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园的建立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冬枣园的建立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一、冬枣园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孔维府,郭菲,李军,王涛[1](2021)在《烟台苹果历史发展及其百年古树的文化遗产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介绍了烟台苹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比入选国家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果树类项目情况,分析了烟台百年苹果古树的农业文化遗产特征,以及历史性、系统性、持续性、濒危性等农业文化遗产基本标准,分析了烟台苹果百年古树及其丘陵种植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以期促进其保护。

王军晓[2](2021)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枣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设施栽培模式是经济林果树的高效产业模式,是调整产业布局、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设施栽培条件下,由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和特殊的微气候环境,以及大量化肥使用、高强度人工耕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影响树体正常生长,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能与大部分陆地植物根系共生的内生真菌,菌根共生后可以提高宿主植物对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枣树是典型的丛枝菌根树种,前期研究表明菌根共生可以显着提高枣树的生长和抗逆。本研究以设施栽培条件下冬枣果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冬枣果园的土壤特性、分布规律和冬枣根系菌根状态,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解析了AMF群落多样性,进一步分析环境和栽培模式对AMF群落多样性的驱动效应和群落组装机制,为设施条件下冬枣果园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冬枣果实转色期,在陕西省大荔县全域范围随机选择冬枣的19个温棚和13个冷棚,采集根系和根际土。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温棚土壤呈强碱性(p H 8.73),土壤轻度盐化,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极低、总氮含量缺乏;冷棚土壤呈碱性(p H 8.16),土壤中度盐化,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含量中等偏上,有机碳、总氮含量缺乏。与温棚相比,冷棚蔗糖酶的活性提高了77.44%,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无差异;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提高了234.63%,总球囊霉素、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无差异。(2)对AMF rDNA SSU区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引物选择AMDGR/AMV4.5NF,以97%的相似度阈值聚类,共鉴定到了225个OTU,其中165个OTU鉴定到属,隶属于4目6科6属。Glomus、Paraglomus和Claroideoglomus是温棚和冷棚的共有属,Scutellospora、Ambispora和Diversispora为冷棚的独有属,Glomus、Paraglomus和Scutellospora属在不同设施栽培类型中的相对丰度存在显着差异。Glomus和Paraglomus属在群落中的相对丰度与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呈显着负相关和正相关。(3)冷棚的物种丰富度为56.6,显着高于温棚(37.88)。相关性分析表明,p H与丰富度指数和Faith’s PD指数显着呈负相关,表现出单峰模型;氨态氮与Faith’s PD指数呈显着正相关,表现出单峰模型;氨态氮、蔗糖酶与丰富度指数呈显着正相关,表现出线性模型;蔗糖酶与Faith’s PD指数呈显着正相关,表现出线性模型关系。(4)基于Bray-Curtis距离算法的PCo A分析表明,温棚和冷棚的AMF组成具有显着差异性。Adonis多元方差分析表明,p H、速效钾、速效磷、氨态氮、栽培类型均对AMF群落结构组成具有极显着或显着影响,土壤环境因子总体对群落组成的贡献率高于设施栽培类型。β-最邻近分类指数表明,随机扩散过程是推动大荔冬枣AMF群落组装的主导因素。利用Sidak检验,得到16个种可作为组间差异的指示种,温棚有4个,冷棚有12个。

杨平,张少波,王震,王巧莉[3](2020)在《大荔设施冬枣产业发展调研》文中认为大荔古称同州,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黄、渭、洛三河汇流于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全国优质冬枣主产区。2014年,"大荔冬枣"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被列入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1大荔冬枣发展现状近年来,大荔县将冬枣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以建设"全国优质红枣第一县"和"全国最大鲜食红枣基地"为目标,坚持标准化生产与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推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赵林亭[4](2020)在《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控制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枣是渤海湾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宝贵资源,尤其“沾化冬枣”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目前整个冬枣生产过程基本由人工劳动完成,尤其是采摘作业环节,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采摘不及时造成枣农巨大经济损失。针对上述问题,迫切需要研发实用化、机械化的冬枣收获机。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控制系统是其核心控制部件,实现智能化作业的保证,因此本文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仿真及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完成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的动力参数匹配。由匹配结果选配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部件,基于汽车动力仿真软件AVL CRUISE,建立动力传动系统优化匹配模型,保证稳定动力输出和爬坡能力,并能满足长时间连续作业要求。其次,对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控制系统设计。包括底盘驱动控制、转向控制等功能,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控制器,根据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控制器硬件电路,开发控制器软件,在软件Keil5中编制相应的控制程序,对软硬件进行调试。进而实现对电动底盘驱动控制、转向控制等,保证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稳定安全行驶。然后,进行底盘整机遥控与视觉监控设计。设计电控底盘遥控装置,使其能够对整车控制器发出指令,实现整机全功能无线遥控,设计电动底盘的视觉监控装置,作业人员可通过视觉监控实时观看到收获机作业环境,辅助遥控从而更好的对底盘做出相应的控制,实现人机分离的操作。最后,做了相关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最高车速为7.63km/h,具备通过30%坡度路面,续航里程可达17.3km,无线遥控距离达到200m,各项试验数据满足设计要求。即说明本文设计的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控制系统有效可行。

郭瑞[5](2020)在《大荔冬枣产区施肥和土壤养分现状以及温棚施肥专家系统初步设计》文中提出大荔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产地,冬枣产量和品质都位居全国前列,但随着冬枣产业的发展,出现了盲目施肥等问题。为了了解大荔县的施肥情况,探究大荔县土壤肥力状况,本研究对大荔县冬枣产区进行了施肥调研和枣园土壤肥力测定,对11项枣园土壤肥力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Arc GIS软件,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养分空间分布图绘制出来,并以已有的土壤肥力信息建立数据库,初步设计了施肥专家系统,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经过调研发现,大荔冬枣园平均产量达到24571±5838 kg·hm-2,氮、磷、钾的施肥量平均为355.1±278.7 kg·hm-2,356.5±254.3 kg·hm-2,377.1±338.8 kg·hm-2,养分投入比例约为1:1:1.06,其中,化肥提供的养分占绝大部分。目前大荔县施肥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化肥施用量过大,有机肥施用不足;施基肥偏好复合肥料导致氮、磷、钾养分投入量相对一致;微量元素肥料投入较少。2、大荔县4种棚型相比较,产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日光温棚、钢架棉被冷棚、钢架双膜冷棚、普通冷棚。施肥量由高到低顺序与产量趋势相同,在有机肥投入量上,日光温棚的肥料投入要远高于钢架双膜冷棚和普通冷棚。3、大荔枣园土壤肥力测定结果显示,土壤p H偏碱性,碱解氮含量较为丰富,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低,速效钾含量极其丰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微量元素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都为适中或丰富水平。4、利用Arc GIS软件绘制了大荔县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总体表现为,土壤碱解氮、有机质西北-东南一线含量高,其他地区含量较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布格局为北高南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有机质、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磷是影响大荔冬枣产区土壤质量最主要的因素,通过计算综合得分,对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各乡镇土壤得分高低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基本吻合。5. 以已有的土壤肥力信息建立数据库,初步构建了大荔温棚枣园精准施肥专家系统,系统以目标产量法理论为基础,可以为农户制定施肥方案,旨在为农户提供简便、快捷、科学的施肥指导。综上所述,调研得出枣园化肥施用以复合肥为主且施用量过大,有机肥施用不足,氮、磷、钾养分投入量相对一致,微量元素肥料投入较少,棚型不同导致枣果成熟期提前的时间不同,在经济效益上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引起了不同棚型枣园施肥量和产量上的差异。通过测土得出,枣园土壤有机质较为缺乏,碱解氮较为丰富,有效磷中等偏下,速效钾极其丰富,并分别讨论了各乡镇的主要养分丰缺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有机质、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磷是影响枣园土壤质量最主要的因素。论文初步构建了大荔温棚枣园精准施肥专家系统,旨在为农户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

王英超,张桂霞,高忠浩,焦思鹏[6](2017)在《天津地区枣树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说明枣树原产我国,是我国最具特色优势的果树之一和第一大干果树种。目前,除黑龙江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栽培,总面积近200万hm2,年产量540多万吨,约占全世界的99%。枣树也是天津市主栽果树树种之一,在天津地区的栽植面积为1.87万hm2,主要分布在静海、大港等滨海地区,常见的栽培品种有金丝小枣、冬枣、马牙枣等品种。栽植面积约占天津市果树栽植总面积的34%,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郑茹梅,姚宗国,张义平[7](2013)在《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津市大港地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因地制宜,发展适合于盐碱地的农林产业,建成以冬枣为特色的生态经济林体系。随着冬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冬枣生产的创新模式,对确保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笔者探索适合大港冬枣提质增效的创新技术和模式,建议对冬枣密植园进行疏密间伐,发展设施栽培技术和生态冬枣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吴静[8](2008)在《冬枣园绿盲蝽发生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选择滨州市几个有代表性的冬枣主产基地为主要试验观察地点,对冬枣绿盲蝽发生消长规律及其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调查研究了冬枣园生态与绿盲蝽发生的关系,对2.5%百劫(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抗虫速灭乳油、90%杜邦万灵可溶粉粉、35%啶虫脒乳油和10%吡虫啉乳油等5种药剂防治绿盲蝽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开展了粘虫胶防治绿盲蝽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两年的调察,我们发现:1.绿盲蝽在鲁北地区年发生5代,越冬卵主要产在冬枣剪枝残茬、枣股芽鳞内、老翘皮缝及园中杂草、病残体中,以剪枝残茬中卵量最多;早春3~4月份越冬卵开始孵化,第一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第二代发生盛期在6月中旬;从第二代后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第三、四、五代发生盛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一、二代虫口数量最多,对冬枣危害最为严重,7月中旬后枣园虫口数量显着减少。冬枣园绿盲蝽在空间分布上呈显着不均衡状态。虫口密度以枣园周边地头枣树最高。在不同时序上空间分布变化也较大。冬枣发芽前绿盲蝽初孵若虫集中在树下杂草上取食;冬枣发芽后至5月下旬多数在树上危害,其余在树下杂草上取食;6月上中旬形成上树高峰,且在同一棵树的不同方位虫口密度差异不大。绿盲蝽多在清晨或夜晚爬到叶、芽上取食危害,晴天高温多在树下土缝或背阴处潜息;活动性差,受惊后爬行迅速。成虫飞翔力强,可在不同枣园间及不同作物间转移危害。2.冬枣绿盲蝽第一代主要危害幼芽、嫩叶,幼嫩组织被害后,大发生时常使冬枣不能正常发芽。第二代主要危害花蕾及幼果,花蕾受害后即停止发育而枯死脱落,幼果被害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果肉组织坏死,造成落果。3.冬枣园及其周围生态与绿盲蝽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对加强枣园精细管理,开展生态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4.通过对5种药剂防治冬枣绿盲蝽的大田药效试验我们得出:在相同的稀释倍数下,不同类型药剂对绿盲蝽的毒力顺序为:万灵(灭多威) >抗虫速灭(高效氯氰菊酯与马拉硫磷复配制剂) >吡虫啉>百劫(高效氯氟氰菊酯) >啶虫脒。药后1d,万灵的防效最好,抗虫速灭其次,啶虫脒防效最差;药后3 d,各药剂的药效普遍增大,其中,万灵、抗虫速灭、吡虫啉的校正防效均达到90%以上,啶虫脒的校正防效也达到了82.68%;7 d各药剂的防效均下降,最高的为抗虫速灭,最低的为啶虫脒;1d、3d的田间防效与室内效果基本一致。5.试验证明粘虫胶对冬枣绿盲蝽具有较好的防效,于冬枣萌芽期和抽枝展叶末期,在枣树主干分枝以下,一年进行两次涂胶,胶环宽度2cm~3cm,为最佳使用技术。6.以试验研究为基础,提出的防治意见,经生产应用后取得显着经济效益,并为制定《良好农业规范出口冬枣操作指南(DB37/T693—2007)》山东省地方标准做出了一定贡献。

天津市静海科学技术委员会[9](2007)在《实施科技引领工程 促进枣产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静海县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全县总人口52.3万,其中农业人口43万,占总人口数的82.2%。全县耕地面积4 620公顷,其中枣树种植面积1 113公顷,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4%,占全市枣树种植面积的80%。静海县枣树种植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已有600多年历史。由于静海县水咸地碱、十年九旱,严重缺水,造成其

尹凤川[10](2006)在《东营市冬枣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对东营市5个县区的34个乡镇、济军生产基地和胜利油田有关单位的453个村庄、分场、公司中6万多枣农的236475.3亩冬枣密植园、318处贮藏保鲜库和4家贮藏加工销售企业,以及社会生产条件等冬枣资源的详细调查,对东营市冬枣产业进行了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发展冬枣产业,有利于改善东营市的生态环境。东营市具有生产优质冬枣的自然环境条件。冬枣具有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适应性强的特点。因此,大面积发展冬枣,可提高东营地区森林覆盖率,有利于土地沙化治理和盐碱地改良,进一步改善其生态环境。2.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生产初见规模。自2000年,东营市政府将冬枣列入专项督查,冬枣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新户、义和、丁庄、史口、明集等乡镇先后成为冬枣发展重点乡镇,建成一批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的冬枣密植园和示范园,全市冬枣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至2005年3月,全市冬枣种植面积已达236475.3亩。3.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基地规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保鲜贮藏难题仍未彻底解决,保鲜贮藏能力;淡水资源缺乏,制约冬枣发展;枣农技术素质偏低;缺少规范化管理模式,冬枣质量高低不一,难以进入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品种退化情况严重,育苗工作压力大;农业推广模式单一,科技服务滞后等。4.解决东营市冬枣产业化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一是加强科技投入,规范冬枣生产和管理模式,建立有机枣园;二是选育优良的冬枣品种;三是建设贮藏加工体系,提高贮运加工能力;四是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软环境建设。5.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冬枣生态经济建设模式。结合《东营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将冬枣产业化发展纳入到整个东营的生态建设中,建立以冬枣为主的特色农林业生态系统,达到冬枣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局面。

二、冬枣园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枣园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烟台苹果历史发展及其百年古树的文化遗产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烟台苹果历史及现状
2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果树类
3 烟台苹果百年古树的文化遗产特征
    3.1 历史性
    3.2 系统性
    3.3 持续性
    3.4 濒危性
4 小结

(2)设施栽培条件下枣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枣树设施栽培现状
        1.1.1 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1.1.2 冬枣设施栽培现状
        1.1.3 设施栽培的环境条件
        1.1.4 设施栽培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1.2 AMF多样性研究进展
        1.2.1 AMF生物学特性
        1.2.2 AMF的功能
        1.2.3 AMF的分类鉴定
        1.2.4 AMF群落的驱动机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采样区概况
        2.1.2 样品采集
        2.1.3 试剂与药品
        2.1.4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2 土壤酶活的测定
        2.2.3 根系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和球囊霉素测定
        2.2.4 冬枣根系AMF多样性及群落组成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设施栽培冬枣果园土壤差异
        3.1.1 土壤理化性质
        3.1.2 土壤酶活
    3.2 设施栽培冬枣根系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和球囊霉素差异
    3.3 AMF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3.3.1 AMF物种组成
        3.3.2 AMF相对丰度
        3.3.3 AMF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3.4 AMF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3.4.1 AMF群落结构差异
        3.4.2 AMF群落结构组装机制
        3.4.3 AMF群落结构差异指示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设施栽培下冬枣根际环境因子
        4.1.2 设施栽培下冬枣根际土壤酶活
        4.1.3 根系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和球囊霉素
        4.1.4 冬枣根际AMF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4.2 结论
    4.3 创新点
    4.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大荔设施冬枣产业发展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荔冬枣发展现状
2 设施冬枣主要类型
3 冬枣不同栽培设施成本效益对比
4 主要做法
    4.1 加大政府扶持,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4.2 依托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4.3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4.4 加强品牌建设,引领产业上档升级
    4.5 加快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5 存在问题
    5.1 设施冬枣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强
    5.2 缺乏领军型冬枣企业品牌
    5.3 冬枣贮藏及加工有待进一步加强
6 建议

(4)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控制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来源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动力系统匹配设计
    2.1 冬枣收获机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动力驱动系统参数匹配理论计算与选型
        2.2.1 驱动电机选型
        2.2.2 动力电池参数确定与选配
    2.3 整车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
        2.3.1 仿真软件AVL CRUISE简介
        2.3.2 整车仿真模型
        2.3.3 动力系统性能仿真任务的建立
        2.3.4 仿真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电控系统设计
    3.1 电动底盘电控系统分析
    3.2 整机控制器控制策略研究
        3.2.1 电子差速模型分析
        3.2.2 轮毂电机的控制分析
    3.3 整车控制器设计方案
        3.3.1 控制器设计分析与方案
        3.3.2 电子差速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3.3.3 电子差速整车控制器软件程序开发
    3.4 本章小结
4 遥控与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4.1 冬枣收获机遥控系统
        4.1.1 无线遥控方案设计
        4.1.2 无线遥控器系统功能分析
        4.1.3 无线遥控器硬件设计
        4.1.4 无线遥控器软件程序设计
    4.2 视觉监控系统设计
        4.2.1 视觉监控系统分析
        4.2.2 视觉监控系统组成
    4.3 本章小结
5 实车试验测试
    5.1 遥控器与控制器信号接收测试
    5.2 车辆最高车速测试
    5.3 整车爬坡能力测试
    5.4 整车续航能力测试
    5.5 遥控器无线通讯信号稳定性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大荔冬枣产区施肥和土壤养分现状以及温棚施肥专家系统初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荔冬枣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1 冬枣栽培发展概况
        1.1.2 大荔冬枣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枣园土壤肥力状况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发展
        1.3.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3.2 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荔冬枣园施肥状况调查评价
    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2.1.1 调查地点及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枣园施肥现状
        2.2.2 冬枣产量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大荔冬枣园土壤肥力状况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3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土壤养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3.2.2 大荔冬枣产区土壤养分肥力评价
        3.2.3 大荔县各乡镇土壤主要养分状况
        3.2.4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
        3.2.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肥力评价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大荔温棚枣园精准施肥专家系统初步构建
    4.1 精准施肥专家系统的系统结构
    4.2 精准施肥专家系统的决策流程
    4.3 专家系统的功能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天津地区枣树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天津市各区域枣树的栽培情况
    1.1 天津市静海区枣树栽培现状
    1.2 天津市大港区枣树栽培现状
    1.3 天津市蓟州北部山区
2 枣树栽培中出现的问题
3 天津地区枣树栽培的未来发展方向
    3.1 积极发展设施栽培, 实现枣的周年供应
    3.2 推广无公害管理技术
    3.3 就地建立加工企业, 打造地方品牌
    3.4 优化品种, 提高产量和品质
    3.5 运用多种防治手段降低枣果的裂果率

(7)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提倡疏密间伐, 实现提质增效
2 发展设施栽培, 提高果品附加值
3 发展生态冬枣园, 拓宽致富渠道
4 发展林下经济, 实现效益最大化
    4.1 枣粮间作
    4.2 林菜间作
    4.3 林下养菌
    4.4 林药间作
    4.5 林下养禽
    4.6 林中养蜂
5 结论和展望

(8)冬枣园绿盲蝽发生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冬枣的研究现状
    1.2 绿盲蝽生物学研究综述
    1.3 目前防治技术现状
    1.4 研究立题的意义
    1.5 论文设计思路
2 材料与方法
    2.1 滨州市冬枣绿盲蝽发生为害规律调查研究
    2.2 滨州市冬枣绿盲蝽的发生与生态相关性研究
    2.3 5 种药剂防治冬枣绿盲蝽试验研究
    2.4 粘虫胶防治冬枣绿盲蝽试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绿盲蝽在滨州冬枣园发生消长规律
    3.2 滨州市冬枣绿盲蝽的发生与生态相关性
    3.3 5 种试剂防治冬枣绿盲蝽试验结果
    3.4 粘虫胶防治冬枣绿盲蝽试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及对应章节

(9)实施科技引领工程 促进枣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明确枣产业发展思路
2 搭建枣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2.1 建设静海县枣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2.2 开发计算机专家咨询服务系统
    2.3 开通短信息服务平台
    2.4 建立红枣协会
    2.5 研究红枣深加工
3 改良品种,优化主载品系
4 加大力度,示范推广新技术
    4.1 开拓培训新方式,加快枣产业技术传播速度,造就新型农民
    4.2 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户,以点带面
    4.3 狠抓核心示范点,做实工作,提高成效
    4.4 充分发挥县枣树种植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
5 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5.1 枣农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培养出一大批土专家和技术能手
    5.2 引进了一大批专家级人才
    5.3 经济效益显着

(10)东营市冬枣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冬枣的优良品质
    1.2 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特点
    1.3 冬枣生产应具有的自然条件
    1.4 东营市发展冬枣业的条件
        1.4.1 东营市冬枣生产的自然和环境条件
        1.4.2 东营地区冬枣的物候期
        1.4.3 社会条件和工作基础
2 东营市冬枣生产现状调查方法
    2.1 栽植时间及树龄
    2.2 管理水平综合评估
    2.3 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根据实际统计填报
    2.4 贮藏加工设施、销售企业、技术服务体系调查
    2.5 汇总
3 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生产现状与分析
    3.1 冬枣资源
        3.1.1 冬枣密植园
        3.1.2 四旁冬枣
    3.2 冬枣栽培管理
        3.2.1 管理方式
        3.2.2 管理技术
        3.2.3 管理水平
    3.3 冬枣贮藏加工及市场体系
        3.3.1 贮藏加工体系
        3.3.2 龙头企业
        3.3.3 市场销售体系
    3.4 社会化服务体系
        3.4.1 服务体系
        3.4.2 协会组织
4 冬枣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4.1 生产基地规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4.2 保鲜贮藏难题仍未彻底解决,保鲜贮藏能力较低
    4.3 淡水资源缺乏,制约冬枣发展
    4.4 枣农技术素质偏低
    4.5 生产中品种变异与退化情况严重
    4.6 冬枣质量较低,难以进入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销售
    4.7 农业推广模式单一,科技服务滞后
    4.8 病虫害严重,防治技术措施落后于冬枣产业的发展
    4.9 深加工能力较差
5 东营市冬枣产业化发展对策探讨
    5.1 冬枣林果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想
    5.2 冬枣生态林建设奋斗目标
    5.3 枣林体系建设总体布局
    5.4 提高科技含量,推广和研究创新技术措施
        5.4.1 建立有机枣园
        5.4.2 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
        5.4.3 贮藏加工体系建设
        5.4.4 克服冬枣一系列技术难关
    5.5 发挥政策优势,加强冬枣产业化生产的软环境建设
        5.5.1 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5.5.2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
        5.5.3 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5.5.4 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冬枣园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烟台苹果历史发展及其百年古树的文化遗产特征分析[J]. 孔维府,郭菲,李军,王涛. 果树资源学报, 2021(04)
  • [2]设施栽培条件下枣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 王军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大荔设施冬枣产业发展调研[J]. 杨平,张少波,王震,王巧莉. 西北园艺(综合), 2020(06)
  • [4]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控制系统开发[D]. 赵林亭. 山东交通学院, 2020
  • [5]大荔冬枣产区施肥和土壤养分现状以及温棚施肥专家系统初步设计[D]. 郭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6]天津地区枣树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J]. 王英超,张桂霞,高忠浩,焦思鹏.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7]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J]. 郑茹梅,姚宗国,张义平. 天津农业科学, 2013(08)
  • [8]冬枣园绿盲蝽发生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D]. 吴静.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9]实施科技引领工程 促进枣产业发展[J]. 天津市静海科学技术委员会. 天津科技, 2007(02)
  • [10]东营市冬枣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D]. 尹凤川. 山东农业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冬枣园的建立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