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西医临床治疗思路比较

藏西医临床治疗思路比较

一、藏西医临床治疗思维比较浅见(论文文献综述)

尚昱志[1](2020)在《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应用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观察研究,初步评价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后期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前期临床研究证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RA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等西药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壮医立体综合疗法(内服壮药龙钻通痹颗粒、外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配合服用壮医发旺食疗方)治疗。本研究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以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晨僵时间、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Pt GA)、健康评估问卷(HAQ)、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壮医证候积分等疗效指标和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为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两组观察指标变化,综合评价壮医立体综合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完成试验组、对照组临床观察各30例,两组治疗前各指标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在完成4周治疗时,两组RF、CRP、ESR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试验组RF、CRP、ESR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后,两组RF、CRP、ESR较在完成4周治疗时和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试验组RF、CRP、ESR均低于对照组且其中ESR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评分指标比较结果:在完成4周治疗时,两组TJC、SJC、晨僵时间、Pt GA、HAQ、DAS28、壮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试验组TJC、SJC、晨僵时间、Pt GA、HAQ、DAS28、壮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后,两组TJC、SJC、晨僵时间、Pt GA、HAQ、DAS28、壮医证候积分较在完成4周治疗时和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试验组TJC、SJC、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t GA、HAQ、DAS28、壮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Pt GA、HAQ、DAS28、壮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8周后,通过疾病活动度疗效评价得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80.00%,壮医证候疗效评定得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67%、80.00%,两种疗效评价所得的试验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疾病活动度疗效和壮医证候疗效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均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小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TX、LEF治疗基础上应用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RA可更有效的降低RA患者的RF、CRP、ESR、DAS28和改善患者症状及身体功能,并可显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显着提高治疗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

杨凤[2](2020)在《基于半结构式访谈的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思维科学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之一,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对创新要求更加强烈的时代,原创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原创思维,是具有东方特色的原创性思维,更是中华医学能够绵延五千余年且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内在核心。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名老中医专家群体对于中医原创思维的认知情况,以及象数思维、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等中医思维方法在临床的具体应用,进而阐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中医界对中医人才进行中医原创思维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案。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有关中医原创思维的问题,如名老中医对“中医原创思维”的看法;二是探究名老中医原创思维的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如擅治病种、遣方用药的思路与心得,然后探讨中医思维与高水平诊疗能力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中医的建议,指出中医教育和中医人才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中医原创思维的培养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获取研究资料,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具体访谈人数满足访谈研究的信息饱和性原则,将访谈得来的音频材料转录成逐字稿,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所有资料,具体采用ATLAS.ti 8软件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概念框架,逐步形成完整的理论。研究结果:本研究析出“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应用体系”这一个核心主题,通过对资料的反复对比、归纳及提炼,在主题覆盖之下析出三个核心类别,即“名老中医对于中医原创思维的认知情况”、“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应用程式”、“中医人才原创思维的培养方案”。其中,依据名老中医在临床应用中医原创思维的核心思路与方法,重点析出“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应用程式”这一类别,其下包括“中医思维”“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临床施治”“疗效验证思维”五个亚类别。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应用体系”的理论框架,提炼出中医最高水平专家对于中医原创思维与中医核心理论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总结了名老中医群体应用中医原创思维的特点;并梳理出名老中医应用中医原创思维指导临床诊疗活动的程式化思路,明确了中医原创思维与高水平诊疗能力之间是“道”与“术”的关系。尤其构建的“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应用程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推广性。本研究的结果还为中医学界强化中医人才原创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参考方案,为中医药学科如何运用中医原创思维创新与发展中医药指明了方向。

林扎西卓玛[3](2018)在《论藏传佛教寺院曼巴扎仓传统师承关系对培养现代藏医药学人才的积极作用》文中提出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系统理论的文化瑰宝之一。甘肃省拉卜楞寺院曼巴扎仓历经255年的历史传承,是蒙藏地区影响最大的藏医药学院之一。当前在民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藏医药学院校教育已初具规模,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传承藏医药学的精髓,如何在现代院校教育的实践中更好地借鉴和应用其成功的历史经验,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以藏传佛教格鲁派着名寺院甘肃拉卜楞寺曼巴扎仓修习体制为例,针对甘肃藏医药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管见供甘肃藏医药学高等院校借鉴和思考。

杨毛才让[4](2017)在《藏医外治对老年保健与疾病疗法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在经济、文化、人体素质等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机体各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等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使老年人身体虚弱、精神不振、一人多病、易发生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多,导致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下降。因而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时尚话题,关于如何实现老年保健及其疾病治疗的讨论与研究,是我们当代广大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容忽视的重任。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藏医按摩等外治(温治)疗法对“隆”性老年人保健及其疾病治疗具有最佳疗效为理论依据,研究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的最佳外治疗法作为主要研究目的。首先通过藏、西医文献研究与临床调查,了解“老年”的含义、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的总体方案和思路;其次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临床调查研究,了解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常见老年病及治疗方案,调查放血、温灸、热敷等五种藏医特殊外治疗法对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最后通过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两方面介绍老年保健与疾病的外治疗法及其治疗依据,特殊临床操作规程为目的,以临床上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的一例典型疾病为例,说明此病的外治疗法、治疗依据及其特殊临床操作,总结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的最佳外治疗法。总之,研究藏医外治对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的方法,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研究目的,并补充现阶段藏医学对老年的认知及其治疗方法为奋斗目标。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了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和临床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疑难问题讨论等研究方法。查阅了《月王药诊》、《伤寒论》、《西医略论》等古今藏、中、西医学经典书籍、论着、期刊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将藏医五种特色外治疗法对老年保健与疾病疗法的新思维为侧重点,对以上相关文献进行相互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进一步解析“老年”之词的含义、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的总体治疗方案及其治疗思维;实地考察了青海省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山南地区藏医院、UCLA Medical Plaza(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附属医院)和Santa Monika KEN EDWARDS CENTER(三塔莫尼卡海边养老院)等国内外先进的医院和养老院,通过病历查阅、问卷调查、疑难问题讨论等三种研究方法,调查了发病率最高的常见老年病及其治疗方案,总结了在临床上运用哪些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的藏医外治疗法及其特殊临床操作方法等。研究结果:文献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1.对“老年”之词的解析方面,藏医学认为“老年”是人体的五源和精、气、神三要素的功能逐渐下降,七大正精和消化功能、三身、五官和主感觉运动等功能减退,导致身体虚弱、器官功能减退、易患病等;2.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方面,《四部医典》云:“从出生到十六岁为童年,从童年后直至七十岁,则机体正精、官窍、精光、体力等都充盈发达,称为成年,正精开始衰退称老年”,这与现代世界卫生组织新规划的老年人年龄标准相符合,且与当今老年人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符合;3.衰老的表现和治则方面,藏医人体7种体质中,老年人属“隆性体质”,所以衰老的症状大多表现有“隆”偏升或紊乱而引起的身体虚弱、器官功能衰退等表现;4.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的思路方面,因为老年人属“隆性体质”,所以老年保健与疾病治则始终考虑治疗“隆”病的饮食起居、药物治疗及外治治疗;5.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的藏医外治疗法方面,在《四部医典》、《月王药诊》和《杜德桑都忠迈》等藏医经典着作及相关文献记载有藏医放血、温灸、热敷、药浴及按摩疗法,并详细说明对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有各自的特殊操作方法。临床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1.藏区发病率最高的常见老年病方面,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藏区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常见病有:白脉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和消化不良六种;2.临床上对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常用的藏医外治方法有五种疗法,即藏医放血、温灸、热敷、药浴和按摩疗法;3.临床医生对老年保健与疾病开展治疗过程中外治疗法运用率最高,并且老年患者评价最好的外治疗法主要有藏医温灸、热敷及按摩疗法3种;4.藏医外治的疗效方面,(1)从治疗方式看,内服藏药和外治综合治疗的疗效高于口服藏药的单一疗效;(2)从年龄分布看,较为年轻老人的疗效尤为明显;(3)从治疗项目和疗程看,较少(1-2项)的外治项目分段治疗在较长(2-3)的疗程(1个疗程一般为7天),此疗效高于较多(3-4项)的外治治疗项目完成在较短(1-2)的疗程。5.藏医外治的特殊疗法方面,因老年人特殊生理和体质,藏医外治对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的方法不同与成年人群,在老年保健与疾病治疗时,藏医五大外治疗法有各自的特殊操作方法。

吉先才让,德格措[5](2017)在《藏医多秀疗法治疗偏瘫(萨志布)的临床观察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藏医多秀疗法治疗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偏瘫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比较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FMA)的影响研究,对照组采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的药物进行藏、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在药物基础上加用藏医多秀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4 d时分别用改良Barthrel指数(MBI)测试ADI能力、用Fugl-Mr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通过两组间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4 d时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秀疗法治疗偏瘫治疗中提高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仁青东主[6](2017)在《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临床证型分类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如病是胃“三火”功能失衡,不能磨碎、消化、分解食物,而过多产生的黏液积聚于胃内,逐渐凝结为浊液,阻塞吸收营养的脉道,导致精华和糟粕的紊乱,从而引起胃的萎缩。西医称普如病谓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该病在藏医中归属于“剑突培根病”、“胃铁锈症”、“胃衰症”等疾病范畴,病因由胃“三火”功能失调所致。藏医药对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积累着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疗效,发挥着优势和特色。但藏医对本病的证型分类存在不规范性问题,各种现有的证型分类法难以有效指导临床,有必要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其藏医证型分类,为其临床诊疗规范化提供科学证据。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藏医学认识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历史演变、病因病机、证型分类与症状分布规律、疗效与作用机理,总结藏医学的认识内涵及临床诊疗情况。2.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66例患者四诊资料及临床用药处方,分析宏观表象与微观指标(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的对应特征,挖掘藏医学四诊及微观指标各要素之间的聚类特点,并分析临床处方中的用药规律,为其临床诊疗规范化提供科学证据。方法1.通过文献检索,选取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经典与现代文献,搜集所记载的有关“剑突培根病”、“胃铁锈症”、“胃衰症”等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症状与治疗,并包含具有明确处方用药记录的有效典型病例报道。2.通过临床研究,运用课题组统一制定、印制的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信息采集表,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现场调查,采集本病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及用药处方;使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等方法,采集本病患者的微观指标信息;建立不同模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四诊信息数据库、胃镜与胃粘膜病理变化信息数据库、血清微观指标数据库、处方信息库;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进行方剂数据分析。假说生命现象中很多疾病的宏观表象与微观指标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现存的大量数据证明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微观标记物与宏观层面的临床表征有着相关性,中医通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型分类研究表明,不同证型的生物学基础具有差异性表达,这对藏医研究该病的证型分类开辟了新路。因此,本研究将借鉴中医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索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证型分类的生物学基础。结果1.文献研究发现,病因病机:“三大因素”失调、内外因联合、风寒温热之邪、胃内培根黏液增盛、饮食与情志失衡、胃“三火”紊乱、胃内气血不畅等说法。证型及范畴:衰弱型、寒型、热型、隆培根型、隆型、赤巴型、培根型,范畴为胃衰弱症、培根病、普如病、胃炎。疗效及机制:最佳胃镜有效率达86%、最佳病理活检有效率达86.6%、最佳症状有效率97.1%,机制以增加胃粘膜的血流、改善微循环、抑制和杀死多种病菌的作用。用药规律:使用次数最高的药味为“苦”、其次为“甘”,使用次数最高的功效为“凉”,其次为“热”,使用次数最高的单味藏药有白豆蔻、石榴子、荜茇、藏木香、寒水石、红花等,使用剂量最高的单味藏药有寒水石、石榴子、白豆蔻、余甘子、甘青青兰等。2.临床四诊分布特征:隆型相关的四诊信息特征为乏力、嘈杂、消瘦、焦虑、心烦、失眠、抑郁、便秘、空脉、尿色青、尿蒸汽大小均、尿嗅味均、尿沉淀物的厚薄均、尿浮着物的厚薄均、尿泡沫大而青、舌色红、舌色黑、舌苔薄;赤巴型相关的四诊信息特征为烧心、口苦、反酸、胸骨后疼痛、手脚心烧、疼痛、紧脉、数脉、洪脉、实脉、强脉、滑脉、尿色黄、尿色红、尿色黄褐、尿蒸汽大、尿嗅味大、尿沉淀物的厚、尿浮着物的厚、尿泡沫消失快、舌色黄、舌色褐、舌苔厚;培根相关的四诊信息特征为饱胀、食欲不振、嘈杂、上腹部不适、嗳气、健忘、腹泻、弱脉、沉脉、驰脉、迟脉、衰脉、尿色白、尿蒸汽小、尿嗅味小、尿沉淀物薄、尿浮着物薄、尿泡沫唾液样、舌色白、舌苔均。3.Logistic回归分析:宏观表象与微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P≤0.05)发现,隆型四诊信息相关的微观指标有胃体隆起糜烂、胃体充血、胃体出血、胃体粘液附、胃体胆汁反流、胃大弯侧皱襞变平、Hp阳性、Hp阳性程、增生程度、肠化生程度、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蛋白酶原I值的大小、胃泌素G17值的大小;赤巴型信息四诊相关的微观指标有胃体隆起糜烂、胃体的粘液附着、胃体出血、胃体充血、胃体胆汁反流、胃大弯侧皱襞变平、增生程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Hp阳性程度、Hp阳性、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胃泌素G17值的大小;培根型四诊信息相关的微观指标有胃体的粘液附着、胃体出血、胃体平坦糜烂、胃体充血、胃窦血管显露、胃大弯侧皱襞变平、Hp阳性结果、Hp阳性程度、肠化生程度、增生程度、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PGI/PGII比值的大小、胃泌素G17值的大小、胃蛋白酶原II值的大小;混合型四诊信息相关的微观指标有胃体充血、胃体粘液附着、胃大弯侧皱襞变、肠化生程度;赤巴隆型四诊信息相关的微观指标有胃体隆起糜烂、胃体充血、胃体粘液附着、Hp阳性、增生程度、胃泌素G17值的大小、增生程度;赤巴培根型四诊信息相关的微观指标有胃体出血、胃体充血、胃体平坦糜烂、胃体粘液附着、胃大弯侧皱襞变、Hp阳性程度、萎缩程度、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胃泌素G17值的大小;培根隆型四诊信息微观指标有胃体粘液附着、胃体出血、胃体充血、Hp阳性、Hp阳性程度、胃泌素G17值的大小。脉象的位置与左右寸、左右根、右恰相关。4.聚类分析结果:症状的聚类(P≤0.05):(1)聚为6类分析,相关的证型有隆、赤巴、培根、培根赤巴、混合等五种,并提示Hp值高与培根型、培根赤巴型、赤巴型相关,胃体粘液附着与培根赤巴型、混合型有关;(2)聚为5类分析,相关的证型有隆、赤巴、培根、混合等四种,并提示Hp阴性与类别混合型相关,Hp值高与培根型、赤巴型有关;(3)聚为4类分析,相关的的证型有隆、赤巴、培根、混合等四种,并提示Hp阴性与三者混合型、培根隆型,Hp值高、Hp阳性与赤巴型有关;(4)聚为3类分析,相关的证型有隆、赤巴、培根、混合等四种,并提示Hp阴性、Hp值高、Hp阳性与混合型有关;(5)聚为2类分析,得到的证型有隆培根型、赤巴型两种。总之,Hp值高与培根型、赤巴型、培根赤巴型、混合型相关,胃体粘液附着与培根赤巴型、混合型相关,Hp阴性与混合型、培根隆型相关,Hp阳性与赤巴型、混合型相关。宏观和微观表象的聚类(P≤0.05):相关的证型有隆、赤巴、培根、培根赤巴、培根隆型、混合型等六种,并提示Hp值高与隆型、培根型、培根赤巴型、培根隆型、赤巴型相关,胃体胆汁反流、胃体粘液附着与培根赤巴型、赤巴型、培根型有关,胃泌素G17较高、胃大弯侧皱襞变平与混合型有关。5.处方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结果:药物频次进行分析:排在前10位的药物有诃子、木香、红花、白豆蔻、荜茇、石榴子、肉豆蔻、藏木香、余甘子、麝香。用药规则分析:石榴子≥白豆蔻,置信度约0.875,沉香≥木香,置信度约0.88,荜茇,丁香≥木香,置信度约0.88,沉香,木香≥肉豆蔻,置信度约0.93,红花,木香≥诃子,置信度约0.93,鸭嘴花≥余甘子,置信度约0.93,沉香≥肉豆蔻,置信度约0.94,荜茇,石榴子≥白豆蔻,置信度约1。分析用药模式:得到含有13种药物的25对组合,包含药物有木香、诃子、荜茇、白豆蔻、红花、石榴子、藏木香、余甘子、肉豆蔻、沉香、丁香、麝香、鸭嘴花等,并得到4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新处方。结论1.通过文献研究得出本病归属于藏医学“培根胃病”范畴,胃“三火”功能的失衡是基本病机,证型分类有衰弱型、寒型、热型、隆培根型、隆型、赤巴型、培根型等。藏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优势,主要作用机制体现在增加胃粘膜的血流、改善微循环、抑制和杀死病菌的作用,通过文献中“味”“功效”“剂量”的用药规律揭示,其配伍规律遵循藏药理论。2.通过临床研究得出本病四诊分布特征中培根型相关的症状出现频次最高,说明培根型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相对较高,符合藏医学所谓的胃病以“培根”偏盛所致之观点。3.通过宏观与微观指标之间的Logistic相关性研究得出结论,本病的证型有隆型、赤巴型、培根型、混合型、赤巴隆型、赤巴培根型、培根隆型等七种,该分型特征符合藏医学临床疾病分型规律。4.通过宏观和微观指标间的各种聚类分析得出结论,聚为3类分析最能够体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证型分类的分布特点。5.采用TCMISS平台软件进行方剂数据分析,得出方剂中用药频次、关联规则、核心组合、新方分析结果,多数药具有健胃生“三火”助消化之功效,是胃及培根病的主药方剂配伍,符合藏医理论治萎缩性胃炎以治培根的治疗原则。创新点1.首次确定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藏医证型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混合型、赤巴隆型、赤巴培根型、培根隆型七种,该分型特征符合藏医学临床疾病分型规律。2.首次揭示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四诊信息与微观指标间的相关性,为其诊疗规范提供科学依据。3.首次揭示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藏医证型与微观指标间的相关性特点,为其证型分类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4.确定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由培根增盛所致,属于“培根胃病”范畴,胃“三火”功能失衡为藏医学基本病机。

祝日荣[7](2016)在《藏医白脉疗法对缺血性卒中大鼠肢体能恢复的调节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国际通用的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以Notch信号通路为核心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Western blot检测相关指标,应用统计学手段,结合藏医药理论,探讨藏医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白脉疗法(本课题选择口服如意珍宝丸与患肢涂白脉软膏并按摩相结合的疗法)的疗效机制,为阐明藏医白脉疗法在缺血性卒中大鼠肢体功能康复方面的调节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造模方法及分组:参照Belayev报道的线栓法加以改良后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建模后依照Longa评分法评分,评分为0、4分的排除,1-3分的纳入本研究,将每个分值的大鼠应用随机表分为以下六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别照组、如意珍宝丸组、白脉软膏组、白脉疗法组,每组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两个亚组,即7天组和14天组。每组每天上午灌胃给药,并于左侧患肢涂抹药物。阳性组大鼠灌胃辛伐他汀药液,如意珍宝丸组和白脉疗法组大鼠灌胃如意珍宝丸药液,其余组均为生理盐水;白脉软膏组及白脉疗法组涂抹白脉软膏,其余组均涂抹凡士林。(2)指标检测:①常规检测:每天对各组大鼠皮毛状态观察并记录。②脑组织生理病理影响:应用HE染色在光镜显微镜下观察皮层、缺血半暗带、海马区的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核固缩和软化灶情况;尼氏染色观测皮层神经元的尼氏小体变化情况。③行为学检测:分别于术后3天、7天、14天对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具体内容包括:姿势反射测验(postural reflex test)、肢体放置实验(limb placement test)。④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运用免疫组化检测GAP-43和VEGF1的表达。⑤Notch信号通路:运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Real-time PCR技术从蛋白、基因水平检测Hesl、Jaggedl的动态变化。结果(1)常规检测:各组大鼠皮毛状态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增加出现差异,7天时已经有差异出现,14天时差异显着:白脉疗法组的大鼠毛色和假手术组相近,毛色正常,其他组的大鼠毛色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枯黄状态,模型组最差;(2)行为学检测:两种行为学评分均显示白脉疗法组大鼠肢体功能状态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在7天、14天这两个时间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两种行为学评分均显示白疗组大鼠14天时肢体功能状态好于7天。(3)脑组织生理病理影响:HE染色发现7天时白疗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海马区的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核固缩和软化灶程度低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14天差异进一步增强。尼氏染色发现白脉疗法组大鼠神经元尼氏小体数量在7天和14天时均明显多于模型组。(4)神经血管再生:结果表明白疗组大鼠7天和14天时的GAP-43和VEGF1蛋白表达量显着性高于模型组(P<0.05),且14天时两类蛋白的表达量均稍低于7天。(5)Notch信号通路:白疗组7天时能抑制Hesl蛋白的表达、促进Jaggedl蛋白的表达,且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14天时抑制Hesl蛋白表达的程度降低,和假手术组没有显着性差异,同时促进Jaggedl蛋白的表达,但表达量明显低于7天。结论藏医“白脉疗法”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肢体功能。主要机理可能是该疗法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表达GAP-43和VEGF1,同时通过抑制Hesl蛋白的表达、促进Jaggedl蛋白的表达,调控Notch信号通路,促进缺血后神经和血管的再生,降低脑缺血后神经元受损的程度,从而降低脑缺血后大鼠的脑梗死面积,进而改善脑缺血大鼠的肢体功能,其机理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也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拥巴[8](2015)在《2014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上)》文中研究表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9](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说明

张琦[10](2012)在《雅砻的欢唱——山南地区藏医医院三十年发展简记》文中认为题记:盛夏八月,高原大地最美丽的时节,雅砻河畔传来喜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三级民族医医院等级评审中,山南地区藏医医院取得了优异成绩,有望于今年年底挂牌升格为全区首批地市级三级甲等藏医医院之一。这意味着,山南地区藏医医院从此又迈上了新的台阶。而今年10月,正是该院成立三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个消息不禁引起了我们的特别关注。

二、藏西医临床治疗思维比较浅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藏西医临床治疗思维比较浅见(论文提纲范文)

(1)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研究用药及耗材
        2.3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评价指标
        3.3 安全性评价指标
    4 疗效评价
        4.1 疾病活动度疗效评价
        4.2 壮医证候疗效评定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纳入病例情况
        1.1 一般情况比较
        1.2 疗效指标基线比较
    2 两组治疗后指标比较
        2.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2.2 两组观察、评分指标比较
        2.3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2.4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RA的认识与治疗
        1.1 现代医学对RA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RA的治疗
    2 壮医对RA的认识与治疗
        2.1 壮医对RA的认识
        2.2 壮医对RA的治疗
    3 壮医RA立体综合疗法分析
        3.1 壮药龙钻通痹颗粒研究
        3.2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研究
        3.3 壮医发旺食疗方研究
        3.4 立体综合疗法构建依据分析
    4 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4.1 疗效分析
        4.2 安全性分析
        4.3 壮医立体综合疗法中各疗法的疗效探析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少数民族医药多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2)基于半结构式访谈的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原创思维临证方法的研究概况
        1 中医原创思维概念的提出
        2 中医原创思维的研究内容
        3 中医原创思维的临证方法研究
        4 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应用研究的不足
    综述二: 半结构式访谈及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1 访谈法的概述
        2 访谈法的意义
        3 访谈的类型
        4 半结构式访谈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5 访谈资料的处理与分析——运用扎根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下篇: 基于半结构式访谈的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应用研究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技术路线
    三、研究过程
        1 研究的前期准备
        2 研究资料的收集
        3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4 提高质性研究科学性的措施
    四、研究结果
        1 访谈总体情况
        2 核心类别1: 名老中医对于中医原创思维的认知情况
        3 核心类别2: 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应用程式
        4 核心类别3: 中医人才原创思维的培养方案
        5 “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应用体系”理论框架
    五、讨论
        1 名老中医群体应用中医原创思维的特点
        2 中医原创思维与高水平诊疗能力之间的关系
        3 中医教育与中医人才应重视中医原创思维的教与学
        4 构建理论框架的意义
    六、结语
        1 研究小结
        2 创新性
        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致谢
个人简介

(3)论藏传佛教寺院曼巴扎仓传统师承关系对培养现代藏医药学人才的积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拉卜楞寺院曼巴扎仓的医疗及修习体制
    (一)学僧制度
    (二)教学方法
    (三)医德培养
二、当前甘肃藏医药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甘肃藏医药学教育现状
        1. 办学规模不断扩展。
        2. 办学目标日益明确。
        3. 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二)甘肃藏医药学教育存在问题
        1. 对传统教育的缺失,导致西医侵蚀藏医药学领域。
        2. 对传统教育的缺失,导致院校教育放弃了背诵等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3. 对传统教育的缺失,导致院校师资力量匮乏。
        4. 对传统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对药物的辨认水平直线下降。
三、甘肃藏医药学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传统教育模式,防止盲目西化
        1. 改革招生和教学制度,培养藏医学创新性综合人才。
        2. 改革和加强思想教育,从院校教育开始培养高尚的医德。
        3. 改革和加强实习等实践教学,建立继续教育制度。
    (二)重视传统教育,加强课程背诵
    (三)重视传统教育,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
    (四)重视传统教育,增加药材辨识课程

(4)藏医外治对老年保健与疾病疗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临床证型分类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进展综述
    1.西医研究现状分析
    2.中医药研究现状分析
    3.藏医药研究现状分析
        3.1 普如病的藏医命名来源
        3.2 普如病的病因
        3.3 普如病的分类
        3.4 普如病的症状
        3.5 普如病的治疗
        3.6 普如病的预防
第二章 文献研究
    1.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藏医药古代文献研究概述
    2.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期刊文献研究
        2.1 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因病机分析
        2.1.1 CAG为“普如”的观点
        2.1.2 CAG为“培根增盛”的观点
        2.1.3 CAG病因病机现代文献统计
        2.1.4 讨论
        2.2 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证型分类与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2.2.1 藏医对CAG证型分类的分析
        2.2.2 藏医对CAG不同证型的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2.2.3 讨论
        2.3 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药配伍用药规律研究
        2.3.1 资料与方法
        2.3.1.1 数据来源
        2.3.1.2 纳入标准
        2.4.1.3 排除标准
        2.3.1.4 文献评价
        2.3.1.5 统计方法
        2.3.2 结果
        2.3.2.1 文献收集结果
        2.3.2.2 味分析
        2.3.2.3 功效分析
        2.3.2.4 药物使用频次分析
        2.3.2.5 药物剂量分析
        2.4.3 讨论
        2.4 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药疗效与机理探析
        2.4.1 资料与方法
        2.4.1.1 数据来源
        2.4.1.2 纳入标准
        2.4.1.3 排除标准
        2.4.2 结果
        2.4.2.1 藏药复方治疗CAG的疗效分析
        2.4.2.2 藏药复方治疗CAG的机理分析
        2.4.3 讨论
第三章 临床研究
    1.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学四诊宏观表象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1.1 病例的来源
        1.1.1.2 诊断标准
        1.1.1.3 病例纳入标准
        1.1.1.4 病例排除标准
        1.1.2 研究方法
        1.1.2.1 临床信息采集表结构
        1.1.2.2 质量控制
        1.1.2.3 技术路线
        1.1.2.4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统计描述
        1.2.1.1 一般资料结果
        1.2.1.2 体格检查分析
        1.2.1.3 胃镜微观指标比例
        1.2.1.4 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1.2.1.5 病理活检实验结果比例
        1.2.1.6 血清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1.2.1.7 四诊测量结果比例
        1.2.1.7.1 脉诊比例
        1.2.1.7.2 尿诊比例
        1.2.1.7.3 舌诊比例
        1.2.1.7.4 症状比例
        1.2.2 宏观表象与微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
        1.2.2.1 症状与微观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2.2.1.1 症状与胃镜检查结果
        1.2.2.1.2 症状与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1.2.2.1.3 症状与病理活检结果
        1.2.2.1.4 症状与血清生物标记物试验结果
        1.2.2.2 脉诊与微观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2.2.2.1 脉诊与胃镜检查结果
        1.2.2.2.2 脉诊与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1.2.2.2.3 脉诊与病理活检结果
        1.2.2.2.4 脉诊与血清生物标记物试验结果
        1.2.2.3 尿诊与微观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2.2.3.1 尿诊与胃镜检查结果
        1.2.2.3.2 尿诊与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1.2.2.3.3 尿诊与病理活检结果
        1.2.2.3.4 尿诊与血清生物标记物试验结果
        1.2.2.4 舌诊与微观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2.2.4.1 舌诊与胃镜检查结果
        1.2.2.4.2 舌诊与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1.2.2.4.3 舌诊与病理活检结果
        1.2.2.4.4 舌诊与血清生物标记物试验结果
        1.2.3 聚类分析
        1.2.3.1 基于四诊的聚类
        1.2.3.1.1 聚为6类
        1.2.3.1.2 聚为5类
        1.2.3.1.3 聚为4类
        1.2.3.1.4 聚为3类
        1.2.3.1.5 聚为2类
        1.2.3.2 基于微观指标的聚类
        1.2.3.3 基于宏观与微观指标的聚类
        1.3 讨论
        1.3.1 一般资料分析
        1.3.2 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学四诊分布特征分析
        1.3.3 宏观表象与微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3.3.1 症状与微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特征
        1.3.3.2 脉诊与微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特征
        1.3.3.3 尿诊与微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特征
        1.3.3.4 舌诊与微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特征
        1.3.4 聚类特征分析
        1.3.4.1 基于四诊的聚类特征
        1.3.4.2 基于宏观和微观指标的聚类
    2.基于方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药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数据分析
        2.1.3 录入与核对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用药频次分析
        2.2.2 组方规律分析
        2.2.3 新方分析
        2.3 讨论
        2.3.1 藏药学理论分析
        2.3.2 药物频次分析
        2.3.3 用药规则分析
        2.3.4 用药模式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创新点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资料
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函
知情同意书
附录1:病例观察报告表
附录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基金资助

(7)藏医白脉疗法对缺血性卒中大鼠肢体能恢复的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神经血管单元和Notch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后的作用
    1 神经血管单元在缺血性卒中后的作用
    2 Notch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后的作用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藏医关于“白脉”、“白脉病”及其治疗的的认识
    1 藏医经典关于白脉分布的论述
    2 白脉的形成及功能
    3 白脉病的病因与病缘
    4 藏医经典描述的白脉病
    5 藏医白脉病的现代认识
    6 藏医白脉病的特征及治疗
    7 藏医白脉疗法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实验二 藏医“白脉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肢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实验三 藏医“白脉疗法”对缺血性大鼠神经血管再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实验四 藏医“白脉疗法”对缺血性大鼠Notch信号通路的调节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附录

四、藏西医临床治疗思维比较浅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尚昱志.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基于半结构式访谈的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应用研究[D]. 杨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论藏传佛教寺院曼巴扎仓传统师承关系对培养现代藏医药学人才的积极作用[J]. 林扎西卓玛. 青藏高原论坛, 2018(03)
  • [4]藏医外治对老年保健与疾病疗法的应用研究[D]. 杨毛才让. 青海大学, 2017(08)
  • [5]藏医多秀疗法治疗偏瘫(萨志布)的临床观察研究[J]. 吉先才让,德格措.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2)
  • [6]普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临床证型分类及用药规律研究[D]. 仁青东主.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1)
  • [7]藏医白脉疗法对缺血性卒中大鼠肢体能恢复的调节机制研究[D]. 祝日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5)
  • [8]2014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上)[J]. 拥巴. 中国藏学, 2015(01)
  • [9]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10]雅砻的欢唱——山南地区藏医医院三十年发展简记[J]. 张琦. 西藏文学, 2012(05)

标签:;  ;  

藏西医临床治疗思路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