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一、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马佳男,高宝山,王远涛,安伟[1](2018)在《膀胱肉瘤样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月,加重2周"于2015年9月收入我科。查体:一般状态尚可,未见专科阳性体征。泌尿系彩超提示左侧输尿管下段膀胱入口处一3.8×2.9cm占位,广基底,其内血运丰富,继发左侧肾盂及输尿管全程扩张。盆腔CT提示左侧输尿管末端约4.0cm占位,膀胱左侧壁大小约2.0cm×2.4cm占位,伴膀胱壁

黄永泰[2](2018)在《腹腔镜膀胱镜双镜联合手术在膀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镜双镜联合手术在膀胱疾病(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良性肿瘤、膀胱憩室、膀胱阴道瘘、脐尿管病变、节育环膀胱异位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应用腹腔镜膀胱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的膀胱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其中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良性肿瘤4例(包括膀胱副神经节瘤3例、膀胱囊肿1例)、膀胱憩室2例、膀胱阴道瘘2例、脐尿管病变2例(包括脐尿管纤维增生1例、脐尿管囊肿1例)、节育环膀胱异位1例,记录其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并随访333个月。结果:1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良性肿瘤4例:平均手术时间(213.75±91.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8.75±41.7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50±1.91)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8.75±3.50)d,术后无并发症,随访(3-33)个月,4例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情况。膀胱憩室2例:平均手术时间(212.50±67.1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00±14.1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8.00±4.24)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4.00±0.00)d,术后并发症1例,随访(815)个月,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无排尿费力、尿频、尿急、尿痛。膀胱阴道瘘2例:平均手术时间(265.00±42.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00±0.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3.50±4.95)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4.00±0.00)d,术后无并发症,随访(5-9)个月,1例未出现漏尿,且无尿频、尿急等并发症,1例拔除尿管前查膀胱造影未见漏尿,拔除尿管后出现少量漏尿,目前仍门诊随访。脐尿管病变2例:平均手术时间(142.50±10.6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00±42.43)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0±0.71)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9.5±3.54)d,术后无并发症,随访(21-28)个月,2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节育环膀胱异位1例:手术时间130min,术中出血量3ml,术后住院时间10d,留置尿管时间7d。结论:腹腔镜膀胱镜双镜联合治疗膀胱疾病(如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良性肿瘤、膀胱憩室、膀胱阴道瘘、脐尿管病变、节育环膀胱异位等)安全有效,可降低单纯腹腔镜治疗膀胱疾病的手术难度、有助于膀胱病变的准确定位,引导膀胱病变的切除及缝合关闭。

孙吉,林连祥,范祎,於裕福,华棋燕,陈丽锋[3](2015)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前4例因膀胱憩室癌行腹腔镜膀胱憩室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中位年龄62岁,术前均行膀胱镜成功活检,病理提示均为肌层浸润性膀胱憩室癌。B超、胸部CT、ECT等检查未发现远处脏器及骨转移,CT尿路成像提示双侧上尿路成像正常,无肾积水、囊肿及肿瘤。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其中3例行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1例行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分级分别为G1级1例,G2级2例,G3级1例。4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31个月死于远处肿瘤转移,余3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影像学、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对于肌层浸润的膀胱憩室癌的治疗应采取根治性切除,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安全、有效。

黄建华,彭波,刘敏,王光春,姚旭东,郑军华[4](2015)在《膀胱憩室癌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文中指出目的:提高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报告一例膀胱憩室癌并文献分析,患者,男,56岁,因"尿频、排尿不畅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术前超声及盆腔CT增强提示膀胱左侧壁多发憩室。结果:入院后行膀胱镜检查,术中见其中最大憩室颈部新生物,宽蒂,大小约1 cm,呈菜花样改变,表面有钙化坏死,活检提示为膀胱移行上皮癌,故行膀胱憩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结论:膀胱憩室癌是属于膀胱肿瘤的一种,病理学类型相对复杂,目前诊断方法主要是影像学、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治疗一般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方式有经尿道手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及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据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而定。

李明柳,王任国,何志伟,邓靖,卢杰源,阮胜,赵枝林[5](2012)在《多排螺旋CT对膀胱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膀胱憩室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其对膀胱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膀胱憩室的CT表现,总结憩室发生部位、大小和CT表现特征以及合并结石、肿瘤、感染、出血等伴发征象。结果 30例膀胱憩室共发现憩室38个,其中单发憩室26例,多发憩室4例。憩室最大径线为223 cm。30例中合并膀胱炎、感染5例,合并肿瘤5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膀胱结石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对膀胱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膀胱憩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崔振宇,杨文增,王全胜,古德强,马涛,魏若晶[6](2011)在《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膀胱憩室肿瘤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肿瘤,好发于45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45岁以上男性下尿路梗阻较常见有关。本院于2001—2008年收治膀胱憩室肿瘤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陈更瑞[7](2011)在《CT诊断膀胱憩室癌5例》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膀胱憩室癌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膀胱憩室癌的CT资料。结果 5例膀胱憩室癌CT表现为憩室内结节及肿块4例,呈宽基底固定状或部分带蒂,增强扫描结节灶或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延时扫描可见半环状对比剂填充;膀胱壁外软组织肿块1例,CT表现为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完整,内缘与膀胱壁相连,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延时扫描未见对比剂进入肿块内。结论膀胱憩室癌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对膀胱憩室癌有效高的诊断价值。

谢锋,孙光,刘晓强,刘雨[8](2011)在《膀胱憩室癌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膀胱憩室癌7例,术前膀胱镜下活检确诊3例,术中冰冻切片确诊4例。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1例行膀胱造瘘术。结果移行细胞癌3例,2例术后膀胱内局部复发,分别死于肿瘤转移和脑出血;1例随访5年无瘤存活。鳞癌2例,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转移,1例随访2年无瘤存活。腺癌1例,术后11个月死于肺转移,混合性癌1例,随访6个月无瘤存活。结论膀胱憩室癌确诊首选膀胱镜检及活检,其临床分期不同,预后明显不同,非移行细胞癌有早期浸润行为,预后差。

古德强,杨文增,崔振宇,齐丽丽,王全胜,马涛,师晓强[9](2010)在《膀胱憩室肉瘤样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涛亮,徐丹枫,金辛良,谭剑敏,许嘉骏,闵志廉[10](2009)在《膀胱憩室癌13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以期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膀胱憩室癌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59~86岁,平均年龄为(69.2±4.1)岁。13例患者均行膀胱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和膀胱镜检查,CT检查均发现膀胱憩室和憩室腔内软组织块。均行手术治疗,2例憩室内巨大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其中1例行右侧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切除膀胱憩室7例。术后,腺癌者仅予化疗,混合性癌者辅以放疗加化疗。结果术后随访8~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2.2±3.1)个月。4例移行细胞癌患者于术后6~10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术后1例死于肿瘤转移;另4例移行细胞癌患者随访6年无瘤存在。1例鳞癌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多脏器转移。1例腺癌患者术后13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另2例腺癌患者随访6年无瘤存在。1例混合性癌患者术后10个月无瘤存活。结论CT和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膀胱憩室癌的数目及大小、部位和形态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对癌症广泛转移者应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二、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膀胱肉瘤样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腹腔镜膀胱镜双镜联合手术在膀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膀胱憩室癌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概述及发病机理
    2.2 临床表现
    2.3 病理学
    2.4 诊断
    2.5 治疗
    2.6 预后

(5)多排螺旋CT对膀胱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影像分析
2 结果
    2.1 膀胱镜检及手术病理表现
    2.2 影像学表现
        2.2.1 病灶大小及形态
        2.2.2 CT检查表现
3 讨论
    3.1 膀胱憩室的螺旋C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
    3.2 膀胱憩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3.2.1 输尿管憩室
        3.2.2 尿道憩室
        3.2.3 前列腺增生症
        3.2.4 重复膀胱畸形
        3.2.5 神经源性膀胱及外伤性憩室样膀胱炎
        3.2.6 与盆腔内其他囊性包块相鉴别
    3.3 膀胱憩室螺旋CT诊断的临床意义

(6)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与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膀胱憩室癌13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辅助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膀胱肉瘤样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马佳男,高宝山,王远涛,安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05)
  • [2]腹腔镜膀胱镜双镜联合手术在膀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 黄永泰.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3]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孙吉,林连祥,范祎,於裕福,华棋燕,陈丽锋.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11)
  • [4]膀胱憩室癌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J]. 黄建华,彭波,刘敏,王光春,姚旭东,郑军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04)
  • [5]多排螺旋CT对膀胱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J]. 李明柳,王任国,何志伟,邓靖,卢杰源,阮胜,赵枝林. 海南医学, 2012(04)
  • [6]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J]. 崔振宇,杨文增,王全胜,古德强,马涛,魏若晶. 中国癌症杂志, 2011(09)
  • [7]CT诊断膀胱憩室癌5例[J]. 陈更瑞. 广西医学, 2011(05)
  • [8]膀胱憩室癌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J]. 谢锋,孙光,刘晓强,刘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01)
  • [9]膀胱憩室肉瘤样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J]. 古德强,杨文增,崔振宇,齐丽丽,王全胜,马涛,师晓强.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0(01)
  • [10]膀胱憩室癌13例[J]. 张涛亮,徐丹枫,金辛良,谭剑敏,许嘉骏,闵志廉. 上海医学, 2009(12)

标签:;  ;  ;  ;  ;  

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