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与中医(一)

三十六计与中医(一)

一、三十六计与中医学(一)(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婧,廖华君,许帅,朱章志,谢欣颖[1](2019)在《立足“兵法”探六经辨治》文中研究表明兵法与岐黄之术,源头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深刻的中国传统哲学思辨智慧。伤寒六经辨证体系是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精华。其阐述的理法方药,临床效如桴鼓,被历代医家奉为圭镜。《孙子兵法》是总结了军事领域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的兵学杰作,是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瑰宝。文章从明辨和治法两个层次,其中治法从"顺应形势,借力而攻"、"韬光养晦,潜藏收敛"、"伎巧应变,诡道出之"3个方面,结合六经生理病理特点,梳理六经辨治规律。在医道和兵法之间寻求相通之处,以加深对岐黄之术的理解,拓展临床实践的运用。

乜炜成,张炳立,吕萌,乔萌,孔乔,李安,阴洺玙[2](2018)在《温病学治法中的策略与三十六计联系举隅》文中研究指明《三十六计》是充分吸收《易经》中的辩证思想,根据阴阳变化推演出的兵法策略,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总结。战争是敌我双方的较量,疾病则是人体正邪抗争的过程,清代名医徐大椿着有《用药如用兵论》,用兵拨乱与中医治病有异曲同工之处。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提出"治外感如将"[1],可见在外感病的治疗中,更多体现出兵法策略与中医辨证施治理念相一致。更为巧合的是温病学和《三十六计》均大成于明清,二者

薛泽辉,李可建[3](2018)在《古代哲学视野下的中医脾胃理论》文中研究表明中医学是以古代哲学的思维方法为认识基础,故研究脾胃理论要以哲学思想为指导,脾胃主持中州,安和五脏,对人体生理病理有重要意义,笔者旨在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兵家、道家学派角度阐述脾胃之理论,探索脾胃与时空观、兵法思想、坤土之德之间的深层内涵,以期拓宽对脾胃理论思维方法的认识,指导、应用于临床实践。

胡一凡[4](2017)在《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临床应用浅议》文中研究指明兵家以深谋远虑、出谋划策、排兵布阵行军打仗为主,不知兵者,不足以为将帅。医家以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选方遣药为主,然医家、兵家的学术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医家选方遣药无不运用兵家的思想,犹如故人将用药喻成"用药如用兵"之道。浅议瞒天过海在临床中的应用,以窥一二。

张勇[5](2017)在《《老子》阴阳五行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东方和西方都有经典诠释的传统,在经典诠释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新思想的创发。西方最典型的是对《圣经》的诠释。东方则有对《老子》、“四书”等经典的解释。专门研究《老子》诠释的学问称之为“老学”。熊铁基先生等撰写的《中国老学史》对于《老子》的“启后”——即对《老子》的后世影响研究很重视,对《老子》的承先——即《老子》的思想渊研究也比较重视。书中谈到《老子》对“天道”、“五行”、“辩证法”、“无为”、“自然”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饶宗颐先生则提出从思想史发展脉络上来研究,开辟出“先老学”一名词。而对《老子》本身的文字研究和思想内涵、哲学内涵发掘则对于无论是“先老学”还是“后老学”,都具有根本的价值。本文的主旨,一是就《老子》的“承先”部分,特别是对阴阳五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行论述;二是对《老子》本身的文本和哲学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对《老子》以前的阴阳五行思想的梳理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本文将《尧典》、《舜典》、《大禹谟》三篇文章合并研究,结合《洪范》篇的哲学思想,从而认为阴阳五行思想的成熟时间至少在商末周初。《老子》的思想底蕴是阴阳五行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是理解《老子》的一把钥匙,通过对阴阳五行思想的理解,可以深化和细化我们对《老子》的理解。本文理清了《老子》和阴阳五行思想之间的关系,也指出了《老子》道论的超越性。认为《老子》道论是《易经》阴阳哲学在新时代、新环境中做出的新解释。《老子》将一个普通的名词“道”抽象成专有的哲学术语,从而将之前的朦胧和萌芽状态的哲学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体系完整,极具解释性和包容性,这是先秦传统思想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高潮,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突破。阴阳和五行肇端于古天文学。阴阳源于先人对身内和身外的观察和探索,特别是对天象的归纳总结。阴阳思想和五行思想同源。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前七、八千年阴阳观念初步萌芽,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阴阳观念已具雏形,而尧舜禹以及夏代是阴阳五行观念的发展期,而商末周初的《洪范》篇是阴阳五行观念成熟的标志性文献。周代阴阳五行思想的应用在《左传》、《国语》中有集中的反映。《老子》文本、修辞、结构、义理等方面均体现了阴阳五行思想。《老子》第二章“善恶相生”、第四十二章“负阴抱阳”最为突出。而第十二章“五色、五音、五味”、第十章“营魄抱一”、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等则反映了五行思想,本文均——进行了辨析。本文认为《老子》书中蕴含不少的医学知识,《老子》和《黄帝内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天文学解老、医学解老可能会成为老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从道论、物论和名论三方面对《老子》道论进行阐发。对道的属性和特点(自为性、自在性、自因性、自然性、无限性、圆满性、均衡性、超越性、终极性等)、道名关系、道物关系等方面做了一定论述,并努力尝试古今和中西理念的融合。最后,文章指出《老子》哲学及阴阳五行思想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对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应对“文明冲突论”做出了积极的回答。并且对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研究体系、话语体系都具重要价值。本文在研究《老子》的阴阳五行思想的过程中,运用了解释学、天文考古学、哲学、传播学、和文献学等方法,也综合运用了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分析和归纳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研究方法的汇通寻求新意。本文注意结构上的逻辑关系。第一章是《老子》以前阴阳五行思想发展的开端、发展与成型过程;第二章分析《老子》的阴阳学说;第三章分析《老子》的五行思想;第四章通过阴阳五行学说的视角研究《老子》道论的展开;最后讨论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冯晶晶[6](2017)在《《孙子兵法》与中医理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选择《孙子兵法》与中医理念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当前全民乃至全世界推崇中医的大背景之下,总结《孙子兵法》与中医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互联共通的思想,目的在于通过对二者共同特点的总结,利用《孙子兵法》社会传播的广泛性,结合中医深奥的知识,使中医能够以一个全新的文化形态面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我们最具有传承优势的兵学文化和医学文化,也彰显了我们的民族自信。方法: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搜集了关于“用药如用兵”的文献资料,查阅了《孙子兵法》的传播历程,从互联网、图书馆筛选资料,还有对导师贾成祥教授的《文化与中医》和《中医的文化理念》两个视频公开课的学习,最终形成了这篇文章。结果:1兵道与医道:①重战慎兵与重医慎药。战争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发动战争劳民伤财,更会牺牲士兵生命,要“以民为本”,所以对待战争的态度一定要慎重;中医讲究“以人为贵”,在治病过程中要审慎辨证,慎重用药,恰当选择方剂,避免误治的情况出现,同时也要注意辨别选择药品,不能为了利益不顾人命,也要兼顾药物的毒副作用,慎重使用药物。②全局思想与整体观念。战争需要把握全局,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更好的保全军队;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司外揣内和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兵法和中医的关系。③知彼知己与审证知药。战争中不仅需要了解自己的兵力部署及战势情况,更需要熟悉敌人的作战方法,这样才能为取得战争胜利提供可靠的保障;中医用四诊合参、六经辨证、八纲辨证以知病,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以知药。④安国全军与保命全形。“不战而屈人之兵”与“以全争天下”是《孙子兵法》的“全军”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不废一兵一卒赢得战争;中医中的“治未病”思想,要想保全自己,首先要学会养生,养身惜命。⑤良将仁德与良医仁心。身为将领,要“视卒如婴儿”,要爱兵如子,只有将、士达到和谐,才能更好地配合以取得战争的胜利;中医有规范的行医准则,身为医者,要有“仁”心,不能歧视病人,更不能为了利益损害医生的形象,要对病人负责,用“仁爱之心”爱护病人,要努力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使医生和病人能够和谐相处。2战术与医术①确定原则。战争中需要判断敌人的虚实,要选择正确的作战方针,确定对敌原则;中医临症时,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补虚泻实,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②灵活变通。作战中一定要做到“践墨随敌”,不能墨守成规,要依据战场上的态势进行灵活变化;中医中最重要的“同病异治”也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发病原因、病程日程长短做出的决策。③因势利导。战争中必须选择有利的地势,选择适合的将领,充分“任势”,达到最大的战争优势;中医中选择的药物,不同的药物通过“任势”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④出奇制胜。兵法“以正合,以奇胜”,以奇思取得正面战场的胜利,还可以采用间谍的方式,从谋略上攻占地方;中医中则是通过辨证,然后“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是正治,“治热以寒,温而引之;治寒以热,凉而引之”则属于反治。这种方法运用得当,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孙子兵法》与中医理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用药如用兵”是《孙子兵法》与中医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孙子兵法》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传播,中医又在世界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二者结合对于传播中医文化与展现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意义。

方跃坤,顾润环,杜宝昕,韩铝洲,李昭凯,顾维超[7](2016)在《兵法医学思想在男科病组方用药中的运用》文中提出将管理的思路与兵法相结合,并运用于中医药治疗男科病的组方用药中,认为用药如用兵,将兵法和经方的思辨引入方药组合变化的临证诊疗中,可收到较好疗效。并以不育、前列腺炎、阳痿为例,阐述其方药组合加减变化规律。

陈金辉,戴明生[8](2015)在《浅析医学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文中认为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国防教育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和拓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挖掘军事理论课程与医学生专业课程相互兼容的部分开展教学法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朱旭,冯云霞,郝建军,丁舟,章茜[9](2014)在《张介眉兵法医学思想在治疗食积中的运用》文中提出张介眉,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知名中医、中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脾胃病及妇儿科疾病。张教授非常推崇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论》,善于将兵法思想融会于临床,并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兵法医学思想,代表着作有《用药如用兵论今释》、《三十六计与中医学》等。张教授的兵法医学思想在临床应用颇多,现仅以

邱继云[10](2014)在《生态病因“内外合邪”寒邪致病的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外感六淫致病的机理为历代医家所研究的重点,其根植于正气与邪气的运转模式。正气和邪气的定义以及运转模式自《黄帝内经》始就有了明确的描述,后世医家也在不断对其进行具体的阐述,通过对各代医家对其的描述进行总结,以导师陶功定教授提出的大生态医学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探讨的方式,对正气和邪气各自的定义,以及其正常运转模式进行总结和探讨,以其为基础,对寒邪为代表的六淫致病机理做出进一步的总结和完善,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发病机制不断深化的认识,为中医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的依据。本文分为上下两篇:⒈上篇主要描述的是:第一,大生态医学的溯源、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第二,黄帝内经中正气和邪气的含义,正气和邪气的一般运行规律以及特殊运行规律;第三,通过上述内容的描述,对大生态医学中正气和邪气的含义作具体的分析和讨论;第四,通过三个方面对生态病因中“气候因素”作用人体的机制进行阐述,为下篇寒邪致病机理的研究做铺垫;第五,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对正邪的运转进行描述,以求索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的相通之处。⒉下篇以上篇为基础,以寒邪为“六淫”代表,对其致病机理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对“寒”及“寒邪”的定义进行基本描述;第二,通过文献的研究对古代医家关于寒邪致病的机理探讨进行总结;第三,现代医学对于“寒”的理解;第四,现代医学以“寒”为致病因素所做的实验性研究;第五,通过四个方面具体对寒邪致病机理进行讨论。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⒈正气是一个功能性的定义,其运转正常才可称之为正气,而运转是否正常决定于人体正气系统的运转与自然界正常的气息运转能否保持一致(良性互动结果)。⒉邪气是一个不定性概念,是与正气相伴为生的,邪气只是自然界气息的一种不正常运转的表现形式,不带有任何性质,只有在作用人体之后,人体产生症状,这时候才可称之为“邪气”。3.伏邪是对一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症状的疾病的反推,对治未病有深远的影响。4.寒邪致病的先决条件包括正气亏虚和寒邪过胜,人体出现寒性症状多由“内外合邪”造成。5.寒邪致病机理可总结为:人体是一个阴阳不断运动协调以保持动态平衡的整体,而寒邪作为阴性力量的一种作用于人体,使得人体中阴性力量壮大,人体的自我调节系统调动阳性的力量与之结合消耗以维持稳定,当人体自身的阳性力量不足以与之结合,那么人体就会产生一些明显属阴的症状。由此可见,“寒邪”并不是主动伤人,其致病机理是人体被动适应自然之道而调整(非良性互动)的结果。

二、三十六计与中医学(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十六计与中医学(一)(论文提纲范文)

(1)立足“兵法”探六经辨治(论文提纲范文)

揆度奇恒,明辨六经
攘外安内,各司其法
    1. 顺应形势,借力而攻
    2. 韬光养晦,潜藏收敛
    3. 伎巧应变,诡道出之
辨治结合,实践为本

(2)温病学治法中的策略与三十六计联系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笑里藏刀
    1.1 兵法原典:
    1.2 治法运用举例:
2 釜底抽薪
    2.1 兵法原典:不
    2.2 治法运用举例:
3 瞒天过海
    3.1 兵法原典:
    3.2 治法运用举例:
4 上屋抽梯
    4.1 兵法原典:
    4.2 治法运用举例:
5 擒贼擒王
    5.1 兵法原典:
    5.2 治法运用举例:
6 结语

(3)古代哲学视野下的中医脾胃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中的脾胃观
2 从时空观论述其与脾胃的关系
3 从兵家思想角度论述其与脾胃的关系
4 从坤土之德角度论述其与脾胃的关系
5 结语

(4)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临床应用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瞒天过海
2 医学经典与瞒天过海
3 临床应用
    3.1 华佗“瞒”郡守
    3.2“反佐”与“用间”
4 结语

(5)《老子》阴阳五行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
    四、研究重点、难点
    五、采用的研究方法
    六、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第一章 《老子》之前的阴阳五行思想
    第一节 原始人类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萌芽
        一、旧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种子开始萌芽
        二、干支文化与阴阳五行思想萌芽
    第二节 传说时代的阴阳五行思想起源
        一、距今8000年阴阳观念的发展
        二、距今5000年前后五行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尧、舜、禹时代阴阳五行学说渐具雏形
        一、尧、舜、禹的阴阳五行思想
        二、《尚书》载尧舜禹时代的五行学说
        三、前二千年左右“龙分阴阳”的观念
        四、从传播学视角看三代阴阳五行思想
    第四节 夏、商、西周阴阳五行学说的成熟和完善
        一、夏代的阴阳五行学说
        二、商代阴阳五行学说的成熟
        三、西周阴阳五行思想的完善
    第五节 《易经》的阴阳五行思想
        一、《易经》知识体系简况
        二、《易经》的内容和构成
        三、《泰卦》是阴阳思想的典型表达
        四、《老子》和《易》总体思想上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节 《诗经》的阴阳五行思想
        一、《诗经》的产生年代、基本情况及其重要价值
        二、《诗经》与《老子》、《易经》的对比研究
        三、《诗经》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第七节 《左传》、《国语》所载史官阴阳五行思想
        一、春秋时代的社会和学术变迁
        二、史伯的阴阳五行学说
        三、史墨的阴阳五行学说
        四、《左传》、《国语》等书中其他人物的阴阳五行思想
        五、阴阳五行学说发展概论
第二章 《老子》的阴阳思想
    第一节 《老子》其书简况
        一、《老子》的字数和体裁
        二、《老子》一书的音韵和文学色彩
        三、《老子》的文字与字义
        四、《老子》八十一章的四种段落结构
        五、《老子》的文学性
    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含义辨析
        一、阴阳学说的含义
        二、阴阳学说的现代话语新解读
        三、“一分为二”与阴阳观
    第三节 《老子》蕴含阴阳思想的文句研究
        一、《老子》蕴含阴阳思想的文本摘录
        二、《老子》含有阴阳思想的文句分析
    第四节 《老子》修辞中体现的阴阳思想
        一、对偶修辞与《老子》阴阳思想
        二、互文修辞与《老子》阴阳思想
    第五节 《老子》文本结构的阴阳逻辑分析
        一、《老子》正反相合的两段式结构文本分析
        二、《老子》总、分、合三段论式结构分析
        三、《老子》四八对应式结构分析
        四、《老子》章节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
第三章 《老子》的五行思想
    第一节 《老子》文本形式与五行思想
        一、战国时扩大了的五行模式图
        二、《老子》文句中的五行观念
    第二节 《老子》五行思想释要
        一、“五色”、“五音”、“五味”的总结
        二、“载营魄抱一”的五行哲学
    第三节 “躁胜寒,静胜热”与五运六气说
        一、“躁胜寒,静胜热”句意的几种解释对比
        二、《左传》“六气”说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说
        三、小结
第四章 《老子》道论与阴阳五行思想
    第一节 《老子》的道论
        一、《老子》对《易经》哲学思想的继承简述
        二、释《老子》之“道”
        三、《老子》道论的内容
        四、道的特征与属性
    第二节 《老子》的物论
        一、释《老子》之“物”
        二、论“道生万物”
        三、《老子》关于道物关系论的其他章句举要
        四、道物关系总结
    第三节 《老子》的名论
        一、论《老子》之“名”
        二、道的无可名与多名
        三、诠释学视野中的“道可道、名可名”内涵
    第四节 《老子》道论于阴阳五行视角下的展开
        一、《老子》道论于阴阳视角下的展开
        二、《老子》道论与五行思想的紧密联系
结语
    一、《老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突破
    二、《老子》道论的“天人合一”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三、《老子》哲学及阴阳五行思想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6)《孙子兵法》与中医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 孙子兵法 》与中医理念的联系
2 兵道与医道
    2.1 重战慎兵与重医慎药
    2.2 全局思想与整体观念
    2.3 知彼知己与审证知药
    2.4 安国全军与保命全形
    2.5 良将仁德与良医仁心
3 战术与医术
    3.1 确定原则
    3.2 灵活变通
    3.3 因势利导
    3.4 出奇制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7)兵法医学思想在男科病组方用药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远交近攻”治不育
2“围魏救赵”治疗前列腺炎
3“兵非益多”治阳痿

(8)浅析医学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进行案例分析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模拟教学法
三、开展课堂辩论, 活跃思维
四、军事理论教师与专业教师同台进行互补式教学

(9)张介眉兵法医学思想在治疗食积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挟宿食者,焚敌资粮
2 脾虚食积,关门捉贼
3 讨论

(10)生态病因“内外合邪”寒邪致病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上篇 寒邪致病机理的相关理论
    1.《黄帝内经》关于正气和邪气的理论
        1.1 正气的含义
        1.2 邪气的含义
        1.3 正气与邪气的运转的理论基础
        1.4 正气和邪气运转的具体方式
        1.5 正气和邪气运转的特殊形式
    2. 讨论
        2.1 大生态医学中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2 生态病因
    3. 耗散结构理论与正气和邪气理论的关联性研究
        3.1 耗散结构的概念及特征
        3.2 耗散结构对于中医正气和邪气理论的解释
下篇 寒邪致病机理的研究
    1. 寒和寒邪
    2. 古代医家对寒邪致病的描述
        2.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2 寒性凝滞而主痛
        2.3 寒性收引
    3. 现代医学对于寒和寒邪致病的研究
        3.1 现代医学“寒”
        3.2 现代医学寒邪致病研究
    4. 寒邪的致病机理讨论
        4.1 寒邪致病的先决条件
        4.2 寒邪致病机理
        4.3 寒邪致病机理发散性研究
        4.4 通过对“寒邪”治疗原则的总结研究寒邪致病机理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三十六计与中医学(一)(论文参考文献)

  • [1]立足“兵法”探六经辨治[J]. 张文婧,廖华君,许帅,朱章志,谢欣颖.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9)
  • [2]温病学治法中的策略与三十六计联系举隅[J]. 乜炜成,张炳立,吕萌,乔萌,孔乔,李安,阴洺玙. 浙江中医杂志, 2018(04)
  • [3]古代哲学视野下的中医脾胃理论[J]. 薛泽辉,李可建. 西部中医药, 2018(04)
  • [4]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临床应用浅议[J]. 胡一凡. 亚太传统医药, 2017(24)
  • [5]《老子》阴阳五行思想研究[D]. 张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 [6]《孙子兵法》与中医理念[D]. 冯晶晶.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7]兵法医学思想在男科病组方用药中的运用[J]. 方跃坤,顾润环,杜宝昕,韩铝洲,李昭凯,顾维超. 新中医, 2016(12)
  • [8]浅析医学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 陈金辉,戴明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19)
  • [9]张介眉兵法医学思想在治疗食积中的运用[J]. 朱旭,冯云霞,郝建军,丁舟,章茜. 湖北中医杂志, 2014(07)
  • [10]生态病因“内外合邪”寒邪致病的机理研究[D]. 邱继云. 山西中医学院, 2014(04)

标签:;  ;  ;  ;  ;  

三十六计与中医(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