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肾上腺素能的慢性刺激诱导前心炎细胞因子表达

β-肾上腺素能的慢性刺激诱导前心炎细胞因子表达

一、β-肾上腺素慢性刺激诱导心脏炎前细胞因子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赵淋淋[1](2021)在《有氧运动调节AMPK相关信号通路减缓TAC诱导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心力衰竭作为许多心血管疾病终端末期心脏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虽然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死亡率仍旧居高不下,因此寻找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有效治疗靶点和干预手段至关重要。适度的有氧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许多益处。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减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同时改善心室功能。先前研究表明,适度运动训练可以增强心力衰竭病人的运动耐量、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并有效抑制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提高病人心输出量,改善左室功能和神经激素水平,因此认为运动训练对心衰有一定减缓作用,但有氧运动减缓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四周有氧运动(在体实验)结合血管紧张素干预心肌细胞系(离体实验),探究有氧运动通过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相关信号通路减缓病理性心肌肥厚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为减缓心力衰竭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在体实验,本课题分别采用C57BL/6J小鼠以及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建立病理性心肌肥厚模型,术后一周进行运动预适应一周,有氧运动干预四周,通过小鼠超声仪评价小鼠心功能。通过马松染色分析、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观察评价小鼠心肌纤维化状况。通过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免疫荧光染色评价小鼠心肌细胞面积。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力衰竭标志性蛋白(ANP),心肌纤维化相关蛋白(collagen Ⅰ、collagen Ⅲ、MMP-9),促纤维化信号通路(TGF-β/Smad、NLRP3/IL-1β),AMPK介导的自噬关键蛋白(p-AMPKα/AMPKα、p-mTOR/T-mTOR、LC3Ⅱ/Ⅰ、Beclin-1 和 p62),硫化氢合成酶(CBS、CSE)。采用ZnAc捕捉法进行H2S提取,并使用酶标仪检测内源性H2S含量。2、离体实验,本课题组采用H9C2心肌细胞系,进行传代后采用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 Ⅱ,Ang Ⅱ)干预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采用NaHS干预肥大心肌细胞,并进行AMPK抑制剂(CompoundC dihydrochloride,CC),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干预实验,干预实验结束后,采用WGA免疫荧光实验评价心肌细胞大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促纤维化信号通路(NLRP3/IL-1β),AMPK 介导的自噬关键蛋白(p-AMPKα/AMPKα、p-mTOR/T-mTOR、LC3Ⅱ/Ⅰ,Beclin-1 和 p62)。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有氧运动对TAC诱导C57BL/6J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影响1、与Sham组相比,TAC导致C57BL/6J小鼠心脏质量(HW)、左心室质量(LV MASS)、左心室重量/体重比(LV/BW)、左心室重量/胫骨长度比(LV/TL)、心脏重量/体重比(HW/BW)和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HW/TL)明显增高。与TAC组相比,运动训练四周显着减轻了 TAC诱导的C57BL/6J小鼠的心脏质量(HW)、左心室质量(LVMASS)、左心室重量/体重比(LV/BW)、左心室重量/胫骨长度比(LV/TL)、心脏重量/体重比(HW/BW)和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HW/TL)的增加。而四组C57BL/6J小鼠的质量以及胫骨长度无显着性差异。2、与Sham组小鼠相比,TAC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显着增加,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明显降低。与Sham+Ex组比较,TAC+Ex组小鼠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收缩末期直径(LVESD)增加,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显着下降。与TAC组比较,TAC+Ex组小鼠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显着减小,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显着增加。3、与Sham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明显增大。TAC+Ex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比与Sham+Ex组较大。而TAC+Ex组小鼠心肌横截面积与TAC组相比,显着性减小。4、与Sham+Ex组相比,TAC+Ex组ANP蛋白也成显着增加,但是有氧运动五周后的TAC+Ex组与TAC组相比,TAC+Ex组ANP蛋白显着降低。5、与Sham组相比,TAC组C57BL/6J小鼠心肌胶原纤维显着性增加(p<0.01)。与Sham+Ex组相比,TAC+Ex组心肌胶原纤维也显着性增加(p<0.01),但TAC+Ex组心肌胶原纤维与TAC组相比,显着性降低(p<0.01)。,与Sham组相比,TAC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p<0.01),而TAC+Ex组Ⅰ型胶原蛋白水平显着性高于与Sham+Ex组(p<0.05),两组的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TAC+Ex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比TAC组显着性降低(p<0.01。与Sham组相比,TAC组MMP-9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TAC组相比,有氧运动训练四周后MMP-9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1)(图 1-6A,D)。6、与Sham组比较,TAC组TGF-β、Smad2/3磷酸化和Smad4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TAC小鼠相比,四周有氧运动训练后TAC+Ex组TGF-β、Smad2/3磷酸化和Smad4蛋白表达显着降。7、与Sham组相比,TAC组NLRP3,c1.caspase-1,IL-1β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p<0.01),而Pro.caspase-1也呈上升趋势,但没有显着性差异。与Sham+Ex组相比,TAC+Ex组中c1.caspase-1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p<0.01),而NLRP3,Pro.caspase-1,IL-1β蛋白水平也呈升高趋势,但没有显着性差异。与TAC组相比,TAC+Ex 组 NLRP3(p<0.01),c1.caspase-1(p<0.01),IL-1β(p<0.05)蛋白水平显着性降低,而Pro.caspase-1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没有显着性差异。8、与Sham组相比,TAC显着降低了 LC3Ⅱ/Ⅰ蛋白表达比值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了 p62蛋白表达水平,说明压力负荷过载抑制了自噬水平的升高。与TAC组相比,TAC+Ex组LC3Ⅱ/Ⅰ蛋白表达比值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62的蛋白表达下降。与Sham组相比,TAC组的p-AMPKα/AMPKα以及p-mTOR/T-mTOR蛋白表达率显着加,与TAC组相比,TAC+Ex组p-AMPKα/AMPKα蛋白表达率显着性增加,而p-mTOR/T-mTOR蛋白表达率显着降低。9、与Sham组相比,TAC组左室组织中CBS(P<0.05)和CSE(P<0.01)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运动训练四周后,TAC+Ex组CBS(P<0.05)和CSE(P<0.01)蛋白水平较TAC组明显升高。此外,与Sham组相比,TAC诱导的C57BL/6J小鼠心肌组织中内源性H2S含量显着性降低,而有氧运动显着增加了 TAC诱导的C57BL/6J小鼠心肌组织中内源性H2S含量。第二部分、AMPK α2基因敲除阻滞有氧运动减缓病理性心肌肥厚的作用1、与KO+Sham组相比,KO+TAC组小鼠心脏质量(HW)、左心室质量(LV MASS)、左心室重量/体重比(LV/BW)、左心室重量/胫骨长度比(LV/TL)、心脏重量/体重比(HW/BW)和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HW/TL)明显升高而与KO+Sham+Ex相比,TAC诱导的AMPKα2-/-小鼠的心脏质量(HW)、左心室质量(LVMASS)、左心室重量/体重比(LV/BW)、左心室重量/胫骨长度比(LV/TL)、心脏重量/体重比(HW/BW)和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HW/TL)显着增加。而与KO+TAC组相比,KO+TAC+Ex组AMPKα2-/-小鼠的心脏质量(HW)、左心室质量(LVMASS)、左心室重量/体重比(LV/BW)、左心室重量/胫骨长度比(LV/TL)、心脏重量/体重比(HW/BW)和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HW/TL)未显着降低。四组AMPKα2-/-小鼠的质量以及胫骨长度无显着性差异。2、与KO+Sham组小鼠相比,KO+TAC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缩末期直径(LVESD)显着增加,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明显降低,与KO+Sham+Ex组比较,KO+TAC+Ex组小鼠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收缩末期直径(LVESD)增加,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显着下降。与KO+TAC组比较,KO+TAC+Ex组小鼠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未显着减小,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未显着增加。3、与KO+Sham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相比,KO+TAC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明显增大。KO+TAC+Ex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比KO+Sham+Ex组较大。而KO+TAC+Ex组小鼠心肌横截面积与KO+TAC组相比,心肌细胞面积未显着性减小。4、KO+TAC组与KO+Sham组相比,ANP蛋白显着性升高,与KO+Sham+Ex组相比,KO+TAC+Ex组ANP蛋白也成显着增加,但是有氧运动五周后的KO+TAC+Ex组与KO+TAC组相比,ANP蛋白水平未显着降低。5、与KO+Sham组相比,KO+TAC组AMPKα2-/-小鼠心肌胶原纤维显着性增加。与KO+Sham+Ex组相比,KO+TAC+Ex组心肌胶原纤维也显着性增加,但KO+TAC+Ex组心肌胶原纤维与KO+TAC组相比,未显着性降低。与KO+Sham组相比,KO+TAC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而KO+TAC+Ex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显着性高于KO+Sham+Ex组,但KO+TAC+Ex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与KO+TAC组相比,未显着性降低。KO+TAC组MMP-9蛋白水平显着升高。与KO+TAC组相比,有氧运动训练四周后MMP-9蛋白水平未显着降低。6、与KO+Sham组比较,KO+TAC组TGF-β、Smad2/3磷酸化和Smad4蛋白表达显着升高,而与KO+TAC小鼠相比,四周有氧运动训练后KO+TAC+Ex组TGF-β、Smad2/3磷酸化和Smad4蛋白表达未显着降低。7、与 KO+Sham 组相比,KO+TAC 组 NLRP3,c1.caspase-1,IL-1β 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而Pro.caspase-1也呈上升趋势,但没有显着性差异。与KO+Sham+Ex 组相比,KO+TAC+Ex 组中 NLRP3,Pro.caspase-1,IL-1β 蛋白水平也显着性升高。与KO+TAC组相比,KO+TAC+Ex组NLRP3,c1.caspase-1,IL-1β蛋白水平未显着性降低。8、与KO+Sham组相比,KO+TAC显着降低了 LC3Ⅱ/Ⅰ蛋白表达比值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了 p62蛋白表达水平。与KO+TAC组相比,KO+TAC+Ex组LC3Ⅱ/Ⅰ蛋白表达比值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未显着增加,p62的蛋白表达未显示下降。与KO+Sham组相比,KO+TAC组的p-mTOR/T-mTOR蛋白表达率显着加,与KO+TAC组相比,KO+TAC+Ex组p-mTOR/T-mTOR蛋白表达率未显着降低。9、与KO+Sham组相比,KO+TAC组左室组织中CBS和CSE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运动训练四周后,KO+TAC+Ex组CBS(P<0.01)和CSE(P<0.05)蛋白水平较,KO+TAC组明显升高。此外,与KO+Sham组相比,TAC诱导的AMPKα2小鼠心肌组织中内源性H2S含量显着性降低,而有氧运动显着增加了 TAC诱导的AMPK α2小鼠心肌组织中内源性H2S含量。第三部分、AMPK介导的H2S及细胞自噬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的机制研究1、与control相比,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面积显着性增大,而与AngⅡ组相比,NaHS干预显着减小心肌细胞的肥大面积。与control相比,降低了 LC3Ⅱ/Ⅰ蛋白表达比例和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了 p62蛋白表达(P<0.01),与AngⅡ组相比,外源H2S增加LC3Ⅱ/Ⅰ的蛋白表达率,增加Beclin-1蛋白质的表达,同时p62的蛋白表达下降。与control相比,AngⅡ组p-AMPK/AMPK和p-mTOR/mTOR蛋白表达率增加。与AngⅡ组相比,外源H2S干预进一步增加了 p-AMPK/AMPK蛋白表达率,而降低了 p-mTOR/mTOR蛋白表达率。与control 相比,AngⅡ 组,NLRP3,c1.caspase-1,IL-1β 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p<0.01),而Pro.caspase-1没有显着性差异。与AngⅡ组相比,外源性H2S降低NLRP3(p<0.05),c1.caspase-1,IL-1β 蛋白水平,而 Pro.caspase-1 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没有显着性差异。2、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LC3Ⅱ/Ⅰ的蛋白表达比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62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与AngⅡ组相比,外源性NaHS溶液显着增加LC3Ⅱ/Ⅰ的蛋白表达比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62的蛋白水平表达。3-MA作为自噬抑制剂能浓度依赖性的降低LC3Ⅱ/Ⅰ的蛋白表达比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升高P62蛋白水平,与NaHS+AngⅡ相比。与control相比,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面积显着性增大,而与AngⅡ组相比,NaHS干预显着减小心肌细胞的肥大面积。与NaHS+AngⅡ组,自噬抑制剂干预后,外源性硫化氢对肥大心肌细胞的减少作用消除。与control相比,AngⅡ组,NLRP3,c1.caspase-1,IL-1β 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而 Pro.caspase-1 没有显着性差异。与AngⅡ组相比,外源性H2S降低NLRP3,c1.caspase-1,IL-1β蛋白水平,而Pro.caspase-1但没有显着性差异。与NaHS+AngⅡ组相比,3-MA+NaHS+AngⅡ 组 NLRP3,c1.caspase-1,IL-1β 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3、与 control 相比,AngⅡ 组 p-AMPK/AMPK 和 p-mTOR/mTOR 蛋白表达率增加。与AngⅡ组相比,外源H2S干预进一步增加了 p-AMPK/AMPK蛋白表达率,而降低了 p-mTOR/mTOR蛋白表达率。CC作为AMPK抑制剂能浓度依赖性的降低p-AMPK/AMPK的蛋白表达比,同时p-mTOR/mTOR蛋白表达率增加,与NaHS+AngⅡ相比。提示,10uMCC可显着性抑制AMPK蛋白活性。与control相比,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面积显着性增大,而与AngⅡ组相比,NaHS干预显着减小心肌细胞的肥大面积。与NaHS+AngⅡ组,AMPK抑制剂干预后,外源性H2S对肥大心肌细胞的减少作用消除。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LC3Ⅱ/Ⅰ的蛋白表达比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62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与AngⅡ组相比,外源性H2S显着增加LC3Ⅱ/Ⅰ的蛋白表达比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62的蛋白水平表达。与NaHS+AngⅡ相比,CC+3-MANaHS+AngⅡ组LC3Ⅱ/Ⅰ的蛋白表达比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同时升高P62蛋白水平提高。与control相比,AngⅡ组,NLRP3,c1.caspase-1,IL-1β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而Pro.caspase-1没有显着性差异。与 AngⅡ 组相比,外源性 H2S 降低 NLRP3,c1.caspase-1,IL-1 β(p<0.01)蛋白水平,而Pro.caspase-1没有显着性差异。与NaHS+AngⅡ组相比,CC+NaHS+AngⅡ 组 NLRP3,c1.caspase-1,IL-1β 蛋白水平显着性增加。研究结论1、本实验研究证实TAC手术诱导的压力超负荷可导致C57BL/6J小鼠心脏以及左心室重量增加、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并伴有心肌组织纤维化的发生,以及小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四周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提高压力超负荷诱导的病理性心肌肥厚C57BL/6J小鼠的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障碍,提高心肌组织内源性H2S产生,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以及减轻心肌纤维化,激活AMPK介导的细胞自噬,抑制NLRP3/IL-1β蛋白信号通路的激活,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C57BL/6J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发展,从而对C57BL/6J小鼠心脏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2、AMPKα2基因敲除阻滞有氧运动训练干预减轻TAC诱导的心肌损伤,其可能机制是AMPKα2敲除阻滞有氧运动激活心肌细胞自噬,从而造成对NLRP3/IL-1β蛋白信号通路的抑制不起作用。AMPKα2基因敲除未阻滞有氧运动干预增加心肌组织内源性H2S产生。3、外源性H2S激活AMPK,降低mTOR活性表达,激活心肌细胞自噬,抑制NLRP3/IL-1β信号通路蛋白水平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从而减缓心肌肥厚,提示我们,有氧运动通过增加心肌组织内源性H2S产生,激活细胞自噬,抑制NLRP3/IL-1β蛋白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预防病理性肥厚是由AMPKα2介导的。

刘超[2](2021)在《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靶向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文中提出心力衰竭是一个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着增加。心衰的特征是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激活,同时伴有心肌中ROS水平的增加。鉴于氧化应激在心力衰竭中的重要性,清除过量的活性氧来减轻心肌损伤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抗氧化治疗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与药物在心脏的滞留时间和累积量不足,在其它脏器的非特异性分布较多以及药物的抗氧化能力不足等原因有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递送方式,以更好的靶向到心肌组织,从而实现减轻心肌损伤的目的。考虑到吸入给药操作简便、依从性好、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点,我们构建了一种以抗氧化纳米药物(TPCD NP)为基础的无创雾化吸入递送系统,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肺循环到达心肌。另外,为了实现更好的靶向效果,我们通过在TPCD NP的外围修饰上线粒体靶向基团,以显着提高其心肌靶向效率;并通过包载抗炎多肽Ac2-26,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1.基于β-CD的活性氧清除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将Tempol(Tpl)和4-羟甲基苯硼酸频哪醇酯(PBAP)结合到β-CD上,合成了一种抗氧化材料TPCD。通过1H NMR和FT-IR对TPCD进行表征。2.溴代十八烷基三苯基膦(STPP)的合成与表征将溴代十八烷与三苯基膦溶于乙腈中,用正己烷和乙醚洗涤,干燥得到STPP。所得材料用1H NMR表征。3.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TPCD NP的制备将卵磷脂和DSPE-m PEG2000溶解于乙醇,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中。将溶解在甲醇中的TPCD加入到上述水相中搅拌。除去机溶剂和多余的水后得到TPCD NP。4.活性氧清除性线粒体靶向纳米粒TTPCD NP的制备将卵磷脂、STPP和DSPE-m PEG2000分散在去离子水中。然后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TPCD加入到上述液体中搅拌。除去有机溶剂和多余的水后得到TTPCD NP。5.活性氧清除性载药纳米粒ATPCD NP和活性氧清除性线粒体靶向载药纳米粒ATTPCD NP的制备将卵磷脂、DSPE-m PEG2000或卵磷脂、DSPE-m PEG2000与STPP溶解于乙醇,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中。TPCD溶于甲醇,加入溶于DMSO的Ac2-26,将得到的溶液加入到上述水相中搅拌。除去有机溶剂和多余的水,得到ATPCD NP或ATTPCD NP。6.纳米粒的表征分别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纳米粒的外貌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观察和测定。7.TPCD NP体外活性氧清除能力测定采用H2O2试剂盒和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TPCD NP清除H2O2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利用DPPH·来评价TPCD NP清除自由基的能力。8.TPCD NP细胞吞噬实验H9C2细胞与终浓度为50μg/m L Cy5/TPCD NP(Cy5标记的TPCD NP)孵育不同时间后,用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H9C2细胞对Cy5/TPCD NP的时间依赖性吞噬。同样,与不同剂量Cy5/TPCD NP孵育2 h后,研究细胞对纳米粒的浓度依赖性吞噬。在TTPCD NP吞噬实验中,线粒体用Mito-tracker Green FM染色,CLSM检测H9C2细胞对TPCD NP或TTPCD NP吞噬和线粒体共定位。将A549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H9C2细胞培养在12孔板中。H9C2细胞加或不加阿霉素(DOX),A549细胞、HUVECs和RAW264.7细胞不加DOX。细胞与Cy5/TPCD NP孵育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通过FACS定量分析细胞对纳米粒的吞噬。同样,与不同剂量Cy5/TPCD NP孵育2 h后,检测细胞吞噬情况。为了比较H9C2细胞对TPCD NP或TTPCD NP的吞噬情况。H9C2细胞加入DOX后。收集细胞进行FACS分析。9.TPCD NP对H9C2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先用不同剂量的TPCD NP干预H9C2细胞,再用DOX处理细胞。然后用DCFH-DA染色。采用CLSM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在FACS检测细胞内ROS生成的实验中,按照类似的方法,收集细胞采用FACS定量分析细胞内ROS水平。10.丙二醛(MDA)、肌钙蛋白I(c Tn I)、乳酸脱氢酶(LDH)的定量测定先用纳米粒预处理细胞,再用DOX作用于细胞。随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分别用c Tn I和LDH试剂盒检测c Tn I和LDH水平。同时收集细胞,反复冻融,直到细胞完全裂解。离心后收集上清。用MDA试剂盒检测MDA水平,BCA试剂盒定量总蛋白水平。11.细胞水平初步安全性检测将A549细胞、HUVECs、RAW264.7细胞和H9C2细胞与不同浓度TPCD NP共孵育一定时间。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12.TPCD NP经雾化吸入后在体内的分布雄性C57BL/6小鼠暴露在雾化箱中,用Cy7.5/TPCD NP(Cy7.5标记的TPCD NPs)雾化。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全血及分离心脏等主要脏器。然后采用IVIS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检测,并计算荧光强度。通过比较气管内给药和雾化吸入给药,采用IVIS进行检测,并计算荧光强度,评估雾化吸入后的剂量,13.TPCD NP经雾化吸入后在肺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小鼠雾化吸入Cy5/TPCD NP 24 h后收集肺组织,肺切片分别与Ep CAM、CD31和CD68的抗体孵育。用CLSM检测Cy5/TPCD NP与肺上皮细胞、肺内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的共定位情况。另外,雾化吸入Cy5/TPCD NP 60 h后,分离心脏,冰冻切片,用CLSM检测Cy5/TPCD NP在心脏的沉积。Cy5/TPCD NP经雾化吸入24 h后,将肺组织研磨,消化后提取单细胞悬液。然后用CD45R、CD326、CD31、F4/80、CD11b抗体对细胞进行染色,采用FACS定量分析。14.TPCD NP经雾化吸入后在血液白细胞中的分布Cy5/TPCD NP经雾化吸入后12h,采集全血。然后用不同抗体对细胞进行染色,并用FACS进行定量分析。15.TPCD NP对DOX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疗效评价将10-12周的雄性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DOX和DOX+TPCD NP组小鼠均单次腹腔注射DOX(15 mg/kg)。DOX+TPCD NP组小鼠从给予DOX前2 d开始每天雾化吸入TPCD NP(4、10、25 mg/kg),持续7 d。取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计算器官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采集血样进行血常规和生化分析。为了评价右丙亚胺(DEX)的疗效,在给予DOX前2 h一次性腹腔注射DEX(200mg/kg)。7天后对小鼠实施安乐死。分离心脏和胫骨,计算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为了评价TTPCD NP的疗效,小鼠在给予DOX前2天雾化吸入TPCD NP或TTPCD NP(25 mg/kg)。7天后分离心脏和胫骨,计算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为了评价ATTPCD NP的疗效,小鼠在给予DOX前2天雾化吸入Ac2-26(14.75ug/kg)、TTPCD NP(25 mg/kg)和ATTPCD NP(25 mg/kg)。同样7天后分离心脏和胫骨,计算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16.小鼠心功能检测用异氟醚麻醉小鼠,通过动物超声进行检测、统计。17.血清c Tn I、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水平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c Tn I、LDH、CK-MB和CK的含量。18.氧化应激水平检测心脏冰冻切片与DHE在37℃避光中孵育30 min,荧光显微镜检测。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荧光强度。心肌组织经匀浆后离心收集上清。并用ELISA试剂盒测定MDA和H2O2水平。19.病理学分析将心脏固定在4%多聚甲醛中。石蜡包埋切片,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20.TPCD NP的急性毒性评价雾化不同剂量TPCD NP。每天记录体重,7天后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分离主要脏器称重然后固定。记录肺组织的干重和湿重,计算肺组织的干/湿重比。取肺组织灌洗液,检测TNF-α、IL-1β水平。结果1.TPCD NP的制备与表征通过将Tpl和PBAP结合到β-CD上,合成了一种抗氧化材料TPCD。根据1H NMR谱上的质子信号,TPCD的每个β-CD分子上约有2个Tpl和5个PBAP。采用改进的纳米沉淀法/自组装法制备TPCD NP。TEM和SEM观察发现TPCD NP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1 nm,zeta电位为-29.4±1.7 m V。TPCD NP能有效清除H2O2和超氧阴离子。此外,TPCD NP对DPPH自由基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清除。2.TPCD NP的体外生物活性研究H9C2细胞、A549细胞、HUVECs和RAW264.7细胞能有效吞噬Cy5/TPCD NP,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此外,结果显示,DOX作用于H9C2细胞对Cy5/TPCD NP的吞噬效率显着高于未加DOX作用的细胞。TPCD NP预处理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DOX作用后H9C2细胞中ROS的水平,抑制MDA的生成,以及降低c Tn I和LDH的释放。3.雾化吸入后TPCD NP的心肌靶向能力及作用机制研究吸入的Cy7.5/TPCD NP逐渐被吸收并转运到心脏。免疫荧光分析显示,吸入后Cy5/TPCD NP与肺Ep CAM+上皮细胞、CD31+内皮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有共定位。FACS检测表明Cy5/TPCD NP的吸收和转运主要由肺上皮细胞和肺内皮细胞介导。通过比较气管内给药和雾化吸入给药肺部荧光强度,约4%的TPCD NP在肺内沉积。4.雾化吸入TPCD NP靶向治疗DOX诱导的心力衰竭TPCD NP可显着增加DOX引起的心脏重量和HW/TL的降低,减轻心功能障碍。同时降低了MDA、H2O2等氧化应激相关标志物以及c Tn I、CK-MB等心脏损伤指标的水平。5.TPCD NP和DEX对DOX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的疗效TPCD NP和DEX均可增加DOX导致的LVEF和LVFS的降低,改善心脏功能。显着增加DOX导致HW/TL比值降低。降低心肌MDA、H2O2水平及血清c Tn I、CK水平。6.靶向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活性研究TTPCD NP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4 nm,zeta电位为-14.3 m V。Cy5/TTPCD NP能被H9C2细胞有效吞噬。TTPCD NP的靶向性较TPCD NP提高。与这一发现相一致的是,TTPCD NP比TPCD NP更显着的减轻DOX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7.TTPCD NP的心肌靶向及对心衰模型疗效评价在心脏部位,Cy7.5/TTPCD NP具有相对较强的荧光。与TPCD NP相比,TTPCD NP更有效地抑制了HW/TL比值的降低。同样,TTPCD NP显着减轻心功能障碍,降低了心肌MDA和H2O2含量及血清c Tn I和CK水平。8.靶向载药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对心衰小鼠模型的的疗效评价采用改进的纳米沉淀法/自组装法将Ac2-26多肽包载到TPCD NP或TTPCD NP中,这种含有Ac2-26的TPCD NP或TTPCD NP平均粒径分别为103.9 nm和109.7 nm。zeta电位分别为-32.9±1.2 m V和13.3±0.2 m V。Ac2-26的载药量为0.59μg/mg。与Ac2-26相比,ATPCD NP和ATTPCD NP更有效的减轻DOX诱导的H9C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ATPCD NP和ATTPCD NP可更有效的抑制DOX作用后心脏重量的下降、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以ATTPCD NP的效果最佳。9.TPCD NP体内安全性评价经与不同剂量的TPCD NP孵育后,H9C2细胞、A549细胞、HUVECs和RAW264.7巨噬细胞均有较高的细胞活力。吸入高剂量的TPCD NP后,小鼠的体重、脏器指数和肺干/湿重比均无显着变化。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β以及血常规和肝肾功没有出现异常改变,HE切片显示气管、肺和其他主要器官未见明显损伤。结论1.本研究通过将Tpl和PBAP结合到β-CD上,成功合成了抗氧化材料TPCD并制备了其纳米粒。体外实验表明,TPCD NP能被H9C2细胞吞噬,通过清除过量活性氧,减轻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2.雾化吸入的TPCD NP在肺部的吸收和转运主要由肺泡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介导,进入肺毛细血管的TPCD NP将进一步经过肺循环和体循环到达心肌。3.雾化吸入的TPCD NP可显着抑制DOX诱导的小鼠心肌功能失调,其疗效明显优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右丙亚胺。4.通过线粒体靶向基团的修饰,TTPCD NP的心肌靶向能力、细胞吞噬效率较TPCD NP显着增强,治疗效果更加显着。TTPCD NP对DOX诱导的心功能障碍有更显着的改善作用。ATTPCD NP对小鼠的心功能保护作用较TTPCD NP进一步增强。5.初步急毒实验结果显示,雾化吸入高剂量的TPCD NP对小鼠无明显毒性作用。

甘家丽[3](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的生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气阴两虚证是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重要证型,生脉饮(SMY)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经典名方。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SMY可显着改善CHF模型大鼠的心功能,然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故本研究拟在体复制CHF大鼠模型,在明确SMY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基础上,借助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其抑制心肌纤维化进而治疗CHF的机制,为CHF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丰富生脉饮益气养阴的科学内涵。方法1.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结合“力竭式游泳”复制CHF模型,以SMY作为研究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S)作为阳性对照药,以心功能、血清NT-pro BNP水平、HE染色和Masson染色四者相结合鉴定CHF模型并初步评价药效;以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结合心肌纤维化关键因子CollagenⅠ、MMP-2/3/9和TIMP-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确SMY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药效。2.采用UPLC-Q/TOF-MS技术采集血清代谢数据,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断分析(OPLS-DA),得到变量权重(VIP)进行t检验,筛选VIP>1且P<0.05的物质作为CHF模型大鼠的疾病代谢标志物。对比分析SMY干预后CHF模型大鼠的回调标志物,以此作为SMY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药物靶点代谢标志物,结合Metabo Analyst5.0网站映射成集并绘制代谢通路图。同时,将SMY的靶点代谢标志物与NT-pro BNP和Gal-3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得到SMY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潜在靶点。采用ELISA、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预测靶点,阐明SMY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结合“力竭式游泳”可复制稳定可靠的CHF模型以心功能、血清NT-pro BNP水平、HE染色和Masson染色相结合鉴定CHF模型,发现Model组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Sham组显着降低(P<0.01)且均≤45%,Model组大鼠血清NT-pro BNP的水平较Sham组显着升高(P<0.01);HE染色后形态学观察发现:Sham组大鼠心肌形态结构基本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着色均匀,未见炎细胞浸润。Model组大鼠左室前壁(低倍镜下)存在明显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灶,残存肌纤维排列紊乱,其间分布大量结缔组织;(高倍镜下)心肌细胞显着减少、纤维细胞显着增多,纤维细胞之间可见炎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后形态学观察发现,Sham组大鼠心肌细胞间隙仅见少量胶原纤维;心肌形态结构基本正常。Model组大鼠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可见大片被苯胺蓝着蓝色的心肌胶原纤维,呈条索状分布,期间夹杂少量排列不规则的、残存的心肌细胞。2.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药效评价2.1生脉饮改善CHF大鼠的精神状态和症状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差,呼吸频率较快,四肢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抓取时反抗意识强烈,但反抗力量较弱;与Model组相比,SMY组和S组大鼠的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地减轻,SMY组大鼠精神状态和症状与S组相当。2.2生脉饮具有改善CHF大鼠心功能的作用(1)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LVAWd)、收缩期左室前壁厚度(LVAW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显着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着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SMY组和S组的LVESd显着降低(P<0.05),LVEF和LVFS显着升高(P<0.05)。(2)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血清中NT-pro BNP的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SMY组和S组大鼠血清中NT-pro BNP的水平显着上调(P<0.05);S组NT-pro BNP的水平较SMY组明显降低(P<0.05)。2.3生脉饮改善CHF大鼠心肌结构病变(1)HE染色:Sham组大鼠心肌形态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着色均匀;未见炎细胞浸润。Model组大鼠左室前壁心肌陈旧性梗死灶明显,肌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增宽;心肌细胞显着减少,纤维细胞显着增多,见少量炎细胞。与Model组相比,SMY组和S组大鼠左室前壁可见心肌陈旧性梗死灶,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均匀,心肌细胞增多,可见少量炎细胞。(2)Masson染色:Sham组大鼠心肌见少量胶原纤维,心肌形态结构正常;Model组大鼠左室前壁心肌组织可见大片被苯胺蓝着蓝色的心肌胶原纤维区域,CVF显着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SMY组和S组大鼠左室前壁心肌组织被苯胺蓝着蓝色的心肌胶原纤维区域缩小,CVF均显着下调(P<0.05);SMY组与S组的CVF水平无差异。(3)与Sham组相比,Model组血清中Gal-3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SMY组和S组的Gal-3水平显着降低(P<0.05)。(4)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心肌组织的CollagenⅠ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SMY组和S组CollagenⅠ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5)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心肌组织的MMP-2、MMP-9和TIMP-2的m RNA和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MMP-3的m RNA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SMY组和S组MMP-2和MMP-9的m RNA和蛋白水平显着下调(P<0.05),MMP-3的m RNA水平显着下调(P<0.05)。3.预测并验证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靶点3.1采用代谢组学技术预测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靶点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鉴定出19种CHF大鼠的血清代谢标志物,其中12种代谢物是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靶点代谢标志物。经Met PA代谢途径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靶点为色氨酸代谢通路。因此,从色氨酸代谢通路入手进行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代谢组学的结果。3.2在体实验验证代谢学组结果(1)与Sham组相比,Model组的血清中Kyn/Trp比值显着上升(P<0.05)。(2)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心肌组织IDO的m RNA和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SMY组IDO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着下调(P<0.05)。(3)与Sham相比,Model组血清中IL-1β、IFN-γ、IL-18、TNF-α、IL-4和IL-10的水平显着升高(P<0.05),Model组心肌组织IL-1β、IFN-γ、COX-2、TNF-α、IL-18、IL-6和IL-10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SMY组血清中IL-1β、IFN-γ、IL-18、TNF-α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IL-10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SMY组心肌组织IL-1β、IFN-γ、COX-2、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IL-10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结论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结合“力竭式游泳”,可复制稳定可靠的CHF模型;生脉饮通过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从而治疗CHF;2.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色氨酸代谢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梁爽[4](2021)在《冠心病患者血清microRNA-223和CXCR4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引起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最常见、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其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而且CAD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容易被患者疏忽和错误治疗。尽管,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但我们仍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CAD的作用机理,以便早期识别CAD及预测其严重程度。生物信息学表明,miR-223调控许多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可以控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摄取。也有研究报道miR-223被发现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类受试者中是上调的。血管CXCR4可以通过保护内皮屏障、维持动脉完整性功能来限制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显示miR-223可以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和CXCR4的表达。然而,它仍需有待使用更多的CAD患者来确定它们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与冠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对miR-223、CXCR4在CAD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及旨在探讨在CA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20年7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D的患者70例(男50例,女20例,年龄58.46±1.16岁),以及33例(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60.18±2.08岁)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其中不明显血管狭窄冠心病(ICAD)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61.62±2.51岁;具有临床意义的CAD患者57例,男43例,女14例,年龄56.89±1.32岁。具有临床意义的CAD中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39例,男32例,女7例,年龄58.77±1.54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52.50±1.30岁。最初根据症状诊断为CAD的患者也包括在内,CAD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包含在以前的指南中。根据Gensini评分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的评判。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既往病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尿酸、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患者于入院第二天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室温情况或4℃下3000r离心15min,将上清置于无RNA酶EP管中-80℃冷冻保存,所有血清样品均在肝素给药前采集,用q RT-PCR测定各组血清中miR-223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法测定CXCR4的水平。2.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Graph Pad Prism软件进行图形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D)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 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均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检测其对疾病的诊断预测价值。结果:1.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血压、心率、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TG、TC、LDL-C、脂蛋白α、尿酸、肌酐、eGFR、Hcy、PLT、NEUT、HB、PLT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血清miRNA-223在CAD组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血清CXCR4水平明显升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ICAD组、SAP组、ACS组血清miRNA-22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调(均p<0.01),ICAD组血清CXCR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SAP组、ACS组血清CXCR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CAD组相比,SAP组、ACS组血清miRNA-22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调(均p<0.05),SAP组、ACS组血清CXCR4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SAP组相比,ACS组血清miRNA-223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ACS组血清CXCR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223与CXCR4在CAD组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23,p<0.05)。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223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r=0.8,p<0.01);血清CXCR4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r=0.32,p<0.01)。6.对血清miR-223、CXCR4在冠脉狭窄的预测价值进行ROC分析,miR-223的AUC为0.784(95%CI:0.65-0.92;p<0.01),最佳临界值为12.74,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3.9%;CXCR4的AUC为0.69(95%CI:0.58-0.80;p<0.05),最佳临界值为713.6pg/ml,灵敏度为51.4%,特异度为78.8%。结论:1、血清miR-223、CXCR4参与了CAD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2、血清miR-223、CXCR4可能是判定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3、CAD患者血清CXCR4可能是miR-223的下游靶点。

张伟[5](2021)在《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补肾活血复方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1运用Meta分析对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以“心肾既济”理论为指导创立补肾活血复方,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配合节食、力竭式游泳以建立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模型,观察该方对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指标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3本研究拟以Wnt/β-catenin通路介导的心肌纤维化为切入点,旨在揭示补肾活血复方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潜在效应机制。材料与方法:1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linical Trials.gov。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21 年 2月1日,纳入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心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对纳入文献参考Cochrane Handbook 5.3等推荐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森林图展现,采取倒漏斗图评估是否有发表偏倚。2补肾活血复方对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2.1建立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并评估模型是否成立:8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为假手术组(仅穿线、不行冠脉结扎术),余60只采用冠脉左前降支结扎配合节食、力竭式游泳以建立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一般状态,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LVEF值)以判定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疾病模型成立。2.2观察补肾活血复方对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复方组、卡托普利组,补肾活血复方组给予补肾活血复方15.75g/(kg-d),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片1.125mg/(kg·d),日1次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日1次灌胃。各组大鼠均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NT-pro BNP)综合评价心功能;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及天狼猩红染色技术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及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Col Ⅰ、ColⅢ、a-SMA的变化情况。综合以上方法完成基于“心肾既济”理论创立的补肾活血复方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3 补肾活血复方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观察补肾活血复方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效应机制。动物造模及药物治疗方法同上。将所取血清及心肌组织样本分别通过ELISA、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等技术收集相关数据,比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分子Wnt3a、Dvl1、β-catenin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下游靶基因MMP-2、MMP-9 mRNA的变化,以观察补肾活血复方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结 果:1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共计纳入982例研究患者,其中试验组: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衰,共493例患者;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衰,共4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提高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6,95%CI(1.17,1.35),P<0.00001]、试验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0,95%CI(1.08,1.33),P=0.0009]、试验组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优于对照组[MD=7.71,95%CI(4.80,10.62),P<0.00001]、试验组增加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效果优于对照组[MD=87.64,95%CI(45.07,130.22),P<0.0001]、试验组降低患者血清BNP水平优于对照组[MD=-210.57,95%CI(-285.75,-135.39),P<0.00001]、试验组减少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优于对照组[MD=-8.14,95%CI(-12.54,-3.74),P=0.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MD=-6.02,95%CI(-12.40,-0.36),P=0.06]。2补肾活血复方对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2.1造模完成时,大鼠具有慢性心衰的一般状态,心电图示ST段抬高、T波倒置或低平,LVEF≤45%,综合以上结果证明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造模成功。2.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DD、LVESD、NT-proBNP升高(P<0.05),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值降低(P<0.05),提示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复方组和卡托普利组LVEDD、LVESD、NT-pro BNP明显降低(P<0.05),LVEF和LVFS值升高(P<0.05),提示补肾活血复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补肾活血复方组和卡托普利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HE染色结果提示补肾活血复方可有效改善心肌细胞坏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纤维增生;Masson染色结果提示补肾活血复方可抑制胶原纤维增生、降低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天狼星红染色亦提示补肾活血复方可抑制胶原沉积,改善心肌纤维化。2.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纤维化相关蛋白ColⅠ、CoⅢ、α-SMA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复方组与卡托普利组心肌组织中Col Ⅰ、ColⅢ、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卡托普利组相比较,补肾活血复方组Col Ⅰ、ColⅢ、α-SMA蛋白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以上结果提示,补肾活血复方具有抑制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3补肾活血复方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Wnt3a、Dvl1、β-catenin蛋白及mRNA,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复方组与卡托普利组大鼠Wnt3a、Dvl1、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下游靶基因MMP-2及MMP-9 mRNA表达均降低(P<0.05);卡托普利组与补肾活血复方组Wnt3a、Dvl1、β-catenin蛋白及mRNA,MMP-2和MMP-9 mRNA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 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确切,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相比,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增加LVEF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降低血浆BNP水平,缩小LVESD,且不良反应少,但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结论进行证实。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配合节食、力竭式游泳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模型。3基于“心肾既济”理论创立的补肾活血复方可减少胶原的过度沉积,降低大鼠血清NT-proBNP水平,下调纤维化相关蛋白ColⅠ、ColⅢ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有效治疗慢性心衰。4补肾活血复方可抑制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通路中Wnt3a、Dvl1、β-catenin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使下游MMP-2、MMP-9 mRNA 的表达水平降低,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心衰的分子学机制。

张舒静[6](2021)在《大株红景天抗心力衰竭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心力衰竭是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涉及钙超载、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凋亡、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因素。临床上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CEI/ARBs)等为主,现有的治疗药物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是以益气活血利水治法来改善症状并延缓病程进展。运用现代研究手段来科学认识临床确有疗效的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探索发现心力衰竭的新疗法以及推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大株红景天为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在《神农本草经》、《四部医典》及《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具有扶正固本、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胸痹心痛、倦怠气喘等。目前中成药红景天制剂大都以大株红景天为原料制成,包括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大株红景天胶囊等,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临床观察发现其与常规治疗联用可改善心衰病人的心功能,但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论文以大株红景天提取物(以下简称红景天)为研究对象,针对心肌肥大、心肌缺氧损伤这两类心力衰竭进程中的重要病理环节,探究红景天抗心力衰竭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发现红景天中草质素类成分可通过抑制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erum/Glucocorticoid regulated kinase 1,SGK1)改善心肌肥大。1)首先,在主动脉缩窄(TAC)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模型上,发现红景天可减轻小鼠心肌肥厚,改善心脏结构,且具有抗凋亡和抗氧化的心脏保护作用。运用基因表达谱-联通图谱(Connectivity Map,CMAP)分析发现红景天调节基因表达模式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酚苄明最为相似,且网络分析结果表明SGK1是红景天调控的关键靶点。实验结果表明红景天可抑制TAC诱导的小鼠心肌组织中SGK1的活化。2)首次建立基于质谱响应探针的SGK1活性检测方法,从红景天中筛选出草质素、红景天素及对香豆酸3个SGK1抑制剂;其中,草质素活性最优(IC50为752 n M)且其相关活性未见报道。3)体外实验验证草质素和SGK1直接结合,通过分子对接预测SGK1结构域上的Asp177、Asn227及Thr239为关键活性位点,且特异性突变Asp177可消除草质素对SGK1的抑制活性。通过系统评价20个草质素结构类似物对SGK1的抑制活性并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其母核结构上的C3、C8、C4’-OH对活性有显着贡献,而缺失C5-OH可进一步抑制SGK1的活性。上述研究发现了以草质素为代表的多种黄酮化合物是新型的SGK1抑制剂,提示其是红景天抗心肌肥大的主要药效物质。2.在细胞及整体动物模型上确证了草质素通过抑制SGK1介导Fox O1通路抗心肌肥大的作用。1)在去氧肾上腺素(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上,发现草质素可显着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是通过抑制SGK1的活化及其下游靶点FoxO1的磷酸化,从而抑制心肌细胞中活性氧的产生和钙积累。在过表达持续性激活SGK1(S422D)的心肌细胞模型上发现草质素可显着抑制Fox O1磷酸化,阻止其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2)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衰模型上,同样发现草质素可减轻小鼠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降低心肌纤维化程度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3)运用靶向脂质及非脂质代谢组学技术进一步证明,草质素可有效回调小鼠心肌组织中肉碱及脂质代谢相关产物的水平,提示草质素可通过抑制心肌SGK1活性改善心衰小鼠的心脏代谢紊乱。3.确证了红景天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抗心肌缺氧损伤的作用,其主要药效物质是红景天苷和酪醇。1)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上,发现红景天可抑制H/R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提高细胞存活率与胞内ATP含量,其机制与改善线粒体氧呼吸速率以及调控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及m TOR等相关。2)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上,发现红景天可显着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以及增加缺血心肌中自噬标志物LC3B的表达。3)筛选发现红景天苷和酪醇是红景天抗心肌细胞H/R损伤的主要药效物质。通过合成Biotin标记的红景天苷和酪醇作为小分子探针进行靶点垂钓以及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其潜在靶点主要参与调控线粒体功能。初步验证红景天苷和酪醇可以上调H/R损伤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和OPA1的表达。综上所述,本文首次发现大株红景天提取物可通过调控SGK1发挥抗心肌肥大的作用,其主要药效物质是以草质素为代表的黄酮化合物;同时,验证了大株红景天提取物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发挥抗心肌缺氧损伤的作用,其主要药效物质是红景天苷和酪醇。通过综合运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化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质谱响应探针等技术揭示了大株红景天抗心力衰竭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这为明晰中药药效物质及其潜在作用靶点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也为运用现代技术诠释中药临床疗效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探索范例。

郭瑞[7](2021)在《基于荧光成像的冠心宁片抗心肌肥大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心肌肥大(cardiac hypertrophy)可发生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型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成为心力衰竭的共同病理环节。抑制心肌肥大及后续的心室重构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策略,也是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近代中医临床实践认为心室重构病机在于血瘀、气虚和肝肾阴虚,心肌肥大为其具体表现之一,临床以活血、益气、补肾、滋阴为主要治则。其中,含丹参、川芎等活血中成药(如冠心宁片)在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等方面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其是否干预心肌肥大病理环节仍缺乏实验证据,且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以往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效评价多集中在细胞或整体动物等单一水平,无法充分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增效机制及其多途径抑制心肌肥大的优势。因此,本论文以冠心宁片为具体研究对象,运用荧光成像技术分别在细胞和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上建立抗心肌肥大中药活性物质筛选模型,将双重筛选得到的活性化合物进一步在小鼠心肌肥大模型上进行药效验证,并尝试阐明其配伍规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细胞模型上,首次明确了冠心宁片具有抗心肌肥大药效,并进一步验证冠心宁片中代表性化合物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抗心肌肥大作用及机制。采用去氧肾上腺素(PE)诱导原代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运用双重荧光标记技术以心肌细胞面积为指标,明确了冠心宁片能显着逆转心肌细胞肥大;进一步运用该方法从冠心宁片药材浸膏粉及代表性化合物筛选出抗心肌肥大活性化合物。其中,在细胞模型上仅发现了来源于丹参的丹酚酸B、迷迭香酸等成分能剂量依赖性逆转心肌细胞肥大,并初步验证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抑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作用机制。2、创建斑马鱼心脏荧光图像自动分析方法,实现了基于时序图像分析的中药抗斑马鱼心肌肥大活性物质筛选。在马兜铃酸(AA)诱导心肌肥大的斑马鱼胚胎上,采用荧光成像技术记录心脏特异性荧光标记Tg(cmlc2:mcherry)转基因斑马鱼的心脏搏动情况,开发了基于动态荧光图像序列的自动分析算法,构建了包含逾20000张荧光图像的数据集用于优化算法参数,通过计算输出心脏面积变化、缩短分数、心输出量及心率等参数,从而快速、准确评估中药活性物质对斑马鱼心功能的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处理速度提高了近100倍,且准确度与人工分析近似。运用该方法,系统筛选了冠心宁片、药材、代表性化合物中具有抗心肌肥大活性的成分。确证了冠心宁片体内逆转心肌肥大的作用效果,并首次明确了来源于川芎的洋川芎内酯I在斑马鱼模型上能显着抑制心肌肥大。3、进一步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致小鼠心肌肥大模型研究了源于丹参的丹酚酸B与源于川芎的洋川芎内酯I协同抑制心肌肥大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超声心动检测、心脏病理组织切片染色等方法确证了丹酚酸B和洋川芎内酯的抗心肌肥大药效,Bliss指数计算两者协同效应发现两个化合物合用可明显增强对于心肌肥大小鼠EF%、FS%、左心室收缩内径以及心脏纤维化等方面的改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发现丹酚酸B可显着抑制ERK1/2磷酸化水平,洋川芎内酯I显着抑制TLR4蛋白表达水平,提示两种活血药配伍可改善心肌肥大发生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产生多途径协同增效作用。

于武华[8](2020)在《建昌帮特色阴、阳附片对阿霉素致慢性心衰大鼠的强心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大热有大毒。现代学者认为,附子强心作用是其中医临床疗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主要药理学作用。附子因其有毒,所以在临床运用时为其炮制品。江西建昌帮对附子的炮制有独到之处,阴附片、阳附片尤具特色。《建昌帮炮制全书》记载阴附片、阳附片因其炮制方法不同而存在用药差异,阴附片适用于女性肾阳虚,阳附片适用于男性肾阳虚,其对于心衰治疗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未见记载。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本课题就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的强心作用及其强心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对比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的药效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期为阴附片、阳附片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主要研究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的强心作用及强心机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首先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梯度递增间隔给药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HE染色切片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情况,探究阴附片、阳附片对阿霉素致慢性心衰大鼠的强心作用。结果发现,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LVd P?dtmax-1)均有显着提高,其中阴附片对雌性大鼠-d P?dtmax-1升高最显着,阳附片对雄性大鼠+d P?dtmax-1升高最显着,阴附片、阳附片能有效改善心衰大鼠心肌组织出现的细胞空泡、组织间隙增宽断裂的病理情况。然后,阴附片、阳附片对心衰大鼠的作用机制从四个方面展开,现代治疗心衰的药物主要是减轻心衰产生炎症,调节心衰患者RAAS系统,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作用。所以本实验通过这四个药理指标的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1.对阴附片、阳附片调节心衰大鼠的炎症反应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阴附片、阳附片组IL-6、BNP、TNF-α含量下降,IL-10含量上升。表明阴附片、阳附片能降低心衰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提高抗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其中阳附片对雄性大鼠IL-6、BNP下降较显着,阴附片对雌性大鼠TNF-α含量下降最显着。2.对阴附片、阳附片调节心衰大鼠RAAS系统的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含量,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AT1R)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1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慢性心衰组大鼠血清Renin、Ang-Ⅱ、ALD含量、心肌组织AT1Rm RNA表达水平、AT1R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阴附片、阳附片组大鼠血清Ang-Ⅱ、ALD水平显着下降,Renin水平有下降趋势,AT1Rm 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其中阳附片对雄性大鼠Renin、ALD含量下降最显着,阴附片对不同性别大鼠AT1Rm 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最显着。3.阴附片、阳附片对心衰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研究,通过比色法测定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细胞ATP含量、Na+-K+-ATP、Mg2+-ATP、Ca2+-ATP酶的活性。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ATP含量显着下降,酶的活性降低,阴附片、阳附片组ATP含量上升,酶活性增强。其中阳附片对雄性大鼠Mg2+-ATP酶活性较阴附片上升显着,阴附片对雌性大鼠Na+-K+-ATP酶活性较阳附片上升显着。4.阴附片、阳附片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研究,通过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肾上腺素β1、β2受体m 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β1受体表达显着上升,β2受体表达显着下降,阴附片、阳附片能降低β1受体表达,提高β2受体表达。其中阴附片对雌性大鼠β1受体表达下降最显着,表明阴附片对雌性大鼠心肌保护作用最显着。综上所述,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有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并不单一,主要有减轻炎症反应,抑制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四个方面。其中在强心作用方面,阴附片对雌性大鼠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更强,阳附片对雄性大鼠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更强;在减轻炎症反应方面,阳附片对雄性大鼠IL-6、BNP下降较显着;在抑制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方面,阴附片对不同性别大鼠AT1Rm 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最显着;在调节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方面,阴附片对雌性大鼠β1受体表达下降最显着。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的治疗作用存在一定性别差异。

易晨龙[9](2020)在《基于内皮细胞Calpain在心脏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心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唯一治愈希望,但供体短缺成为同种异体移植发展的瓶颈。异种心脏移植由于其生物源性及可修饰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复杂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异种心脏移植临床应用的重要阻碍。异种移植的排斥反应主要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 acute rejection,HAR)、延迟性排斥反应(Delayed xenograft rejection,DXR)或称为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cute vascular rejection,AVR)和慢性细胞及体液排斥反应。目前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免疫疗法可有效控制HAR,但随后出现的DXR因其发生机制不明、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已成为异种心脏移植研究的主要障碍。DXR目前广泛认可的机制是以下三个方面:(1)活化的炎症细胞进行性浸润供体器官,(2)微血管内广泛的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着,(3)供体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而内皮细胞激活在DXR的发生中发挥中枢作用。钙蛋白酶(Calpains)是一类细胞内钙依赖性水解酶,它们通过细胞内Ca2+激活及自溶而表现出蛋白水解酶的活性。Calpain系统目前有15个同工酶,其中Calpain 1和Calpain 2在组织中广泛分布而且是在内皮细胞中特有表达的Calpain。Calpastatin(CAST)是Calpain内源性特异性抑制剂蛋白。目前关于Calpain的研究越来越多,发现其在细胞增殖、分化、坏死和凋亡等生命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Calpain在异种移植免疫排斥中的作用未见研究报道。基于Calpain在同种移植及心血管病研究中的重要作用,Calpain在异种移植免疫排斥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目的:本研究在体内及体外建立异种移植模型,通过抑制内皮细胞中的Calpain活性来探讨内皮细胞Calpain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利用内皮细胞特异性Capns1敲除小鼠建立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异种移植心脏存活时间;通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观察异种移植心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2)体外实验:将内皮细胞与大鼠血清/淋巴细胞共培养体外模拟异种免疫排斥反应,利用包装CAST的腺病毒转染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MCECs),抑制Calpain活性;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细胞内Calpain的活性及内皮细胞对异种淋巴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3)相关机制研究:使用炎症因子TNF-α刺激内皮细胞,通过检测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抑制蛋白(I-κB)和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分析Calpain在内皮细胞中激活和功能的作用。结果:在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模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能够使Capns1-/-小鼠的心脏存活时间明显长于野生型小鼠,病理学检测发现Capns1-/-小鼠的移植心脏炎性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减轻;体外实验发现Calpain活性抑制可减少内皮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同时保护内皮细胞的形态完整。体外TNF-α作用于内皮细胞能够激活内皮细胞,诱导细胞内Calpain活性提高,上调ICAM-1和VCAM-1的表达,并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TNF-α对内皮细胞的激活作用有赖于细胞内Calpain的活性,这与Calpain能够剪切I-κB,上调β-catenin的表达作用有关。结论:异种移植的DXR时期,内皮细胞Calpain活性增加促进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导致内皮细胞激活,增加炎性细胞的趋化和浸润,而Calpain活性抑制能后够减弱内皮细胞激活,减少移植物中的炎性浸润,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Calpain活性抑制还可以抵制炎症因子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降低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其机制与Calpain活性增加能够水解I-κB并上调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有关。

杜国利[10](2020)在《MIF调控心肌缺血性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调控心肌缺血性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借助MIF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多种动物模型分析全身MIF、心源性MIF和炎性细胞源性MIF在心肌缺血性损伤后调控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入选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居住在新疆的中国汉族成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aq Man(?)SNP方法鉴定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MIF水平,分析ACS及血浆MIF水平与MIF SNP相关性。动物实验分两部分:构建全身MIF基因敲除(MIFKO)、嵌合体(WTKO、KOWT)小鼠心肌梗死(心梗)模型,血常规检测心梗后白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炎性因子及单核细胞趋化相关因子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循环中、脾脏潴留及心脏局部浸润Ly-6Chigh单核细胞的变化,探讨MIF对心梗后“心脾轴”的调节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1)MIF SNP研究者中,共纳入699例ACS患者及1153例健康对照(平均年龄59.1±10.1 vs.58.7±11.1岁,男性分别为61.7%、55.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S患者年龄较大,体重指数(BMI)较高、血糖水平较高及血脂紊乱严重(均P<0.05)。两组间rs75562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存在显着差异(均P<0.05),rs1007888和rs2096525两组间无差异;rs755622基因型中GG最高(63.1%vs.56.7%)、CG次之(33.1%vs.38.9%),P=0.024。等位基因中携带G最高(79.6%vs.76.1%,P=0.012);ACS患者CC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4.4%vs.3.8%,P=0.024),ACS患者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3.9%vs.20.4%,P=0.012)。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ACS可能的危险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rs755622 C等位基因仍然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CG与CC基因型vs.GG基因型,AOR=1.278,95%CI,1.042-1.567,P=0.019)。ACS患者中,携带MIF rs755622 CC基因型者血浆MIF水平显着高于CG和GG基因型分别高出6.5%和15.6%,同时携带C等位基因的ACS患者(包括CG和CC表型)的MIF水平也显着高于携带相同表型的健康对照组(均P<0.05)。这说明中国新疆汉族人群携带C等位型基因与血浆MIF水平成正相关,携带MIF基因rs755622 C等位基因者的参与者更容易发生ACS。携带MIF基因rs755622 C等位基因与血浆MIF水平相关,携带频率越高则血浆MIF水平越高(2)进一步动物实验验证MIF是否与缺血性心脏病有关。应用心梗模型,血常规检测显示MIFKO小鼠比野生型(WT)小鼠白细胞显着减低(4.8±0.5 vs.3.4±0.4×106/m L,P=0.037),FACS显示,相对于WT小鼠,MIFKO小鼠心梗72小时Ly-6Chigh单核细胞明显降低:(0.31±0.06 vs.0.45±0.1×105/m L血液,P=0.04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心梗72小时)、白细胞介素-6(IL-6,心梗24小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心梗24小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心梗24小时)等促炎因子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表达明显抑制(均P<0.05),FACS显示脾脏中潴留的Ly-6Chigh单核细胞明显增多(0.81±0.07 vs.0.4±0.11×104/mg脾脏,P=0.008);组织学检测可见心梗后24小时MIFKO小鼠比WT小鼠脾脏的白髓数目显着增多:(6.9±0.3 vs.5.3±0.5/脾脏横切面,P=0.016),白髓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应用抗CD45荧光标记抗体检测脾脏白细胞,计算荧光的积分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发现MIFKO小鼠比WT小鼠脾脏白细胞数明显增多(1.6±0.1vs.0.7±0.3×106,P=0.024)。FACS检测显示心梗后WT小鼠心脏局部浸润的Ly-6Chigh单核细胞心梗72小时浸润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9.9±2.3 vs.0.2±0.1×104/心脏,P=0.009),尽管无统计学差异,但MIFKO小鼠比WT小鼠脾脏心梗后每个时间点心脏局部浸润的Ly-6Chigh单核细胞均有明显降低趋势,心梗72小时只有WT组的42.2%(5.7±1.9 vs.9.9±2.3×104/心脏)。以上结果证实MIF在心梗后可以促进系统性炎症反应,动员脾脏Ly-6Chigh单核细胞释放入血,并浸润至心梗局部。(3)为明确不同细胞来源的MIF对于心梗后炎症的影响,通过骨髓移植技术,成功构建嵌合体:KOWT小鼠只有骨髓-炎性细胞表达MIF及WTKO小鼠只有骨髓-炎性细胞不表达MIF,建立心梗模型。血常规检测显示,与KOWT小鼠相比较,WTKO小鼠比KOWT小鼠心梗后24小时及72小时白细胞数目均显着减低,心梗24小时:(4.5±0.3 vs.3.2±0.3×106/m L,P=0.036);心梗72小时:(5.6±0.4 vs.4.5±0.2×106/m L,P=0.032)。FACS显示循环Ly-6Chigh单核细胞心梗72小时明显降低(0.8±0.2 vs.0.4±0.05×106/m L,P=0.029),q PCR检测显示WTKO小鼠比KOWT小鼠CCR2(心梗24小时)、MCP-1(心梗24小时)、IL-1β(心梗24小时)、IL-6(心梗24小时)促炎因子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FACS检测显示,与KOWT小鼠相比较,WTKO小鼠心梗后24小时脾脏潴留的Ly-6Chigh单核细胞明显增多:(1.3±0.5 vs.6.4±1.9×104/mg脾脏,P=0.032)。组织学检测可见,与KOWT小鼠相比较,WTKO小鼠脾脏的白髓数目及面积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有增加的趋势。FACS检测显示,心梗后WTKO小鼠比KOWT小鼠心脏局部浸润的Ly-6Chigh单核细胞明显减少,心梗24小时:(1.9±0.5 vs.5.5±1.4×104/心脏,P=0.042),两种基因型间假手术组及心梗后骨髓Ly-6Chigh单核细胞数量无显着差异。上述结果提示炎性细胞源性MIF在心梗后发挥促进炎症作用,动员脾脏Ly-6Chigh单核细胞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增加向心脏的浸润。结论:(1)MIF与心肌缺血损伤相关。MIF基因多态性rs755622变异C等位基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携带MIF基因rs755622 CC基因型C等位基因者的参与者更容易发生ACS。携带MIF基因多态性rs755622 C等位基因者,血浆MIF水平明显增高。(2)动物实验证实MIF促进心肌缺血后系统性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增多、促炎因子表达增加,MIF促进心肌梗死后脾脏释放Ly-6Chigh促炎单核细胞,循环Ly-6Chigh单核细胞增加并向心脏浸润增加。MIF促进脾脏白细胞动员释放进入血液循环,脾脏白髓数目及面积减少,MIF通过调节“心脾轴”促进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的发生。(3)炎性细胞源性MIF促进心肌缺血后系统性炎症反应,与此同时,动员脾脏释放Ly-6Chigh单核细胞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循环Ly-6Chigh单核细胞增加,促进Ly-6Chigh单核细胞向心肌梗死局部浸润,在心肌梗死后“心脾轴”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β-肾上腺素慢性刺激诱导心脏炎前细胞因子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β-肾上腺素慢性刺激诱导心脏炎前细胞因子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有氧运动调节AMPK相关信号通路减缓TAC诱导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1 心力衰竭
    2 AMPK与心力衰竭
    3 运动与心力衰竭
    4 总结与展望
    5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有氧运动对TAC诱导C57BL/6J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与实验设计
        2.2 TAC模型制备
        2.3 运动方案
        2.4 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
        2.5 小鼠心脏取材
        2.6 小鼠心肌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步骤
        2.7 小鼠心肌组织马松染色
        2.8 天狼星红染色
        2.9 偏振光
        2.10 WGA染色
        2.11 W B
        2.12 内源性H_2S含量的检测
        2.13 统计
    3 结果
        3.1 有氧运动对C57BL6/J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3.2 有氧运动可减缓TAC引起的心功能障碍
        3.3 有氧运动对TAC诱导左室纤维化和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3.4 有氧运动对C57BL6/J小鼠心肌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3.5 NLRP3/IL-1β蛋白在有氧运动预防TAC诱导C57BL6/J小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变化
        3.6 自噬相关蛋白在有氧运动预防TAC诱导C57BL6/J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变化
        3.7 有氧运运动对TAC诱导C57BL6/J小鼠心肌肥厚中硫化氢合成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内源性H_2S产生的影响
    4 讨论
        4.1 病理性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
        4.2 有氧运动训练减轻病理性心肌肥厚
        4.3 有氧运动训练减轻心肌纤维化
        4.4 有氧运动训练降低TAC诱导的心肌组织NLRP3/IL-1β蛋白信号通路表达
        4.5 有氧运动激活AMPK介导的心肌自噬
        4.6 有氧运动增加心肌内源性H_2S合成以及硫化氢合成酶蛋白水平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MPKα2 基因敲除阻滞有氧运动预防病理性心肌肥厚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AMPKα2 基因敲除效率验证
        3.2 有氧运动对AMPKα2~(-/-)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3.3 有氧运动未能改善AMPKα2~(-/-)小鼠的心功能障碍
        3.4 有氧运动对AMPKα2~(-/-)小鼠左室纤维化和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3.5 有氧运动对AMPKα2~(-/-)小鼠心肌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3.6 NLRP3/IL-1β蛋白在有氧运动减缓TAC诱导AMPKα2~(-/-)小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变化
        3.7 自噬相关蛋白在有氧运动减缓TAC诱导AMPKα2~(-/-)小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变化
        3.8 有氧运运动对TAC诱导AMPKα2~(-/-)小鼠心肌肥厚中硫化氢合成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内源性H_2S产生的影响
    4 讨论
        4.1 AMPKα2 基因敲除阻滞有氧运动减缓小鼠心肌纤维化
        4.2 AMPKα2 基因敲除阻滞有氧运动激活心肌自噬
        4.3 AMPKα2 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组织内源性H_2S增加未减缓病理性心肌肥厚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AMPK介导的H_2S及细胞自噬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2 研究设计
        2.1 小鼠心肌细胞实验设计与技术路线图
    3 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实验仪器
        3.2 主要实验试剂
        3.3 试剂配制
        3.4 细胞传代与培养
        3.5 细胞复苏与冻存
        3.6 抑制剂
        3.7 WGA染色
        3.8 WB
        3.9 数据统计
    4 结果
        4.1 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对小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4.2 不同NaHS浓度溶液对肥大心肌细胞中ANP蛋白表达的影响
        4.3 NaHS(H_2S供体)对血管紧张素诱导心肌肥厚的影响
        4.4 自噬介导硫化氢对心肌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4.5 硫化氢通过AMPK相关的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发挥抗炎作用
    5 讨论
    6 结论
全文讨论
研究结论
论文创新点
研究不足
7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习经历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靶向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TPCD NP的构建及理化性能评价
    1.1 TPCD NP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1.2 TPCD NP的体外活性氧清除能力评价
    1.3 讨论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的体外生物学效应研究
    2.1 TPCD NP的细胞毒性及H9C2 细胞吞噬研究
    2.2 TPCD NP抑制H9C2 细胞内ROS的产生
    2.3 TPCD NP抑制细胞损伤标志物的生成和释放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的心肌靶向性和机制研究
    3.1 TPCD NP的心肌靶向性研究
    3.2 TPCD NP的肺部转运机制研究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靶向治疗心力衰竭的体内实验研究
    4.1 TPCD NP对 DOX诱导的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4.2 TPCD NP和右丙亚胺对DOX诱导的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活性氧清除性线粒体靶向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内外疗效评价
    5.1 TTPCD NP的制备及表征
    5.2 TTPCD NP的体外生物学效应研究
    5.3 TTPCD NP的体内疗效评价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活性氧清除性线粒体靶向载药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内外疗效评价
    6.1 ATTPCD NP的制备及表征
    6.2 ATTPCD NP的体外生物学效应研究
    6.3 ATTPCD NP的体内疗效评价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的初步安全性评价
    7.1 TPCD NP的急性毒性评价
    7.2 讨论
    7.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氧化应激在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3)基于代谢组学的生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生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纤维化的药效研究
    1 研究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药品与试剂
        1.4 仪器与设备
        1.5 药物配制
        1.6 实验试剂配制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流程
        2.2 模型制备
        2.3 实验分组与给药
        2.4 观察CHF大鼠的一般情况
        2.5 标本采集
        2.6 指标检测
        2.7 统计学处理及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CHF模型鉴定指标
        3.2 药效学评价指标
    4 小结
研究二 基于代谢组学的生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1 研究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药品与试剂
        1.4 仪器与设备
        1.5 药物配制
        1.6 实验试剂配制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流程
        2.2 模型制备
        2.3 实验分组与给药
        2.4 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2.5 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条件
        2.6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2.7 指标检测
    3 研究结果
        3.1 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代谢组学研究
        3.2 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代谢标志物与NT-proBNP、Gal-3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3.3 在体验证生脉饮调节色氨酸代谢通路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靶点
    4 小结
讨论
    1 CHF动物模型制备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依据
        1.2 造模方法的选择
        1.3 CHF模型鉴定指标
    2 干预药物选择依据
        2.1 气阴两虚证是CHF的主要证型
        2.2 益气养阴方药生脉饮改善CHF大鼠心功能
    3 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药效明确
        3.1 生脉饮改善CHF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结构病变
        3.2 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
    4 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生脉饮治疗 CHF 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潜在机制
        4.1 代谢组学技术已广泛用于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4.2 生脉饮治疗CHF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及相关分析
        4.3 心肌纤维化相关的炎性因子
        4.4 IFN-γ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尚不明确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冠心病患者血清microRNA-223和CXCR4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miR-223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1.1 miRNAs概述
        1.2.1.2 miR-223 与心肌肥厚
        1.2.1.3 miR-223 与心力衰竭
        1.2.1.4 miR-223 与血管重塑
        1.2.1.5 miR-223 与川崎病
        1.2.1.6 miR-223 与糖尿病心肌病
        1.2.2 CXCR4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2.1 CXCR4 与动脉粥样硬化
        1.2.2.2 CXCR4 与进行性心肌病
        1.2.2.3 CXCR4 与分子成像
        1.2.2.4 CXCR4 与心肌纤维化
        1.2.2.5 CXCR4 与心肌再生
第2章 实验对象及实验材料
    2.1 研究对象
        2.1.1 标本选择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及狭窄程度评价
        2.1.5 血清标本采集
        2.1.6 临床基线资料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第3章 实验方法
    3.1 血清miRNA-223 表达水平的检测步骤
        3.1.1 血清总RNA提取并分离
        3.1.2 逆转录合成cDNA
        3.1.3 血清m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3.2 血清中CXCR4 浓度测定
    3.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4.2 CAD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miR-223及CXCR4 的表达
    4.3 各亚组患者血清miR-223和CXCR4 的表达
    4.4 CAD患者血清中miR-223和CXCR4的表达相关性分析
    4.5 miR-223、CXCR4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分析
    4.6 血清miR-223及CXCR4在CAD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第5章 讨论
    5.1 miR-223和CXCR4与CAD的关系
    5.2 miR-223和CXCR4与CAD严重程度的关系
    5.3 miR-223和CXCR4对CAD发生的预测价值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补肾活血复方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补肾活血复方对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补肾活血复方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心肌纤维化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大株红景天抗心力衰竭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资助基金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策略
        1.1.1 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
        1.1.2 SGK1 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1.1.3 自噬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1.1.4 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
    1.2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1.3 大株红景天的研究进展
        1.3.1 化学成分
        1.3.2 药理研究进展
        1.3.3 红景天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1.4 本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大株红景天抗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与药效物质发现
    2.1 前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主要仪器
        2.2.2 实验试剂及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TAC小鼠心肌肥厚模型的构建与给药方案
        2.3.2 细胞培养
        2.3.3 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分离
        2.3.4 Western blot检测
        2.3.5 基因表达谱的检测与分析
        2.3.6 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的PCR检测
        2.3.7 基于质谱响应探针的SGK1 活性检测系统的构建
        2.3.8 PE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的构建与给药方案
        2.3.9 草质素与SGK1 蛋白相互作用的检测
        2.3.10 草质素类黄酮化合物对SGK1 抑制活性的检测
        2.3.11 ISO诱导小鼠心力衰竭模型的构建与给药方案
        2.3.12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红景天改善TAC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
        2.4.2 基于高内涵荧光成像的红景天抗心肌细胞肥大的药效物质筛选
        2.4.3 SGK1 是红景天的潜在靶点
        2.4.4 基于质谱响应探针的红景天中SGK1 抑制剂的筛选
        2.4.5 草质素与SGK1 蛋白的相互作用
        2.4.6 草质素类黄酮化合物与SGK1 的构效关系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草质素抑制SGK1 抗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主要仪器
        3.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
        3.3.2 PE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的构建与给药方案
        3.3.3 TGF-β1 诱导心肌细胞纤维化模型的构建与给药方案
        3.3.4 ANP及 BNP表达水平的PCR检测
        3.3.5 Western blot检测
        3.3.6 SGK1和Fox O1 相互作用的免疫共沉淀检测
        3.3.7 高表达SGK1 心肌细胞模型的构建
        3.3.8 基于荧光成像的FoxO1,ROS及 Ca~(2+)检测
        3.3.9 ISO诱导小鼠心力衰竭模型的构建与给药方案
        3.3.10 靶向脂质与非脂质的代谢组学研究
        3.3.11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红景天及草质素抗心肌细胞肥大及心肌细胞纤维化的作用
        3.4.2 草质素通过抑制SGK1介导FoxO1信号通路
        3.4.3 草质素抑制肥大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
        3.4.4 草质素抑制肥大心肌细胞的钙堆积
        3.4.5 草质素改善ISO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
        3.4.6 草质素改善小鼠心力衰竭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株红景天抗心肌缺氧损伤的作用机制与药效物质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主要仪器
        4.2.2 实验试剂及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心肌细胞H/R模型的构建与给药方案
        4.3.2 线粒体功能及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的检测
        4.3.3 Western blot检测
        4.3.4 线粒体和溶酶体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4.3.5 自噬小体的透射电镜观察
        4.3.6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构建与给药方案
        4.3.7 心肌细胞中LDH释放率的检测
        4.3.8 Biotin标记红景天苷和酪醇小分子探针的合成
        4.3.9 基于化学蛋白质组学的靶标垂钓
        4.3.10 统计分析
    4.4 结果
        4.4.1 红景天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H/R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
        4.4.2 红景天调控H/R损伤心肌细胞的自噬
        4.4.3 红景天减少缺血性心衰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4.4.4 红景天中抗心肌细胞H/R损伤的药效物质筛选
        4.4.5 基于化学蛋白质组学的红景天苷及酪醇的靶点发现与功能解析
        4.4.6 红景天苷及酪醇对线粒体动力学的调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基于荧光成像的冠心宁片抗心肌肥大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心肌肥大研究概述
        1.1.1 心肌肥大与心力衰竭
        1.1.2 心肌肥大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1.1.3 中药抗心肌肥大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应用于药物筛选和药理研究的常见心肌肥大模型概况
        1.2.1 基于细胞水平的心肌肥大模型研究进展
        1.2.2 基于三维细胞共培养的心肌肥大模型研究进展
        1.2.3 基于整体动物的心肌肥大模型研究进展
        1.2.3.1 小(大)鼠心肌肥大模型研究进展及应用
        1.2.3.2 斑马鱼心肌肥大等慢性心衰模型研究进展
    1.3 冠心宁片的研究概况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 基于双重荧光标记原代心肌细胞模型的冠心宁片抗肥大药效物质研究
    2.1 实验思路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动物
        2.2.2 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原代心肌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2.3.2 冠心宁片及药材提取物的制备
        2.3.3 MTT法检测冠心宁片及所含药材浸膏粉、候选化合物对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毒性
        2.3.4 基于双重荧光标记的原代心肌细胞肥大模型
        2.3.5 RT-PCR法检测细胞中ANF,BNP m RNA表达水平
        2.3.6 原代心肌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测定
        2.3.7 原代心肌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测定
        2.3.8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冠心宁片总方逆转PE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肥大作用研究
        2.4.2 冠心宁片所含药材逆转PE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肥大作用研究
        2.4.3 冠心宁片代表性单体逆转 PE 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肥大作用研究
        2.4.4 冠心宁片各药效成分逆转心肌肥大机制初步探究
    2.5 实验分析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心脏特异性荧光斑马鱼模型的冠心宁片抗心肌肥大药效物质研究
    3.1 实验思路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与试剂
        3.2.2 试剂与仪器
        3.2.3 马兜铃酸诱导斑马鱼心肌肥大模型的建立
        3.2.4 马兜铃酸造模后斑马鱼胚胎生存时间统计
        3.2.5 斑马鱼石蜡包埋及病理学染色
    3.3 心功能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图像处理
        3.3.1 斑马鱼心脏活动视频获取
        3.3.2 斑马鱼心脏功能评价参数的计算
        3.3.3 应用传统方法对斑马鱼心脏功能评价参数的测定
        3.3.4 应用基于动态荧光图像序列的自动分析算法对心脏功能评价参数的测定
        3.3.5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马兜铃酸(AA)诱导斑马鱼心肌肥大模型的建立
        3.4.2 马兜铃酸(AA)诱导斑马鱼心肌肥大模型阳性药的确立及图像自动化处理
        3.4.3 冠心宁片可改善AA诱导斑马鱼心肌肥大及心功能异常
        3.4.4 冠心宁片所含药材及单体改善AA诱导斑马鱼心功能异常作用评价
    3.5 实验分析与小结
第四章 丹酚酸B及洋川芎内酯I联合抗小鼠心肌肥大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4.1 实验思路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与试剂
        4.2.2 ISO诱导小鼠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给药及取样
        4.2.3 超声心动图检测
        4.2.4 动物取材
        4.2.5 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测
        4.2.6 Western-Blot检测蛋白组织表达量
        4.2.7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丹酚酸B与洋川芎内酯I配伍对心肌肥大模型中小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4.3.2 丹酚酸B与洋川芎内酯I配伍对心肌肥大模型中小鼠左心室结构的影响
        4.3.3 丹酚酸B与洋川芎内酯I配伍对心肌肥大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4.3.4 丹酚酸B与洋川芎内酯I配伍对心肌肥大模型中小鼠心功能协同效应研究
        4.3.5 丹酚酸B与洋川芎内酯I配伍对心肌肥大小鼠心脏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实验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建昌帮特色阴、阳附片对阿霉素致慢性心衰大鼠的强心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的强心作用
    第一节 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的改善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章 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的强心机制研究
    第一节 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RAAS系统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节 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四节 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β1、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9)基于内皮细胞Calpain在心脏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背景综述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内皮Calpain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2.1 实验材料与动物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结论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alpain在炎症因子诱导内皮细胞激活中的作用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结论
    3.6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后续研究展望与建议
综述1 钙蛋白酶与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综述2 内皮细胞中钙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缩略语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MIF调控心肌缺血性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MIF基因rs755622 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内容与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MIF在心肌梗死模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不同细胞来源的MIF在心肌梗死模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内容与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MIF 在调控心梗后心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β-肾上腺素慢性刺激诱导心脏炎前细胞因子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氧运动调节AMPK相关信号通路减缓TAC诱导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D]. 赵淋淋.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靶向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D]. 刘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基于代谢组学的生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甘家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
  • [4]冠心病患者血清microRNA-223和CXCR4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 梁爽. 吉林大学, 2021(01)
  • [5]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补肾活血复方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张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大株红景天抗心力衰竭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D]. 张舒静. 浙江大学, 2021
  • [7]基于荧光成像的冠心宁片抗心肌肥大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D]. 郭瑞. 浙江大学, 2021
  • [8]建昌帮特色阴、阳附片对阿霉素致慢性心衰大鼠的强心作用研究[D]. 于武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9]基于内皮细胞Calpain在心脏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调节作用研究[D]. 易晨龙. 苏州大学, 2020(06)
  • [10]MIF调控心肌缺血性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D]. 杜国利.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β-肾上腺素能的慢性刺激诱导前心炎细胞因子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