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信息工程软件评估

制造信息工程软件评估

一、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软件测评(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军[1](2021)在《HC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周学杨[2](2020)在《外包体制下特种软件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不断深入,军民融合做科研、军地携手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外包,尤其是软件系统开发项目外包,有着显着的增长,但是与此同时,软件项目外包管理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研究以项目外包和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从部队实际项目管理工作出发,研究项目全过程管理现状,采用定量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定位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分析和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并以实际案例进行项目实践与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项目全过程管理应用研究中,归纳出特种软件项目主要存在需求管理问题、供应商管理问题和监控管理问题,提出了很多控制方法。比如在需求管理中,定义需求变更冻结期、设计需求变更申请表、要求用户全程参与需求评审,能够减少变更次数,保证项目按计划开发、按期完成;比如在供应商选择阶段,引入了层次分析法(AHP),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合格的供应商,弥补了现有供应商评价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使供应商评价工作更系统、更规范;比如在项目监管过程中,成立专门监理小组,以各阶段的里程碑文档为主线,对项目全过程进行协同监控与管理,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应用性,对部队软件外包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孟志明[3](2011)在《基于测评基准的应用软件测评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应用领域往往有多种功能相似的软件产品,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测评基准,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发展状况只能进行粗粒度的定性估计,基本上以专家评判为主。缺乏同类产品质量的基准对比,无法提供精确的可量化的数据,这些定性的评判无法帮助用户准确的了解产品,也无法支持软件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基于测评基准的应用软件产品测评包括以下方面:通过分析特定领域历史测评数据,建立特定领域应用软件基准模型;通过基准测试数据的不断积累,建立特定领域应用软件测评基准;使用基准模型进行领域软件质量竞争性比对,将基准测评对象的测评结果与基准中的行业“最佳实践方案”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对,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产品的缺点,并以“最佳实践方案”为目标,推重软件质量的提同。本文以上海市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上海市软件测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面向领域的软件产品测试基准库建设与应用”为背景,给出了面向特定领域应用软件基准测试的定义,建立了面向特定领域应用软件基准模型与评价模型的形式化定义、基准模型构造方法、基准测试的流程。通过分析领域软件质量需求、分析领域特征、依据GB/T 16260-2006和GB/T 18905-2002两个软件产品质量标准及特定领域的相关标准,构造特定领域基准测试的基本基和扩展基,并选取合适的扩展基和基本基一起构成领域软件质量属性,软件质量属性按照特性-子特性-属性树形结构来组织,同时确定软件质量属性对软件质量的贡献度,即可构成特定领域的基准模型。基准测试分为测试准备、综合测评、基准比对、结果解释四个阶段。针对领域专家对基准模型主观因素的影响、基准比对过程中数据的不一致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历史测评数据的基准模型动态修正方法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基准测评改进方法。使用粗糙集理论,分析历史测评数据,进行质量属性贡献度动态修正,既克服了领域专家对基准模型主观因素的影响,也达到了测评基准数据驱动软件质量改进的目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使用同一个基准模型,对基准测评对象和参照对象同时进行基准测评,并进行基准比对,这样充分考虑了基准测评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准对象和领域中其它软件对象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基准模型建立及基准测试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及其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测评基准的应用软件产品测评方法在办公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实例。使用WCF框架作为通信机制、JSON作为数据通信格式、ExtJS作为数据视图的展现手段,设计并开发了基于测评基准的应用软件产品测评原型系统。

张波[4](2010)在《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文中指出企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强大后盾,企业的先进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准。当前国家正积极倡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能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力推行的强国战略,我国更是把推进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企业信息化基础还很薄弱,企业信息化过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缺乏理论上的指导。我国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案例中,普遍存在成功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内涵、特点,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将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生命。周期分为启动阶段、计划阶段、过程控制和项目收尾的一系列活动,并创新地在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测评,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数学模型(BP神经网络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挣值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用量化的指标来检测、评价信息化的实施的全生命周期,并给出了企业调查问卷,对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朱克珊[5](2008)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体系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投入更是呈指数形式增长。信息化工程项目测评在推动信息化发展,保证项目投资成效,提高项目执行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Engineering ,MIE)项目建设复杂化的发展趋势,MIE项目测评也呈现了高度复杂性。测评的环境、内容和过程之间多方交互,项目的不确定性更导致测评需要考虑环境变更时的动态性。而传统的静态测评多游离于项目之外,只是为了特定目标,在特定阶段,(如项目实施前或实施后)进行的相对独立的测评活动,过多关注预先设定目标的达到,而忽视了复杂多变环境下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提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与复杂多变环境相适应的测评理念与体系的建立。动态测评体系及其应用研究为MIE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是解决复杂多变环境下的MIE项目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该问题的研究也为完善的国家信息化测评体系建立,奠定了项目级的基石。本文首先对信息化测评理论的形成历程以及测评方法的主流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与分析,阐明了测评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即从“静态的测度效益”向“动态的通过测评提高效益”这一综合目标转移,测评手段出现了多样化与多方法组合的趋势,为MIE项目动态测评体系及方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及方法论基础。第二,对MIE项目的管理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MIE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模型,以及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系统结构模型,明确了MIE项目动态测评的阶段划分和项目复杂性以及管理动态性的根源,揭示了MIE项目这一测评对象的本质特征。第三,明确了MIE项目测评的涵义及作用,提出动态测评的必要性。通过对测评在MIE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作用机理分析,建立了面向MIE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动态测评概念模型,对全过程测评活动及内容进行了系统解析。第四,对MIE项目动态测评的方法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分析MIE项目动态测评方法体系研究中面临的问题,提出MIE项目动态测评方法体系建立的目标及原则,阐明了MIE项目动态测评方法体系的内涵包括:指标体系的动态性、评价标准的动态性、指标权重的动态性和测评方法的动态性。第五,通过对常用综合测评方法的分析总结,结合MIE项目不同阶段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D-R-H-F,Delphi-粗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的MIE项目动态测评的组合评价法。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及方法体系的研究,在某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中进行了实证研究。

吕国英,李茹[6](2007)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家系统开发平台测评指标权集》文中研究说明软件测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作,首先因为软件种类繁多评价指导思想各不相同,其次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也没有确定的具体规范。就专家系统开发平台测评指标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做了一些探索,介绍了测评指标所遵循的基本国家标准及细节指标的确定依据;探讨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白春彤[7](2004)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三维CAD认证培训侧记》文中研究表明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8](2004)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倾力打造三维CAD认证培训权威品牌》文中认为

伊佳,丁海骜,戴国忠,刘飞[9](2004)在《解读制造业信息化工程2003应用软件测评》文中指出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10](2003)在《关于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2003年度三维CAD及ERP软件产品测评工作的公告》文中认为

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软件测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软件测评(论文提纲范文)

(2)外包体制下特种软件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对软件外包的相关论述
        2.1.1 外包的定义
        2.1.2 软件外包
        2.1.3 外包基础理论
    2.2 国内外软件外包管理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外包体制下特种软件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
    3.1 外包体制下特种软件项目管理现状
        3.1.1 特种软件项目情况
        3.1.2 项目外包决策
        3.1.3 项目组织形式
        3.1.4 项目管理流程
        3.1.5 人员及绩效考核
    3.2 外包体制下特种软件项目管理问题
        3.2.1 需求管理中的问题
        3.2.2 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3.2.3 监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3.3 外包体制下特种软件项目管理改进措施
        3.3.1 需求管理
        3.3.2 供应商管理
        3.3.3 监控管理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项目简介
        4.1.1 项目概况
        4.1.2 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4.1.3 组织实施
    4.2 案例实践
        4.2.1 需求管理
        4.2.2 供应商管理
        4.2.3 项目监控管理
    4.3 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3)基于测评基准的应用软件测评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本文结构
第2章 软件质量评估与基准测试
    2.1 背景与现状
    2.2 软件质量度量
    2.3 软件产品评价
    2.4 软件基准测试
    2.5 软件质量量化度量方法
    2.6 特定领域应用软件的体系结构
    2.7 小结
第3章 面向特定领域应用软件的基准模型
    3.1 应用软件的领域特征和基准测试的定义
    3.2 特定领域应用软件的基准模型
    3.3 基准模型实例—OAs基准模型
    3.4 小结
第4章 特定领域的应用软件基准测试
    4.1 基准测试准备
    4.2 基准综合测评
    4.3 基准比对
    4.4 结果解释
    4.5 基准测试实例—OAs基准测试
    4.6 基准模型与基准测试
    4.7 小结
第5章 基于历史测评数据的基准模型动态修正
    5.1 粗糙集理论概述
    5.2 基准测试系统的定义
    5.3 确定基准系统中软件样本集的正负域
    5.4 确定软件质量属性层次之间的依赖关系
    5.5 确定软件质量属性的权值
    5.6 基准样本数据的离散处理
    5.7 算法设计
    5.8 基准模型动态修正实例—OAs基准模型的修正
    5.9 小结
第6章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基准测评方法改进
    6.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概述
    6.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基准测评方法
    6.4 基于灰色关联基准测评的算法设计
    6.5 基准测评方法改进的应用实例-OAs基准准测试
    6.6 小结
第7章 基于测评基准的应用软件测评原型系统
    7.1 原型系统整体结构
    7.2 原型系统的功能结构
    7.3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4 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命周期信息化项目管理综述
    2.1 项目的概念
        2.1.1 项目的定义
        2.1.2 项目的特点
    2.2 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及其特征
    2.3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
第三章 信息化项目管理启动阶段及管理测评
    3.1 信息化项目需求分析
        3.1.1 相关利益者的分析
        3.1.2 业务需要的调研
    3.2 企业管理基础测评
        3.2.1 企业管理基础测评综述
        3.2.2 企业管理基础测评指标
        3.2.3 BP 神经网络测评企业管理基础
        3.2.4 管理基础调查问卷
    3.3 信息化项目范围界定
    3.4 信息化项目成本预算
第四章 信息化项目计划阶段及软件测评
    4.1 信息化项目实施方的确定
        4.1.1 直接选择软件厂商担任实施方
        4.1.2 对信息化厂商和实施方进行捆绑选择
        4.1.3 先选择信息化厂商,再选择实施方
    4.2 信息化项目软件系统测评及选型
        4.2.1 软件系统选型概述
        4.2.2 软件系统选型的一般步骤
        4.2.3 软件适宜度测评的指标体系
        4.2.4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软件测评
        4.2.5 软件测评调查问卷
第五章 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
    5.1 信息化项目过程控制的形式与类型
        5.1.1 正规控制和非正规控制
        5.1.2 预防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5.1.3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5.2 信息化项目控制的原则
    5.3 信息化项目进度控制
        5.3.1 信息化项目进度控制的概念
        5.3.2 信息化项目进度控制的执行内容
    5.4 信息化项目成本控制
        5.4.1 信息化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其内容
        5.4.2 信息化项目成本控制挣值分析法
    5.5 信息化项目质量控制
        5.5.1 信息化项目质量控制的概念
        5.5.2 信息化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第六章 信息化项目收尾及融合效益测评
    6.1 信息化项目收尾管理概述
        6.1.1 项目收尾的输入
        6.1.2 项目收尾技术和工具
        6.1.3 项目收尾输出
    6.2 信息化项目的验收
        6.2.1 信息化项目的验收的概念
        6.2.2 信息化项目的验收的意义与依据
    6.3 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效益后评价
        6.3.1 融合效益的概念
        6.3.2 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效益的指标体系
        6.3.3 AHP 层次分析法评价融合效益
        6.3.4 融合效益调查问卷
第七章 案例分析
    7.1 项目概述
    7.2 启动阶段的管理基础测评
        7.2.1 指标的无量纲化
        7.2.2 建立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7.2.3 网络模型训练及应用
    7.3 计划过程的软件测评
        7.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7.3.2 模糊综合评价
        7.3.3 备选软件排序
    7.4 收尾阶段的融合效益后评价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体系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本文主要创新工作
第二章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及其复杂性分析
    2.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概念界定
    2.2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特点
    2.3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及管理过程分析
    2.4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下的MIE 项目系统结构模型
第三章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概念模型研究
    3.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测评的内涵
    3.2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的必要性
    3.3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概念模型
第四章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方法体系框架研究
    4.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方法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4.2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方法及其内涵
    4.3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方法体系框架
第五章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流程及方法应用
    5.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5.2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指标函数的确定
    5.3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5.4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第六章 实证研究
    6.1 TP 公司概述
    6.2 TP 公司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准备与启动
    6.3 动态测评方法在项目实施与管理中的应用
第七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家系统开发平台测评指标权集(论文提纲范文)

1 专家系统开发平台测评指标体系的探讨
    1.1 可参照的规范及通用测评指标
    1.2 专家系统开发平台测评指标
        1.2.1 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的功能指标
        1.2.2 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的开放性测评指标
2 指标权集研究
    2.1 确定指标权集的层次分析法
    2.2 层次分析法的实施
    2.3 结果

(7)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三维CAD认证培训侧记(论文提纲范文)

培训第一站:昆明
培训第二站:厦门

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软件测评(论文参考文献)

  • [1]HC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D]. 刘小军.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2]外包体制下特种软件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D]. 周学杨.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3]基于测评基准的应用软件测评系统[D]. 孟志明. 东华大学, 2011(03)
  • [4]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D]. 张波. 天津大学, 2010(02)
  • [5]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动态测评体系及应用研究[D]. 朱克珊. 天津大学, 2008(07)
  • [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家系统开发平台测评指标权集[J]. 吕国英,李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7]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三维CAD认证培训侧记[J]. 白春彤.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06)
  • [8]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倾力打造三维CAD认证培训权威品牌[J].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4(04)
  • [9]解读制造业信息化工程2003应用软件测评[J]. 伊佳,丁海骜,戴国忠,刘飞.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03)
  • [10]关于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2003年度三维CAD及ERP软件产品测评工作的公告[J].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3(12)

标签:;  ;  ;  ;  ;  

制造信息工程软件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