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兽用中药材发展略论

21世纪兽用中药材发展略论

一、浅论二十一世纪的兽用中草药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温馨[1](2021)在《内蒙古地区抗菌用蒙药植物种类及土木香饲喂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禁止使用饲用抗生素后,替代饲用抗生素问题亟需解决。秉着传承民族医药的宗旨,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为目标,在替代饲用抗生素的背景下,本研究将内蒙古地区具有抗菌作用的蒙药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丰富度、利用部位及方法进行统计,筛选出优先利用蒙药植物。运用体外微生物试验研究10种蒙药植物对大肠杆菌及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与现代养殖结合探讨蒙药植物与青贮饲料混合饲喂应用的可行性,为养殖业的发展及畜禽动物健康,畜产品安全乃至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稳定发展服务。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通过文献查阅、植物标本数量查询、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内蒙古地区具有“杀黏”、抗菌、抗病原微生物等功效的蒙药植物。结果表明:共99种,其中菊科、毛茛科等较多。利用部位以地上部分为主;利用方法以内用、直接修制为主。16种蒙药植物可优先进行饲喂利用。2.选择10种蒙药植物采用热提取法制备提取物,分别以5种(0%、1%、2%、3%、4%)浓度梯度添加在大肠杆菌及植物乳杆菌培养基内,进行培养后观察记录菌落数。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体外培养试验,与对照组相比,百里香1%、蒲公英1%、苦参1%、苍术2%、黄花蒿3%、土木香1%、草木樨3%、侧柏1%浓度提取物抑制大肠杆菌的效果最佳,其余蒙药植物无显着影响(P>0.05)。植物乳杆菌体外培养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土木香提取物添加浓度为1%时显着促进植物乳杆菌的生长(P<0.05),其余无显着影响甚至抑制植物乳杆菌生长。3.选取土木香(Inula helenium)制成粉状,经60目筛。以15只舍饲母滩羊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土木香)、0.5%土木香组(日粮0.5%土木香粉/kg)、1%土木香(日粮1%土木香粉/kg)组。预饲期为7天,正饲期为14天,研究其对滩羊健康状况、血清生化及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土木香可提高滩羊采食量,并能够保护肝功能,促进滩羊血清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含量的升高。综上所述:内蒙古地区抗菌用蒙药植物种类很丰富,目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短缺,已种植的种类优先用于饲料添加剂是可行的,本研究为抗菌用蒙药植物种类选择提供了依据。初步筛选的蒙药植物中,结合体外抑菌试验选出土木香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滩羊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现良好,具有替代饲用抗生素开发利用的前景。本研究为内蒙古地区蒙药植物在饲用领域内的应用提供了崭新途径。

王家培[2](2021)在《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小香羊为贵州地方特色山羊品种,由于肉嫩味香而鲜,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雷山县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有利于寄生虫生长,这些寄生虫严重影响小香羊产业发展。大量用伊(阿)维菌素、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防治羊寄生虫病,容易引起药物残留,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寻找对羊无毒无害无残留,还能有效防治寄生虫病的中草药代替抗生素药物,成为现今养羊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开展雷山县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苦楝皮煎液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和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小香羊苦楝中毒和解毒试验,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和影响小香羊繁殖性能试验,得到以下试验结果。1.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用肉眼观察法、粪便检查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对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小香羊养殖场(户)均检出三种蠕虫,其中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感染率分别45.11%、31.47%、27.27%;小香羊三种蠕虫在规模场的混合感染率为25.42%,在散养场混合感染率为57.14%,两者差异极显着;绦虫在全年的感染率均差异不显着(绦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50%、39.29%、39.47%、55.17%),肺丝虫和肝片吸虫在夏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季节(肺丝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33.82%、42.86%、17.11%、31.03%;肝片吸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25%、42.86%、9.21%、31.03%);三种蠕虫在不同海拔和不同营养条件的感染率均差异不显着;母羊和羔羊比较,绦虫感染率差异不显着(母羊和羔羊绦虫感染率为25%和17.78%),肺丝虫和肝片吸虫感染率均差异显着(母羊和羔羊的肺丝虫和肝片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5%、16.67%、6.67%和0)。这些结果表明,雷山县小香羊羔羊阶段绦虫、肺丝虫和肝片吸虫感染率极低,但在半岁以上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不受季节、区域、海拔、养殖规模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2.苦楝皮煎液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试验和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用草药“三步骤煎制方法”煎制得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分装于试管中贮存,并于第1d、第90d、第180d进行药液颜色观察、PH值测定和苦楝素含量测定;用水煮法制得400mg生药/m L的中华万年青煎液,测定其部分化学成分。结果发现,经煎熬后,苦楝皮制剂呈黄色、p H值为5.0,苦楝素含量为5.35mg/m L,密封储存6个月后,苦楝皮煎液的颜色没有改变,药液的PH值和药液中苦楝素含量均没有改变,表明苦楝皮煎液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很稳定;中华万年青的强心作用化学成分占比较重。3.苦楝皮煎液对小香羊的安全性评价及中华万年青缓解苦楝体内毒性。分别以灌服法和注射法对30—40kg小香羊给以不同剂量的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对中毒羊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400mg生药/m L)进行解救;选择性行为表现强烈的成年公羊,产羔2胎的双羔母羊,连续2d给服苦楝皮煎液共60m L拌料饲喂。结果显示:(1)灌服法给药平均中毒剂量为580m L,注射法给药平均中毒剂量为120m L。小香羊中毒卧地时,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解救,剂量达100m L时多数中毒羊得到恢复。小香羊苦楝中毒后,GPT、GGT、BUN、TBIL、ALP均升高,TP、ALP、CRE、IP、TCHO、GLU、GLOB、Ca均下降。解毒后这些生化指标均在恢复,到第10d时,基本恢复正常;(2)公羊的性行为表现没有变化,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降低明显,精子畸形率增加明显,经过30d后,公羊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基本恢复完全;(3)母羊当次发情期的排卵明显受到影响,交配后未能成功受孕,但是不影响下次发情周期时间、排卵效果、受孕效果和产羔性别比率。总之,苦楝皮煎液有毒,不同给药法中毒剂量不同,苦楝中毒能引起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中华万年青是小香羊苦楝中毒的有效解毒剂,解毒后小香羊的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苦楝皮煎液对公羊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和母羊的发情、排卵、受孕、产羔都有影响,但是当苦楝成分完全排出羊体后,这些繁殖性能都能得到恢复。4.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效果。对羊的绦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吸虫病用不同剂量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分别以口服法和注射法进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羊三种蠕虫病治疗试验,治疗剂量为40m L和50m L时,注射法比口服法治疗效果好,治疗剂量为60m L时,两种治疗法效果相当。结果表明,苦楝皮是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的良药。综上所述,半岁以上的小香羊绦虫、肺丝虫和肝片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不受季节、区域、海拔、养殖规模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苦楝皮煎液灌服法和注射法给药,小香羊中毒剂量不同,两种给药法都能引起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发生相似改变;苦楝皮煎液对公母羊的繁性能都有影响,但药物代谢排出后均能恢复正常;用含苦楝素5.35mg/m L的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剂量为60m L时,口服法和注射法对小香羊三种蠕虫病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华万年青的强心作用化合物含量较高,是小香羊苦楝中毒的良好解救药物。

苏冬冬[3](2020)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医药技术、医药经济和公共健康备受关注的当下,如何有效对医药发明进行专利保护,既可以激励医药技术创新和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又可以满足药品可及性和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实现,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和产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目前,我国药品注册审批环节不审查拟上市药品的专利状况,导致上市后的药品面临着专利侵权和退市的双重风险。药品注册审批环节缺乏有效的专利争议解决机制,难以有效保护药品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制度上需要引入一种机制将药品的注册审批与专利权的保护相联系。美国1984年的《Hatch-Maxman法案》首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并在2003年的《医疗保险处方药改进和现代化法案》(MMA)中得到优化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包括程序链接和职能机构链接,涵盖简化新药申请程序、专利信息公示、专利声明、暂缓审批期、专利挑战机制、首仿药市场独占期等内容。我国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仅是对药品的审评审批与专利的权属状态之间的联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尚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我国既有规定过于简单宽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实际运行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国家从宏观政策和立法层面提出要探索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这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讨论。为了保障医药创新政策的有效部署落实和立法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建构方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进行全方位和体系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产生的缘由、创立的背景、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发挥的功效,挖掘该制度所蕴含的宗旨和价值理念,剖析制度的内在运行机理及其缺陷,探寻该制度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和重要影响因素,发现和解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剖析制度运行中产生的竞争法问题,在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实践、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实施效果、所进行的革新举措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不同立法模式的优缺点,吸收、合理借鉴这些国家在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有益尝试、探索和经验,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确立我国的药品专利链接立法模式和构建出科学、合理、健全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完善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体系。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由六章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本章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涵出发,厘清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明晰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判断标准,梳理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产生缘由与演变过程,剖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缺陷,确定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分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本章的内容为全文探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奠定了基础。就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本身而言,其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促进新药研发和及时确定专利法律状态的正效应时,也具有阻碍仿制药竞争和危及药品可及性的负效应。第二章,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章通过深入剖析药品专利链接的制度逻辑及其合理内核,挖掘出该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基础和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探寻该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为药品专利权人提供了在药品上市前解决专利纠纷的途径,是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得以实现的手段之一。该制度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立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目标。该制度有助于强化药品专利权的保护,激励药品创新;有利于促进仿制药与创新药的充分竞争,实现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解决公民健康需求与药品供给不足的矛盾。该制度是解决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不力、医药产业创新不足和高质量药品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国家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政策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制度设计。第三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本章主要考察了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结合近年来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定,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其后得到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响应和仿效实施。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基于本国实际和政策目标采取了不同的链接模式,且产生了不同的实施效果。美国将国内立法中的药品专利链接机制通过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推行。现阶段,由于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不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尚无法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将会成为国际药品专利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准则。第四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本章详细介绍了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配套的药品试验例外、药品专利期限延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内容,分析了这三个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制度本身的利与弊,以及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之间的关系。这几个制度实质上是围绕着药品专利保护与创新药研发之间的矛盾和药品专利权人的私人利益与和社会福利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药品试验例外制度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并行实施,起到了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作用。药品试验数据保护是药品专利链接的基础,药品专利链接是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延伸。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关的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能够起到共同激励创新药物的开发和加快仿制药及时上市的作用。第五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本章主要探讨了美国和加拿大在应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问题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也考察了欧盟在应对相关问题上的经验做法。从微观的角度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挖掘法院对同类案件作不同处理的法理依据,总结归纳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判定要件。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提出了我国应对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滥用主要表现为药品专利常青(药品专利不当登记)和反向支付协议两类典型行为。药品领域的专利常青、反向支付协议问题本质上反映了药品创新激励保护和市场自由竞争之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运用反垄断法规制药品专利常青行为和反向支付协议行为具有正当性基础,对这些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应遵循合理分析原则,综合衡量其垄断行为对竞争的正负效应,以判定是否落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畴。第六章,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本章在梳理及评析现有药品专利链接模式,分析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与实践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和法制环境,提出该制度在我国建构的基本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主要存在规定缺乏上位法依据、规定不具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突出问题。在药品注册审批实践中因药品注册申报引发的专利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在我国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需要补充制度创设的依据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专利链接方案。同时,在具体制度设计时,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重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衔接,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法律机制。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合理内核在于利益平衡,其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平衡设计,激励原研药企业继续研发新药并推向市场,鼓励仿制药企业挑战原研药企业的专利,使原研药行业与仿制药行业保持良性协调发展。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有效实施及其所追求的利益平衡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制约、配合和支撑,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促进原研药与仿制药协调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在中国语境下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应当警惕该制度滥用可能带来的反竞争风险。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科学评估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利弊,克服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消解该制度对药品可及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曾雪兰[4](2018)在《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赤脚医生群体兴起于1960年代,活跃于“文革”时期,于改革开放中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兴衰演变与时代变迁相吻合,其人生轨迹折射出强烈的时代特色。这一群体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本文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依据大量的档案和文献,结合回忆录和口述访谈史料,以历史学方法为主,辅以社会学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考察这一群体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重点梳理这个群体的构成,医疗技术和医疗实践,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等问题,讨论赤脚医生的角色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透过这个话题的梳理和讨论,也可以呈现农村医疗制度的变迁以及农村的日常医疗活动。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考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状况。民国时期乡村医疗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公共医疗体系远未建立,公共医疗设施残缺不全。共和国成立后,新政权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对原有乡村传统医疗方式实施改造,开始建立乡村现代公共医疗体系,为赤脚医生群体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大规模培养半农半医、不脱产的卫生员和新法接生员,构成了赤脚医生队伍的组织基础。赤脚医生群体的历史演变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紧密相关。伴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繁荣和崩解,赤脚医生群体经历了走向兴盛和逐渐衰落的过程。第二章叙述和分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主要从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比例、政治面貌、家庭出身等方面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另外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北京市赤脚医生的发展概况与全国的情况作比较,以及从人数和结构两方面将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省、市的赤脚医生群体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特征。第三章介绍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技术状况。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另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有中医疗法、西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各地基本一致。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主要有培训、考核和轮换交流制度。提升方式上,京郊独具特色。尤其是培训工作,与首都具备丰富的医疗资源优势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有一定关系。第四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实践活动。他们参与的医疗实践主要有防病治病;参加以防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参与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做好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工作;参与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对医疗实践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对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状况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第五章探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主要从赤脚医生的行政、业务管理机构对赤脚医生的管理以及赤脚医生与村庄中各类人员的关系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还对京郊赤脚医生参与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作了介绍。第六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主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析。从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变动。职业流动则贯穿于两个时期,但在不同时期,赤脚医生职业流动的方式也有差异。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结构发生较大变动,队伍人数迅速减少。这一时期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有着不同于毛泽东时代的新特征,职业范围更为广泛,流动也更为频繁。

张虹[5](2017)在《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苦豆草是在荒漠、草原农田等处生长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槐属。我国属于苦豆草生长大国,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产量都是由我国出产。在我国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北方荒漠地区分布广泛,约有12种类型的苦豆草。苦豆草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是其含有的生物碱。其含有的生物碱有槐定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等20多种[1]。主要药理作用是清热利湿、退黄利尿、解毒、消除炎症等[2]。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苦豆草中含量较多、药用价值较大、研究较多的碱类之——苦参碱类具有清热、除湿、抗炎、抗病毒、利尿、抗溃疡、抗腹泻、镇痛降温、抗心率失常、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药用价值[3]。有研究报道苦豆草提取物对于治疗奶牛乳房炎有一定的功效[4,5]。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苦豆草生物碱的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针对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首先,我们进行了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毒性试验研究。采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用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灌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通过预实验判断大鼠的最大致死剂量和最小致死剂量。然后配制四个浓度梯度的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灌服后观察记录实验大鼠的行为变化和临诊表现,连续观察10天,其间详细记录死亡大鼠的数量。然后对死亡大鼠进行解剖,检查器官包括皮下、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脑和肠系膜等。并依据简化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其数值为121.42 mg/kg,其90%可信度区间为105.4120.5 mg/kg,说明苦豆草总碱具有急性毒性。2.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为了检测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毒性,对药物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进行了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设高、中、低3个药物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每天以金属胃管经口给Wistar大鼠灌服1次苦豆草总碱灌注液,连续给药28天,空白组大鼠用纯净水灌胃注射。通过对大鼠一般状况及剖检后主要脏器的组织学变化以及对其体重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的生理活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主要脏器均无不良影响。试验过程中,各给药剂量组的大鼠未出现中毒反应,无死亡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没有慢性毒副作用。3.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研究引起乳房炎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大约90%的奶牛乳房炎都是由这三种致病菌过量增殖导致的。因此我们进行了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这三种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我们选择不同浓度的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倾入琼脂中,然后接种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细菌,测定苦豆草总碱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PH、血清浓度和细菌接种量对MIC的影响。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6、6、3 mg/ml,平均MBC分别为100、100、100、50 mg/ml。PH值的改变只对大肠杆菌MIC影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影响不明显。三种菌接种量增大,MIC值也随之增大。培养基中血清浓度对三种细菌的MIC影响不明显。说明无乳链球菌对苦豆草总碱灌注液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4.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了探究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以不同浓度的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加入大鼠脾脏细胞培养基中,通过MTT比色法测定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苦豆草总碱在70280 ug/ml范围内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但是却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同时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了苦豆草总碱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苦豆草总碱均抑制TNF-α的生成。然后用3H-TdR掺入法检测了苦豆草总碱对大鼠白介素2(IL-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草总碱在70280 ug/ml范围内可以增强IL-2的活性。综合以上实验,说明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可以影响大鼠的免疫功能,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和TNF-α的生成,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增强IL-2活性。

杨宇洋[6](2017)在《中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药品管理法规是一个国家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制定的与药品管理监督相关的法规。在世界各国,药品管理法规是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的基本法规。药品管理法规不仅与患者治疗、用药安全、民众的健康、医务人员的权限相关,与生产销售企业及研制单位的利益相关,还因为伴随着各种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伴随着药品生产、销售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联,是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卫生保障体系的构成与完善状况、经济管理与监督机制建设及其变革情况,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背景近年来在贯穿欧亚大陆、东联亚太经济圈与西进欧洲经济圈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中,俄罗斯具有重要地位。研究俄罗斯这一大国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不仅为中国法制的完善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还可为中国中、西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提供重要法律支持,推动中国医药行业国际化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俄两国药品管理法规发展历程有三个关键的时间段:50年代,前苏联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药品管理法规体系。中苏友好期间,中国的药品法规是在学习了前苏联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进一步修改。8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后根据国际药品管理法规发展的趋势及中国医药行业、医药市场、制药工业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概况,开始不断自我完善,修改颁布了比较全面的药品管理法规。90年代,前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俄罗斯药品管理法规在继承前苏联的基础上,接受国际药品管理法规的框架与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研究内容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其中重点阐述了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规的发展历程、主要结构和特点,比较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与《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等主要药品管理法规的不同特点。鉴于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概况以及中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面临的困难与现存问题,本文还研究了俄罗斯药品及食品管理法规对传统医药产品规定与要求,重点选取了俄罗斯海关联盟《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有关传统医药的相关规定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入俄罗斯医药市场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根据对中俄两国药品(包括食品)法规的比较研究,本文对中国药品管理法规有待完善的趋势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中医药产品进一步打开俄罗斯市场提出意及建议。第一部分研究概述。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药品管理法规是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的基本法规。伴随着各种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伴随着药品生产、销售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联。因而,近百年来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药品管理法规的制定,根据本国医药市场实际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不断对药品管理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对比分析中俄两国在医药卫生法规、特别是与传统医药学有关的法规等具体信息,可为对俄传统医药学合作,特别是中国中、西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提供重要法律支持,也可进一步发展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中国医药行业国际化。第二部分论述了两国法规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构成体系特点,重点对比分析了中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的差异。该部分选取了《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进行比较研究,对比分析了法规中涉及的两国现行医药监管体制与药品市场、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仓储、药品销售、药品标记以及法规执行特点等十二个方面的主体内容,对中俄两国主要药品管理法规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阐述了主体规定的含义,以及对医药卫生事业和发展具有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概状及俄药品(含食品)管理法规对传统医药产品规定与要求。当地的传统医药学治疗方法和传入的传统医药学的治疗方法两大类。随着俄罗斯全面转向市场经济,许多当地草药制成的药片经注册批准后在药店出售。但对传入产品,俄罗斯实行严格的医药许可证制度。中国传统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注册申报许可证后通过合法途径才可进入俄罗斯市场。本部分论述了俄药品管理法规对传统医药相关的名词解释以及传统医药产品和食品的国家注册等规定与要求。第四部分对俄罗斯海关联盟《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中与传统医药学相关的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涉及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俄罗斯海关联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对与传统医药产品的定义包括:生物活性添加剂、保健治疗型食品、预防性膳食食品、特殊食品和滋补性饮品等,按照食品标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传统医药产品必须要符合俄罗斯海关联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各个章节要求的标准。传统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往往涉及到特种食品的国家注册。特种食品的国家注册由海关联盟成员国的授权机构来受理。特种食品的国家注册是没有固定期限的。俄罗斯海关联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为中国中药产品、保健品以保健食品的方式合法进入俄罗斯提供了途径。第五部分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了比较分析。概述了俄罗斯医药市场现状以及俄罗斯市场对中医药产品进入独联体和欧洲市场的影响。分析了中药品现阶段的出口障碍以及进入俄罗斯市场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时代背景,总结中俄两国药品(包括食品)法规的比较分析内容,对中国药品管理法规有待完善的趋势和内容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中医药产品进一步打开俄罗斯市场提出建设性意见。第六章结论。本部分就中俄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差异进行了小结,提出中国药品管理法在药品信息发布、药品标记和进出口药品等多方面规定与之的差距和有待完善的方面。提示中国医药企业在俄罗斯进行药品注册和临床试验等步骤准备时,必须要认真了解和充分准备的信息。就法律及政策保障、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大教育科研及宣传力度、加强部门间合作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有关两国政策保障问题提出建议。特别对中医药进入俄罗斯提出建设性建议。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查阅俄罗斯代表性法规数据库、实地调研图书馆、翻译相关法规、咨询有关专家等方式和方法,尽可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俄罗斯主要药品10部管理法规的基本信息,查阅了 1984年颁布的中国《药品管理法》、2001和2008年《中国药品管理法(修订版)》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全文(2015最新修正)、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17部与药品相关的行政法规。运用文献研究法,学习研究俄罗斯主要药品管理法规原文;学习研究主要药品食品法规有关译文和事件材料;学习研究主要法规体系标准;学习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有关论着。同时开展实地调研,多次亲赴俄罗斯获取法律法规原文的第一手资料,与当地专家交流了解相关实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主要药品管理法规进行大量翻译、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对比,首次系统分析了俄罗斯药品管理主要法规内容,明确了其政府药品管理的法律框架;首次通过分析比较中俄两国药品管理法规的差异,探讨了其构成体系、基本内容特点与可借鉴之处。根据俄罗斯药品管理法规现状,分析中国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医药市场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俄罗斯药品管理法规及俄罗斯海关联盟《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中对传统医药产品的规定,分析探讨了中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规范要求。《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在总结俄罗斯及前苏联药品流通管理领域相关法规的基础上,结合2000年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发展趋势,并根据俄罗斯现行医药监管体制与药品市场、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仓储、药品销售的实际状况,对俄罗斯药品流通管理法规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与明确的规定。了解俄罗斯药品管理法规,可全面认识俄罗斯国家经济与社会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为我国医药科研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推动我国中西药品进入俄罗斯医药市场,提供重要法律支持。同时,也为我国法制的完善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中国中医药产品,特别是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要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要符合俄罗斯相关法律规定。在中俄两国政治、经济交流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今天,了解研究俄罗斯主要药品管理法规,不仅符合中俄两国国家利益,也符合俄罗斯人民的健康需求,有利于两国领导人确立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务实合作。

曹明泽,孔小军,王磊,张景燕,王旭荣,秦哲,孟嘉仁,李建喜,王学智[7](2015)在《藏药研究概况》文中认为藏药作为我国丰富的民族药物资源,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生长环境的独特性,赋予了藏药不可替代的疗效和医用价值。它以其传统的治疗方法,发挥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尤其对某些特殊的疑难病证具有特定的疗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藏药材的不断开发研究,其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但藏药的药物剂型、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都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与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通过新技术不断的完善。论文概述了藏药的发展史和藏医药特点,并从藏药药材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物开发4个方面综述了藏药的研究概况,为更好的研究藏药提供数据和资源。

陆强[8](2014)在《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兽医图书出版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以至整个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兽医图书出版属专业出版范畴,在我国有近2000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兽医图书出版在经历了萎缩、断层、分散、国际化受阻、品种匮乏、内容质量不高等艰难时期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大潮来袭,兽医图书出版与兽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广大读者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迫切渴望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这就为我国从战略层面上规划统筹兽医图书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从战略层面对兽医图书结构布局、资源配置、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发展方向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兽医图书出版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立足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兽医图书出版状况的宏观统计和图书品种、内容的深入分析,以专业图书常用分类方法按照学术专着(含译着)、高等教育教材、培训教材、科普读物和出版物学科分类,采用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站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出版等各个角度对兽医图书出版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的高度得出了七个结论。主要包括:1.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目标是构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品种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兽医图书出版体系。2.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必须坚持服务于兽医学科发展与教育、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与安全、服务于大众健康与生活“三个服务”的出版方向,这是坚持为实现新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服务的政治方向的具体体现。3.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适应性战略措施。即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普遍提高各类兽医图书科技含金量,根据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出版物,遵循市场规律,避免盲目竞争。4.必须进一步建立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品牌战略措施。借助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国家重大出版基金项目,树立品牌权威、立传世之作。5.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战略措施。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加快建立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出版体系。6.必须进一步建立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环保战略措施。把出版发展纳入国家的生态建设任务之中,使出版走上“绿色”发展之路。7.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国际交流战略措施。扩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交流,保护知识产权,繁荣“版权”贸易。本研究还就落实出版战略的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四条建议:1.通过我国兽医图书的组织与运行,推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兽医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体系。2.深度挖掘和整理传统中兽医学方面古籍,在国家或行业的引导和支持下尽快推进传统中医学着作“走出去”战略的落实。3.进一步强化国家对兽医图书出版的指导和规划功能,建立以立项方式为引导的兽医图书重大出版项目体系,强化行业部门和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配置和兽医图书出版结构与布局的交流与沟通,为实现“绿色”出版、高效出版奠定坚实基础。4.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联合开发兽医学科技术在线服务平台以及应用技术推广体系。

曾江勇,姚海潮,色珠[9](2010)在《对西藏兽用中草药发展的一些思考》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草药的研究开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草药的基本作用及我区兽用中草药现状、研究进展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提出了加快我区兽用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开发进程和标准化步伐的科学见解。

刘建华[10](2010)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政府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有效政策措施,在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并对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丰富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基本原理,分析其构成要素和实施成效,从体系微观运行和宏观发展两个层面进行评价,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和战略选择,确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现阶段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手段,为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本文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面,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概念、管理原则和功能作用,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运用生态经济学相关原理,丰富发展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系统、生态模型和无公害农产品物品属性等理论。在体系认识的研究方面,主要从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和发展入手,提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当前中国影响最大的农业生产方式,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中标准或规范、生产主体及制度与体系队伍三个不可或缺要素。运用实例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行取得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等成果进行总结,对其引领中国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及形成典型模式、维护农产品产地环境、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等成效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作用。在体系运行评价研究方面,对标准体系、生产主体的实施和市场三个方面的体系微观运行层面进行评价;运用SWOT原理从优势、劣势、机遇、制约四个方面在体系宏观发展层面进行评价。其中,体系运行层面分析产地环境和产品标准制定、生产主体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制度建设等方面影响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体系发展层面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自身的优势和一些劣势,外部发展的良好机遇及在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制约。在对策建议和战略选择方面,从科学优化标准体系、培育生产主体和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的对策,提出以SO战略为核心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为补充战略,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发展战略。通过采取科学制定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标准、分层次优化生产操作规程;扶持主体采用适宜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主体运用现代化的组织和管理理念生产、促使主体承担农产品可追溯的社会责任;切实加强服务监管能力、建立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条件的产地准出制度和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等措施;探索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政府调控-市场带动-科学技术的保障体系,完善体系发展。分析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安全品牌创建、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现代农业基本要求“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的目标和要求、方式和途径及保障措施。

二、浅论二十一世纪的兽用中草药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二十一世纪的兽用中草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地区抗菌用蒙药植物种类及土木香饲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抗生素及饲用抗生素的概述
        1.1.2 饲用抗生素在国内外规模化养殖中的应用变迁
        1.1.3 禁止使用饲用抗生素所面临的问题
    1.2 药用植物替代饲用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内蒙古地区抗菌用蒙药植物种类研究
    2.1 研究方法
    2.2 筛选过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内蒙古地区抗菌用蒙药植物种类
        2.3.2 内蒙古地区抗菌用蒙药植物分布及丰富度状况
        2.3.3 内蒙古地区抗菌用蒙药植物利用部位及方法
        2.3.4 内蒙古地区可优先利用抗菌蒙药植物种类
3 10种蒙药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体外培养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10种蒙药植物的基本情况
        3.1.1.2 菌种及培养基
        3.1.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3.1.2 试验方法
        3.1.2.1 试验设置
        3.1.2.2 蒙药植物提取物的制备
        3.1.2.3 菌种的处理及培养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活性测定
        3.2.2 10种蒙药植物提取物不同浓度梯度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3.2.3 10种蒙药植物提取物不同浓度梯度对植物乳杆菌的影响
4 蒙药植物土木香作添加剂对滩羊的饲喂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药物与仪器
        4.1.2 试验动物
        4.1.3 试验时间与地点
    4.2 试验饲粮
    4.3 实验设计
    4.4 饲养管理
    4.5 测定指标
    4.6 结果与分析
        4.6.1 蒙药植物土木香作添加剂对滩羊健康状况的影响
        4.6.2 蒙药植物土木香作添加剂对滩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6.3 蒙药植物土木香作添加剂对滩羊免疫功能参数的影响
    4.7 土木香价格及饲喂成本分析
5 讨论
    5.1 内蒙古地区抗菌用蒙药植物种类研究
    5.2 10种蒙药植物对大肠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体外培养试验
    5.3 蒙药植物土木香作添加剂对滩羊的饲喂试验
6 结论
7 不足之处
8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内蒙古地区具有抗菌作用蒙药植物名录
作者简介

(2)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小香羊概述
        1 小香羊分布特征和饲养方式
        2 小香羊外形和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
    二、小香羊寄生虫病防控研究进展
        1 羊寄生虫病的分类
        1.1 羊的外寄生虫病
        1.2 羊的内寄生虫病
        2 羊寄生虫病诊断方法
        3 小香羊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4 小香羊寄生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三、苦楝树研究进展
        1 苦楝的药用价值发展要略
        2 苦楝化学成分
        3 苦楝功效
        3.1 杀虫作用
        3.2 抑菌作用
        3.3 抗病毒作用
        3.4 抗生育作用
        3.5 抗炎和镇痛作用
        3.6 抗肿瘤作用
        3.7 抗溃疡和抗腹泻作用
        3.8 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3.9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10 抗血栓形成作用
        4 苦楝的毒性副作用及解救研究
        4.1 不良反应
        4.2 中毒原因
        4.3 解救方法
        5 苦楝加工炮制及临床应用
        5.1 炮制加工
        5.2 中药制药工艺
        5.3 苦楝临床应用
    四 研究中草药防治小香羊寄生虫病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选定
        1.2 主要试剂及器材
        1.3 三种蠕虫调查和记录方法
        1.3.1 待宰羊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调查和记录方法
        1.3.2 带羔母羊和羔羊的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调查和记录方法
        1.4 三种寄生虫检查及判断依据
        1.4.1 绦虫
        1.4.2 肺丝虫
        1.4.3 羊肝片吸虫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季节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 同一季节三种蠕虫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1.2 不同季节同种蠕虫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1.3 全年三种蠕虫的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2 不同养殖场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不同养殖方式小香羊三种蠕虫混合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4 不同乡镇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 各乡镇内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率差异分析
        2.4.2 各乡镇间小香羊同种蠕虫感染率差异分析
        2.5 不同海拔地区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5.1 同种蠕虫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不同季度感染率差异分析
        2.5.2 同种蠕虫在海拔1000m以下的不同季度感染率差异分析
        2.5.3 在同一季节中同种蠕虫在不同海拔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6 不同营养条件下小香羊三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分析
        2.7 不同年龄小香羊三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分析
        2.8 带羔母羊和羔羊三种蠕虫调查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苦楝皮煎液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测定及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苦楝皮和中华万年青的选择
        1.2 方法
        1.2.1 苦楝皮药液煎制方法
        1.2.2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观察、PH值测定和苦楝素含量测定方法
        1.2.3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1.2.4 数据统计及显着性检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PH值和苦楝素含量观察和检测结果分析
        2.2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PH值和苦楝素含量观察和检测结果
        3.2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4 小结
    第二章 苦楝皮煎液对小香羊的安全性评价及中华万年青缓解苦楝体内毒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的选择与编号
        1.1.1 苦楝皮煎液中毒和缓解试验羊的选择
        1.1.2 苦楝皮煎液影响繁殖性能试验羊的选择
        1.2 主要器材
        1.3 药物煎制方法
        1.3.1 苦楝皮药液
        1.3.2 中华万年青药液
        1.4 给药方法
        1.4.1 中毒和缓解试验的给药方法
        1.4.2 影响繁殖性能的给药方法
        1.5 繁殖性能试验羊饲养管理方法
        1.6 测定方法
        1.6.1 中毒和缓解试验血样采集及其生化检测方法
        1.6.2 公羊性行为和繁殖性能试验测定
        1.6.3 母羊性行为和繁殖性能试验测定
        1.6.4 公母羊选配方法
        1.7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服和注射苦楝皮煎液致小香羊中毒的用药和用时结果和分析
        2.2 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至小香羊恢复正常的用药和用时结果和分析
        2.3 小香羊中毒前、后和解毒后致恢复正常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
        2.4 公羊性行为及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2.4.1 性行为表现结果分析
        2.4.2 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2.5 母羊服用苦楝煎液后发情、排卵、受孕和产羔结果与分析
        2.5.1 发情结果分析
        2.5.2 排卵检测结果分析
        2.5.3 受孕结果分析
        2.5.4 产羔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苦楝煎液皮灌服法和注射法后致小香羊表现中毒反应
        3.2 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至小香羊恢复正常的用药效果
        3.3 解毒前后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3.4 公羊性行为表现及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变化的讨论
        3.5 关于母羊服用苦楝煎液后发情表现、排卵、受孕产羔结果讨论
        4 小结
        4.1 苦楝致小香羊中毒及中华万年青缓解
        4.2 苦楝影响小香羊繁殖性能
    第三章 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绦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吸虫病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的选择和分组
        1.2 苦楝皮煎液煎制方法
        1.3 给药方法
        1.4 试验羊饲养管理
        1.5 绦虫、肝片吸虫和肺丝虫的观察和检测方法
        1.6 数据统计和差异显着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治疗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活羊三种蠕虫检测结果分析
        2.1.2 屠宰羊三种蠕虫检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小香羊蠕虫定性检查(测)方法
        3.2 关于苦楝皮煎液剂量的选择和给药方法
        3.3 关于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绦虫病、肝片吸虫病和肺丝虫病效果
        4 小结
第四部分 全文结论
    1 结论
    2 创新性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

(3)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涵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适用范围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溯源与发展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背景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正式确立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缘由及标准
        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运行机制及缺陷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缺陷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及作用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作用解析
    第五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可及性
        一、对药品价格的影响
        二、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提升我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三、我国医药政策的演变
        四、我国医药产业的总体评价
        五、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保障公民健康权与生命权的重要途径
        一、药品取得是公共健康的重要保障
        二、利于解决药品短缺这一现实问题
    第三节 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需要
        一、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对药品专利国际规则变革的需求
    第四节 制度移植可行性的多维分析
        一、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
        二、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
        三、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
        四、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
        五、因应公共政策价值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节 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加拿大与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异同
        四、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情况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自由贸易协定下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
        二、国际药品专利规则的未来走向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
        一、药品试验例外的创立
        二、药品试验例外的正当性及制度功用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相互制衡
        四、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的冲突与解决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
        一、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专利期限延长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专利期限延长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数据保护
        一、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试验数据保护与药品专利链接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法律规制的理论溯源
        一、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差异性
        二、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协调性
        三、专利法与反垄断法适用的竞合及取舍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表现形式
        一、药品专利常青
        二、反向支付协议
    第三节 药品专利常青行为的法律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规制路径之考察
        二、我国的规制路径之选择
    第四节 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反垄断执法实践之考察
        二、我国对典型国家执法经验的现实借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
    第一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的规定及实践之评价
        一、我国现行药品专利链接规定之梳理
        二、我国现有实践之考察
        三、我国现行规定及实践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本质定位与立法选择
        一、药品专利链接模式梳理与评介
        二、推行以利益平衡为核心的强保护模式
        三、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范设计
        一、补充制度设计的法律依据
        二、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衔接
        三、药品专利链接的具体操作流程
        四、药品专利信息的公示
        五、暂缓审批期的设定
        六、专利挑战制度的设计
        七、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的设计
    第四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一、与药品试验例外制度的衔接
        二、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衔接
        三、与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衔接
        四、与诉前禁令制度的衔接
        五、与药品专利诉讼制度的衔接
        六、与专利行政处理制度的衔接
    第五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机制之完善
        一、简化药品上市审批程序
        二、适当提高医药发明可专利性标准
        三、修改和完善专利无效程序
        四、建立首仿药替代制度
        五、完善药品价格管控机制
        六、健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4)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论文设计
        1.概念和时空界定
        2.讨论的话题
        3.文献史料说明
        4.写作路径和框架
第一章 赤脚医生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
    第一节 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建设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第二节 赤脚医生的前身
        一、培养乡村医务人员任务的提出
        二、半农半医和不脱产卫生员
        三、新法接生员
    第三节 赤脚医生的成长和式微
        一、群体构成
        二、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发展
        三、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衰落
第二章 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
    第一节 群体概况
        一、农村不脱产卫生人员概况
        二、京郊赤脚医生概况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结构演变特征
        一、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比例
        二、政治面貌和家庭出身
    第三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地方的比较
        一、人数的比较
        二、结构的比较
第三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技术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的提升
        一、培训制度
        二、考核制度
        三、轮换交流制度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医疗方式
        一、传统中医疗法
        二、西医疗法
        三、中西医结合疗法
第四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实践
    第一节 防病治病与公共卫生工作
        一、防病治病
        二、公共卫生工作
    第二节 采、种、制、用中草药
        一、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的开展
        二、采、种、制、用中草药
        三、发挥的作用与评价
    第三节 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
    第四节 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
第五章 赤脚医生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
    第一节 政治关系网络
        一、公社和大队的行政管理
        二、与大队干部的关系
    第二节 业务关系网络
        一、公社卫生院的业务管理
        二、同行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基层社会网络
        一、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二、与社员的关系
    第四节 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
第六章 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一、报酬的构成
        二、报酬的变动
        三、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
        一、改革前赤脚医生的流动
        二、改革时期赤脚医生的流动
结论
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1.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
        1.2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1.3 乳房炎的发病机理
        1.4 奶牛乳房炎的临床诊断
        1.5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1.6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1.7 乳房炎防治研究方向
    2 苦豆子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2.1 苦豆子的地理分布
        2.2 苦豆子的生物学特性
        2.3 苦豆子的化学成分
        2.4 苦豆子生物碱的药理作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品
        1.3 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1.5 病理检查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品
        1.3 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与培养基
        1.2 试验菌株
        1.3 试验仪器
        1.4 三种菌液的制备
        1.5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1.6 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
        1.7 PH值、细菌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MIC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低抑菌浓度MIC浓度结果
        2.2 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
        2.3 PH值、细菌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MIC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苦豆草总碱灌注液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品
        1.3 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1.4.1 苦豆草总碱对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1.4.2 苦豆草总碱对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1.4.3 苦豆草总碱对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
        1.4.4 苦豆草总碱对大鼠白介素2(IL-2)活性的影响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6)中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我国对国际药品管理法的研究概况
    2. 我国对俄罗斯主要药品管理法的研究概况
前言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中俄药品管理法比较研究
    2.1 中俄药品管理法立法进展回顾
    2.2 中俄药品管理法立法的重要阶段
    2.3 中俄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2.4 中俄药品管理法构成体系
    2.5 中俄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差异
3. 俄传统医药发展概状及俄药品管理法在传统医药中的运用情况
    3.1 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概况
    3.2 俄罗斯市场中的传统医药产品概况
    3.3 俄罗斯药品管理法对传统医药产品的规定
    3.4 俄罗斯食品法规对中医药产品进入的要求
4. 俄罗斯食品法规所涉及的传统医药内容
    4.1 基本概念及定义
    4.2 俄罗斯关于传统医药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
    4.3 俄罗斯《食品安全》法对传统医药的规定
    4.4 传统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所涉及的特种食品国家注册
    4.5 传统中药及保健品(食品)进入俄罗斯需说明的问题
5. 中医药进入俄罗斯的战略意义及现状分析
    5.1 俄罗斯药品市场概况
    5.2 发展俄罗斯市场对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作用
    5.3 中医药在俄罗斯发展优势分析
    5.4 中医药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5.5 主要思考及建议
6. 结论
    6.1 比较研究的结论
    6.2 完善政策的建议
    6.3 中医药进入俄罗斯的建议
    6.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
附录二 俄罗斯海关联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

(7)藏药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藏药的发展史
2藏医药的特点
    2.1藏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
    2.2藏药性、味、效与五源的关系
    2.3藏药独特的药物资源
    2.4藏药独特的炮制工艺
    2.5藏药独特的用药特点
3藏药的研究
    3.1藏药药材资源研究
    3.2藏医药理论研究
    3.3藏药化学成分研究
    3.4藏药药理学研究
    3.5药物研发
4展望

(8)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与类型分析法
        1.3.2 统计学方法
        1.3.3 比较研究学方法
        1.3.4 实证分析方法
        1.3.5 市场经济学方法
        1.3.6 计量经济学方法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路线
    1.5 研究数据来源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成果及问题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2.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和明细分类概况
    2.3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1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57年,我国学习前苏联时期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2 1958年大跃进时期至“文革”前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3 “文革”时期和“文革”后三年改革开放前,兽医图书出版情况
        2.3.4 改革开放初期到2003年,探索性发展时期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5 深化改革21世纪,2004年--至今,兽医图书出版的成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他山之石——中外兽医图书比较
    3.1 中外兽医图书选题涉及的专业分类方面比较
    3.2 中外兽医图书涉及图书类型方面比较
    3.3 中外兽医图书在图书内容安排上比较
        3.3.1 中外兽医图书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3.3.2 中外兽医图书描述方式方面
        3.3.3 中外兽医图书版本内容更新方面
        3.3.4 中外兽医图书写作风格方面
    3.4 中外兽医图书出版形式比较
        3.4.1 中外兽医图书搭配光盘方面
        3.4.2 中外兽医图书数字出版方面
        3.4.3 中外兽医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制作方式
        3.4.4 中外兽医图书在制作过程方面
    3.5 中外兽医图书出版主体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4.1 出版结构不合理
        4.1.1 兽医学科发展不均衡
        4.1.2 中国国情的变化引起兽医图书出版的问题
    4.2 内容与图书题目不完全吻合
    4.3 图谱类图书质量参差不齐
    4.4 版本陈旧,不能及时更新
    4.5 产生中国兽医图书出版问题的主要原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世纪影响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因素
    5.1 主流文化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2 当代畜牧业发展对兽医学科及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3 中兽医医药标准化发展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4 宠物经济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4.1 宠物经济对兽医图书的影响
        5.4.2 “宠物热”对兽医知识普及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发展探索
    6.1 探索中国兽医图书出版选题潜在的市场
        6.1.1 中兽医学的科研和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
        6.1.2 兽医针灸学的新时代发展
        6.1.3 中兽医学教材的革新
        6.1.4 中兽医的传统魅力尚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挖掘
    6.2 探索完善兽医图书结构
        6.2.1 图书分类结构的意义
        6.2.2 兽医图书出版结构现有缺陷分析
    6.3 探索对有价值的优秀图书进行深度开发,及时更新改版,产生精品和经典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
    7.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战略目标
    7.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必须坚持“三个服务”的出版方向
        7.2.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兽医学科发展与教育
        7.2.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与安全
        7.2.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大众健康与生活
    7.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实施的五项战略措施
        7.3.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适应战略
        7.3.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品牌战略
        7.3.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战略
        7.3.4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环保战略
        7.3.5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国际交流战略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结论、创新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
    8.3 展望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萌芽与发展
        1.2.2 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
        1.2.3 中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1.2.4 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资料来源
    1.5 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分析
    2.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2.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2.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管理原则
        2.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功能作用
    2.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业生态学理论
        2.2.4 环境外部性理论
    2.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发展
        2.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原理
        2.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生态系统
        2.3.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生态模型
        2.3.4 无公害农产品的物品属性
第三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探索和形成
        3.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发展
        3.1.3 中国农产品主导生产方式的分析
    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标准体系分析
        3.2.1 产地环境的管理与标准
        3.2.2 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与标准
        3.2.3 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标准
        3.2.4 产品的质量标准
    3.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组成结构分析
        3.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类型分析
        3.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比例构成及发展趋势
    3.4 制度和体系队伍的建设情况分析
        3.4.1 工作制度建设
        3.4.2 体系队伍建设
第四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绩效分析
    4.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取得的成果
        4.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特点的形成
        4.1.2 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的扩大
        4.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快速提升
    4.2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态势分析
        4.2.1 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分析研究
        4.2.2 市场化发展的分析
        4.2.3 产业化发展成效的实例分析
    4.3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的形成
        4.3.1 都市无公害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3.2 综合农场产业化生产模式
        4.3.3 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3.4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4 生态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例
        4.4.1 黑龙江农垦红兴隆分局基本概况
        4.4.2 红兴隆分局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主要措施
        4.4.3 取得的成效
        4.4.4 红兴隆分局产地环境评价
第五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评价分析
    5.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体系的运行分析
        5.1.1 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分析
        5.1.2 标准体系运行作用和效果的分析
    5.2 生产主体的实施效果分析
        5.2.1 生产主体实施的现状分析
        5.2.2 实证分析1——无公害农产品申报材料现状分析
        5.2.3 实证分析2——生产者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评价分析
    5.3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情况的分析
        5.3.1 无公害农产品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
        5.3.2 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的对策
    6.1 科学优化标准体系,提升标准科技水平
        6.1.1 深入研究,科学制定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标准
        6.1.2 分层次优化生产操作规程,增强标准针对性应用
    6.2 培育生产主体,引领中国现代农业生产
        6.2.1 因地制宜,扶持主体采用适宜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6.2.2 提高服务能力,鼓励主体运用现代化的组织和管理理念生产
        6.2.3 加强引导,促使主体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6.3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6.3.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服务监管能力
        6.3.2 建立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条件的产地准出制度
        6.3.3 推行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
第七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与构想
    7.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SWOT 分析
        7.1.1 优势(Strengths)
        7.1.2 劣势(Weaken)
        7.1.3 机遇(Opportunities)
        7.1.4 制约(Threats)
    7.2 构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与保障
        7.2.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
        7.2.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保障要求
    7.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构想
        7.3.1 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安全品牌阶段
        7.3.2 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
        7.3.3 实现现代农业基本要求的发展阶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浅论二十一世纪的兽用中草药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地区抗菌用蒙药植物种类及土木香饲喂效果研究[D]. 温馨.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D]. 王家培.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3]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D]. 苏冬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4]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D]. 曾雪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苦豆草总碱灌注液的生物活性研究[D]. 张虹.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0)
  • [6]中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比较研究[D]. 杨宇洋.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7]藏药研究概况[J]. 曹明泽,孔小军,王磊,张景燕,王旭荣,秦哲,孟嘉仁,李建喜,王学智. 动物医学进展, 2015(08)
  • [8]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D]. 陆强.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3)
  • [9]对西藏兽用中草药发展的一些思考[J]. 曾江勇,姚海潮,色珠. 西藏科技, 2010(08)
  • [10]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D]. 刘建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标签:;  ;  ;  ;  ;  

21世纪兽用中药材发展略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