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益气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一、益气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任思思[1](2021)在《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益气活血治疗法则是将补益元气与活血行血相结合而成的中医治疗法则。通过梳理益气活血法的衍化源流,其形成、发展、确立,建立在对气血理论、瘀血理论的逐渐深刻认识之上。气血为人身之本,其二者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二者一损俱损,荣辱与共。气血认知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疾病抗争史。益气活血法萌发于秦汉时期,从认识到气血调和人体安和,气血失调遂生病证,再到瘀血病因辨证,气虚血滞的逐步出现,为益气活血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直到明清时期,气虚血瘀作为病因病机明确出现在医学典籍中,益气活血法随着王清任补阳还五汤的创立,逐渐得以完善、确立。气血二者,气旺促血行,气虚血生滞,益气则可以活血。若是正气虚损,气机失调,运血无力,经脉瘀阻,血行不畅无法濡养四肢百骸,则成气虚血瘀证。气为阳主煦之,血为阴主濡之,气虚致阳虚无力温养机体,且寒从中生,易为邪所侵袭;同时无力推动血液濡养周身,则脑髓清窍失养,周身经脉不利,行动障碍,麻木不仁;血液瘀阻,经脉气血更为滞涩,肢体失养,经脉拘挛,肌肤色变,不通而痛。历代医家皆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人体气血失调紧密相关。脑主神明,为元神之府,脑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主感觉、肢体运动等功能。孙思邈有云“头者,人之元首,人神气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手足三阳经络汇于头面、行于四肢百骸,因而气血失调,脑髓失养,或外感邪气,则有瘫痪、肌肉萎缩、抽搐、震颤的症状。《黄帝内经》提出“血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指出气血的变化是厥病发生的基础。气虚而致清阳不升、血行不畅,气血瘀滞,脑失濡养,导致神明失用。刘完素认为“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血涩难行,瘀滞不通,滋养不能,则人体肢节肌肉痿软,活动不利。“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缓者发过如故”,说明气血流畅,肢骸贯通,则恢复如故。关于中风,张景岳认为“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王清任同样赞成中风肢体痿厥为“非风”,因此正气虚损,血液瘀滞,气虚血瘀成为脑病常见病因病机。由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而致的肢体筋脉拘挛、震颤、行动不利、大脑神机不用神志障碍,可用益气活血法,“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正气充足,血行通畅,气血通和,神机得运,人体安和。现代益气活血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有学者对其相关方剂进行实验室研究,有证据显示,益气活血法类方能很好的修复和改善人体病理状态。在脑血管病发病初期以及恢复期,运用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在中枢神经系统在病理上的损伤,而且在残障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认知以及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上均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因此,对益气活血法理论源头进行梳理,并对20年来益气活血法关于脑病的临床随机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益气活血法则在现代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中医文献理论的支撑、循证医学的证据。第一部分基于中医古籍探讨"益气活血"理论源流及运用目的全面检索古代医经典籍中有关“益气活血”法则的气血理论认识、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通过对纳入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系统阐述古代各个时期益气活血相对应的病因病机理论分析、临床运用情况,并从整体上讨论益气活血法发展规律,探寻其历史源流,发展衍化。从整体上总结历代中医学家临症运用益气活血法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为现代中医药关于益气活血法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中医古籍文献检索与现代文献检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秦汉时期到清末的中医古籍经典中,有关益气活血相关的气血理论分析、气虚血滞、瘀血、辨证论治、用药思路等内容。梳理源流脉络时以时间顺序为经纵向体现益气活血思想发展进程,以作者、着作为纬横向展开论述,整理各个时期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字描述,提炼相关学术思想,归纳总结益气活血法的发展衍化。结果益气活血的治疗法则发展经历了萌芽、奠基、充实、发展、完善五个阶段。全文按照时间脉络梳理,分为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时期。1萌芽阶段(秦汉时期)。本阶段充分阐释了气血理论,认为二者不可缺一,功能相辅成,气血为人体之本,气充成形,血畅则流行于全身,气充血足,人体安和。其中,《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血瘀的概念,并有相应活血化瘀,攻补兼施,治疗法则,见于妇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2奠基阶段(晋隋唐时期)。对气血的理论认识逐渐深刻,辨证论治需察明气血,诸病寻源,明确病因病机,论证瘀血致病之时,常考虑气虚成分,多见于外科、妇产科。随着唐朝本草类专着的问世,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药物不断被总结、运用,为后世益气活血治疗法则,相应的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用药思想构建起到了铺垫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3充实阶段(宋时期)。丰富了气血理论,从生理病理上阐述了气血二者对人体精神状态的重要性,强调了气的重要性,并从内、外、不内外三方面探讨了血瘀症的产生,认为“虚”是血瘀产生的内在因素。益气活血法则在此阶段得到了充实,益气从补元气、益卫气具体到健脾气。4发展阶段(金元时期)。随着医家流派的出现,益气活血法在此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气血二者载运相因,气虚无力,血生瘀滞,瘀血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气血不生,易成症瘕积聚。此时期,益气活血多用于外科、女科。益气包括益正气、卫气、脾胃之气,药物多用黄芪、人参、白术等,活血药物多用归地芎芍、干漆、桃红。5完善阶段(明清时期)。本阶段在气血之中,突出了气的作用,气虚血瘀作为益气活血法则的病因病机开始明确出现在本时期的医学着作中,相应用药则益补之活之,于活血之时增加参、芪等补中益气。直至益气活血代表方BYHWD的问世,补气益气,以大剂量黄芪为君,配以桃红四物,补气活血化瘀生新,益气活血法则正式确立下来。常见使用于临床各科。结论通过梳理益气活血法的历史衍化脉络,发现益气活血法始终伴随着历代医家对气血认识的深入程度而不断升华。形成最初,不仅认识到了气血二者生理关系,还需继续挖掘气血二者病理上的关系,益气活血法开始萌发。随着气血理论的认识逐渐深刻,开始探讨气为二者关系的主要部分,认识到气机变化确实能影响血行变化,再到在瘀血的形成过程中不离气虚,即气虚血瘀作为病因病机开始纳入研究,这为益气活血法的形成起到铺垫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益气活血不断充养、成熟的道路上,益气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对益气的认识也随着医学的积累,分别有了益元气、益卫气、益脾胃中焦之气的升华,用药思路也出现了参芪、白术、补中益气,但仍为随症加减,没有形成固定的方药配伍。直到清朝王清任,集大成者,创立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才将益气活血法正式确立起来。方中120g黄芪为君,以促气复血行,益气生血,归地芎芍稍加桃红,则为桃红四物,多用则破血,少用则活血,共同起到益气活血化瘀生新的功效。与此同时,益气活血法正式出现。第二部分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ation,BYHWD)治疗脑病(中风、多发性硬化、癫痫、痴呆、头痛、头晕等)的临床疗效,为益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方法本研究由2名独立研究员按照PRISMA国际标准,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1999.6-2020.6的中文、英文数据库,如CNKI、万方、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ation,BYHWD)对脑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本研究制定的纳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以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和GRADE系统推荐级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合并数据,评价指标为RR、MD。结果本研究共有21项原始文献,1946例患者纳入研究。1有效率:BYHWD+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脑病的有效率为,[RR=1.19(95%CI[1.14,1.24]),I2=21%,P<0.00001];BYHWD单用与常规西药治疗脑病的有效率为,[RR=2.38(95%CI[1.59,3.55]),I2=0,P<0.05];表明在脑病常规治疗中加载BYHWD或者单用BYHWD的有效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2 NIHSS评分:BYHWD+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中风的NIHSS评分,结果为[MD=-2.38(95%CI[-3.32,-1.44]),P<0.00001,I2=81%],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中风基础上加用BYHWD,能够明显降低神经损伤NIHSS评分,提升患者神经功能;BYHWD与常规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NIHSS评分,MD=-0.35(95%CI[-2.45,-1.75]),P>0.05,表明BYHWD单用与常规西药对比在治疗中风恢复期的NIHSS评分方面没有差异。3 ADL评分:单用BYHWD与常规西药对比治疗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MD=6.4(95%CI[5.23,7.57]),P<0.00001,I2=0];BYHWD+常规治疗与常规西药比较治疗中风的ADL评分,[MD=16.27(95%CI[13.73,18.80]),I2=0,];结果表明BYHWD的加载治疗对比单用西药,能够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ADL评分。4 GRADE证据质量评级:BYHWD单用或者与常规西药的联合在中风、多发性硬化、痴呆的治疗中,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纳入文献GRADE证据质量评级偏于中等。结论BYHWD单用或者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在中风、多发性硬化、痴呆的治疗中,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对肢体活动受限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结语益气活血法是中医理论指导的治疗法则,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脑病的防治中的疗效优越,多受重视,广为推崇。1.益气活血法萌芽于秦汉时期,气血理论、瘀血概念深入人心;奠基于晋隋唐时期,气虚血瘀的病因病机辩证逐渐清晰,并对益气活血之药进行总结;益气活血法则的气血理论充实于宋时期,对血瘀进行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方面的详细论述;发展于金元时期,血瘀病因病机辩证明确,用药思路渐趋成形;完善于明清时期,气虚血滞的病因病机的明确,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开始临床运用。2.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在脑病急性期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单独使用;BYHWD在脑病恢复期单用,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单独使用。BYHWD治疗脑病单用或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对肢体活动受限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3.不足与展望:本研究在源流衍化汇总中,仍有不足,总结梳理的不够全面,存在相关古籍遗漏的可能;在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中,缺乏高质量RCT,整体文献质量等级不高,造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同时,本研究未系统关注益气活血法的实验室研究进展,对益气活血法提供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支撑。鉴于益气活血法的使用价值,今后有必要多利用生物学、免疫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其相关有效成分和组方,对发挥作用的细胞、分子进行阐述,继续为益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微观的、具体的理论支撑。

王英[2](2021)在《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研究、临床疗效观察、安全性观察等方面,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为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ACI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急性期一般处理、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调脂、合并症并发症治疗等。中药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及益气活血化痰方(黄芪、胆南星、法半夏、党参、桃仁、红花、当归、丹参、天麻、白术、蜈蚣等组成),100ml/袋,饭后温服,每天3次。疗程14±2天,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的水平变化及TCD评估脑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1、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NIHSS评分疗效评定,中药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中药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中药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药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后脑侧支循环比较,中药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后Hcy水平比较,中药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7、治疗后NSE水平比较,中药组下降更明显,但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8、治疗后ADL评分比较,中药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9、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及药物安全损害,安全性评价1级。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可有效运用于风痰阻络型ACI患者,能有效改善脑侧支循环,降低患者Hcy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ADL值,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作为风痰阻络型ACI患者临床辅助治疗选择之一。

刘博文[3](2021)在《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风中经络·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内容。研究内容一主要依据心理测量学方法,通过改良德尔菲法获取条目、确定条目及筛选分析条目,编制缺血性中风肾元亏虚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给研究内容二应用。研究内容二选择符合西医脑梗死恢复期诊断标准、中医中风中经络诊断标准且辨证为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设计,试验按3:1的比例分配病例,采用一级设盲,进行双盲双模拟措施。试验组口服培元通脑胶囊和丹膝颗粒模拟剂,对照组口服丹膝颗粒和培元通脑胶囊模拟剂,疗程12周,随访至发病180天。疗效评价指标为改良Rankin量表、中医证候、NIHSS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安全性指标为实验室检查及不良事件。结果:PPS数据集158例,SS数据集183例。1.基线:入组时两组年龄、身高、体重、病程、性别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肾元亏虚证积分、瘀血阻络证积分、NIHSS量表评分具有可比性。2.疗效评价:(1)病残程度:用药12周及发病180天时,两组mRS评分≤2分的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治疗4周后、8周后和发病后90天、用药12周后和发病后180天,两组肾元亏虚证和瘀血阻络证积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访视时间延长,差异显着(P<0.01);(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4周后、8周后和发病后90天、用药12周后和发病后180天,两组NIHSS量表评分较基线变化值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变化值大于对照组;(4)日常生活能力:治疗4周后、8周后和发病后90天、用药12周后和发病后180天,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75分的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3.安全性评价:试验组14例受试者中发生15例次不良事件,对照组4例受试者中发生5例次不良事件,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风中经络·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可以改善证候,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疾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冯诗锐[4](2021)在《活血开窍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窍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并评价活血开窍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窍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本方应用于临床打下基础。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窍型)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活血开窍方。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14天后对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改良Ranlin量表(m RS)、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评分。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并严格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和对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有6例基本痊愈,1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该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有3例基本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该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总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1)组内比较:治疗前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后,两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P均<0.01),两组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改善。(2)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疗效大于对照组。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m 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1)组内比较:治疗前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后,两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L评分:P=0.03<0.05;m RS评分:P=0.01<0.05;中医证候积分:P=0.01<0.05),说明两组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减少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方面得到改善。(2)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L评分、m 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残障水平方面的疗效大于对照组。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提示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评估:治疗期间,两组的生命征监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未出现明显异常,也未出现与西药、中药汤剂相关的不良发应,提示活血开窍方联合常规西药的安全性佳。结论:1、活血开窍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窍型)的疗效高于常规西药治疗。2、活血开窍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窍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中医证候整体表现、残障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3、活血开窍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窍型)在临床上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刘若凡[5](2021)在《基于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探讨活血化瘀法对血肿的影响及应用时间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系统回顾并分析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RCT)中活血化瘀法的干预时点及药物特点;2.基于文献分析结果,设置不同干预时点,以脑血疏口服液作为代表活血化瘀法的实验药物,探索脑血疏口服液不同时点应用对大鼠神经功能和血肿体积的影响,探讨其用药时间窗;3.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脑血疏口服液影响血肿吸收的潜在效应机制。方法:1.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的RCT,并查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ClinicalTrials.gov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时限均为2001年至2020年,文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以脑出血、脑出血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血性卒中急性期、活血、化瘀、破血、逐瘀等为检索词。将纳入研究中涉及的干预时点、药物、方药组成等录入Excel中建立文献数据库,运用SPSS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2.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预给药组(C组)、造模后6h给药组(E组)、造模后24h给药组(G组)5组,每组8只。采用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前,C组予1.8 mL/kg.d-1脑血疏口服液灌胃7 d,其余4组予1.8mL/kg·d-1生理盐水灌胃7d;造模后,A组和B组予1.8mL/kg.d-1生理盐水灌胃,C组和E组在造模6h后予1.8 mL/kg·d-1脑血疏口服液灌胃,G组在造模24h后予1.8 mL/kg·d-1脑血疏口服液灌胃,每组大鼠均每隔24h给药一次,共3d。术后1d、3d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大鼠行为学进行记录和评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扫描获得大鼠颅脑影像,使用Sante DICOM Viewer软件重复3次测量取平均值,利用公式计算获得血肿体积并计算血肿吸收率。用药3 d后大鼠断头取脑,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36蛋白表达情况。3.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Pubchem数据库获得脑血疏口服液组成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ADME数据库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有效活性成分筛选和靶点预测,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获得脑出血血肿吸收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及插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初步探索脑血疏口服液影响脑出血血肿吸收的可能机制。结果:1.共纳入102项RCT,29项研究未对活血化瘀药的干预时间进行详细说明,1项研究将干预时间限制在发病6 h内,2项研究将干预时点明确至发病6-24 h内,共有31项研究将活血化瘀药的干预时点明确在发病24 h后。明确用药时点的73项研究中,共55项研究使用中药汤剂、口服液或胶囊等口服活血化瘀药,涉及处方40个,中药68味,用药频次总共320次,结合治疗思路可以聚类为四大类,第一类包括大黄、水蛭、川芎、三七、赤芍、桃仁、红花、黄芪、石菖蒲、蒲黄、丹参、地龙、芒硝、牛膝,第二类包括泽泻、猪苓、土鳖虫,第三类包括茯苓、益母草、甘草,第四类包括黄芩、栀子、厚朴、当归。2.造模后第1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组、C组、E组及G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造模1 d后相比,造模3d后各组大鼠评分均有下降,其中B组、C组、E组及G组评分下降明显(P<0.05);造模后第3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与B组相比,C组及E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造模后1 d使用MRI扫描比较血肿体积,B组、C组、E组及G组的大鼠血肿体积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d进行MRI扫描,与造模后1 d测得大鼠血肿体积相比,C组、E组、G组造模后3 d测得血肿体积减小(P<0.05);造模后3 d测得各组大鼠血肿体积进行比较,C组、E组的大鼠血肿体积小于B组(P<0.05);与B组相比,C组、E组的血肿吸收率显着提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C组、E组及G组的CD36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和E组的CD36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C组、E组和G组光镜下可见血肿周围CD36免疫标记阳性表达染色加深,数量增多;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C组、E组和G组的大鼠血肿周围CD36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3.经筛选后得到脑血疏口服液包含候选活性成分共235个,其中川芎73个,大黄28个,黄芪33个,牡丹皮21个,牛膝32个,石菖蒲51个,水蛭33个;预测后得到229个潜在作用靶点,其中川芎40个,大黄66个,黄芪123个,牡丹皮107个,牛膝114个,石菖蒲116个,水蛭45个;借助Cytoscape构建有效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每个活性成分平均与9.9个预测靶点相互作用,每个预测靶点平均与2.7个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经筛选获得脑出血血肿吸收的相关靶点437个;通过构建脑血疏口服液影响脑出血血肿吸收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后获得关键靶点126个。对126个关键靶点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共得到43条生物学过程信息、68条细胞组分信息、39条分子功能信息(均P<0.05);对126个关键靶点进行KEGG富集分析,得到72条信号通路(均P<0.01),聚类后得到34大类信号通路,结合前项研究中CD36研究结果,预测通过调节 Toll 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信号通路调控CD36蛋白表达,可能是脑血疏口服液影响脑出血血肿吸收的作用机制之一。结论:1.脑血疏口服液在脑出血急性期6 h内给药未加重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未导致大鼠血肿扩大。脑血疏口服液在脑出血急性期6 h内给药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促进大鼠血肿吸收,优于在脑出血后24h给药,脑出血后6h内使用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血肿吸收最有益。脑出血后6 h内使用脑血疏口服液可通过提高CD36蛋白表达更早启动血肿清除。2.脑血疏口服液可直接或间接通过调控多个靶点促进血肿吸收,多条信号通路参与其中。结合前项研究结果,预测脑血疏口服液可以通过调节TLR/NF-κB信号通路调控CD36蛋白表达,促进内源性血肿清除。

丁永胜[6](2020)在《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因其有着活血止血双向作用的特性,在医疗保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药物疗效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越来越深入,解决了三七质量控制中的大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尚未解决,如:因三七有效成分群尚未完全明确,现建立的以化学成分含量为依据的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完全反映三七真实药效;以传统性状特征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缺乏系统的现代化学及药理学数据支撑。通过前期研究及文献查阅了解到三七活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具体组成尚未完全阐释清楚,三七总皂苷含量与三七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无统一定论,因此,仅以几个三七皂苷单体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以三七性状特征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缺乏科学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收集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以活血功效为切入点,利用谱-效相关法深入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以三七有效成分群含量为依据,结合三七谱-效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能够反映三七真实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以活血药效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方法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收集范围,采取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三七种植资源分布和市场销售的情况并收集产地信息明确的三七样品,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所收集到的三七样品,为后续研究做准备。2三七药物谱研究取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有目的地制备谱图差异明显的14批次三七样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升仪器分析检测化学成分的能力,建立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得到三七的药物谱。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采用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观察具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初步评价14批次三七活血作用强弱。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测具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对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脑体指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三七活血作用强弱。最终得到三七抗毛细管凝血时间药效谱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谱。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的综合药效指标、三七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将药物谱分别与单一药效指标和综合药效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三七的抗毛细管凝血有效成分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有效成分群和三七活血作用的有效成分群。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HPLC法检测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含量,通过灰色关联法结合活血有效成分群各指标药效系数,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三七质量,并依据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设置商品规格等级阈值,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三七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结果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三七种植地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红河州和玉溪地区,广西仅德保、坡洪等地有少量种植。市场销售三七主产于云南,集散于文山。本研究共收集到5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样品,对所收集到的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三七70%乙醇提取物干膏,发现所收集到的50批次三七样品出膏率范围为24.41%~50.31%,说明各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或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材料。2三七药物谱研究通过对14批次三七进行HPLC分析,建立了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 23个共有成分,指认了其中 12 个成分(N-R1、G-Rg1、G-Re、20(R)N-R2、G-Rg2、G-Rh1、G-Rb1、G-Rc、G-Rb2、G-Rd、N-Ft1、20(R)G-Rh2),均为皂苷类化合物。对已指认的 12个共有成分和11个未指认成分分别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获取了三七的药物谱。14批次三七12个共有皂苷类成分含量分别在0.61%~1.29%、3.90~5.90%、0.42%~1.23%、0.06%~0.11%、0.21%~0.61%、0.14%~0.27%、1.82%~3.70%、0.03%~0.07%、0.08%~0.21%、0.75%~1.30%、0.03%~0.15%、0.04%~0.15%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14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继续进行后续实验研究。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批次三七的活血效果确实存在显着性差异。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显示,14批次三七凝血时间范围为59.17~97.08 s,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显着延长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果显示,14批次三七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及脑体指数范围分别为5.87%~32.08%、79.76%~81.45%、0.59%~0.66%,14批次三七给药组各药效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为谱-效相关法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提供了丰富的药效学信息。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建立了三七的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和活血作用综合药效谱。药物谱-抗毛细管凝血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20个化合物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1、G-Rb2和G-Re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贡献度最高,(R)N-R2、G-Rh1对该指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药物谱-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17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梗死面积起正向作用;15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失水率起正向作用;9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体指数起正向作用。药物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8个成分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2、G-Rc、G-Rd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贡献度最大,(R)N-R2、G-Rh1、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负向作用。药物谱-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7个化合物对活血综合药效指标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学成分中,G-Rb2、G-Rc、G-Rd、N-R1、G-Rb1五种成分对三七活血作用所作贡献较大,G-Rh1、(R)N-R2、N-Ft1对三七活血作用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无论体外、体内实验G-Rh1、(R)N-R2均对三七活血指标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综合药效也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说明G-Rh1、(R)N-R2、N-Ft1可能存在潜在的促凝作用。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利用HPLC法对50批次三七进行了活血有效成分的定量/半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成功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50批次三七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范围为0.4170~0.5210,相对加权关联度越大,三七质量越优。人为设置三七商品等级相对加权关联度阈值,初步将50批次三七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相对加权关联度≥ 0.5000;Ⅱ级:0.5000>相对加权关联度≥ 0.4600;Ⅲ级:0.4600>相对加权关联度≥0.4200;Ⅳ级:0.4200>相对加权关联度),检测的50批三七中Ⅰ级8批次,Ⅱ级14批次,Ⅲ级26批次,Ⅳ级2批次。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谱-效相关的三七活血作用有效成分群的快速筛选方法,为全面揭示三七有效成分群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提供了借鉴。2.首次采用熵值法综合体外、体内活血药效指标,利用谱-效相关法明确了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为三七质量评价研究、临床合理使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3.以有效成分的药效系数为权重、含量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能够反映三七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为三七及其他多指标成分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郝如彬[7](2020)在《基于RhoA/ROCKⅡ信号通路探讨荷叶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以及预后与脾胃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因此提出调整气机为中风治疗根本,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元气。中药荷叶具有调理脾胃,升清降浊的功效,本研究采用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动物模型,选取荷叶主要提取物荷叶碱为治疗药物,探讨荷叶碱干预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水肿、缺血脑组织中RhoA/ROCKⅡ信号通路、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情况,为中医临床中荷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首先把SD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法舒地尔治疗组(fasudil),荷叶碱高、中、低剂量治疗组(Nuciferine-H、NuciferineM、Nuciferine-L)6组,并进行预给药,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纯净水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腹腔注射;荷叶碱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荷叶碱灌胃。2.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建立。将各组大鼠进行预给药,在末次给药1 h后以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模型建立24小时后测定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干湿称重法检测大鼠脑含水量来评价荷叶碱预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3.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来观察通过荷叶碱预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中RhoA/RockⅡ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4.通过ELISA法检测,来观察通过荷叶碱预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中IL-4、IL-10、TNF-α、IL-1β表达水平。结果:1.经过预实验,已经熟练掌握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制作,脑缺血造模成功24小时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假手术组中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显着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荷叶碱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法舒地尔治疗组均可显着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与法舒地尔治疗组相比,荷叶碱高剂量治疗组能显着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平(P<0.05)。2.脑缺血造模成功24小时后进行脑水肿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含水量显着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荷叶碱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法舒地尔治疗组均可显着降低大脑含水量(P<0.05)。与法舒地尔治疗组相比,荷叶碱高剂量治疗组能显着降低大脑含水量(P<0.05)。3.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该检测方法直观,有效,而且相对操作方便,大鼠脑组织切片染色后,梗死区为白色,正常脑组织为红色。脑缺血造模成功后24小时后进行TTC脑缺血检测,假手术组大鼠中未出现脑梗死表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荷叶碱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法舒地尔治疗组均可显着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P<0.05)。与法舒地尔治疗组相比,荷叶碱高剂量治疗组能显着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P<0.05)。4.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部分中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治疗组和荷叶碱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的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法舒地尔治疗组比较,荷叶碱高剂量治疗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部分中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5)。5.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部分中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部分中RhoA和ROCKⅡ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治疗组和荷叶碱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的RhoA和RockⅡ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与法舒地尔治疗组比较,荷叶碱高剂量治疗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部分中RhoA和RockⅡ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6.ELISA法检测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4,IL-10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4、IL-10、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治疗组和荷叶碱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血清IL-4、TNF-α、IL-1β水平显着降低,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法舒地尔治疗组比较,荷叶碱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4、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降低,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1.采用线栓法进行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模,梗死区域稳定,手术效果好,大鼠存活率高。2.荷叶提取物荷叶碱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可以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梗死体积、改善脑梗死大鼠脑水肿情况,起到神经保护作用。3.荷叶提取物荷叶碱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可以下调缺血脑组织中RhoA/ROCKⅡ信号通路表达,促进神经恢复。4.荷叶提取物荷叶碱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可以调节外周血清中IL-4、IL-10、TNF-α、IL-1β表达水平,抑制脑缺血发生后炎症反应,减轻炎性损伤作用。

刘智美[8](2020)在《通脑丸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通脑丸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痰瘀阻络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量表、血清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选取的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合用通脑丸与脑心通胶囊。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认真填写病例报告表,观察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及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同时检测血脂四项HCY、hs-CRP水平,并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各项量表评分与实验室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可进行后续的临床观察;2.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92.5%,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与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0%、80%,且2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通脑丸治疗该病的临床与中医症候疗效优于脑心通胶囊;3.各项量表评分比较: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而ADL评分、FMA评分均升高,2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组间进行比较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通脑丸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脑心通胶囊的效果更佳;4.实验室指标的比较: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降低,血清HDL-C水平升高,治疗前后的2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组间的血清HCY、hs-CRP水平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组间的血清血脂四项水平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通脑丸与脑心通胶囊在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脂方面疗效相当,而在抗炎、抗氧化方面通脑丸优于脑心通胶囊。结论:通脑丸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痰瘀阻络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能显着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及各项量表评分;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HCY、hs-CRP水平,无明显毒副作用。

雷梦南[9](2020)在《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D133、Vav1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课题组前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SCF/c-ki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通过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CD133、Vav1蛋白表达及缺血半暗带区局部脑组织血流量的变化,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再生的影响,为临床该治法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4月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84只,体质量(300±20)g,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G)、模型组(Model Group,MG)、通心络组(Tongxinluo Group,TXLG)和脑络欣通组(Naoluoxintong Group,NLXTG),每组21只,根据其治疗时间的不同,各组再分为3d、7d、14d三个亚型组,每个亚型组7只。SOG仅进行动脉分离术,剩余三组采用线拴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以Longa评分判断模型复制是否成功,神经缺损体征评分以2~3分者选为本次实验的动物。按照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系数进行计算药物的等效剂量,得出脑络欣通和通心络的给药剂量分别为5.04g/kg、0.50g/kg,于每日上午9:00时、下午4:00时各灌胃一次。进行不同时间的治疗后,4%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内固定,开颅取脑,以备检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右侧脑部缺血区插线后5min和治疗后的局部脑血流量(r CBF);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分别对不同组别不同治疗时间大鼠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CD133、Vav1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进行检测。所得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软件Graph Pad Prism 7.00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图形的制作,统计表采用软件Word2016进行制作。结果1)CD133的变化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在400倍显微视野下,CD133主要表达在大脑缺血梗死灶周围中、小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与SOG比较,MG的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CD133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在3d、7d、14d均显着增高(P<0.01);与MG比较,TXLG及NLXTG的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CD133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3d、7d和14d均显着增加(P<0.01);与TXLG比较,NLXTG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CD133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在3d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和14d有所增加(P<0.01)。2)Vav1的变化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在400倍显微视野下,Vav1主要表达在神经元细胞核膜上。与SOG比较,MG的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Vav1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在3d、7d和14d均显着增加(P<0.01);与MG比较,TXLG及NLXTG的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Vav1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在3d、7d、14d均显着上升(P<0.01);与TXLG比较,NLXTG的Vav1蛋白表达阳性面积在3d、7d和14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局部脑血流量各组实验大鼠按操作复制模型,在插线后5min经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模型大鼠右侧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与SOG比较,MG、TXLG、NLXTG的3d、7d、14d各组全部大鼠插线后5min的r CB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实验大鼠经过不同时间点采用不同药物灌胃治疗后,经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模型大鼠右侧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与SOG比较,MG治疗后3d、7d、14d的r CBF显着下降(P<0.01);与MG比较,TXLG和NLXTG治疗后3d、7d、14d的r CBF显着上升(P<0.01);与TXLG比较,NLXTG治疗后3d、7d、14d的r CBF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活血通络法(脑络欣通)能上调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CD133蛋白的表达,使脑缺血后血管再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2)益气活血通络法(脑络欣通)通过上调Vav1蛋白的表达,激活造血细胞表达,使血管再生功能有所提高;3)益气活血通络法(脑络欣通)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区脑部血流量的变化,促进半暗带区域血流的增加。因此,益气活血通络法(脑络欣通)能调节SCF/c-kit信号通路,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再生,增加血流供应,抗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结构与功能恢复。

李玉[10](2020)在《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rCBF及GRB7、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气血—脑髓”相关的中医理论为基础,在课题组前期SCF/c-kit信号通路的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之上,对具有差异的结果深入探究;选用益气活血通络法及其代表方脑络欣通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给药后第3d、7d、14d三个时间点动态检测,模型大鼠缺血侧局部脑血流量及GRB7、VEGFR2指标的变化,探讨脑络欣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即实验一与实验二。共选用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300±20g,按照随机数值表法分为假手术组(J组)、模型组(M组)、通心络组(T组)和脑络欣通组(N组),每组共24只,再分设3d、7d、14d三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了大鼠大脑右侧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并从局部脑血流量、神经功能体征等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造模成功结束2h后拔鱼线行脑缺血再灌注,根据Zea Longa评价标准,选用2分或3分者。以脑络欣通5.04g/kg及通心络0.50g/kg剂量每天灌胃2次,第3d、7d、14d后?进行4%多聚甲醛心脏内灌注固定后,开颅取脑。实验一: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测定各组大鼠缺血侧额顶叶皮质区GRB7、VEGFR2阳性表达面积。实验二:激光多普勒法检测MCAO/R大鼠造模成功后10min及治疗后缺血侧皮质梗死部位r CBF变化。实验结果,显微镜400倍视野下皮质区选4个相近区域摄片,采用南京捷达DP801形态学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处理,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Mean±S表示,每个时间点各组之间比较用多变量方差分析,P<0.05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示差异具有显着性。结果实验一1.检测结果显示:在缺血部位额顶叶皮质区,GRB7蛋白呈棕黄色,主要表达在缺血部额顶叶皮质区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胞核及胞浆中。J组有少量表达,与J组相比较,M组GRB7阳性表达量增加,且表达的阳性面积有差异(P<0.05);与M组相比较,N组GRB7表达增多,阳性表达面积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T组比较,N组GRB7表达阳性表达面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检测结果显示:在缺血部额顶叶皮质区,VEGFR2蛋白阳性表达呈棕黄色,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及神经元细胞胞浆和突起中。J组脑缺血侧额顶叶皮质区VEGFR2蛋白在三个不同时间点均有少量阳性表达,与J组相比,M组VEGFR2阳性表达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相比,N组VEGFR2蛋白相应时间点表达均显着增高(P<0.01)。与T组比,N组VEGFR2表达阳性表达面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激光多普勒检测MCAO/R大鼠造模成功后10min,与J组比较,M组、T组、N组相应的第3d、7d、14d三个时间点脑血流量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均P<0.01);而其他3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CAO/R大鼠治疗干预后,J组3d、7d、14d三个时间点脑血流量均较前轻微升高,而M组、T组、N组较治疗前三个时间点均明显升高;治疗后M组仍显着低于J组,而J组与T组、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N组相应三个时间点均显着升高(P<0.01);与T组相比,N组r 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及其代表方脑络欣通可以通过上调脑缺血侧额顶叶皮质区GRB7、VEGFR2蛋白的表达,调节SCF/c-kit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提高脑缺血侧皮质梗死部位脑血流量,抗脑缺血损伤。

二、益气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益气活血”历史源流及运用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古籍检索
    4 研究结果
    5 益气活血法源流总结
    6 益气活血法运用探讨
    7 结论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益气活血法对脑病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中风病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
    1.2 ACI的西医学理论基础
    1.3 益气活血与化痰法防治风痰阻络型缺血性中风
    1.4 脑侧支循环途径防治ACI
第2章 临床观察
    2.1 病例选择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第3章 讨论与结语
    3.1 益气活血化痰方组方依据及方义
    3.2 研究结果分析
    3.3 结论
    3.4 不足之处与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益气活血法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补肾活血法治疗中风病研究
        1 肾虚、瘀血立论脑梗死的理论依据
        2 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病证结合证候诊断量表研究
        1 病证结合诊断量表的分类
        2 病证结合诊断量表的编制
        3 病证结合诊断量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一 缺血性中风肾元亏虚证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研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二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评价
        3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肾虚血瘀”病机认识
        2 “肾元亏虚证”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学研究
        3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中风病肾元亏虚证诊断量表
    附录2 中风病瘀血阻络证诊断量表
    附录3 改良Rankin量表
    附录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附录5 Barthel量表
    附录6 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4)活血开窍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窍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基础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项目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基线情况比较
        3.3 疗效分析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急性期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危险因素
        1.3 发病机制的研究
        1.4 西医治疗研究
    2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2.1 从五脏探讨中风的病因病机
        2.2 中医学对中风病治则治法的研究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项依据
        1.1 脑、神、窍的关系
        1.2 开窍与中风的关系
        1.3 导师治疗痰瘀阻窍型中风的立法思想
        1.4 活血开窍方的前期相关研究
    2 活血开窍方的配伍意义及方药分析
    3 活血开窍方组成的现代药理研究
    4 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4.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分析
        4.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m 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分析
        4.4 NIHSS评分分析
        4.5 安全性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活血开窍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基于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探讨活血化瘀法对血肿的影响及应用时间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内科治疗研究进展
        1 前言
        2 现代医学内科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研究进展
        3 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复方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
        1 前言
        2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相关数据库
        3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一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文献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活血化瘀法不同时点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脑血疏口服液促进脑出血血肿吸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皂苷类成分
        2 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成分
        3 黄酮类成分
        4 糖类成分
        5 挥发性成分
        6 微量元素
        7 其他成分
        8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三七活血功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在外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3 在脑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 在骨伤、外科类疾病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综述三 活血药物药理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体内活血药理模型
        2 体外活血药理模型
        3 小结与展望
    综述四 三七活血药效物质基础及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 三七活血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2 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第一节 广西、云南两省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
        1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实验样品的制备
        1 三七谱-效相关研究实验样品的制备
        2 灰色关联分析实验样品的制备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七药物谱的构建
        第一节 三七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14批次三七指纹图谱中共有成分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第一节 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实验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三七对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第一节 药物谱与毛细管凝血实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药物谱与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药物谱与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三七质量
        第一节 50批次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一 全文总结
        1 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
        2 三七药物谱的获取
        3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4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5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6 小结
        7 展望
        二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RhoA/ROCKⅡ信号通路探讨荷叶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综述二 西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综述三 RhoA/ROCKⅡ信号通路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综述四 荷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制作及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荷叶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RhoA/ROCKⅡ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荷叶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4 和 IL-10 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通脑丸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项目与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研究记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基础资料表述
        3.2 治疗前2组基础资料比较
        3.3 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刘国安教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学术思想
        4.2 通脑丸的处方组成及方药解析
        4.3 单味药现代药理研究
        4.4 对照药物的选择
        4.5 疗效观测指标的选择
        4.6 通脑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缺血性脑卒中的西医研究进展
    2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D133、Vav1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试剂
        1.5 实验用品及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模型复制和评分
        2.3 给药
        2.4 取材
        2.5 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测定与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
        2.5.1 rCBF的测定
        2.5.2 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
        2.6 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
        3.2 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D133蛋白表达阳性面积的影响
        3.3 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av1蛋白表达阳性面积的影响
讨论
    1 中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1.1 缺血性脑卒中与脑及五脏的关系
        1.2 中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治则治法的认识
        1.4 中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认识
        1.5 益气活血通络法的选择及其代表方
    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2.1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
        2.2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3 模型复制的评价
        3.1 动物的选择
        3.2 模型的复制
    4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再生
    5 SCF/c-kit信号通路与血管再生
    6 实验结果分析
        6.1 CD133与血管再生
        6.2 Vav1与血管再生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现代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rCBF及GRB7、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实验一、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额顶叶皮质区GRB7、VEGFR2 蛋白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动物和分组
        2.1.2 实验药物与给药
        2.1.3 实验器材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造模和评分
        2.2.2 组织取材
        2.2.3 组织处理
        2.2.4 免疫组化检测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益气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右侧额顶叶皮质区GRB7蛋白表达的影响
        2.3.2 益气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右侧额顶叶皮质区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
3 实验二、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rCBF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动物与分组
        3.1.2 实验药物与给药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动物造模和评分
        3.2.2 rBCF检测
        3.2.3 数据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激光多普勒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造模成功后10min r CBF结果
        3.3.2 激光多普勒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治疗后rCBF结果
4 讨论
    4.1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病理生理机制
    4.2 缺血性脑卒中的现代治疗
    4.3 中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4.4 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法
    4.5 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病机
    4.6 益气活血通络法
    4.7 脑络欣通中药复方
    4.8 SCF/C-kit信号通络与脑缺血血管再生
    4.9 实验结果分析
5 总结
6 存在不足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8 综述 近五年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益气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D]. 任思思.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D]. 王英.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3]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D]. 刘博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活血开窍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窍型的临床研究[D]. 冯诗锐.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探讨活血化瘀法对血肿的影响及应用时间窗[D]. 刘若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D]. 丁永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基于RhoA/ROCKⅡ信号通路探讨荷叶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D]. 郝如彬.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通脑丸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观察[D]. 刘智美.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D133、Vav1蛋白表达的影响[D]. 雷梦南.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rCBF及GRB7、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D]. 李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益气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