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磁体推力磁轴承最佳工作点估计

实心磁体推力磁轴承最佳工作点估计

一、Estimation of optimum operating point for thrust magnetic bearing with solid magnet(论文文献综述)

杨鸣昊[1](2021)在《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设计及仿真分析》文中提出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低碳转型,中国政府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k W以上,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入新的历史性发展阶段。虽然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体系十分完备,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潮流能的开发和利用相比于欧洲强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的低流速潮流能未得到有效的利用。本论文针对我国大部分海域属低流速的特殊情况,研制一种适用于我国海域的低转速发电机。本论文设计的潮流能发电机是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设计额定流速为1.8m/s,额定转速为30r/min,额定功率为1KW,并且发电效率不低于85%,布置方式为水平轴,与叶轮连接方式选择直驱式,舍去了齿轮箱有效减少了机械损耗,提高了发电机组运行效率。在结构密封上采用水下密封技术以及非金属轴承水润滑技术,实现了发电机能在水下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了潮流能发电机组可靠性。本文设计的发电机相比于传统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创新实现了在超低转速下达到发电机的额定功率,满足发电要求,并且在同类型的低速潮流能发电机中,拥有更高的发电效率,经仿真验证效率达到了93%,对我国潮流能发电研究起到了作用。本文设计了一台1KW低速永磁发电机,计算了发电机参数,确定了定子内外径、转子内外径、气隙厚度等基本参数,结合参数对发电机的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包括铁损、铜损计算和发电效率计算等。本文还设计了永磁发电机轴系,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轴系三维模型。最终利用软件ANSYS Maxwell 16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样机电流、电压、功率均满足设计要求,完成了瞬态空载、负载分析以及静态分析,校核发电机的各项参数都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发电机稳定运行。

李佳隆[2](2021)在《注水井自发电测调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生产活动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很大,对于浅层油井的开发基本告一段落,已经被开发的旧油井的产量基本己实现稳定,所以人们将目光放在了难动用油气储量,但是利用采油方式进行增产的措施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需求问题。因此,井下智能化与自动化是将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化仪器功能的增多,并且趋于复杂化和精确化,随之带来的是仪器中传感器及执行机构数量也增加。在仪器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井下电子测量系统都需要接受外界电源的供电,并且要求长时间可靠工作。在油田开发各阶段,可以通过注水井将水从井口注入油藏,使各油层具有较强的驱动力以提高采收率和开采速度。传统的注水方式不能解决层间矛盾,同时各储油层吸水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分层注水被越来越多的油田所采用。现有的分层注水的供电方式大多为电缆供电,其缺点在于井下的高温高压环境使电缆容易发生故障。另一种供电方式为电池供电,但由于电池是一次性的,所以需要定期更换,这样提高了成本且不环保。本论文是针对我国胜利油田现有的注水井结构与特点而设计的一套自发电供电与储能系统。在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几种井下涡轮发电系统并结合注水井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体式偏心涡轮发电机,并以该发电机为核心部件设计了注水井自发电闭环系统。根据注水井井下空间与结构特性,经过仿真计算设计了发电机配套导轮、涡轮与主体结构。通过对涡轮发电机电磁耦合方面的理论研究与仿真计算,完成了对发电机主体定子绕组与永磁体的结构设计。并在分析发电特性与负载相关电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发电机整流稳压电路以及配套储能系统与保护的研究与分析,设计了整流稳压、电流电压保护、储能管理等相关模块的闭环供电储能系统,该系统拥有稳定的输出电压及功率,全面的保护电路,以及高效率的充放电特性能够有效解决注水井井下供电需求,保障井下自发电测调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侯天阳[3](2020)在《软磁复合材料电磁推力轴承结构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电磁推力轴承的动态特性,本文基于双目标优化和电磁场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电磁推力轴承的电磁场及强度模型。结合具体的电磁环境,进行电磁场分析并构建了合理的磁回路,根据轴承在实际工况时的动态响应,将轴承的动态性能和强度标准作为评判轴承设计合理性的主要指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分析电磁推力轴承基础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减轻轴承质量和降低涡流损耗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对建立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结构参数。引入了创新的“磁环”结构设计,用以均衡推力盘与定子接触处的磁场和磁性能,更加合理的平衡接触处的磁场变量。(2)分析了优化结构的电磁场特性,得到不同频率下的磁力线、能量损耗、气隙磁通密度以及推力盘表面磁场强度。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增加电磁轴承的能量损耗近似呈抛物线增加,磁力线在线圈附近分布最密集,同时在线圈周围气隙磁通密度以及推力盘磁场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将电磁推力轴承系统的磁路进行了等效电路仿真,通过等效简化单元分析轴承的磁回路特性。运用所得结论,结合系统的材质进行磁路改善。(3)考虑软磁材料磁环不均匀磁化和磁体边缘效应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建立了不均匀磁化电磁轴承承载力模型,分析所受到的不均匀磁化承载力大小,采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动态强度仿真,分析了不同磁隙和动态条件下轴承的承载力和刚度。结果表明轴承在合理使用范围内,由软磁材料制造的电磁推力轴承能够承受碳钢轴承的强度。(4)将软磁复合材料应用到电磁推力轴承中,基于等效磁阻模型分析了轴承的动态特性,包含涡流效应的动态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结果表明软磁材料制备的电磁轴承不仅降低了涡流损耗,而且电磁力动态带宽明显增加,能提供更为稳定的电磁力,从而有效提高了轴承性能。

刘远清[4](2019)在《基于Halbach阵列永磁-结构液压缸复合缓冲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传动形式。液压缸作为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执行元件,对输出的各项性能指标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液压缸在运动时往往具有很大的动量,行程至末端时会产生强烈的冲击,若无合理的缓冲装置,将产生较大振动和噪声,缩短使用寿命,情况严重时会损坏液压缸及相关设备。因此,液压缸的行程缓冲性能对其工作性能极为重要。随着磁性材料的不断发展,永磁体的磁场性能也在不断提高,磁性材料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首先,阐述了磁性基础参量及磁力计算理论,着重对Halbach永磁阵列的磁性理论分析。对复合缓冲装置进行结构设计,通过Maxwell仿真软件对不同永磁体几何模型进行磁场强度和磁力分析,确定其中综合性能较好的模型。然后,对液压缸复合缓冲结构的缓冲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缓冲不同阶段的流量特性和活塞杆运动特性。建立复合缓冲装置二维模型,运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磁缓冲、节流缓冲和复合缓冲过程进行仿真,得出时间-加速度曲线,对比发现复合缓冲结构的缓冲效果优于节流缓冲及磁缓冲。最后,依据液压缸缓冲实验测试原理进行实验系统搭建。完成了液压缸缓冲结构及液压缸整体结构的制作和液压缸缓冲压力的测试。对比两组实验结果,在入口压力1.6MPa时,节流缓冲结构的缓冲腔内压力由峰值0.95MPa迅速下降至OMPa,复合缓冲结构的缓冲腔压力峰值0.9MPa,然后压力以较快速度下降,接近行程终点时下降变缓,表明复合缓冲结构的压力变化性能更平缓。本文对复合缓冲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得出复合缓冲结构对液压缸终端缓冲起到一定效果。

高天宇[5](2019)在《磁悬浮高速永磁发电机设计及综合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应用于低温热源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透平膨胀发电系统的磁悬浮高速永磁同步发电机(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HSPMSG)具有转速高、功率密度大、工作环境特殊等特点,其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物理场性能参数。本文对HSPMSG的综合设计及优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基于HSPMSG的设计特点对发电机拓扑结构进行选择。使用场路结合法分析了HSPMSG的设计过程并完成了定转子电磁结构设计,基于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获得了发电机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运行参数,并通过对一套磁悬浮电机对拖实验台进行电参数测试实验,检验了设计过程中使用的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其次,对磁悬浮HSPMSG转子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进行详细分析。根据转子运行工况特点使用解析法对护套厚度和过盈量进行设计,并基于有限元强度分析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使用分步动力测试和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获得了设计转子准确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在磁悬浮柔性支承条件下分析了转子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各动力学性能均符合相关设计标准要求。为了准确计算HSPMSG高频运行下的电磁损耗,对铁芯所用硅钢片进行损耗特性测试并分析得到损耗系数随频率的分布规律,基于有限元法对不同负载条件下HSPMSG定转子电磁损耗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解析法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法的综合分析,获得了有机工质环境下转子风磨损耗随进风量的变化规律。对ORC系统内HSPMSG的冷却方式结合实际ORC系统进行了设计。对发电机总体散热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冷媒的散热效果并通过温升对比确定了最终的散热结构。综合使用CFD、FEM和等效热路法对液冷和气冷系统参数进行设计,并基于FEM分析了整流负载工况下HSPMSG的定转子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各部分温升均符合设计要求。最后,针对ORC系统内磁悬浮HSPMSG转子损耗大的问题对定转子结构进行了综合优化设计。使用Isight软件对磁悬浮发电机各物理性能的计算方法进行集成并使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构造各物理场代理模型,消除了无关结构变量对优化过程的影响。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转子损耗进行综合优化,获得了结构参数的全局最优解。优化结果使转子损耗降低了15.3%,同时其他物理性能均符合约束要求。

金俊杰[6](2018)在《节能型永磁悬浮传送系统的实现机理与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芯片与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半导体加工和生物实验的作业空间提出了更高的洁净度和恒温要求,而在配有持续高成本运行除尘及温控设备的无尘作业空间中,目前实际使用的传送系统大多为机械手、AGV小车、防尘传送设备等机械装置,这类传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有机械接触和摩擦,因此会产生油污和金属。永磁悬浮技术具有无机械摩擦、低发热、低能耗、无需润滑等优势,可有效解决摩擦、油污、粉尘等问题,为理想的无尘传送装备实现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本文利用永磁悬浮与永磁非接触传动的技术优势,提出一种节能型永磁悬浮传送系统,该系统采用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力控制方式,实现传送装置的无接触支撑,采用永磁诱导直线驱动方式实现传送装置的无接触前进驱动。首先,基于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结构及四点支撑原理,探讨节能型永磁悬浮传送系统的无接触悬浮实现机理;基于无接触前进驱动结构,分析永磁诱导直线驱动的实现机理。其次,建立单自由度永磁悬浮支撑机构及四点悬浮式永磁悬浮车的数学模型,结合有限元模型和验证实验,深入分析悬浮支撑机构的力学特性和结构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永磁诱导无接触直线驱动系统单齿诱导力学模型、系统的全齿力学模型及永磁驱动轮的扭矩模型。再次,搭建单自由度永磁悬浮实验平台,设计LQR控制器、鲁棒控制器,进而提出并设计一种基于系统永磁悬浮力特性及防吸附防跌落要求的防吸附防跌落控制器,分别进行悬浮控制特性的仿真与实验研究,对比分析各种控制方法的控制特性;针对四点无接触支撑的永磁悬浮车设计串级控制器,仿真分析其悬浮特性;基于永磁诱导无接触直线驱动系统数学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永磁无接触直线驱动系统的静力学特性,并分析永磁诱导直线驱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驱动稳定性。最后,基于系统实现机理与数学模型,分析节能型永磁悬浮传送系统的节能特性;设计等效电磁悬浮实验装置,进行悬浮能耗对比实验,验证永磁悬浮传送系统的节能特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无尘传送领域提供一种全新的非接触传送技术,实现节能运行,降低传送系统功耗与设备发热率,实现无尘运行,降低环境粉尘率,少温控和除尘设备的运行时间,实现恒温无尘工作空间的节能环保运行,将对我国芯片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付赞松[7](2017)在《高速电机用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由于高速电机具有转速范围广、结构紧凑、转动惯量小以及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因此高速电机在世界上受到了密切关注,并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轴承严重磨损和发热问题降低了高速电机的可靠性,直接限制了高速电机进一步的发展。磁悬浮轴承正好能够稳定支撑高速电机转子,并且能够对转子进行主动控制,在高速电机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设计融合多个学科交叉,设计过程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未取得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系统研究应用于高速电机的磁悬浮轴承系统设计方法对高速电机发展和磁悬浮轴承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应用于高速电机的磁悬浮轴承系统。首先,本文对不同的磁悬浮轴承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根据高速电机的要求,选取了主动磁悬浮轴承作为分析对象,详细研究了主动磁悬浮轴承的结构特点,抽象出主动磁悬浮轴承单自由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主动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更进一步利用磁路法,对单自由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建立了单自由度模型的数学模型。继而,本文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磁悬浮轴承的性能指标和实际加工装配的尺寸限制,详细推导了主动磁悬浮轴承的参数设计方法。并以一台200kW&40000rpm高速电机为实例,从电磁、机械和热等多个角度详细设计了主动磁悬浮轴承各项结构尺寸,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方案校核。随后,为了在磁悬浮轴承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支撑对象的特性,本文重点研究了200kW&40000rpm高速电机转子的设计过程,包括电机转子结构的选择、材料的选择、静力学校核和动力学分析等。此外,本文考虑实际偏心质量存在的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高速转子的瞬态动力学行为。最后,本文分析对比了常用的磁悬浮轴承开关功率放大器的拓扑结构,以成本最低和电流纹波最小为原则选择了共桥臂半桥结构作为开关功率放大器的主电路,并利用仿真验证了其原理,同时设计了实验,验证了共桥臂半桥结构的可行性。

邹望蠡,王晓琳,邓智泉,刘胜利[8](2015)在《基于偏置/控制磁场比例约束的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设计》文中认为立式电机通常利用混合型轴向磁悬浮轴承对轴向进行卸载和悬浮控制,由于混合型轴向磁轴承中永磁体与控制绕组的结构分布影响其悬浮控制性能,因此需要从偏置和控制磁场的角度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分析了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新型单边混合型轴向磁悬浮轴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从电磁场理论计算出发,借鉴电机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以偏置磁场与控制磁场的磁场比为约束条件,动静态承载荷、悬浮刚度为目标进行参数设计。最后通过Maxwell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刘程子[9](2015)在《适用于高速电机的混合型磁悬浮轴承设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合型磁悬浮轴承利用永磁体建立偏置磁场,功率损耗低,体积重量小,将其用于高速电机可使电机获得更高的转速与功率密度,在航空航天、机械加工等高速驱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适用于高速电机的混合型磁悬浮轴承的参数设计与优化、控制系统的数字控制策略及其开关功放的数字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漏磁与磁阻系数迭代计算的磁悬浮轴承参数设计方法,结合有限元法与解析法,通过迭代算法获得磁场的磁阻系数与漏磁系数,提高了参数的设计精度。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台混合型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验证。最终制作了一套基于该磁悬浮轴承的五自由度高速电机磁悬浮轴承实验样机,实现了30000 rpm的稳定悬浮,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了五自由度混合型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的H∞控制及其优化设计策略。根据奇异值曲线分析加权阵函数选择规律,设计了H∞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进行了比较研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H∞控制器能够有效的抑制系统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稳定性。针对H∞混合灵敏度控制器阶次高、不利于实际应用的局限,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函数逼近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简单的阶数低的磁悬浮轴承H∞优化控制器。对设计的H∞优化控制器进行了起浮、静态悬浮、动态悬浮及扰动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的H∞优化控制器的优越性。本文针对适用于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电流型全桥开关功率放大器,研究了其单周期数字控制策略。本文分别在单极性与双极性不同的工作模式下,推导出单周期控制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设计了单周期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数字控制策略的合理性。设计了全桥开关功放的原理样机,分别对两种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采用五相六桥臂结构作为磁悬浮轴承开关功放的主电路,可以进一步降低开关功放的成本以利于磁悬浮轴承的推广应用。针对五相六桥臂控制算法复杂、五路电流输出存在耦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五相六桥臂开关功放的数字控制策略,运用单周期控制的思想,固定公共桥臂占空比,进而推导五路负载桥臂开关管的占空比,实现了五路电流的独立输出与解耦控制。设计了五相六桥臂开关功放的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控制简单、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征。

邹望蠡[10](2014)在《轴向磁轴承的拓扑结构及参数优化设计》文中指出轴向磁悬浮轴承分为被动型、主动型和混合型三种,常用于高速电机领域,本文主要针对轴向磁轴承进行了拓扑结构和参数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各类轴向磁悬浮轴承产生悬浮力的本质。根据磁路的分布情况对轴向磁轴承进行了拓扑分类,并依据等效磁路分析法研究了其结构设计方法,其中主要分析了混合型轴向磁轴承各种结构的优缺点。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结构永磁轴向磁轴承和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拓扑结构。基于气隙磁场的核心约束条件,以动静态承载力、刚度等磁轴承动态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对永磁轴向磁轴承和混合型轴向磁轴承分别进行参数设计。设计结果符合性能指标,参数设计过程中数学模型目标更加明确,提高了设计效率。另外,针对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其系统功率放大器电压的限制和温升限制,从供电电压和温升的角度建立混合型轴向磁轴承优化设计的模型。并用非线性有约束最优化算法序贯加权因子法(SWIFT)对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基于立式无刷直流电机设计轴向磁轴承性能验证实验平台。对永磁轴向磁轴承的静态刚度特性进行测试并提出位移传感器误差的离线矫正方法,验证永磁体失磁对磁轴承刚度性能的影响。

二、Estimation of optimum operating point for thrust magnetic bearing with solid magne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stimation of optimum operating point for thrust magnetic bearing with solid magnet(论文提纲范文)

(1)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设计及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可再生能源可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可再生能源可发展现状
    1.3 潮流能发电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外潮流能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潮流能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原理及初步设计
    2.1 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发电原理及设计需求分析
        2.1.1 永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
        2.1.2 永磁发电机数学模型
        2.1.3 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发电设计需求分析
    2.2 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材料选择
        2.2.1 永磁体材料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2.2.2 硅钢片的选择
    2.3 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槽及绕组设计
        2.3.1 定子槽槽型选择
        2.3.2 整数槽和分数槽绕组
        2.3.3 分数槽集中绕组
    2.4 发电机基本参数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电磁计算
    3.1 定子与转子参数及定子绕组的设计
        3.1.1 其余主要尺寸计算
        3.1.2 定子槽及绕组设计
    3.2 发电机磁路计算
    3.3 发电机起动转矩的计算
    3.4 发电机效率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轴系设计
    4.1 定子轴与转子轴的设计
        4.1.1 转子轴的扭转刚度计算
        4.1.2 转子轴的强度计算
        4.1.3 定子轴的设计
    4.2 轴承的设计与选用
    4.3 与外部叶轮的连接
    4.4 密封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仿真基本原理
        5.1.1 二维电磁场基本理论
        5.1.2 二维有限元计算方法
    5.2 Maxwell软件介绍及有限元仿真预处理
        5.2.1 Maxwell软件介绍
        5.2.2 有限元仿真步骤
        5.2.3 仿真模型的建立
        5.2.4 有限元分析预处理
    5.3 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性能验证
        5.3.1 瞬态磁场分析
        5.3.2 静态磁场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者录用的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2)注水井自发电测调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存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井下涡轮发电机结构设计
    2.1 引言
    2.2 井下涡轮发电机主体结构
    2.3 井下涡轮发电机导轮与涡轮结构
        2.3.1 井下涡轮发电机导轮设计
        2.3.2 井下涡轮发电机涡轮设计
    2.4 通道切换装置研究
        2.4.1 Maxwell电磁阀有限元仿真
        2.4.2 不同关键参数对电磁阀的影响
    2.5 主要部件的刚度、强度
        2.5.1 转子轴刚度、强度计算
        2.5.2 转子轴挠度和临界转速计算
        2.5.3 转子平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井下涡轮发电机电磁设计与仿真
    3.1 引言
    3.2 井下涡轮发电机磁路计算
        3.2.1 永磁体与磁导体材料选择
        3.2.2 永磁体特性曲线及工作点
        3.2.3 极弧系数、气隙系数计算
        3.2.4 永磁体磁极的气隙磁密
    3.3 井下涡轮发电机主要参数设计
        3.3.1 发电机额定数据计算
        3.3.2 发电机的线负荷
        3.3.3 定子齿和定子轭的磁密
    3.4 井下涡轮发电机电磁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流稳压与保护电路
    4.1 引言
    4.2 整流稳压电路
        4.2.1 设计背景
        4.2.2 整流电路分类
        4.2.3 稳压控制原理
    4.3 整流稳压电路仿真
    4.4 电机保护电路
        4.4.1 匝间短路保护
        4.4.2 过电压保护
        4.4.3 定子单相接地保护
        4.4.4 负序过流保护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理样机试制及工作特性测试
    5.1 引言
    5.2 井下涡轮发电机制造加工
    5.3 试验平台搭建
    5.4 井下涡轮发电机工作特性测试
        5.4.1 转速特性测试
        5.4.2 发电效率测试
        5.4.3 压力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电机储能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储能电池参数
    6.3 储能电池充电方式分析
        6.3.1 锂电池的特点
        6.3.2 锂电池充放电参数
        6.3.3 锂电池充电方法
    6.4 储能电池充放电特性测试
    6.5 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创新点
    7.1 总结
    7.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软磁复合材料电磁推力轴承结构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电磁轴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电磁轴承涡流问题研究现状
        1.2.3 软磁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软磁复合材料电磁推力轴承结构设计
    2.1 电磁推力轴承的基本结构
    2.2 电磁推力轴承模型总体分析与目标函数
        2.2.1 设计变量
        2.2.2 双目标函数的建立
        2.2.3 约束条件
        2.2.4 不平衡磁拉力
    2.3 优化计算结果
    2.4 磁环的引入设计
    2.5 小结
3 软磁复合材料电磁推力轴承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
    3.2 电磁轴承轴向磁场分析
        3.2.1 磁力线的分布
        3.2.2 结果分析
    3.3 径向电磁轴承磁场仿真分析
        3.3.1 分析前处理
        3.3.2 结果分析
    3.4 磁回路等效分析
        3.4.1 磁特性分析与磁回路计算
        3.4.2 循回验证磁路
        3.4.3 推力盘磁路仿真
    3.5 小结
4 软磁复合材料电磁推力轴承动强度分析
    4.1 电磁推力轴承力学模型
    4.2 不均匀磁化承载力计算
        4.2.1 磁极间的库仑力
        4.2.2 电磁推力轴承不均匀磁化的承载力
    4.3 其他承载力影响因素计算
        4.3.1 相对转角对磁力的影响
        4.3.2 磁隙对磁力的影响
    4.4 轴承不均匀磁化的刚度
    4.5 电磁推力轴承动强度
    4.6 小结
5 基于新型材料SMCs的推力轴承动态性能分析
    5.1 软磁复合材料SMCs特性
    5.2 电磁推力轴承有效磁阻模型
    5.3 有效磁阻分析
    5.4 电磁推力轴承动态性能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基于Halbach阵列永磁-结构液压缸复合缓冲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液压缸缓冲分类
        1.2.1 缸外缓冲
        1.2.2 缸内缓冲
    1.3 液压缸缓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磁缓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Halbach永磁阵列的磁性理论
    2.1 磁性材料
    2.2 磁性材料基本参量
        2.2.1 磁滞回线
        2.2.2 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
        2.2.3 矫顽力
        2.2.4 最大磁能积
    2.3 磁力计算理论
    2.4 直线型Halbach永磁阵列空间磁场的基本磁场分析
        2.4.1 Halbach永磁阵列基本结构
        2.4.2 Halbach永磁阵列数值分析
        2.4.3 Halbach永磁阵列有限元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压缸复合缓冲结构设计
    3.1 基于Maxwell的复合缓冲结构永磁体模型选择
        3.1.1 Ansy Maxwell概述
        3.1.2 永磁体磁力仿真
        3.1.3 永磁体模型确定
    3.2 复合缓冲装置结构设计及原理分析
    3.3 液压缸总体设计
        3.3.1 液压缸设计思路及基本参数
        3.3.2 液压缸结构选择
        3.3.3 材料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缓冲过程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4.1 液压缸复合缓冲过程数学模型建立
    4.2 Comsol简介
    4.3 缓冲特性仿真分析
        4.3.1 仿真设置
        4.3.2 不同缓冲结构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缓冲试验分析
    5.1 两种缓冲结构的缓冲特性对比实验
        5.1.1 实验方案及测试系统搭建
        5.1.2 实验流程
        5.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 磁力缓冲实验
        5.2.1 实验方案及测试系统搭建
        5.2.2 实验流程
        5.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5)磁悬浮高速永磁发电机设计及综合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磁悬浮HSPMSG研发及其设计技术发展现状
        1.2.1 磁悬浮HSPMSG研发现状
        1.2.2 HSPMSG设计与分析技术发展现状
        1.2.3 磁悬浮HSPMSG综合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悬浮HSPMSG电磁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2.1 发电机总体设计要求
    2.2 HSPMSG定转子总体方案设计
        2.2.1 定子结构
        2.2.2 转子结构
        2.2.3 材料选择
        2.2.4 结构尺寸设计过程
    2.3 HSPMSG电磁性能分析
        2.3.1 空载特性分析
        2.3.2 空载漏磁系数分析
        2.3.3 交直轴电抗及功角特性分析
        2.3.4 负载特性分析
    2.4 电磁实验验证
        2.4.1 测试系统概述
        2.4.2 测试过程及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悬浮HSPMSG强度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3.1 转子强度分析
        3.1.1 永磁转子结构材料简介
        3.1.2 过盈设计及转子强度分析
        3.1.3 基于有限元法的转子强度校核
    3.2 基于动力测试和有限元模型修正的转子动力学性能分析
        3.2.1 透平膨胀发电机转子有限元建模
        3.2.2 透平膨胀发电机转子模态实验及模型修正
        3.2.3 叶轮转子动力学性能预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SPMSG损耗测试与计算
    4.1 硅钢片高频损耗特性测试
        4.1.1 实验系统及原理概述
        4.1.2 测试过程
        4.1.3 结果分析和损耗系数拟合
    4.2 HSPMSG电磁损耗分析
        4.2.1 铁耗分析
        4.2.2 转子涡流损耗
        4.2.3 绕组铜耗
    4.3 HSPMSG机械损耗分析
        4.3.1 流体工质属性介绍
        4.3.2 转子风磨损耗解析计算
        4.3.3 风磨损耗CFD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SPMSG散热设计与温升分析
    5.1 发电机传热类型及计算方法
        5.1.1 发电机传热类型
        5.1.2 发电机传热与温升计算方法
    5.2 冷却工质分析及发电机冷却方案选择
        5.2.1 ORC系统中发电机冷却方案简介
        5.2.2 有机工质散热性能分析
        5.2.3 HSPMSG散热结构选择
    5.3 HSPMSG散热系统设计
        5.3.1 发电机液冷散热流道设计
        5.3.2 发电机转子散热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磁悬浮HSPMSG转子损耗综合优化设计
    6.1 物理场耦合因素分析及计算方法选择
        6.1.1 优化设计过程中耦合问题分析
        6.1.2 转子损耗分析方法选择
        6.1.3 发电机功率分析方法选择
        6.1.4 转子强度分析方法选择
        6.1.5 转子动力学分析方法选择
        6.1.6 磁悬浮轴承支承参数分析方法选择
        6.1.7 基于Isight的软件集成及参数化分析方法
    6.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各物理性能代理模型构建
        6.2.1 电磁性能代理模型构建
        6.2.2 一阶弯曲临界转速代理模型构建
        6.2.3 转子强度代理模型构建
    6.3 基于ASA算法的转子损耗结构优化设计
        6.3.1 设计变量灵敏度分析
        6.3.2 优化过程构建
        6.3.3 优化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7.2 后续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节能型永磁悬浮传送系统的实现机理与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无尘传送领域的发展现状
    1.3 磁悬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磁悬浮的悬浮原理
        1.3.2 磁悬浮技术研究现状
        1.3.3 永磁悬浮技术研究现状
    1.4 永磁无接触传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永磁无接触传动技术特点
        1.4.2 永磁无接触传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磁悬浮系统节能特性研究现状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节能型永磁悬浮传送系统的实现机理研究
    2.1 永磁悬浮传送系统的结构
    2.2 永磁悬浮车悬浮机理
        2.2.1 永磁悬浮车结构
        2.2.2 单自由度永磁悬浮支撑部件的悬浮原理
        2.2.3 单自由度永磁悬浮可行性分析
    2.3 永磁无接触驱动机理
        2.3.1 永磁无接触直线驱动结构
        2.3.2 永磁无接触直线驱动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永磁悬浮传送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3.1 永磁悬浮车数学模型建立与力学特性分析
        3.1.1 单自由度永磁悬浮系统数学模型
        3.1.2 永磁悬浮车数学模型
        3.1.3 悬浮力特性分析
    3.2 永磁非接触驱动部分数学模型建立
        3.2.1 永磁驱动单齿力学模型
        3.2.2 永磁驱动系统力学模型
        3.2.3 永磁驱动轮扭矩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永磁悬浮控制特性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4.1 单自由度永磁悬浮实验平台
    4.2 单自由度永磁悬浮LQR控制
        4.2.1 LQR控制器设计
        4.2.2 LQR控制仿真分析
        4.2.3 LQR控制实验分析
    4.3 单自由度永磁悬浮鲁棒控制
        4.3.1 鲁棒控制器的设计目标
        4.3.2 H∞鲁棒控制器设计
        4.3.3 鲁棒控制仿真分析
        4.3.4 鲁棒控制系统的实验分析
    4.4 防吸附防跌落控制
        4.4.1 吸附跌落特性分析
        4.4.2 防吸附防跌落控制器设计
        4.4.3 防吸附防跌落控制仿真分析
        4.4.4 防吸附防跌落控制实验验证
    4.5 永磁悬浮车悬浮控制
        4.5.1 控制器设计
        4.5.2 悬浮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永磁非接触直线驱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5.1 静力学特性理论分析
        5.1.1 单齿力学特性分析
        5.1.2 系统全齿力学特性
        5.1.3 结构参数的影响分析
    5.2 有限元分析验证
        5.2.1 单齿受力有限元分析
        5.2.2 系统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5.3 实验验证
        5.3.1 实验条件
        5.3.2 系统力学特性实验分析
    5.4 动力学模型建立
    5.5 动力学仿真分析
        5.5.1 控制器设计
        5.5.2 仿真分析
    5.6 动力学实验分析
        5.6.1 实验装置
        5.6.2 实验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永磁悬浮传送系统节能特性分析
    6.1 节能特性理论分析
    6.2 电磁悬浮系统能耗实验
    6.3 永磁悬浮系统能耗实验
    6.4 能耗结果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高速电机用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磁悬浮轴承的基本理论及数学模型分析
    2.1 磁悬浮轴承的分类
    2.2 主动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
    2.3 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主动磁悬浮轴承参数设计方法
    3.1 高速电机的主体结构与参数
    3.2 磁悬浮轴承的参数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高速电机转子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4.1 高速电机转子设计的基本要求
    4.2 高速电机转子结构设计与分析
    4.3 高速电机转子动力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开关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分析与实验研究
    5.1 开关功率放大器的拓扑结构分析
    5.2 开关功率放大器的仿真分析
    5.3 开关功率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I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

(8)基于偏置/控制磁场比例约束的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一种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1.1 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的拓扑结构
    1.2 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的工作原理
        1.2.1 等效磁路的数学模型分析
        1.2.2 动静态载荷及刚度分析
2 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的参数设计
    2.1 基于偏置/控制磁场比的设计方法
    2.2 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参数设计
        2.2.1 偏置磁场气隙磁密
        2.2.2 定子内磁极
        2.2.3 永磁体D3、h1
        2.2.4 偏置/控制磁场比Kbc
        2.2.5 绕组匝数N及最大电流Imax
        2.2.6 定子外磁极
        2.2.7 校验参数Fs、Fd、kd、ki
3 有限元仿真与校验
    3.1 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参数设计结果
    3.2 仿真校验
4 结论

(9)适用于高速电机的混合型磁悬浮轴承设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磁悬浮轴承的分类
        1.1.2 磁悬浮轴承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 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磁悬浮轴承的参数设计与优化研究
        1.2.2 磁悬浮轴承控制技术的研究
        1.2.3 磁悬浮轴承开关功放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结构安排
        1.3.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结构安排
第二章 混合型磁悬浮轴承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
    2.1 引言
    2.2 自由度高速磁悬浮电机结构
    2.3 三自由度混合型磁悬浮轴承结构与工作原理
        2.3.1 三自由度混合型磁悬浮轴承基本结构
        2.3.2 三自由度混合型磁悬浮轴承的磁场分布与工作原理
    2.4 一种新型的三自由度混合型磁悬浮轴承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
        2.4.1 三自由度混合型磁悬浮轴承参数设计公式
        2.4.2 基于漏磁系数与磁阻系数迭代的参数优化过程
    2.5 有限元仿真验证
    2.6 实验结果
        2.6.1 静态悬浮实验
        2.6.2 动态悬浮实验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型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自由度混合型磁悬浮轴承的数字控制系统
    3.3 H_∞混合灵敏度控制器设计
        3.3.1 H_∞混合灵敏度控制问题
        3.3.2 H_∞混合灵敏度控制器的设计过程
    3.4 仿真验证
        3.4.1 阶跃响应
        3.4.2 不同幅值扰动力响应
        3.4.3 不同频率的扰动力响应曲线
        3.4.4 参数摄动响应曲线
    3.5 实验结果
        3.5.1 起浮实验
        3.5.2 静态态悬浮实验
        3.5.3 动态悬浮实验
        3.5.4 突卸负载实验
        3.5.5 摆锤冲击实验
        3.5.6 负载运行实验
    3.6 磁悬浮轴承H∞优化控制器设计
        3.6.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H∞优化控制器设计
        3.6.2 仿真结果
        3.6.3 实验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悬浮轴承系统电流型全桥开关功放数字单周期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全桥开关功放基本工作原理
    4.3 电流型全桥开关功放数字单周期控制方式
        4.3.1 双极性的控制算法
        4.3.2 单极性的控制算法
    4.4 电流型全桥开关功放数字单周期算法仿真分析
        4.4.1 双极性控制算法仿真验证
        4.4.2 单极性控制算法仿真验证
    4.5 电流型全桥开关功放数字单周期控制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数字单周期双极性控制算法实验波形
        4.5.2 数字单周期单极性控制算法实验波形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五相六桥臂开关功放数字单周期控制策略
    5.1 引言
    5.2 五相六桥臂开关功放拓扑与工作原理
    5.3 相六桥臂单周期控制数学模型
0'>5.3.1 周期变量△i(k)>0
    5.4 公共桥臂的占空比的选择
    5.5 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5.5.1 阶跃响应
        5.5.2 正弦电流仿真波形
        5.5.3 信号突变
        5.5.4 占空比的选择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1 阶跃响应实验
        5.6.2 路正弦电流给定实验
        5.6.3 信号突变实验
        5.6.4 公共桥臂占空比
    5.7 磁悬浮高速开关磁阻电机平台实验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10)轴向磁轴承的拓扑结构及参数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磁悬浮轴承研究背景
    1.2 磁悬浮轴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际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 轴向磁轴承的结构设计
        1.3.2 轴向磁轴承参数设计和优化
        1.3.3 有限元软件的仿真优化
        1.3.4 轴向磁轴承的性能验证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轴向磁轴承的拓扑结构研究
    2.1 主动型轴向磁轴承分类
    2.2 被动型轴向磁轴承分类
    2.3 混合型轴向磁轴承分类
        2.3.1 同极性混合型轴向磁轴承拓扑分类
        2.3.2 异极性混合型轴向磁轴承拓扑分类
        2.3.3 混合型轴向磁轴承等效磁路对比
    2.4 新型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拓扑结构
        2.4.1 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构成
        2.4.2 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气隙磁场约束的轴向磁轴承设计
    3.1 永磁轴向磁轴承的参数设计
        3.1.1 等效磁路及数学模型
        3.1.2 基于磁场的设计方法
        3.1.3 具体参数设计
        3.1.4 磁场有限元仿真
    3.2 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的参数设计
        3.2.1 等效磁路及数学模型
        3.2.2 动静态载荷及刚度分析
        3.2.3 基于偏置/控制磁场比的设计方法
        3.2.4 具体参数设计
        3.2.5 有限元仿真与校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SWIFT 的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参数优化
    4.1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4.2 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约束条件
        4.2.1 温升约束条件
        4.2.2 供电电压约束条件
        4.2.3 其他约束条件
    4.3 最小质量目标函数的参数优化
        4.3.1 序贯加权因子法 SWIFT
        4.3.2 具体迭代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轴向磁轴承性能验证实验
    5.1 轴向磁轴承实验平台设计
        5.1.1 性能验证实验设计
        5.1.2 实验平台介绍
    5.2 永磁轴向磁轴承位移刚度验证实验
        5.2.1 位移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矫正
        5.2.2 位移刚度验证结论
    5.3 永磁体失磁对性能的影响
    5.4 转子温升损耗验证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Estimation of optimum operating point for thrust magnetic bearing with solid magnet(论文参考文献)

  • [1]低速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设计及仿真分析[D]. 杨鸣昊. 长春工程学院, 2021
  • [2]注水井自发电测调技术研究[D]. 李佳隆.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软磁复合材料电磁推力轴承结构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D]. 侯天阳.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Halbach阵列永磁-结构液压缸复合缓冲特性研究[D]. 刘远清.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磁悬浮高速永磁发电机设计及综合优化技术研究[D]. 高天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6]节能型永磁悬浮传送系统的实现机理与特性研究[D]. 金俊杰. 沈阳工业大学, 2018(08)
  • [7]高速电机用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付赞松.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3)
  • [8]基于偏置/控制磁场比例约束的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设计[J]. 邹望蠡,王晓琳,邓智泉,刘胜利.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5(10)
  • [9]适用于高速电机的混合型磁悬浮轴承设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D]. 刘程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07)
  • [10]轴向磁轴承的拓扑结构及参数优化设计[D]. 邹望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实心磁体推力磁轴承最佳工作点估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