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矿工素质,保障安全生产

提高矿工素质,保障安全生产

一、提高矿工素质 确保安全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吴健[1](2021)在《基于生理-心理-认知能力测量的矿工安全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生产要求的行为时有发生,造成了较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说明企业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升煤矿生产效率,本文在分析事故致因理论,人因失误机理以及胜任力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矿工的安全胜任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人因失误的发生,进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实地访谈的方法,对影响煤矿矿工安全生产的生理能力、心理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关指标进行了梳理,构建了煤矿工人安全胜任力指标体系。其次将矿工的安全胜任力分为常态指标和暂态指标进行研究。常态指标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暂态指标通过实验的方法,结合相关性分析,配对T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短时间内因为疲劳暂态指标是否会发生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疲劳之间的回归关系,构建回归方程模型。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情绪稳定性的相关指标在常态指标中最为重要,其他指标如肺活量、暗适应能力、自律性、精神质、视觉选择反应时、深度知觉能力以及注意力分配能力权重也相对较高,握力、听力域、解决问题以及合理化等指标的权重相对较低。暂态指标中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反应时以及肺活量等指标都与疲劳有较高的相关性,在疲劳状态下可以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有较好回归性。因此通过岗前检测对矿工的暂态指标进行收集,可以有效发现疲劳状态的矿工。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深入A煤矿进行实地调研,采集数据,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基于生理-心理-认知能力测量的矿工安全管理建议,其内容包括常态管控和暂态管控两部分,能够有效减少煤矿工人的人因失误概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周瑞雪[2](2021)在《基于CMM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情况持续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各类重大及以上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面对严重的煤矿事故危害,煤矿企业完备的应急能力不仅是其抵抗事故的有力武器,也是维持自身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以促进煤矿企业应急能力的不断提升,对煤矿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本文以煤矿企业应急能力为研究对象,针对以往研究中对煤矿应急能力评价等级划分以及指标评分标准确定关注较少等问题,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CMM)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改进。首先,对我国煤矿企业生产特点、近几年煤矿重大及以上事故、事故特征以及事故致因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描述。利用文献综述法,对煤矿应急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特有属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事故案例,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剖析了煤矿应急能力影响因素,为后续的研究奠定重要的理论支撑;其次,基于全过程危机管理思想,设计了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已有研究成果,从事前建设准备、事中应急处置以及事后恢复处理三方面对本文评价指标进行了选取,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引入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核心理念与方法,论述其在煤矿应急能力评价领域的可行性,探索性地划分出适用于煤矿应急能力评价的成熟度等级,以及具体的指标评分标准,并选用突变级数法作为成熟度等级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为验证所建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本文在上述所做工作的基础上,以陕西省某煤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基础数据,对该企业的应急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企业应急能力成熟度等级,并结合改进优先矩阵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该煤矿企业应急能力水平的提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柴帅[3](2021)在《正念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安全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各部门、各煤炭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全国煤矿安全状况呈现整体向好的态势,但煤矿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在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众多因素中,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仍是主要因素,因此提高矿工安全生产素质,对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从安全氛围、领导风格和安全态度等方面对安全行为前因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虑到煤矿情境因素复杂性和矿工个性特征的短期较难改变性,有必要挖掘可变性良好的前因,以期更有效提高矿工安全行为。随着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正念应用在企业界受到了广泛关注。正念为研究如何降低矿工分心和提高矿工安全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了探究正念在工作场所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有限理论及风险感知理论,引入自我控制与风险感知作为中介变量,以山西省煤矿企业旗下的380名矿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343份有效问卷。运用AMOS24.0软件构建正念、自我控制、风险感知和矿工安全行为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正念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正念的三个维度观察、描述、觉知地行动对矿工安全行为均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且影响效果为:觉知地行动>描述>观察。经回归分析得知观察,描述,觉知地行动,风险感知,自我控制这五项可以解释安全行为75.2%的变化原因。模型公式为:安全行为=0.630+0.259×自我控制+0.211×风险感知+0.155×觉知地行动+0.116×描述+0.098×观察。(2)自我控制在正念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采用Bootstrap法对自我控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正念到矿工安全行为的各条中介路径对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自我控制在正念与矿工安全行为之间的中介模型成立,且观察、描述、觉知地行动到安全行为的直接效应均显着,因此自我控制在各条路径中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3)风险感知在正念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采用Bootstrap法对风险感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正念到矿工安全行为的各条中介路径对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风险感知在正念与矿工安全行为之间的中介模型成立,且观察、描述、觉知地行动到安全行为的直接效应均显着,因此风险感知在各条路径中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矿工个人角度与煤炭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刘乔[4](2020)在《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尽管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大形势持续向好,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每年因煤矿生产事故伤亡的人数仍旧不可小觑,如何改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依然是安全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亟待解决的课题。研究表明,煤矿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与煤矿事故频发密切相关,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中层管理人员往往在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扮演者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煤矿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现状,深入剖析了影响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因素,建立了可量化的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希望以此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依据和借鉴。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建立了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影响因素初选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初选指标进行修正优化,建立了以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管理、安全行为为一级指标并包含14个二级指标的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在此指标体系的指导下编制了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采集煤矿中层管理人员个人基本背景,包括年龄、学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基本认知等;第二部分是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调查。运用编制的问卷对来自四个煤矿的194位中层管理人员样本进行了匿名调查。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对调查问卷进行了项目显着性检验、信效度检验等分析,进而对量表进行了修订。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进一步分析,得到了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值,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安全技能0.308、安全态度0.291、安全管理0.196、安全行为0.205,可知安全技能对煤矿中层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影响最深。最后对样本中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整体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依据得分公式计算出此次调查样本中的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平均得分为4.04,处于较高水平。一级指标平均得分分别为安全技能4.06、安全态度4.01、安全管理4.09、安全行为4.04。根据评价结果,从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行为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水平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为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做出贡献。

沈小清[5](2020)在《煤矿高层管理者安全领导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文中指出在煤矿企业中,97%以上的事故都是由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员工行为的主要感知来源是安全领导力,其中高层管理安全领导力可直接对员工的安全行为产生影响,故测量与提升煤矿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领导力以遏制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降低煤矿事故伤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有鉴于此,本研究以煤矿企业高层管理者安全领导力为切入点,探究高层安全领导力及其维度结构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对矿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切实有效的管控。首先,基于文献调研、扎根理论分析确定了煤矿高层管理高安全领导力结构维度。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煤矿事故报告进行编码分析,得到以事故案例为基础的5个初始维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以高层安全领导力为主题的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访谈结果,得到6个初始维度核心范畴。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借助“全范围领导力”理论模型,最终确定个人素养、安全愿景、安全关照、安全控制、安全指导、安全政策6个高层安全全领导力维度。其次,根据安全氛围的概念和结构分析,论证了安全氛围与煤矿高层管理者安全领导力、矿工不安全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安全氛围作为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从直接与间接关系2个重点研究路径分别构建了煤矿高层安全领导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15个研究假设。应用文献分析筛选、提炼出煤矿安全氛围和矿工不安行为的测量指标,应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编制方法编制问卷并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25.0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问卷信、效度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研究变量因子结构,优化量表以进行二次问卷发放与回收。最后,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数据处理,利用 SPSS25.0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结合AMOS24.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检验假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层安全领导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存在显着负向影响作用,即高层管理者提供安全产投入,关怀矿工安全等高层安全领导力表现,可有效遏制矿工不安全行为;高层安全领导力安全愿景维度同时对2种类型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产生显着负向影响,矿工能够在企业良好安全愿景感召下从自身做起杜绝不安全行为;高层安全领导力安全指导维度的突出表现能够减少矿工服从性不安全行为;高层安全领导力个人素养维度的突出表现能够减少矿工参与性不安全行为;高层安全领导力能够通过企业安全氛围间接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基于以上结果,从提高安全认知、加强个人素养、强化安全行为3方面提出煤矿高层安全领导力提升建议。

孙秀萍[6](2020)在《煤矿企业职工行为隐患分析及RSAE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兴隆庄煤矿职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行为隐患问题,本文基于行为、心理科学理论以及分级管控理论、激励理论等,结合双重预防机制内涵,研究职工行为隐患的影响因素,首次构建煤矿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The 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oal Mine,HFACS-CM)模型,分析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职工行为心理测评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并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方面对职工的心理进行测评,以贝叶斯网络模型为基础分析其指标权重;从辨识、分级、考核和帮教四个方面,设计和构建行为隐患RSAE闭环防控管理体系,对兴隆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进行闭环管理。本体系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兴隆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有针对性的干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进行,降低人因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事故预防控制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针对煤矿职工行为隐患统计分析,构建HFACS-CM模型对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及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外部因素、组织影响、领导行为及前提条件进行深入分类、研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分析研究事故中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二、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技术制定煤矿职工行为心理测评量表及评分规则,基于测评量化结果构建行为隐患评价预测模型,对职工的特定素质、心理状态等进行系统测量、分析、评价。三、建立职工行为心理测评数据库,基于贝叶斯网络开发了职工行为心理测评数据平台,进行职工行为心理评价与分析,并结合不安全行为统计结果,校验完善行为隐患评价预测模型,提高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四、结合戴明循环理论与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设计构建煤矿职工行为隐患(Rec-ognition、Systematics、Assessment、Education,RSAE)闭环防控体系,进行职工行为隐患识别、分级、考核与帮教管控,及时辨识、评价职工的安全行为隐患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旨在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遏制事故的发生。五、结合兴隆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实际情况,建立煤矿职工的行为隐患分级与量化管控机制以及个人、部门的行为考核准则和行为管控措施,提高职工安全行为规范化,加强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旨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应用结果显示,本文设计构建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RSAE闭环防控体系,可及时开展职工行为隐患识别、分级、考核与帮教管控工作,明显提高了职工安全行为规范化,避免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效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陈洋[7](2020)在《煤矿员工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及管控研究》文中认为安全生产是煤矿安全管理中不变的主题,然而各类事故却严重威胁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和研究表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息息相关,因此若能对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加以干预与控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率。然而,在煤矿企业中却普遍存在着矿工对不安全行为的效仿和跟随现象,作为矿工习得不安全行为的主要途径,其会导致不安全行为在群体中的传播和蔓延,使得初始的个体不安全行为最终发展成群体性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群体安全意识的下降,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安全生产。鉴于一线矿工对不安全行为的效仿和跟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驱动机理、演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的制定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这对提升组织安全,保障组织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立足于矿工对不安全行为的效仿和跟随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概念,并以此为研究对象,依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合理地运用和借鉴安全科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以及管理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观点对不安全羊群行为的驱动机理、演化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选择偏好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分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的研究内容与结论:(1)通过文献查阅和研读,结合安全管理领域的不安全行为概念、行为金融领域的羊群行为概念以及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从众行为概念对矿工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此外,从行为发生动机的视角,在深度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并验证了不安全羊群行为的二维结构,即规范顺从和信息认同。(2)在基于深度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挖掘不安全羊群行为的驱动因素,构建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进而依据开发的量表收集研究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不安全羊群行为在工作年限、收入、年龄以及学历等人口学变量上呈现出显着的差异性,而在职位层级上并没有表现出差异;恢复水平和工作素养会通过感知收益的中介作用而负向影响不安全羊群行为,而任务与人际关系、群体不安全氛围以及工作要求会通过感知收益的中介作用而显着正向影响不安全羊群行为;个人特质、任务与人际关系和群体不安全氛围通过感知损失显着负向作用于不安全羊群行为,而恢复水平和组织监管通过感知损失显着正向影响不安全羊群行为。(3)基于行为效用感知的不安全羊群行为演化博弈分析。由于行为效用感知(感知收益、感知损失)在内、外部因素与不安全羊群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是影响不安全羊群行为的关键且直接因素,因此,借助演化博弈理论,进一步分析行为效用感知对不安全羊群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把握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演化规律。通过建立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对称博弈,从员工群体内部视角分析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演化路径及演化稳定策略,得出在不同行为效用感知(感知收益和感知损失)水平的作用下,煤矿一线员工的演化均衡策略,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进一步,通过构建管理者与员工间的非对称博弈,从员工群体外部视角分析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演化路径及演化稳定策略,以及相应的管理者的策略选择,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每种演化稳定策略进行数值仿真模拟。(4)考虑到行为效用感知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将内、外部因素嵌入到行为效用感知中,通过建立煤矿员工不安全羊群行为选择仿真系统,分别对比了各个因素取最优和最劣值时,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演化趋势,并通过比较得出:在单因素中,对个人特质的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最好;在内部因素(个人特质、恢复水平和工作素养)和外部因素(任务与人际关系、群体不安全氛围、工作要求和组织监管)分别取最优和最劣值时的对比中得出,对外部因素的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更佳;最后,当个人特质、任务与人际关系、群体不安全氛围、工作要求处于低水平,且恢复水平、工作素养和组织监管处于高水平的情况下,整个系统中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水平最低,所取得的干预效果最好。(5)基于实证研究、演化博弈研究以及仿真研究所得结论,分别从行为驱动、演化规律以及干预效果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和对策,为遏制煤矿企业中的不安全羊群行为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本文中,图共计68幅,表共计103张,参考文献共计326篇。

景树伟[8](2020)在《组织认同、主观幸福感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矿安全投入的不断增加,安全生产成效明显。但是近期煤矿生产事故的反弹表明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的人的安全意识薄弱、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安全行为水平不高、无法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是造成煤矿生产事故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井下一线矿工所处的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工作家庭难以协调等带来的心理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发挥矿工内在优势的积极作用,提高一线矿工在企业中的参与感和认同度,增强其主观幸福感,强化矿工的主体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安全生产的底线思维,促使矿工积极主动投入安全生产,从根源上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为了明确组织认同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核心,以组织认同理论、安全行为理论和差序格局理论为基础,构建组织认同和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二是对样本来源地Z煤矿整体概况及井下一线矿工的人员结构情况进行描述,并且针对调查对象一线矿工进行数据收集;三是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工作,包括信效度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运用AMOS24.0软件对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包括直接效应检验和中介效应检验;四是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从组织认同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特点为出发点,提出煤矿企业改善安全管理模式的建议对策。研究表明,矿工的年龄、工龄、学历水平和婚姻状况对组织认同、主观幸福感和不安全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组织认同三维度成员感、忠诚度和相似性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相似性、成员感和忠诚度;主观幸福感在组织认同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的负向影响之间起中介作用,且成员感和相似性的中介效应更强;差序氛围知觉在组织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差序氛围知觉程度高会弱化组织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作用。本文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入手,以主观幸福感这一优势心理为中介变量,明确了组织认同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对于煤矿企业管理者改善管理模式,提高矿工的组织认同度来规范矿工的安全生产行为,有效减少由于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煤矿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安全长效发展。

冯念青[9](2020)在《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情感事件视角》文中提出情感事件是诱发矿工情绪反应的主要源头,也会直接或间接引起矿工的心理压力,进而导致矿工不安全行为产生。在已有科学研究中只考虑到肉眼可见“外显”影响因素,对看不见的“内隐”影响因素,如矿工心理压力水平研究较少,矿工心理压力对行为的作用规律也未深入探究,因此针对煤矿高危岗位员工的心理压力研究是有必要的,相关情感事件的研究要不断进行深化。本研究运用Vensim软件对构建的情感事件视角下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理论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探究情感事件、心理压力对不安全行为的作用规律;在明确心理压力作用的基础上,建议成立心理援助部门缓解矿工心理压力,并从煤矿企业、心理援助部门、矿工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据此本文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情感事件、心理压力等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评述,在现有理论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实地调研情况,构建理论模型并建立心理压力对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系统,在分析各子系统之间因果关系基础上,构建SD模型,对主要涉及的反馈回路进行分析。(2)明确SD模型中状态变量、速率变量和常量各自包含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Vensim软件对构建的SD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仿真结果得出心理压力对不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情绪反应对不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将心理压力作为补充因素考虑进情感事件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针对仿真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煤矿企业心理援助水平较低,建议成立专门的心理援助部门及时有效疏导矿工的心理压力,并从煤矿企业、心理援助部门、矿工个体三个角度提出缓解心理压力对策建议。

徐杰胜[10](2019)在《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CL煤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安全培训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安全检查及煤炭管理机构的要求,使用固定的教材内容,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室内授课,课程结束考试结业的模式。没有从学员自身对安全培训的需求,以及煤矿企业对安全培训的需求等角度,来细分学员培训内容和模式。目前安全培训课程的时间设置较短,培训效果不能持久,即使安全培训过程中学员认真学习,课程安排合理,培训正常进行,考核结果合格,也只能说明学员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圆满完成了安全培训的全部课程,能否把培训所学内容和状态带回工作岗位,如何把所学知识、技能及强调的安全意识等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持续下去,都是煤矿生产企业关心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经过充分学习和调研,结合煤矿企业及职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立足于特殊工种资格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安全心理学理论,突出“技能、意识、体验”,坚持结果导向、分类施策,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立体式、复合型、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培训教育体系。本安全培训项目结合CL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出发,使用九型人格等心理学手段区分学员的不同情况,对培训学员进行测试并分类,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学员按照具体情况实施“一人一策”的方法,分别以心理辅导和疏导、情景体验室、游戏体验室、传统文化熏陶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生产现场和事故现场等手段,对学员进行区别培训。另外,还运用“移动e课堂”手机APP每日一练、心理问卷调查然后分类指导、事故现场再现、工伤结果模拟等多手段并用,手机APP作为培训期间及培训之后长期使用来提升安全培训效果的工具,起到了长期有效的作用。经过一年来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从“三违”总人次、严重“三违”人次、典型一般“三违”人次及一般“三违”人次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典型违章发生率、管理人员违章发生率、班组“三违”超标率、重复违章人数也都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该安全培训项目的实施和效果检验,尤其是其中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推广应用对煤矿安全培训效果的提升,对减少人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人为违章的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论文有图16幅,表10个,参考文献50篇。

二、提高矿工素质 确保安全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矿工素质 确保安全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理-心理-认知能力测量的矿工安全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胜任力模型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胜任力模型的国内研究现状
        1.2.3 胜任力与不安全行为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事故致因理论
    2.2 胜任力的相关理论
        2.2.1 能力的个别差异理论
        2.2.2 胜任力理论
        2.2.3 安全胜任力
3 矿工安全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矿工安全胜任力的内涵
    3.2 矿工安全胜任力形成机理
    3.3 矿工安全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影响矿工安全胜任力的心理因素分析
        3.3.2 影响矿工安全胜任力的生理因素分析
        3.3.3 影响矿工安全胜任力的认知因素分析
    3.4 矿工安全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 矿工常态安全胜任力评价指标量化研究
    4.1 建立影响矿工安全胜任力的因素集
    4.2 确定矿工安全胜任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5 矿工暂态安全胜任力评价指标实验研究
    5.1 暂态指标的选取
    5.2 基于矿工暂态安全胜任力指标的疲劳实验
        5.2.1 实验场景
        5.2.2 实验器材
        5.2.3 实验对象
        5.2.4 实验过程
        5.2.5 实验的实施
        5.2.6 实验结果
        5.2.7 暂态指标与疲劳的回归方程模型
6 A煤矿矿工安全胜任力测量实证
    6.1 调研过程概述
    6.2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6.3 生理机能指标的测量
        6.3.1 仪器测量指标结果与国人正常值的比较
        6.3.2 仪器测量指标在被试内部的对比分析
        6.3.3 仪器测量指标与受伤次数的相关系数
        6.3.4 主要研究结论
    6.4 心理素质指标的测量
        6.4.1 心理健康分析
        6.4.2 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6.4.3 情绪稳定性结果分析
        6.4.4 主要研究结论
    6.5 认知指标的测量
        6.5.1 测量指标结果与国人正常值的比较
        6.5.2 不同部门人群差异
        6.5.3 仪器测量指标与受伤次数的相关系数
        6.5.4 主要研究结论
7 建议
    7.1 两级人因管控管理思路
    7.2 职工常态职业健康关怀中心
    7.3 班前安全作业暂态快速检测机制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2)基于CMM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2.2 煤矿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2.3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煤矿应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煤矿企业生产特点与事故分析
        2.1.1 我国煤矿企业生产特点
        2.1.2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
        2.1.3 煤矿事故特征分析
        2.1.4 煤矿事故致因分析
    2.2 煤矿应急能力分析
        2.2.1 煤矿应急能力概念界定
        2.2.2 煤矿应急能力属性分析
    2.3 基于案例的煤矿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3.1 典型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案例
        2.3.2 煤矿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全过程思想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基于全过程思想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3.2.1 全过程危机管理理论
        3.2.2 煤矿应急能力全过程管理思想
        3.2.3 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3.3 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
        3.3.1 事前建设准备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3.3.2 事中应急处置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3.3.3 事后恢复处理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3.3.4 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CMM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4.1 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其可行性分析
        4.1.1 能力成熟度模型
        4.1.2 可行性分析
    4.2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
        4.2.1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定义及组成
        4.2.2 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其特征分析
        4.2.3 成熟度指标评价标准确定
    4.3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模型综合评价方法
        4.3.1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选取
        4.3.2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改进优先矩阵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应用
    5.1 数据收集与整理
        5.1.1 矿井概况
        5.1.2 问卷设计
        5.1.3 数据整理
    5.2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价
        5.2.1 各层指标重要性确定
        5.2.2 各层指标突变类型确定
        5.2.3 底层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5.2.4 综合计算
        5.2.5 初始评价结果修正
        5.2.6 改进优先顺序分析
    5.3 评价结果及对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3)正念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理论意义
        1.2.3 研究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具体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方案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正念
        2.1.1 正念相关理论
        2.1.2 正念的起源及概念
        2.1.3 正念的测量
        2.1.4 正念的相关研究
    2.2 员工安全行为
        2.2.1 员工安全行为的概念
        2.2.2 员工安全行为的相关研究
    2.3 自我控制
        2.3.1 自我控制的概念
        2.3.2 自我控制的相关理论
        2.3.3 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
    2.4 风险感知
        2.4.1 风险感知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2.4.2 风险感知的研究
第三章 提出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3.1 正念与员工安全行为
    3.2 正念、自我控制与员工安全行为
    3.3 正念、风险感知与员工安全行为
第四章 问卷设计和调查
    4.1 问卷设计
        4.1.1 正念量表
        4.1.2 风险感知量表
        4.1.3 自我控制量表
        4.1.4 安全行为量表
    4.2 样本分析及问卷质量检验
        4.2.1 样本分析
        4.2.2 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4.2.3 问卷质量检验
第五章 数据分析及实证检验
    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5.1.1 正念探索性因子分析
        5.1.2 风险感知探索性因子分析
        5.1.3 自我控制探索性因子分析
        5.1.4 安全行为探索性因子分析
    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2.1 正念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5.2.2 风险感知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5.2.3 自我控制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5.2.4 安全行为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变量相关性分析
    5.4 回归分析
        5.4.1 风险感知回归方程检验
        5.4.2 自我控制回归方程
        5.4.3 矿工安全行为回归方程检验
    5.5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5.1 模型拟合度检验
        5.5.2 模型路径系数分析
    5.6 中介效应检验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对矿工个人的建议
        6.2.2 对煤炭企业的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安全意识定义研究综述
        1.3.2 安全意识维度研究综述
        1.3.3 安全意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1.3.4 安全意识评价研究综述
        1.3.5 煤矿矿工安全意识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分析
    2.1 安全意识的概念
    2.2 安全意识的特点
    2.3 安全意识的形成机制
    2.4 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
    2.5 扎根理论简述
    2.6 本章小结
3 指标的设计与问卷的编制
    3.1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的界定
    3.2 资料来源
        3.2.1 半结构化访谈
        3.2.2 相关文献资料
    3.3 编码分析
        3.3.1 开放性编码分析
        3.3.2 主轴编码分析
        3.3.3 选择性编码
        3.3.4 理论饱和性检验
    3.4 指标筛选与优化
    3.5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问卷的编制
        3.5.1 安全意识调查问卷的相关研究
        3.5.2 安全意识调查问卷的设计
        3.5.3 问卷基本内容统计
    3.6 本章小结
4 问卷修正与指标权重确定
    4.1 问卷修正
        4.1.1 显着性检验
        4.1.2 信度检验
        4.1.3 效度检验
        4.1.4 问卷调整
    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 指标权重确定
        4.3.1 因子分析原理
        4.3.2 一级指标权重
        4.3.3 二级指标权重
    4.4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与提升对策
    5.1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分析
        5.1.1 安全技能评价分析
        5.1.2 安全态度评价分析
        5.1.3 安全管理评价分析
        5.1.4 安全行为评价分析
        5.1.5 安全意识评价分析
    5.2 安全意识相关性分析
        5.2.1 安全意识指标
        5.2.2 安全技能指标
        5.2.3 安全态度指标
        5.2.4 安全管理指标
        5.2.5 安全行为指标
    5.3 提升对策
        5.3.1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对策
        5.3.2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态度提升对策
        5.3.3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行为提升对策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
    6.2 结论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5)煤矿高层管理者安全领导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安全领导力研究现状
        1.2.2 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
        1.2.3 本研究的出发点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煤矿高层安全领导力结构维度分析
    2.1 煤矿高层安全领导力维度事故案例分析
        2.1.1 NVivo质性分析法概述
        2.1.2 煤矿事故案例资料处理
        2.1.3 煤矿事故致因因素归类
        2.1.4 编码结果输出与分析
    2.2 煤矿高层安全领导力维度访谈分析
        2.2.1 扎根理论应用概述
        2.2.2 结构化访谈研究
        2.2.3 访谈资料分析
        2.2.4 编码的理论饱和度检验
    2.3 煤矿高层安全领导力维度分析结果
        2.3.1 FRL理论模型
        2.3.2 煤矿高层安全领导力维度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高层安全领导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概念模型构建
    3.1 煤矿安全氛围理论基础分析
        3.1.1 安全氛围的概念
        3.1.2 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分析
    3.2 相关变量测量维度及指标确定
        3.2.1 不安全行为测量维度
        3.2.2 安全氛围测量维度
    3.3 高层安全领导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概念模型
        3.3.1 影响关系假设的提出
        3.3.2 概念模型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4.1 调查问卷设计
        4.1.1 高层安全领导力问卷设计
        4.1.2 矿工不安全行为问卷设计
        4.1.3 煤矿安全氛围问卷设计
    4.2 问卷发放与统计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项目分析
    4.3 问卷信效度分析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
    4.4 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
        4.4.1 高层安全领导力
        4.4.2 矿工不安全行为
        4.4.3 煤矿安全氛围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高层安全领导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关系模型验证分析
    5.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5.2 二次问卷发放与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信度检验
        5.2.3 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高层安全领导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直接关系验证
        5.3.1 验证方法
        5.3.2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3.3 模型假设检验及结果解释
    5.4 高层安全领导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间接关系验证
        5.4.1 验证方法
        5.4.2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4.3 模型假设检验及结果解释
    5.5 高层安全领导力提升建议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
        6.1.1 主要工作
        6.1.2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附录 Ⅱ

(6)煤矿企业职工行为隐患分析及RSAE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兴隆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统计分析
    2.1 职工行为隐患统计分析
    2.2 职工行为隐患影响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HFACS-CM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3.1 煤矿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CM模型的建立
    3.2 基于HFACS-CM模型的职工不安全行为影响研究
    3.3 基于AHP的煤矿HFACS-CM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职工行为心理测评及行为隐患评价预测
    4.1 影响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4.2 煤矿职工行为心理测评
    4.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煤矿职工安全心理评价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职工行为隐患RSAE闭环管理体系与应用
    5.1 煤矿职工行为隐患形成机理
    5.2 RSAE闭环管理体系的科学内涵
    5.3 RSAE闭环管理体系的运行体系
    5.4 RSAE闭环管理体系应用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兴隆庄煤矿职工心理测评量表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煤矿员工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及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羊群行为与从众行为的关系
    2.2 不安全羊群行为概念的界定
    2.3 相关理论基础与模型
    2.4 文献综述
    2.5 本章小结
3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模型的建立
    3.1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因素筛选
    3.2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因素的界定
    3.3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研究所需量表的开发与数据收集
    4.1 量表开发的流程与原则
    4.2 初始题项的提取与修正
    4.3 预调研与初始量表检验
    4.4 正式施测与样本情况
    4.5 正式量表的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实证分析
    5.1 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及差异性分析
    5.2 不安全羊群行为各驱动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5.3 不安全羊群行为与其各驱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4 行为效用感知的中介效应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行为效用感知的不安全羊群行为选择博弈分析
    6.1 演化博弈理论
    6.2 演化博弈分析的适用性评价
    6.3 员工群体内部演化博弈分析
    6.4 管理者与员工演化博弈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不安全羊群行为选择仿真研究
    7.1 建模的理论与方法
    7.2 Netlogo平台仿真的原理与优势
    7.3 仿真系统的构建
    7.4 不安全羊群行为选择仿真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不安全羊群行为干预的对策建议
    8.1 基于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建议
    8.2 基于演化博弈的管理者的干预建议
    8.3 基于仿真研究的干预措施选择建议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组织认同、主观幸福感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理论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现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组织认同相关理论
        2.1.1 组织认同的概念
        2.1.2 组织认同的相关研究
        2.1.3 组织认同维度划分
        2.1.4 组织认同的理论基础
    2.2 不安全行为的相关理论
        2.2.1 不安全行为的定义
        2.2.2 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2.2.3 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2.4 不安全行为的测量
    2.3 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
        2.3.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2.3.2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2.3.3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章 组织认同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构建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3.1.1 组织认同与不安全行为
        3.1.2 组织认同与主观幸福感
        3.1.3 主观幸福感与不安全行为
        3.1.4 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3.1.5 差序氛围的调节作用
    3.2 假设模型的构建
第四章 一线矿工调查内容测评过程
    4.1 Z煤矿一线矿工人员结构情况
        4.1.1 Z煤矿简介
        4.1.2 一线矿工分布状况
    4.2 测量工具
        4.2.1 组织认同量表
        4.2.2 主观幸福感量表
        4.2.3 不安全行为量表
        4.2.4 差序氛围知觉量表
    4.3 问卷设计
    4.4 问卷预调研分析
        4.4.1 量表信度分析
        4.4.2 量表效度分析
    4.5 正式问卷调查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
    5.1 人口统计学分析
        5.1.1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5.2 样本差异性分析
        5.2.1 年龄对组织认同、主观幸福感和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5.2.2 工龄对组织认同、主观幸福感和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5.2.3 学历水平对组织认同、主观幸福感和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5.2.4 婚姻状况对组织认同、主观幸福感和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5.3 信效度分析
        5.3.1 信度分析
        5.3.2 验证性因素分析
        5.3.3 区别效度分析
    5.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4.1 模型路径系数分析
        5.4.2 模型拟合度检验
    5.5 中介效应检验
    5.6 调节效应检验
    5.7 讨论
        5.7.1 组织认同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直接作用分析
        5.7.2 组织认同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间接作用分析
        5.7.3 差序氛围知觉的调节作用分析
    5.8 管理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情感事件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情感事件研究现状
        1.2.2 心理压力研究现状
        1.2.3 心理援助研究现状
        1.2.4 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情感事件理论
        2.1.1 情感事件相关概念
        2.1.2 情感事件理论及概念模型
    2.2 压力相关理论
        2.2.1 心理压力适应理论
        2.2.2 心理压力测量
    2.3 理论模型
3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系统模型研究
    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3.2 系统分析
    3.3 模型边界及假设
        3.3.1 模型边界
        3.3.2 模型假设
    3.4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系统构建
        3.4.1 情感事件子系统构建
        3.4.2 心理压力子系统构建
        3.4.3 不安全行为子系统
        3.4.4 系统汇总
    3.5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系统因果回路分析
    3.6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SD模型构建及分析
        3.6.1 矿工情感事件子系统SD构建及分析
        3.6.2 矿工心理压力子系统SD构建及分析
        3.6.3 矿工不安全行为子系统SD构建及分析
        3.6.4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SD模型的构建
    3.7 本章小结
4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模型仿真研究
    4.1 系统仿真可行性分析
        4.1.1 系统模型性质
        4.1.2 系统特点
    4.2 SD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4.2.1 系统模拟软件选取
        4.2.2 SD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仿真结果输出与分析
        4.3.1 系统模型基础仿真结果分析
        4.3.2 系统仿真对比结果分析
    4.4 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缓解矿工心理压力对策研究
    5.1 煤矿企业
    5.2 心理援助部门
    5.3 矿工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10)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CL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理论依据
    2.1 煤矿安全心理学
    2.2 矿工心理因素
    2.3 九型人格
    2.4 矿工安全认知
    2.5 OBE基本概念及其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需求分析
    3.1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在历史和现阶段产生的问题分析
    3.2 影响煤矿安全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3.3 当前煤矿企业对安全培训的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内容
    4.1 九型人格心理定位
    4.2 心理辅导及心理疏导
    4.3 情景体验(情景体验室、游戏体验室)
    4.4 虚拟现实技术(VR)模拟事故现场
    4.5 传统文化熏陶
    4.6 CL煤矿“移动e课堂”手机APP应用
    4.7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管理方案及实施效果
    5.1 项目进度分析
    5.2 项目成本分析
    5.3 项目人员保障
    5.4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成果
    5.5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效果考核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提高矿工素质 确保安全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理-心理-认知能力测量的矿工安全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D]. 吴健.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CMM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周瑞雪.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正念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柴帅.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研究[D]. 刘乔.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煤矿高层管理者安全领导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D]. 沈小清.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6]煤矿企业职工行为隐患分析及RSAE管理体系研究[D]. 孙秀萍.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7]煤矿员工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及管控研究[D]. 陈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组织认同、主观幸福感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D]. 景树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9]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情感事件视角[D]. 冯念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CL煤矿为例[D]. 徐杰胜.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提高矿工素质,保障安全生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