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要注意检查草稿

编辑要注意检查草稿

一、编辑对约稿应注意把关(论文文献综述)

唐泽邦[1](2021)在《近十年国内音乐类图书选题策划研究 ——以上海音乐出版社和安徽文艺出版社为考察对象》文中研究表明音乐图书是承载音乐知识和音乐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与音乐相关的文字、图像、谱例、音视频信息皆可用图书的形态实现记录、保存和传播的目的。在出版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图书的内容生产与形态建构无比依赖于编辑的选题策划行为,选题策划行为深刻影响着图书编辑与出版工作,决定着图书发行与销售的效能产出,成为编辑核心职能的关键体现。自2009年前后我国出版业开始全面推行体制改革起,国内各大出版社及时响应上层政策,纷纷朝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转型,其中也包括经营音乐图书出版业务的各类出版机构。本文选择了国内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出版机构作为研究和考察的对象,分别是以专业音乐出版社为代表的上海音乐出版社和以地方文艺出版社为代表的安徽文艺出版社。基于2009-2019年出版业全面体制改革的行业背景下,以音乐类图书的选题策划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收集相关选题资料信息,对两家出版社的组织架构、编辑人员、选题数据和选题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最终对现代传播语境下音乐编辑的职能及效能所在产生新的认知。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对选题策划的词源、概念、内涵与外延等作出阐释,并总结了在编辑出版工作中撰写选题策划书的格式与标准,分析了影响选题策划的内外五大因素。第二章针对音乐类图书的特殊性进行讨论,分别从音乐本体的特殊性、音乐文本的特殊性以及音乐出版物载体的特殊性三个面向予以说明。第三章是对两家出版社的相关情况作出介绍,包括出版社的背景概况、选题相关数据展示与分析。第四章从两家出版社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策划方式、选题战略以及案例解析五个维度入手,深入剖析建构起选题策划工作的立体画像,从而概括出各自的特征与规律。第五章则将选题策划放置在文化视野下考察,以文化选择观作为指导,思考音乐图书的选题策划作为一种编辑的有意识行为,在社会音乐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效能与价值。

李庚[2](2020)在《提升编辑能力 助力学科发展》文中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应该从加强知识储备、提升学术鉴赏力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做到发挥编辑的特长,把关初审,敢于退稿,慧眼识金,助力学科发展。

刘霞[3](2020)在《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意识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要求编辑意识也应不断优化。文章就优化编辑心态从处理好编辑与作者、编辑与审稿专家、编辑与读者以及编辑与编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发文为例,探讨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应从选题及内容创新上下功夫。

翁嘉敏[4](2020)在《红点指标在医学期刊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我国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现状,评估期刊学术水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红点指标与其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从而研究红点指标在医学期刊中的评价作用,评估该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并探索影响红点指标的因素;掌握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期提高期刊社对它的重视程度;掌握医学期刊的研究热点;探讨提高红点指标的建议。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663种医学期刊(40类学科)为研究样本;以红点指标为研究对象,它是测度期刊论文与学科研究热点的重合程度的指标。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红点指标的发展特征;采用SPSS22.0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法分析红点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Bicomb软件统计学科热点;采用深度访谈法调查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结果1、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均值为0.562,在[0.50,0.75)区间的期刊有340种(51%),在[0.75,1.00]区间的期刊有100种(15%),即我国医学期刊中超半数的文章属于热点领域。2、9类学科的红点指标分布不合理,60%以上期刊属于[0.00,0.50)区间;8类学科的红点指标标准差大于0.20。3、综合性医学期刊与专业性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综合性期刊的红点指标均值较高且标准差较低。4、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与8项指标呈正相关,即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学科扩散指标、权威因子、来源文献量、文献选出率、AR论文量、机构分布数(P<0.05,r>0);与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指标无相关(P>0.05)。5、66%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度较低,14%编辑利用培训课或新媒体学习期刊评价相关知识;60%编辑对红点指标持积极态度。结论1、我国医学期刊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占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报道研究热点能力。2、我国医学期刊发展不均衡,不同学科的红点指标水平存在差异,同一学科内不同期刊也存在差异。3、红点指标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是科学合理的,对提高期刊的论文显示度、学术权威性、学术影响力、综合学术质量、跨学科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不能完全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红点指标可弥补它们评价过程中的信息缺失。5、我国编辑对红点指标的重视程度低,亟需改变编辑传统观点、完善继续教育和激励机制。6、通过控制载文量、建立优质作者库、注重引文时效性、积极关注计量指标、挖掘学科热点、调整组稿和约稿方向、发展特色栏目等途径提高红点指标。

唐志荣,陈丽琼,张会巍[5](2020)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学术编辑的作用和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编辑人员不足的困境,分析了聘用学术编辑对高校、期刊建设和个人发展的作用,并结合学报的数字化出版流程,通过学术编辑的参与,设定各阶段任务和目标,充分发挥学术编辑的作用来助力学报发展。分析发现:聘用学术编辑可节约办刊成本,缓解编辑部人力的不足;可加强栏目建设,开拓优质稿源;能发挥学术编辑的桥梁作用,做好期刊宣传和联系工作;并且能提升学术编辑个人能力,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大数据时代学术编辑与专职编辑之间的协作实践表明,聘用学术编辑可作为有效缓解学报办刊困境的一种方法,希望该方法能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参考。

崔燕[6](2020)在《《晨报副刊》新文学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文学史序幕,以《晨报副刊》创办十年(1918.12——1928.06)时间段为研究样本可看到,短短十年间,由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和一批怀着炽热中国心的新文化主将努力,现代文坛出现空前繁荣局面;《晨报副刊》和其他进步报刊为新文学的创生与发展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传播作用,新文学刚在这块古老土地诞生就留下一个坚实脚印。研读新文学史可清晰地看到大众传媒发挥的渡航引进、摇旗呐喊的巨大传播作用;尤其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四大副刊——《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四大副刊传媒功绩最为显赫的应是《晨报副刊》。作为一份存在于现代新闻史十年之久的报纸副刊,《晨报副刊》不仅拥有令人羡慕的三大名主编李大钊、孙伏园和徐志摩,不但刊登了鲁迅的惊世之作《阿Q正传》、转载了新文学史开山之作《狂人日记》,而且借助传媒平台扶植了一批文学新人在现代文坛迅速成长。这些均是载入新闻史册和新文学史册的传媒业绩。现代社会,文学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大众传媒的传播与助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是学术界较少从《晨报副刊》视域关注报刊媒介对新文学的传播意义。未能见到运用大数据对《晨报副刊》进行传播效能量化分析与实证研究成果;而这恰是颇有学术价值的创新点。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构架如下:绪论部分由研究背景、研究价值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组成,阐述《晨报副刊》研究背景并概述其在新闻传播史和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深入同行学者研究成果的“内里”,分析其学术贡献和价值以及未能涉及的研究盲点;阐述本论文研究思路与论域、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梳理《晨报副刊》的创刊及其发展流变。从媒介发生学视域探究由《晨钟报》到《晨报》再到《晨报副刊》的媒介史,以新文化的勃兴为已任的现代报人传媒理念,新文学传播模式的构建,新文学鼎力传播的媒介定位。第二章对《晨报副刊》创办十年刊登的新文学作品进行实证研究。构建《晨报副刊》指标体系、传播效能评估体系、运用SPSS软件和大数据统计学方法,对新文学作家在《晨报副刊》的发文量进行数据量化分析;从大数据视角对《晨报副刊》新文学传播效能进行实证研究。第三章《晨报副刊》历任主编新文学传播业绩。重点关注三大名主编李大钊、孙伏园、徐志摩的新文学传播功绩,并对一直未能被学术界注意的其他主编《晨报副刊》编辑业绩分析研究。第四章《晨报副刊》新文学传播。从新闻传播学视域分析周氏兄弟与《晨报副刊》的渊源及传媒业绩。目标定位于《晨报副刊》对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新月社的媒介支持,探讨新文学社团对媒介的掌控力;文学社团借助媒介聚合人气、努力开拓新文学传播空间的举措。第五章《晨报副刊》与新文学文体。考辨《晨报副刊》与现代文学文体变革,探究新闻文体小说,杂文、报告文学等新文学文体特征;从传媒视域分析新文学文体。余论 归结本论文核心观点与研究结论,提出有待后续探讨的相关现象和问题。

王西萌[7](2019)在《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图书出版业在我国当前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出版企业迎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期”;另一方面,新媒体、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以及国外出版企业的引入,出版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图书出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加剧。如何加强图书出版各环节风险管控,提高产品竞争力,已经成为传统图书出版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管控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针对图书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X出版社出版流程的梳理,结合具体的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估,为图书出版企业风险应对和防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在阐述和比较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传统图书出版发行流程,进一步对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引入风险管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其次概述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总结并选取风险识别及风险分析的方法。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本文以X出版社《XX教你做网红蛋糕》一书为例,根据文献梳理和工作经验总结出影响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的风险因素,并在调研、咨询专家后将其风险因素提炼,得到10项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进行风险计算评估。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针对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中宣传营销、选题策划、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防范对策,包括构建宣传营销体系、加快智能化转型、合理确定图书首印量等应对和防范措施。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将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出版行业,以作者所在出版社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为例,进行了实例项目的风险分析和防范对策研究。这不仅为风险控制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图书出版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刘治禹[8](2019)在《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对阅读体验的研究是伴随着媒介融合的背景刚刚起步的,这一特殊情况导致国内对阅读体验的研究多落脚于数字出版物,即使是对传统图书阅读体验的研究也多集中于视觉传达等学科。本文在尚未成熟的阅读体验研究环境中试着提出一种研究阅读体验的思路和角度,整体基本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脉络。本研究首先在综合梳理阅读体验概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内容和形态因素进行了总结。此外,研究发现影响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因素还涉及到阅读场景、营销渠道、出版教育等。而国内出版业在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设计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认识问题、专业性问题以及新技术给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带来的新问题等方面。最后本研究提出,出版教育(包括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出版科研等内容)、场景构建(包括了购买场景、阅读场景、相关信息构建的信息环境等内容)、出版主客体(包括编辑人、编辑组织、编辑风格、作者与作品、受众等内容)、对新技术的利用(包括利用新技术对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进行知觉的升级、认识新技术对文学写作的影响、虚拟社群助力阅读体验的反馈与交流等内容)等是解决这些问题、优化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设计的重要视域和路径。

徐芷慧[9](2019)在《《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无国界的今天,科技期刊不仅是展示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更是记录和传播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和阵地。《甘肃科学学报》作为地方科研院所主办的甘肃省唯一的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更是甘肃省科技成果信息聚集、发布、检验的重要平台。而面对现如今网络化、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期刊市场,《甘肃科学学报》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分析《甘肃科学学报》现阶段的学术影响力为主要目的,分析《甘肃科学学报》的发展历程,选取《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评价指标,分别从国内科技核心期刊中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甘肃省内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的范畴对《甘肃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其他科技期刊进行对比发现《甘肃科学学报》办刊过程中存在编辑把关不严、稿源单一且质量不高、栏目设置不成熟、数字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并针对办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扩充稿源、合理规划学科与栏目、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建议,以期能为提升《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

姜峤[10](2018)在《图书编辑向名家约稿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文中研究表明约稿是编辑的一门基本功课,想要做好这门功课,争取到名家的优秀作品,编辑在约稿工作中要把握好每个关键环节。作者结合以往的约稿经验,按照编辑出版的工作流程,阐述和分析了图书编辑在向名家作者约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约稿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都做了重点说明和提示,为图书编辑拓宽约稿思路、理顺约稿流程、解决约稿中的困惑提供帮助。

二、编辑对约稿应注意把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编辑对约稿应注意把关(论文提纲范文)

(1)近十年国内音乐类图书选题策划研究 ——以上海音乐出版社和安徽文艺出版社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背景介绍
    第二节 选题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三节 选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期刊文献
        二、硕博学位论文
        三、论着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地考察法
        三、数据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第一章 选题策划的相关概念释义
    第一节 “策划”词源与演进
    第二节 从“选题”到“选题策划”
    第三节 选题策划的内涵
        一、编辑流程观下的选题策划
        二、选题策划狭义说
        三、选题策划主体说
    第四节 选题策划的外延
    第五节 图书选题策划的形式与写作标准
        一、选题策划的呈现形式——选题报告
        二、选题报告的形式与标准
    第六节 影响图书选题策划的因素
        一、外部社会环境因素
        二、内部环境因素:选题策划相关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音乐类图书的特殊性
    第一节 音乐本体的特殊性
        一、非实在性
        二、超时间性
        三、非语义性
    第二节 音乐文本的特殊性
        一、乐谱:建构音乐文本的特殊性所在
        二、其他媒介:光、电、二维码
    第三节 音乐出版物载体的特殊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察对象相关情况概述
    第一节 社况简介
        一、国内音乐出版头部标杆:上海音乐出版社
        二、文学艺术出版地方翘楚:安徽文艺出版社
    第二节 相关数据分析
        一、数据来源:样本有限前提下保证信息准确
        二、分析方法:题名、种类、思路、结构四大维度切入
        三、图表展示与分析:窥见两社近十年音乐图书选题结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家出版社的选题策划相关情况分析
    第一节 组织架构:产品研发中心制和独立工作坊制
        一、上海音乐出版社:以产品研发为中心的集约化管理
        二、安徽文艺出版社:开展工作坊式的音乐图书编辑业务
    第二节 编辑人员:岗职晋升与复合型养成
        一、上音社:技术编辑和策划编辑分类设置
        二、安徽文艺:编辑复合一体化管理
    第三节 策划方式:选题交办与自主策划并存
    第四节 选题战略:项目引进与自主研发,不断强化品牌特色
        一、上音社:持续吸纳外文选题,加强选题的长线研发
        二、安徽文艺:做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大众图书
    第五节 在资源与读者中架起桥梁:选题策划优秀案例解析
        一、产品使用场景化精准定位:小小笔记本也能焕发新生
        二、平行横向推进法:铸造上音社的“百年老字号”
        三、读者年龄层细分:看见中老年群体的歌唱热情
        四、背靠超级IP:开辟国内迪士尼音乐书系新蓝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音乐文化选择观下的编辑效能思考
    第一节 音乐编辑的价值判断与文化选择观
    第二节 音乐编辑行为的职能体现及效能思考
        一、贮藏与传播音乐文化
        二、职能把关与效能激发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提升编辑能力 助力学科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编辑如何助力学科发展
    1.1 发挥编辑特长,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2 把关初审,敢于退稿,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导向性功能
    1.3 慧眼识金,捕捉学科生长点
2 编辑如何提升能力,助力学科发展
    2.1 加强知识储备,紧跟时代前沿
    2.2 提升编辑学术鉴赏力
3 结束语

(3)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意识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编辑与作者、审稿专家、读者及编辑之间关系的优化
    (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二)编辑与审稿专家的交往
    (三)编辑与读者的关系
    (四)编辑之间的关系
二、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
    (一)选题新
    (二)内容新
三、结语

(4)红点指标在医学期刊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文献计量学分析法
        2.2.3 统计分析法
        2.2.4 深度访谈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基本情况
        3.1.1 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整体情况
        3.1.2 各学科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基本情况
        3.1.3 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区间分析
        3.1.4 综合性医学期刊与专业性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比较
    3.2 红点指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3.2.1 红点指标与21项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3.2.2 红点指标与期刊被引用计量指标的相关性
        3.2.3 红点指标与期刊来源计量指标的相关性
        3.2.4 红点指标与学科分类内期刊计量指标的相关性
    3.3 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3.3.1 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
        3.3.2 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态度
        3.3.3 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行为
    3.4 我国部分医学期刊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3.4.1 内科学综合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3.4.2 呼吸病学与结核病学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3.4.3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第4章 讨论与建议
    4.1 我国医学期刊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报道研究热点能力
    4.2 我国医学期刊存在发展不均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4.3 红点指标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是科学合理的
        4.3.1 红点指标与总被引频次呈正相关
        4.3.2 红点指标与权威因子呈正相关
        4.3.3 红点指标与学科扩散指标呈正相关
        4.3.4 红点指标与综合评价总分呈正相关
    4.4 红点指标可弥补影响因子评价过程中的信息缺失
    4.5 红点指标与基金论文比不相关,需理性看待基金论文比的作用
    4.6 我国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重视程度较低,亟需改变编辑传统观念、完善继续教育和激励机制
    4.7 提高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建议
        4.7.1 期刊出版单位需合理控制载文量,适当扩大出版规模
        4.7.2 期刊应建立优质作者库,稿件的机构来源应多元化
        4.7.3 期刊编辑应注重引文的时效性
        4.7.4 作者应谨慎选择文章的关键词
        4.7.5 期刊编辑应积极关注期刊的评价指标
        4.7.6 期刊编辑应准确把握学科热点,调整组稿和约稿的方向
        4.7.7 期刊应进行专题策划,加强特色栏目建设
        4.7.8 对于提高期刊的红点指标应保持正确认知和理性态度
第5章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学术编辑的作用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报聘用学术编辑的相关研究现状
二、学报学术编辑的作用
    (一)节约办刊成本,缓解编辑部人力不足
    (二)加强栏目建设,开拓优质稿源
    (三)发挥桥梁作用,做好宣传和联系工作
    (四)加强个人能力培养,促进自身职业生涯发展
三、学报学术编辑协作数字化工作实践
    (一)《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学术编辑协作数字化工作流程
    (二)《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学术编辑在工作流程中的任务和目标
    (三)学报学术编辑协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结语

(6)《晨报副刊》新文学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概述及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晨报副刊》的创刊及其发展流变
    第一节 《晨报副刊》:彰显新文化副刊媒介特色
        一、《晨报副刊》始末
        二、传媒视域解读《晨报副刊》
    第二节 《晨报副刊》传媒定位:鼎力传播新文学
        一、灵活多变的新文学传播策略
        二、《晨报副刊》与新文学共融发展
第二章 《晨报副刊》新文学传播实证研究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一、《晨报副刊》作品编码表
        二、《晨报副刊》历任主编业绩数据统计分析
        三、《晨报副刊》作家发文量VS主编单因素ANOVA分析
        四、《晨报副刊》戏剧发文&自然科学文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
    第二节 《晨报副刊》发文量实证研究
        一、《晨报副刊》作品编码统计暨数据可视化分析
        二、《晨报副刊》发文类别及结构矩阵分析
    第三节 《晨报副刊》作家作品样本抽取与数据分析
        一、鲁迅作品与《晨报副刊》实证研究
        二、《晨报副刊》作家作品样本抽取与量化分析
        三、中国知网作家被研究量VC《晨报副刊》发文量
第三章 《晨报副刊》历任主编新文学传播策略与业绩
    第一节 李大钊和孙伏园的新文学传播策略与业绩
        一、李大钊:《晨报副刊》首任主编
        二、孙伏园:以新文学的勃兴为己任
    第二节 徐志摩和其他主编的编辑思路与编辑实践
        一、徐志摩:《晨报副刊》另类主编
        二、其他几任主编
第四章 《晨报副刊》与新文学传播
    第一节 《晨报副刊》与周氏兄弟
        一、鲁迅:文学家兼传媒人
        二、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的耕耘者
    第二节 《晨报副刊》:新文学社团的传媒场域
        一、文学研究会人气聚合的平台
        二、助推创造社扩大新文学影响力
        三、新月社同仁的挚爱
第五章 《晨报副刊》与新文学文体
    第一节 《晨报副刊》与新闻文学文体
        一、新闻文体小说历史回眸
        二、助推报告文学的创生
    第二节《晨报副刊》与新文学文体的建构
        一、杂文、小品文的缘起
        二、话剧文体的建构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民治与教育的关系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3.1 项目风险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1.3.2 项目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1.3.3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1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1.1 项目风险管理定义
        2.1.2 项目风险识别步骤
        2.1.3 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2.1.4 项目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
    2.2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引入项目管理可行性分析
        2.2.1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流程
        2.2.2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引入项目管理可行性分析
        2.2.3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2.3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分析
    2.4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应对
    2.5 本章小结
3 X出版社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评估
    3.1 X出版社概况
        3.1.1 出版社基本情况
        3.1.2 出版社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3.2 X出版社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识别
    3.3 X出版社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评估
        3.3.1 构建风险评估体系
        3.3.2 确定风险指标权重
        3.3.3 风险层次总排序
    3.4 X出版社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应对防范措施
    4.1 宣传营销链的风险防范措施
        4.1.1 加强管理,构建高效宣传营销体系
        4.1.2 创新形式,形成立体化营销模式
        4.1.3 严格把关,降低宣传营销成本
    4.2 选题策划链的风险防范措施
        4.2.1 突出自身优势,明确选题策划的方向范围
        4.2.2 注重选题优化,推行策划编辑发行制
        4.2.3 坚持持续发展,拓展建立优质作者队伍
        4.2.4 推进大数据建设,加快智能化转型
    4.3 经营管理链风险防范措施
        4.3.1 实行目标管理,优化图书选题实施
        4.3.2 提升管理水平,狠抓关键价值活动
        4.3.3 注重精准统筹,合理确定图书首印量
        4.3.4 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增强出版发行时效性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咨询表
附录2: 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要素评价调查表
致谢

(8)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价值
    1.2 研究可行性分析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图书阅读体验概述
    2.1 阅读体验概念溯源
    2.2 相关文献对阅读体验的解释
        2.2.1 工具书中阅读体验的释义
        2.2.2 期刊文献对阅读体验的释义
        2.2.3 学位论文对阅读体验的释义
    2.3 阅读体验概念的界定
    2.4 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特征
        2.4.1 感性特征
        2.4.2 符号化特征
        2.4.3 双效特征
        2.4.4 动态特征
        2.4.5 线性、层次性特征
        2.4.6 丰富性特征
        2.4.7 综合性特征
3 影响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形式和内容要素
    3.1 影响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视觉要素
        3.1.1 与外部形态设计相关的要素
        3.1.2 与内部版式设计相关的要素
    3.2 影响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内容要素
        3.2.1 篇幅能够影响读者对故事情节的判断
        3.2.2 图片的配置影响阅读的节奏与情感体验
        3.2.3 篇目的选择与排序能塑造不同版本的体验之别
        3.2.4 控制知识含量和文字风格是优化内容体验的重要工作
        3.2.5 辅文配置对受众阅读体验有补充、深化的作用
        3.2.6 适时利用小标题对阅读节奏进行处理
4 国内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4.1 出版主体对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关注与重视存在的问题
        4.1.1 对“阅读体验”概念的误认
        4.1.2 对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特征的认识不够专业
        4.1.3 对阅读体验设计可操作性的质疑
    4.2 出版活动各环节在阅读体验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4.2.1 信息采集
        4.2.2 选题策划
        4.2.3 组稿
        4.2.4 审稿
        4.2.5 编辑加工整理
        4.2.6 整体设计
    4.3 新技术环境下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设计面临的新问题
        4.3.1 数字技术的普及对读者阅读素养有所改变
        4.3.2 读者对文字符号的阅读偏好有所降低
        4.3.3 新技术环境下读者阅读场所的变更
        4.3.4 传统图书缺乏即时的反馈和沟通体验
5 多视角审视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提升
    5.1 从出版教育视角审视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提升
        5.1.1 学历教育:充分结合文学内容的优势
        5.1.2 继续教育:以多样的形式开展阅读体验专题教育
        5.1.3 出版科研:不能让“重视阅读体验”成为一句空话
    5.2 从场景构建视角审视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提升
        5.2.1 利用整合营销手段构建受众购买场景
        5.2.2 充分考虑图书的阅读场景
        5.2.3 相关信息构建的信息环境
    5.3 从出版活动的主客体视角审视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提升
        5.3.1 编辑活动主体的视角
        5.3.2 编辑活动客体的视角
    5.4 从新技术视角审视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的提升
        5.4.1 利用新技术对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进行知觉的升级
        5.4.2 认识新技术对文学写作的影响
        5.4.3 虚拟社群助力阅读体验的反馈与交流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及提升途径
        1.3.2 关于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
        1.3.3 关于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
        1.3.4 关于甘肃省科技期刊影响力
        1.3.5 关于《甘肃科学学报》影响力分析
        1.3.6 文献综述小结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我国科技期刊概况
    2.1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2.1.1 科技期刊数量与数据库收录数量持续走高
        2.1.2 行政化办刊导致与市场脱节
        2.1.3 高质量论文流失严重
        2.1.4 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2.2 甘肃省科技期刊发展概况
    2.3 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2.3.1 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概况
        2.3.2 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 《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
    3.1 《甘肃科学学报》发展概况
        3.1.1 《甘肃科学学报》创刊情况
        3.1.2 《甘肃科学学报》发展历程
        3.1.3 《甘肃科学学报》获奖与收录情况
    3.2 《甘肃科学学报》办刊要素分析
        3.2.1 栏目设置分析
        3.2.2 学科分布分析
        3.2.3 基金论文分析
        3.2.4 稿源分析
    3.3 《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
        3.3.1 期刊评价指标分析
        3.3.2 《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总结
第四章 《甘肃科学学报》学术质量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编辑把关不严
    4.2 稿源充足但质量欠佳
        4.2.1 稿源单一
        4.2.2 稿件学术质量不高
    4.3 栏目设置不成熟
    4.4 编辑审稿具有局限性
        4.4.1 编辑学科背景有限
        4.4.2 外审力度不够
    4.5 数字化进程缓慢
        4.5.1 《甘肃科学学报》网站建设滞后
        4.5.2 采编系统功能不完善
        4.5.3 DOI码推广力度不足
        4.5.4 尚未涉足知识服务领域
第五章 提升《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思考
    5.1 拓宽稿源渠道,保证稿源质量
        5.1.1 重视约稿组稿工作
        5.1.2 关注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动态
        5.1.3 充分调动编委积极性
    5.2 发掘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栏目
        5.2.1 合理利用栏目评价
        5.2.2 适时增设新栏目
    5.3 加强编辑把关力度,提高编辑工作质量
        5.3.1 树立“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
        5.3.2 加大外审力度
        5.3.3 发展学科编辑,培养敏锐的学术眼光
        5.3.4 把握科技期刊编校工作的特殊性
    5.4 加快数字化转型,优化知识服务
        5.4.1 通过网站建设树立期刊品牌
        5.4.2 优先数字出版
        5.4.3 全文数据库资源整合
        5.4.4 由内容服务转向知识服务
        5.4.5 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专着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网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课题
致谢

(10)图书编辑向名家约稿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期选题策划要全面深入、精心准备
    (一) 向名家约稿要策划适合的选题
    (二) 全面了解名家及其研究领域的相关信息
    (三) 对书稿的关键因素要考虑周全
二、中期约稿沟通要诚恳耐心、讲究方法
    (一) 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
    (二) 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三) 注重拉近与名家的关系
    (四) 讲究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
    (五) 做好总结梳理工作
三、后期编辑出版要专业细致、着眼未来
    (一) 达成合作意向后要及时签订合同
    (二) 审读书稿要把好政治关和质量关
    (三) 图书出版后要保持和名家的联系
四、结语

四、编辑对约稿应注意把关(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十年国内音乐类图书选题策划研究 ——以上海音乐出版社和安徽文艺出版社为考察对象[D]. 唐泽邦. 西安音乐学院, 2021
  • [2]提升编辑能力 助力学科发展[J]. 李庚. 学报编辑论丛, 2020(00)
  • [3]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意识的优化[J]. 刘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8)
  • [4]红点指标在医学期刊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D]. 翁嘉敏.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学术编辑的作用和实践[J]. 唐志荣,陈丽琼,张会巍.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晨报副刊》新文学传播研究[D]. 崔燕.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7]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 王西萌.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8]文学类图书阅读体验研究[D]. 刘治禹.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9]《甘肃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研究[D]. 徐芷慧. 兰州大学, 2019(09)
  • [10]图书编辑向名家约稿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J]. 姜峤. 出版参考, 2018(05)

标签:;  ;  

编辑要注意检查草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