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津引水管道腐蚀调查

滦津引水管道腐蚀调查

一、引滦入津引水管道的腐蚀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孟姗姗[1](2018)在《基于FAHP的大型海水淡化引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文中提出随着城市扩张以及人口增长,水资源供求不平衡问题成为影响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约有50%的城市处于缺水状态。引水工程作为调节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另外,引水工程一般具有线路长,投资规模大,工程内容多,技术相对复杂,施工周期长,占用社会资源较多,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范围较广,且施工环境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引水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或风险因素。为了减少或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使项目顺利的达到既定目标,识别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加以评估和控制,是最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以A海水淡化引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其次对本文涉及到相关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引水工程的特点,结合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建立了引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再次,运用工作分解法(WBS)和专家调查法结合A项目的具体情况分别从自然、社会、技术、资源和管理五个角度识别出具体的风险因素,构建出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通过一级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最终确定该项目面临的风险等级,并得到不同风险因素面临的风险等级。最终结果显示,该项目风险等级为中等,其中自然风险风险等级为较高、社会风险较低、技术风险中等、资源风险中等、管理风险等级较高。具体风险因素而言,自然风险方面,地质不均匀沉降、潮汐和不可抗力风险等级相对偏高;社会风险方面,游客和船只的干预风险等级相对偏高;技术风险方面,勘察设计不合理和施工工艺不合理相对偏高;资源风险方面,原材料供应不及时以及物价上涨相对偏高;管理风险方面,业主管理运作能力差相对偏高。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风险等级为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具体风险因素给出应对策略和应对方法,最终形成应对清单。

雒江菡[2](2016)在《大型原水输水管道水质模拟及生物膜净水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节水意识的薄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城市水资源严重污染,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缺水现象较为严重,极大限制部分地区工农业的发展,长距离输水已成为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对长距离输水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的选址和选材、管线走向以及输水工程水力安全性分析等方面,而对输水过程水质的变化、管道生物膜微生物生态学以及管道生物膜对水质影响的研究甚少。本课题对三个大型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运行工况进行调研,监测一年的水源水在管道输送过程的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江输水管线最长、管径最粗,东江输水管线最短;东江水源水氨氮浓度较高、溶解氧浓度较低;三个管道原水输送过程中异养菌(HPC)沿程先升高后降低、大肠菌群数量降低;氨氮、有机物和溶解氧浓度均有所降低,表明原水输水管道具有净水作用。通过对实际输水管道与模拟管道系统水利参数计算及沿程水质变化规律比较分析发现,八台Biofilm annual reactors(BAR)串联构成的模拟系统能够模拟管道运行状况,特别是第八台BAR模拟器水流状态与实际输水管道最为接近;以氨氮浓度的变化为检测指标,北江模拟系统进入稳定期需要210天,西江和东江需要180天,此时硝化作用最强,氨氮去除量分别为0.31mg/L、0.25mg/L和0.84 mg/L。借助西江模拟系统沿程氨氮浓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建立管道内生物去除氨氮动力学模型,用来预测长距离输水管道内氨氮浓度沿程变化。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实际输水管道沿程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水水质和停留时间对管道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三个输水管道具有共同的微生物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其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要的优势菌门;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以不同丰度存在于生物膜样品中,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主要的优势菌属;原水氨氮浓度越高,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丰度越高。考察不同浓度的溶解氧和氧化剂对管壁生物膜净水效果的影响,发现提高溶解氧浓度能够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当溶解氧浓度由0.8 mg/L上升到4.9 mg/L时,氨氮去除量由0.08 mg/L上升到0.53 mg/L,但溶解氧浓度由4.9 mg/L上升到7.1mg/L时,氨氮去除量由0.53 mg/L上升到0.59 mg/L;当溶解氧从0.8 mg/L升高到7.1 mg/L时,总铁溶出量由0.96 mg/L下降到0.39 mg/L。通过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浓度溶解氧条件下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溶解氧浓度越高,硝化细菌数量增加,硝化螺旋菌科(Nitrospiraceae)相对丰度由0.08%上升到7.83%,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由0.25%上升到6.62%;当管道内氧化剂(ClO2)浓度由0 mg/L升高到2 mg/L时,氨氮去除量呈现小幅度增加,由0.57 mg/L上升到0.68 mg/L,当氧化剂(ClO2)的浓度继续增加时,氨氮去除效果明显下降,当氧化剂(ClO2)的浓度超过4 mg/L后,氨氮浓度几乎不变;由此证实,低浓度的氧化剂(ClO2)并不影响生物膜净水效果。为了探讨输水管道生物膜是否是导致水质恶化、原水生物安全性降低的直接原因,本课题对实际管道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的丰度与水体氨氮浓度相关性、同一取样点生物膜微生物HPC和大肠菌群数量及水体中HPC和大肠菌群数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生物膜中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丰度与水中的氨氮浓度呈现正相关,相关性较高,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数量并不影响对应取样点水中微生物的数量,由此证实,生物膜的存在和出现并不是导致水质恶化、生物安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马俊[3](2010)在《长距离输水管网优化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长距离输水工程是解决区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解决压力输水,避免长距离输水过程中的原水二次污染和水量损失等问题,长距离输水工程多采用管道输水。在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的总投资中,管道投资比例很大,管道系统的合理设计直接决定着工程投资规模。通过数学方法建立管网的优化模型,得出经济合理的管径组合及水泵组合,往往可以减少工程投资。本文首先阐述了长距离输水工程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别就长距离输水工程的管径优化及管道水质模型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1)长距离输水管网两级优化模型的研究。针对单一的数学模型不能很好解决管径优化的问题,在以往给水管网管径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相结合的两级优化模型对主干管很长,支管较短的引水管道的管径进行优化来寻求管网投资最小。(2)两级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在长距离输水管网管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南水北调(口门—周口)段工程实例,采用两级优化模型和遗传算法分别对南水北调(口门—周口)段主干管长达146.53km的输水管网进行管径优化。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两级优化模型和遗传算法均可实现超长距离大口径引水管道管径的优化,优化后管网中各管段具有标准管径的管段长度,便于直接施工,同时能有效的节约管网投资费用。但两级优化模型的适用范围、求解速度及其精度优于遗传算法及其他单一的数学模型。(3)长距离输水管网一维水质模型的研究。在以往的河流水质扩散模型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管道中物质转换、铁锈的吸附等因素,建立了管道中一维水质扩散模型,并提出了模型求解的方法及具体步骤。此模型对模拟管道中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分析长距离输水管道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国涛[4](2009)在《长距离输水管道事故分析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用水需求量大幅增加,输水距离越来越远,但长距离输水管道事故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无系统的关于长距离输水管道漏损及爆管事故研究,并且断流弥合水击及其解决措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仍在深入研究。要从根本上解决长距离输水管道事故问题,应从事故原因上和事故机理上进行分析,从而为选择事故控制方法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的主导思想是加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将理论科学研究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为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首先,通过对目前供水部门长距离输水管道漏损发生原因的综合论述,从设计、施工、维护角度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减少漏损频率,降低漏水量的技术措施。其次,针对长距离输水管道爆管的现象,分析长距离输水管道内压力变化及其液体流态。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编程工具结合实例对长距离输水管道非恒定流水力系统进行事故分析,得出长距离输水管道系统事故原因,并针对对长距离输水管道破坏最大的断流弥合水击进行分析及防护。

田文铎[5](2002)在《引水管涵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引水管道设计首先是选型 ;其次是管涵有关尺寸的拟定。这些问题历来没有明确规定和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 ,因而给设计带来麻烦。本文根据工程实践结合调查研究 ,提出几点浅见以供参考。

王芷芳,林守江[6](2001)在《引滦入津引水管道的腐蚀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大型水源钢质管道外壁腐蚀程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原石油沥青缠绕玻璃布防护的管道运行 18a后防护层已脆化 ,位于管道的中下部位和底部防护层的脆化使钢管的腐蚀尤为严重 ,多处蚀坑也位于管道的下半部位 ,而管道上半部防护层和管体则较好 ,这是因氧浓差电池所致。目前解决的方法是追加阴极保护 ,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二、引滦入津引水管道的腐蚀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滦入津引水管道的腐蚀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AHP的大型海水淡化引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分析
    2.1 项目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1.1 项目风险的概念
        2.1.2 项目风险的特点
        2.1.3 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2.2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2.2.1 风险识别
        2.2.2 风险评价
        2.2.3 风险应对
    2.3 引水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2.3.1 引水工程项目的特点
        2.3.2 引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
    2.4 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2.4.1 专家评分法
        2.4.2 层次分析法
        2.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A引水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
    3.1 项目概况
        3.1.1 总体情况
        3.1.2 自然条件
        3.1.3 地下水及海水腐蚀条件
    3.2 风险识别的依据及方法
        3.2.1 风险识别的依据
        3.2.2 风险识别的方法介绍
    3.3 项目风险识别
        3.3.1 自然方面的风险
        3.3.2 社会方面的风险
        3.3.3 技术方面的风险
        3.3.4 资源方面的风险
        3.3.5 管理方面的风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引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4.1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运用AHP确定各层指标权重
        4.2.1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思路
        4.2.2 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4.3 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4.3.1 模糊综合评价的思路
        4.3.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4.3.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4.4 评价结果及分析
        4.4.1 指标权重的结果讨论
        4.4.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A引水工程项目风险应对
    5.1 风险应对的原则及应对计划
        5.1.1 风险应对原则
        5.1.2 风险应对计划
    5.2 风险应对的措施
        5.2.1 自然风险的应对措施
        5.2.2 社会风险的应对措施
        5.2.3 技术风险的应对措施
        5.2.4 资源风险的应对措施
        5.2.5 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5.3 风险应对清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大型原水输水管道水质模拟及生物膜净水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与地表水污染现状
        1.1.2 微污染水源水污染物组成
    1.2 长距离输水工程
        1.2.1 长距离输水工程概述
        1.2.2 广州长距离输水工程现状
    1.3 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3.1 生物膜的形成机理
        1.3.2 生物膜的组成
        1.3.3 影响生物膜生长的因素
        1.3.4 生物膜的除污作用
        1.3.5 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研究现状
        1.3.6 原水输水管道模拟器应用现状
    1.4 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1.4.1 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1.4.2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1.4.3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5.3 主要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际输水管道概况
        2.1.1 北江引水工程
        2.1.2 西江引水工程
        2.1.3 东江引水工程
    2.2 实验室模拟管道系统概况
        2.2.1 BAR模拟器
        2.2.2 管道模拟系统计算
        2.2.3 管道模拟系统运行条件
    2.3 检测方法
        2.3.1 水质指标检测
        2.3.2 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2.3.3 454-高通量测序
        2.3.4 扫描电镜观察
第3章 原水输水管道水质化学指标沿程变化及输水管道的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实际原水输水管道全年水质化学指标沿程变化分析
        3.2.1“三氮”变化
        3.2.2 实际原水输水管道全年耗氧量沿程变化分析
        3.2.3 实际原水输水管道全年总铁沿程变化分析
        3.2.4 实际原水输水管道全年浊度沿程变化分析
        3.2.5 实际原水输水管道全年溶解氧沿程变化分析
    3.3 模拟管道系统水质化学指标沿程变化分析
        3.3.1 模拟管道系统试验用水
        3.3.2 模拟管道系统沿程氨氮浓度变化
        3.3.3 模拟管道系统沿程耗氧量变化
        3.3.4 模拟管道系统沿程浊度变化
        3.3.5 模拟原水输水管道沿程溶解氧变化
    3.4 模拟管道系统与实际输水管道水质化学指标沿程变化比较
        3.4.1 氨氮浓度变化比较
        3.4.2 耗氧量变化比较
        3.4.3 浊度变化比较
        3.4.4 溶解氧浓度变化比较
    3.5 原水输水管道沿程氨氮浓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3.5.1 模拟管道系统试验用水
        3.5.2 莫诺基本方程式
        3.5.3 氨氮去除动力学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原水输水管道水质微生物指标沿程变化及输水管道的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实际原水输水管道水中全年微生物数量沿程变化分析
        4.2.1 输水管道全年HPC沿程变化分析
        4.2.2 输水管道全年大肠菌群沿程变化分析
    4.3 模拟原水输水管道水中微生物数量沿程变化分析
        4.3.1 模拟管道系统水中HPC沿程变化分析
        4.3.2 模拟管道系统大肠菌群数量沿程变化分析
    4.4 模拟管道系统与实际管道水中微生物指标变化比较
        4.4.1 HPC变化比较
        4.4.2 大肠菌群变化比较
    4.5 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4.5.1 实际输水管道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
        4.5.2 模拟管道系统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4.5.3 模拟管道系统与实际输水管道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溶解氧和氧化剂对管道生物膜净水效果的影响
    5.1 引言
    5.2 生物膜生长过程
    5.3 改变溶解氧浓度对生物膜净水效果的影响
        5.3.1 模拟管道系统试验用水
        5.3.2 溶解氧对出水氮的影响
        5.3.3 溶解氧对出水耗氧量的影响
        5.3.4 溶解氧对出水总铁的影响
        5.3.5 溶解氧对出水浊度的影响
        5.3.6 溶解氧对生物膜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3.7 溶解氧对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4 氧化剂浓度对管道生物膜及出水水质的影响
        5.4.1 模拟管道系统试验用水
        5.4.2 氧化剂对出水氨氮的影响
        5.4.3 氧化剂对生物膜的 AOB 的影响
        5.4.4 氧化剂对生物膜的 HPC 的影响
    5.5 生物膜中微生物与水质之间相关性分析
        5.5.1 生物膜中微生物数量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相关性统计学分析
        5.5.2 生物膜与水中微生物平板培养菌落形态比较
        5.5.3 不同培养时间生物膜微生物量与水中微生物量的比较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长距离输水管网优化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长距离输水工程意义
        1.1.2 长距离输水工程的现状
        1.1.3 长距离输水工程的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长距离输水管网的优化
        1.2.2 长距离输水管网的水质模型
        1.2.3 长距离输水管材的选用
    1.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2 管网优化理论及实现方法
    2.1 管网优化的原理
    2.2 基于Hopfied神经网络的优化原理
        2.2.1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及应用
        2.2.2 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2.2.3 Hopfied离散模型
        2.2.4 Hopfied连续模型
        2.2.5 神经优化计算的基本步骤
    2.3 遗传算法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2.3.1 遗传算法的特点
        2.3.2 遗传算法的基本用语及运行过程
        2.3.3 遗传算法的基本方法
3 南水北调(口门—周口)管径优化设计的研究
    3.1 工程简介
    3.2 长距离引水管道两级优化模型在管径优化中的应用
    3.3 基于GADS的长距离输水管道管径优化设计
        3.3.1 编码和解码
        3.3.2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步骤
    3.4 优化结果及对比分析
        3.4.1 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公式及参数的选用
        3.4.2 长距离输水工程管材及粗糙系数的选择
        3.4.3 两级优化模型的计算结果
        3.4.4 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
        3.4.5 结果对比分析
4 长距离输水的一维水质模型
    4.1 模型的建立
    4.2 求解过程及其分析
        4.2.1 水质模型的求解方法
        4.2.2 方程的离散及求解
        4.2.3 结果及其分析
5 结语与展望
    5.1 结语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长距离输水管道事故分析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城市长距离输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长距离输水事故严重
        1.1.2 供水安全可靠性不够
        1.1.3 供水管理科学性有待提高
    1.2 国内外对长距离输水管道事故问题的研究及措施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长距离输水管道事故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 长距离输水管道易发生漏损事故部位
    2.2 长距离输水事故的原因分析
        2.2.1 管材问题
        2.2.2 接口问题
        2.2.3 施工问题
        2.2.4 腐蚀问题
        2.2.5 内外荷载
        2.2.6 水击现象
        2.2.7 低温
        2.2.8 其他工程的影响
    2.3 减少漏失的预防性措施
        2.3.1 管道材质
        2.3.2 接口形式
        2.3.3 施工质量
        2.3.4 管道防腐措施
        2.3.5 水压
        2.3.6 水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距离输水管道内液体流态及其流动分析
    3.1 长距离输水管道内液体流态及排气装置的选择
        3.1.1 管道气、水两相流流态及其转化规律
        3.1.2 管道内气体来源及存气情况
        3.1.3 长距离输水管道排气装置的选择
    3.2 长距离输水管道基本水力公式的选择
        3.2.1 常用的水力计算公式
        3.2.2 规范中水力计算公式的规定
        3.2.3 公式的适用范围
    3.3 长距离输水管道内流动分析
        3.3.1 长距离输水管道稳态流动分析
        3.3.2 长距离输水管道非恒定流流动分析
    3.4 长距离输水管道中的水柱分离及其向水柱分离处注入空气防护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例分析
    4.1 长距离输水管道事故实例一
        4.1.1 工程事故介绍
        4.1.2 管道有关技术参数
        4.1.3 事故原因分析
        4.1.4 本事故输水管道分析结论
    4.2 长距离输水管道事故实例二
        4.2.1 工程事故介绍
        4.2.2 管道有关技术参数
        4.2.3 水击分析
        4.2.4 本事故输水管道分析结论
        4.2.5 本事故输水管道的防护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工程设计实践

四、引滦入津引水管道的腐蚀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AHP的大型海水淡化引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D]. 孟姗姗. 吉林大学, 2018(01)
  • [2]大型原水输水管道水质模拟及生物膜净水功能研究[D]. 雒江菡.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1)
  • [3]长距离输水管网优化设计与研究[D]. 马俊. 郑州大学, 2010(06)
  • [4]长距离输水管道事故分析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黄国涛.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0)
  • [5]引水管涵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 田文铎.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02(04)
  • [6]引滦入津引水管道的腐蚀调查[J]. 王芷芳,林守江. 腐蚀与防护, 2001(01)

标签:;  ;  ;  ;  ;  

滦津引水管道腐蚀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