产消量变化及态势
    4.3 北极国家油气产消区域差异与贸易流向分析
        4.3.1 空间区域差异
        4.3.2 贸易流向分析
        4.3.3 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出口至中国的统计分析
    4.4 小结
5. 北极国家油气资源的经济贡献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基于油气资源的能源生产率分析
        5.2.1 俄罗斯
        5.2.2 加拿大
        5.2.3 挪威
        5.2.4 丹麦
        5.2.5 阿拉斯加
        5.2.6 北极五国比较分析
    5.3 基于协整模型的经济影响评价
        5.3.1 俄罗斯
        5.3.2 加拿大
        5.3.3 挪威
        5.3.4 丹麦
        5.3.5 阿拉斯加
        5.3.6 北极五国比较分析
    5.4 小结
6.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与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评价
    6.1 数据来源
    6.2 北极国家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6.2.1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协整分析
        6.2.2 经济增长与甲烷排放的协整分析
    6.3 北极国家油气资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6.3.1 俄罗斯
        6.3.2 加拿大
        6.3.3 丹麦
        6.3.4 挪威
        6.3.5 阿拉斯加
    6.4 北极国家比较分析与讨论
    6.5 小结
7. 北极国家油气资源与环境压力综合分析
    7.1 数据来源与变量释义
        7.1.1 模型变量释义
        7.1.2 数据来源
        7.1.3 变量检验
    7.2 STIRPAT模型构建方法
    7.3 北极国家的STIRPAT模型构建与分析
        7.3.1 俄罗斯
        7.3.2 加拿大
        7.3.3 挪威
        7.3.4 丹麦
    7.4 各国比较分析
    7.5 小结
8. 中国需求与北极油气开发利用战略
    8.1 中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及其贸易往来分析
        8.1.1 油气资源供需关系分析
        8.1.2 中国油气资源进口来源分析
    8.2 中国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的SWOT分析
        8.2.1 SWOT分析
        8.2.2 中国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的战略路径
    8.3 中国参与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其他路径
        8.3.1 中国参与北极国际海底油气资源利用方式
        8.3.2 北极国际海底油气资源全人类共有的法律基础
    8.4 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方向
        8.4.1 注重环境保护约束下北极资源开发模式的发展
        8.4.2 提高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
        8.4.3 加强北极航道研究,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开辟新航路
        8.4.4 加强风险分析与预警技术研究
    8.5 小结
9.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贸易便利化”的内涵与外延
    1.3 文献综述
        1.3.1 “贸易便利化”进展分析
        1.3.2 “贸易便利化”理论研究
        1.3.3 “贸易便利化”改革成本与收益
        1.3.4 “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估
        1.3.5 “贸易便利化”改革影响
        1.3.6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
2 贸易便利化相关理论基础
    2.1 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便利化的本质
        2.1.1 自由贸易理论
        2.1.2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便利化
    2.2 贸易成本理论——贸易便利化的机制
        2.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通理论
        2.2.2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
        2.2.3 新经济地理学冰山运输成本理论
        2.2.4 贸易成本与贸易便利化
    2.3 制度变迁理论——贸易便利化的现状与未来
        2.3.1 制度变迁理论
        2.3.2 制度变迁理论与贸易便利化
    本章小结
3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背景及现实依据
    3.1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的背景
        3.1.1 全球兴起贸易便利化改革浪潮
        3.1.2 出口增长再次成为美国经济复苏动力
        3.1.3 美国经济霸权与贸易竞争力面临挑战
        3.1.4 美国出口企业提出强烈利益诉求
        3.1.5 美国贸易便利化现状亟待改进
    3.2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的现实依据
        3.2.1 出口促进力度不足,电子政务平台不便利
        3.2.2 融资产品认知度低,可获性及易获性不足
        3.2.3 出口管制规则复杂,通关效率有待提高
        3.2.4 货运设施发展滞后,出口运输成本高企
        3.2.5 互联网设施发展缓慢,网络安全面临威胁
        3.2.6 国内外规则繁杂不一,海外营商环境缺乏公平
    本章小结
4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框架、内容与特点
    4.1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的基本框架
    4.2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4.2.1 出口促进便利化改革措施
        4.2.2 贸易融资便利化改革措施
        4.2.3 出口通关便利化改革措施
        4.2.4 货运基础设施便利化改革措施
        4.2.5 信息基础设施便利化改革措施
        4.2.6 制度环境便利化改革措施
    4.3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的主要特点
        4.3.1 改革目标更系统范围更广泛
        4.3.2 改革方向更明确内容更深入
        4.3.3 改革举措更具创新性
    本章小结
5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成效与制约因素
    5.1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成效
        5.1.1 提升美国货物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成效分析
        5.1.2 降低美国货物出口贸易成本成效分析
        5.1.3 促进美国货物出口贸易发展成效分析
    5.2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的制约因素
        5.2.1 美国政治制度牵绊改革推行
        5.2.2 巨额财政债务压力长期存在
        5.2.3 “逆全球化”增添贸易环境不确定性
        5.2.4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加
    本章小结
6 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出口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6.1 贸易引力模型设定
        6.1.1 引力模型简介
        6.1.2 基础出口引力模型的设定
        6.1.3 模型形式的确定
    6.2 贸易便利化改革出口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6.2.1 贸易便利化改革对美国总体货物出口流量的影响
        6.2.2 贸易便利化改革对美国主要出口货物出口流量的影响
        6.2.3 贸易便利化改革对不同规模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6.3 美国货物出口潜力的实现及未来出口贸易走势
        6.3.1 货物出口潜力模型设定
        6.3.2 贸易便利化改革时期美国货物出口潜力的实现
        6.3.3 “特朗普时代”美国货物出口贸易走势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启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此轮改革是对便利化理论的现实验证
        7.1.2 推进世界共同繁荣与进步乃共赢之举
        7.1.3 制度优化与创新已逐渐释放改革红利
        7.1.4 内部障碍与外部制约滞缓改革进程
    7.2 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7.2.1 推动开放、均衡与包容的新经济全球化
        7.2.2 加快便利化顶层设计,鼓励便利化制度创新
        7.2.3 加速贸易促进体系现代化,打造服务型政府
        7.2.4 改善基础设施质量,增进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
结束语
英文缩略表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体制下老中经贸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可能创新和不足
        (一) 可能创新
        (二) 不足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理论分析
        (一) 关税同盟理论
        (二) 共同市场理论
        (三)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
        (四) 公共选择理论
    三、经济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
        (一) 促进国际化的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机会
        (三) 惠及于经济体发达的国家
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发展演化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一) 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
        (二) 东盟自由贸易区在经济层面的目标
        (三) 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规划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
        (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史
        (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意义
        (四) 中国与东盟经贸结构特点
    三、“早期收获”计划协议
第四章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老挝概述
        (一) 老挝发展历史
        (二) 老挝自然环境
        (三) 老挝政治制度
    二、老挝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一) 老挝的主要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二) 老挝当前FDI流入情况分析
        (三) 老挝旅游文化发展状况分析
    三、老中两国经易关系的历史演化
        (一) 古代时期的发展
        (二) 近现代时期两国的经济关系
        (三) 当代老中经贸关系
    四、进入新世纪后老中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
        (一) 老中两国之间的经贸协议
        (二) 老中两国的经济贸易
        (三) 老挝来自中国的投资情况
第五章 CAFTA构建对老中贸易及老挝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老中两国在CAFTA合作框架下发展经济合作的优势
    二、老中两国贸易现状分析
        (一) 老挝对世界进出口现状分析
        (二) 老挝从中国进出口现状分析
    三、老中贸易与老挝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一) 单位根检验
        (二) 协整分析
        (三) 兰杰果关系检验
        (四) CAFTA合作框架对老中加强经济合作的促进作用
    四、老挝和中国经贸合作关系的特点
        (一) 老中两国经贸所在对方的地位分析
        (二) 老中经济合作紧密度日益提升
第六章 老中双边经贸发展SWOT分析
    一、老中双边经贸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一) 两国执政党关系紧密
        (二) 文化传统和社会意义逐渐一致
        (三) 老中经济互补性显着
        (四) 地缘优势
    二、老中经贸发展劣势分析(weaknesses)
        (一) 老中两国经贸结构不够科学
        (二) 老挝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 老中经贸结构平衡度差且单一性显着
        (四) 中企对于老挝的投资环境认知度不高
        (五) 中国在老挝投资结构不够科学
        (六) 物流运输成本大
        (七) 两国经贸规范度不高
        (八) 老中两国在金融保险领域合作显着落后
        (九) 中企在老挝的投资质量很难保证
        (十) 文化显着差异而且人才相对贫乏
    三、老中经贸发展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一) CAFTA良好的制度平台
        (二) 加入WTO之后的老挝使老中同处WTO框架体系
    四、老中经贸发展存在的威胁分析(threats)
        (一)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经贸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二) 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第七章 进一步深化CAFTA合作体制下老中经贸关系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老中双边经贸发展的优势
        (一) 提升老中两国的政治交流深度
        (二) 注重文化层面交流合作,夯实合作基础
        (三) 加强老中双方经贸互补性的合作
        (四) 进一步发挥地缘优势,把老挝建成CAFTA的交通贸易中心
    二、利用发展机遇克服老中经贸中的劣势
        (一) 加快两国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 注重基础设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三) 对老挝经济法规加以完善
        (四) 形成进出口相对平衡的商品流通结构
        (六)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运输枢纽
        (七) 规范市场竞争完善市场体系
        (八) 以积极审慎原则开展金融领域的合作
        (九) 注重提高商品质量
        (十) 加强交流合作,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三、充分利用老中经贸发展的机会
        (一) 注重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积极创设老挝自由贸易区
        (二) 大力发展FDI,规避非关税壁垒
        (三) 提高利用外资效率
        (四) 注重在农、林以及信息和服务领域吸引外资
    四、对于老中双边经贸的挑战要积极应对
        (一) 通过不断完善和调整对外开放政策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
        (二) 要活学活用WTO以及CAFTA中的规则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7)海恒昌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逻辑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精益生产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互联网下企业面临的挑战
    2.3 工业4.0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方向
第3章 海恒昌公司精益生产管理战略
    3.1 海恒昌公司简介
    3.2 海恒昌公司生产现状分析
    3.3 海恒昌公司智能化工厂战略模型
    3.4 智能化工厂的推进步骤
    3.5 海恒昌公司智能化工厂规划
    3.6 精益生产管理改善思路
        3.6.1 工厂全部生产资源价值流分析与改善
        3.6.2 工厂整体布局与物流优化
        3.6.3 准时化生产计划与控制
        3.6.4 精益设备TPM
        3.6.5 精益质量TQM
        3.6.6 标准化作业体系(OPE)
第4章 海恒昌公司精益生产管理措施与组织机制
    4.1 海恒昌公司精益生产管理措施
        4.1.1 模块化推进
        4.1.2 自动化推进
        4.1.3 信息化推进
    4.2 海恒昌公司精益生产组织机制
        4.2.1 组织颠覆
        4.2.2 员工职业发展与培训
        4.2.3 薪酬机制保障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俄罗斯货物贸易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逻辑思路与论文框架
    三、 研究方法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五、 主要创新点
    六、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一、 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二、 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 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一、 关于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研究
        二、 关于对外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 关于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研究
        四、 关于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五、 关于俄罗斯对外贸易结构的研究
第二章 对外贸易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有关贸易结构的理论
        一、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二、 国际贸易新理论
        三、 贸易保护理论
    第二节 对外贸易结构的特点
        一、 贸易结构具有时段性特点
        二、 贸易结构具有地域性特点
        三、 贸易结构具有不断优化升级特点
        四、 贸易结构与地域经济水平具有关联性特点
    第三节 制约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外部条件
        一、 海陆联通
        二、 贸易中心
        三、 地缘政治
        四、 国际分工
        五、 经济地域的层次和类型
    第四节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选择
        一、 外贸结构超前错位于产业结构
        二、 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三、 外贸市场结构多元化
        四、 增加经济增长源国家的数目
第三章 俄罗斯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研究
    第一节 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概述
        一、 俄罗斯货物贸易出口概述
        二、 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口概述
    第二节 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一、 俄罗斯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现状
        二、 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现状
    第三节 俄罗斯货物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 俄罗斯货物出口结构单一化特点明显
        二、 俄罗斯货物进口结构低级化特点突出
    第四节 俄罗斯货物贸易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及影响
        一、 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二、 俄罗斯产业结构现状
        三、 俄罗斯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 俄罗斯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影响
        五、 俄罗斯国际分工定位与贸易结构调整
第四章 俄罗斯货物贸易国别(地区)结构研究
    第一节 俄罗斯货物贸易国别(地区)结构的演变与现状
        一、 俄罗斯货物贸易的主要区域
        二、 俄罗斯货物贸易的主要伙伴及其变化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
        一、 俄罗斯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二、 俄罗斯与德国的贸易关系
        三、 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四、 俄罗斯与日本的贸易关系
第五章 入世后俄罗斯货物贸易发展与结构优化前景分析
    第一节 俄罗斯货物贸易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因素
        一、 正式加入 WTO,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 能源价格波动多变,俄货物贸易不确定性加大
        三、 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低迷,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
        四、 国际保护主义兴起,手段更加新型化、隐蔽化
        五、 新经济浪潮带来更为激烈的挑战
    第二节 俄罗斯发展货物贸易的国内环境因素
        一、 体制与政策环境因素
        二、 资源禀赋环境因素
        三、 产业环境因素
    第二节 俄罗斯货物贸易结构调整前景分析
        一、 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俄罗斯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
        二、 由产业结构低级化导致的贸易结构低级化状况将长期存在
        三、 不实行创新型发展战略就难以改变落后的货物贸易结构
        四、 贸易自由化使国内产业失去保护,贸易结构优化的基础受到威胁
        五、 出口市场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其过于集中的状况难以改变
        六、 以能源资源产品出口为主的货物贸易结构将继续长期存在
结论与启示
    一、 结论
    二、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中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1.1.2 中国农业国际化事实
        1.1.3 中国农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农产品比较优势恶化
    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标
    1.3 重要概念及必要说明
        1.3.1 农产品
        1.3.2 动态比较优势
        1.3.3 内生比较优势
        1.3.4 制度、制度安排效率与制度质量
        1.3.5 农产品空间
        1.3.6 比较优势评价指标
    1.4 结构框架及技术路线
        1.4.1 结构框架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可能创新及不足之处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2 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研究:一个分析框架
    2.1 比较优势理论脉络与回顾
        2.1.1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
        2.1.2 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
        2.1.3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争议与挑战
    2.2 比较优势动态化及比较优势来源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动态
        2.2.2 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动态
        2.2.3 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动态
        2.2.4 比较优势来源的新视角——制度因素
    2.3 比较优势动态性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2.4 农业特性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来源
        2.4.1 农业再生产的特性
        2.4.2 要素投入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形成
        2.4.3 技术进步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形成
        2.4.4 制度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
    2.5 中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动态研究的分析框架
        2.5.1 分析视角的界定
        2.5.2 中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动态研究思路
    2.6 研究结论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分析
    3.1 引言
    3.2 指标选取、数据样本选择说明
        3.2.1 NRCA index说明
        3.2.2 数据样本选择说明
    3.3 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
        3.3.1 农产品大类的比较优势动态
        3.3.2 不同类别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动态
        3.3.3 不同类别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动态
    3.4 比较优势农产品的分布状况及变动
    3.5 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的稳定性分析
        3.5.1 基于NRCA index数学分布的稳定性讨论
        3.5.2 基于回归分析的稳定性检验
        3.5.3 基于单位根检验的平稳性分析
    3.6 研究结论
4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现状分析
    4.1 引言
    4.2 多指标下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现状测评
        4.2.1 基于RCA index和RSCA index的测算
        4.2.2 基于ARCA index的测算
        4.2.3 基于TC index的测算
        4.2.4 基于Mi index的测算
        4.2.5 基于拉菲指数(Lafay index)的测算
        4.2.6 基于NRCA index的测算
    4.3 入世10年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贸易格局变化
        4.3.1 入世10年农产品比较优势格局的变化
        4.3.2 世10年农产品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
        4.3.3 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前景、机遇与挑战
    4.4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与贸易现实的相关关系
        4.4.1 农产品贸易现状
        4.4.2 农产品比较优势与贸易现实相关性
    4.5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几大来源的现状
        4.5.1 农业生产率水平
        4.5.2 要素禀赋
    4.6 研究结论
5 要素禀赋、出口导向战略与农产品比较优势
    5.1 引言
    5.2 文献综述
    5.3 基本模型的建立
    5.4 要素禀赋与农产品比较优势
        5.4.1 回归模型的构建
        5.4.2 比较优势指标的选取
        5.4.3 数据说明
        5.4.4 计量分析及结果讨论
    5.5 出口导向战略与农产品比较优势
        5.5.1 指标选取
        5.5.2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5.5.3 计量分析及结果讨论
    5.6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6 制度因素与农产品比较优势
    6.1 引言
    6.2 文献综述
        6.2.1 制度与交易成本
        6.2.2 制度作为要素
    6.3 制度质量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关系
        6.3.1 制度质量影响交易成本乃至农产品比较优势
        6.3.2 制度质量与农业技术进步
        6.3.3 制度质量与农业要素积累
        6.3.4 制度质量与规模经济
    6.4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6.4.1 制度质量测度指标的选取
        6.4.2 比较优势指标的选取
        6.4.3 数据说明
    6.5 制度质量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关系的检验——跨国面板数据分析
        6.5.1 各国(地区)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
        6.5.2 模型构建
        6.5.3 计量分析及结果讨论
    6.6 制度质量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对中国事实的检验
        6.6.1 模型构建
        6.6.2 Gregory-Hansen结构突变协整检验的方法说明
        6.6.3 计量分析及结果讨论
    6.7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7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趋势预测
    7.1 引言
    7.2 文献综述
    7.3 指标选取与方法说明
        7.3.1 比较优势指标的选取
        7.3.2 马尔科夫(Markov)链的说明
        7.3.3 针对比较优势的Markov链分析思路及模型构建
    7.4 实证分析及结果讨论
        7.4.1 运用Markov链预测比较优势变动趋势的可行性
        7.4.2 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的Markov模型分析
    7.5 研究结论
8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培育目标选择的分析
    8.1 引言
    8.2 文献综述
    8.3 理论模型及数据说明
        8.3.1 概念1:产品距离
        8.3.2 概念2:产品空间
        8.3.3 产品空间分布决定比较优势变动的机理分析
        8.3.4 数据说明
    8.4 实证分析及结果讨论
        8.4.1 农产品空间分布
        8.4.2 农产品空间分布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关系
    8.5 农产品比较优势培育目标的选择
        8.5.1 比较优势农产品的实际分布
        8.5.2 比较优势农产品集合
        8.5.3 比较劣势农产品的密度
    8.6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9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实施诱导技术变迁
        9.2.2 继续深化改革,强化出口贸易发展
        9.2.3 改善制度环境,提高制度安排效率
        9.2.4 积极培育和引导农产品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二战后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辨析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日本对泰国经济外交的背景、主要内容与相关主体
    第一节 日本对泰国经济外交的背景
        一、二战后日本实施经济外交的国内外环境
        二、日本对泰实施经济外交之前的两国关系
    第二节 日本对泰国经济外交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一、日本对泰国经济外交的主要内容
        二、日本对泰国经济外交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中的相关主体
        一、政府首脑
        二、相关政府机构
        三、独立行政法人
    小结
第二章 冷战期间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
    第一节 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对泰经济外交
        一、经济合作
        二、经济援助
    第二节 “福田主义”与日本对泰经济外交的转型
        一、“福田主义”及日本外交战略的演变
        二、日本对泰经济外交的转变
    小结
第三章 冷战后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
    第一节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日本对泰经济外交
        一、金融危机重创下的经济合作
        二、金融危机重创下的对泰经济援助
    第二节 21世纪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
        一、日本的区域合作构想与对泰经济外交
        二、日泰经济伙伴协定
        三、建立在平等伙伴关系上的对泰经济援助
    小结
第四章 日本对泰国经济外交的利益分析及启示
    第一节 经济外交中日泰的利益分析
        一、日本在经济外交中的利益分析
        二、泰国在经济外交中的利益分析
    第二节 日本对泰经济外交的特点
        一、“三位一体”的经济外交模式
        二、“官民并举”共同推动对泰经济外交
        三、涵盖内容更广的EPA
        四、ODA的全方位与多样性
    第三节 日本对泰经济外交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商”与“利己”的过分强调
        二、日本对泰经济外交的不平等性
        三、行为上的亲近,情感上的疏离
    第四节 日本对泰经济外交对中国的启示
        一、追求利益的同时注重双赢
        二、丰富经济外交的表现形式
        三、注重对外援助的质与量
        四、灵活运用国内剩余资本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济化出口创汇迈出第一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对RCEP成员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研究[D]. 刘辰洋.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中国对RCEP成员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研究[D]. 刘辰洋.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云南花卉出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梦莹. 天津商业大学, 2021
  • [4]中国开发利用北极油气资源战略研究[D]. 王春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5]奥巴马政府贸易便利化改革研究[D]. 曹子瑛. 武汉大学, 2017(06)
  • [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体制下老中经贸关系研究[D]. 佟湾. 安徽大学, 2016(08)
  • [7]海恒昌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研究[D]. 吴向阳.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1)
  • [8]俄罗斯货物贸易结构研究[D]. 邢国繁.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9]中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动态研究[D]. 万金. 华中农业大学, 2012(11)
  • [10]二战后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 马丹丹. 云南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金华迈出外汇出口第一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