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信心保持稳定

创业信心保持稳定

一、企业家信心保持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刘磊,苟尚德[1](2021)在《宏观杠杆率和商业信心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非线性影响》文中指出高杠杆带来更高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作用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通过商业信心所产生的间接影响。本文以22个国家近20年的数据为基础,应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宏观杠杆率的门槛效应以及宏观杠杆率和商业信心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非线性影响。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杠杆率升高会抬升金融风险;第二,商业信心对金融风险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第三,杠杆率对金融风险的抬高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其间接效应正是通过商业信心渠道传导所引发的效果——高杠杆会抑制商业信心的正面作用;第四,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只有间接效应发挥作用,直接效应并不显着;第五,相比杠杆率,货币供应量更加限制商业信心的作用,对金融稳定性产生影响。鉴此,在继续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和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商业信心和信用体系的建设,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也要充分重视由广义货币所构成的全社会流动性环境,着力控制住货币供给的总闸门。

范学成[2](2021)在《货币政策、公众信心与经济波动 ——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低迷,需求乏力,国际贸易争端不断浮现,同时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改革发展的动力不足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外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重重矛盾,公众对投资和消费持有谨慎态度,信心不足。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央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公众主体的悲观情绪,提高公众信心,以达到畅通货币政策的传输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要点。本文着眼于包含心理因素的公众信心,将公众信心作为中介因素纳入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中(即“货币政策→公众信心→经济波动”)。首先对三者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总结陈述,其次对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为后文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然后本文选择1999年第Ⅰ季度至2020年第Ⅲ季度的货币政策、公众信心与经济波动的代理变量的季度数据,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本文采用能够反映时变特性的TVP-VAR模型,研究基于公众信心效应下,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同时获得脉冲响应趋势图,根据其趋势图分析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类总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提前期和不同时点下,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调控效应不同,并且公众信心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时变的角度看: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短期,中长期影响不明显;货币增长率对经济波动的短期调控效应比较明显,其调控效果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减弱,对企业家信心的调控效果最好;利率和汇率短期对企业家信心、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强,中长期影响相对较弱,这两个变量对消费者信心的调控效应的刺激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央行可以灵活的调控利率对经济进行调控;在经济新常态期,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更大,因此稳定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也是目前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基于公众信心中介下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波动的渠道是通畅的。针对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公众信心在其中的作用,稳定公众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完善央行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发挥信息沟通的引导效力;央行应当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微观主体心理预期的调控,提振公众信心;货币政策应当与财政政策共同发力,稳定公众的预期,增强公众的信心。

侯恩宾[3](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推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人士已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引领民营经济人士,使其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始终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重点聚焦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提供切实的经验与建议。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开展整体性研究。首先,阐释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其次,系统论述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纵深发展。再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态势、历史经验。最后,指出了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需要优化加强的四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内容如下:第一,界定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内涵,并探讨其功能。依据政策界定的四重维度,即政策对象、政策制定主体、政策目标、政策领域,本文认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以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目标,围绕着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经济人士成长,通过运用特定的方法,稳定民营经济人士信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团结民营经济人士的一系列方法与法规的总和。本文将方针政策主要内容界定为政治认识和政治引导两类。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具有政治引导、政治吸纳、政党调适三种功能。政治引导以实现“两个健康”为中心,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价值观、企业经营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政治吸纳既是党开展统战工作,落实统战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又承担着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功能。政党调适是政党主动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面对着新生的社会阶层,党及时制定统战方针政策,开展统战工作,积极吸纳民营经济人士,进行组织建设调整以及阶层关系调适,促使党在时代发展变化中永葆先进性。第二,系统论述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以及纵向深化。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制定了“八字方针”,明确了工商联管理和引导民营经济的新使命。党的十四大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两个健康”“两个毫不动摇”等政治引导方针政策相继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化了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的论断,深化了对“两个健康”的认识,提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第三,总结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总体态势以及七条经验。在政策价值理念上,方针政策的服务倾向明显;在政策对象地位的变化上,民营经济人士地位越来越高;在政策落实效果上,治理效能越发突出。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历史演进可以得出,我国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七条重要经验: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社会舆论是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国际环境是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利益是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方针政策协同推进。第四,进一步提出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和加强:从时代发展进程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交接班的现实需要。“民二代”交接班面临着三重考验。党和国家要强化对企业交接班的重视程度;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注重政治引导的方式与内容;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建立导师制度,有效提升“民二代”自身的企业管理能力;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积极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组织。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机制来看,政治安排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严格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标准;政治安排要凸显企业的差异性;发挥民营经济人士民主监督作用。从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视角出发,统战部门需要结合当下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形势,积极制定相应的政治引导方针政策。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弘扬企业家精神;保障互联网企业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功能。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组织依托来看,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问题;全面认识党组织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发挥民营经济党组织联系性、协调性、示范性作用;提升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力。

焦李娜[4](2021)在《信心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效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3年我国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到2015年10月24日基本完成后,如何有效地发挥利率传导、实现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从以数量型工具为主逐渐转向以价格型工具为主,成为我国央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再加之我国金融科技近些年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在这种比西方传统金融环境更为复杂的背景下,利率传导机制是否顺畅以及其实施效应如何提升都亟需深入研究。与此同时,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从微观主体的投融资行为延伸到宏观金融领域,很多研究都证实信心指数变化对于货币政策效应及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发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十四五”规划的制定,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能否成功、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否持续稳定,都离不开市场的信心。货币政策的实施亦是如此,其效应好坏直接源自于社会公众对于未来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判断。因此本文针对在不同经济状态、不同经济周期下,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是否存在非对称效应的基础上,引入信心因素,分别探讨企业家信心和银行家信心对利率传导非对称效应的影响程度,丰富和推进了相关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设定了两个假设:一是我国存在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非对称效应;二是信心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非对称效应会产生影响,并由此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展开研究。理论部分,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非对称效应影响因素,然后阐述了信心、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两个传导机制。实证部分,通过建立三个MS-VAR模型,划分为经济繁荣和经济衰退两个区制,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在不同经济状态、不同经济周期下的非对称效应是否存在;接着,将信心划分为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同一调查问卷得到的企业家信心和银行家信心,分别引入到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中,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比较分析企业家信心和银行家信心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非对称效应的影响程度。实证结论表明:第一,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存在经济周期上的产出非对称性和价格非对称性;第二,企业家信心可以弱化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非对称性;第三,银行家信心也能弱化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非对称性。最后本文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宏观经济状态;第二,企业家信心和银行家信心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应受到重视,亟需构建符合国情的信心分析指数;第三,大力增加公众的金融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公众金融理论水平,培育理性市场主体,避免企业家和银行家非理性的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

姜龙[5](2020)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调控取向变动研究》文中提出自1984年人民银行恢复中央央行职能以来,中国的货币调控在“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数量工具”与“价格工具”、“单一目标”与“多重目标”之间交替切换和协同配合,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日渐成熟。经济新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出现一定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严峻考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经具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由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设计、传导机制等如何在“稳增长”和“稳物价”等基础上保证经济增长质量,不仅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各界正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VAR拓展和混频动态因子等模型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调控取向变动研究问题。根据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体系搭设,文章的主要章节包括以下内容:理论基础部分:包括论文第1章和第2章。论文第1章主要介绍论文研究主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学术发展史、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等基础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进行重点介绍,重点理解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找出论文选题的研究切入点,总结梳理本文的边际贡献。论文第2章在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等内容介绍的基础上,本章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经济增长质量等基础理论进行重点阐述和说明,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效应、考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货币政策动态有效性等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实证分析部分:论文第3章、论文第4章、论文第5章和论文第6章。论文第3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时变效应分析”。本章运用SV-TVP-FAVAR模型,基于冲击极值、短期效应等指标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经济效应进行脉冲分析,并通过将预期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初步讨论预期管理可能存在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反向调控效应。论文第4章为“货币政策量价工具有效性对比——基于调控取向定性描述的分析”。本章首先基于具有混频数据处理能力的MF-VAR模型对货币政策变量与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混频检验,进一步运用时变动态SV-TVP-FAVAR模型考察不同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从而论证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化会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产生影响,进而引出关于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关系的计量检验。论文第5章为“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定量测度与宏观经济效应分析”。本章首先基于长短期松紧指标测算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动指数,并对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宏观经济效应异质性分析,主要包括对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城乡消费、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企业家信心之间的关系论证。论文第6章为“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章首先基于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时变SV-TVP-FA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经济增长质量调控效果。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论文第7章主要是对前文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计量检验等章节进行全面总结,并在研究结论和针对性解决对策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进一步在指出本文研究不足和学术研究薄弱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后续学术研究展望。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经济政策手段,工具选择理应服务于宏观经济调控。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期间,货币政策操作取得了较为显着的宏观经济调控成效。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已经具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由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货币政策框架设计、传导机制等如何在“稳增长”基础上保证经济增长质量,不仅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货币政策能通过特定传导机制调控政策当局的预设目标,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显着,一直都是货币政策当局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新形势下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效应、新冠肺炎疫情下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动、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经济增长质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王军[6](2020)在《基于创业者特征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创企业的成长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成长是指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对于企业成长的研究最早始于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和马歇尔分别从分工合作、分工专业化和规模经济角度,将企业成长与创业者的个人特征相结合,将企业视作规模经济的产物。彭罗斯指出,企业成长是企业有效行使管理职能和调控所拥有的资源的结果。作为微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成长在学术领域和管理实践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通常被认为是竞争、雇佣、经济发展和社会融合的重要驱动力。创业的本质是实现企业的成长,而新创企业成长是创业过程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Peter F.Drucker曾说过:“在当今世界,企业家的特征和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和存亡。”新创企业的成长、发展和壮大与创业者是息息相关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创业,创业者拥有的特征是新创企业成长最为关键的资源和能力要素。基于企业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观点,创业者特征可以被看做是企业成长的内部动力。但以往的文献在探讨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时,仅仅是从内生视角将创业者特征作为某类解释新创企业成长的变量,以“新进入缺陷”为假设背景,依据创业过程的理论框架,构建新创企业克服新进入缺陷的模式、能力或流程。纵观以往的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者只关注创业者特征的“外生性”功能,缺乏对创业者特征内部构成要素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忽略了创业者特征涵义的复杂性及其构成要素在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多元化功能。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创业的研究越来越成熟,基于中国情景的创业者特质和创业者特征也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断言:新创企业的成长与创业者的众多特征有关,包括他们持久的个性特质。为什么有些人即使在经营环境不是最优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创业,并且会带领企业与个人一同成长,为什么另一些人不行?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功地应对企业生存时间和生存空间的挑战,能够持续地进行战略创新,使企业保持持续的成长?企业成长性好的创业者与创业失败者、非创业者到底有什么不同?他们最主要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研究我国众多的新创企业成长的案例,如果要归纳和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确实不容易。因为相对于企业后续成熟期的发展与壮大,处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差异非常大。无论是从创业的起点、拥有的资源、所处的业务领域还是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很难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但我们却可以从这些创业者自身发现一些他们拥有的某种异于常人的、特殊共同品质和能力。创业者自身的这种特质和特征甚至被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是新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无法被替代的重要的企业成功或企业成长的要素。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像华为这样的企业的成功和成长无法被复制的原因。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对如下问题展开研究:(1)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创业者具有什么样的特征?(2)创业者的这些特征是如何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的?(3)不同的创业者特征要素在新创企业成长中扮演何种角色?(4)新创企业成长影响的机理是什么?(5)借鉴这些成功创业者的特征,对创业人才培养有何启示?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和质性分析方法,通过对18位新创企业创业者的访谈数据的挖掘,构建了新创企业成长较好(抽取均为本行业排名前20%的企业)的创业者特征模型。依据企业成长理论,本文分析了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激情、创业韧性和创新性等创业者特征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探讨了这些要素与关系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依据人与创业理论和情绪信息理论,本文构建了基于创业者特征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9条理论假设,以探讨创业者特征要素在创业者内核性特质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本文以问卷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收集数据。为了能有效地挖掘新创企业成长比较优秀的创业者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本文选择发放问卷的企业都是处于行业排名前20%、并且成立时间在8年之内(包括8年)的企业,问卷调研时间历时近4个月,最后总计获得583个有效个案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本文借助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并采用逐步回归、路径分析、Bootstrap法以及层级回归等方法对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9条假设全部获得数据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总结如下:(1)基于扎根理论挖掘了与新创企业成长有关的创业者特征要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韧性、创业激情和创新性5个方面,创业者表现出区别于非企业家的个体因素,这些个体差异因素与新创企业成长有明显的相关关系。(2)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正向的显着影响,并且创业韧性在创业者内核性特质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创业者内核性特质与创业韧性的关系以及创业者内核性特质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均受到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即创业自我效能感越强,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对创业韧性的影响越大,同时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越大。(4)创业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以及创业者内核性特质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均受到创新性的影响。创业者的创新水平越高,创业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越大,同时,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也越大。(5)当创业者的创业激情较高时,创新性水平比较高的创业者的创业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将会提高,同时,具有较高创新性水平的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也会提高。也就是说,创业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受到创业激情和创新性的联合调节的影响,创业者内核性特质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也受到创业激情和创新性的联合调节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创业者特征的概念是否可以用来预测或解释新创企业的成长,从而为新创企业成长研究领域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议。本文为新创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同时也为创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内容的创新3个方面。(1)研究视角的创新从以往的文献可以看出,研究企业的成长都是以资源依赖理论和组织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内生视角构建企业成长模型,将创业者特征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变量(一般都是作为自变量),忽略了创业者特征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虽然社会认知理论已经被用来研究人格特质或特征(如韧性、自我效能感等)在其他类型的压力情境中的作用(Mubarak,1997;Major et al.,1998;Bonanno et al.,2005),但将这些结构纳入一般创业活动,特别是从创业者特征的视角来研究新创企业的成长,这样的研究在理论上还是较缺乏的。本研究从创业者特征视角出发,构建了新创企业成长的机理模型,尝试回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古老问题,尝试打开创业者特征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黑箱”。因此,本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研究方法的创新回顾以往的文献可以发现,在创业者特征和创业者特质的研究中,往往依据西方文献提炼创业者特征要素,忽略了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为了分析和总结中国情景下的、优秀的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抽取在行业排名前20%的新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8位新创企业创业者的访谈数据的挖掘,构建了新创企业成长较好的创业者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人与创业理论和情绪信息理论,构建了基于创业者特征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进而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了创业者特征的各个构成要素在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功能。由于本文采用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果和结论更符合中国情景下的企业成长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3)研究内容的创新本文研究内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业者特征本体论领域内容的创新。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和中国本土情景挖掘了构成创业者特征的核心要素。为了解决在创业者特征中未得到充分研究的“人的因素”,本文扩展了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并且丰富了基于中国情景的创业者特征理论。本文根据18份定性访谈资料,将创业者特征从最初总结的50个基本概念要素和14个范畴要素,提炼为5大核心要素:即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激情、创业韧性和创新性。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新研究,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创业韧性、创业激情、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新性在新创企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本土新创企业的创业者特征的质性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新创企业成长的创业者特征模型,模型构成要素包括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激情、创业韧性和创新性。本研究明确了创业者特征和创业者特质的不同,运用质性分析方法挖掘了符合中国情景的创业者特征要素模型和创业者内核性特质维度,扩展了创业者特征和创业者特质的本体论领域内容。第二,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模型的创新。本研究从创业者特征视角研究新创企业成长的机理,分析创业者特征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探索创业者特征各要素在新创企业成长中的价值。本研究旨在尝试综合文献中关于创业者特征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联系的研究成果,基于人与创业匹配理论和情绪信息理论,提出基于创业者特征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的的简约框架。本文的研究结果还提供了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对新创企业成长的直接影响的实证证据,为创业者特征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对新创企业成长有显着的影响,并研究验证了创业韧性在创业者内核性特质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创业激情和创新性的调节效应。这些研究结果将加深对创业韧性、创业激情和创新性在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作用的理解,并将创业者特征视角拓展到创业领域。因此,本文研究结果应该有助于创业者更好地理解创业者内核性特质和创业者特征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创业者特征及其构成要素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和影响功能是有差异的。本文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揭示创业者特征的构成要素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其研究成果对企业管理实践是有价值的。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新创企业成长理论,对新创企业的成长实践也具有指导意义。

潘婷婷[7](2020)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8)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创新的机理及其经济后果。结果表明:(1)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会增加创新投入和提高专利申请数量;(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公司创新的正向相关关系会随着股权集中度的降低、融资约束程度的降低、政府补贴的增多而增强,同时在国有企业中的创新效应优于非国有企业;(3)此外,本文还采用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发现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家信心指数会降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会有所下降。本文验证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创新”的传导路径,为理解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此,本文分别就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理论支持。

王雅萍[8](2020)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说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风险因素的不断增加,各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问题,特别是其对宏观经济运行及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出发点,采取芝加哥和斯坦福大学联合发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为衡量指标,以2009~2019年上半年中国主板和中小板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并依据优序融资理论、产权性质的资源效应和掏空效应、权衡理论等分析了企业融资约束、股权性质和企业家信心对这一影响的调节效应。最后,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和O-H-A效应理论,通过企业家信心指数这一指标,将样本分为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组,分析现金和投资两大指标在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有显着负向影响,且弹性为负值;(2)相较于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政策不确定性对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负向影响在高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明显;(3)相较于非国企,政策不确定性对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负向影响在在国企中更为为显着;(4)相较于企业家信心较高时,政策不确定性对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负向影响在企业家信心较低时更为明显;(5)作用机制方面,当企业家对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呈悲观预期时,上述负向影响主要是由企业的流动性需求增加造成的;而当企业家呈乐观预期时,上述负向影响主要是通过企业投资需求增加导致的。以上结果表明,政府在宏观经济决策时应注重市场预期管理,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与此同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国企改革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等举措也应加快推行。上述措施有助于缓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负向作用,提高企业现金股利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庞杰[9](2020)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及其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中现金股利发放作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股利发放方式之一,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以及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国内现有文献表明,目前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大多基于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以及企业的治理特征这些微观层面的因素,而几乎没有文献研究宏观层面上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一因素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本文所研究的现金股利政策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股利支付率以及现金股利发放的稳定性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中用于衡量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指标选取自芝加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所发布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选取2009-2019年度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构建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及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使得上市公司减少现金股利的发放;(2)股权集中度的降低、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以及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信心的减弱会使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之间的反向关系进一步加强;(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导致企业的股利政策稳定性下降;(4)当企业所面临的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股利政策稳定性;现金流充裕的企业相较于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股利政策稳定性;CEO过度自信的企业会减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股利政策稳定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从而使得企业具有更加稳定的股利政策。通过上述实证研究,本文从政府和上市公司的层面提出如下建议:在企业层面,企业在制定现金股利时应当充分考虑其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外部经济环境,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于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的过度依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政府层面,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因此当政府颁布相关经济政策时,应当关注并规避经济政策频繁变动引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徐德顺,刘瑞喜[10](2020)在《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差异性对疫后经济复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理顺企业家信心、消费者信心和产业发展之间关系,对疫后经济政策合理制定,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基于国家统计局2001—2019年的季度统计数据,从信心和产业双重视角出发,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比较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对二、三产业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企业家信心对中国第二产业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而消费者信心短期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大于第二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信心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效果也愈发明显。相较企业家信心,消费者信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更为持久,而且消费者信心对第二产业产出的影响相对滞后。政府应注重对市场预期的引导,结合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和不同产业对信心变化的敏感度制定信心刺激政策;兼顾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疫情对产业的影响差异,改善信心对相关产业的偏向;结合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作用效果的时间特征,制定协同配合的长短期经济政策。

二、企业家信心保持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家信心保持稳定(论文提纲范文)

(1)宏观杠杆率和商业信心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非线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说
三、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四、实证分析
    (一)对宏观杠杆率的分析
    (二)各部门杠杆率的分析
    (三)对广义货币环境的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1
        1. 滞后相关性分析
        2. 多门槛效应分析
        3. 考虑股票市场景气度的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2)货币政策、公众信心与经济波动 ——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货币政策对公众信心的影响
        二、公众信心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三、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四、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结构
        一、研究内容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相关理论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类型
        二、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公众信心相关理论
        一、公众信心含义及其度量
        二、公众信心驱动因素
    第三节 经济波动相关理论
        一、经济波动含义及其度量
        二、经济波动理论
第三章 货币政策、公众信心与经济波动影响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对公众信心影响机制分析
    第二节 公众信心对经济波动影响机制分析
    第三节 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机制分析
        一、利率传导机制
        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三、汇率传导机制
        四、信贷传导机制
第四章 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模型和变量选择
        一、实证模型
        二、变量选择
    第二节 模型检验与估计
        一、平稳性检验
        二、滞后期数选择
        三、TVP-VAR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第三节 TVP-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一、货币政策对公众信心的影响
        二、公众信心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三、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公众信心波动
        二、完善央行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三、央行应当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公众信心调控
        四、货币政策应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提振公众信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研究
        (二)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研究
        (三) 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一) 论文创新点
        (二) 论文难点
第一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统一战线
        二、民营经济
        三、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蕴含的对资产阶级统战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思想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三重功能
        一、政治引导功能
        二、政治吸纳功能
        三、政党调适功能
第二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初步探索(1978-1992)
    第一节 民营经济产生与党对民营经济人士初步认识
        一、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与民营经济产生
        二、“看一看”方针
        三、邓小平对民营经济人士群体的判断
    第二节 民营经济发展波动与民营经济人士选择
        一、治理整顿与左倾思想抬头:民营经济发展波动
        二、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境遇表现:红帽子与假集体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正式出台
        一、制定统战工作“八字方针”
        二、赋予工商联新历史使命
第三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1992-2012)
    第一节 促进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完善的因素
        一、南方谈话破除社会主义传统认识
        二、民营经济人士群体新需要
        三、民营经济发展引发新争议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的突破
        一、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身份再认识
        二、民营经济人士可以入党
        三、政治安排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一、坚定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二、首倡“两个健康”
        三、协调劳动关系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四、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提上日程
        五、推进光彩事业引导先富帮后富
第四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纵深发展(2012——)
    第一节 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深化的多重因素
        一、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调整
        二、“民营经济离场论”引发热议
        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深化
        一、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
        二、“两个始终”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益深化
        一、“两个健康”新阐释
        二、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
        三、光彩事业助力精准扶贫
        四、民营企业党建出现多种形式
    第四节 新课题: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一、政商关系畸形的三重因素
        二、新型政商关系内涵
        三、构建政商交流常态化机制
第五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回顾总结
    第一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总体态势
        一、政策价值理念的调整
        二、政策对象的地位变化
        三、政策实施效果突出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经验启示
        一、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
        三、社会舆论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
        四、国际环境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五、必须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
        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七、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同发展
第六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优化完善
    第一节 创新“民二代”统战政策
        一、“民二代”交接班的三重考验
        二、提高对“民二代”交接班的重视程度
        三、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
        四、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
        五、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
    第二节 优化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政策
        一、严格政治安排标准
        二、凸显政治安排差异性
        三、发挥民营经济人士的监督作用
    第三节 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二、弘扬企业家精神
        三、保障互联网从业者劳动权益
        四、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的统战功能
    第四节 完善统战方针政策的组织依托
        一、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
        二、全面认识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三、科学发挥党组织的结构性功能
        四、提升党组织活力
结语: 基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信心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性的相关研究
        1.2.2 信心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1.2.3 信心因素下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性的相关研究
        1.2.4 简要评述
    1.3 研究设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设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信心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效应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非对称效应
        2.1.2 企业家信心
        2.1.3 银行家信心
    2.2 信心、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
        2.2.1 货币政策信心传导机制
        2.2.2 信心因素影响下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效应的MS-VAR模型建立
    3.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3.1.1 变量选取
        3.1.2 数据处理
    3.2 MS-VAR模型介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估计与检验
        4.1.1 最优滞后期和区制选择
        4.1.2 格兰杰因果检验
    4.2 模型分析
        4.2.1 平滑概率分析
        4.2.2 转移概率分析
        4.2.3 脉冲响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心因素下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考虑企业家信心的模型估计与检验
        5.1.1 最优滞后期和区制选择
        5.1.2 格兰杰因果检验
    5.2 考虑企业家信心的模型分析
        5.2.1 平滑概率分析
        5.2.2 转移概率分析
        5.2.3 脉冲响应分析
    5.3 考虑银行家信心的模型估计与检验
        5.3.1 最优滞后期和区制选择
        5.3.2 格兰杰因果检验
    5.4 考虑银行家信心的模型分析
        5.4.1 平滑概率分析
        5.4.2 转移概率分析
        5.4.3 脉冲响应分析
    5.5 信心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效应的作用总结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1.1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存在非对称性
        6.1.2 企业家信心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非对称性
        6.1.3 银行家信心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非对称性
    6.2 政策建议
        6.2.1 制定相关利率政策时应考虑我国宏观经济所处的状态
        6.2.2 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企业家信心和银行家信心的影响
        6.2.3 加强企业家和银行家的有关金融知识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5)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调控取向变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学术进展与文献评价
        1.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波动的文献综述
        1.2.2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文献综述
        1.2.3 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综述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3.1 论文结构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基础
    2.2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基础
    2.3 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基础
第3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时变效应分析
    3.1 SV-TVP-FAVAR模型
    3.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效应数值模拟分析
        3.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三维冲击效应分析
        3.2.2 不同阶段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
        3.2.3 区间替换与稳健性检验
    3.3 纳入预期因素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3.3.1 MF-VAR模型
        3.3.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城乡消费因果关系分析
        3.3.3 考虑预期因素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城乡消费的冲击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货币政策量价工具有效性对比——基于调控取向定性描述的分析
    4.1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分析
    4.2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关系检验
    4.3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定性描述与转换过程
    4.4 不同调控取向下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4.4.1 全区间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
        4.4.2 不同调控取向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定量测度与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5.1 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定量测度与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划分
        5.1.1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定量测度
        5.1.2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划分
    5.2 不同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下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5.2.1 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城乡消费
        5.2.2 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企业家信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货币政策调控取向与经济增长质量
    6.1 混频动态因子模型
    6.2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定量测度与特征描述
        6.2.1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特征
        6.2.2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维度和指标
        6.2.3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动情况
    6.3 不同调控取向下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分析
        6.3.1 总量脉冲响应分析
        6.3.2 分阶段脉冲响应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基于创业者特征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基本理论
        2.1.1 扎根理论
        2.1.2 人与组织匹配理论
        2.1.3 企业成长理论
        2.1.4 情绪信息理论
    2.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2.2.1 创业者特质与创业者特征相关研究综述
        2.2.2 创业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综述
        2.2.3 创业激情相关研究综述
        2.2.4 创业韧性相关研究综述
        2.2.5 新创企业成长相关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新创企业创业者特征挖掘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方法
        3.1.2 访谈对象的选择
        3.1.3 访谈提纲设计
        3.1.4 数据收集过程
    3.2 研究过程
        3.2.1 开放编码
        3.2.2 主轴编码
        3.2.3 选择编码
        3.2.4 语义分析
        3.2.5 理论饱和度检验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 变量内涵界定与维度
        4.1.1 创业者内核性特质的内涵界定与维度
        4.1.2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与维度
        4.1.3 创业激情的内涵与维度
        4.1.4 创业韧性的内涵与维度
        4.1.5 创新性的内涵与维度
        4.1.6 新创企业成长的内涵与维度
    4.2 理论模型构建
    4.3 研究假设的提出
        4.3.1 创业者内核性特质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的假设
        4.3.2 创业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的假设
        4.3.3 创业韧性的中介效应假设
        4.3.4 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新性的调节效应假设
        4.3.5 创新性与创业激情的联合调节效应假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1 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流程
        5.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5.1.2 问卷设计的流程
    5.2 调查问卷内容的确定
    5.3 变量的度量
        5.3.1 创业者内核性特质的度量
        5.3.2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度量
        5.3.3 创业激情的度量
        5.3.4 创业韧性的度量
        5.3.5 创新性的度量
        5.3.6 新创企业成长的度量
        5.3.7 控制变量的测量
    5.4 预调研及问卷修正
        5.4.1 预调研数据收集
        5.4.2 预调研数据处理及问卷修正
    5.5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5.5.1 数据收集
        5.5.2 样本特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证分析
    6.1 数据分析方法
    6.2 信度与效度分析
        6.2.1 信度分析
        6.2.2 效度分析
    6.3 假设检验
        6.3.1 直接效应检验
        6.3.2 创业韧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6.3.3 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新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6.3.4 创业激情与创新性的联合调节效应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果讨论与启示
    7.1 结果讨论
        7.1.1 创业者特征构成要素的讨论
        7.1.2 创业者内核性特质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的讨论
        7.1.3 创业韧性的中介效应讨论
        7.1.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讨论
        7.1.5 创业激情与创新性的调节效应的讨论
    7.2 管理启示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8.3.1 研究局限
        8.3.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创企业创业者特征挖掘”访谈提纲
附录2 新创企业成长影响机理的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2.1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2 文献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3.2 变量选择
    3.3 模型构建
    3.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 实证检验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2 单位根检验
    4.3 回归分析
    4.4 内生性检验
    4.5 稳健性检验
5 主要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2 文献综述
    2.3 机理分析
3 研究方案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 实证分析
    4.1 基本统计特征
    4.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调节效应分析
    4.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中介效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及其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思路
        1.2.2 结构安排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1.1 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
        2.1.2 融资约束对股利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2.1.3 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2.1.4 企业家信心指数对股利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2.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股利政策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信号传递理论
        3.1.2 代理成本理论
        3.1.3 优序融资理论
        3.1.4 客户效应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影响
        3.2.2 融资约束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影响
        3.2.3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影响
        3.2.4 企业家信心指数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影响
        3.2.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第五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发放的实证研究
    5.1 描述性统计
    5.2 单位根与相关性检验
        5.2.1 单位根检验
        5.2.2 相关性检验
    5.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3.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实证分析
        5.3.2 融资约束对企业现金股利的调节效应分析
        5.3.3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现金股利的调节效应分析
        5.3.4 企业家信心指数对企业现金股利的调节效应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替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对现金股利发放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5.4.2 替换股利支付率计算方法对现金股利发放的稳健性检验
        5.4.3 企业经营层面与货币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对现金股利发放的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定义
    6.2 模型构建
    6.3 描述性统计
    6.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6.4.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6.4.2 股权结构对股利稳定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6.4.3 企业现金流对股利稳定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6.4.4 CEO过度自信对股利稳定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差异性对疫后经济复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二、企业家信心、消费者信心与产业关系的理论假设
三、企业家信心、消费者信心与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二)指标和数据
        1.信心变量(ECI、CCI)。
        2.产业产出变量(GDP2、GDP3)。
    (三)单位根检验
    (四)协整检验
    (五)稳定性检验
    (六)脉冲响应分析
    (七)方差分解
四、疫情对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的影响
五、主要结论
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与疫后经济复苏思路
    (一)政策组合拳齐发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施策
    (三)注重对特定产业的信心引导
    (四)制定协同配合的长短期经济政策
    (五)开展全球合作,以信心固全球经济之本

四、企业家信心保持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宏观杠杆率和商业信心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非线性影响[J]. 刘磊,苟尚德. 金融监管研究, 2021(07)
  • [2]货币政策、公众信心与经济波动 ——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D]. 范学成.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3]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D]. 侯恩宾. 山东大学, 2021(11)
  • [4]信心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非对称效应的影响[D]. 焦李娜.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调控取向变动研究[D]. 姜龙. 吉林大学, 2020(03)
  • [6]基于创业者特征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研究[D]. 王军. 吉林大学, 2020(01)
  • [7]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 潘婷婷. 暨南大学, 2020(04)
  • [8]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 王雅萍. 暨南大学, 2020(04)
  • [9]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及其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庞杰.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5)
  • [10]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差异性对疫后经济复苏的影响[J]. 徐德顺,刘瑞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标签:;  ;  ;  ;  ;  

创业信心保持稳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