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EMC 的市场驱动因素和障碍

发展 EMC 的市场驱动因素和障碍

一、发展EMC的市场动力和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徐弘毅[1](2021)在《EMC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文中提出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不断上涨的能源消耗速度,建筑业作为高能耗行业,对其进行节能改造是实现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2016年《中国建筑业年鉴》数据显示,已竣工的公共建筑面积占已竣工既有建筑面积的20.93%,仅次于住宅建筑。不同于住宅建筑的是,公共建筑具有丰富的建筑功能和使用特性,其产生的能耗量占整个建筑行业总能耗的很大一部分,远超于住宅建筑,因此要实现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必须先从公共建筑着手。当前我国节能改造项目中广泛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模式。EMC模式在项目融资和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EMC模式在我国节能改造行业应用时间较短,相关法规和规范皆不完善,且具有前期投资大和项目运行周期长的特点,导致项目风险因素复杂多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才能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从项目主要参与方的角度出发,分析EMC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风险分担管理现状,构建基于EMC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系统性的风险分担模型。首先,对本研究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包括对公共建筑、EMC模式、EMC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分担以及博弈论等理论知识进行综合梳理;其次,在大量文献阅读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识别EMC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潜在风险因素,构建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分担指标体系;采用基于Borda序值的风险矩阵法,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对项目影响程度两个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获得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明确风险分担管理的优先级;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担分配,明确风险因素的承担主体,并基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模型,对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简称ESCO)进行博弈分析,确定参与双方关于共担风险的分担比例;最后,以“兰州理工大学10号楼节能改造项目”为例,结合项目自身特性,应用构建的风险分担模型得到该节能改造项目的风险分担方案,从而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际节能改造项目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针对案例分析结论,从法律法规、制度、组织、合同管理四个方面提出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分担方案的应对措施,为EMC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主要参与方提供风险分担管理措施和建议。

袁波[2](2019)在《大数据领域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大数据的产生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运营和竞争的方式,在数字经济领域,大数据已然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据收集或者使用能够对市场竞争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引起反垄断法的高度关切。大数据的商业应用不仅有助于经营者从事卡特尔等传统垄断行为,更是催生出不当收集或者处理数据、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等特殊问题,这给传统反垄断法基础理论和实体制度造成一定冲击,亟须从理论和制度方面予以回应。本文主要结合既有反垄断实践,紧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三大反垄断法实体制度,就大数据对反垄断法价值构造、具体规则和分析框架的挑战与制度因应进行探讨,力图破解反垄断法在大数据领域适用的难题,并对学界就此存在的混论认识和激烈争论加以澄清及辨正。大数据就是海量数据的集合,此乃对大数据的一般理解,这非但不能揭示出大数据与反垄断法的交集,反而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两者关系的误解,因此有必要将反垄断语境下的大数据界定为:海量数据集合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体;在网络效应、规模经济等多因素的作用下,诞生了数据驱动型反馈回路,即用户、用户数据、网络服务质量和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具有正反馈效应,其代表了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特质;大数据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法律属性,收集和使用数据受有关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法的约束,大数据的财产性权益分配尚存争议,但在现实中往往为数据控制者所享有,这使得大数据足以对市场竞争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之于市场竞争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当下,国内与此主题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还较为缺乏,从OECD、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布的研究报告及执法、司法典型案例看,大数据领域的反垄断仍需回归到反垄断法三大支柱制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算法的商业应用为共谋创造出有利的市场条件,在算法的助推下,竞争者之间进行意思联络或信息交换更为高效和便捷,由此催生出数字化卡特尔,它相比于一般卡特尔更为隐蔽且难以察觉;按照算法类型以及算法在共谋中所起的作用,数字化卡特尔分为“信使”型、“轴辐”型、“预测”型和“自主”型四类,前面两类归类为协同行为,其发生概率最大。而后面两类则属于默示共谋,目前尚未被发现;就数字化卡特尔的反垄断法规制而言,主要法域或者有过实践探索,或者现行法足以规制此类行为,而我国则需在《反垄断法》总则中增设一条关于垄断协议的禁止性规定,以及摒弃“有过意思联络或者信息交流”这一协同行为构成要件,更加注重对行为证据和经济证据的考察,以此达致规制目的。此外,执法机构还可利用大数据挖掘创新市场监管新方式。数据虽然具有非排他性,但可被排他性地收集和使用,因而不能径直推定数据控制者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根据数据是否单独许可或者转让,数据分为“自用型”数据和“他用型”数据,涉及两者的市场支配地位认定需分开进行,前者侧重于分析数据之于经营者获取竞争优势的影响,而后者首先要界定相关数据市场,即从在线数据与离线数据、设备数据的区隔以及细分在线数据市场角度进行替代性分析,其后再依据市场份额和进入壁垒判定市场支配地位;考虑到数据大都是副产品,大数据领域可适用必需设施理论,“必需数据”的构成要件有三:数据不可或缺且难以被复制、拒绝开放共享可能消除下游市场有效竞争及缺乏拒绝开放共享数据的正当理由;不当收集和控制数据可被纳入反垄断法规制范围,但须回归到基于消费者福利的剥削性滥用认定标准,可将其定性为过高定价或者新型剥削性滥用行为。既有营业额申报标准无法涵摄涉及数据聚集的经营者集中,这极有可能导致后者游离于反垄断监管之外,有必要增设交易规模标准;从涉及数据聚集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实践看,该等集中的竞争影响评估仍需从单边效应、协同效应和封锁效应三个层面展开,考察重点应放在所涉数据的可替代性和稀缺性上;数据封锁是涉及数据聚集的经营者集中最有可能引致的竞争损害,对此需以行为性救济为先,明确要求经营者在集中后以合理条件开放所涉数据的规则;涉及数据聚集的经营者集中有可能涉及隐私问题,为防止反垄断法被泛化适用,须明确只有隐私保护受损归因于竞争损害时,方才将隐私问题纳入反垄断法分析。至于有隐私损害之虞的集中,可对参与集中方隐私保护政策附加限制性条件。对于大数据领域反垄断的必要性,学术界存在杞人忧天论和未雨绸缪论两种争锋相对的观点,不管是基于立论基础还是已有实践,杞人忧天论都是站不住脚的,域外实务界并不认同,因而大数据领域反垄断问题需引起关注和重视;从反垄断法价值构造、制度框架和分析方法上看,大数据尚不足以对反垄断法产生颠覆性影响。不过,须对传统反垄断法理论和制度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调适的维度有三:一是将质量、隐私等非价格因素纳入消费者福利指标,二是把相关数据市场作为界定相关市场的新维度,三是对反垄断法三大支柱制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从我国反垄断实践的制度诉求、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制度保障以及国际规则话语权的竞争角度看,亟待推出大数据领域的反垄断“中国方案”,对此制定大数据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该指南应包含概念界定、一般问题及三类垄断行为的分析指引等内容。

张晨曦[3](2016)在《我国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的动力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是我国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采暖区的既有居住建筑量巨大、改造需求迫切,为加快改造的步伐,需改变当前由政府主导的改造方式,引入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在中央节能减排战略的号召下,已有省市率先开展,但由于激励政策、体制机制、标准措施等尚未完善,导致各方主体缺乏行之有效的动力机制,严重制约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现有关于EMC的相关的研究,存在诸如缺乏动力机制的研究、各动力主体尚未在节能改造中形成合力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运用进化博弈理论以及动力系统中的综合驱动力理论,按照“动力源→主体及动力传导机制→动力因素→案例分析”的逻辑路线,进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以动力主体和动力因素作为研究核心,通过对各行为主体进行现状及阻力描述,研究其相互间的利益关系及动力传导机制;构建内、外源动力及综合驱动力,将采暖区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驱动力划分为三个层次;最终以河北省A小区作为案例,构建EMC的动力机制,为推动我国北方采暖区节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方案的制定提供思路。

陈媛[4](2015)在《EMC模式下低碳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从低碳建筑的兴起出发,了解低碳建筑节能减排对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下,低碳节能领域在全国的发展得到更多行业的关注和参与。本文结合低碳建筑的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低碳建筑在国内实施存在的障碍,找到一种适合于低碳建筑项目实施的管理机制——合同能源管理。通过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定义、运作模式的描述,正好得以解决我国低碳建筑项目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障碍,大大降低了项目存在的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风险,提高了项目实施运用该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靠性。低碳建筑本身是一个设计比较复杂、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的建筑项目,前期所需要的资金相应也会增多,所以在项目的融资问题、技术问题、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本文从节能服务公司的角度出发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低碳建筑项目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和风险程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在EMC的管理优势下的低碳建筑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找出风险产生的根源,并对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加以分析,得出EMC模式下低碳建筑的风险评价指标。最后,论文分别对EMC在低碳建筑领域应用的风险指标进行了评价,建立一个风险评价模型。由于风险因素的性质不同,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特征。对于低碳建筑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项目的风险评价方法做到合理的选择和确定,运用灰色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项目指标权重,并以实例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评价分析得出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实施存在的影响程度,并做到EMC项目风险控制。

黄书勇[5](2014)在《EMC市场培育及核心利益相关者效益分享研究》文中指出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新兴节能管理机制,对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EMC市场的外部性特征,导致各方参与EMC的积极性不强,EMC市场无法自发形成。文章通过对EMC市场培育及核心利益相关者效益分享两个方面的研究探讨如何促进EMC市场的形成、稳定发展。文章首先对EMC市场的外部性特征进行分析,论证了EMC市场培育的必要性。对EMC市场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分析,构建了政府与耗能单位、ESCo与耗能单位、ESCo与金融机构间的演化博弈,对核心利益相关者行为进行分析,进而从政策法规、财政经济、组织机构、技术人才、意识形态五方面构建了EMC市场培育体系,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善培育EMC市场的形成。其次,基于合作博弈Shapley值分配方法构建了节能效益分享型EMC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效益分享模型,结合各利益相关者的风险系数、投入比重、努力程度对分享方案进行修正,并提出了方案的实施流程。科学合理的效益分享是EMC市场发展的内部推动力,是促进EMC市场稳定发展的保障。最后文章以某高校照明改造项目为例进行分析,运用分享模型提出了核心利益主体效益分享的修正方案,论证效益分享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并结合案提出了EMC市场培育的相关建议。

蔡兴涛[6](2013)在《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合同能源管理就是由专门的能源服务公司为相应的客户企业提供能源节约服务,包括设计能源节约方案、提供项目融资以及采购设备等。在合同的有效期内,客户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共同享受节能效益,并且因此而获取应得到的投资和合理的节能效益的一类商业化运作模式。本论文对我国现有的节能宏观环境作了深入分析,在能源紧缺、使用率低下的背景下,我国的节能市场存在很大潜力,而EMC模式正是节能市场最好的手段。EMC产业利润和增长率都很高,对国家的发展很有利,金融机构和服务企业在这方面能够获得双赢。然而参考国内外的EMC融资环境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融资问题成为我国EMC发展的最大掣肘。我们利用SWOT模型系统的分析国内EMC企业融资问题,可以发现EMC公司国内融资困局的解决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进一步深入的剖析EMC实施环节中的出现的最大障碍——融资矛盾,我们找出了适合我国EMC的融资解决方案。我们将国内的EMC融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根据不一样的EMC企业从而制定了不一样的融资模式,给EMC融资在中国的实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并予以进一步追溯,制定出解决EMC融资服务问题的外部方案。当前,我国EMC企业融资问题这一课题的研究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研究的成果相对不多。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在国内EMC的融资问题,并与企业的实际发生的状况紧密结合,从而初步的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中国EMC企业实施EMC融资模式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另外,融资模式实施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以及耗电企业等部门及行业的支持,文章在这方面也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且对各个支持系统做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周艺怡[7](2013)在《美日合同能源管理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自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2次石油危机,人们开始关注能源的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思考如何提高节能效率、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共生。合同能源管理在此时应运而生,新型的节能模式、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谋求共赢的核心观点为它在全球各地区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帮助业主克服节能改造所需的融资、技术等方面障碍,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广阔的节能市场。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联合第三方融资企业、自有资金以及特有的节能技术为用能企业提供全面的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根据各国的国情、地理位置、政策体系、产业结构的不同,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国家的节能需求。美国和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非常完善的节能政策体系,注重国家与地方的法律法规的配合,使得强制约束与激励政策相辅相成,并根据国内节能行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节能绩效合同模式。通过潜心研究、开发先进的节能技术,两国节能行业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最终为企业获取卓有成效的节能收益,为国家节省了能源。本文通过选取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行业发展中的波动原因,从节能服务公司面对的客户群体、业务领域的分布、各类合同模式的份额和类型、节能效率和投资回收期、节能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两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中的共性和特性,论证日本的发展路径更适合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随后引用日本案例,分析日本在节能技术上的特点,同时探讨EMC的节能技术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最后依据现今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借鉴美日的节能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健全节能政策体系,完善相关节能法律法规,配合经济激励措施,制定全面节能标准,并严格监督,创新节能技术,推进科技孵化,加强与国外ESCO的交流合作,重视节能宣传力度,提高公民节能意识。

徐艳娟[8](2013)在《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合同能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上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严重的石油危机以来,各国都意识到了能源的重要性,纷纷把能源问题放在战略位置上加以考虑,而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源的消耗量也急剧增长,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和建筑耗能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猛虎”。据统计,中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30%左右。在建筑能耗中,既有建筑的能耗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采暖期长等特点,所以北方地区的建筑能耗占我国各类建筑能耗的比重最大,我国应把的建筑节能的重点放在是北方地区。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方,采暖天数近200天,全年一半以上的时间需要供暖。气候因素决定了黑龙江省建筑能耗是以采暖能耗为主且冬季能耗大的特点,加大力度在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开展节能改造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节能效率。本文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对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EMC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EMC模式进行优、劣分析,得知其劣势主要包括存在着制度问题、融资问题、用能单位的诚信问题和技术问题。再对国外既有建筑领域EMC模式分析,总结国外的经验与启示,提出完善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EMC模式的对策与建议,主要是对黑龙江省现有的EMC模式进行完善,增设了EMC监督管理委员会、EMC产业基金、节能检测公司等三个部门,并对这三个部门各自提出具体的建议。本文对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现有的EMC模式进行完善,希望可以使EMC模式在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更好应用,从而更好的推进黑龙江省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进程,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徐剑锋[9](2012)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及其政策研究》文中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爆发能源危机,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全球能源消耗的费用大幅度提高。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寻找依靠本国资源,通过节约能源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方式。为应对此次能源危机,美国率先提出了一种依赖于市场机制来促进节约能源的新模式、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机制,由于这种机制符合西方国家对节约能源的迫切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传播开来。这种新机制自从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已有近20年时间,但由于各种原因,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国内还未被市场广泛认识和接受。本文主要介绍中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中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和政策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存在的政策障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田竹[10](2013)在《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管理模式,通过节能服务公司和供热公司签订节能服务合同,通过对供热系统进行改造实现节能的最终目的。论文分析目前国内节能趋势、合同能源管理理论、在节能改造项目中的优势、我国集中供热系统巨大的节能空间以及当前的能源形式,得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用在集中供热节能改造中能充分挖掘出节能空间。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分析其在国内发展存在的一些障碍,针对这些障碍,从国家政策(包括能源、经济、财政等)、用能客户、节能服务公司三方面找到解决措施。针对目前国内集中供热系统出现的问题探讨改造措施,如二级泵变频、安装气候补偿器等。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在集中供热节能改造中运用的实际案例,对节能项目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敏感性分析。分析不同节能收益分享比例下的投资回收期以及净现值增幅率情况,探索节能服务公司最理想的收益分享形式;分析影响净现值最主要的三因素,营业收入、投资额、营运成本的临界点以及各自的敏感系数,找出最敏感因素。论文最后根据我国节能市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所举实际案例对EMC实施过程中的合同期确定、规避敏感因素以及内外部环境等提出建议。

二、发展EMC的市场动力和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EMC的市场动力和障碍(论文提纲范文)

(1)EMC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分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EMC模式在节能改造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1.2.2 EMC模式下节能改造项目的风险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项目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公共建筑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2 EMC模式定义及运作流程
        2.2.1 EMC模式的定义
        2.2.2 EMC模式的运作流程
        2.2.3 EMC模式的类型
    2.3 博弈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项目风险识别及重要性评价
    3.1 风险因素识别
        3.1.1 风险因素初步识别
        3.1.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 风险评价
        3.2.1 风险评价准则
        3.2.2 风险评价数据获取及处理
        3.2.3 风险重要性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项目风险分担模型构建
    4.1 项目特点及风险分担特征分析
        4.1.1 项目特点分析
        4.1.2 项目风险分担特征分析
    4.2 项目风险分担机制
        4.2.1 风险分担主体
        4.2.2 风险分担原则
        4.2.3 风险分担思路
    4.3 项目风险初步分担
        4.3.1 风险初步分担原理
        4.3.2 风险初步分担求解
    4.4 项目风险再分担
        4.4.1 不完全信息下博弈过程分析
        4.4.2 模型基本假设和参数设定
        4.4.3 构建模型
        4.4.4 模型求解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验证分析
    5.1 项目基本概况
    5.2 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5.3 项目风险评价
        5.3.1 数据收集及处理
        5.3.2 项目风险重要性评价
    5.4 项目风险分担
        5.4.1 项目风险初次分担
        5.4.2 项目风险再分担
        5.4.3 项目风险分担结论分析
    5.5 风险分担应对措施和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EMC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因素调查
附录 C “10 号楼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因素重要性调查
附录 D “10 号楼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初步分担调查
附录 E “10 号楼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再分担调查

(2)大数据领域的反垄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
    六、需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 大数据与反垄断法的交织
    第一节 作为研究对象的大数据:内涵、特征和辨析
        一、反垄断语境下的大数据:“数量”和“质量”
        二、大数据的4V特征:大量、高速、多样和价值
        三、大数据、数据和个人信息之界分
    第二节 大数据的价值链及其与数字经济的交互关系
        一、大数据的价值链:收集、存储、分析和使用
        二、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与大数据扮演的角色
        三、数字经济的竞争特质:数据驱动型反馈回路
    第三节 大数据双重法律属性之素描及反垄断法关切
        一、大数据的双重法律属性及其反垄断法意义
        二、反垄断法关切:大数据对市场竞争的效应
        三、域外法治对大数据领域反竞争行为的因应
第二章 数字化卡特尔的反垄断法规制
    第一节 数字化卡特尔:大数据时代的垄断协议新形态
        一、算法的界定、相关概念辨识及其商业应用
        二、共谋的一般分析及其反垄断法的传统认知
        三、算法与共谋“联姻”催生出数字化卡特尔
    第二节 数字化卡特尔的类型化和对反垄断法的影响
        一、数字化卡特尔的现实表征及其主要分类
        二、数字化卡特尔对协同行为定性分析的影响
        三、默示共谋之于数字化卡特尔的反垄断法规制
    第三节 数字化卡特尔倒逼垄断协议制度和监管革新
        一、反垄断法因应数字化卡特尔挑战的政策选择
        二、禁止垄断协议规则再造:轴辐协议和协同行为
        三、利用大数据对数字化卡特尔进行反垄断监管
第三章 典型滥用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第一节 大数据视野下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一、数据特性之论辩:非排他性抑或具稀缺性
        二、“自用型”数据情景下的市场支配地位判定
        三、相关数据市场的提出与市场支配地位认定
    第二节 拒绝开放共享“必需数据”与必需设施理论
        一、必需设施理论一般分析与“必需数据”的产生
        二、大数据领域适用必需设施理论的争点和释疑
        三、“必需数据”的界定标准与救济措施的设计
    第三节 不当收集和处理用户数据与剥削性滥用行为
        一、探访“Facebook案”:主要事实和决定要点
        二、不当收集和处理用户数据构成剥削性滥用?
        三、回归基于消费者福利的剥削性滥用认定标准
第四章 涉及数据聚集的经营者集中控制
    第一节 数据驱动型并购对申报标准的冲击与应对
        一、主要法域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比较分析
        二、数据驱动型并购适用营业额申报标准的困境
        三、涉及数据聚集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确定
    第二节 涉及数据聚集的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评估
        一、数据聚集是否会在多边市场上引致单边效应
        二、数据聚集是否会在多边市场上产生协同效应
        三、数据聚集是否会在下游市场上形成封锁效应
    第三节 涉及数据聚集的经营者集中救济措施选择
        一、涉及数据聚集的并购应当优先选择行为性救济
        二、要求经营者在集中后以合理条件开放所涉数据
    第四节 并购控制中隐私问题发展脉络及实践进路
        一、隐私保护与并购控制的关系:从疏离到融合
        二、隐私保护被纳入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前置要件
        三、对参与集中方隐私保护政策附加限制性条件
第五章 大数据领域反垄断的理论回应和实践探索
    第一节 大数据与反垄断法:学理辨析及其政策取向
        一、大数据领域反垄断:杞人忧天还是未雨绸缪?
        二、大数据之于反垄断法:“颠覆”抑或“融合”
        三、大数据背景下反垄断理论和制度的调适向度
    第二节 大数据领域反垄断“中国方案”的生成进路
        一、构建我国大数据领域反垄断规则的必要性
        二、法律规范的建构基础:概念界定与一般问题
        三、以三大支柱为基制定大数据领域反垄断指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我国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的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现有研究评价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2 合同能源管理的动力源分析
    2.1 EMC的应用现状
    2.2 我国节能减排战略下的合同能源管理
    2.3 EMC模式下节能改造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3.1 社会效益
        2.3.2 环境效益
3 EMC的主体及动力传导机制分析
    3.1 理论基础——进化博弈理论
    3.2 各行为主体分析
        3.2.1 政府
        3.2.2 住宅小区业主
        3.2.3 节能服务公司
        3.2.4 物业公司
        3.2.5 热力公司
    3.3 主体间的动力传导机制分析
        3.3.1 由政府到ESCO的传导
        3.3.2 由ESCO到业主的传导
        3.3.3 由业主到业主的传导
4 EMC运行的动力因素分析
    4.1 合同能源管理的内源动力
        4.1.1 经济效益
        4.1.2 居住理念
        4.1.3 社会需求
        4.1.4 技术进步
    4.2 合同能源管理的外源动力
        4.2.1 法律法规
        4.2.2 主体责任
        4.2.3 政策体系
        4.2.4 经济投入
    4.3 内、外源动力综合驱动分析
        4.3.1 综合驱动力为正且力量较大
        4.3.2 综合驱动力为正但力量较小
        4.3.3 综合驱动力为负
5 构建EMC的动力机制——以河北省A小区为例
    5.1 案例分析
        5.1.1 项目节能改造概况
        5.1.2 项目节能改造过程
        5.1.3 动力机制运行情况分析
    5.2 EMC动力机制的构建
6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课题参与情况
致谢

(4)EMC模式下低碳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EMC模式下低碳建筑项目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EMC风险研究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低碳建筑发展的现实与未来
    2.1 低碳建筑发展的现实
        2.1.1 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的潜力
        2.1.2 低碳建筑发展的障碍分析
    2.2 低碳建筑的未来——基于EMC模式
        2.2.1 合同能源管理概述
        2.2.2 ESCO的业务特点
        2.2.3 EMC的运作模式
3 EMC模式下低碳建筑项目风险识别
    3.1 EMC模式下低碳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3.2 EMC模式下低碳建筑项目风险识别
        3.2.1 EMC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3.2.2 按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
        3.2.3 按EMC项目生命周期的过程划分
4 EMC模式下低碳建筑项目风险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运用灰色系统进行评价
5 案例分析
    5.1 某低碳建筑项目概况
    5.2 EMC在低碳建筑项目风险评价体系
    5.3 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模型的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2 确定中心点,进行延拓,确定评价灰类
        5.3.3 计算综合聚类系数
        5.3.4 综合评价
        5.3.5 对风险评价结果的分析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EMC模式下低碳建筑的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EMC市场培育及核心利益相关者效益分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合同能源管理研究现状
        1.2.2 利益相关者效益分享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1 利益相关者界定
        2.1.2 利益相关者分类
    2.2 博弈理论
        2.2.1 博弈理论概述
        2.2.2 演化博弈
        2.2.3 合作博弈
3 EMC市场及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3.1 EMC市场分析
        3.1.1 EMC的内涵
        3.1.2 EMC市场运作模式
        3.1.3 EMC的外部性分析
        3.1.4 EMC市场培育的必要性
    3.2 EMC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
        3.2.1 EMC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分析
        3.2.2 EMC利益相关者分类
    3.3 EMC核心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3.3.1 政府与耗能单位间的博弈分析
        3.3.2 耗能单位与ESCo间的博弈分析
        3.3.3 ESCo与金融机构间的博弈分析
    3.4 EMC市场培育体系构建
        3.4.1 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3.4.2 财政经济保障体系
        3.4.3 组织机构保障体系
        3.4.4 技术人才保障体系
        3.4.5 意识形态保障体系
4 EMC核心利益相关者效益分享研究
    4.1 EMC效益分享原则
    4.2 EMC项目效益分享要素分析
        4.2.1 EMC项目效益测量
        4.2.2 利益相关者风险系数
        4.2.3 利益相关者投入比重
        4.2.4 利益相关者努力程度
    4.3 EMC项目效益分享模型构建
        4.3.1 Shapley值模型适用性分析
        4.3.2 Shapely值分享模型构建
        4.3.3 效益分享模型修正
    4.4 效益分享模型的实施
5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效益分享模型的应用
        5.2.1 Shapley值的确定
        5.2.2 修正参数的确定
        5.2.3 修正分享方案
        5.2.4 效益分配结论
    5.3 EMC市场培育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EMC 的发展和融资综述
    2.1 合同能源管理(EMC)
    2.2 合同能源管理的机制
    2.3 EMC 运作模式
        2.3.1 节能效益分享模式
        2.3.2 节能量保证支付模式
        2.3.3 能源费用托管模式
    2.4 国外 EMC 发展和融资概况
        2.4.1 EMC 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2.4.2 EMC 在国外的融资概况
    2.5 国内 EMC 的发展和融资实践介绍
        2.5.1 世行/GEF 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融资
        2.5.2 政府高度重视 EMC 的发展和融资
        2.5.3 EMC 推广的前景
3 中国 EMC 的可行性与融资问题分析
    3.1 中国能源消费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对 EMC 发展的优势
        3.1.2 资源紧缩催生的市场优势
        3.1.3 节能工作社会关注优势
    3.2 EMC 产业市场分析
    3.3 EMC 发展的 SWOT 分析
    3.4 企业实施 EMC 的融资障碍与其他障碍
        3.4.1 EMC 存在的主要融资障碍
        3.4.2 节能行业存在的其他市场障碍
4 中国 EMC 企业融资问题解决方案
    4.1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模式
        4.1.1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适用范围
        4.1.2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模式注意的问题
        4.1.3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模式的融资案例
    4.2 私募股权融资模式
        4.2.1 私募股权融资模式
        4.2.2 私募股权融资模式应用范围
    4.3 项目融资模式
        4.3.1 项目融资模式
        4.3.2 项目融资模式应用范围
        4.3.3 项目融资中如何规避风险
    4.4 政府担保融资模式
        4.4.1 政府担保融资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4.4.2 政府担保融资模式实施方案
        4.4.3 世行基金担保实践案例
5 EMC 融资问题的外部战略支持
    5.1 金融机构的参与
        5.1.1 扩大信息交流与沟通
        5.1.2 增加金融工具和品种
        5.1.3 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优势
    5.2 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
        5.2.1 测算验证节能效果
        5.2.2 制定强制性效率标准
        5.2.3 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5.3 耗能企业的重视与参与
6 实证分析
    6.1 企业背景
    6.2 项目实施
    6.3 项目融资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美日合同能源管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框架及内容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节 合同能源管理的分类
        一 节能量保证型
        二 节能效益分享型
        三 能源费用托管型
        四 设备租赁型
        五 BOOT 型
第三章 美国 EMC 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EMC 行业发展规模
        一 第一次周期波动 1990-2003 年
        二 第二次周期波动 2004-2008 年
        三 第三次周期波动 2009 年以后
        四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EMC 业务分布
    第三节 ESCO 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EMC 项目的统计特征
        一 节能量
        二 合同类型
        三 项目净利润和投资回收期
        四 节能技术类型和手段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本 EMC 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EMC 行业发展规模
        一 1997-2001 年前期
        二 2002 年以后后期
        三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EMC 业务分布
    第三节 ESCO 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EMC 项目的统计特征
        一 节能率
        二 合同类型及金额
        三 投资回收期
        四 节能技术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比较
    第一节 行业发展的时间和动力比较
    第二节 行业影响因素分析比较
        一 政府为主导,建立不同结构的政策管理体系
        二 法律法规为基础,形成不同灵活程度的法律环境
        三 政策激励为指引,创立不同的融资方式
    第三节 EMC 业务领域比较
    第四节 EMC 项目特征比较
        一 ESCO 的分类及合同方式的比较
        二 节能率和投资回收期的比较
        三 节能技术的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节能案例分析
    第一节 节能案例概况
    第二节 从节能量与节能成本的角度评价
    第三节 从节能率与 15 年期的经济收益的角度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美日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
    第二节 美国和日本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 健全节能政策体系
        二 完善相关节能法律法规,配合经济激励措施
        三 制定全面节能标准,并严格监督
        四 创新节能技术,推进科技孵化
        五 加强与国外 ESCO 的交流合作
        六 重视节能宣传力度,提高公民节能意识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合同能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概述
        2.1.1 概念
        2.1.2 特性
    2.2 节能服务公司概述
        2.2.1 概念
        2.2.2 类型
        2.2.3 业务流程
    2.3 合同能源管理概述
        2.3.1 概念
        2.3.2 特点
        2.3.3 运作模式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的现状
        3.1.1 黑龙江省能源消耗现状
        3.1.2 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节能改造的现状
        3.1.3 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EMC应用现状
    3.2 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EMC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国外既有建筑领域EMC的经验与启示
    4.1 美国的现状与经验
        4.1.1 现状
        4.1.2 先进经验
    4.2 日本的现状与经验
        4.2.1 现状
        4.2.2 先进经验
    4.3 加拿大的现状与经验
        4.3.1 现状
        4.3.2 先进经验
    4.4 若干启示
    4.5 本章小结
5 完善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的对策与建议
    5.1 相关对策建议
        5.1.1 增设EMC监督管理委员会
        5.1.2 建立EMC产业基金
        5.1.3 增设节能检测公司
    5.2 完善后的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的特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及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计划
    1.4章节结构
第2章 合同能源管理(EMC)理论
    2.1 合同能源管理(EMC)概念
    2.2 合同能源管理(EMC)的特点
    2.3 合同能源管理(EMC)的主要模式
        2.3.1 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
        2.3.2 节能效益保证型模式
        2.3.3 能源费用托管型模式
        2.3.4 混合型模式
第3章 合同能源管理(EMC)发展现状
    3.1 国外EMC发展
        3.1.1 国外EMC市场发展现状
        3.1.2 国外EMC相关政策比较
    3.2 我国EMC的发展
        3.2.1 我国EMC发展现状
        3.2.2 我国目前EMC主要支持政策
第4章 合同能源管理(EMC)发展存在的政策性障碍
    4.1 影响EMC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4.1.1 政策因素
        4.1.2 市场因素
        4.1.3 资金因素
        4.1.4 技术因素
    4.2 制约我国EMC发展存在的主要政策性障碍
        4.2.1 节能服务产业尚不规范、缺乏对中小型节能公司的规范和引导措施
        4.2.2 我国EMC扶植政策还不够成熟
        4.2.3 制度性障碍
        4.2.4 纳税负担过重
第5章 促进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国外EMC政策的启示
        5.1.1. 重视规范节能服务行业
        5.1.2 出台政策强制和节能服务公司合作,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5.1.3 制定EMC项目融资支持政策
        5.1.4 重视地方政府制定政策
    5.2 对我国EMC的发展对策建议
        5.2.1 政府要起带头作用,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5.2.2 建立节能服务公司资质认证制度,设置行业准入门槛
        5.2.3 规范节能服务行业标准、规范合同样本
        5.2.4 引进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和检测机构
        5.2.5 提供多渠道金融支持
        5.2.6 加强税制支持政策
        5.2.7 重视地方政府出台EMC相关政策
        5.2.8 加强节能政策宣传,营造社会节能氛围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的节能战略
        1.1.2 集中供热节能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拟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合同能源管理综述
    2.1 关于合同能源管理
        2.1.1 合同能源管理的内涵
        2.1.2 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
        2.1.3 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
    2.2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服务的实施流程
        2.2.1 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商务谈判的步骤
        2.2.2 节能项目实施流程
    2.3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项目实质和性质
    2.4 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主要障碍
第三章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供热系统的节能中应用
    3.1 节能减排目标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发展创造了空间
    3.2 合同能源管理需要供热系统的节能空间为其创造条件
    3.3 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模式
    3.4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目标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的体现
    3.5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6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分析
    3.7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应对测试
        3.7.1 对客户进行详尽而客观的评价
        3.7.2 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客户的情况
第四章 集中供热系统的改造方式
    4.1 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
    4.2 节能改造技术原理分析
        4.2.1 二级泵变频技术
        4.2.2 气候补偿技术
        4.2.3 锅炉控制
        4.2.4 一次主循环泵控制
        4.2.5 二级循环水泵控制
    4.3 节能技术可行性分析
        4.3.1 二级泵变频技术可行性分析
        4.3.2 气候补偿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工程案例分析
    5.1 项目简介
    5.2 改造方案
    5.3 改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5.3.1 投资估算
        5.3.2 基础数据
        5.3.3 供热厂成本、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5.3.4 节能服务公司营业成本、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5.3.5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3.6 偿债能力分析
        5.3.7 主要经济分析结果
    5.4 签订项目改造合同
    5.5 系统施工图设计
    5.6 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及验收
    5.7 节能项目的运行管理
    5.8 节能收益的监测
    5.9 节能收益的分享
第六章 合同能源管理在供热系统中的发展建议
    6.1 合同期的确定
    6.2 对敏感因素的控制
    6.3 重视国家能源策略对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动作用
    6.4 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快速发展
    6.5 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能力有待提高
    6.6 注重节能服务公司运营能力的创新
    6.7 改变具有节能潜力公司的管理理念
    6.8 增强与国际EMC合作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发展EMC的市场动力和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 [1]EMC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分担研究[D]. 徐弘毅.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大数据领域的反垄断问题研究[D]. 袁波.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3]我国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的动力机制研究[D]. 张晨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 [4]EMC模式下低碳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 陈媛.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5)
  • [5]EMC市场培育及核心利益相关者效益分享研究[D]. 黄书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4(03)
  • [6]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资问题研究[D]. 蔡兴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2)
  • [7]美日合同能源管理的比较研究[D]. 周艺怡. 南京工业大学, 2013(05)
  • [8]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合同能源管理研究[D]. 徐艳娟.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3(03)
  • [9]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及其政策研究[D]. 徐剑锋. 南昌大学, 2012(06)
  • [10]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研究[D]. 田竹. 沈阳建筑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发展 EMC 的市场驱动因素和障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