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生长的影响

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生长的影响

一、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组培物生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波,齐川,斯金平,吴令上[1](2018)在《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诱导子制备及其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文中研究表明采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固体培养、PDB(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液体发酵、水提醇沉透析法制备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诱导子,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诱导子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内生真菌DO14[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DO18[蓝状菌属(Talaromyces)]、DO19[炭角菌科(Xylariaceae)]、DO120[炭团菌属(Hypoxylon)]菌丝提取物(EM)诱导子可溶性糖含量在培养4d时最高,含量分别达1. 530、3. 484、1. 188、3. 015 mg/m L。不同菌株乙醇沉淀(ES)、上层清液(SL)、蛋白-多糖部位(PPF)诱导子得率存在显着差异(P <0. 05),其中DO120菌株ES、SL诱导子得率最高,分别达5. 048 7、12. 548 2 mg/g,DO14菌株PPF诱导子得率最高,达0. 840 7 mg/g。以培养4 d的EM诱导子为母液,根据得率可制备特异性ES、SL、PPF诱导子,作为内生真菌与植物互作机制研究的备选材料。

卢莉[2](2018)在《铁皮石斛共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功能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一种极其珍贵的的药用植物,市场需求量大,天然条件下种子很难萌发。虽然组培技术增加了铁皮石斛的繁殖率,但是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验利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法从铁皮石斛根际分离共生真菌,作用于其幼苗的培养,发现一株可以促进其生长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和功能初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有益共生真菌的筛选从铁皮石斛根际共分离得到四株共生真菌,将其制成真菌诱导子并作用于铁皮石斛幼苗的组织培养,发现1株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定名为SDW-2。筛选出SDW-2菌株诱导子促进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适宜添加量为0.5 g/L。将SDW-2菌株接种在离体橘子果皮、烟草叶片、辣椒叶片、蝴蝶兰叶片上共培养四天,均无侵染,表明该菌对供试植物无致病性。2.有益共生真菌SDW-2菌株鉴定对SDW-2菌株进行形态学和真菌ITS序列分析鉴定,鉴定结果SDW-2菌株与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同源性为99%,初步确定属于散囊菌目发菌科青霉属。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为:菌落灰绿色,呈粉粒状,有白色边缘,渗出液黄色,菌落颜色会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加深。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菌株菌丝有横隔,为多细胞霉菌;分生孢子球形或近椭圆形,分生孢子梗着生于基质菌丝,有横隔,帚状枝三轮生。3.SDW-2菌株及其发酵上清液对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对柑橘酸腐病、猕猴桃青霉蒂腐病、葡萄灰霉病、枣果软腐病的病原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们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 mm、16mm、23 mm、21 mm、17 mm、24 mm。其中对枣果软腐病中筛选出的病原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24 mm。SDW-2菌株对猕猴桃青霉蒂腐病两株病原细菌和柑橘酸腐病的两株细菌有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 mm、13 mm、15 mm、13 mm。对发酵上清液中抑菌成分分析显示,萃取发酵上清液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样具有抑菌活性。4.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白粉病[Oidiopsistaurica(Lév.)Salm.]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性。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白粉病菌的抑菌率为39.8%,对油菜菌核病的抑菌率为53.2%。

李景蕻,张丽华,邓樱花,华丽,郑新春,李春涵[3](2019)在《铁皮石斛组培苗菌根真菌接种效应》文中提出本研究以铁皮石斛无菌组培苗为材料,通过接种菌株建立组培苗菌根共生培养体系,对接种共生的组培苗各生长阶段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接菌菌株对无菌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菌株,为铁皮石斛快速优质繁殖提供思考和借鉴。结果表明:D1菌株、D2菌株和D3菌株对铁皮石斛无菌组培苗地上部分生长和根系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组培苗D1、D2、D3处理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CK)高27.4%、9.8%、19.7%,与CK相比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p<0.01);组培苗D1、D2、D3、D5处理的根增长率分别比CK高23.1%、34.7%、49.1%、36.5%,与CK相比较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除了D4以外的大多数菌株可明显促进铁皮石斛组培苗叶片光合色素的累积,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进而促进组培苗的生长。

孙牧笛[4](2018)在《苦豆子内生真菌对宿主生物碱合成积累的信号传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生真菌诱导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信号,可诱发植物细胞产生一系列与信号分子相关的生理生化效应,进而诱导特定的基因表达,激活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最终导致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发生变化。然而,目前有关内生真菌诱导子诱导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信号转导等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以苦豆子组培苗为研究对象,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的菌液浓缩物为真菌诱导子,考察其对苦豆子组培苗中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A)合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内生真菌诱导苦豆子中防御酶的活性,探究内生真菌促进生物碱合成积累的生理防卫反应机制;在内生真菌诱导子作用下,分析宿主中主要信号分子和次生代谢物OMA含量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中关键信号分子及生物碱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建立检测苦豆子生物碱合成关键酶一赖氨酸脱羧酶(Lysine decarboxylase,LDC)基因表达的方法,研究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中生物碱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基因的表达与宿主中OMA含量及信号分子之间的关系,揭示内生真菌诱导苦豆子生物碱合成积累的作用机制。结果如下:1、以苦豆子内生真菌的菌液浓缩物为诱导子,研究4种不同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苦豆子组培苗OMA的生物合成及生理防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苦豆子内生真菌的菌液浓缩物均可提高宿主中OMA含量的积累,其中诱导效果最佳的是内生真菌诱导子XKYKDF40,在0~15d的诱导期间宿主中OMA含量持续增长且始终高于对照,在15 d达到最高,为3.616 mg/g,是对照组15 d的2.09倍。4种内生真菌诱导子还可诱发宿主中3种抗氧化酶(POD、APX和CAT)和生物碱合成关键酶PAL的活性升高。2、在内生真菌诱导子XKZKDF11和XKYKDF40的作用下,分析在不同诱导时间下,宿主中主要信号分子NO、SA和JA含量以及主要活性成分OMA的变化规律,探究内生真菌诱导子诱发的信号分子同OMA含量及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内生真菌诱导子XKZKDF11和XKYKDF40处理苦豆子组培苗后,首先诱发了信号分子NO迸发,其次内源SA和JA的释放,他们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在诱导第3、9和12 d,且在诱导过程中,3种信号分子参与调控PAL、APX和CAT活性的变化,随后宿主中OMA含量的达到高峰。可推测NO、SA、JA三者联合介导内生真菌诱导子XKZKDF11和XKYKDF400促进苦豆子OMA的合成。NO的迸发是苦豆子组培苗在内生真菌诱导子处理下出现最早的反应之一,信号分子SA和JA对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OMA的合成有着拮抗或协调互补的作用。3、根据苦豆子LDC和Lectin基因序列设计目的和内参基因,采用相对定量的方法,优化qRT-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建立苦豆子生物碱合成关键酶—LDC基因表达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qRT-PCR体系中cDNA浓度为200ng/μL,退火温度为61℃时检测结果最好;所构建的目的基因QLDC和内参基因Lectin的标准曲线,其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都在99%以上;与半定量PCR相比,qRT-PCR的灵敏度提高了 25倍;以内生真菌XKYKDF40菌液浓缩物为诱导子,发现宿主中LDC基因的表达量始终与OMA含量协同增长,在诱导处理第15 d时,LDC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为诱导0d的260.95倍。4、在建立了稳定的qRT-PCR检测苦豆子LDC基因表达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内生真菌诱导子XKZKDF11对生物碱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LDC基因表达与宿主中OMA含量及信号分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生真菌诱导子XKZKDF11明显促进了宿主中LDC基因的表达,且在各个诱导时间段内,都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在诱导0~12 d内,LDC基因表达量和OMA含量持续增长,在第12 d时LDC基因的表达量达到顶峰,为诱导0 d的394.41倍,是同时期对照组的21.26倍。结合宿主中信号分子的变化情况,发现诱导处理期间JA与LDC基因表达量基本保持同步变化,推测JA参与介导内生真菌诱导子XKZKDF11促进LDC基因的表达。

王晓鸣[5](2017)在《海南特有种华石斛菌根生物学研究》文中认为兰科植物Orchidaceae是典型的菌根植物。菌根共生真菌已被证实是其人工栽培、引种驯化、资源再生及保护的关键限制性因子。附生兰科植物约占兰科植物种数的69%。然而与地生兰科植物相比,附生兰科植物的菌根共生研究相对缺乏。石斛属植物Dendrobium是附生兰科植物的第二大类群,集观赏和药用价值为一体,其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华石斛(Dendrobiumsinense Tang et Wang),海南特有濒危种,仅分布于海南岛中西部山区。研究华石斛的菌根生物学是有效利用其共生真菌资源的前提,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园艺栽培、药用生产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还缺乏对其菌根生物学的系统研究。本课题开展华石斛D.sinens 的菌根生物学研究,从菌根内生真菌多样性、菌根形态与结构、种子室内共生萌发、共生体系的建立和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等方面,讨论菌根共生关系的多样性、专一性和共生机制。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理解华石斛菌根共生的内在机制,也可为附生兰科植物资源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案例。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如下:1.华石斛菌根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探索华石斛的2个偏好性附生树种(碎叶蒲桃、毛棉杜鹃)、2个非偏好性附生树种(碟斗青冈、竹叶松)与华石斛根部菌根内生真菌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从36棵附生树上的华石斛根部中,共分离得到421株内生真菌,鉴定得到56个 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71 株类丝核菌归属于 7 个 OTUs,均属于胶膜菌科 Tulasnellaceae;炭角菌科 Xylariaceae 真菌(25 OTUs,RF=27.79%)是华石斛根部内生真菌的最优势类群,木霉属Trichoderma、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炭角菌属Xylari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是优势属;(2)分离自华石斛根部的菌根内生真菌群落,其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受到附生树种的强烈影响;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分析都表明,附生在碎叶蒲桃Syzygium buxilium上的华石斛根部菌根内生真菌多样性程度最高;(3)群落成分分析表明,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真菌是附生在碎叶蒲桃和毛绵杜鹃上华石斛根部的优势类群,在另外两种附生树上则不常见;(4)说明菌根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能够反映华石斛的附生偏好性,为附生树种导致附生兰科植物菌根内生真菌的差异提供了证据。2.华石斛菌根的形态与结构通过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以华石斛野生植株和菌根化组培苗为对比,观察华石斛菌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特征、菌根真菌侵入方式及在菌根内的分布和消长状况。结果发现:(1)华石斛根的横切面包括根被、皮层和中柱,外皮层分布有通道细胞;野生菌根与组培苗根的基本结构无明显区别,主要差异在于根中是否有入侵的真菌;(2)华石斛菌根是典型的附生兰科植物菌根,菌根真菌通过通道细胞侵入皮层细胞,菌丝的不断入侵和消解为华石斛生长提供营养,可同时观察到丝状菌丝、菌丝团和菌丝团残片3种不同形态的菌丝;(3)供试的7个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菌株能与华石斛建立共生关系,是真正的菌根真菌;(4)菌根化组培材料的菌根真菌总侵染率以及丝状菌丝与菌丝团的侵染率,都显着高于野生菌根材料,但是菌丝团残片的侵染率显着低于野生菌根材料,说明在组培条件下,菌根真菌更容易侵染华石斛营养根。3.华石斛种子的室内共生萌发以野生华石斛种子为材料,与已被确认是华石斛真正的菌根真菌的7个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菌株,在燕麦培养基上进行室内共生萌发试验。结果发现:(1)播种16周后,非共生萌发的华石斛种子停留在阶段1-2,7个供试菌株均能成功侵染华石斛种子,并且不同程度地促进种子萌发;(2)除了 Tul-07以外,供试菌株均能促进种子进入阶段3或以上的萌发进程,其中,Tul-06处理的种子总是率先进入更高阶段,Tul-01与Tul-04处理的种子进入了阶段4,只有Tul-06与Tul-03处理的种子进入了阶段5;(3)总萌发率TGR、萌发率指数GRI和生长指数GI的分析结果表明,胶膜菌属Tulasnella sp.菌株Tul-06对华石斛的种子萌发与原球茎发育表现出最显着的促进效果,Tul-03次之,Tul-07的促进效果最差;(4)说明在室内条件下,华石斛种子能够与胶膜菌科菌根真菌形成共生关系,并且不存在严格的专一性,菌株Tul-06能同时显着促进种子萌发与原球茎发育,说明也不存在阶段专一性。4.华石斛菌苗共生体系的建立建立华石斛组培苗与菌根内生真菌共生体系,对比混接内生细菌对菌苗共生体系的影响,筛选促生真菌菌株和促生“真菌+细菌”组合。结果发现:(1)改良DE培养基上的组培苗与菌根内生真菌的共生关系更和谐,是合适的共生培养基;(2)以基本生物量鲜重、分蘖和生根为指标,筛选出8个促生真菌菌株: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 sp.菌株 Tul-02、Tul-05、Tul-07,镰刀菌属Fusari m sp.菌株 Fus-01、乳孔菌属Theleporus sp.菌株 The-01 和木霉属Trichoderma sp.菌株 Tri-01、Tri-02、Tri-03,其中,Tul-07和Tri-01能够极显着地促进华石斛组培苗生长;(3)8株促生内生真菌与3株促生内生细菌平板对峙时,24种组合中筛选出10个非拮抗组合;菌苗共生培养后,筛选出4 个促生组合 Tul-05+Bac-01、Tul-07+Bac-01、Fus-01+Ser-01 和 Tri-01+Bac-01;(4)最优促生组合Tul-07+Bac-01和Tri-01+Bac-01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华石斛吸收矿质元素(N、P、K、B、Fe、Mn)、提高光合性能(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调节内源激素(IAA、GA3、ABA含量),并且分别在部分指标上表现出协同效应;(5)说明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的双重混合接种可以促进兰科植物的生长,细菌菌株Bac-01(韦氏芽孢杆菌Bacillus weihenstephanensis)可能是华石斛的菌根促生细菌MHB,并且对合作真菌没有表现出严格的专一性。5.华石斛共生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以不同接菌处理的华石斛共生苗为对比,观察干旱条件下的植株形态变化,比较分析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1)华石斛组培苗植株的根部形态与结构发生变化:叶绿素减少、产生假根毛(Rhizoids)、根被组织增加2-3层细胞等;(2)华石斛植株的光合性能指标(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大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高低与植株抗旱能力呈正相关,膜透性指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大小与植株抗旱能力呈负相关;(3)说明干旱胁迫能使华石斛根部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抑制植株的光合性能,损害细胞膜透性,导致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而且胁迫时间越长,效果就越明显;(4)单接真菌处理Tul-07与Tri-01只能显着提高华石斛共生苗的鲜重增长,不能显着提高抗旱能力,“真菌+细菌”混接组合Tul-07+Bac-01和Tri-01+Bac-01处理能显着提高华石斛共生苗的抗旱能力;(5)相关生理指标分析表明:2个混接组合Tul-07+Bac-01和Tri-01+Bac-01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干旱胁迫对华石斛植株光合性能的抑制,降低细胞膜透性指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累积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说明潜在的菌根促生细菌MHB菌株Bac-01(韦氏芽孢杆菌Bacillus weihenstephanensis 能够协助菌根内生真菌提高华石斛组培苗的抗旱能力。

林艳君[6](2015)在《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物碱含量影响及其机理》文中研究说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兼具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本文选用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产地为福建连城),对原球茎离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尖孢镰刀菌诱导子处理下铁皮石斛原球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同时克隆了两个调控生物碱合成途径相关酶的基因——DoHDR基因和DoIspF基因,并进行了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1铁皮石斛离体培养条件优化以连城铁皮石斛为材料,优化铁皮石斛离体培养条件。①对比水杨酸、蛋白胨和番茄汁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水杨酸浓度为2 mg/L时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但原球茎生长状态不好。蛋白胨浓度为2 mg/L时最有利原球茎增殖,番茄汁添加量为100 ml/L时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且原球茎生长旺盛。②比较几组不同混合有机添加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采用的添加物组合分别为香蕉和土豆、苹果和土豆、香蕉和苹果、番茄和土豆。结果表明添加50g/L土豆增殖效果最好③比较不同容器和培养方式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角瓶液体振荡培养最有利原球茎增殖。2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基于优化的离体培养条件下所得到的大量原球茎,比较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尖孢镰刀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总生物碱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诱导子浓度较低时(100mg/L,200mg/L),总生物碱含量随处理时间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诱导子浓度较高时(500 mg/L),总生物碱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当诱导子浓度过高时(1000 mg/L)总生物碱合成受到抑制,含量都比较低。而最适宜生物碱合成与积累的条件为200 mg/L诱导子处理3天,总生物碱含量最高。3铁皮石斛HDR基因和IspF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得到铁皮石斛MEP途径的2个基因——DoHDR和DoIspF,DoHDR全长1784 bp,包含完整ORF,长度为1382 bp,编码46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主要含有α-螺旋、p-折叠和无规则卷曲。该蛋白共有20个磷酸化位点,其中有7个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苏氨酸位点(Thr)7个,酪氨酸位点(Tyr)6个。该蛋白最有可能定位于内质网膜,属于lytBispH超家族,该蛋白与单子叶植物兰科蝴蝶兰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得到的另外一条基因DOIspF基因全长891 bp,含有完整ORF为785 bp,编码260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为不稳定水溶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最有可能定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较多无规则卷曲,以及较少的α-螺旋和p-折叠,IspF蛋白共有15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位点(Ser)9个,苏氨酸位点(Thr)5个,酪氨酸位点(Tyr)1个。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属于MECDP合酶超家族,该蛋白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植物玉米亲缘关系最近。4真菌诱导子处理下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DoHDR与DoIspF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①尖孢镰刀菌诱导子处理下DoHDR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当诱导子浓度偏低(100 mgL)或者偏高(500 mg/L)时,HDR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与未添加诱导子时一致,随着处理时间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处理5天时,当诱导子浓度为200 mg/L时,HDR基因仍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峰值出现在处理3天时,当诱导子浓度过大时(1000 mg/L),HDR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与生物碱含量的趋势大致上相符,推测HDR基因与生物碱含量呈正相关。②尖孢镰刀菌诱导子处理下DoISpF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未添加诱导子时,DoIspF基因表达量随时间逐步上升,当诱导子浓度为100 mg/L、200 mg/L、500 mg/L时DolspF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诱导子浓度为1000 mg/L时,基因表达量大致呈逐步下降趋势。

张春柳[7](2015)在《昼夜温差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含量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兰科石斛属药用植物,有着非常独特的价值。本研究以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探讨了有利于原球茎增殖、保存及多糖积累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初步建立液体培养系,以测定其在不同昼夜温差下的多糖含量,在此基础上克隆了多糖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的糖基转移酶基因—DoGAUT1和DoPGSIP6基因,并对该基因在不同昼夜温差下进行定量表达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铁皮石斛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选取铁皮石斛的原球茎为材料,优化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与保存的离体培养条件。①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比较了6-BA、椰乳、土豆配合使用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试验数据得出1/2 MS+土豆泥50g/L较适合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添力(?)2.0 mg/L 6-BA后,原球茎鲜重增殖系数增高,但原球茎部分分化。②改变1/2 MS中KNO3、KH2PO4的比例,比较其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KNO3, KH2PO4分别为对照的0.5倍,1倍时,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系数虽最高,但原球茎少量黄化,对照1/2 MS较适合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③对比不同的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KNO3, NH4NO3均为对照的0.5倍且土豆泥为50g/L的培养基和1/2 MS+土豆泥50 g/L增殖系数相最高。④比较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和甜菜红苷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离体保存的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姜黄素为0.1-1.0g/L可以抑制原球茎生长,甜菜红苷浓度为0.1g/L保存效果最好。⑤以诱导出的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接种1/2 MS+土豆提取液50g/L的液体培养基中,比较了不同时间下铁皮石斛培养物生物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原球茎的鲜重变化曲线为S型,30-40 d快速生长。2铁皮石斛离体培养物在不同昼夜温差处理条件下多糖含量变化以诱导出的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时间下铁皮石斛培养物多糖的变化,在整个生长周期,原球茎多糖变化曲线呈S型。选取培育30 d的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对比了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在不同昼夜温差下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为25℃/10℃,处理2d的多糖含量最高,且在一定的处理时间范围内,多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处理温度为25℃/15℃,该温度下多糖的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该温差是最适合促进次生代谢物多糖积累的温度;处理温度为25℃/20℃,多糖含量呈递增趋势,略低于相同时间下温度为25℃/15℃的处理。3铁皮石斛原球茎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同源克隆与RACE技术结合,以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克隆了两个糖基转移酶基因DoGAUT1和DoPGSIP6,全长分别为2518、2010 bp,分别编码了705、549个氨基酸,登入号为1740985。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DoGAUT1为亲水性跨膜蛋白,不含信号肽,形成卷曲螺旋结构,亚细胞定位于高尔基体。DoPGSIP6为疏水性跨膜蛋白,含信号肽,无卷曲螺旋结构,亚细胞定位于质膜。它们同属于GT8家族中的GT-A类的糖基转移酶,DoGAUT1蛋白在第394-692位含有典型的GT8like1未知功能的保守结构域,多个配体结合位点、2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而DoPGSIP6蛋白在第29-276位含有GT8Glycogenin保守结构域,多个底物结合位点、2个锰结合位点和一个保守基因序列DXD,该基序主要负责将不同的糖添加到糖链、碳酸盐、蛋白上。此外,DoPGSIP6蛋白在第448-522位含有CCC1like保守结构域,它可能具有固氮的作用。进行进化树构建时发现DoGAUT1和DoPGSIP6基因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二穗短柄草,大豆进化关系最近,而与番茄、甜橙亲缘关系较远。4铁皮石斛DoGAUT1和DoPGSIP6基因在不同昼夜温差下的定量表达分析以18S rRNA为内参基因,对DoGAUT1基因和DoPGSIP6基因在不同昼夜温差下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昼夜温度为25℃/15℃时,DoGAUT1基因和DoPGSIP6基因表达水平与多糖含量呈正相关。DoPGSIP6在昼夜温差为15℃时,处理2d,DoPGSIP6基因相对表达量和多糖的含量均达到该温差处理条件下的最高水平。

方香香,张寿文[8](2014)在《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研究表明植物内生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等功能。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多样性、促生作用、诱导子效应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进展,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包英华[9](2014)在《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浙江、四川、江西、湖南和台湾等地区。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之功效。铁皮石斛含有多糖、甘露糖和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铁皮石斛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生长周期长,加上长期过度采挖等原因,导致我国铁皮石斛种质资源急剧减少,甚至有些产区已濒临灭绝。铁皮石斛分布区域广,生长环境各异,变异类型复杂,导致其质量和产量等良莠不齐,差异较大。从而市场上通常出现铁皮石斛的混淆品或伪品,增加了鉴别和评价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难度。目前,在铁皮石斛的鉴定和品质评价方面有一些研究报道,但大多数研究因缺乏代表性的样品来源、研究方法单一以及鉴定和评价指标较少等诸多原因,至今为止尚未提出或制定较为全面可靠的铁皮石斛鉴定和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利用性状、显微和分子鉴定方法对铁皮石斛变异类型进行鉴定,并从生物学特性、有效成分、营养成分以及共生内生真菌等方面,对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本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结果:(1)根据铁皮石斛种内形态特征的变异情况,共确定了9个变异类型。分别是纺锤粗茎型、青杆细茎型、青杆粗茎型、长杆黑节型、矮杆黑节型、矮杆弯曲型、矮杆粗茎型、紫杆红叶型和红杆红叶型。这些变异类型在茎颜色、形状、大小,节和节间特征,叶片颜色、形状和大小以及花颜色等方面存在差异。(2)性状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9个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茎形状、茎颜色、茎长度、茎直径、节间长度、节显着与否、叶片形状、叶片颜色、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斑点、花颜色、唇瓣斑块颜色等性状特征均存在差异。其中茎形状、颜色和大小,叶片形状和颜色、节显着与否等特征对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3)显微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在铁皮石斛变异类型中,茎角质层和表皮细胞无显着差异,而皮下层细胞直径、皮下层细胞层数、鞘纤维直径、鞘纤维数、维管束直径、单位面积维管束数、韧皮部直径和木质部直径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些显微特征对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提供一定的鉴别依据。铁皮石斛二年生茎与三年生茎相比,其皮下层细胞层数、鞘纤维数量、直径以及维管束直径均有所减小。说明随着铁皮石斛的生长年限的增加,铁皮石斛茎中的机械组织和输到组织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反而薄壁组织的比例会相应地增加。另外,茎粗壮、较短、肉质和表面具有紫色斑点的铁皮石斛变异类型(如TP1、TP8、TP9等)中的多糖颗粒直径明显大于茎细长、表面紫色斑点较少的变异类型(如TP3、TP5等)。茎粗壮而短、肉质、表面具有紫色斑点等特征是反映优质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主要特性。(4)铁皮石斛ITS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9个变异类型铁皮石斛可归为四大类:①TP3、TP4、TP5、TP6、TP8和TP9;②TP1;③TP2;④TP7。铁皮石斛ITS序列的BLAST比对(GenBank)结果显示,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ITS序列同源性水平达到91%-99%。说明从这些变异类型中获取的高同源性ITS序列可以作为我国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鉴别特征和指标。ITS序列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遗传多态性水平较高,在ITS1区有32个变异位点,5.8S区有30个,ITS2区有33个。这很可能与我国铁皮石斛自然生长环境条件的多样性有密切关系。该结果对我国铁皮石斛核心种质资源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5)从铁皮石斛品质特性的分析结果来看,二年生铁皮石斛茎折干率高于三年生铁皮石斛,说明从产量角度考虑,铁皮石斛的最佳采收期应该是第二年,其中变异类型TP7是优先推广发展的种质。另外,二年生铁皮石斛茎多糖、甘露糖和粗纤维含量通常高于三年生,其中变异类型TP5的多糖含量最高(45.14%),变异类型TP6的甘露糖含量最高(30.42%),变异类型TP1的粗纤维含量最高(15.00%)。二年生铁皮石斛茎石斛碱含量通常高于三年生,其中变异类型TP3的石斛碱含量最高(0.087%)。二年生铁皮石斛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通常高于三年生,其中变异类型TP3的蛋白质含量最高(1.12g·100g-1),变异类型TP1的氨基酸含量最高(34.15mg·g-1)。说明从铁皮石斛品质来看,铁皮石斛最佳采收时间应该是第二年,其中较好开发前景的变异类型有TP1、TP3、TP5、TP6和TP7。从形态特征与铁皮石斛化学成分之间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茎长度与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茎长度可以作为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6)从9个变异类型铁皮石斛中共分离纯化获得了580株,27种菌落类型的内生真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27种菌落类型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9个属,主要归属于半知菌门和子囊菌门。从9个属内生真菌中选取的18种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进行诱导,能够从组培苗根茎叶中重新分离出相同的内生真菌,而对照组未分离出任何真菌,说明该18种菌株与铁皮石斛之间存在共生关系。结果显示,在18种菌株中,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合成产生影响的内生真菌共有5种,其中菌株L6-226能够有效促进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和多糖含量的提高。糖类成分与内生真菌种类之间尚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多糖、甘露糖与氨基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糖类成分的合成或积累很可能与氨基酸的合成或积累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课题通过多种鉴定方法的综合应用,优化整合多种鉴定方法的优势,弥补单一鉴定方法的不足,并建立了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综合鉴定方法。同时,基于生物量、多糖、甘露糖、粗纤维、生物碱、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多种指标,建立了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品质评价体系,为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陈金花,石蕾,王存,杨光穗[10](2014)在《6种真菌诱导子对V3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优化蝴蝶兰种苗快繁技术体系,探索一种无激素培养的蝴蝶兰组培方法,将从野生兰中分离得到的6种菌根真菌制成真菌诱导子分别按40、60、80 mL/L的剂量加入到基础培养基中,研究其对V3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90 d后,处理1、2等13个处理均能极显着地促进鲜重的增长,其中处理6、13、16和处理18效果最佳;处理9、10、13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均极显着高于CK。结合对鲜重和叶绿素的影响,添加40 mL/L的Y5、80 mL/L的Y3最适合用于对蝴蝶兰组培苗的促生生产中。

二、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组培物生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组培物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诱导子制备及其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内生真菌的固体培养与液体发酵
    1.3 菌丝提取物 (extract of mycelium, 简称EM) 诱导子的制备与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1.4 乙醇沉淀、上层清液、蛋白-多溏部位诱导子的制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导子培养液形态观察
    2.2 诱导子溶液可溶性糖含量动态变化
    2.3 ES、SL与PPF诱导子得率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2)铁皮石斛共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功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铁皮石斛概述
        1.1.1 铁皮石斛生物学特性
        1.1.2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1.2 植物内生真菌概述
        1.2.1 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
        1.2.2 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功能概述
        1.2.3 兰科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关系概述
    1.3 真菌诱导子概述
        1.3.1 真菌诱导子的作用机制
        1.3.2 真菌诱导子的生物学特性
    1.4 植物内生真菌形态学及分子学鉴定
        1.4.1 内生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1.4.2 内生真菌的分子学鉴定
    1.5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铁皮石斛共生真菌分离及鉴定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铁皮石斛共生真菌分离
        2.2.2 共生真菌诱导子制备
        2.2.3 筛选对铁皮石斛生长有益的共生真菌
        2.2.4 共生真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实验结果
        2.3.1 铁皮石斛共生真菌的分离
        2.3.2 筛选对铁皮石斛生长有益的共生真菌
        2.3.3 SDW-2菌株的形态学特征
        2.3.4 SDW-2菌株分子学鉴定
    2.4 讨论
第三章 铁皮石斛共生真菌对植物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剂与器材
    3.2 方法
        3.2.1 SDW-2菌株活化及真菌诱导子制备
        3.2.2 SDW-2菌株诱导子的适宜添加量筛选
        3.2.3 SDW-2号真菌对其他植物叶片的侵染作用
    3.3 实验结果
        3.3.1 SDW-2菌株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
        3.3.2 SDW-2菌株对其他植物的侵染作用
    3.4 讨论
第四章 SDW-2菌株及其发酵产物抑制细菌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剂与器材
    4.2 方法
        4.2.1 筛选供试病原细菌
        4.2.2 制备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
        4.2.3 SDW-2菌株对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
        4.2.4 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病原细菌的抑菌率测定
        4.2.5 发酵上清抑菌活性筛选
    4.3 实验结果
        4.3.1 SDW-2号真菌菌株对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
        4.3.2 SDW-2发酵上清对病原细菌的抑菌率测定
        4.3.3 发酵上清抑菌活性筛选
    4.4 讨论
第五章 SDW-2菌株发酵产物抑制真菌活性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2 方法
        5.2.1 制备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
        5.2.2 发酵上清液对病原真菌的抑菌率测定
    5.3 实验结果
        5.3.1 发酵上清对病原真菌的抑菌率测定
    5.4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
承诺书

(3)铁皮石斛组培苗菌根真菌接种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接种菌株侵染检测
    1.2 不同菌种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1.3 不同菌种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根分化和生长的影响
    1.4 不同菌种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植物材料
    3.2 真菌材料
    3.3 共生培养基
    3.4 组培苗菌根化试验
    3.5 接种菌的重分离
    3.6 测定指标
    3.7 数据统计和分析
作者贡献

(4)苦豆子内生真菌对宿主生物碱合成积累的信号传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研究进展
        1.1.1 内生真菌诱导子定义及种类
        1.1.2 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累积
        1.1.3 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生理防御反应
        1.1.4 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信号传导
    1.2 参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调控相关的信号分子
        1.2.1 NO
        1.2.2 SA
        1.2.3 JA
        1.2.4 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检测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研究中的应用
        1.3.1 实时荧光PCR原理
        1.3.2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定量方法
        1.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检测植物次生代谢合成关键酶中的应用
    1.4 苦豆子及其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1.4.1 苦豆子研究概述
        1.4.2 苦豆子内生真菌的研究
    1.5 研究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宿主生物碱合成积累的生理防卫反应
    2.1 材料
        2.1.1 材料
        2.1.2 仪器和试剂
    2.2 方法
        2.2.1 苦豆子组培苗的培养
        2.2.2 内生真菌诱导子的制备与添加
        2.2.3 苦豆子组培苗中OMA含量测定
        2.2.4 苦豆子组培苗中防御酶活性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苦豆子组培苗OMA含量积累的影响
        2.3.2 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中关键信号分子及生物碱合成积累的影响
    3.1 材料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和试剂
    3.2 方法
        3.2.1 内生真菌诱导子的制备与添加
        3.2.2 苦豆子组培苗中NO含量测定
        3.2.3 苦豆子组培苗中内源SA含量测定
        3.2.4 苦豆子组培苗中内源JA含量测定
        3.2.5 苦豆子组培苗中OMA含量测定
        3.2.6 苦豆子组培苗中PAL、APX、CAT活性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中NO、SA及JA含量的影响
        3.3.2 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PAL、APX和CAT活性的影响
        3.3.4 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OMA合成累积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宿主生物碱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
        4.1.1 材料
        4.1.2 试剂和仪器
    4.2 方法
        4.2.1 内生真菌诱导子的制备和添加
        4.2.2 引物设计
        4.2.3 苦豆子总RNA提取
        4.2.4 苦豆子cDNA合成
        4.2.5 qRT-PCR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的优化
        4.2.6 qRT-PCR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标准曲线的建立及灵敏度检测
        4.2.7 生物碱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计算方法
        4.2.8 苦豆子组培苗中OMA含量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总RNA纯度分析
        4.3.2 q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4.3.3 目的和内参基因标准曲线的建立
        4.3.4 灵敏度检测结果
        4.3.5 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XKYKDF_(40)对宿主LDC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XKZKDF_(11)对生物碱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5.1 材料
        5.1.1 实验材料
        5.1.2 仪器和试剂
    5.2 方法
        5.2.1 内生真菌诱导子的制备与添加
        5.2.2 苦豆子组培苗中NO含量测定
        5.2.3 苦豆子组培苗中内源SA含量测定
        5.2.4 苦豆子组培苗中内源JA含量测定
        5.2.5 苦豆子组培苗中OMA含量测定
        5.2.6 苦豆子总RNA提取与cDNA的合成
        5.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DC基因的表达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内生真菌诱导子XKZKDF_(11)对宿主中NO、SA、JA的释放量及OMA积累的影响
        5.3.2 内生真菌诱导子XKZKDF_(11)对宿主中OMA含量及LDC基因表达的影响
        5.3.3 信号分子在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宿主LDC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5.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海南特有种华石斛菌根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附生兰科植物菌根研究综述
        1.1.1 兰科菌根的概况
        1.1.2 附生兰科植物的概况
        1.1.3 附生兰菌根的特点
        1.1.4 附生兰菌根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1.1.5 附生兰菌根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1.1.6 附生兰菌根内生真菌的专一性
        1.1.7 附生兰的真菌营养模式
        1.1.8 附生兰菌根共生的分子机制
    1.2 华石斛研究综述
        1.2.1 生物学特性与分布
        1.2.2 种群生态学研究
        1.2.3 传粉生物学研究
        1.2.4 天然药用产物研究
        1.2.5 菌根内生微生物研究
        1.2.6 保育策略研究
    1.3 课题选择
        1.3.1 选材依据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样地
        1.4.1 海南岛概况
        1.4.2 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概况
    1.5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1.7 创新与特色
2 华石斛菌根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采样策略
        2.1.2 真菌分离
        2.1.3 真菌鉴定
        2.1.4 系统发育分析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根内生真菌分离率
        2.2.2 菌根内生真菌鉴定
        2.2.3 α-多样性与群落成分
    2.3 讨论
        2.3.1 菌根内生真菌群落成分
        2.3.2 附生树种对真菌群落成分的影响
    2.4 小结
3 华石斛菌根的形态与结构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根材料
        3.1.2 石蜡切片制作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根部结构
        3.2.2 真菌菌丝的入侵与消解
        3.2.3 菌根皮层中的菌丝形态
    3.3 讨论
        3.3.1 根部的结构与特点
        3.3.2 真菌菌丝的入侵与消解
        3.3.3 生长条件对菌根侵染的影响
    3.4 小结
4 华石斛种子的室内共生萌发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种子与菌株材料
        4.1.2 室内共生萌发
        4.1.3 共生检测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种子萌发动态
        4.2.2 种子萌发率指数
        4.2.3 原球茎生长指数
    4.3 讨论
        4.3.1 室内种子共生萌发
        4.3.2 共生萌发的营养供应
        4.3.3 有效菌株的专一性
    4.4 小结
5 华石斛菌苗共生体系的建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组培苗与菌株材料
        5.1.2 促生真菌初筛
        5.1.3 非拮抗组合筛选
        5.1.4 非拮抗组合与组培苗共培养
        5.1.5 共生检测
        5.1.6 生理指标测定
        5.1.7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促生真菌初筛
        5.2.2 非拮抗组合
        5.2.3 促生组合筛选
        5.2.4 促生效果比较
        5.2.5 促生机制分析
        5.2.6 共生检测
    5.3 讨论
        5.3.1 菌苗共生体系建立成功的关键因素
        5.3.2 真菌对兰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5.3.3 细菌对兰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5.3.4 真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5.3.5 混合接种对兰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5.4 小结
6 华石斛共生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组培苗与菌株材料
        6.1.2 PEG模拟干旱胁迫
        6.1.3 菌苗共生培养
        6.1.4 根部形态与结构
        6.1.5 共生检测
        6.1.6 生理指标测定
        6.1.7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根部形态与结构的变化
        6.2.2 抗旱能力比较
        6.2.3 基本生物量分析
        6.2.4 光合性能分析
        6.2.5 渗透调节物质分析
        6.2.6 膜透性与抗氧化酶系统分析
    6.3 讨论
        6.3.1 兰科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结构响应
        6.3.2 兰科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6.3.3 共生菌对兰科植物抗旱性的影响
    6.4 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华石斛菌根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7.1.2 华石斛菌根共生真菌的专一性
        7.1.3 共生苗对内生细菌与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7.2 建议与展望
        7.2.1 附生兰科植物的菌根营养模式
        7.2.2 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相互识别机制
        7.2.3 兰科菌根真菌与菌根促生细菌的互作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培养基配方)
    附录2 (附表)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物碱含量影响及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1 铁皮石斛离体培养条件优化
    2 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3 铁皮石斛HDR基因和ISPF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4 真菌诱导子处理下生物戚合成相关基因DoHDR与DoIspF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石斛属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1.1 有机添加物对药用石斛属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
        1.2 植物激素对药用石斛属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
        1.3 环境条件对药用石斛属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
        1.4 其他因素对药用石斛属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
    2 石斛属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2.1 药理作用
        2.2 影响生物碱含量的因素
    3 诱导子研究进展
        3.1 非生物诱导子
        3.2 真菌诱导子
    4 植物倍半萜合成途径以及相关酶基因
        4.1 HDR基因研究进展
        4.2 IspF基因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铁皮石斛原球茎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第一节 不同添加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蛋白胨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番茄汁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3. 讨论
        3.1 水杨酸能够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
        3.2 适当浓度的蛋白胨能够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
        3.3 适当浓度的番茄汁能够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
    第二节 混合天然有机添加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基本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蕉与土豆混合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情况的影响
        2.2 苹果与土豆混合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情况的影响
        2.3 香蕉与苹果混合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情况的影响
        2.4 番茄与土豆混合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情况的影响
        3 讨论
        3.1 天然有机添加物都能一定程度上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
        3.2 土豆泥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促进效果最佳
    第三节 不同培养方式及不同容器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浓度尖孢镰刀菌诱导子以及不同处理天数对铁皮石斛原球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真菌诱导子制备方法
        1.3 样品处理方法
        1.4 总生物碱的测定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100 mg/L真菌诱导子的情况下铁皮石斛原球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2.2 添加200 mg/L真菌诱导子的情况下铁皮石斛原球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2.3 添加500 mg/L真菌诱导子的情况下铁皮石斛原球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2.4 添加1000 mg/L真菌诱导子的情况下铁皮石斛原球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适当浓度的尖孢镰刀菌真菌诱导子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生物碱的合成与积累
        3.2 尖孢镰刀菌诱导子处理合适的时间能够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合成与积累生物碱
第四章 铁皮石斛生物碱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一节 铁皮石斛DoHDR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DoHDR基因保守区克隆
        2.2 DoHDR基因3’端克隆
        2.3 DoHDR基因5’端克隆
        2.4 DoHDR基因拼接验证
        3 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DoHDR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
        3.2 蛋白质跨膜结构预测
        3.3 蛋白质信号肽预测
        3.4 蛋白质卷曲结构预测
        3.5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3.6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
        3.7 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
        3.8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3.9 亚细胞定位预测
        3.10 DoHDR蛋白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4 讨论
        4.1 DoHDR基因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很大
        4.2 DoHDR基因克隆的意义
    第二节 铁皮石斛DoIspF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DoIspF基因保守区的克隆
        2.2 DoIspF基因3’端的克隆
        2.3 DoIspF基因5’的克隆
        2.4 DolspF基因拼接验证
        3 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DoIspF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
        3.2 蛋白质跨膜结构预测
        3.3 蛋白质信号肽预测
        3.4 蛋白质卷曲结构预测
        3.5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3.6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
        3.7 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
        3.8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3.9 亚细胞定位预测
        3.10 DoIspF蛋白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4 讨论
        4.1 DoIspF基因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很大
        4.2 基因DoIspF克隆的意义
第五章 铁皮石斛生物碱合成与积累相关基因定量表达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材料处理方法
        1.3 试剂与仪器
        1.4 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18sRNA、DoHDR、DoIspF基因标准曲线分析
        2.2 铁皮石斛DoHDR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2.3 铁皮石斛DoIspF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3 讨论
        3.1 DoHDR基因可能参与了铁皮石斛生物碱含量调控
        3.2 DoIspF基因可能参与铁皮石斛生物碱合成
第六章 小结
    1 铁皮石斛离体培养条件优化
    2 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3 铁皮石斛HDR基因和ISPF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4 真菌诱导子处理下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DOHDR与DOISPF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及图版说明
附录 DoHDR和DoIspF基祖(cDNA)序列登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情况
致谢

(7)昼夜温差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含量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铁皮石斛原球茎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1.1 液体培养
        1.2 基本培养基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
        1.4 有机添加物
        1.5 铁皮石斛离体保存
    2 铁皮石斛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
        2.1 铁皮石斛多糖中单糖成分
        2.2 铁皮石斛多糖的含量、分布及种类
        2.3 铁皮石斛多糖的药理作用
    3 常见环境因子及诱导子对植物多糖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1 环境因子对植物多糖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2 诱导子对植物多糖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4 国内外多糖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4.1 植物GAUT1和PGSIP6基因的研究进展
        4.2 植物GT8家族其他基因的研究进展
        4.3 植物多糖前体合成途径中相关酶基因
    5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铁皮石斛离体培养和保存条件的优化
    第一节 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基本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激素和添加物配比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影响
        2.2 不同氮磷比例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影响
        2.3 不同的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物土豆泥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
        3.2 不同氮磷比例在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3.3 NH_4~+-N/NO_3~--N影响铁皮石斛原球茎分化
    第二节 色素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离体保存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基本培养条件
        2 结果和分析
        2.1 姜黄素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离体保存的影响
        2.2 甜菜红苷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离体保存的影响
        3 讨论
        3.1 姜黄素控制原球茎的生长
        3.2 甜菜红苷对原球茎离体保存的作用
    第三节 不同时间对铁皮石斛原球茎液体培养生物量变化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基本培养条件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时间对铁皮石斛原球茎液体培养生物量的影响
        2.2 液体与固体培养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物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铁皮石斛原球茎液体培养生物量的变化规律
        3.2 液体培养有利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的生长
第三章 不同昼夜温差和时间处理对铁皮石斛培养物多糖合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建立
        2.2 不同时间处理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培养物多糖含量的影响
        2.3 铁皮石斛培养物在不同昼夜温差处理下多糖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不同时间处理对铁皮石斛培养物多糖含量的影响
        3.2 适当的温差处理能够促进铁皮石斛培养物多糖的积累
第四章 铁皮石斛原球茎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一节 铁皮石斛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的克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铁皮石斛DoGAUT1和DoPGSIP6基因保守区的克隆
        2.2 铁皮石斛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的3'RACE克隆结果
        2.3 铁皮石斛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的5'RACE克隆结果
        2.4 铁皮石斛DoGAUT1和DoPGSIP6基因全长拼接结果
        2.5 铁皮石斛DoGAUTI和DoPGSIP6基因扩增验证结果
        3 讨论
        3.1 植物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的同源性比较
        3.2 铁皮石斛DoGAUT1和DoPGSIP6基因克隆的意义
    第二节 铁皮石斛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铁皮石斛原球茎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编码蛋白质一级序列分析
        2.2 铁皮石斛原球茎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编码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2.3 铁皮石斛原球茎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编码蛋白质超二级结构分析
        2.4 铁皮石斛原球茎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编码蛋白质三级结构分析
        2.5 DoGAUT1和DoPGSIP6蛋白的同源性分析
        3 讨论
        3.1 铁皮石斛DoGAUT1和DoPGSIP6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功能预测
        3.2 DoGAUT1和DoPGSIP6基因在多糖合成中的作用
第五章 不同昼夜温差下铁皮石斛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质量分析
        2.2 18S rRNA基因、DoGAUT1和DoPGSIP6标准曲线分析
        2.3 铁皮石斛原球茎DoGAUT1基因在不同昼夜温差下的表达分析
        2.4 铁皮石斛原球茎DoPGSIP6基因在不同昼夜温差下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昼夜温差可调控多糖的合成
        3.2 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六章 小结
    1 铁皮石斛离体培养和保存条件的优化
    2 不同昼夜温差处理条件下铁皮石斛培养物多糖含量的测定
    3 铁皮石斛原球茎DoGAUT1和DoPGSIP6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不同昼夜温差对铁皮石斛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及图版说明
附录 DOGAUT1和DOPGSIP6基因(CDNA)序列登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情况
致谢

(8)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生真菌的分离
2 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3 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3.1 内生真菌与植株共生培养
    3.2 真菌诱导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4 生物活性
5 问题与展望

(9)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
        1.1.1 种质与种质资源
        1.1.2 自然分布情况
        1.1.3 生态环境条件
    1.2 铁皮石斛的性状特征及种内变异
        1.2.1 性状特征
        1.2.2 种内变异
    1.3 铁皮石斛生长习性及人工种植情况
        1.3.1 生长习性与生物学特性
        1.3.2 种植区域及种植面积
    1.4 铁皮石斛的鉴定
        1.4.1 铁皮石斛的性状显微鉴定
        1.4.2 铁皮石斛的理化鉴定
        1.4.3 铁皮石斛DNA分子鉴定
    1.5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品质评价研究
        1.5.1 铁皮石斛的传统品质评价
        1.5.2 基于形态解剖特征的品质评价
        1.5.3 基于化学成分的品质评价
        1.5.4 基于遗传多样性的品质评价
    1.6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研究
        1.6.1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培养
        1.6.2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鉴定
        1.6.3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侵染途径
        1.6.4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1.6.5 铁皮石斛与内生真菌的共生关系
    1.7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
    2.1 调查方法与内容
        2.1.1 调查与测量方法
        2.1.2 调查内容
    2.2 调查结果
        2.2.1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变异情况
        2.2.2 铁皮石斛变异类型的形态特征
    2.3 讨论
第3章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种质的性状差异比较
    3.1 材料
        3.1.1 供试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观察与测量方法
        3.2.2 性状编码与筛选
        3.2.3 数据分析方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铁皮石斛二元或多态型性状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3.3.2 铁皮石斛数值型性状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3.3.3 性状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3.3.4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鉴别
    3.4 讨论
第4章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显微构造比较
    4.1 材料
        4.1.1 供试材料
        4.1.2 药品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观察与测量法
        4.2.2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铁皮石斛茎显微构造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4.3.2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多糖组织化学定位与评价
        4.3.3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生物碱组织化学定位与评价
    4.4 讨论
        4.4.1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显微鉴别与评价
        4.4.2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品质特性的分析
第5章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种质的分子特征
    5.1 材料
        5.1.1 供试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1.4 实验用引物
    5.2 实验方法
        5.2.1 基因组DNA提取
        5.2.2 PCR扩增体系和程序
        5.2.3 PCR产物电泳检测及回收目的条带
        5.2.4 序列测定及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ITS序列扩增及测序
        5.3.2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DNA鉴定与分析
        5.3.3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5.4 讨论
        5.4.1 ITS序列对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鉴别中的应用
        5.4.2 ITS序列对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遗传多样性评价中的应用
第6章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种质的品质评价
    6.1 材料
        6.1.1 供试材料
        6.1.2 药品试剂
        6.1.3 仪器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样品鲜重和干重的测量及折干率的计算
        6.2.2 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6.2.3 甘露糖含量测定方法
        6.2.4 粗纤维含量测定法
        6.2.5 石斛碱含量测定方法
        6.2.6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6.2.7 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6.2.8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生物量的分析与评价
        6.3.2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糖类成分分析与评价
        6.3.3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石斛碱含量分析与评价
        6.3.4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蛋白质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6.3.5 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6.3.6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性状特征与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
    6.4 讨论
        6.4.1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生物量分析及品质评价
        6.4.2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糖类成分及品质评价
        6.4.3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生物碱类成分及品质评价
        6.4.4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第7章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研究
    7.1 材料
        7.1.1 供试材料
        7.1.2 药品试剂
        7.1.3 仪器设备
        7.1.4 实验用引物
    7.2 实验方法
        7.2.1 内生真菌分离和纯化法
        7.2.2 内生真菌的形态鉴定法
        7.2.3 内生真菌的分子鉴定法
        7.2.4 内生真菌的回接实验法
        7.2.5 铁皮石斛组培苗的诱导子处理法
        7.2.6 聚类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培养
        7.3.2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鉴定
        7.3.3 分子鉴定与分析
        7.3.4 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内生真菌诱导与评价
        7.3.5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与有效成分的聚类分析
    7.4 讨论
        7.4.1 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7.4.2 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影响
        7.4.3 内生真菌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附录1:图版
        图版Ⅰ: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形态学特征的比较图
        图版Ⅱ: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茎和叶片显微结构特征的比较图
        图版Ⅲ:内生真菌的鉴定
        图版Ⅳ:铁皮石斛组培苗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情况
        图版Ⅴ: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
    附录2:主要溶液配制
    附录3:性状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附录4: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的ITS碱基序列
    附录5:不同变异类型铁皮石斛ITS区段序列多重比对结果
    附录6:甘露糖测定图谱
    附录7:石斛碱测定图谱
    附录8:氨基酸检测图谱
    附录9:内生真菌的ITS碱基序列
附件1

(10)6种真菌诱导子对V3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真菌诱导子对V3 蝴蝶兰组培苗鲜重的影响
    2.2 真菌诱导子对V3 蝴蝶兰组培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 最佳真菌诱导子和处理浓度
3 讨论
    3.1 不同真菌诱导子对同一组培苗的诱导效应
    3.2 不同浓度真菌诱导子的诱导效应
    3.3 真菌诱导子添加时间和作用时间对诱导效应的影响

四、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组培物生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诱导子制备及其可溶性糖含量测定[J]. 朱波,齐川,斯金平,吴令上.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4)
  • [2]铁皮石斛共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功能初探[D]. 卢莉. 山西大学, 2018(04)
  • [3]铁皮石斛组培苗菌根真菌接种效应[J]. 李景蕻,张丽华,邓樱花,华丽,郑新春,李春涵.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9)
  • [4]苦豆子内生真菌对宿主生物碱合成积累的信号传导研究[D]. 孙牧笛. 宁夏大学, 2018(01)
  • [5]海南特有种华石斛菌根生物学研究[D]. 王晓鸣. 海南大学, 2017(08)
  • [6]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物碱含量影响及其机理[D]. 林艳君.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7]昼夜温差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含量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张春柳.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8]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 方香香,张寿文. 中国现代中药, 2014(05)
  • [9]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研究[D]. 包英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10]6种真菌诱导子对V3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陈金花,石蕾,王存,杨光穗.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4)

标签:;  ;  ;  ;  ;  

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